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隨緣家書]林鄭月娥訪日賀禮之「東洋戰線」:日本也會醞釀《香港民主與人權法案》嗎?
上週應日本學者谷垣真理子教授邀請,到東京大學演講分享香港最新形勢和國際地位,連同同場的倉田徹教授、阿古智子教授,都是日本的香港通,當日出乎意料的座無虛席,足見近年日本學界、政界、社會對香港的關注越來越多。期間谷垣教授派了她一位來自香港的碩士生接待我們,交談下,深感後生可畏,他研究日治香港如何影響今天的香港身份認同,正正填補了當下理解的空白,顛覆可期。眾所週知的是我一直不鼓勵朋友讀博士,但總有個案例外,他是很適合讀博士的特例,目前的研究方向,也十分切合香港的需要,因為此時此刻的亂世,正是香港涉外關係研究開花結果之時。須知在眾議院已通過的美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草案,最新版本有這樣一條:美國應鼓勵一眾盟國訂立類似保護香港的法案,其中一個被點名的盟友,正是日本。談及日本會否走向這一步,不少認識的日本學者都覺得不太可能、也研究不多,唯獨來自香港的錢君早著先機,認為無事不可能。當美國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也是在他的同齡人大力游說下才成氣候,「日本戰線」如何開打,自然應該多了解屬於新時代的視角。
美國鼓勵各國盟友訂立《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
「其實日本版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並非無中生有,也不是美國最新版本的草案出現後才有人回應,而是早就有團體提出。該日版法案是由Youth Democracy Promotion Agency、Pnika、Code for Japan的代表理事共同提出的,三個組織的成員都相當年輕,當中以YDPA規模最大,以八、九十後的青年議員、專業人士和知識份子為骨幹,標榜跨黨派、政治中立,以網絡原住民身分,關注政治議題和人材培養;至於Pnika、Code for Japan,則較關心地方自治體議題。」
坦白說,這些團體,即使是日本人當中,除了關心政治的一群,大概也留意不多,但在政壇當中,他們對香港的關注,原來已掀起不少迴響:「6月13日,YDPA已發起聯署,要求日本外相表態反對香港的逃犯條例、及警察對群眾的暴力鎮壓;8月中,三個組織的代表理事共同發起聯署,要求國會議員就『日本版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展開討論。直到9月2日,共有62名現職地方議員、7名前地方議員、10名知識份子及團體代表簽署,他們提到港日間也有《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或許能仿效美國,訂立日版的人權民主法案,雖然聲音還未正式到達國會,但『地方包圍城市』,正是日本政壇的常見操作。」
那具體而言,他們提議的日版法案是怎樣操作的?「這些團體其實未有詳細說明,因為在現階段,重點是令日本領袖更關注香港,比起具體執行,輿論效果和姿態似乎來得重要。但當然,他們為港人拋出議題,我們也應努力想想。首先,我想1992年的美國《香港政策法》是框架性法案,配合現在的人權民主法案,令操作變得靈活,但仍是以取消政策法為殺手鐧;但日本沒有相關的對港框架性法案,只有航空、投資、刑事共助、租稅等協定,以及給予特區護照優待等零散的雙邊協議。透過日本政府的研判、該些協定和日常行政運作,香港才得到實然區別。假設制訂日版人權民主法案,而終極手段是取消各種協定,放棄對港實然區別,即使沒有框架性法案,也是可以的。但實際上,美國才是國際社會龍頭,她不承認香港,諸國跟隨,對方扣血;日本貿然行動,卻不見得各國會附和,對手無恙,反而自己扣血。」這觀察,正是上月我在這裏分析美國法案為何重要的佐證:一旦美國立法,其他盟友才有了仿效的框架,日本政府屆時無論是否願意、對自身利益有何影響,起碼也不得不回應。
