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 https://faun.pub/the-best-infrastructure-as-code-tools-for-2021-b37c323e89f0
這篇文章是一個 IaC (Infrastructure as Code) 的推廣文,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從 IaC 的基本概念與應用談起,接者分析了幾個常見的 IaC 工具,最後探討了實際的使用案例
文章偏長,對於 IaC 概念很熟悉的讀者應該可以很快速地看完,以下針對部分進行一些摘要
The need for Infrastructure as Code
作者先描述過去幫機房部署新伺服器時的各種流程,機器少量時能夠透過人力慢慢處理,但是這類型的操作繁瑣,重複且惱人
為了讓這些流程處理得更佳順遂與一致,會有各式各樣的 scripts 等相關工具被開發出來,而這些流程慢慢的會往自動化的方式去發展。
IaC 文化的興起會使得有愈來愈多獲得共識的工具被開發出來,這使得 IaC 的使用門檻會有機會降低,愈來愈多的使用者能夠更簡易的透過 IaC 的方式來管理與維護自身的架構
Benefits and reasons to implement IaC
IaC 帶來的好處是非常顯著的,譬如
1. 將 Config 檔案當作整個環境的 sing source of truth
2. 每次的部署都是基於上述的 Config 來部署,能夠確保每次部署都獲得一樣的結果,避免人為的反覆長期操作帶來的錯誤
3. 透過程式化的方式去建置環境能夠更快速的去應變各種環境需求,對於 testing, developing, production 等各種變化都可以透過 config 的差異來快速搭建
4. Config 也可以透過 Git 的方式去管理來獲得更好的可稽核性與管理性。
Principles and best practices of Infrastructure as code
作者這邊列出了幾個實作上的推薦方式
1. 透過版本控制的方式來管理 IaC 的設定檔案,能夠讓維運人員使用開發者常見的開發合作流程來管理 IaC
2. 將 IaC 的工具整合到 pipeline 的 CI/CD 流程,讓 CI 流程去檢查 IaC 的設定是否符合預期以及 CD 流程來幫忙自動部署修改架構
Infrastructure as code tools
這個區塊作者列出了幾個常見的工具,包含 Terraform, CloudFormation, Puppet, Pulumi 等,接者又透過一張大表格來比較 Terraform/Pulumi/CloudFormation 三者的差異
Pulumi 這工具這一兩年開始聲勢比較多,跟 Terraform 一個最大的差異我想就是撰寫的方式,可以透過 Js, Go, Python...等程式語言來描述架構而並非使用 Terraform 自定義的 DSL 來管理。
最後面作者也列舉了六七個適合 IaC 的使用場景,有興趣的歡迎閱讀全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3萬的網紅Bubzvlogz,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Nelson Mandela once said that the greatest weapon to change the world is by education. Beauty is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is power, after all we cannot...
「infrastructure as code」的推薦目錄:
- 關於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軟體開發學習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Bubzvlogz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M13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Infrastructure as Code - Crash Cours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An example Infrastructure as Code project using ... - GitHub 的評價
- 關於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Create and configure infrastructure elements in seconds 的評價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ref: https://ably.com/blog/no-we-dont-use-kubernetes
八月第一篇,就來個有趣的文章,來看看 ably 這間 SaaS 公司為什麼沒有使用 Kubernetes,不但當前沒有使用,甚至短期未來內都不會想要使用
更是直接的說如果你有興趣來加入團隊,千萬不要把將 Kubernetes 導入到團隊中是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個人覺得這篇文章滿好的,因為是認真的去比較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對團隊來說到底是可接受還是不可接受
而不是所謂的人云亦云,人家要我也要,人家不要我也不要...
