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 工作坊》全新研究課上市,六大 QA,快來看看這門課 👉 如何讓你的臨床個案和技術,變成登上 PubMed 的實力!
⠀⠀
⠀⠀
🙋 Q1:為什麼一次教三種文體?Case report / technical note / review article 學這三種有什麼好處?⠀⠀
⠀⠀
💁♂ A1:這三種其實就是「original article 以外」的重要文體。雖然一個重個案、一個重技術、一個重脈絡,但在撰寫與投稿上有其相近之處,對醫學專業生涯的累積上,也都有獨特的意義。
⠀⠀
◾️在做 original article 的時候,總有些很特別卻沒辦法收入的個案,這種可以用 case report / case series 做補充發表。增加發表數目,也增加寫作多元性。
⠀⠀
◾️患者採用了特殊治療,得到特別結果,卻與收案標準不合,無法列入研究,這類的經驗,可以整理成 technical note。顯示我們在臨床服務上的用心與先進。
⠀⠀
◾️對一個領域有多年的鑽研,已經有些文章發表,把自己的想法寫成 review article,就能奠定江湖地位,日後出國開會,年輕醫師都會跟你說:「老師您好,我是看你的文章長大的。」
⠀⠀
你遇到有意思的個案嗎?你有獨特的臨床技術嗎?你對一個領域有深度想法嗎?
⠀⠀
個案、技術、回顧,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
⠀⠀
🙋 Q2:評估期刊很重要嗎?不就是從 impact factor 高的一本一本投下來?
⠀⠀
💁♂ A2:從 impact factor 高的一本一本投下來,這樣的想法,忽略了人會有挫敗感,也忽略了時間的因素。
⠀⠀
期刊世界大如海,從 impact factor 高的投下來,經過三本退稿之後,對研究者本身的信心挫敗感很大,而且,如果選到審稿緩慢的期刊,一年就過去了,本來很新潮的主題,可能都已經退流行,甚至被搶先發表完畢。
⠀⠀
選擇適當的期刊,投稿適當的分類,並選擇審稿速度較快的,快速 match,對於在臺灣研究環境努力生存的你,非常重要。
⠀⠀
這幾年學術期刊越來越多,而且變化很大,有傳統期刊惡性化的,也有曾有爭議行為想要洗白的。我們會教你評估期刊的好壞,期刊首頁是不是在騙你,哪些特徵可信,哪些甚至連號稱的 impact factor 都是假的。協助你趨吉避凶,並最大化、最速化升等分數產出。
⠀⠀
⠀⠀
🙋 Q3:問:我找到一本很棒的期刊,叫做 _________,它網頁上寫的 impact factor 很高,投稿很容易,然後好像又不用收多少錢!
⠀⠀
💁♂ A3:路邊的紅包不要隨便撿啊,同學。
⠀⠀
這幾年有不少非校友,也是這樣聽來一本期刊,自己簡單看一下,就覺得很棒。投稿後也很快就被接受,然後要求好幾萬的刊登費時,感覺怪怪的,去查才知道,原來網頁上的 impact factor 是假的。
⠀⠀
這種我們現在叫做 deceptive journal 欺騙性期刊。而 deceptive journal 的營運模式,就是利用亞洲國家升等,幾乎只依賴 impact factor 的特色,在網頁上騙你它有 impact factor,然後告訴你他們審稿「很友善」,以騙到你的稿件為目標。
⠀⠀
等到稿件投出給他們後,就是「人質」囉,你得付一筆錢,才能刊登或撤回。選擇刊登,幾個月的心血,就永遠掛在一本名不見經傳,沒有 impact factor 的網站期刊,甚至 PubMed 也找不到。選擇付錢撤回,就是浪費了幾個月,也浪費了一筆錢。
⠀⠀
你不付錢,不理他,把稿件投到其他期刊的話。之後他就會把你的人質稿件直接刊登,然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匿名或找個人頭,指控你一稿兩投,從此你的學術道德記錄就留下汙點。非常麻煩。
⠀⠀
我們這堂課,會教你,怎麼去為自己的個案報告素材,找到一本適合的期刊。如果聽說一本新期刊,我們又該怎麼評估,確定不會被騙。
⠀⠀
⠀⠀
🙋 Q4:做圖也要學?我聽人家說,用 Photoshop 就能搞定?
