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父母
對自尊而言,父母的作用確實非常大。導致孩子出現自尊問題的最主要原因,的確是父母教育無方。然而在一般情況下,父母在教育上的缺失,對孩子自尊的損害其實是有限的,它們可能帶來痛苦和磨難,但並不一定會對成年之後的心理平衡產生嚴重後果。
不幸的是,確實存在一些真正「有毒」的父母,如數年前的一本美國暢銷書《父母會傷人》(Toxic Parents)便為我們揭露了一系列可怕的父母形象。這些「偷走童年的人」的共同點,就是嚴重地損害了受害者的自尊。以下列出幾類「有毒父母」的典型。
■ 事事控制型父母
這種濫用家長權威的父母,認定只有他們才知道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是好的,不給孩子任何自主權利。如果孩子試圖反抗,他們會令他產生罪惡感,或用情感來要脅:「我是為了你好。」即使長大成人以後,孩子仍舊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對他的日常行為和人生選擇處處橫加干涉。
這種父母對孩子自尊的影響很明顯,孩子直到成年之後,都會認為自己沒有父母就不能做成任何事情,很可能從「依賴父母」變成「依賴配偶」。聽聽四十二歲的繪畫老師弗朗索瓦的講述:
「我花了十八年長大成人,花了四十年才擺脫我母親的影響!還是吃了好幾年的抗憂鬱藥物、進行心理治療才成功的。我心想,我人生最大的悲劇也許是身為獨子,母親全部身心始終都是為了我,這是一種考驗。」
「比如,她幫我買衣服,每天早上,按照天氣預報幫我選好該穿什麼。我想反抗時(我很少這麼做,但到了青春期,我開始對外表打扮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她總是跟我說我完全沒有品味,太容易被人影響。後來,她還限制我出門和朋友往來。不管白天、晚上,隨意進出我的房間,查看我的信件。」
「在感情方面,我一直沒有跟人交往過,一想到要面對母親理所當然的拷問,我便失去了勇氣。我找到工作之後,儘管已經有了工資收入,她仍執意要求我還是住在家裡,我也照她說的做了。這麼多年一直被她灌輸我沒有獨立的能力,我信了。最要命的是,她一面處處鉗制我,一面批評我不夠成熟、猶豫不決、脆弱……當我決定離開家獨立生活,她又用盡一切手段阻止:威嚇、要脅、自殺、住進精神病院、打電話或在街上找我大吵大鬧,但是我不為所動,我一點都不後悔。」
■ 酗酒茫醉的父母
這種父母讓孩子承受他們起伏的情緒,從消沉到充滿敵意的大起大落。因為他們自己患病,沒有能力顧及孩子的需求和心態。他們那種極度脆弱的形象,乃至身體和精神上的衰敗,都使孩子自尊變得很不穩定。
正如一位女病人所說:「看到我母親那個樣子,我怎麼可能覺得自己是個不錯的人?一分鐘也不信。」
父母如果酗酒,孩子有時候會為父母的病態而感到自責:「他發脾氣,也許是因為我的錯。」「他喝酒,可能是因為我讓他不高興。」
如果父母有一方酗酒,家庭情感及教育環境,在孩子眼裡看來往往混亂無序—他們無法預知酗酒的那一方,對於他們的行為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有時做錯一件事可以被容忍,甚至博得父母憐愛;但有的時候,即使默不作聲,仍會惹得酗酒生病的父親或母親大發雷霆。
孩子無奈的心聲是:「我們心裡清楚,有些晚上,不管做什麼,只是露個面也會引發一場爭執。」
父母酗酒的家醜不可外揚,更加增強了他們的羞恥感和對成人世界的不信任感。儘管如此,有一部分孩子仍能夠在這種毀滅性環境中倖存。研究表示:有大約二十%的孩子,能夠建設自己的心理,保護好自尊,透過對環境的超強控制策略,成為早熟而獨立的小大人,不僅學業成績好,還能獨立自主。
但是,這種「超強的自我拯救辦法」引發的問題,可能在他們成年以後才會體現出來,比如這位年輕女人就告訴我們:
「我的公公酗酒。我覺得我丈夫之所以能挺過來,是因為他小時候把自己變成了『小大人』。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照顧父母,因為他母親患有憂鬱症,他經常在放學回家時,看到母親躺在黑暗中,家裡亂得嚇人,父親則在酒館裡喝酒。他一個人照顧妹妹、打掃房間、做作業。等父親一回來,他就得想辦法保護大家,因為會大吵大鬧,有時父親的拳頭會像暴雨一般砸下來。」
