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一千零一夜 - R(交往?) |
和R認識一段時間之後,我們就在一起了。不過我們的交往沒有浪漫,也說不上是愛情,而是一種靈魂上的伴侶。
當時我們都追求而渴望各種知識學問,只是方法不同。我沒事就去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的圖書館K書,學校的圖書館雖小,但總有最新的藝術、設計等相關書籍和期刊。學校的書看不夠,再去龐畢度藝術中心的圖書館和書店。中文世界沒有翻譯的各種歐洲近代思潮與哲學,還有各種當代藝術論文,我像到了一個新的世界,卯足了勁的啃食。從台灣帶來的法漢字典,書皮都被翻破了。而R,他閱讀的方式,大概是這個故事裡唯一浪漫的部分了。
塞納河二岸有許多觀光客都喜歡拍照的綠色鐵皮舊書攤,這些書攤在左岸右岸,或靠近觀光景點的碼頭還是遠離觀光景點的碼頭販賣著不一樣的東西。靠近觀光景點的舊書攤販賣吸引觀光客的舊雜誌封面、明信片和紀念品,遠離觀光景點的舊書攤則依舊做著販賣舊書的工作。這種舊書攤就跟台北師大附近的水準書局一樣,書本在賣出時,老闆會在最後或最前一頁寫上還書或換書時的折抵價格。R從左岸走到右岸我家樓下的小酒館路上,就會在河畔的舊書攤「換」書來讀。
我們交往的過程中,沒有一般情侶的牽手,也不會說任何的甜言蜜語或頌讚對方的話甚至充滿愛意的凝望。二人的交往建立在彼此欣賞,又找到學問知識的戰鬥伴侶關係。我們對話的內容從沒有你今天過得好嗎?生活中的日常都不是我們關心的,我們聊的是Deleuze、Baudrillard、Bourdieu⋯⋯等近代哲學家、社會學家著作的反覆思辯和印證。我們的相處方式像是在下棋,每句話都想將對方一軍,讓對方陷入沈思。而我們約會不是在餐廳,也不是公園或電影院,而是在巴黎不停的走,同時不停的思辯。從左岸走到右岸,他陪我走回家。從右岸走到左岸,我去他家。邊走邊聊,有時什麼都不說,各自咀嚼對方丟出來的上一句話。
我們的關係大概就是這樣,不像情侶的靈魂伴侶,世間的一切都可以是我們戲謔的對象或辯論的主題。我們嚮往沙特與西蒙波娃的年代,卻又不屑那個年代的產物像法國特有的同居協議。我們不可一世,我們不屑一顧。
然而不停的追求學問和思辯印證說穿了或許也是一種逃避現實生活的方式,回到現實的人生,R在法國核子能委員會的工作,慢慢地我才知道,是某種新式武器的研發。所以他的上下班方式和別人很不一樣,他在市中心某個定點撘上專車,由荷槍實彈的軍人護送到研究中心。因此我這種「類中國」的身份極為敏感,他的電話號碼不能打,他的email也不能寄送,因為他的一切都在政府監管之下。
聽起來R是一個大好前程的年輕人,但他其實有志難伸,無論是法國核子能委員會的工作,或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的教職都是一年一簽的短期工作合約CDD。為什麼像他這麼優秀的物理學家,法國政府不願意給他一個長期的工作合約CDI?如前述他的工作涉及法國國防機密,政府監控他的交友狀況,自然也調查他的身家背景。R的父親和他母親生了三個孩子之後就離家出走,留下他母親到處幫傭拉拔三個孩子長大。因為這個失蹤的父親,R就算再有天賦,也無法獲得法國核子能委員會的長期工作合約,因為政府在不知道他父親的狀況下,絕不敢冒用「來歷不明」的人長期參與武器研發。而巴黎綜合理工學院Polytechnique的狀況也差不多,巴黎綜合理工學院簡稱X,隸屬於法國國防部,其實前身是法國軍事學校,因此至今校服都是軍裝。
始終無法獲得長期工作合約,又要應付在巴黎的開銷,讓R跟所有年輕人一樣,生活過得非常辛苦。他在左岸拉丁區聖賈克路上租賃的套房佔掉他一半的薪水,剩下的薪水只夠他每天晚上的啤酒和一包香菸。和有錢寧可抽菸喝酒社交的法國年輕人一樣,R把大部分的薪水都花在菸和酒上。我唯一和他一起吃飯的一次,是在他家吃水煮義大利麵加起司粉!
