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I巨頭齊聚日本,他們青睞日本的理由是什麼?
中國科技部指定的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平台的五大運營企業(阿里雲、騰訊、百度、科大訊飛、商湯科技)齊聚日本,中國企業青睞日本的理由是什麼?
文 日經中文
2020-07-22
瑞穗銀行法人推進部主任研究員 湯進:繼阿里巴巴之後進入日本數據管理市場的騰訊在今年5月12日宣佈,將雲計算業務擴展到日本汽車和電子設備領域,力爭使2020年的日本銷售收入提升至目前的3倍。這也意味著中國IT企業已經具備了挑戰常年佔據日本雲市場的亞馬遜雲計算和微軟Azure等美國2大IT巨頭的實力。
日本經濟被稱為「失去的二十年」,加之日本市場一直以來技術壁壘高並且對産品要求嚴苛,這也使一些關注當地市場的中國企業望而卻步。自從李克強總理於2018年5月訪日後促使中日關係回暖,中國企業進入日本的步伐也明顯加快。目前,中國主流IT企業和智慧手機廠商齊聚日本,專為日本市場打造的比亞迪純電動巴士登陸東京已進入倒計時階段。中國企業青睞日本的理由是什麼?中國品牌能否在日本開創嶄新的「藍海」市場?這也是經常被企業和學者探討的話題。
用IT、AI技術敲開日本市場的大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家電和電子行業企業陸續進入日本開展技術和資本合作。2010年以後,中國汽車行業企業也開始對日企併購(詳細參考5月28日刊登的《收購日企接「包袱」: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除了家電和電子行業以外,國航、中遠海運、中國銀行、太平洋保險、五礦集團、寶鋼等許多央企也在日本開展業務(本文在此不逐一闡述)。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企業一方面提高産品競爭力來應對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另一方面需要開拓海外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IT和AI領域的中國企業憑藉在國內市場積累的經驗開始進入日本,試圖用新技術助力日本傳統行業企業提效升級。
目前,中國科技部指定的國家級人工智慧創新平臺的五大運營企業(阿里雲、騰訊、百度、科大訊飛、商湯科技)齊聚日本。阿里巴巴和騰訊在軟體信息處理與數據管理的雲業務領域積極佈局,前者在2016年與日本軟銀合作向日本企業提供阿里雲的公共雲計算服務,後者在2019年開始向日本主流遊戲企業提供雲服務,並計劃大力拓寬業務領域。
早在2006年進入日本的百度主要提供互聯網相關的産品及服務,並於2018年聯手日本軟銀旗下的SB Drive開展自動駕駛汽車試驗。2016年注資日本語音技術公司SINEWAVE的科大訊飛意在開拓智慧教育市場,目前為日本英語檢定協會的口語4級測試等提供AI自動打分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商湯科技在日本茨城縣常總市打造了名為「AI•自動駕駛公園」的自動駕駛汽車專用測試基地,並與本田汽車開展合作共同發力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商湯科技不僅有國家級「智慧視覺」開放創新平臺,還建有全球頂級的深度學習平臺和超算中心,並且研發了人臉識別、圖像識別、無人駕駛和遙感等一系列AI技術。「用中國AI領域的先進技術賦能日本傳統産業,實現雙方共贏,這是我們的願景更是我們的使命」,從商湯科技日本公司CEO勞世竑充滿自信的抱負中,筆者也感到了全球AI行業領頭羊的底氣。
另外,中國企業的智慧手機、遊戲、APP等領域正逐步被日本年輕人接受。華為、小米、OPPO、VIVO等中國四大智慧手機廠商,手機液晶顯示器龍頭企業的京東方以及專注手機軟體的海康威視等高科技企業也陸續進入日本。華為在2017年收購MG森精機千葉工廠用於研發,併為將來在日本生産手機配件提前佈局,這也可見華為在日本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網易憑藉爆款遊戲「荒野行動」打開了日本手機遊戲市場的大門,完美世界、IGG、雷霆等十多家中國手機遊戲公司也相續向日本市場推出了遊戲産品。2019年日本iOS & Google Play Store遊戲暢銷榜顯示,中國企業的手機遊戲取得了18%的市佔率(僅次於日本企業33%),雖說「遊戲無國界」但與中國企業的努力密不可分。
