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於正視一日日輪轉的盈虧圓缺,
在迎來明月之夜的那一天,
心裡才真正感到踏實、無所愧對。
每個人既有外顯的光照面🌜
必然有相對的內在暗影,🌛
但兩兩相成相輔
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圓。🌓
.
你有過「好意 勸解他人改善」卻反而激怒對方、爆發爭執的經驗嗎?
又或者,當身邊的人突然嚴肅起來對你說,
「我發現你有OOO這樣的缺點」「你那樣做其實不太好」
你會突然感到滿心的不悅和羞愧,難以接受對方這樣點破你?
再過兩天,就是農曆十五中秋月圓之夜,看著今天高掛夜空的月亮、未達面積百分百的光亮滿月、仍有一絲暗影,又看著那暗影,
讓我想到了自己某次和朋友談心時,因為被「點出錯誤、心性不夠完美之處」,而感到愁悶的那一回經歷…
那陣子,我一方面急於想擺脫抑鬱的心情、想接觸和嘗試生活中各種新的交集和聯繫,也單方面些許怨懟著身邊的人,認為他們都不懂我內心真正的難受;
但矛盾的是,當家人或朋友想花更多心思和時間多和我交談、多探問我的想法和心情時,我又會覺得要花心力和時間道出心思細節,是很乏力、沒有幫助的事情,進而把他們的關心擋在外頭,也持續封閉著自己…
也因此我明明是很想調整好生活步調、改善情緒的,卻矛盾地總是把自己囚禁於孤寂鬱悶的囹圄裡。
後來有天,朋友小姍捎來這樣一段訊息,才令我頓時醒悟「錯誤是出於我自己」。
小姍說:
「有沒有可能,其實你已經不自覺『習慣』要自己一直處在憂鬱的狀態裡,如果有天你變得快樂起來,那對你來說就是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你可能會害怕情況發生變化?害怕情緒和生活有所變動?所以才無形中,讓自己一直回到憂鬱封閉的狀態?」
.
當下聽小姍這麼推測時,第一時間我只感到生氣、好想反駁她,急於想告訴她,「我怎麼會想讓自己一直難受,妳誤會了,妳說的是錯的!」但漸漸地,我發現心裡隱約有股無以名狀的愧對感,
像是自己長期把心臟後方的陰影處壓得緊緊的、掩蓋起來,而這下,終於有雙溫暖的手,把那陰影處轉至正面,協助我不再逃避、去正視它的存在、處理它、解決它…
當時的我,雖然總為沒來由、湧現而出的憂鬱感到痛苦,但小姍所言其實也是有可能的。
我確實很有可能已經習慣被憂鬱包覆的生活,對於「感到新穎、快樂」的生活是陌生的,所以無形中會閃躲、拒絕「獲得快樂」的機會。
後來,對於第一時間和小姍發脾氣,我和她道了歉。而自那之後,我也要自己好好改變、別限縮接觸新事物的機會,
漸漸地,這回經歷獲得的醒悟
👉「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和缺點」
便也是我現今,經常能順利放下負面情緒、開闊迎接未來的關鍵方法。
.
除了我個人的上述經歷以外,這邊我想以一份研究來和大家深談…
#認知偏見(又稱確認偏誤、我方偏見,confirmation bias)
喬治亞州埃默里大學的心理學者Drew Westen,他在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時,
針對 " 各自支持小布希和約翰凱瑞兩名競選人的群眾 " 進行磁振造影(MRI)監測,
Drew Westen發現,受試群眾若是聽聞「和自身信念互相抵觸」的資訊,大腦中、負責邏輯推理的區塊竟會呈現死寂、關閉的狀態;
不過相對地,如果接收到的資訊與受試群眾本身的既有觀點有所符合的話,他們的大腦情緒迴路就會很快變得活躍起來。
因此,Drew Westen認為,以神經學角度來看,這就是為什麼人們若已有根深蒂固的主觀立場,或是一旦對自己和生活懷有執念,就很難輕易改變想法,也難以接受不同的意見。
言至此,Drew Westen的論點也就合理解釋了,為什麼我當時聽著小姍指出「我自身沒察覺、沒想過的錯誤和問題」後,會感到難以接受和生氣。
.