「另一個日本立法的考慮是歷史包袱。假如日本國會高調討論、甚或通過法案,中國大陸恐重掀反日浪潮,按近期中日關係走向,和越來越對華低姿態的安倍晉三,日本是不會冒險的。不過從另一角度看,『香港牌』在日本,可以成為繼釣魚台、靖國神社、南京大屠殺後,一張右翼政客有力製造嫌中情緒的功能卡,而且對日本及國際社會而言,『香港牌』本身沒沾上歷史的血腥和硝煙味,純是法治、民主、自由、現代合約精神的象徵。假設日本有謀士在選舉或想進一步修憲的情況下,以保障僑民、日資、自由、法治等名義打出『香港牌』,刺激中國反日情緒,製造國內一時嫌中的效果,政治家吃『人血饅頭』,那麼『香港牌』便確有其用處。」只是此法凶險,危及中國大陸的日僑和日資的安全,以此刻日本政客的老化和保守化,大概不會、也不應輕易鼓吹。背負歷史包袱的日本如要立法,還得先看美國,並須各國同時制定類似法案,以作掩護。
日本也是香港重要持份者
既然美國做才有效,日本跟隨又有風險,日本還有何動機考慮立法?「中共是何種性質的政權,香港是不是西柏林,中共在香港的行動跟日本在東亞、東南亞,以至世界的利益有何關聯等,他們必須有了研判,才能決定是否在可行範圍內幫香港,還是坐視不理。另一點是金融及企業據點的存活:雖然日本在香港的直接投資額僅佔其亞洲投資的4%,但日資銀行在香港的數量,差不多等於中韓台加起來的,在港日資企業數自2013年大概都排第一。這還未談檯底交易,像近年的《信用詐欺師JP:香港浪漫篇》、《馬賽克日本》等影視作品中,還是經常出現借香港『週轉』的想像,某程度上仍反映現實。假如日本朝野覺醒,明白到香港的真正功能,還是大有可為。」
然而不少對日本官員有第一手了解的朋友,都發現他們對香港的情況不太了解,知華派近年也是親北京專才主導,期待他們改變,會否緣木求魚?「微觀而言,官員及國會議員在公式場合發言拘謹是可以理解的。安倍在G20的關心大家都知,之後如公明黨眾議員遠山清彥,在北京見到中共中宣部副部長黃坤明,都只能說香港議題希望盡快和平解決之類的說話。不過在非正式場合,用一下香港議題,卻會有利部份政治人物增加人氣。像自民黨的眾議院議員長尾敬,其實已在網台節目討論香港情勢,雖然看來他未有掌握足夠資訊,但他在節目中得知元朗白衫人的存在後,已即時說要把這類電視台不大敢播的資訊擴散開去,亦表示想支持香港抗爭。有趣的是,他本身支持參拜靖國神社,還會親自去釣魚台海域視察的。還有幸福實現黨,他們在國會沒有議席,是小政黨,但早於六月已遊行聲援香港。而他們的宗教背景也是耐人尋味的。當然不只是右翼,連左翼的日共也很關注香港,他們亦有搞聲援運動。地方級別方面,像神戶市會議員,自民黨的上畠寛弘,曾在Twitter批評中國駐日大使館的『香港暴力』影片,『香港』一詞都不用提,就足夠旺場了。若遇上日本選舉,而香港抗爭仍未止息,日版法案的討論,或概括的撐港言行,都有機會令少數候選人加分的。」
日本打「香港牌」的四點建議
假設日本真的有你所說的動機去推動法案,那麼法案具體應如何操作?「我認為即使有日版法案,操作都會跟美版差很遠。首先談雙邊協定,譬如那條《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香港的對日直接投資餘額是世界第八位,日資在香港又有大量業務,林鄭說美版法案損人損己,很易反駁;但如果說日版是損人損己,則不無道理。該《投資協定》是97年6月簽的,日本在1989年亦跟中國簽署同類協定,比較之下,日本跟香港的條約寫明雙方享有知識產權保障,還有仲裁方面,兩份協議都說如一方先授權本地司法機關處理,便不能交予國際仲裁。但明顯若遇爭端,香港司法比大陸的可靠得多。免簽待遇亦然,按2019年6月數據,香港訪日旅客數,除中韓台外,比任何國家都多。貿易懲罰方面,即使港日2018年簽訂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制度相互承認協議,方便部份出入口貨物通關。但取消這類協議,在對港維持貿易順差的情況下,恐怕日本損己多於損人,而且港府夠膽的話也可以耍小手段。2004至17年間,香港是日本農林水產物的最大出口地,港府可用行政命令,重新禁止茨城、栃木、群馬、千葉的農產品進口,相反又可解禁福島農產品。還是那句,玩雙邊協定的話,龍頭美國損己可以大大損人,日本損己則不會有相同效果,很不划算。凍結資產方面,日本不是英美澳加,效果不大,但此項具針對性,仍有象徵意義。接著是取消對港輸出敏感技術。按日本政府分類,香港與中國同屬group C,並非『白名單』26國之一,故未見香港之特殊地位。假如執行上對香港的規管較寬鬆,有實然區別的話,那政府內部當然可以調整。」
