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人像基礎打稿比例練習-1」哈囉同學線上課程第一季第二次作業,請去Google Class room 喔!
本章節的作業,必須先看過第四集到第五集,並參考課程裡面教的內容,並且分別畫出眼睛 五官 鼻子 嘴巴 的重複練習。
在這次的作業練習中角度是不限制的,可以挑選自己適合的角度,去練習,不管是正面還是側面的單獨五官物件都可以。
作業內容:
1.用鉛筆工具畫出 眼睛x 3 嘴巴x3 鼻子x3 角度不限制 (角度不限制)
2.額外練習(可跳過) 正面五官 比例 x1 側面五官比例x1
工具:2B鉛筆。
紙張大小:8開。大約38公分*26公分
注意:請確保紙張乾淨整齊。
溫馨提示:鼻子不要畫太長,這是個經典課題。
學習內容:
學習基礎的架構,對於人像五官的基礎掌握,有初步的了解,比例的精準度練習。
「Assignment 2 – Facial Feature Sketches and Proportion Practices 」
Before starting this chapter of assignments, you will need to have completed episodes 4 and 5. Consult the lessons, practice drawing facial features, including eyes, nose, lips a couple of times. In this assignment, you are free to choose an angle to draw from that’s the most suitable for you. Feel free to draw facial features from a front profile or a side profile.
Assignment:
1. Use a pencil to draw 3 sets of eyes, 3 lips, and 3 noses from any angle.
2. Additional practice (not required): 1 proportion drawing from the profile view and 1 proportion drawing from the side profile view.
Tool: 2B pencil
Paper size: 8vo, approximately 38x26 cm
Note: Please ensure that your paper is neat and clean.
Friendly reminder: Don’t draw the nose too long. It’s a must-learn lesson.
Learning outcome: Building a foundation in basic underdrawing techniques, a familiarity with facial features sketches, and accuracy in proportions.
paper的架構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讀 meta-analysis 論文,卻不知道怎麼下手嗎?
⠀⠀
評讀 paper 時,喜歡找 meta-analysis 的文章,因為可以一次唸很多篇,深入了解同一類型的議題。然而,如果今天是帶著「我要發表 meta-analysis」的目的,該如何下手呢?
⠀⠀
⠀⠀
▋ 有經驗的寫作者,心裡想的是什麼?
⠀⠀
▪收集資料時,思考「我該收進哪些?這些文章的角色是什麼?最後可以為我的論文增加什麼層次?」
⠀⠀
▪歸納的時候,思考「我該怎麼歸納?怎麼分類?怎麼把一個更有趣的故事藉由歸納的過程說出來?」
⠀⠀
▪Run 統計軟體時,不只取得數據,更一邊決定「我要怎麼呈現圖片?順序為何?內容為何?怎樣的圖組最有說服力?」
⠀⠀
⠀⠀
▋ 一篇好的 meta-analysis,為什麼好?
⠀⠀
🈲 初學者寫論文誤區:「先收集資料、先歸納看看、先統計看看,然後再來想故事。」
⠀⠀
但有經驗的寫作者,做同樣的事情時,心裡想的並不一樣。
⠀⠀
你會發現,有了這樣的策略思維,當統計軟體 run 完時,論文的架構、高度、層次已經決定,剩下的,就只是把他從腦子裡寫出來而已。
⠀⠀
正如米開朗基羅所說:「雕像其實已經在大理石裏面了,我只是要把多餘的部份鑿開。」
⠀⠀
這堂課,我們一起聽聽「指定論文」原作者張凱閔醫師,在寫作前,所埋入的架構、高度與層次,帶您理解「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的境界。
⠀⠀
⠀⠀
▋ 無資源起步的首選
⠀⠀
對於沒有資源的年輕研究者來說,meta-analysis 是起步的好領域。
⠀⠀
☑ 不需跑 IRB
☑ 不需花錢請助理蒐集檢體
☑ 不需要砸錢一次一次的進入加值中心
☑ 適合資源缺乏又需要單兵作戰的醫療相關人員
☑ 只要能組成研究團隊,還可擁有飛快的發表速度。
⠀⠀
⠀⠀
🚩 這堂課可以學
⠀⠀
✓ Meta-analysis 研究規劃的策略思維。
✓ 手把手教你,做出投稿等級的優化圖表!
✓ 論文寫作、搜尋文獻、投稿審閱的重要眉角。
✓ 給學術初學者的起步建議。
⠀⠀
🔹 現在投資自己,將來 PubMed 有你!
