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周期預算遺孽漸現
大年初二,見一眾鄉紳到車公廟求籤,竟求得中籤曰:「石田為業喜非常,畫餅將來未見香,怎曉田耕耘不得,那知餅食不充腸。」心想:車公又再一次顯靈了,而且較諸以往更直截了當,一矢中的。
石田為業喜非常?
追本溯源,要從2007年曾俊華出任財政司司長,旋即面對金融海嘯的空前威脅談起。當時特區政府主要通過「短期紓困措施」(即「派糖」),以及積極投資在大型基建項目,兩者作為主要回應措施。結果無論是基於內在抑或外圍因素(如美國的量寬政策或中國的救市措施),金融海嘯對香港構成的整體衝擊均有限。尤其是從公共財改的角度,特區政府幾乎毋須面對任何財赤的壓力。
餘下的歷史,相信大家都會記憶猶新。在曾俊華任內長達近10年,儘管香港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並無明顯改善,貧富懸殊問題大大加劇,政治環境更是急劇轉差,但經濟仍能大致維持平穩向上的趨勢。作為財爺最主要面對的「煩惱」,在於庫房長期出現嚴重「水浸」,以至即使整體經濟狀況早已改善,但在特區政府持續民望「插水」下,連年派糖的「傳統」才被迫延續下來。
在庫房仍然充裕之際,一次性的派糖儘管可能造成經濟過熱,但損害性始終不算太大。相比之下,大型基建項表面上是面向未來的「長遠投資」,但需要依賴所謂的「非經常性收入」,最終卻淪為「經常化」的基建開支,必然形成尾大不掉的財政包袱。毋庸多言,向基建地產傾斜正是以「石田為業」,若非曾俊華任內基建地產泡沫繼續膨脹,其不可持續性早就暴露,「遺孽」必定需要子孫後代補償。
正如我在2017年的《選擇.未來:香港2030+民間替代方案》一書中,援引批判地理學家大衞哈維(David Harvey)指出,無論是房地產或基建項目,投資年期皆相當長,而且耗費天文數字的資金。對投資銀行和金融炒家而言,這是解決「銀行水浸」、資金欠缺出路的重要渠道。
同樣來說,城市經濟亦可望由於巨額資金的短期投放,而營造出沙塵滾滾,烽烽火火,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問題是,資本投入的高峰期過後,基建地產是否得到實質消費需求承接?城市經濟又是否具備長遠和持續的發展基礎?
依賴基建 不可持續
更加關鍵的是,當中政府所扮演的舉足輕重角色。無論是房地產或基建項目,定當涉及城市規劃和土地用途的管制,以及大量公帑資源的巨額投入,故政府的「有形之手」必然無處不在。但問題卻在於與投資銀行相比,政府的投資決定往往更加短視,極可能基於政績工程或短期政治投機的考慮;政客急功近利和豪賭的習性,較諸金融炒家仍尤有過之,任期完結後卻可全身而退,置身事外。
上述只是全球基建地產泡沫的一般情況,仍未觸及香港特殊的在地因素:一、香港房地產市場高度壟斷,市場訊息及運作極易被嚴重扭曲;二、政府庫房高度依賴土地收益,為政客構成更巨大誘因,參與基建地產投機(此還未計算官商勾結和利益輸送的因素);三、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基建地產發展的自主權正急劇喪失;四、《基本法》第107條規定,特區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為基建地產泡沫火上加油。
按照《基本法》第107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此意味香港經濟和樓市向好,庫房收入水漲船高之際,政府仍要繼續加大花錢力度;反而是經濟和樓市轉差的時候,庫房收入難免有所下降,此時政府卻要採取緊縮開支的政策,實行對樓市落井下石!問題是,對於已上馬的大量基建工程,又能夠如何緊縮開支呢?
刺激樓市升溫催生泡沫
由於基建所需的巨額投資,能帶來龐大的乘數效應(multiplier effect)和就業機會,因此是凱恩斯主義者常用的財政手段。例如1929年經濟大蕭條之後,基建投資正是美國羅斯福新政下,吸收過剩資金的主要工具。由於政府開支與經濟表現成反比,這同時亦是一種「逆周期」(counter-cycle)財政政策,面對長期逆境時藉政府大灑金錢來刺激經濟。
然而按照《基本法》第107條的規定,香港卻必須採取「順周期」(pro-cycle)預算,令政府開支與經濟表現成正比。這所帶來的最重要效果,正是令基建地產泡沫火上加油。
由此在曾俊華擔任財爺的10年,由基建投資帶來的乘數效應,客觀效果正是刺激經濟的總體需求,以及為各階層創造大量就業機會,因此亦為樓價的持續向上構成了「實質」支持。換句話說,基建一方面推動土地供應增加,為庫房帶來巨額的「非經常性收入」,然後又再「經常化」地投資在新基建項目上;另一方面,其乘數效應亦同步在創造需求,刺激樓市不斷升溫。
顯而易見,如此無論在供應方和需求方,基建投資皆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促使經濟結構一味向基建地產傾斜。與此同時,工商百業在地價和租金的壓力下,則不斷萎縮,進一步加深香港經濟對基建地產的依賴。因此,一旦基建投資難以持續,原來樓市的「實質」需求,亦大有可能同時化為泡影,但其他產業卻已返魂乏術,整體經濟失去方向,再難找到新的推動力。
設想香港將面對經濟及樓市逆轉,政府地價收入及其他收入同告大減,按第107條規定便須採取緊縮政策,要求市民一起勒緊褲頭、共渡時艱,「力求收支平衡」。
問題是,早前已展開的各項基建工程,「經常化」的基建開支早已變得一闊三大,但「非經常性收入」卻無以為繼,無法支付餘下的工程費用。
賣地收入難填工程支出