文章分成兩部分,前述介紹當前 Ably 的環境架構是什麼,而半部分則是很技術的去探討如果導入 Kubernetes 帶來的好處與壞處是什麼
最終權衡比較之下,會發現導入 Kubernetes 沒有帶來實質上的好處。
文章開頭先簡述了一下 Kubernetes 這幾年的風潮,從最初 Google Borg 的開發開始談起,作者特別提到當初 Borg 的用法可是將一堆實體機器給搭建出一個 Private Cloud 的叢集給團隊使用,
而目前 Kubernetes 更多的用法則是搭建於 Public Cloud 上面的虛擬機器中,透過將 Kubernetes 部署到這些不同的 Cloud Provider 似乎帶來了介面統一的結果,對於 DevOps 人員來說
不同 Cloud Provider 如今看起來都是 Kubernetes 的樣貌。
Ably 目前到底怎麼部署應用程式
Ably 主要使用 AWS 作為其 Cloud Provider,並且於 EC2 機器上使用 docker/container 來部署團隊中的應用程式。
作者團隊中沒有使用任何已知的 Orchestration 服務來管理多節點上的 docker/container,取而代之的則是每個 VM 開機後則會根據 autoscaling group 的機制來判斷
每個機器應該要部署哪種 container/docker。
對於 Ably 來說,團隊中沒有任何 scheduler 相關的服務來調度各種服務,這意味每個 VM 就代表一種服務,所以將 VM 上的服務從 Core 轉換成 frontend 這種行為不會發生。
今天需要針對需求轉換服務時就以 VM 為基準來整批換掉即可。
每個節點上面都會有一個輕量的監控服務,用來確保運作的 Container 如果掛掉後可以被重啟,甚至如果當前運行的版本不符合需求時也能夠將該服務給停止。
流量方面,因為每個 Autoscaling Group 就代表一個服務,所以直接使用 NLB 與 Target Group 來將流量導入該 Autoscaling Group 即可。
至於容器與容器之間的內部流量(譬如 k8s service 等)作者認為也不是太大問題,畢竟每個機器本身都會被 VPC 賦予一個 IP 地址,所以使用上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接下來作者從幾個層次去探討當前設計與使用 Kubernetes 帶來的改變,分別有 (原文很多,這邊摘要不然文章會太長)
題外話,由於 Ably 的 Infra Team 數量有限,所以要考慮 K8s 只會考慮 K8s Service,如 EKS。
1. Resource Management
Ably:
a. 根據服務的需求來決定每個服務要用到的 VM 等級
b. 不需要去煩惱如何處理將多個小服務給部署到一個適合的大 VM 中
c. 作者稱這種行為其實就是 AWS 官方強調的 Right Sizing, 譬如只能跑兩個 Thread 的服務不需要 16vCPUs, 久久寫一次硬碟的服務也不需要一個 90,000 IOPS 的 SSD
d. 選擇一個正確的元件來搭建一個符合服務的 VM 讓團隊可以控制成本同時也減少額外的管理負擔
K8s:
a. 必須要使用一個比較強大等級的 EC2 VM,畢竟上面要透過 Container 部署很多服務
b. 針對那些需要小資源的服務來說,透過這種方式能夠盡可能的榨乾機器的資源,整體效能使用率會更好
c. 但是針對資源量沒有很辦法明確定義的服務則是會盡可能地去吃掉系統上的資源,這種被稱為 nosy neighbors 的常見問題已經不是首次出現了, Cloud Provider 本身就需要針對 VM 這類型的服務去思考如何處理資源使用,而 Cloud Provider 都有十年以上的經驗再處理這一塊
而所有 Kubernetes 的使用者則必須要自己去處理這些。
d. 一個可能的作法則是一個 VM 部署一個服務,不過這個做法跟團隊目前的作法已經完全一致,所以就資源管理這一塊,團隊看不到使用 Kubernetes 的優勢。
2. Autoscaling
Ably:
a. EC2 VM 本身可以藉由 Autoscaling Group 來動態調整需求
b. 有時候也是會手動的去調整 EC2 的數量,基本上手動跟自動是互相輔佐的
c. 團隊提供的是 SaaS 服務,所以其收費是針對客戶實際上用多少服務來收,如果開了過多 EC2 VM,則很多不要的花費與開銷都是團隊要自行吸收
d. 團隊需要一個盡可能有效率的方式能夠即使遇到流量暴衝時也能夠保證良好的服務的機制
K8s:
a. 可以透過不少方式來動態調整 Container 的數量,
b. 甚至可以透過 Cluster autoscaler 來針對節點進行調整,根據需求關閉節點或是產生更多節點
c. 動態關閉節點的有個問題是關閉節點時通常會選擇盡可能閒置的節點,但是閒置並不代表沒有任何服務部署再
上面,因此該節點上的 Container 都要先被轉移到其餘節點接者該目標節點才可以被正式關閉。這部分的邏輯作者認為相對複雜
d. 整體來說,k8s 有兩個動態調整的部分,動態節點與動態服務,而現有的架構只有一個動態節點。所以使用 k8s 則會讓問題變得更多更複雜。
3. Traffic Ingress
Ably:
a. Traffic Ingress 基本上每個 cloud provider 都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基本上團隊只要能夠維持每個服務與背後的機器的關係圖,網路流量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需要團隊管理的。
b. 使用者會透過直接存取 NLB 或是透過 CloudFront 的方式來存取團隊內的服務
K8s:
a. EKS 本身可以透過 AWS VPC CNI 使得每個 Container 都獲得 VPC 內的 IP,這些 IP 都可以讓 VPC 內的其他服務直接存取
b. 透過 AWS LB Controller,這些 Container 可以跟 AWS LB 直接整合,讓封包到達 LoadBalancer 後直接轉發到對應的 Container
c. 整體架構並不會比團隊目前架構複雜
d. 唯一缺點大概就是這個解決方案是完全 AWS 綁定,所以想要透過 k8s 來打造一個跨 Cloud Provider 的統一介面可能就會遇到不好轉移的問題。
4. DevOps
Ably:
a. 開發團隊可以透過簡單的設定檔案來調整部署軟體的版本,後續相關機制就會將 VM 給替換掉,然後網路流量也會自然的導向新版服務
K8s:
a. 開發團隊改使用 Kubernetes 的格式來達到一樣的效果,雖然背後運作的方式不同但是最終都可以對開發團隊帶來一樣的效果。
上次四個分析基本上就是,使用 k8s 沒有帶來任何突破性的好處,但是 k8s 本身還有其他的功能,所以接下來作者想看看 k8s 是否能夠從其他方面帶來好處
Multi-Cloud Readiness
作者引用兩篇文章的內容作為開頭,「除非經過評估,否則任何團隊都應該要有一個跨 Cloud-Provider 的策略」
作者表明自己團隊的產品就是那個經過評估後斷言不需要跨 Cloud Provider 策略的團隊,同時目前沒有往這個方向去追求的打算。
同時作者也不認為 K8s 是一個能夠有效達成這個任務的工具。舉例來說,光 Storage 每家的做法都不同,而 K8s 沒有辦法完全將這些差異性給抽象畫,這意味者開發者終究還是要針對這些細節去處理。
Hybrid Cloud Readiness
管理混合雲(Public Cloud + Private Cloud based on Bare-Metal servers)是作者認為一個很合理使用 K8s 的理由,畢竟這種用法就跟當初 Google Borg 用法一致,是經過驗證可行的。
所以 Ably 如果有計畫要維護自己的資料中心時,底層就會考慮使用 Kubernetes 來管理服務。畢竟這時候沒有任何 Cloud Provider 提供任何好像的功能。
不過 Ably 目前沒有任何計畫,所以這個優點也沒有辦法幫助到團隊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團隊已經大量使用 Terraform, CloudFormation 來達成 IaC,所以透過 k8s YAML 來維護各種架構不是一個必要且真的好用的方式。
Access to a large and active community
另外一個很多人鼓吹 K8S 的好處就是有龐大的使用者社群,社群內有各種問題分享與探討。
作者認為
a. AWS 的使用者社群數量是高於 Kubernetes
b. 很多情況下,一個迭代太快速的產品其實也不一定對團隊有太大的幫助。
c. 很多人都使用 k8s,但是真正理解 k8s 的人微乎其微,所以想要透過社群來幫忙解決問題其實比你想像的還要難,畢竟裡面的問題太雜,很多時候根本很難找到一個真正有效的答案。
Added Costs of Kubernetes
為了轉移到 K8s, 團隊需要一個全新的 team 來維護 k8s 叢集以及使用到的所有基本服務。舉例來說,EKS, VPN CNI, AWS LB 帶來的網路好處並不是啟動 EKS 就會有的,
還必須要安裝相關的 Controller 並且進行設定,這些都是額外的維運成本。
如果找其他的服務供應商來管理 Kubernetes,這意味公司就要花費更多的$$來處理,所以對團隊來說,金錢與工作量都會提高,不同的解決方式只是這兩個指標的比例不同而已。
結論:
1. Ably 覺得 Kubernetes 做得很好,但是團隊目前沒有任何計畫去使用它,至少目前這階段沒有看到任何實質好處
2. 仔細評估後會發現,導入 k8s 其實也會帶出不少管理上的問題,反而並沒有減輕本來的負擔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軟體開發學習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NT390 特價中
Terraform 是目前基礎設施即程式碼( Infrastructure as code,IaC )事實上的標準,本課程採取由淺入深,步步為營的授課方式,帶領大家徹底掌握 Terraform。
https://softnshare.com/terraform-cn/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Bubzvlogz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Nelson Mandela once said that the greatest weapon to change the world is by education. Beauty is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is power, after all we cannot grow without learning. Let’s do something incredible TOGETHER before the year ends.If you want to improve standard of life, then we must improve education. It is the foundation to improving the economy, gender equality, hygiene, infrastructure and so much more.