⠀⠀
💁♂ A4:Photoshop 是很強大的圖片編輯軟體,但最大的問題是「瓜田李下」,旁邊那些神奇按鈕,太過 powerful,點一下細胞就不見,點兩下還能複製出腫瘤,一個忍不住,就跨越學術紅線。
⠀⠀
如果您是 Photoshop 使用者,強烈建議不要去用那些會讓人墮入魔道的按鈕,現在的影像塗改偵測已經非常進步,光從肉眼不可見的雜訊或色階特徵,都能很快知道修過哪裡。一旦接受刊登,公諸於世之後被抓包,一輩子的專業形象就毀了。
⠀⠀
而且,Photoshop 其實是要錢的,使用盜版有中毒風險,也暴露在被告的風險下。
⠀⠀
我們的課程教你使用簡報軟體 PowerPoint 做圖,沒有那些魔性按鈕,無法對影像作犯規的局部修改,只用 PowerPoint 基本功能,就能完成圖片處理。
⠀⠀
雜誌社要求送出原檔與處理過程時,PowerPoint 檔案格式本身就說明了自己的清白與坦蕩,也保留所有圖層與調整資訊,根本就是圖片造假風波的絕緣體。
⠀⠀
用 PowerPoint 處理投稿影像,軟體容易取得,人人均可上手。這次互動實作,我們就教這個。
⠀⠀
⠀⠀
🙋 Q5:問個比較實際的問題,case report / technical note / review article,這些能作為升等主論文嗎?
⠀⠀
💁♂ A5:如果你的 technical note 用 introduction / methods / results / discussion 的格式寫,就可以,因為這樣的格式視同 original article。
⠀⠀
而 case report / review article 通常不行。不過,這些作為其他著作列表,當作升等套餐裡頭的配菜與小菜,還是不錯的。
⠀⠀
Case report 能讓人知道你的臨床經驗豐富,洞見精湛。
⠀⠀
Review article 則確認你在一個領域的大師地位,送審的時候,能讓審查委員知道,你在這個領域的確耕耘很久。因為 review 的能見度高,在國際學會上,也讓人敬你三分。
⠀⠀
這些文體交互發表,能增加自己 PubMed 上的文獻豐富度,看起來資歷也完整,特別容易被認可為國際大師,獲邀演講。
⠀⠀
⠀⠀
🙋 Q6:我剛起步,來上這個課,值得嗎?
⠀⠀
💁♂ A6:答:如果你打算寫 case report,就值得。
⠀⠀
初學者以 original article 起步,挫敗感太大,我一般建議,提早開始,且先從 case report 開始練兵。有寫作經驗,並累積了一些臨床感後,再挑戰 original article,比較不會被挫敗感擊倒。
⠀⠀
等 original article 成功發表後,同時加上 technical note,可增加一年所能發表的論文數,快速增加國內與國際的同儕能見度。
⠀⠀
以上都有了之後,就可以開始寫 review,把自己的整體想法做個記錄,並為自己過去在專業領域的努力,寫下里程碑。
⠀⠀
以上各種產線全開後,就有機會挑戰一年 10 篇 SCI 的學術巔峰狀態。
⠀⠀
⠀⠀
🔹全新企劃|個案報告、技術發表與文獻回顧 工作坊
🔹活動時間|5/30(日)9:00a – 4:40p
🔹立刻報名|https://casereport.innovarad.tw/event/
「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的推薦目錄:
- 關於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心得] impact factor重要嗎? - 看板Ph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impact factor高低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impact factor高低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評價
- 關於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impact factor排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impact factor排名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請益]impact factor和ssci ranking有影響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問題] Impact factor 2.5 - 看板PhD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熱騰騰的新刊登論文來囉
#恭喜詹雅婷醫師
▌ 文章介紹
抽菸已經被確認是病理性冠狀動脈硬化的預測因子,胸主動脈鈣化程度也是,而且與不良的心血管疾病預後有關。詹雅婷醫師團隊,預計探勘香菸使用量與胸主動脈鈣化之間,是否存在劑量反應關係。
收入 3109 患者後,將其分為不抽菸者、前抽菸者與現抽菸者三組,並記錄其香菸使用量、使用時間,計算 pack-years 數。結果發現,現仍抽菸者的胸主動脈鈣化程度最高,不抽菸者最低,前抽菸者介於其間。
校正各種因子後發現,香菸使用量與胸主動脈鈣化程度有劑量反應關係,特別是在高使用量(每天超過 10 支)與較長時間(超過三年)的吸菸者。而且不吸菸者與已戒煙者,對胸主動脈鈣化,有部分的保護效應。
本研究以影像證據顯示,長時間與高劑量的香菸使用,有潛在不良預後的可能。用手邊的影像工具,加上簡單的病史詢問,並使用統計方式探勘,能得知許多生活習慣與身體變化的關係,是很有意思的研究!