話又說回來,看著此刻夜空上那一輪明月,我不禁感嘆,
大自然時刻都為我們演繹著
:何謂完整 。
明與暗是並存而生的
在那奪目耀眼的光亮背後
總有還未望見的陰暗
但未見得,不等於它就不覆存在
也正是有陰暗的存在
光亮面浮現時
才更為珍稀、令人感到美好
先耐心正視一日日輪替的陰晴圓缺後,最後等到了極美的明月浮現時,我們內心也能是安然、闊明的。
面對我們自己
不需要強求時刻得做得無暇無誤
但在錯誤發生時
不能連自己都閃避、都欺騙了
那才能,為自己保有一顆踏實圓滑的心。
(完)
最後,祝福大家都與家人享有幸福快樂的中秋夜🌕🌝
#感謝可愛的你讀完粿想說的1660字💛
------
💜更多心理議題圖卡,都在粿的IG
https://instagram.com/healingquei
●如您想讓身邊更多人看見本文內容,請於文首標明出處來源、亦或是直接轉發本文原連結,勿擅自片段抄改寫、截圖,感謝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一郎人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得罪好多人, 我先告辭了, 禮拜三再見( 揮手+微笑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可以跟我留言討論,非常喜歡,可以分享我的影片,超級無敵喜歡,可以訂閱我的影片喔。 :) 每個禮拜三、禮拜六 晚上六點發片。 IG很多給掰照片:http://www.instagram.com/ic_ichiro/ 專頁很多很...
「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一郎人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心理有溫度- #認知心理學#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預期中 ... 的評價
- 關於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從心理學看投資—淺談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6種常見的認知偏誤,學會讓你變得更聰明! 精準決策| 動畫說書 的評價
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BeautiMode創意生活風格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VUCA」的世界中累積財富】
累積財富需要時間、精力和專注,在新一集的《威~連你也Podcast了!》,聽聽威廉分享他如何看待這些有錢人都在做的事
🎧>>https://bit.ly/3fJS82s
📓配合閱讀
以下文字節錄自時報出版《有錢人都在做的100件事:小改變累積大財富》一書:
在VUCA的世界中累積財富
「現今高速多變的世界依然在加速。」
如果你今天要投資,那麼你就是在一個非常不穩定和高速的世界中進行投資。我們是住在VUCA的環境裡,意謂著你可以預期到:
• 波動(Volatility)
• 易變(Uncertainty)
• 複雜(Complexity)
• 不明確(Ambiguity)
現在市場的波動性非常高,漲跌迅速,有時候就在幾秒內:
• 2016年10月,英鎊兌美元在兩分鐘內就貶值了6%以上。
• 2017年6月,比特幣之後的最大加密貨幣以太幣(Ethereum)在幾分鐘內,價格就從三百多美元掉到十美分之低。
• 早在2015年1月,瑞士法郎兌歐元在幾秒鐘之內就漲了40%。
• 2013年,新加坡交易所的股價在幾分鐘內暴跌高達87%。
我們可以忽略現實,但它並不會就此消失。財務成功的祕訣在於,辨識出現實中不健全的警訊,在犯錯前三思而後行。
認清自己的決定以何為基準
累積財富所牽涉到的決定可能高達數百個。為了確保自己的銀行餘額可以持續增加,你所做的決定都要基於事實與真相,跳脫面子、情緒和主觀意見的影響。
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的思考和行動會受到可預測的認知偏誤所影響。在選擇要把時間、金錢與信任揮霍在何處時,下列是我們要避免的錯誤:
• 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你在情緒上變得過於投入,以至於你失去理性,無法接受事情根本行不通。
• 選擇性感知(Selective Perception):你過度聚焦在特定的細節,導致你遺漏掉完整的事實。不妨去觀看YouTube上著名的「籃球和大猩猩」(basketball and gorilla)影片。在比賽進行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發覺一隻大猩猩走過了球場。
• 定錨偏誤(Anchoring Bias):過度依賴最先接觸到的資訊、意見或事實很危險,這會導致你忽略後來出現的新資訊。
•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你只會看到與自己想法一致的數據,因為它們可以歸納出你想要的答案。
留意有這些偏見的存在,並觀察它們如何影響你。尤其是跟金錢有關的決定,忽略這些現實會使你無法致富。
#BeautiMode #有錢人都在做的100件事 #Podcast #威連你也podcast了
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近日臺灣少子化議題再度引起社會各方關注與討論的焦點,不少論述也開始探究青年世代晚婚、不婚現象背後,面對所處社會經濟環境等的挑戰如何形塑對於婚姻制度與家庭關係的看法。除了從多元視角來檢視少子化帶來的社會挑戰以及其背後的脈絡,不妨可以透過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這篇書摘,反思「婚姻」作為尋找「配偶」、成家、生子的社會意義。
-------
生物學家瓊・洛夫加登也注意到將當今人類對於交配的概念用於動物會產生問題。她寫道:「性擇的主要文獻將偶外生子形容為『背叛』結偶關係,說雄性『戴綠帽』,偶外所生的後代則是『私生子』,至於不進行偶外交媾的雌性,則謂其『忠貞』。」洛夫加登總結道:「此種帶有評判的用語,等於是將當代西方對於婚姻的定義加之於動物。」
確實,加上了家庭的標籤之後,正面證據就變得比反證更容易看見,這樣的心理過程,稱為「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一旦心裡有了一個模型,我們就比較可能去注意和記起支持自己模型的證據,而非反證...