「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跟我談過一次這些事情,然後再也不提起了。但我看得出來小時候的這段經歷,給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現在他仍然著了魔似的要讓一切東西井井有條,像是透過『控制一切』來安撫童年留下的焦慮情緒:帳單都付清了嗎?孩子們的作業都做了嗎?家裡有什麼要修的東西?等等。」
「他是個好爸爸、好丈夫,但他缺少幻想,他跟我和孩子在一起時從來不放鬆。我批評他這點的時候,我覺得他完全不理解我的意思。後來,慢慢地,我試著教會他『自然而然、無憂無慮』的感覺。很不容易!」
■ 言語虐待的父母
這類父母擅長貶低孩子,用殘酷的言語批評他們的錯誤、弱點甚至他們的體貌特徵。更具傷害滲透力的是用冷嘲熱諷的方式,評論孩子的各種表現。這些言語上的虐待常針對以下幾種情況:
一、孩子偏離期待時
孩子表現出任何偏離父母期待的態度或行為,都會受到嚴厲的砲轟。
對孩子自尊的影響是:孩子將記住最好遵從別人的期望,他心裡的新想法和個人願望都應該忘掉。
二、威脅到父母的權威
當孩子的態度威脅到父母的權威時,受到的辱罵將升級,變得更惡毒。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時,這種母親會看不得女兒變得嫵媚、漂亮、吸引人;這種父親會覺得兒子高大的身材和體育方面的成績對他是一種威脅,或者嫉妒兒子對女性的吸引力。
三、看不順眼的任何事
這種父母隨時可能對孩子言語虐待,也許直接貶低孩子,或以間接諷刺的方式表現,對孩子提出完美主義的苛求,而且永遠不滿意。這使他們的孩子成年之後自尊極其脆弱,對別人的評語極度敏感。
■ 體罰孩子的父母
這類父母,出於各種原因,一般是因為他們自己缺乏愛,無法控制暴力虐待孩子的衝動。與酗酒者的孩子結果類似,家庭成了一個危險而且難以預測的環境。孩子記住的是:不論他在哪裡,無論他做什麼,永遠都不安全。更嚴重的是,他覺得自己對這種狀況負有部分責任。
一位病人童年時曾經受到暴力虐待,他說:「我那時候覺得我父親打我,是因為我表現得不好;因為他不打我姐姐,所以我覺得是我的錯。我是個沒用的孩子,挨打是活該。」
父母中的另一方不干涉,往往是被動同謀,徹底使孩子認為他沒有任何內在價值,甚至認定自己的存在,引起了別人的攻擊性。我們把這稱為「家庭內部的祭品」。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深深懷疑自己個人價值並自我貶低:「父母沒有保護我在身體上不受虐待,是因為我不值得被保護。」
■ 性虐待的父母
家庭暴力中罪大惡極的就是父母中的一方有亂倫行為,一般是父親侵害女兒或繼女。孩子在最親密的關係中受到了侵害,無處可逃。隱形暴力的氛圍通常很明顯,少女會收到各種令其產生罪惡感的資訊:「如果妳不做,再也沒有人愛妳了!」「如果妳不接受,我會傷心難過。」「我會狠狠揍妳、揍媽媽還有妳弟弟!」「妳要是告訴別人,我會坐牢,那就是妳的錯。」
不舉發也不保護女兒的這種母親,往往是被動或主動的同謀,她會帶給孩子這樣的壓力:「妳要是不肯,我們都會受折磨。」
一位十六歲的病人被繼父性侵,她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我同意,我覺得自己是壞女孩、不正常。如果我拒絕,他說我對他態度差,我拘謹不開放。如果我繼續抵抗,他會對我媽媽和我弟弟很兇作為報復。所以我覺得我媽媽寧願我屈從於他。」
被性侵的孩子的自尊會受到極為嚴重的傷害,往往會罹患各種精神疾病,比如「邊緣型人格」。
.
issue
很遺憾,許多父母並不稱職,但更遺憾的是許多孩子的自尊因此犧牲。
.
《#恰如其分的自尊【暢銷經典版】》
L’ estime de soi
.
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弗朗索瓦‧勒洛爾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3)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之前有朋友希望我討論父母的不成熟行為,我透過這本書的內容,補充在這篇。父母對孩子的自尊影響很大,這我們都知道了。但傳統父母視而不見,這種狀況到現在還會出現。
還好現在社會夠進步了,有自覺的父母越來越多。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其實跟兒童青少年保護相關專業的社工多聊聊,會聽到更多辛酸的故事。
祝願您,能認清我們已經長大了,有了足以脫離有毒父母而獨立的力量了!
