宥:
看了【誰殺了唐吉訶德】,覺得泰瑞吉連真是寶刀未老。
電影基本上維持了一貫的狂想與超展開,除了【聖杯傳奇】對中古騎士傳統的戲謔,也可以看到【終極天將】的浪漫與不服老,甚至到後面還有一點【巴西】的社會諷刺。
這個泰瑞吉連心心念念十幾二十年的故事啊~ 各位影迷不去朝聖一下嗎?
【誰殺了唐吉訶德】-「現實」如同一場戲,太過認真就輸了
(The Man Who Killed Don Quixote,2018)
故事講述一位年輕的「名導演」陶比(亞當·崔佛 飾),因遇到了創作瓶頸而苦惱,開始對拍電影感到厭煩時。就在他深覺自己靈感枯竭時,碰巧重看了自己的學生時期的畢業製作《誰殺了唐吉訶德》,決定重回當時拍片的小鎮尋找靈感。沒想到碰到了當時在他片中飾演主角的老人(強納森·普萊斯 飾),這老人入戲太深,真的以為自己是唐吉訶德了。且就在種種陰錯陽差之下,陶比竟要開始跟這個「唐吉訶德」一起在荒野中展開大逃亡!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還有更多光怪陸離的事件正在等著他們……
《唐吉訶德》(Don Quixote)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於此書一舉瓦解了當時歐洲的騎士文學傳統。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把主角描繪成一個不切實際、天馬行空的老人,幻想自己是騎士,帶著隨從踏上了冒險的旅程,然而自己的愚昧無知卻一再地讓自己陷入窘境,作者藉此嘲弄「騎士精神」的虛假與空洞。
電影中陶比遇到的唐吉訶德也是如此,明明身處現代,腦子卻停留在中古世紀,以為自己有偉大的使命要追尋。在陶比的眼中看來,只是一個精神有問題的老番顛而已。
這部分可以說是本片最大的亮點,因為看一個瘋掉的老騎士與一個現代人冒險真的非常好笑。例如在荒野中,老人錯把一群綿羊當成穿白袍的修道者,陶比只能在一旁無奈的吐槽。或是當陶比意外地被警察逮捕、準備被押回警局的路上,正好遇到這「唐吉訶德」路過,所以這名騎士就展現了鋤強扶弱的俠義精神,攻擊警察,救出陶比,逼得陶比成為逃犯。
後來甚至還真的遇到了一群中古世紀的貴族,還帶著兩人一起回城堡,雖然後來發現這剛好有人在舉辦變裝派對。而咱們得這位唐吉訶德卻順理成章的融入了。
電影的前、中段基本上維持了導演泰瑞吉連一貫的狂想與超展開,除了【聖杯傳奇】(Monty Python and the Holy Grail,1975)對中古騎士傳統的戲謔,從老人這角色身上也可以看到【終極天將】(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1988)吹牛男爵的浪漫與不服老,甚至到後面還有一點【巴西】(Brazil,1985)的社會諷刺。
當陶比隨著唐吉訶德在這荒謬的資本主義社會走了一遭,看到了有權有勢的金主可以任意霸凌別人,看到了某些善良的普通人迫於現實只好屈就強豪、出賣自己。陶比發現,唐吉訶德雖然食古不化、瘋瘋癲癲,可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善良正義、追求理想的純粹與執著,反而比較可愛。
這樣的善良、天真與執著,在功利化、娛樂化的21世紀,更是難能可貴。在電影中,除了自以為是唐吉訶德的老人之外,其他人全都在「演戲」:沒錢、弱勢的人要逢場作戲,討上面的人歡;同時,那些有錢人則是在等著看別人的「好戲」,看別人出糗、看別人臣服。
(陶比原本當個忘了理念,眼中只有金錢的導演,不也是「拍片討好別人」嗎?)
而這老人呢,他即便不是真正的唐吉訶德,但至少他是故事中舉目所見,唯一認真成為一個著騎士。也許所謂「騎士精神」根本只是個謊言、是個不存在的幻象,但至少這老人相信這樣的善良與正義是真實的,而他也努力地去實踐、努力維持住這幻象,不是嗎?