由於沒有清楚定義自己要找的東西,許多人類學家無論往哪兒找都找到了婚姻。喬治・默多克(George Murdock)是美國人類學的中流砥柱,他在一九四九年的經典跨文化人類學調查中斷言核心家庭是「普世的人類社會分群方式」。接著又宣稱每個人類社會皆能找到婚姻。
然而正如我們所見,努力想描述人類天性的研究人員都很可能會犯原始人摩登化的毛病,無意識地傾向去「發現」看來熟悉的特性,因此視當代社會的型態為普世皆然,也在無意間致使自己看不透真相。學者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這個現象,他寫道:「研究人類天性的科學,傾向於肯定支持政權的做法及喜好。政權專制時,視提出異議為心理疾病;政權行種族隔離時,跨種族接觸被打入不正常;政權採自由市場時,則認為自利是人的天性。」
...
各地的人都會湊成對,即便只是幾天、幾小時或幾年。他們這麼做或許是為了共享歡愉,為了生孩子,為了讓家人開心,為了談成政治聯姻或商業買賣,又或者只是因為他們喜歡對方。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走不出原有愛情觀的駐點人類學家就說:「啊哈!這個文化也行婚姻制。你看,普世皆然!」然而這些關係和我們對於婚姻的概念可能相去甚遠,就如同吊床之不同於奶奶家的羽絨墊被。單純改變術語,說那是「長期結偶」而非「婚姻」並沒有比較好。正如唐納・賽門斯所說:「可惜,英文的辭典實在不足以準確反映人類經驗的質地。……把當前的詞彙縮成『結偶』一詞,想像這麼做就很科學……根本是在自欺。」
...
從上述例子可見,當代西方在使用婚姻一詞時,所認為的必須組成條件:專屬的性,交換財產,甚至打算長久作伴一事,皆非普世皆然。許多演化心理學家及人類學家稱之為「婚姻」的關係,都不期待要有上述元素。
現在再想想「偶」(mate)和「配」(mating)這兩個詞導致的混亂。[4]「偶」有時指的是某一次交媾的性伴侶,其他的時候則指公認的婚姻中的伴侶,與此人共同撫養孩子,並建立各種行為及經濟的模式。「配」有可能是在一起「至死不渝」,或者也可能是和「朱利歐在操場邊」快快完事。[5]若有演化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男女有不同的內在認知或情緒「模組」,決定了雙方對於配偶不忠的反應,我們都假定這指的是長期關係當中的配偶。
但是很難說。當我們讀到:「人類擇偶的條件有性別差異,如此現象之所以存在且持續不輟,是因為男女用以調節配偶評估的機制有所差別的關係」,還有「因視覺刺激而勾起性慾是男性擇偶過程的一部分」時,我們抓抓頭,心想這討論的倒底是人如何選擇那個對自己意義非凡、要帶回家給媽媽看的對象,還是指異性戀男性在美女面前常有的立即、直覺反應模式。
(引用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0425)
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一郎人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得罪好多人, 我先告辭了, 禮拜三再見( 揮手+微笑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可以跟我留言討論,非常喜歡,可以分享我的影片,超級無敵喜歡,可以訂閱我的影片喔。 :)
每個禮拜三、禮拜六 晚上六點發片。
IG很多給掰照片:http://www.instagram.com/ic_ichiro/
專頁很多很多東西:http://www.facebook.com/ichirolife/
#腦殘粉
#光環效應
#狂熱分子
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從心理學看投資—淺談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是指說個人選擇性地回憶、蒐集有利細節,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資訊,來支持自己的想法,簡單的說人們傾向於按照自己的偏好來 ... ... <看更多>
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6種常見的認知偏誤,學會讓你變得更聰明! 精準決策| 動畫說書 的推薦與評價
警惕!群體操控是怎麼形成的!6個「認知操控」的心理效應!認知 心理學 實驗【上集】【 心理學 】 | 維思維. 維思維WeisWay. 維思維WeisWay. ... <看更多>
confirmation bias心理學 在 心理有溫度- #認知心理學#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預期中 ... 的推薦與評價
認知心理學#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預期中的正確答案⁉️ #先入為主的成見↔️ 確認偏誤表面看來,我們都知道先入為主的成見會影響我們的看法,當我們已經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