如果分析正確,那日版法案即使能通過、又要無損自身利益,只能隔靴搔癢,那麼日本還能做什麼?「日本如果想保存香港,或在國內外打『香港牌』取利,現時應化整為零,不拘泥於一條法案:
第一, 民間團體及地方議員要持續討論法案。展示討論姿態也是行動一種。由民間智庫做研究報告,找出可行方案,再向國會議員游說。國會議員可按時機設立超黨派聯盟和研究會,甚至提上國會。除姿態外,亦須實際地預備當各國跟隨美國立法,日本不會落後於人,不跟隨是一回事,但想跟卻缺乏準備的話則未免狼狽。
第二, 禁止違反人權的香港公務人員入境,其親屬於留學、工作等長期在留,以及申請移民時,須跟一般人分開審核。此措施不牽涉整體經濟,針對性強,『香港少數公務人員不能去日本浸溫泉』這點,也難以刺激大陸民眾反日吧,而且「不去日本」本身就非常愛國了。即使日本不敢處罰,領事館及情報組應搜集和整理相關人物資料及其違反人權的證據,建立自己的情報庫。
第三, 向香港長期發出旅遊警示。日本人去不了香港,只會有點『殘念』,卻可刺激國內消費,振興地方觀光產業。
第四, 在留卡『國藉・地域』一欄,在『中國』(特區護照情況)或『英國』(BNO情況)後加括弧『(香港)』或直接改成『香港』,這是支持一國兩制的表現。外務省網頁在『港日關係的基本考量』中寫明,香港須要保持高度自治,貫徹法治精神,港日關係才有望繼續發展。故以『地域』去描述『香港』,政治正確,又彰顯日本對一國兩制的支持。而且據說97後初期,一直有寫『香港』的,卻不知何時被刪走了,你懂的。」
那些年的日港關係
比起游散的平民組織及其偶發聲援,除了發起聯署要求討論日版法案外,他們的具體行動,則要更宏觀的視野。「假設一般團體、公益財團,或大型企業研判,完整履行一國兩制有利自身長遠利益,他們須跟港人同步甚至要有超前的視野。坦白一點,就是萬一本土抗爭失敗,香港失去原有功能後的考量。所謂視野,也包含對香港內涵的理解,則支撐著制度的文化和現代倫理,如果他們明白這些內涵的移植和傳續對日本有利,那也是香港求存的其中一條小出路。初步可以增加專為港人學生而設的獎學金,吸引中層及基層人材來日。長遠應考慮設立港人國際學校。以朗誦背記教習中文的嶺南傳統、粵語跟漢文的言文分途、因粵語公用化、實然標準化而產生的,貼近書面語的雅正口語,都是漢字文化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應該是擁有深厚漢學傳統的日本所能珍惜的。香港傳統英文學校的現代性格,也能吸引一定的國際系或本地日本人。最後,那天我們在東大的講座,有學者建議以日本為中介平台,供各方對話。如果做到,當然樂觀其成。但親北京的愛國人士願意放下面子,接受日本這外國勢力的介入嗎?香港青年又是否會在明知跟對家講多無謂的情況下上大台呢?感覺在日本建立東亞的香港支援基地,反而貼合近代中日淵源。」
作為新生代學者,就整體的「日本戰線」,他百感交集。「我無疑是傾向同情及支持抗爭的,明白日本內閣官僚只能說些門面話,國會議員不敢多言,但地方議員可較自由表達,學術界盡可能把真實一面呈現和紀錄。日本民間有遊行、捐款、座談會,也有活動家上東京都廳展望層演奏《願榮光》,右翼的櫻花頻道也播出重編後的日語女聲版《願榮光》。無論如何,今次是重新令日本人了解香港的機會。一般平民無意識中感覺中港是有點不同的,但可以說他們對香港毫無認知。牙醫姑娘可以天真地問我香港不是國家嗎,很多人則無故問我台灣的事,因為你講自己是香港人,下一秒會被記錯成台灣人。東大精英也可以覺得港日關係研究好有趣,因為他覺得城市怎麼會直接跟國家比較呢。最普遍的,是直接當你是中國大陸公民。駐港日本領事明知很多港人不喜歡『被說普通話』,但我們每次入境,都被普通話同簡體字招呼,一般商戶更不用說。日本政府各部門有溝通嗎?企業有做市場調查嗎?還是入境旅客排第四的香港仍不足以獲得注意?以待客之道見稱的日本而言實在奇怪,當然跟日本接洽的香港部門也難辭其咎。日本政府應培養更多香港問題專家,遇上像今年的大事,總不能期待單憑中國問題專家,就能提供什麼真知灼見,畢竟香港是另一次元的問題。我想其他國家其實也是相差無幾的,只是我對日本抱有期望,總覺得他們是有能力和優勢,成為東亞中最了解香港的國家。」