🔹 全新梯次|8/22(日)統合分析工作坊
🔹 立刻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paper的架構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Intern 時有嘗試寫過一篇 paper,從完全無概念的摸索,只知道文章應該有哪些標題,到慢慢知道標題下應該有
哪些資訊,我用了暑假整整兩個月沒出去玩才有點概念。但這次新思惟的課程只用了一天,他不只教你寫出一篇可以投稿的 paper,而是教你寫出一篇會被accept 的 paper,這中間的差距是最關鍵的,也是對於論文新手來說最難以學習的。
文章的架構或許大家都知道,但每一段裡面到底 reviewer 想看的是甚麼?陳述的邏輯是否清楚?甚至連 results 每一個項目的小數點建議取到第幾位,老師都給出很實際的建議,而這些也都是我們很難藉由自己的力量去學會的。
課程舉例許多不良範例的講解,聽了不禁汗顏,好多都是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如果沒有老師們豐富的經驗作出精闢的提點,不知道還會繼續寫這些考古的文章到什麼時候呢!
【2021 / 5 / 8(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2021 已有兩梯次額滿 🔔
5 月梯次名額僅剩幾席即將額滿|立刻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太驚人了!校友發表成績大爆發
新思惟之友 2020 年共 689 篇 SCI 論文發表
🏆2021/1 月 84 篇創新高🏆
🏆單月 13 位發表第一篇🏆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近期校友傑出榮耀 #每天都有學員發表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greatachievements/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關於甲狀腺切除,經口或經腋下乳房之兩種術式比較研究,獲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快訊] 溫晨越醫師團隊,關於機器人輔助膀胱切除與迴腸造口術的導管置放技巧之致編者信,獲 Asian Journal of Surgery 刊登!
[快訊] 林盈均醫師團隊,以外科 Apgar 分數評估術後轉入加護病房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快訊] 郭孟璇藥師團隊,關於使用 Tocilizumab 治療類風溼關節炎造成 B 肝再活化之研究,獲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刊登!
[快訊] 陳畊仲醫師團隊,分享根管治療造成醫源性軟組織氣腫之個案,獲 Journal of Dental Sciences 刊登!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最「接地氣」的寫作攻略傳承|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paper的架構 在 IMRD: 分析研究論文架構-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科學研究論文 架構 有特定的順序與 架構 ,其中最主要的組成為緒論(Introduction)、方法(Materials & Methods)、結果(Results)和結論(Discussion ... ... <看更多>
paper的架構 在 Paper怎麼報才OK? - 研究所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老闆一次給幾篇讓我慢慢讀,因為是新領域所以我讀的也很慢,一個下午4~5小時可能就只讀完一頁~一頁半的內容而已,讀完是指看完一輪、自己翻譯之後紀錄 ... ... <看更多>
paper的架構 在 Re: [問題] 看完paper做ppt - 看板stud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對於這個問題 我說說我習慣的作法
我在看paper的時候 會邊作一個這篇論文論述架構的筆記
搞懂作者做的每個實驗是為了證明什麼
而這個筆記等於是我ppt的架構
如果paper裡面有什麼不懂的實驗技術 也要在這個架構註明
(因為自己不懂的東西 大部分人也不懂)
之後再找相關資料放進ppt
然後...我不太認同"不懂就不要放上去"這種說法
一篇完整的科學文章 實驗的過程、數據...都有原作者想表達的東西
Seminar該做的是要完整表達作者欲告訴我們的理論或發現
少說了任何一部份 其實都會讓整個科學論述不完整
況且 學習不就是學生該盡的責任嗎XD
※ 引述《winnie9110 (winnie9110)》之銘言:
: ※ 引述《UenoJuri (上野樹里)》之銘言:
: : 有時候修課書報討論要給老師聽
: : 就是大家看完一篇paper之後(理工)
: : 通常會花多少時間做成ppt你要報出來給人聽的部分?
: : 因為發現常常看完paper之後
: : 要做成ppt發現不是很好做
: : 又會在重複翻看剛剛看過的paper 感覺很浪費時間
: : 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樣的做法?
: 看你報告的時間,如果是一小時的話,起碼要30張以上,看個人
: 如果被釘在上面下不來,張數可以再減少
: 要搜集很多資料這是必須的,但不能廢話太多
: paper上有圖,一定要介紹,秀一堆公式推導
: 台下觀眾可能會不耐煩,就想要問問題了
: 還有就是很重要的,自己不懂的,不要放上去講
: 大致上就是這樣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3.23.114
※ 編輯: dragonjaff 來自: 220.143.23.114 (05/23 00: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