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視過程,看照顧者表情有些愁苦,與個案的女兒小聊了一下。
她說:媽媽(我的居家個案/75歲)生病這些年都是她照顧,哥哥妹妹都結婚有家庭,身為唯一單身的女兒,不會嫌累,只要媽媽好好的,她願意這麼做。只是最近爸爸(個案的先生80歲)身體微恙(腹腔發現4公分陰影),檢查之後醫師建議開刀,爸爸婉拒治療,讓她覺得有點沮喪,因為追求健康平安是大家都期待的目標,想不透為什麼爸爸不配合。
故事前段介紹到這裡……
你想到什麼?
如果你的角色是這位女兒
如果你的角色是這位爸爸
如果你的角色是我(居家護理師)
怎麼回應或決定?
遇到類似問題,我通常不會直接給答案,因為沒有正確答案。每個立場都有當事者自己的考量,我分享了我自己的經驗。
我的爸爸是老菸槍,幾年前(60多歲時)檢查發現心臟血管有其中一條阻塞,很快的會診心臟內科做了支架,從頭至尾因為早期發現處理,所以他沒有任何胸痛不適症狀,做完支架手術後,每次提起這個經驗,他總是怪我太大驚小怪,又沒怎樣(如果怎樣就是急性心肌梗塞,賭不得也賭不起)。因為如此他開始要定期回門診追蹤,吃抗凝劑,很少上醫院的他覺得很麻煩。定期追蹤回診最近又發現X光有一個小白點,進一步電腦斷層檢查確認是個0.6公分以上的結節,醫師評估抽煙史,建議積極處理,免得日後變化……。
我與爸爸討論,他告訴我:已經70幾了,身體要怎樣就怎樣,讓我過幾年好日子不行嗎?何必把我搞得亂七八糟?我的身體自己承擔,我自己決定治療,活多久都是命啦!不會埋怨誰。
當下我的沮喪就如同今天的個案女兒一樣,我希望你健康平安,為什麼你不配合?不珍惜?
去年我上「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與「預立醫療決定(AD)」課程,對於身旁的人,我可以侃侃而談,說明解釋這個法規立意良善,但是回頭面對自己的親人,我好像灑脫不起來。嘴裡說尊重,心裡卻希望對方依照自己心裡的路來走。矛盾幾個月之後,回頭再看看,我好像稍微可以釋懷~換個立場想:我爸爸在擔心什麼?如果我是他,我會想積極處理嗎?我會變成鴕鳥嗎?若是我自己也7.80歲了,剩下的人生是要精彩(可能短暫)的過?還是可能再活一二十年但是病痛纏身……。
雖不可預料這樣的結果,我自私的想選精彩短暫😅
回頭,我再請個案的女兒想想:爸爸看妳照顧媽媽已經這麼盡力,妳對家人付出代價無法彌補,如果他治療順利那倒也好,若是不順利…爸爸也怕更增加妳的負擔。爸爸愛妳,他不說,但是他用心意與剩下的時光希望好好跟妳一起照顧好媽媽,目前不痛不癢沒症狀,選擇不手術治療是爸爸的意願,沒人能強迫他或硬把他綁上手術檯,所以妳放寬心,盡力了就不要給自己壓力。
妳的問題與我的問題一樣,目前都無解。問題真的來了,見招拆招,老天爺總會給最好的路。
護理師不是全能,噙著淚水跟照顧者分享彼此經驗,是鼓勵也倒些垃圾~
#病人不一定能救但是救家屬,這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居護所從84年就開始在做居家照護,後來衛福部在105年推出「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後,許多居護所也都配合政策,#將居護個案轉往居整個案,然而衛福部卻在108年5月修訂居整計畫,#規定居整個案必須在收案後6個月內完成用藥整合,否則就必須轉出居整,再回到一般居護服務❗ 我同意居整計劃減少不必要片段...
acp門診 在 走在醫院前線。醫生有班老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下午四時多, 完成一天的外展到診, 回到辦公室準備處理一些文書的工作。
別以為醫生只需要在病房、門診或老人院為病人診症, 其實我們還有很多其他事務需要處理: 撰寫醫療報告、篩選病友檢查報告、填寫社署傷殘津貼評刻表、編排新轉介病人的覆診期等等, 都花上不小時間。
走到影印機旁邊, 護士長 R 正在拿着一張多謝咭準備影印。護士長 R很資深, 是我們老人科外展隊晚期治療計劃的主力同事。
「Dr S, 你睇吓, 你都睇過佢㗎, 婆婆走咗, 佢個女登特寫嚟多謝我地㗎。個女都有提去你。」護士長 R 對我說。
「名真係唔記得, 哈哈!」我望望多謝咭上的病友名子說。我承認, 記病友名子並不是我的強項。
「做咗好多次 ERCP 個個呢, 係L 老人家個個呀。你同個女傾 ACP 㗎呢。」護士長 R 提醒我。
ERCP, 膽管鏡是也。
「哦, 有啲印象, 有次佢唔舒服, 我地特登上咗去睇佢成日膽管炎個個婆婆。」這鈎起了我的一點回憶。
長者在人生晚期的需要, 當然與年輕時有所不同, 入侵性高、風險大的檢查和治療, 未必對他們最好。 話說我們醫院幾年開始了晚期治療計劃, 為一些身體衰弱的年長病友提供最切合他們需要的治療方案, 並為老人院作出照顧支援, 務求令長者在晚期得到最舒適的生活。我們亦會跟病友家屬討論臨終時的安排, 在是否急救這個問題上取得共識, 避免長者承受不必要的苦。ACP advance care planning 就是討論這個照顧計劃的過程。
婆婆幾年前身體開始衰弱, 曾多次膽管發炎入院食量變小
「我都收到張咭呀, 你睇。。。話多謝我地一路以嚟照顧婆婆。」護士 Y 走了過來跟我說: 「呀女有話記得你㗎。」
「咁咪好囉, 呀女又滿意。」我繼續說: 「嘩, 其實都幾年囉。」
「係呀, 其實婆婆呢幾年 keep 得好好呀。兩個女又好呢, 輪流分兩間成日係老人院睇住呀媽。唔係佢地睇得咁好, 可能又無咁多年呢。」護士長 R 說。
「咁又係呀, 始終自己呀媽緊係着緊啲照顧得好啲。」我說。
所以, 別怪責誰跟誰, 沒有做這樣和那樣; 試想想自己在照顧家中老友記時, 究竟又付出了幾多。
acp門診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病平台】談《病主法》:我們能對生命坦然到何種程度?
