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罕見病不罕見 醫療產業覓出路
「我真的不想死,我不甘心,」池燕蘭在香港立法會的會議廳上站起來,對著眾多官員及議員指指自己腫脹的肚子說,「不明白我的人以為我是孕婦,其實我是生了很多腫瘤才變成這樣。」這場討論罕見病政策的會議在2017年4月舉行,患有罕見病「結節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簡稱TSC)的池燕蘭在會上發言,請求政府資助罕見病患者使用新藥。同月,池燕蘭因病情惡化離世,遺下同樣患有該病的14歲女兒。
「現時有超過6000種罕見病,雖然單說一種病是很罕見,但患有各種罕見病的總人口卻非常龐大,」聯合國罕見疾病非政府組織委員會(NGO Committee for Rare Diseases)在其2019年國際罕見病日報告中寫道。經濟學人智庫今年發布題為《無聲的苦難:亞太地區罕見疾病之認知與管理評估》報告(下稱《無聲的苦難》報告),估計亞太地區約有6%人口患有罕見病,即近2.6億人。相比歐美較完善的罕見病政策,亞太多個發達地區亦意識到罕見病所帶來的問題,開始急起直追,建立適合自己的一套政策。隨著政府、醫療產業投放更多資源於包括基因技術在內的醫療科技,以至建立科研網絡及數據庫,一眾罕見病患者似乎見到前路充滿光明。然而,在「成本效益」掛帥的政治及商業世界,要讓罕見病患者步出困境,仍有無數挑戰。
「罕見病有兩個挑戰。第一,被診斷出患有罕見病的人沒有足夠的資訊;第二,很多人患病的人甚至不明白該疾病可能引致的後果,」醫療管理公司Medix Group行政總裁艾茨蒙(Sigal Atzmon)說,「全世界需要處理兩件事,取得罕見病的數據,以及分析這些數據。」Medix主要給予客戶醫療意見,並在全球擁有超過4000名醫療專家組成的網絡。艾茨蒙表示,在其公司處理的亞太區個案中,發現每年平均有62%的客戶在尋求他們協助前並未得到最合適的治療。「可以想像得到,此數字在罕見病患者中會更高,」艾茨蒙說,「這對病人及家人的負擔可以很大,我們更要考慮對醫療體制造成的財政壓力。」撰文:鄭梓冲
#罕見病 #結節性硬化症 #MedixGroup #SigalAtzmon #經濟學人 #無聲的苦難 #rarediseases
(本文節選自《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第201期,如欲查閱全文,歡迎訂閱)
★★訂閱聯絡方法
網站:www.bbwhk.com
電郵:bbwhk_cir@modernmedia.com.hk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