反觀中國汽車行業企業雖然已陸續進入日本,但是在日業務依然以研發和貿易為主。目前,長安汽車、長城汽車、比亞迪、江淮汽車等老牌車企;恒大新能源、華人運通等新能源車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國內三大動力電池企業;濰柴動力、中信戴卡、萬豐奧特、宇通車燈、嘉利車燈、德賽西威等汽車零部件企業以及汽車設計的阿爾特、汽車認證的央企中國汽車研究中心等。由於日本乘用車市場長期以來被豐田、日産、本田等7大日資車企壟斷,中國汽車品牌尚不具備進入日本私家車市場的條件。
不過比亞迪開創了中國品牌進入日本商用車市場的先河。早在2015年,比亞迪純電動巴士(K9)正式投入日本京都,目前在日本累計交付大約40輛。比亞迪計劃今年交付針對日本路況和老年乘客設計的J6電動巴士,售價為1950萬日元,與日本國産柴油巴士價格相當。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表示,比亞迪的目標是以電動大巴結合儲能的全新産業模式來完成日本社會的再生能源利用。筆者認為,向綜合能源企業轉型的比亞迪今後在日本的佈局以及互補共贏的理念,對於中國品牌打入日本市場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期待深耕日本「在線新經濟」市場
日本經濟産業省於2019年對在日5701家外資企業實施的調查顯示:投資日本的魅力所在是「高端產品和服務市場規模大、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對産品附加價值和流行趨勢非常敏感」;困擾外資企業的主要問題為「商務成本高、留住人才難、日本市場的封閉性和特殊性」等。
在日主要外資企業中,母公司為中國企業的中資企業約佔1成。中國企業在日本申請註冊商標數在2018年底首次破萬件(10820件),為2014年的7倍;專利申請也達到了5325件,為2014年的2倍(日本特許廳統計)。從以上數據中可見中國企業對日本市場的期待。
日本市場的特點是消費者鍾情於國貨並且對商品質量和服務要求苛刻,換而言之,中國企業通過試水日本市場後不僅可以了解到自身産品的不足,還可以提高自身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溢價力。
相對開拓日本市場而言,日本的研發能力和研發資源可能更具有吸引力。日本有豐富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資源,新技術轉換為産品的能力以及製造能力全球一流。隨著中國國內研發成本的上升,日本工程師的薪酬水平也逐漸讓中國企業接受。
目前在日中國企業協會擁有中國企業會員近120家,基本涵蓋了國有大型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在日機構。日本中華總商會也有華人創業企業會員約200家,加上分佈在日本各地的華僑總會和華僑企業等,在日華人企業群體已初具規模。同時,人才資源的積累也為中國企業赴日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另外,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對日投資商務中心為中國企業提供進入日本的一條龍服務,東京、橫濱等一些日本大城市也為引進中資企業積極提供各方面的配套服務。
2019年的訪日中國大陸遊客為959萬人,創下了歷史新高,訪日期間的消費也從幾年前的「商品爆買」開始向「事物體驗」轉變。在日本政府對無現金支付的推進下,提供無現金結算服務的日本商家逐漸增加,這為中國電商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開拓日本金融科技市場創造了環境。隨著日本社會的高齡化和人口減少引發的地區過疏化,今後在出行、金融科技等領域將會出現新的需求,特別是在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期間脫穎而出的在線新經濟以及新的商業模式值得在日中國企業關注和研究。