後記
曾幾何時,登陸日本是香港、台灣各界的夢想,陳美齡、鄧麗君、翁倩玉在紅白演出,彷如今日GEM走上春晚,但隨著香港回歸、中國經濟崛起、韓劇也取代日劇,日本熱似乎早已淡卻。據說日本駐港領事館本來對林鄭政府頗有好感,乃至幾乎支持《逃犯條例》,幸好有一群新興日本「香港通」出現,才能令官員沒有那麼離地。「我們雙方都沒甚麼邪門的動機,日本需要高質素、具潛力,又擁抱文明價值的年輕人材,香港也需要能保存『香港人血脈』的地方。中國人材很多都能融入文明的日本,善良守法,但部份人有其心中的『國情』,政治人口學而言,畢竟仍拖著中共的長影。香港卻是台灣以外,最能符合日本知識型人材要求的地域:懂漢文善英語,學日文快,價值觀近,學歷及專業資格認受性高。在日本高等教育機構升學,要具12年正規教育學歷,香港轉三三四學制後,來日升學銜接更為方便。日本如能趁機開發人材供應源,現在對香港抗爭的各種善意表態,都能成為精神上的賣點。假如香港立法會全面直選,日本是否能透過支持某些黨派或議員,使自己在中國掌握下的領土中唯一一個普選議會有話語權,現在便是關鍵時刻。牌面上,當然說是為了兩萬多個僑民和千幾間日資的利益,但實際上,也要考慮一下作為東亞民主大國的戰略定位吧。」說來,我也曾在日本的大學短暫交流工作,一直相信日本也是香港身份認同的同路人,漫漫長路,裝備自己,學好日文,也是其時,香港に栄光あれ。
答:錢俊華,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畢業,東京大學大學院綜合文化研究科地域文化研究專攻修士二年,正研究港日關係中的戰爭記憶問題及表象文化。
星期日明報 2019年10月20日
「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野放上班族-野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徐永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升學考試】財金所在學什麼?|研究領域與未來出路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中國文化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轉系看好【錢/ 前】景金融保險業徵 ... 的評價
- 關於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經濟系的出路- 課程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問題] 財金和經濟系的出路?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經濟與金融學系(原經濟學系)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評價
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野放上班族-野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非所用」怎麼辦?對目前科系不感興趣,又不知道熱情在哪裡,我該休學嗎?|Soho自由工作者問答系列】
-
🔻「網友提問」🔻
(回覆請見下方,謝謝你喔!! ^^)
-
您好~我是今年在餐飲業實習的學生,實習到現在三個多月了,但我發現其實我對餐飲業並沒有熱情,「不能說喜歡但也不討厭」,畢業也不想從事餐飲業,會選擇餐飲業純粹是因為父母的職業,再加上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所以就糊裡糊塗的選擇讀餐飲,我現在很苦惱,是不是該休學,但卻又不知道休學之後的我,要做什麼?畢竟我沒有特別喜歡做的事,也沒有特別厲害的專長⋯⋯說服不了爸媽讓我休學,一方面又覺得自己是不是吃不了苦是大家口中的草莓族,每天都在思考未來要做什麼,所以現在真的非常迷惘⋯每天上班都不開心,因為我手腳不靈活頭腦也不太靈光,一直在思考我是不是不適合這份工作⋯想請問您能給我建議嗎😭😭😭
.
