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
2020年6月夜幕低垂,忙完門診又接連開兩三個會議的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剛回到家就接到W病患家屬電話。「謝醫師,我覺得他這次也許撐不過了!我先生情況還好的時候,有交代要把他的身體給你,可能要麻煩你幫我們安排」
同時罹患「重症肌無力症」與「類澱粉神經病變」兩種罕見疾病。時隔數月談起往事,謝松蒼教授還是忍不住眼眶濕潤。那時候我跟家屬說我們再盡力看看。第2天就安排W轉院,沒想到進來幾個小時,他就走了。面對家屬強忍哀傷說:「我先生交給你,這樣我就放心了。」謝松蒼深深吸口氣緩和翻騰的情緒,語氣堅定地安慰W太太:「接下來就是我的功課」
謝松蒼教授清楚知道自己片刻都不能耽誤,隨即召集「腦庫小組」把握黃金6小時完成取腦,再做每個腦區神經組織切片,並進一步染色處理,「我們的功課就是做好病理診斷,妥善保存他的腦神經組織,提供科學家嘗試從裡面研究找出治療藥物。」透過家屬協助,W先生如願化身醫學院大體老師,也成為試運作剛滿周年的「臺灣腦庫」第3位捐腦者。
■盼政府成立腦庫國家隊
病友家屬、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創會理事長朱穗萍說:『我們病友願意捐腦,但我們國內缺乏腦庫,我們希望在生命最後,將最珍貴的腦貢獻出來,就希望能夠破解或加速腦部研究的管道』
朱穗萍指出,自己一家七口就有六口患有小腦萎縮症,只有自己正常,希望發生在她身上的悲劇不要發生在別人家。她說,因為對疾病的不了解,帶病基因隱藏在社會各角落,期盼能早日找到疾病破解方法[1]。
■腦庫計劃獲各界相挺
2017年,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創會理事長宋秉文因應小腦萎縮症等退化性神經疾病病患與家屬敦促,決定根據歐美經驗發起籌設臺灣腦庫。在籌備會議上,宋秉文用懇切的眼神看著謝松蒼,「為了讓病友圓夢,能不能由謝教授領導規劃這件事情?」平日忙著門診,還兼顧研究教學的謝松蒼,沒拒絕這個艱困任務,反而二話不說當場答應。「因為這是老師的夢想,也是病友的夢想」
謝松蒼始終記得1995年從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完成博士後研究回到台灣大學任教,當時的醫學院副院長陳榮基交給他的首項任務,就是協助規劃建置腦庫,但寫好研究計劃送到相關部會審查卻未通過,籌設腦庫就此石沉大海,「老師到現在還常常在LINE寫說,這是他在退休前沒有完成的夢想!」[2]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 腦庫提供腦疾病與治療的研發:「腦庫」是什麼?相對於大家耳熟能詳的血庫或是器官捐贈,腦庫應該是陌生的字眼,但是它和血庫與器官捐贈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
類似的是,腦庫和血庫、器官捐贈都是來自於民眾的捐獻,是大愛的表現;不同的是:在於捐獻的時機和目的,血庫是隨時可以捐血,器官捐贈發生在意外腦死判定之後,可以移植器官救人,但是腦庫的腦組織取得有時間限制,提供作為腦疾病與治療的研發,而非作為移植之用。
腦是非常精密的結構,每一個腦區都有特定的功能,所以在生前是無法取得腦組織的;所有腦組織的捐獻,都是在這些有大愛的民眾,往生之後才能捐獻出來作為研究之用,以開發新的藥物治療為目的。
從這個觀點來看,腦庫和我們所了解的其他捐獻,包括「大體老師」和「器官捐贈」,就非常的類似。大體老師是在民眾簽署同意書,往生以後,由家屬捐給學校,作為醫學院學生學習解剖實習之用,用來了解人體的三度空間結構。
器官捐贈則常是發生在意外之後,家屬感於這些民眾生前希望幫助其他民眾的大愛,把往生者的器官捐贈給需要的民眾移植。所以,器官捐贈可以給予受贈民眾新的生命和生活品質。
相對於大體老師和器官捐贈,腦組織捐贈者的大愛更為廣泛,因為經由這些研究,發現的治療藥物,可以嘉惠所有患有同樣疾病的民眾。
■收集各種不同腦疾病的腦組織作研究
簡單的比喻,大體老師的捐贈造福了醫學院學習解剖的學生,器官捐贈可以讓數個或者數十個病友得到新的生命。但是腦組織的捐獻,因為新的藥物開發,可能造福千千萬萬的患有同樣疾病的民眾,這樣的大愛,影響更為深遠!也因此先進國家,從 1960 年代開始,就以政府的力量,有系統地設置腦庫,收集各種不同腦疾病的腦組織,作為研究的標的。
為什麼需要使用人腦來做研究,難道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比如細胞培養、動物實驗,相對於身體其他的器官組織,腦神經是最精密的,各個不同的腦區,掌管不同的功能,有些負責運動、有些負責感覺、有些負責語言,特別是情緒等的表達,如此複雜的分區,在動物和人有相當大的差別。
在很多動物實驗上,可以發現有效的治療,但是到了人體試驗,卻無法成功,就在於動物的腦組織和人類的腦組織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包括在基因、蛋白質的組成,以及神經細胞之間的網絡結構。
也因此,所有在動物實驗上面證實有效的藥物要到人體試驗之前,都必須經過驗證,也就是需要使用人腦的組織作為實證。比如,這一個蛋白質在動物實驗上發現是有增加,那麼在病人的腦組織是否有同樣的變化,如果有同樣的變化,那麼進一步的人體臨床實驗就有可能。
■那麼收集這些人腦的組織,真的有實際上的用途嗎?