資料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219?fbclid=IwAR1TDjx5IFWq1CiCNsdWz5eyJ1zlRUAFLenkNmFNWKmRymTb6DSKbWABpas
vivo 2010手機 在 Mr.Jami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天下專欄 #蘋果再創新高 #小米風光上市 #HTC斷尾求生 #台灣醒了嗎
2008 年,宏達電與 Google 共同推出 HTC Dream,全球第一支 Android 手機,接下來兩年,HTC 以先行者之姿,不斷推出新機種,引領全球智慧手機市場,與 iPhone 分庭抗禮。
2011 年,功能手機大廠三星重整旗鼓,HTC 丟掉 Android 龍頭地位。緊接著,聯想、中興高性價比手機登場,宏達電節節敗退,同時間,iPhone 出貨量不受影響,持續走高。
2015 年,小米低價手機橫掃市場,HTC 陷入苦戰。2016 年 Oppo、Vivo 超高性價比機種橫空出世,擠下小米同時,也讓 HTC 落入後段班,但 iPhone 銷量還是續創高。
2018 年,網路服務躍升 Apple 第二大事業體,貢獻毛利成長眼看將超越第一大事業體 iPhone,Apple 市值因此再創新高。另一方面,自有通路、網路服務等長期投資發酵,帶領小米重返榮耀,正式申請於港交所掛牌,估計市值達 800 億美金,遠遠超過 HTC 的最高點。翻開財報,網路服務貢獻小米毛利近 40%。
另一廂,當年的先行者宏達電不堪虧損、斷尾求生,讓 Google 接手 2,000 名員工。回首智慧手機十年,從 HTC 的悲劇,台灣必須學到教訓,尤其是以下幾點:
一、#產品好只是基礎 ─ Internet 把科技戰爭帶入超多維空間,硬體好只是其中一環,用戶體驗、通路、服務都要一樣優異,所有軍種還要完美協同,才有機會長期獲勝。台廠過去只重硬體,把體驗、通路、服務都視為配件的態度,已被時代淘汰,必須儘快升級。
二、#以軟帶硬的長期戰略,#以硬帶軟的短期戰術 ─ 在市場早期,用硬體帶動軟體,可以加速擴張。進入中期,更持久、防禦性更高的軟體服務必須成為核心。最後,再以強勢軟體搭載硬體,進一步鞏固城堡。
三、#一流國際人才、#跨國管理能力 ─ 最後,HTC 在 2010 年前後任用許多從 Sony Ericsson、Microsoft 來的二軍洋將,戰鬥力遠不敵三星等陣營中的 A 咖國際人才,也是敗戰重要因子。如何引進一流國際人才,是台灣要繼續征戰世界,長期而言最大課題,必須以國家的高度去解決。
⊕ AI / Blockchain 新創,歡迎加入專為你們服務的 appworks.tw/accelerator
vivo 2010手機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特寫】雷軍:排名不是我最關注的事
「小米跌下了神壇了嗎?」最近聽到不少這樣的議論。短短兩年,這家手機明星公司不再一枝獨秀。對手中,既有華為這樣的老牌巨頭,還有OPPO及vivo,這些在三、四線城市悶聲發財的後起之秀。
創立於2010年的小米,通過互聯網粉絲聚集人氣,並推出CP值(性價比)高的手機,很快取得好成績。2015年,小米不僅成為中國第一大智能手機廠商,估值450億美元也是全球創業公司第二高,僅次於Uber(優步)的未上市公司。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15年小米以7100萬隻的手機出貨量、15%的中國市場份額,位居中國手機廠商第一品牌,全球第五品牌。《連線》(Wired)雜誌指出,小米以低價銷售高質量的產品,同時通過服務、內容和配件搶佔市場,從而獲取利潤。這種中國式的速度和方式,讓雷軍登上了2015年《時代》(TIME)雜誌的百位影響世界人物榜單,同列的企業家還包括蘋果CEO庫克。
不過,IDC近期公佈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小米跌至第五,落後於OPPO、華為、vivo及蘋果;而在全球出貨量排名中,小米則是跌出前五,排名第六,落後於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IDC的數據還進一步指出:2016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中國出貨量按年下跌幅度分別為:32%、38.4%、42.3%、40.5%,全年出貨量4150萬部,按年下跌達36%,中國市場份額也從2015年的15%下跌到8.9%。