在那段追求知識學問的日子裡,我並不在意他的生活方式,因為我們是非常獨立的二個個體,各過各的生活。然而這樣的交往方式,讓身邊的人感到霧裡看花。某個晚上在我家樓下的小酒館吧台邊,一位金色捲髮身材豐滿的高中老師N,二杯酒後閃動著她褐色的睫毛瞄向我們,帶著笑意和酒意主動跟我們攀談。只是我們好無聊,我們談的永遠是尼采、是德勒茲、是布希亞。N迷人的眼神流動著,無法加入辯論她只好時不時的揶揄我們二個。R和我也只能相望一笑,試著轉換話題最後卻又總是回到原點。
後來N也常常加入我們,她跟R一樣,是從外省來巴黎工作的法國人。在高中教法文的工作讓她感到十分無趣,在巴黎這個花花世界般的首都無親無故也沒什麼朋友。小酒館裡的我、R和伊斯邁很快就成了她最常見的朋友,她也會約我在某個沒課的下午一起喝杯咖啡。當時,我似乎有了第一位法國女性友人,她會跟我抱怨工作無趣找不到男人,她驚訝我身為一個外國人可以進入法國的高等學府⋯⋯等等。而我就像所有含蓄的亞洲人一樣,剛開始只是微笑的聽著她說,後來才開始慢慢地和她深入交往,聊一些不會說的隱私和情緒。
後來,就在那一年的冬天,R對我提出了一個邀請,讓我有些驚訝。他邀請我和他回家過聖誕節...
(待續)
deleuze中文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深夜所思之德勒茲、情動與料理
你買了一把新的菜刀回家,放在廚房裡。這把菜刀有其自身的屬性和特色,它有屬於自己的長度和寬度,也有自己的銳利度。它的刀柄有著特定的顏色和材質,形狀和設計也不同。這些屬性和特質都獨立於使用者的思考與想法之外,但是卻是實實在在存在在那的。
但是這把菜刀除了自身的屬性之外,它還有能力,有能力去切菜和切肉。不過和實實在在獨立存在在那的屬性不同,這把菜刀能夠切菜和切肉的能力並不獨立存在,而必須要透過啟動與實際操作,這種能力才能實際產生。如果你買了一把菜刀回家,放到廚房的某個地方就忘了,直到你死那一天都沒動過這把菜刀的話,那這把菜刀的能力就不曾存在過。不過這當然並不是說這把菜刀的切割能力不是真的,而是這種能力不曾被實際化。
法國當代哲學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根據史賓諾沙(Spinoza)與萊布尼茲(Leibniz)的理論,將事物獨立存在的屬性與其必須被實際操作而產生的能力,區分為「實存的」(actual)與「虛存的」(virtual)。而在此兩者之間,則存在著一個充滿著各可能性的空間,德勒茲稱之為「潛能」(potentiality)。
菜刀「實存的」各種屬性,不管是長短、顏色和銳利度都是一種「狀態」(state),而它之所以是「實存的」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它會持續地保持著相同的狀態。
然而切菜切肉這些動作卻不是一個「狀態」,而是一個「事件」(event)。但是這裡說的event除了 “ anything that takes place or happens, esp something important; happening; incident” 這個英文解釋外,也是 “the actual or final outcome” ,也就是行使動作改變狀態後的結果、後果。
而既然狀態在通過「事件」後會產生改變狀態的結果,這也表示被切割必須能夠對被切割的對象發生作用。拿菜刀切菜可以、拿菜刀切肉也可以,但是,如果你拿菜刀去切一塊鈦金屬的話就不會產生任何結果了。
話句話說,能力的實際化是有相對關係的。
因此,事物的屬性和特點是有限的,高矮胖瘦東長西短講完就沒了。但是能力,只要有能夠互動的對象,名單是無限的。這把菜刀自然可以和水果、蔬菜和黑鮪魚互動,但它也可以被用來殺人殺豬,這時,菜刀和人與動物產生了互動。當然,你也不一定要動手殺,只要拿著菜刀說:「你不還錢我就殺了你」這句話的時候,菜刀和你說的話已經產生了使對方因為感到威脅的改變狀態的能力。
德勒茲把這種相互關係稱做AFFECT,中文學界一般譯為「情動」。不過雖然英譯與中譯都容易被誤以為有情感介入,但這樣AFFECT卻很容易被誤以為是被情感影響的後果,而非相互關係。
就像鈦金屬和菜刀之情不會有情動關係一樣,當一部電影、一首歌、一首詩、甚至是一整個國家的文化都無法讓你感動的時候,你們彼此也沒有情動關係,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你已經經歷和懂得太多,所以俗濫大眾的電影和文化已經無法再在你心裡激起任何漣漪,一方面也可能是你內在完全沒有任何可以被激發和驅動的元素和能量,畢竟,AFFECT必須relational。
廚師和廚師與其工具與食材的情動產生了一道又一道的料理「事件」。吃的人又與世界上各個廚師所做出的相同與不同的料理的「狀態」產生或無法產生情動。因此每次吃到那些所謂創新的料理時,常常無法開啟互動模式,甚至是我不動,也不想動它,只是犯賤為了嚐鮮點了它,讓我陷入不吃浪費、吃了影響口腹美感的泥沼。畢竟,身體不是烹調工具,而是萬物基本上不受外力影響下的狀態。因此廚師的能力不是在社會氛圍的影響下做出什麼前所未見的驚人料理,而是以其自身的潛力造就食材和菜品的潛力方能開創無限。