文/劉子弘
我們要珍惜醫病雙方的坦然:諮商團隊可以坦然表述《病主法》所保障的權益、來診民眾可以坦然溝通自身對生命的態度,而這一切無非是賦予社會大眾免於過度醫療干預、追求生命自主的權利。
對於失智症跟罕見疾病這兩類患者,團隊要給的同理跟支持更多了,溝通的環節跟內容更需要量身打造,否則不僅沒有照顧到民眾想要坦然面對生命的情緒,也很容易讓決定書淪為民眾不知為何而簽的產物。
《病主法》開啟了醫病之間一條坦然的道路,希望它可以引起更多公民的討論,讓台灣走向醫療自主更為健全的社會。
📌快加入民報FB社團,每日新聞精華不漏接📌
👉https://cutt.ly/Tr8r0Is
acp門診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居護所從84年就開始在做居家照護,後來衛福部在105年推出「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後,許多居護所也都配合政策,#將居護個案轉往居整個案,然而衛福部卻在108年5月修訂居整計畫,#規定居整個案必須在收案後6個月內完成用藥整合,否則就必須轉出居整,再回到一般居護服務❗
我同意居整計劃減少不必要片段醫療的用意,光是在108年,#居護所的S1病人領有門診處方箋的比率就高達81%,#S2病人領有門診處方箋的比率也是高達75%,所以的確是有整合的必要。但這次修訂也造成了非常多的問題,#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個案都將因此被迫轉出居整計畫,回歸舊制,居護所也必須結案再重新開案。這不僅大大增加了居護所不必要的行政成本,這些早已習慣居整計畫的個案,也必須重新適應規定,像是醫師的訪視次數、VPN規定、個案展延週期與個案轉換身份等等。
🎯 鑒於以上種種原因,我請衛福部在兩週內提供報告,評估將「完成用藥整合」作為居家整合計畫的「獎勵條件」而非「必要條件」的可行性。
P.S.陳時中部長在備詢中答應我,說現階段會先請健保署放鬆審查,當作居護所的過渡期!
至於「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衛福部推估108年符合此方案的失能者有約23萬人,推估所需醫師人數為1163人,#然而目前卻只有310名醫師參與該方案,這還是有包含衛生所的數字❗講到這裡各位護理同仁一定就知道,#最後這些工作還是都落到了衛生所的護理師身上‼
更糟糕的是,護理師參與居家失能方案,需要做健康及慢性病管理、衛教指導、個案追蹤與評估,還需與照專或個管員聯繫協調、協助連結其他資源等等,要做這麼這麼多的事,#結果個案管理費一個月竟然只有250元!這根本是糟蹋人啊‼
還有很微妙的一點,居家失能方案竟然讓護理師可以用家訪、電訪及遠距視訊等方式進行,請問血壓、血糖、血脂的監控,還有ACP、AD的宣導,是可以靠每個月電訪和遠距視訊、每4個月一次家訪就可以完成的嗎?
🎯 請衛福部在兩週內評估家訪、電訪和遠距視訊的獎勵機制,#鼓勵實際家訪。另外,也請衛福部在兩週內評估讓居家護理所報備支援的醫師得以開立「長照醫師意見書」,明明長照法第8條就是寫讓「醫師」出具意見書,為何居家失能方案只讓醫院或診所的醫師開立⁉
acp門診 在 南天地方新聞- #奇美醫院率南部之先試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 ... 的推薦與評價
奇美醫學中心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門診(簡稱ACP門診),於每週二上午在奇美醫學中心第一醫療大樓二樓第45號診間進行,完全採事先預約制,以具行為能力者為所有的宣導對象 ... ... <看更多>
acp門診 在 認識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預立醫療#病人自主權利法#預立醫療照護# ACP 預立醫療照護可以保障病人的自主醫療意願, ... 預立醫療約診為自費 門診 ,不接受現場掛號,請先電話預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