和外界想像有很大不同,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並不是太在乎排名起伏。「IDC的數據說我們跌出前五,開什麼玩笑,當世界第六,我覺得也很牛。」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從未介意別人說他跌落神壇,這種過山車行情他看得太多了。
他反問,「由於iPhone6/6s/7外觀沒大變動,功能創新乏力,你不覺得現在蘋果的粉絲也很失望嗎?他們已經失望了好多年。」在雷軍看來,手機這個市場高手如雲,沒有人不可超越。他坐在一張寬大的會議桌前,穿著藍色襯衣,信心滿滿,眼睛烱烱有神。
雷軍在總結自己的2016年時,用到了一個詞:「迷茫。」2016年初的年會上,他沒有給小米手機定下任何銷售目標,只說,「2016,開心就好。」他坦言,2016年初公司內部氛圍並不好,同事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他們不得不面對增長遇到天花板的可能性。儘管當時發佈的配備3D玻璃屏幕的小米5,外界頗多好評,但因為供應鏈問題,銷售數字上不去,已讓雷軍感覺到巨大的壓力,「大家對我們的期望值太高,希望我們今天就超英趕美,明天就上月球,這個不可能。」
雷軍不再談對銷量的預期,而是正視這些問題,從產品品質、品牌定位、到渠道佈建,一步一步著手解決。「在瘋狂地增長幾年以後,一定要調整腳步、放慢速度,」雷軍告訴記者,從去年5月開始他接管手機業務和供應鏈,「最核心的就是回歸初心。首先要調整心態,自己心態一亂,整個就亂了。其次,如果想做一家很酷的公司,尤其必須提前投資技術。」
小米公司從2010年10月開始研發智能手機,並在2011年8月對外正式發佈了公司第一款手機產品小米1——也是國內首款雙核1.5G手機,定價1999人民幣。小米1之後,又陸續推出了小米2、小米2S、小米3、小米4,基本款定價都為1999人民幣。之後推出了1499元的小米手機青春版,及999元的紅米手機來搶佔千元機市場。隨著新產品陸續推出,公司的營收規模從2013年的266億元到2015年的780億元,經歷了高速增長。同時,小米依靠口碑營銷及在線銷售的模式,也為自己積攢了眾多的高忠誠度的用戶——「米粉」。「小米的在線銷售模式,快速進入到國內手機市場的前列,」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行動通訊資深分析師呂俊寬說。
雖然手機銷量亮眼,但小米堅信自己不僅僅是一家智能手機公司。「我們是一家創新性的互聯網公司,」雷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小米的核心價值在於:依靠公司的互聯網品牌營銷及所帶來的『米粉』,通過高性價比智能手機,營造出一個互聯網生態系統。」
呂俊寬對記者分析了小米公司為何堅稱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原因。在小米的這個生態系統裡,小米讓手機用戶成為粉絲,參與到手機軟件的設計流程中來。在公司成立之初,小米開發了屬於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MIUI, 每周五更新一個版本。MIUI對用戶開放,用戶可以提出自己的需求或使用意見。在每次的版本更新中,會讓用戶反饋的需求得到快速響應和修正。
#小米 #雷軍 #TimCook #華為 #Apple #Vivo
繼續查閱更多詳細內容見:www.bbwhk.com
vivo 2010手機 在 vivo v15 升級安卓10了耶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vivo v15 升級安卓10了耶- 如圖要衝了希望沒有重大bug3.07GB(vivo 第1頁) ... vivo y15 2020 手機好用嗎?? 是台灣貨? ... <看更多>
vivo 2010手機 在 [心得] vivo v15 簡單開箱心得- 看板MobileCom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vivo這個牌子的心得很像很少,買的時候有點戰戰兢兢,但若有需求跟我差不多的:9k