一個最好的例子是阿茲海默病的失智症。在 1980 年代,美國神經科學家,注意到阿茲海默病患者的大腦底部有乙醯膽鹼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在阿茲海默病人很早就消失退化,也因此,建立了乙醯膽鹼學說。
有了這樣的分子標的,包括科學研究者和藥廠,就迅速的以乙醯膽鹼作為標的開發藥物。到了 1990 年代,第一個阿茲海默病失智症狀的藥物就進行臨床試驗,而且顯示可以有效地延緩失智症的進行。
到目前為止,乙醯膽鹼藥物也是在阿茲海默病使用最廣、最有療效的藥物,這一個現象說明了腦庫對於神經退化疾病研究的重要性。
隨著台灣的人口老化,各式各樣的疾病隨著年紀增加,盛行率都有提升,這當中最嚴重的就是神經退化疾病,全世界大規模的調查顯示,在 80 歲之後,半數以上的神經疾病,都是神經退化疾病或是神經罕見疾病,神經退化疾病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失智症,特別是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病,神經罕見疾病則包括運動神經元疾病(俗稱的漸凍人)、小腦萎縮症、類澱粉神經病變等等。
這些疾病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非常有效的藥物治療,所以這是全世界各國政府的研究單位和藥廠在極力開發的領域,而要從事這些研究、開發藥物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有人類的腦神經組織[3]。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有溫度的腦庫
曾因罹患肝癌引發嚴重內出血,被從鬼門關搶救回來,現在每過一天就賺到一天的謝松蒼教授從不覺得肩上背負著這麼多病友和家屬的愛心與期待,是沉重的壓力。
「我只是有個夢想,要幫他們完成這件事情。我也知道自己可能完成不了,但每天走一小步,讓更多人認同這個理念,即使我退休了,還是有人會接棒繼續下去。如果我們今天連一步都沒有踏出去,30年後還是零」
「我們希望這是一個有溫度的腦庫。」謝松蒼站在台大醫學院紀念大體老師的「無語良師」牆前,娓娓訴說臺灣腦庫的規劃藍圖與願景,「這個腦庫不屬於現在的任何一個人,而是屬於我們的下一代!」眼光停在「無語良師」牆上的台大醫學院前院長謝博生的名字上,謝松蒼平靜地說:「我也希望可以像謝教授一樣,生前是老師,往生以後也是老師」[2]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 Rti 中央廣播電臺 )「台灣神經科學家攜手號召捐腦、盼政府成立腦庫國家隊」: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78928
∎[2] ( 蘋果新聞網 )「蘋中人:從絕望深淵尋找希望之光 謝松蒼」: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10314/ZYHSYXZSKNAK7F7225ITH3LSSY/
∎[3] 「腦庫:守護腦健康的最後一哩路/謝松蒼」〔 健康世界 / 109年8月號〕:https://www.health-world.com.tw/main/home/tw/thishealth_edit.php?id=1860
➤➤照片
∎(蘋果日報)「蘋中人:從絕望深淵尋找希望之光 謝松蒼」: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20210314/ZYHSYXZSKNAK7F7225ITH3LSSY/
凝望台大醫學院紀念大體老師的「無語良師」牆,謝松蒼希望臺灣腦庫也能立牆紀念每個捐腦者(李宗祐攝)。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建置策略】
在高齡化社會的年長族群中,腦與精神疾病,特別是神經退化常是不可避免的人生歷程。其伴隨的失智、失能以及相關的健康與生活風險,對個人以及家庭造成莫大的負擔。世界各國無不致力於探索神經退化的病理與預防機制,而健康與疾病人腦的收集可提供腦科學研究的平台,對於腦與精神疾病的防治是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遺憾的是,國內至今並沒有收集國人腦與相關組織的機構。臺灣必須盡速建立腦神經組織庫,趕上世界各國的腦科學研究、精進高齡醫學並參與長照規劃,預防神經退化與精神疾病對於個人、家庭、社會的衝擊。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10-7/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臺灣腦庫 #腦庫 #台灣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 #謝松蒼
臺灣腦庫協會 / 臺灣大學醫學院 / 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閒聊] 脊隨小腦萎縮症與漸凍人- 精華區Jap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小腦萎縮不可逆!這一家7兄弟姊妹就6人發病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博幼基金會- 【科學543】 「漸凍人症」?「小腦萎縮症」?傻 ... 的評價
- 關於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脊髓小腦萎縮症漸凍人的原因和症狀,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請益] 小腦萎縮症和漸凍人症的差別在哪? - 看板ask-why 的評價
- 關於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劉慶中博士一位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患者之敘說研究研究生 的評價
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霍金長久而絢爛的一生,在漸凍症史上同樣是科學奇蹟】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
享譽國際的已故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漸凍人。其實他早在牛津大學念書時就開始察覺自己會莫名其妙摔倒,而且肢體動作變得遲緩。而後是霍金的父親發現他有異常,在21歲的那年帶他就醫,確診為罹患俗稱漸凍人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而據台灣漸凍人協會統計,目前全台罹病人數約1000人,而每年新增病患至少460人。