deleuze中文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真看] 一個地下根莖的體系:《性愛成癮的女人》
無疑的,拉斯馮提爾(Lars von Trier)的《性愛成癮的女人》(Nymph()maniac)可以被當作電影史中的經典,男人/女人、身體/精神、知識/慾望、影像/文字、過去/將來連結成無限延展的根與莖,電影內容龐雜,辯證宏大,可以說是一部瑣碎思想的自動繁殖超級體系。可能將憂鬱症治療好的拉斯馮提爾回來之後,展開三部大片《反基督》、《末日預言》、《性愛成癮的女人》,他的風格突然變得囉嗦起來,思考瑣碎斷裂,每部作品都不斷地向外邊思考,像是《末日預言》中大量電影畫面直接模仿有名的繪畫作品,產生索引的關係;《性愛成癮的女人》則是在在電影中與電影外都產生了一種像是「參差對照」(reference)的細小的註解、奇異的聯想、歪斜的說明、與偏差的引用,所有的表演、對白、圖片符號、鏡頭構連成一部巨大的、如大樹的地下根莖般、類似Deleuze神經質呢喃的電影思想超級體系。
片名是由三個部分組成,Nymph+()+maniac。Nymph被翻譯成精靈和仙女,出沒於山林、原野、泉水、大海等地,是自然幻化的精靈,一般是美麗的少女的形象,喜歡歌舞;而maniac則是指陳某種瘋狂並狀態;()的符號,一方面諧擬成女性的外生殖器官,另一方面則是指一個「空缺」,期待填入能夠「完整」的其他符號。Nymphomaniac本身是「女性性癮者」、「慕男狂」之意,但這個病理化的字眼卻是一種對恢復自然秩序的期待,就像自然女神Nymph追求在山林中舞蹈的自由,當然,以及她與其他男性神祇交媾歡愉的自由,她期待在無序中找尋可以相呼應的秩序,甚至,或許()中符號缺席反而才造成了真正「自然」。而在本片中,慾望流動,是一種自然的語言表達。
整部全長五個小時,大概有70%都與性有關,並且夾雜濃烈的慾望,純粹的衝動,或是無法克制高潮顫抖,像是週期性發情的動物,直指人類身為動物的本質。是的,拉斯馮提爾想要說的就是,人對自然秩序的渴求回歸,這也是《反基督》、《末日預言》的主題。
電影圍繞著一位飽讀經書的中年男子與一位性愛成癮的女人的對話展開,兩人交換彼此的「知識」與「經驗」,形成了八篇章節的故事。中年男子是一位「無性主義者」,他沒有性慾,他博讀百家,精通任何與人類文明有關的事物,但全都是透過文字而得來,就連性愛的快感也是;性愛成癮的女人則是陷入一種病症,她渴望性愛,追尋爽快的策略、節奏感、規律性,她將性愛連結親情、愛情、婚姻等等,任何的生命經驗都能夠「關於身體快感」。他們倆人構連成一個巨大的哲學系統,一個世界,中年男子是一個知識的大樹,而性愛成癮的女子的身體經驗是巨樹底下無限的根莖。他們兩個人的聊天與故事,像是偶然與聯想的連結,但其實就是人類世界中「文明性」與「動物性」的兩面。
在人類長遠的「文化」過程中,在「啟蒙」、「人文」、「主體」等概念發揚下,作為一個「人」就是往文明靠去,有傳統、教養、品味、知識,構成人之為人的核心,並且在各種「中心」的形上學傳統體系裡,就是那個無性中年人的哲學機器。而性愛成癮的女人則用片段性來對抗哲學機器的總體性,用快感對抗邏輯,用笑聲和反諷來對抗嚴肅和僞飾,用隱喻對抗換喻,是一個充滿身體感覺的地下世界。突然,我們發現,原本被病理化的Nymph()maniac,其中代表渴望填滿(),居然翻轉成「生產」、「吐出」。與Deleuze的看法一致,拉斯馮體爾的()並非拉岡精神分析中的「主體空缺」,匮乏式的、收縮式的、否定式的,那是一種渴望秩序;相反的,她是積極、主動、策略性、非整體、沒有連貫的創造性力量,她可以快速地在機車零件、辦公室文具的渾沌複雜系統間游刃有餘,她可以精心安排三個不同類型的交媾在一種合乎神秘比例的自然時間表上,她所構成的關係並非邏輯,而是肆無忌憚的獵捕衝動。
拉斯馮提爾(德勒茲)。
電影的最後,性愛成癮的女人陷入中年男子的圈套中,中年男子居然拿他短小無用的陰莖想要強暴性愛成癮的女人。知識最終是男性主義的虛偽。《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算什麼,這部才是真正的全人類的集體高潮。
deleuze中文 在 德勒茲遇上培根(2) : 德勒茲解釋培根的三聯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德勒茲(Gilles Deleuze )遇上培根(Francis Bacon)論《弗朗西斯·培根:感覺的邏輯》主持:賴俊夫(小賴)( 中文 大學哲學系本科/北京中央美院研究生)相機的 ... ... <看更多>
deleuze中文 在 尼釆與哲學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 作者: 吉爾.德勒茲原文 ... 的推薦與評價
內容簡介法國當代重量級思想大師——德勒茲作品《尼采與哲學》全新繁體中文譯本面市 ... 德勒茲(Gilles Deleuze)作為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思想理論家之一,其著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