——
.
🔻「問題回覆」如下🔻
-
哈囉,你好!! ^0^
-
真的是辛苦了,拍拍拍~~
-
哈哈說實在的,像這種可能會影響你未來人生的重大決策,我真的沒辦法去幫你決定,因為畢竟最後要「承擔決定後果的人」還是你。不過我可以依據自己的經驗,給你一些建議做參考,希望可以給你勇氣去「為自己做出決定」,然後為自己的選擇「努力、負責」。
-
其實你不用太過擔心,像這種「糊裏糊塗的進了一個校/系」、「擔心未來學非所用」又「不知道自己真正的興趣/熱情是什麼」的情況很常見。這世上好多人都和你一樣,覺得自己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厲害或感興趣的事情,好像做什麼都不太靈光,我以前也是🙈。哈哈哈看到你的問題時,就在想:「要不是爸媽 & 科系不同,這簡直就是當年的我啊」!!🤣🤣
-
如果你是已經有「明確的興趣/熱情」&「擅長事物」的人,我一般都會站在「夢想樂天派的角度」XDD 鼓勵你衝了!勇感追夢吧!!🔥🔥🔥
-
但你的情況不是。你現在還是處於「迷惘狀態」,不是很清楚自己的興趣熱情,對目前所就讀的餐飲科系「不討厭也不喜歡」,就算爸媽現在就立馬同意你休學,說:「好啊去啊!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吧!」,你也會一時想說:「蛤!蛤!什麼?那我要做什麼??」🤣🤣🤣 哈哈哈哈真的很像大學時期的我。
-
我大學念的是「政治經濟學系」,雖然面試時都會微笑肯定的說「我就是對 ”政治經濟” 很感興趣,所以才選擇就讀的!(搭配充滿熱情的眼神🤩)」,但事實上,主要的原因不過也和許多人一樣,是「剛好選填的志願&分數符合」罷了!(逃~~🤣🤣)
-
🔸一、學習本身就是有趣的,所學總有一天會出其不意地派上用場!🔸
-
雖然「政治經濟學」並不是我人生最大的興趣與熱情,但乖乖地唸完大學四年,我確實也一點都沒有後悔。
-
因為學習「每一門知識與專業」都是「有趣的」,尤其在你「並不特別討厭它」的時候。
-
而且不經意地,在人生某個特別的時候,這些知識和訓練,確實就真的會大大幫助到你!(哈哈就算你現在「完全想不出來」它「到底會有什麼用」。)
-
以我自己來說:
「政治經濟學系」的訓練,讓我的「自我學習」&「尋找資訊/資源」能力大幅提升。「媒體識讀」能力也加強了,更有能力去深入研究、判讀資訊的可信程度,並做出比較明智的選擇。能夠「獨立完成工作」,可以做「領導者」也能進行「團隊合作」。有辦法「公開演說」、「清楚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邏輯能力」也增強了。比較願意去「接受和自己意見不同的觀點」,然後綜合各方想法去完善自己的不足...。那些大學時覺得「很沒用」的課程、報告和小組討論(老師對不起🙈🤣🤣),都讓我增加了許多「軟實力」,也完整了現在的我 (感人~~XDD)。
-
大學畢業後,我便到英國攻讀「行銷碩士」,研究所所學對之後的工作和生活也非常有幫助 (會選擇就讀「行銷科系」,是集結家人、親友的建議&自己探索出來的興趣後,所發現的 “新方向”。所以說,多和身邊人討論還是很有用的啊!XD~~)。現在離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用「行銷能力」來「自由接案」,實現我理想的工作模式,也「行銷自己的個人品牌」讓更多機會可以因此找上門。出社會之後,真的覺得「行銷是很實用的生存技巧」,好像不管各行各業都可以用「行銷知識」來讓自己的事業&職涯發展更上一層樓!