All profits from the Dream lippie and Big Much Tee will go straight to fund building schools for the children of Guatemala. Whether you want to spoil yourself or a loved one, know that your support would also be the ultimate feel good gift for the holidays as you would be giving the gift of quality education, a safe environment for children to learn everyday and clean water consumption. As my Pencil Of Promise family says, 'everyone has promise'.
To support the cause,
Purchase the Dream Lippie here:
http://bit.ly/DREAM5
Purchase the BIG MUCH Shirt here: http://bit.ly/BUBZSHIRT
Purchase the Bubz Bundle (Shirt and Lippie special offer) here: http://bit.ly/BUBZBUNDLE
Use promo code 'DREAM5' for $5 off!
Thank you BIG much for your support. All of this is made possible only because of you.
Ending instrumental "The Lights Ahead" by MJ Lee:
https://mjleedot.com
With love, the Bubz family xo
Hi, I'm Lindy! Welcome to the Bubz family. I am a beauty, lifestyle and mommy vlogger. We make daily vlogs we call daily doses of happiness! New Vlogs every MONDAY, WEDNESDAY and FRIDAY (test run). Join us as we navigate this journey we call life and keep up with our crazy little family adventures. Be sure to SUBSCRIBE so we can continue to put a smile on your face. Do make new friends with fellow Bubscribers. I promise you they are the sweetest bunch ever! If you enjoyed today’s vlog, don’t forget to give it a LIKE.
Subscribe to my Vlog channel for daily doses of HAPPINESS!
http://bit.ly/BubzVlogz
Subscribe to my Beauty Channel here:
http://bit.ly/BubzBeauty
Connect with me:
MY WEBSITE: http://www.bubzbeauty.com
TWITTER: http://www.twitter.com/bubzbeauty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itsbubz
TIM'S INSTAGRAM: http://www.instagram.com/bubzhubz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itsbubz
ADD ME ON SNAPCHAT: “THEREALBUBZ”
BUY MY EYESHADOW PALETTE HERE: http://bit.ly/BUBZpalette
BUY MY BOOK: https://amzn.to/2A6Ha5D
KINDLE VERSION available on Amazon: http://bit.ly/BubzEguide
SHOP MY LIPSTICKS: http://bit.ly/bubzlippies
Purchase the Bubz Bundle (Shirt and Lippie special offer): http://bit.ly/BUBZBUNDLE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M13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Tour Taiwan with me: http://taiwantoursm13.com/
Private Channel: https://www.patreon.com/M13
My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Mordeth13
Support M13 buy my Private Series: http://www.m13online.com/?page_id=294
World's best motorcycle pants are RHOK (search Ebay for them) My first time trying out the Multiplayer on Homefront. This is a review of sorts showing the gameplay of my first time on.
If you are gonna upgrade your computer in the future then be sure to check out: http://www.nzxt.com/new/ before you do.
HomeFront:
"We want to stress that Homefront is one of a tiny handful of titles offering dedicated server support on console, and the infrastructure and networking code required to support this is much more complex and demanding than simple peer-to-peer matchmaking you see in most other FPS games. The pay-off is larger maps, more players, and an equal playing field for all -- something we believe is critical for fair, balanced online FPS gameplay.
Every game that goes the extra mile to provide dedicated servers faces additional teething problems in the first few days as the kinks are ironed out, but please bear with us as we address these -- the result will be worth it."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An example Infrastructure as Code project using ... - GitHub 的推薦與評價
Infrastructure as a code · define all infrastructure as version-controlled text files · automate deployment and provisioning ·...all other IaC benefits already ... ... <看更多>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Create and configure infrastructure elements in seconds 的推薦與評價
Infrastructure as code (IaC) is the practice of configuring and managing infrastructure such as networks or machine readable files and is ... ... <看更多>
infrastructure as code 在 Infrastructure as Code - Crash Course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