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拎娘觀影
今天ㄋ想跟大家分享滿多東西ㄉ,直接給我看下去!
㊣ Spotify 抖傳送門:https://mmmw.pse.is/S-E17
㊣ Apple Podcast 抖傳送門:https://mmmw.pse.is/A-E17
---
② Lip Sync
Drag 文化的多樣表演形式中,最常見的是「咪嘴」唱歌(Lip Sync)以及跳舞。而 Lip Sync 也是盧保羅秀中的重頭戲,由於不是展現歌聲,是更著重舞台效果的呈現,也讓這種表演形式不斷ㄉ進化!有夠瘋!
---
③ 瑪莎強森 & 瑟維亞里維拉
瑪莎強森(Marsha P. Johnson)和瑟維亞・里維拉(Sylvia Rivera)這兩位跨性別的有色人種,都被認為在石牆事件中投擲了眾所周知的「第一塊磚頭」,但當同志運動走上主流媒體時,主流同志們卻排擠這些敲開這場運動ㄉ先鋒,大家可以上 youtube 查 Sylvia Rivera 在舞台上講的話,看了很難過,也希望大家不要給婐忘本!
---
㊮ 贊助口愛拎娘 (*ˇωˇ*人) https://mmmw.pse.is/Funds
#變裝皇后 #魯保羅 #跨性別 #同志運動 #搖滾芭比 #rupaulsdragrace #drag #lgbt #早安拎娘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rivera中文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位楊某人還真敢講:「鴻海雖然曾經擁有超過1百萬員工,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勞工密及代工廠。但在勞工管理方面,卻一無可取,毫無學習效法之處。」
此人就是典型的站著說話不腰疼,「沒啥現場管理經驗,所以不知道百萬人規模管理的困難度」。我甚至懷疑此人連30人小公司大概都管不好。
1. 南非等許多民主國家發展到後來是國民財富縮水、犯罪率暴增。
美國真是自由國度?身為美國法律碩士的我,看到的反而是美國充滿各種市場與非市場管制,你在美國上藥房不但連顆消炎藥都買不到(因為受處方簽管制),連自家草坪修剪樣貌、頻率都受到社區管委會干涉。甚至某些地區你能否購買房地產並遷入居住,也要鄰居同意!
2. 當然更甭提此人經濟學基礎不扎實,除了數學公式亂丟之外,經濟內涵是一知半解,多次被我糾正其錯誤。
無論是中美貿易戰此人錯估情勢,多次聲稱美國可輕而易舉打敗中國(是啊,都打到利率倒掛);又或者宣稱「Bloomberg報導的米粒晶片監聽事件」為真;又或者聲稱「中國操控匯率為真」...等等可笑論點。在在證明此人根本不懂價格理論,甚至連真實世界觀察都有問題。
請參見:
「匯率操控論的愚蠢與荒謬」
https://tinyurl.com/ybxjg3fr
「貿易戰檢驗-g20中美大和解?」
https://tinyurl.com/yy3e3w48
「貿易戰再檢驗-台灣12月外銷訂單衰退10%」
https://tinyurl.com/ybc8q2nf
「從中國工人生產力不如美國談起」
https://tinyurl.com/y5ekxb6p
「總體經濟學可笑又一例」
https://tinyurl.com/yxsclo4o
「關於usmca」
https://tinyurl.com/y4o28acl
民主能當飯吃嗎?