內
NFC > LCD螢幕越大越好 > 4000mAh以上電量 > 台灣全頻 > 3.5耳機孔 > 螢幕不要觀音
痣美人尖齊劉海 > 三卡槽
先說在前面,這台手機可以買。
使用手機的歷程是 s7edge > lg v30s > 紅米5plus
本來紅米裝Magisk跟刪了一堆內建廣告用得滿習慣,但因需要NFC解任務,加上用的是中
國殘頻機所以亞太訊號長年在服務範圍外,雖然沒什麼人會打我電話但會漏接總是讓人
詬病
因為會用手機看小說使s7edge 有烙印,導致後續使用v30s每次開高亮度都會想起被ole
d支配的恐懼,想轉LCD。電量則是用過的手機續航都不錯,純粹被養壞了不想帶尿袋。
其他就是習慣用有線耳機,以及個人主觀不想看殘缺螢幕
本來想說能至少挑到三台,結果差點變成空集合,剩下zenfone max pro M2 跟 v15
這兩支,雖然大電量很吸引人但朋友用子龍常常因為鬼手出任務,加上那個螢幕缺角真
的只能說抱歉
最後選了各項都符合的v15,剛好之前618,大概 8k入手
不好意思前情提要超級長,簡單開箱一下
不知道為什麼很具年代感的盒子,現在連我媽的紅米都知道要做表面功夫外包裝好看點
了
盒裝內容物其實想得到的都有,耳機、傳輸線、18w快充跟硬質保護殼
後面那個圓圓的是貼 popsockets 比較好拿,不得不說這手機真重,之前用的通常都16
0g左右,這台裸機就190,加殼直接破200,晚上用的時候有夠怕手滑被呼巴掌
手機本體,黑色到紅的漸變下面有閃粉拍不太出來,相比藍色的看起來比較沒那麼塑膠
看一下手機底部,單邊喇叭聲音夠大但是音質很爛聲音扁平,不過跟其他手機沒有比較
沒有傷害,錢比較少就是要學會妥協,算了
充電孔不意外的micro usb,反正家裡線一堆是沒差,但是他很惡意的插頭方向跟大家不
一樣,居然是倒梯形,第一次差點用力插下去,還好沒有不然就GG
接下來是genius模式拍的正面,6.5吋全面螢幕沒缺角就是爽
關於手機外型大概就說到這裡,接下來簡單談一下使用心得,雖然這台鎖權限不能root
,但是個人需要的換字體以及去YT廣告都能用應用程式做到所以影響不大,內建的原廠
垃圾程式用ADB就刪得掉了
每次用不同廠牌的手機最有興趣的就是系統了,這台的全螢幕手勢將螢幕下緣分三部分
,用上滑來操控返回、主畫面跟多任務介面,比較特別的是他把工作控制面板放在下方
像之前ios,一開始不習慣,沒想到用了一段時間挺好用的,不過說實在比較直觀的手勢
還是小米的左右滑動
中國機的附加功能很多,感覺很客製化實際上自己用了之後不少都挺沒用的,因為系統
自帶的智障程式太多,就挑一個最具代表性的這個 jovi助手,手機還特別為了他在左邊
放一個實體功能鍵,但恕我直言個人覺得非常垃圾,以下是他的功能
智慧拍照是修自拍、辨識場景、教你怎麼把人擺在畫面中間拍照
智慧圖形辨識是毫無精準度的商品以圖搜圖,你照相中的商品他幫你找一堆不知道哪裡
來的外國網站跟你說那個在這裡可以買哦,但我放我家狗的照片他給我顯示廁所海綿刷
,還是印度網站的
智慧場景是像google卡片一樣,在主頁面左邊增加一頁放目前天氣還是運動步數的資料
,但因為他的桌面不能換icon,主題都很醜所以已經換了Nova launcher
智慧按鈕就是控制實體按鈕的,幸好可以換google assistant 可喜可賀
拍照方面,自拍真的厲害,我一個肥宅能夠修出塑膠味,自己看了都有點嚇到就不放上
來了
後置鏡頭因為沒有注重照相,加上用過了s7edge 其他手機的照相與我如浮雲,只求對焦
不要太慢,出來不要過糊一般生活使用ok即可,就對窗外隨便拍
一般
廣角
夜景
目前使用下來沒覺得P70有障礙,可能因為玩的遊戲不是那種注重即時戰鬥的,切換應用
程式都很順並沒有因為開太多被強制清後台
手機續航整天wifi看YT影片可以看超過十小時,非常足夠了,使用pay NFC感應很快,亞
太NFCsim卡也可以用,總體來說需求都達到了,各方面都還挺滿意的,有缺陷的地方的
可能因為沒有察覺所以都覺得很好,呃大概是這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6.126.1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562331398.A.11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