➜天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於2018年3月14日去逝,享壽76歲。
霍金死於肌萎縮側索硬化,或稱之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是一種神經與肌肉會隨著時間而退化的神經退化型疾病。他第一次被診斷出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是在五十幾年之前,也就是在他21歲時,被告知只剩五年的壽命。他的長久而絢爛的一生,和他的發現及提出的理論同樣被視為科學奇蹟。
➜什麼是「漸凍人」嗎?
「漸凍人」其實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的俗稱,顧名思義,就是指病患脊髓、腦幹或大腦運動皮質區的運動神經元出現漸化性退化,引起全身肌肉萎縮和無力,疾病末期甚至會導致全身癱瘓、呼吸衰竭和死亡。
「漸凍人協會」(原名「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的理事沈心蕙表示,15年前成立協會時,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將此病取名為「漸凍人」,不過協會於今年3月間做了一項全國性的電話問卷調查,發現僅有3%民眾認識「漸凍人」疾病。
根據調查,社會大眾對於「漸凍人」一詞的認識甚低,平均每100人,僅有3人知道,加上患者肢體感覺異常、四肢無力,常被誤解為肌肉萎縮、脊髓損傷或小腦萎縮症等病症。
➜什麼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根據漸凍人協會(ALS Association)表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稱之為「盧.賈里格症」(Lou Gehrig’s disease),是一種漸進式神經衰退型疾病,使運動神經元,也就是腦和脊髓中細胞控制肌肉功能的細胞退化,讓人出現行走困難、說話障礙、吞嚥困難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根據梅奥醫院(Mayo Clinic)表示,漸凍人的初始症狀包含言語不清或肌肉無力、抽搐,並且會隨著時間惡化。漸凍人協會說明,每位患者惡化速度可能有所差別,但平均存活時間為確診後三年。
雖然漸凍人症無法根治,但可以透過藥物、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和言語治療緩和病情,有些病患也需要呼吸器輔助。
➜身體就像逐漸被冰凍的「漸凍症」
俗稱「漸凍症」的「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也稱為「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因病患大腦、腦幹和脊髓內部的運動神經細胞受到侵襲,使肌肉逐漸萎縮和無力運動,而開始產生癱瘓的現象。患者身體的運動功能會逐漸喪失,就像東西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漸漸被冰凍住了,所以患者也被稱為「漸凍人」。
➜漸凍症的症狀
通常罹患漸凍症的患者,會最先出現手不對稱性肌無力的狀況,也就是使用鑰匙開門、扣鈕扣或穿針這些動作不靈活,也常有握不住東西的狀況,之後手部的肌肉會開始萎縮,並逐漸發展至前臂、上臂、肩胛帶肌群等部位,出現上肢無力的症狀,而肌肉萎縮的區域會有肌肉跳動感。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華人健康網) 「什麼是「漸凍人」?調查:僅3%知道」: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6290
∎(Heho健康)「連天才霍金都無法抵抗的漸凍症」: https://heho.com.tw/archives/38236
∎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霍金長久而絢爛的一生,在漸凍症史上同樣是科學奇蹟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timefortune/92211
➤➤照片
∎(蘋果仁) : https://applealmond.com/posts/2831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博幼基金會)「漸凍人症」?「小腦萎縮症」?傻傻分不清楚!: http://bit.ly/2X7ovOq
3.【購買資訊】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霍金 #Stephen #Hawking #漸凍症 #科學奇蹟
#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盧.賈里格症」Lou Gehrig’s disease
#運動神經元疾病 Motor Neuron Disease MND
#漸凍人 #漸凍人協會 #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
梅奥醫院
Clínica Mayo
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小腦萎縮不可逆!這一家7兄弟姊妹就6人發病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也許同情電影主角、 小腦萎縮症 病患的遭遇,但您可能不知道:國內有兩千多個家庭, ... 而這種疾病和 漸凍人 的症狀,乍看相似,但其實有很大差異, ... ... <看更多>
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博幼基金會- 【科學543】 「漸凍人症」?「小腦萎縮症」?傻 ... 的推薦與評價
造成無法控制四肢活動、身體會非自主性抖動, 以及說話、吞咽功能減退,最終死亡。 而「漸凍人症」學名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 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內運動神經元 ... ... <看更多>
小腦萎縮症漸凍人差別 在 [閒聊] 脊隨小腦萎縮症與漸凍人- 精華區Japan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我的姨爹移民至美國 平時很少聯絡 在去年的時候突然收到他去世的消息
原來他就是所謂的漸凍人...