▌ 期刊介紹
PLOS ONE 是創刊於 2006 年的知名 open access 期刊,對傳統學術期刊營運模式所產生的衝擊,是這幾年學術界的討論焦點之一,譬如蔡校長部落格文章:「2016 年 impact factor 公布,那些大家關心的期刊,現在怎麼了?」
PLOS ONE 特性為網路原生、跨領域且全開放,對論文的 ethics 相當重視、對刊登品質亦有堅持。2018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776,在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 領域為 Q2(24/69) 期刊。
整體來說,是名氣好、網頁介面佳、科學社群經營積極的知名 OA 品牌。不過審閱期普遍偏長,中位數約在 80 天左右。
▌ 期刊這麼多,怎樣投才正確?擬定期刊選擇策略。
真正多產的人是怎麼做的?為什麼他們好像都知道自己的「被接受率」大概是多少?而且對學術社群與期刊喜好總能侃侃而談?
你該做哪些功課,才能更增加自己被接受的機會、在國際社群被看到的機會、以及減少文章在外流浪的時間?
要選擇傳統期刊還是 open access?傳統期刊要怎麼挑?要選擇跨領域雜誌、專科雜誌,還是次專科雜誌?Open access 有哪些可以選,哪些名聲不錯,哪些其實快爛掉了?
這堂課一次告訴你,講師現場讓你問,問到滿意為止!
🚩 立即預約突飛猛進的成長,全新梯次,開放報名!
➠ 2020 / 5 / 9(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將寫作到投稿的各項雜症,一次解決到位。
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研究生的辛酸
將為人父,有種感覺要總結一下這個人生階段。也許自己的經驗能令大家走得更順利,我就先談談做了四年半,表現算是對得住自己的大學教學助理(teaching assistant/ TA)。
這個職位有半職有全職,我有幸兩種都做過。通常半職TA的主業,就是讀研究型碩士/博士,教學相長固然美好又動聽,但現實就是不同的外在因素,令熱心教學的研究生往往墮入兩邊不是人的困境,不幸運的更會延誤畢業收場,我自己也不例外。
研究生入學時總有教授語重深長地呼籲大家做好助教工作,經驗對日後學術道路極有用途blah blah blah;但做到中途又會聽到某些學術權威叫旗下學生放低教務,專心出文。當然有研究生可以萬能同時兼顧教研,但更多數的是只取其一:關懷學生重視教學,但犧牲研究時間;或是對學生避而不見,潛心做出文機器執靚CV。無奈地人生勝利組通常是後者,因為不單止獎學金都屬於他們,學術界升遷主要看impact factor(出版期刊而非實際社會影響),教學再好都敬陪末座。雖然研究生收入(studentship)主要是源於助教的職務,但因為教得差而有實際懲罰減人工的絕無僅有;反而course e 再高分,都只有幾張書券獎勵。明顯地,現行學術重研輕教的體制,不單止帶來一群出文無數但教學強差人意的教授,直接面對學生的助教都往往因而放棄教學。
我defer了一年,當然不是個好研究生,但若大家做助教想做得有效率點,倒有一些建議:
1. 如果你做助教的科目,老師本身無心教學的話,你也別浪費太多時間,因為教材本身也不會讓你發揮得了多少,按章工作就是。反面來說,一些無心向教的研究生也會用盡一切方法去揀「頹科」,只能希望他們日後步步高昇時不要誤人子弟。
2. 有好的老師和好的教材,就值得全心享受教學了,但最大的敵人是時間。如果課題許可的話,盡量不要單對單逐個解答,最好儲夠十個人以上去開個tutorial 一口氣解答。雖然未必能節省多少時間,但至少方便計劃研究時間不被打斷,學生之間有討論氣氛會更有意思更入腦,以及時間許可就更可以請教授出山一箭雙雕(自己可以中途回房去 XD)。當然,如果想趁機跟某師弟/師妹發展就不同策略,但最好不要太明顯。始終學系太細,惹人閒話對雙方都不好過呢。(利申,未試過!)