郭台銘這一句話傳遍世界。我碰過即使不懂中文的分析師,也聽過台灣的Terry Gou,不認同民主制度這件事。民主是否幫助經濟成長,是一個被討論了幾世紀的古典議題。隨著二戰後量化經濟學的發展。對於民主與經濟議題,逐漸由近代較為精準的數據,以及統計等數學模式,取代了解過去的辯論,做出較有信任度的結論。1997年,著名的經濟學者Rodriguez 一篇論文,用了90+國家的資料,做出了分析。某些專制國家,確實也出現高度經濟成長。但民主國家,依據Rodrik分析,有著以下幾個優勢:
Rodrik, "Democra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1997, Harvard University
1. 民主國家長期的經濟增長,更具可預測性。
2.民主國家之經濟穩定性較高: 從實際GDP、實際消費、以及實際投資等三方面而言,民主國家長期性的震動,都比專制國家低的許多。
3. 民主國家對經濟衝擊,應對能力較高: 許多觀點認為,在大環境巨變,經濟受到不尋常壓力之處境下,政府權利較高的國家, 比較可能積極對應衝擊。然而事實與此假設完全相反。根據1970年代,油價攀升、地緣政治動盪之國際情勢下,經濟衝擊最小的,乃是政府權力最低,而人民政治參與率最高的國家。相對於極權政府的一意孤行,高度民主化的國家,較容易吸收民間的各項改革和對應方針。
4. 民主國家勞工薪水比較高: 過去資料顯示,越是民主國家,其勞工薪資越高 (這個結論已經排除了,各國經濟附加價值之不同,購買力不同,以及人均GDP等因素)。
2002年左右,哥倫比亞大學的另一篇論文,更進一步談到,民主制度國家,其全因素生產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有比較高的成長。
Rivera-Batiz, "Democracy,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Theory and Evidence", 2002, Columbia University
Rivera-Batiz理論的一個重點在於,民主體制內部的制衡效應,將腐敗政府官員和機制,逐漸排除,提高治理質量。民主制度大體上有增加"政府質量"(quality of governance)之效應,但中南美洲以及非洲的幾個例子,將整體民主對經濟的效應拉下。但這並不是常態。Piero Gleijeses說了以下這句話,描述拉丁美洲的所謂民主: “The box on the outside is labeled a democracy, but inside you have an authoritarian system.”。
附圖表顯示該論文的主要結論之一。民主政治,是解釋經濟成長的一個重要元素。加入了"政府質量"之後,該元素變成超越民主因素的主要因素。解釋了民主體系內所推動的高治理品質,乃是促進經濟成長的根本原因之一。
民主制度,不見得增加某些人之個人財富,也不保證降低代工產業成本。但卻對你我的經濟利益,以及後代子孫的經濟利益,有著正面的關係。郭台銘在會議上怒叱立法委員蕭美琴,更可見他不尊重民主體系。民主制度之民選立法人員,與企業首腦討論或執問是常態。美國各大企業CEO,常常被傳到國會,為參眾議員詢問,一次幾個小時,被問的問題尖銳且直接。"沒有正眼相看",是個小插曲。重點是郭台銘為什麼沒有就事論事,回應蕭委員。
78585 - 請幫我幫我
這是鴻海在前幾年,員工屢次發生跳樓自殺案件後,所提供給基層員工的一個熱線電話。隨著鴻海員工自殺事件,康乃爾大學的學者Selden,與香港理工學院合作,對鴻海的勞工制度,做了一些調查:
Selden, "Chinese labor protest and trade unions", 2016, Cornell University
Selden, "Apple, Foxconn and China's New Working Class: Political Economy of global production", 2013, Cornell University