這個名詞過去我就聽說過 但是一直沒想到自己身邊的人竟然會得到這種疾病。
那天我跟我媽聊起一公升的眼淚時 我媽說這樣不是跟姨爹很像?
為此我去上網查了一下
本身並非醫科的學生 這些東西也只是網路上的資料 如果有誤 也請糾正
+++++++++++++++++++知識的分格線++++++++++++++++++++++++++++++++++++++++++++
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人)與脊髓小腦萎縮症,雖然皆為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所引起之
退化性疾病,因病變部位、致病因素而有所不同:
◎漸凍人 ASL
病變部位:
‧ 上運動神經元:症狀為肢體無力,深部肌腱反射增強,但初期肌肉不會明顯萎縮。
‧ 下運神經元:同樣會出現肢體無力症狀,但深部肌腱反射減弱,且出現明顯肌肉
萎縮。
致病因素 :
‧ 感染引起,像小兒麻痺就是典型的例子;
‧ 毒物、血管病變、腫瘤、脊髓及神經根壓迫、基因病變,如家族性肌萎縮性側索
硬化症,或是甘乃迪氏症及不明原因,如常見之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疾病歷程如下:
1.症狀開始期:罹病初期可能出現手突然無法握筷,或走路偶爾會無緣無故跌
倒,無任何明顯症狀。
2.工作困難期:此其已明顯手腳無力,甚至萎縮,生活雖尚能自理,但在工作
職場上已發生障礙,此時需多加休息,以免病情加重。
3.日常生活困難期:病程進入中期,手或腳、或手腳同時已有嚴重障礙,生活
已無法自理,如無法自行走路、穿衣、拿碗筷,且言語已稍有表達不清楚情
形。
4.吞嚥困難期:病程已進入中末期,說話已嚴重不清楚,四肢幾乎完全無力,
於進食時連流質食物均容易嗆到,若不插鼻胃管灌食,常導致吸入性肺炎。
5.呼吸困難期:若患者於呼吸困難時,選擇氣管切開術,則需住進地區性呼吸
治療中心或接受居家照護,若拒絕使用呼吸器時,則需安寧療護團隊之協
助,以安然面對死亡。
◎脊隨小腦萎縮症
病變部位:
小腦的神經元,因此主要症狀為動作協調不良,初期是四肢運動不平衡,接著言語
清晰度會變差、吞嚥有困難、寫字及手的動作不再俐落,但不會肌肉萎縮。
致病因素:
‧ 感染症
‧ 藥物中毒
‧ 血管病變、腫瘤
‧ 基因病變:又可分為體顯性、體隱性及性聯遺傳。
是一種家族顯性遺傳神經系統疾病,只要親代其中一人為此疾病患者,其子女將有50%
的機率遺傳此症並發病。這類患者發病後,行走的動作搖搖晃晃,有如企鵝,因此被稱
為企鵝家族。
患者發病後的症狀有四肢動作不協調,無法進行細微的動作,例如舉箸吃飯、穿針引線
,並有發抖顫慄、過度反射等症狀,同一家族每個人的症狀不一,發病年齡也不盡相同。
◎二種疾病的相同處是:
‧ 中樞系統病變引起之退化性疾病;
‧ 早期症狀皆以運動功能障礙為主;
‧ 意識及智力多半正常,情緒表達一如常人;
‧ 都是遲發性的疾病。
參考資料:
https://www.24drs.com/Special_Report/ALS/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8%85%A6%E8%90%8E%E7%B8%AE%E7%97%87
https://www.mnda.org.tw/Page_Show.asp?Page_ID=287
(怎麼有一種在做報告的感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156.88.1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