3. 如果同系有其他教授希望加深認識的話,做他/她的助教是個絕佳途徑,不妨主動提出。但要小心好教授的教學要求不會低,千萬不要hea教,否則有壞印象就對日後影響深遠。
4. 作為師生之間的橋樑,很多老師都喜歡拔尖,助教就應努力補底。尤其是大學生背景差異極大,有太多因素令人頹廢。猶記得有學生在通識課欠交不少功課,我正埋怨學生無心向學之際,恩師提醒我發個電郵問候(而非責難),才發現學生家有白事已曠課日久,並多謝關心。我們總有人生低潮,每分鐘都總有人正需關懷,用幾秒發個電郵不太難吧。
5. 學生有好也自然有壞,一些不擇手段的學生可能會將影響成績的過失諉過助教,大家要多向教授溝通以及黑字白紙保護自己。其實在哪裡工作都應如此,只是大家別以為學生較純真就鬆懈。
說這麼多,當然是希望有心教學的兼職助教不要白費太多精力,準時畢業始終是第一要務。萬一不能準時畢業亦非世界末日,半工讀確實痛苦,但總能捱過。體制問題要從體制解決,重研輕教也非我等小薯能輕易衝破,只望大家力爭上游時不要犧牲教育。寫出tutor血淚史同時,也希望各位大學生在愛戴好老師之餘,也要珍惜好tutor,多為他們打打氣吧!
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impact factor高低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impact factor 高低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impact factor高低,impact factor 2021排名 ... 中文雜誌影響因子多少算高- 好問答網. ... <看更多>
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impact factor高低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impact factor 高低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impact factor高低,impact factor 2021排名 ... 中文雜誌影響因子多少算高- 好問答網. ... <看更多>
impact factor多少算高 在 [心得] impact factor重要嗎? - 看板PhD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看到版上沸沸揚揚的在說台灣太愛看IF這些,而國外根本不在乎
個人覺得有失偏頗,有誤導後輩之可能,所以提出一點個人的看法
某版友說:說IF不重要的,要麻就是大咖要麻就是Loser。
不得不說,是個很中肯的評論。
除了少數的領域與歐洲國家,IF至今還是最重要的評價方式之一
說外國不在乎的,實在不是精確評論,只是外國沒有像我們與大陸這麼會"玩"數字而已
除了IF外,他們更在乎研究的品質與應用性,但不代表不在乎發表文章
隨便舉個例子,哈佛醫學院的大牛Lewis Cantley教授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ewis_Cantley/
發表文章490篇,總IF約5400點,對比我的21篇與95點,高下立判。
我算過,如果我一年發表10篇IF=5的高品質文章,100年後我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
你覺得我如果說我比他強,誰會買單?
不得不說,包含IF, H index,這些還真的是有其的公正性存在
不然為什麼IF=3X的Nature我發不上,而IF=1的某期刊我又不想發?
一個年輕的研究者蛻變成大牛的過程中,發表高品質文章是最直接的方式
大家可以由網路資料庫認識你與你的研究,而也可以幫你覓得一份好的offer
如果你什麼發表都沒有? 要如何說服別人你有本事? 我想是很難的。
放在國外也是一樣,別天真的相信外國人不在乎(歐洲人除外)
如果不在乎,那些Nature, Science, PNAS, 是哪些人在爽爽發阿?
美國的Funding除了一些工業界非常牛的大老,一樣是要靠文章去拿的
講近一點,如果你的發表很薄弱想去當博後,那些美國大牛實驗室看都不會看一眼的
這些寫在履歷中的發表,就是人家認識你最直接的方式,尤其對我們年輕學者來說。
這邊說個小故事,
我來日本後認識一個中國人才知道我們當時同時去應徵了一個美國大牛實驗室的博後
她是大阪大學博士,文章一作2篇;我是成大博士,一作文章當時是7-8篇,結果呢?
我拿到了而她失敗了,到現在她還在酸我說我放棄那機會很可惜。
當然,我也很看不慣文章亂掛名、灌水、甚至假數據。
這種"操作"IF與citation的確不是正當的思維,西方人的確是比較不齒的。
但真的不代表他們"不在乎"這些指標。
跟大學聯考一樣,這些指標不是完全準確,但卻是相對的公平
除了少數有特殊技能(專利)或少數系所外,IF與H index對大多數人還是公平的
大家科研做這麼多年都知道,就算灌水文,也需要時間去做與寫吧
發表不管點數高低,還是都有一定的困難度吧。
不過說真話,這些指標的確不應該跨領域去比較,譬如我做工程的發Nature是難上加難
但在同領域裡面,這些指標還是很重要的,包含在國外(歐洲我不確定)
有機會,研究做得好,就儘量多發表。
別酸葡萄的說這不重要那不重要,等文章不如人而吃悶虧時就真的很悶了。
STEPHEN in Japan
--
小砲‧攝心情
https://www.wretch.cc/blog/stephenh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3.30.124.19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