-
🔸二、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不同的出路可能性吧!🔸
-
建議你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其它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更多的職涯可能性」。
-
反正「休學了也不知道要幹嘛😆」,就先不用杞人憂天的煩惱「現在該不該休學」了。等你確定自己的「興趣 & 熱情」之後,再來說服爸媽辦休學也不遲呀!🙈🙈🤣
-
如果沒有靈感要從哪件事情著手展開「生涯探索」的話,可以仔細想想以下這 5 個問題:
-
1.有沒有哪件事情,是你堅持了好多年都沒有放棄的?
-
2.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你現在想到,心裡還會悸動的?
-
3.有沒有哪件事情,你可以花比較少的精力,就能做得比一般人更好?
-
4.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好想嘗試,卻一直沒有機會去做的?
-
5.有沒有哪個人的職涯生活,是你特別嚮往、憧憬的?
-
➡️如果仔細想完了,還是都「沒有任何讓你感興趣的事情」,那就表示...「要不是因為某種特殊的原因,讓你對整個生活失去熱情 & 希望,就是你真的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太無聊啦!!」🤣🤣🙈~~~ 趕快多看書、看電影,看雜誌、漫畫也行,多參加活動、多運動或多去戶外走走、多參加感興趣的課程/講座、多學習新事物、多打工/實習/工作、多認識一些有趣的人/好的朋友,或多玩遊戲、多體驗人生...等等,都可以XDD。總之,盡量先「讓生活和視野都豐富起來」,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靈感」和「刺激」呀!
-
比如說:
我大學讀「政治經濟學系」,期間除了顧好課業🙈哈哈哈盡量不要被當之外🤣🤣🤣,也很努力的大力探索「所有自己 “可能感興趣” 的領域」。舉例來說,像是和我所讀科系「延伸相關」的有趣出路:記者、編輯、主播、學者、老師、金融產業、商學領域...等等,我都一項一項很認真的去鑽研、了解。
-
看吧!讀「政治經濟學系」,不一定就要「從政」或當「經濟學家」,也不一定都很「正經」呀!XDDD 所以讀「餐飲系」,也不一定都要當廚師、甜點師、調酒師...啊!
-
一定還有其他更多「延伸的出路可能」,是你可以去探索的。比如:餐飲行銷、餐飲/飯店管理、美食評論家、烹飪YouTuber、行腳節目主持人,或文青風格小店創業家...等等。
-
因為我不是餐飲專業,所以以上只能隨便舉例。如果你自己花時間去思考、探索,或詢問身邊的親友、前輩,一定可以想到更多有趣的相關出路。說不定其中有一條,就正好是你喜歡也有天賦的呢!
-
除了「和所讀科系相關」的出路之外,我學生時期也熱衷探索一些「與所學相差甚遠」的有趣職業選項。像是:作家、攝影師、餐飲業(沒錯,你想逃的曾經是我嚮往的說XD)、舞者/舞蹈老師、動物訓練師...等等。而且對「每一項感興趣的事情」都是投注許多心力,透過「修課/旁聽」、「自主學習」、「直接實作」、「打工/實習」、「參加比賽/訓練」...等等方式,去「深入探索」的喔!