正如姚松炎近日在《明報》撰文指出,本年度預算案賣地收入達標的機會已很渺茫,賣地數量將是過去5年來最低的一年。自去年香港調高最優惠利率,樓價開始掉頭向下,賣地出現流標,陳茂波已預告今年預算案的盈餘將大幅減少。但上年度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支出已經高達878.15億元,本年度的預算支出更是破紀錄的982.93億元,最終可能需要動用儲備。
事實上,陳茂波過去早已預告,未來10年基建工程支出平均會在1000億元以上,意味每年的土地收入必須過千億元關口,才可收支平衡、量入為出,符合《基本法》第107條的規定。姚松炎指出,年前任志剛在出任林鄭月娥競選辦的資深顧問,便曾對第107條的理解提出了驚人的說法,認為條文意指「當經濟增長速度太慢,便需要增加政府開支、減稅和作出赤字預算;而當經濟增長速度太快,便可以用相反的財政政策」,或許已為未來入不敷支時的赤字預算,埋下伏筆。
鄒崇銘 影子長策會成員
#鄒崇銘 #時事評論 - 順周期預算遺孽漸現
信報財經新聞 2019-02-18 A21 | 時事評論 | By 鄒崇銘
後結構主義地理學 在 旅人書房 Zeelandia Travel & Book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閱讀的島第二季巡迴講座(34)
台北.Zeelandia Travel & Books
9/25(五) 19:00-21:00
世紀之交的轉變:一個歷史地理學的觀察
主講:雷鴻飛(文大地學所助理教授)
雷鴻飛,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地理學博士,現任教於文化大學。他就像是我們這季書單裡所呈現的一種十九世紀知識人的典型樣貌,博學、通才,對這世界的壯闊地理充滿熱情,對科學知識有著實作的毅力,對種種理論與學說鍥而不捨地探究。九月二十五日晚上,閱讀的島邀請鴻飛老師於Zeelandia Travel & Books,就從十九世紀的這些地理學的旅人說起,窺看這時代的幾個重要的中尺度現象,比如帝國崩壞、國家興起,人們相應於這種政治經濟操作轉變的種種作為,以及最終幾成文明末日的總體戰爭。
這場講座主要將從歷史地理學的觀點,來探討1870-1914年間國家主義興起的時代。學院建成之初,歷史地理學只是史學附屬品,直到國家主義興起並主宰歷史地理學。作為服務國家的工具,歷史地理學挖掘、建立國家神聖過往的共識,整理史料來製作國家地理的紀錄,進一步以此支持國家未來在疆界、殖民上應有的作為;或是和其他地理學分科一樣,作為世界(異國)資訊的提供者,特別是地緣政治學的間接支持。這伴隨帝國霸權而生的學術傳統,直到美國西部的邊疆文化中興起了柏克萊地景學派才有了改變,而後就是1970年代逐漸浮現的文化轉向(Cultural Turn),徹底改造了現代地理學。
在索緒爾及胡塞爾逼問意義何在的半個世紀後,經過年鑑學派代表的法國史學、結構主義和存在主義代表的法國哲學、布迪厄代表的法國社會學三者的洗禮,又一次人類現代文明的祖國驅動了文化轉向。其中充滿《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side》的地景啟蒙和源自政治和知識帝國邊疆的民族誌,從人體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文藝復興之中,衝入都市工業區的大眾意識裡。從當代回顧,無論是莫內的避居英國、布勞岱爾的中央高地論、或沈從文小說裡的邊疆,這些文化事件與創作俱可說是戰爭的結果,但更多的是隨著國家的建置、都市工業擴張、交通的發達,大規模穿越地景的人和他們的自覺,形構了今天的城鄉。
當代全球化也正是一段歷史地理學的革命時期,此時此刻,我們更必須回頭觀看,在文化轉向之前,也在歷史地理學的時間被實證主義中性化之前,那個與國家主義一起興起的年代。雷鴻飛這麼說:「我不是要談那個時代的歷史地理學,而是要把後者和那個時代一起當作觀看的對象,把當代的歷史地理學觀點隱藏在我的觀看之中,來鋪陳今天的論述。它所開顯,一如它所隱藏,是個人的選擇和限制,它的貢獻將如同任何人的貢獻一樣,企圖構成今天世界面貌和建構的一角。」
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乃至於抵達二〇一五的這一天。歡迎與我們一同進行這趟智識上的漫漫壯遊。
▎延伸閱讀:
人類如何從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
策展說明與推薦書單:https://goo.gl/aGKqYa
▎雷鴻飛:散步走過十九世紀 https://goo.gl/eu0Cpb
歷史地理學 https://goo.gl/EhQrm1
現代歷史地理學的三個研究傳統 https://goo.gl/USNN45
後結構主義地理學 在 結構主義地理學 - 中文百科知識 的相關結果
結構主義地理學 是地理學的一個重要流派。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以前,是現代西方地理學三大流派之一,在地理研究過程中強調整體性的研究,反對孤立局部的研究; ... ... <看更多>
後結構主義地理學 在 從李維史陀出發 啟動後現代空間地理學的結構主義 - MOT TIMES 的相關結果
這位被稱為結構主義之父的思想家對人類社會有許多獨特的觀察與預言,他的論著對歷史、語言、文化研究有劃時代的影響,而空間/地理學的復興,則經過 ... ... <看更多>
後結構主義地理學 在 後結構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後結構主義 是針對歷史相對論、意義與後文藝復興的理性哲學批判的批判性理論,但反對結構性語言學為理論基礎,強調片段不連續性,不相信歷史進化和知識累積論。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