但在這「虛偽」的世道,這個「認真就輸了」的世道,像唐吉訶德那樣認真、不計代價去實踐自己的人,反而被人當成了瘋子。甚至,我們延伸開來,認真行善、認真追求理想的人,也都被當傻子了。
有趣的是,入戲太深瘋掉的老人,他為何會當上唐吉訶德呢?甚至女主角安潔莉卡為何去追尋明星夢,最後踏上賣身的不歸路?一切都來自陶比在畢業製作拍片時展現的熱情,感染了這個小鎮,讓這小鎮上某些被遺忘的人,找到了自己、找到了人生方向,然而這個「夢」卻也註定破碎。
電影最後,陶比從原本的利慾薰心、欺善怕惡,變成了為了拯救心愛的女人,勇敢對抗土豪劣紳的熱血男兒,他終於也在這虛假的世界中,成為了那個「認真」的人,為愛與理想而奮鬥。我們可以說,在這趟冒險當中,陶比不只找回了他的「唐吉訶德」,更是找回了自己的初衷。當然,繼承「唐吉訶德」意志的代價,便是與現實世界脫節、被大家當成瘋子。
不難發現,「唐吉訶德」的形象與「騎士」的浪漫精神,在現代又有了一次新的轉變。
這場看似可笑荒謬的一場奇遇,卻也是一個對世界深沉的控訴。曾幾何時,我們也天真地想要不顧他人勢力的眼光,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曾幾何時,我們也想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不想混入這是非不分的社會大染缸。而往往,別人也把我們當成唐吉訶德、當成傻子一樣看待。有時候,我們也不禁捫心自問,難道真的是我瘋了嗎?也許,我們只是不願在這虛假且無意義的戲台上,扮演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罷了。
#宥影評 #TheManWhoKilledDonQuixote #TerryGilliam #TonyGrisoni #DonQuixote #MiguelDeCervantes #AdamDriver #JonathanPryce #JoanaRibeiro #StellanSkarsgård #OlgaKurylenko #ChivalricRomance
延伸閱讀:
【賭城風情畫】經典台詞
https://www.facebook.com/…/a.16774337022…/3234387439928413/…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的推薦目錄:
- 關於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 在 半瓶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 在 The Shape of a Narrativ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 在 The Birth of Venus scene in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 的評價
- 關於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 在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movie still, 1988. L to R 的評價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請原諒我,范倫蒂娜,我不是故意的。」當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在1975年拿下小金人時在台上如此說道。
.
義大利演員范倫蒂娜.柯泰絲(Valentina Cortese)辭世,享耆壽96歲。她的代表作包括《女朋友》(Le Amiche ,1955)、《終極天將》(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以及入圍奧斯卡獎最佳女配角獎、讓英格麗.褒曼特意在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致意的《日以作夜》(Day for Night ,1973)。
.
范倫蒂娜.柯泰絲出生義大利米蘭的一個貧困農民家庭,六歲被送去都靈與祖父母同住。早期的她就讀了羅馬國立戲劇藝術學院,並在1940年代初出道演出。柯泰絲的成名作是里卡多.佛瑞達(Riccardo Freda)所執導的義語版《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1948),她在劇中飾演少女珂賽特。該作讓她一舉成為閃耀的歐洲紅星,並為她帶來了一紙七年的20世紀福斯合同。
.
她在旅美期間的表演獲得了評論家的好評,其外貌被形容具有濃厚的「地中海魅力」。但她在美國實際只待了短短三年,不過與勞勃.懷斯(Robert Wise)合作的《The House on Telegraph Hill》卻讓她認識了她的丈夫理查德.貝斯哈特(Richard Basehart)。然而,這段婚姻只維持九年,她之後終身未有再嫁。
.
回到義大利發展後,柯泰絲與國內名聲顯赫的名導們的合作密切,先後參演了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女朋友》、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的《鬼迷茱麗葉》(Juliet of the Spirits ,1965)、柴菲萊利(Franco Zeffirelli)的《Brother Sun, Sister Moon》(1972)等作。
.
待楚浮(Francois Truffaut)的《日以作夜》問世,柯泰絲方才真正來到事業巔峰。她在片中飾演一個年華老去的酒鬼女星,其角色總是充滿焦慮感,在柯泰絲的詮釋下卻有著獨特的喜趣,精湛演出一舉入圍奧斯卡、金球獎最佳女配角,並在英國金像獎獲獎。
.