「情感缺失治療」的推薦目錄:
- 關於情感缺失治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情感缺失治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情感缺失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情感缺失治療 在 假性孤兒關於情感缺失父母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情感缺失治療 在 營養素對雙向情感性精神障礙的幫助有多大?去哪裡檢驗甲基化 ... 的評價
- 關於情感缺失治療 在 CANA Placement Services LTD. - 了解4大情感缺失父母,讓 ... 的評價
- 關於情感缺失治療 在 情感缺失的推薦評價,親子天下、YOUTUBE、PTT和媽咪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情感缺失治療 在 情感缺失的推薦評價,親子天下、YOUTUBE、PTT和媽咪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情感缺失治療 在 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情感缺失治療 在 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情感缺失治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做一個情感富足的人_從內在情感缺失的療癒開始
「童年期情感忽視」是Jonice Webb博士經過20多年心理諮詢和治療的經驗,而提出的。
他認為「在一個家庭中,當孩子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認可、接納、和回應,孩子便學會了去隱藏或者壓抑他們的真實感受,情感忽視的負面影響就發生了。」
因為父母對孩子情感的忽視、誤解或否定,會使孩子無法好好意識到自我的情緒狀態了,造成外在和內在 “我” 的斷裂。
長大後的我們,自然無法感覺到自己真實的情緒,對內心的真實感受也時常表示懷疑。因為情緒長期一直被自我壓抑、否定著。
0807 童年情感失落一日視訊工作坊
★課程日期:08/07(六)09:30~16:30
★課程形式:CISCO思科視訊軟體
★課程售價:NT. 2800
★講師:蘇絢慧 諮商心理師
★課程說明:修復童年時期「情感忽視」的傷痛,與自我真實的情感需求連結,找到 “愛回自己”那條有溫度與溫暖的路。
立即報名:
情感缺失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盈響力閱讀 ]病態人格心理學
這本書的誕生,有他的時代意義背景,一邊閱讀的握持成,我想到幾齣韓劇 #VOICE1~4季 #窺探MOUSE #SIGNAL訊號,在網路時代,人們的歸屬感和價值感剝離的狀態,人們常感到沒有人生歸屬。#網路拉近人心吐訴的距離,#也拉近我們與惡的距離。
明明在身邊一起生活的家人,不了解你;
明明有心事找不到朋友說,跟網友說,幾個小時就互稱老公老婆;
明明現實生活中過得越慘烈,越想在社群軟體中找依存,就更容易受騙。(不管任何年齡層)
■是 什麼樣的心念,讓鄭捷毫無顧忌地實施大屠殺?
■ 什麼樣的心態,讓瓊斯成為奪人生命的邪教主?
■ 什麼樣的心理,讓松永太以操控思想、玩弄性命為樂?
日本犯罪心理學權威原田隆之,三十年來親身接觸上萬名囚犯,蒐集大量現場資料,除了帶領讀者重返與死刑犯接觸的第一線,更整理世界心理學巨擘的研究,以精闢又淺顯的方式,將他們體內的邪惡因子具象化,分析惡魔如何誕生。
#與死囚共存的犯罪心理學權威
#告訴你無良基因的真相
無論韓國日本,在劇中或真實案件裡,都提到 #病態人格的形成,除了後天經驗,也包含 #生物性大腦的功能缺失。
原本在我們接收周遭環境的刺激,會在杏仁核中途上情感的色彩,連結到身心的反應和同感,加上海馬迴組織對於恐懼制約不成立,對於不可以做的事較無社會性的判斷,背離常人會有的不安、恐懼、同理心、良心,反向地去拉住尋找刺激的衝動行為。病態人格的大腦,杏仁核雖異常
`但因為杏仁核的異常,這條大腦的迴路無法正常發揮作用,對於殘酷的無感,在先天X後天同理能力的缺失,1.#前額葉下部關於倫理和情感有關的溫情腦失靈,加上2.#多巴胺分泌過剩的情形,讓他們 #過度追求刺激 與 #衝動性,又加上3.#血清素(原本幫助情緒調節的分泌激素)分泌量過剩,在病態人格的研究中發現腦部平息怒氣的機制發生永久性的變化,壓不下去的的若加上情境的激化(像是網路遊戲的模擬、現實中常見挫折等因素)。在這本書中,也提及受虐兒一定會變壞嗎?這樣的議題,其中包括除了先天異常,依然有後天因素的對待方式,形成 #人格穩不穩定的三角椅,並且依照個人的選擇和腦部功能,影響自我意識和控制能力。
作者整理了病態犯罪者的治療史,清楚說明為何治療效果不彰?哪種治療方式反而助長再犯率?目前學界對治療採取何種態度?而書中提出歐美法庭對病態犯罪者的裁量,肯定會顛覆你固有的看法。
作者在書中也提出具體建議,告訴你當身邊的人疑似是病態人格時,要如何與之相處,以及其他國家如何平衡社會安全與人權問題,讓你以全新角度重新理解病態人格。
#方言文化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460?sloc=main
情感缺失治療 在 營養素對雙向情感性精神障礙的幫助有多大?去哪裡檢驗甲基化 ... 的推薦與評價
用營養素 治療 雙向 情感 性精神障礙,似乎是一個無副作用的“完美”方案。但是營養素能根治精神疾病嗎?抑鬱症患者突然情緒變高漲是好兆頭,還是病情的變化 ... ... <看更多>
情感缺失治療 在 CANA Placement Services LTD. - 了解4大情感缺失父母,讓 ... 的推薦與評價
作者簡介|琳賽‧吉普森(Lindsay C. Gibson) 心理學博士與臨床心理學家,其私人診療所專門從事個人心理治療並幫助受情感缺失父母傷害的成人。 ... <看更多>
情感缺失治療 在 假性孤兒關於情感缺失父母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假性孤兒關於情感缺失父母. 心情. 2018年7月31日21:16. 「他們不是不愛我,但我就是感受不到!」 你心裡可曾閃過這樣的聲音? 最近因為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