自殺事件後,鴻海所成立的「工會」,並不是民主體制下的工會。鴻海「工會」之經理人,完全由總公司指派。員工並沒有透過工會,而獲得爭取任何權利的管道。員工將此類的新"福利",稱之為"監督中心"。將並自殺防止熱線,稱之為"監管熱線"。富士康的工會此其實是一個政治裝飾品,其用意在於,紓解西方企業客戶,對於鴻海勞工管理的顧慮。被接受訪問的員工,基本上一致表示了工作環境惡劣,工作時數的不合理,以及欠缺加班制度。「血汗工場」不是形容詞,而是個事實。
郭台銘政見之一:替台灣年輕人的工作和出路著想。但除了實現血汗工廠模式之外,還有什麼具體的政策。鴻海雖然曾經擁有超過1百萬員工,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勞工密及代工廠。但在勞工管理方面,卻一無可取,似乎無學習效法之處。
https://www.facebook.com/albert.yang.3990/posts/10214670786266222
rivera中文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活動花絮】探索《葡萄酒的風味》——翻譯歷程與導讀講座
這場讀者見面會,在寬敞明亮的商周書房舉辦。原本的方向設定是粉絲見面會,輕鬆聊聊,講些故事。但是知識含金量還是偏高,不過因為笑話密度也夠,再加上一些爆料,所以整體結構,以有知識內容的講座來說,還算是很平衡。
這場,愛書人稍多於愛酒人,趁大家聽得如癡如醉,最後加上一杯酒,是杯好料的義大利Rivera酒莊酒款,愛書人因為這杯酒,也愛上了酒。只差沒有因為這杯酒愛上我,愛上王鵬不需理由。
【王鵬談味道的諾貝爾奬與奧斯卡】
譯注《葡萄酒的風味》(Le Goût du vin),是我早期最廣為人知的成就之一。2017年,出版社開始籌備發行暢銷紀念平裝版,並於2018年9月8日上市。這個版本,增補了一篇〈譯注者序〉,你可以在這個連結裡讀到:http://bit.ly/2PuMZRJ
風味詞彙是個有機的系統,不能按照一般語言習慣翻譯。譬如法語souple翻譯成英文supple是對的,但是語義不明;法語mou翻成英文soft則沒有表現出字彙潛在的貶義。法語風味詞彙必須設法直接分析語義,並據此譯成中文,也因此是必要的。
翻譯《葡萄酒的風味》,這本充滿法語風味語彙的品飲經典鉅著,不能不先解決結構詞彙的語義分析並找到翻譯途徑。1987年Michael Schuster在英文譯本"The Taste of Wine"的前言裡,已經點出這個問題,但是譯者說他無法解決,只能擱置這個問題。20年後,到了2007年,卻由一個台灣人找到了解決這個問題的鑰匙,這個人就是王鵬。別以為葡萄酒只有外國人懂得研究,別以為只有法國人最懂法文,台灣人也不差。
哪一天,如果有味道諾貝爾或味道奧斯卡,也是實至名歸,只不過都還未到。你可以在這裡讀到,我還在等著哪一天被頒發葡萄酒學界諾貝爾奬或法語翻譯界奧斯卡的作品:論文下載連結(國家圖書館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 http://bit.ly/2Pu7lKH
這篇學術論文〈法語葡萄酒結構語彙的漢譯〉,宣讀於2007年六月九日,國立政治大學外語學院翻譯中心第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刊於《廣譯》(政大翻譯中心第三屆暨第四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9.01 [民98.01] 頁127-170。
在2007年發表〈法語葡萄酒結構語彙的漢譯〉這篇論文之後,以此重大突破為基礎,我開始準備《葡萄酒的風味》整本書的譯注工作。當年這項出版計畫的特別之處,在於由業界人士選書,主動提案出版,而不是出版社選書;翻譯工作是由專家譯者親自執筆,而不是由一般專職翻譯的文字工作者執筆。
《葡萄酒的風味》這部譯作於2010年,根據法語原著第四版譯注的國際中文版精裝本出版,便以重量級的內容與精準的譯注文字,引起業界關注與熱烈迴響。自此,啟發了許多餐飲工作者。品茶、品咖啡、廚藝人士,無不需要更精準的風味評述語言與思辨邏輯。
按照慣例來些重點hashtag:
#愛上王鵬不需理由
#王鵬好幽默
#積木文化
#酩洋酒業
#Rivera
#Le_Goût_du_vin
#不是只有法國人懂法文
#研究葡萄酒不是外國人的專利
#葡萄酒論文
#頒獎給王鵬
#葡萄酒學界諾貝爾奬
#法語翻譯界奧斯卡
#味道的獎都還未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