在她入圍當年,以《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1974)獲獎的英格麗.褒曼在台上向柯泰絲致歉,她說道:「請原諒我,范倫蒂娜,我不是故意的。」兩位傳奇女演員隨後隔空對彼此獻上了飛吻。這段發言最後成了一段奧斯卡獎史上令人難忘的一刻。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y5sW4no_cg
.
褒曼當年在台上直指奧斯卡給獎的時機並不正確,因為當年奧斯卡獎的外語片和個人項目可在不同年度提名,因此形成了《日以作夜》前一年獲獎、後一年才提個人項目的怪異情況。她認為柯泰絲沒得獎只是因為沒在對的時機提名。後來奧斯卡對此進行了改革,使這類窘況不再發生,咸認為英格麗.褒曼當時的發言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
然而,在獲得殊榮之後,柯泰絲的演出機會並未增加,接演的作品如《大震撼》(When Time Ran Out ,1980)等片都未獲得理想口碑,其重心也逐漸擺在電視電影或電視劇集。柯泰絲晚期的重要作品包括泰瑞.吉蘭(Terry Gilliam)的奇幻大作《終極天將》以及她生涯最後一部作品、由柴菲萊利執導的《La storia di una capinera》。
.
2001年,范倫蒂娜.柯泰絲獲得了米蘭國際影展終身成就獎殊榮。2017年,義大利導演法蘭西斯哥.巴提埃諾(Francesco Patierno)依照柯泰絲在2012年的傳記,拍攝了《Diva!》一作,請來八位女星來扮演柯泰絲不同的生命階段向其致敬。
.
2019年7月10日,范倫蒂娜.柯泰絲於米蘭辭世,向世界謝幕。
.
.
(圖一為《日以作夜》劇照,柯泰絲為圖右者;圖二為抵達倫敦準備拍攝她的第一部英語電影《The Glass Mountain》(1949)的柯泰絲;圖三為《終極天將》劇照,柯泰絲為圖左者。)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 在 The Shape of a Narrativ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再想像波提切利」的多重時空與維納斯之美|
#倫敦展覽 #展覽評論
*上週剛結束的展覽「再想像波提切利」是V&A今年的重頭戲,提供這篇刊登於《藝術家雜誌》第493期的評論給沒機會看到展的大家:
她誕生了。緩緩地站立,舉起右手並用髮尾遮住身軀。她看著眼前的人間,仿佛自己昨天才來過一樣。一旁急著替她披上衣裳的女子與天使,劃出的是天堂與人間的交界線。神與人,是一個選擇,而那令人震懾數世紀的美,則無從選擇。
站在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二樓,我看著她若有所思的臉龐,彷彿我們昨日才見過面,還有前天跟大前天。波提切利創造了維納斯,而她的美,足以代表文藝復興的典範美。時間的手雖不曾奪走她的美,卻無法遏止不同時代對她的重組與顛覆。轉眼間,眼前轉變為影星鄔瑪舒曼所扮演的維納斯,她同樣從貝殼中現身,披上白色衣裳,走向目瞪口呆的人們。這是1988年電視影集《終極天將》(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的片段。
英國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 Museum)於近期推出歷時五年籌備的特展:「再想像波提切利」(Botticelli Reimagined)是搜羅倫敦、柏林與維也納三地館藏的展覽,囊括超過五十件波提切利的畫作,但亮點在策展團隊整理文藝復興後,前拉斐爾前派、超現實主義,以至當代藝術家、流行時尚與電影文化中,對波提切利的「致敬」。
展覽分為三個子題:「全球、現代與當代」(Global, Modern, Contemporary)、「再發掘」(Rediscovery)、「在他那個時代」(In His Time)。展覽從當代回溯至14世紀的翡冷翠,雖使用線性歷史軸線的導引,卻不失策展概念的精彩度,整體歸納出不同時代對波提切利的詮釋,顯示其維納斯如何深植人心,再藉此織出新的波提切利意象。 (全文見內)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 在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movie still, 1988. L to R 的推薦與評價
10.06.2016 -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movie still, 1988. L to R: Uma Thurman, John Neville. ... <看更多>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 在 The Birth of Venus scene in The Adventures of Baron ... 的推薦與評價
Munchausen ( 1988 ), dir. Terry Gilliam. "Your reality is lies and balderdash and I'm delighted to say that I have no grasp of it whatsoeve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