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進階班 第19堂
請幫忙分享,讓更多人認識這個疾病)
*被遺忘的 #假逆流- #全身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
#台灣胃腸神經蠕動學會 #中區季會 內容1
這次我在學會演講的主題是少見的案例........
全身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引起的腸胃道病變,特別著重於食道無力的變化,因為這群人在台灣每年新診斷案例是十萬分之一,而台灣過去每兩萬人就有一個這樣的病人,聽起來好像不常見,但實際上是很多人根本沒被診斷出來,因為很多醫師也不一定有這樣的經驗,醫院也不一定有診斷的儀器,所以這個病是被低估了。
這個病是 #自體免疫疾病,除了會造成手指以及臉皮膚變硬變緊,嚴重時身體的皮膚也會受影響,病人覺得臉部皮膚緊到張開嘴巴會變嘟嘴小小的。
另外也會有雙側的手指關節疼痛等症狀。皮膚或嘴唇出現多顆紅色痣,手指會有鈣化的石頭,有些則會有手指遇冷變紫色或黑色的情形。
年紀是40-60歲,女性是男性的八倍多,所以相當好判別,但腸胃科的症狀超級多,例如會胃食道逆流,因為這種病不只會讓皮膚變緊,也會讓腸胃道平滑肌的肌肉萎縮纖維化無力。引起食道無力,#賁門括約肌 也無力,而發生嚴重 #胃食道逆流。此外食道也會因為纖維化變成又硬又短沒彈性。
另外小腸也會無力而引起腹脹,特別是十二指腸,長期下 #小腸細菌過度增生 而嚴重 #脹氣,人也會變瘦,而大腸也會無力而發生 #便秘,假性腸阻塞等等,最後肛門括約肌無力引起會漏便。
胃比較少有問題,但一旦有問題則會胃不動引起消化不良脹氣,也相當困惱。
診斷方式可以用抽血看 #ANA,也就是一種自體免疫的抗體,大約9成以上的患者會是陽性的,但這裡要小心,因為醫院常用的檢查方式ELISA有可能會誤診以為沒問題,因為它檢查的抗體只有十來種,應用IFA的方式則可以檢查一百五十種抗體,才能真正產生陽性,這個很重要,因為如果假的陰性會讓醫師延誤診斷好幾十年。
胃食道逆流中心則用 #食道壓力檢查 幫患者測試食道無力的情形,這種患者在食道上端三分之一是正常的,因為是骨骼肌,但下三分之二的平滑肌則是無力的,下食道括約肌也是無力,病患有時吃東西要靠重力才能讓食物進入胃裡,但也會引起嚴重逆流,實在是相當可憐
我們醫師的角色就是提早診斷這樣的疾病,早期用藥物,即可延後疾病惡化的時間,抽血看ANA,食道壓力檢測等,以及多問問是否有皮膚變緊變薄,關節疼痛,就有機會幫助這樣的患者獲救,值得大家一起努力
民眾對這個疾病的認識越多,也可以提早就醫,幫助早期診斷,這也是我在學會演講和臉書推廣的重點
這樣的疾病需要有多專科團隊,特別是 #風濕免疫科 以及 #腸胃科 一同照顧,另外有後期也需要有 #胸腔科,#腎臟科 以及 #心臟科,才可以提供完整的照顧喔!
同名部落格該文連結
https://tphhealthcare.blogspot.com/2020/11/19-systemic-sclerosis.html
#台灣胃腸神經與蠕動醫學會
#胃食道逆流中心
#員生醫院
elisa儀器 在 涂醒哲 Dr.Tw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解決etag的宿命)
etag一推出就亂象叢生,讓遠通電收徐旭東董事長灰頭土臉。交通部長也遭殃,被罵到臭頭,只好說出「加倍奉還」的重話,連馬英九也出來道歉,但道歉有用嗎?科學的東西用裝可愛,裝可憐就可以解決嗎?遠通發言人說「etag重複交易是必須面對的宿命」。真的是宿命嗎?如何面對。
遠通之所以亂成一團,其實是誤解了etag的功能,遠通說etag紅外線感應範圍,左右各長0.9米,前後6米,難免重疊,一副「宿命」樣。但實情是遠通為了怕少賺錢,不重視「特異度(specificity)」,只重視「敏感度(sensitivity)」的結果。
任何檢測儀器,都有敏感度其特異度的問題,因此講「正確率」,不能不考慮敏感度及特異度。調高敏感度亦即「寧濫勿缺」,「寧可錯殺一百,不要放過一人」。就好像捐血中心檢查捐血者是否有愛滋病毒(感染),一定要調高敏感性及用敏感性高的檢驗法(ELISA),才不會漏掉,因為輸血一次250㏄,若捐血者有愛滋感染,幾乎一定會傳給受血者,不能大意。捐血中心最近為了增加敏感度,避免抗體檢查有空窗期的困擾,已經開始採用核酸聚合反應檢查(NAT),以免發生「假陰性」的輸血傷害。ELISA檢查陽性後,血液當然要丟棄或研發用,不能拿來輸血。但此時若馬上告知捐血者有愛滋感染,會嚇死人,因可能犯了「假陽性」的錯。此時就要再用「特異性」高的檢查,即西方墨點檢驗(WB)作確認,才能認定該捐血者有愛滋感染。捐血中心在早期為了寧缺勿濫,採用敏感性高但特異性低的ELISA檢驗,發現1000名ELISA陽性的血袋其實只有12位是真正的愛滋病毒感染。
不但愛滋感染的檢驗,糖尿病,肝功能…所有檢驗都涉及敏感度,特異度取捨的困難,科學上稱之為決斷點(cutting point),超過決斷點就是陽性,低於決斷點就是陰性,有時中間還加上一個灰色地帶,如高血壓及正常血壓中再加上一個邊緣性高血壓。一般而言,決斷點的選擇若讓敏感度提高,就會降低特異度,反之亦然。科學家常常為了要犯第一型錯誤(偽陽性)或犯第二型錯誤(偽陰性)而煩惱。
遠通電收亦然,若降低敏感度,可能少收一些錢,而若增加敏感度,重複收費,亂收一通又被罵翻。此時如何拿捏,就不是etag科學的問題,不是「宿命」,而是商業判斷,甚至是政治判斷的問題。如果心態能從「寧濫勿缺」修正為「寧缺勿濫」,從重視「敏感度」修正為重視「特異度」,這一次的紛爭、混亂就可避免,少賺的錢可能遠比「加倍奉還」的錢少,也減少很多社會成本及形象流失。
遠通可以在重要路段裝設相機,抽樣雙重驗證,以逐步增加敏感度而不影響特異度,即找出最好的設置方式及etag偵測的決斷點。一件重要的公共政策推動,是要有步驟及方法的,不懂上述的決斷點選擇,不懂寧缺勿濫的政治智慧就只好天下大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