-
🔸三、興趣/熱情是培養出來的,但如果不願投入努力,就永遠沒辦法真正享受興趣、讓興趣成為專業!🔸
-
興趣、熱情,都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培養的過程,就好像是一個「成就感」所帶來的「正向循環」。
-
(1)有一點感興趣/稍有天賦➡️(2)認真學習、實作➡️(3)產生不錯的成果/獲得掌聲➡️(4)得到成就感➡️(1)加深興趣/產生熱情➡️(2)更努力學習精進➡️(3)產生更棒的成果...(形成一個積極的正向循環)
-
但如果在這個過程中,不願意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或投入的心力不夠,也是很難找到自己的「職志」的。
-
因為你不會因為「十二萬分的努力」而得到「能力的提升」,與能力提升後所伴隨而來的「優秀成果」和「成就感」,進而加倍努力,那麼這個「正向循環就會中斷」。這件事情也會因為你「不願努力」,而無法「成為你的專業」,永遠都只能是一項「感興趣且略懂一點」的「半調子技能」。
-
就像我從小就很喜歡「寫作」,嚮往有一天能夠「出版自己寫的書」。但是如果我明明對「寫作」有興趣,卻沒辦法督促自己 ”持續”「提筆寫作、投稿、發表」,來「磨練文筆」、「了解被退稿的原因」、「傾聽讀者&市場的聲音」,只是一直看著別人寫文章,幻想寫書、成為作家的日子有多浪漫的話XD。那我永遠也沒有辦法讓「寫作」成為我的其中一項「專業」,沒辦法出版我的第一本職涯書籍《不只找工作,幫你找到好工作》(又在趁機宣傳🤣),未來也不可能會有機會「以此熱情維生」!
——
所以說,「興趣與熱情」是需要「靠自己去探索」的,而其中還必須有願意「持續投入心力」的決心!
-
要「學習一個新領域」很難,要「持之以恆的堅持為一件事情努力」更難。但如果那是你「感興趣的事物」,且有機會成為你能夠奉獻一生的「熱情 & 職志」,就很值得呀!
-
可以一直為「追尋自己的興趣 & 熱情」努力不懈,本身不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嗎?~🍻
-
🔻好書推薦閱讀🔻
-
《高績效心智:全新聰明工作學,讓你成為最厲害的1%》
-
博客來:https://pse.is/MMA67
-
➡️ 這本書滿厚的,內容還結合了許多研究成果,但因為作者的口吻輕鬆幽默,輔以超多的案例故事&圖示,所以讀起來很有趣,不會太困難。裡面讓我最有感的理念,就是作者指出:從事一份工作要達到「高績效心智」,除了「感興趣/有熱情」之外,也要「有使命感(對社會有幫助)」,兩者兼備的工作,便有機會成為你一生的「職志」喔!
.
——
.
➡️目前正在嘗試著把一些「自由工作者試驗心得 & 野放上班族生活故事」做更有系統的整理和分享,如果你感興趣、也希望未來能接收到更多相關資訊的email,歡迎填寫一下這個表單,加入我的「特別分享好朋友email群組」哦!🤣🤣🤣💕💕💋>> https://forms.gle/JkQhzZoQNcxu6oVy8
-
🔻歡迎追蹤🔻
-
▪️Facebook:「野放上班族」 https://pse.is/LMZ3E
▪️Instagram:「freelance_mkt」https://pse.is/DQJGH
▪️YouTube子頻道:「野羊朗讀」http://yt1.piee.pw/NW5VS
▪️Medium:「野放上班族」https://pse.is/E2YSX
▪️WordPress Blog:「野放上班族」https://pse.is/KDJLY
.
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徐永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Uber到oBike,台灣共享經濟出路在哪裡】公聽會LIVE
凝聚社會共識,加速法規擬定,共享經濟潮流台灣不落後!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徐永明今日舉辦「從Uber到oBike,台灣共享經濟出路在哪裡」公聽會。徐永明委員表示未來共享經濟在台灣會以更多元型態出現,可能與現有產業並存或互補,國發會最近也積極推動相關法規,因此,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及公部門官員出席討論,找出適合台灣的共享經濟模式。
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表示,oBike亂象包括「隨騎隨停」、「大量投車」,缺乏整體規劃便推動,呼籲業者應進行各投車點供需分析、與政府協商公共空間運用、定期檢視公共區域停車狀況,也可建立預約機制做有效管理。自行車道可考慮採行道路分級、分流規劃管理,將自行車與機車、行人做明顯區隔。李克聰表示除交通資源,住宿、人力、金融借貸或二手物品等皆可發展共享經濟,另外強調應做運具調查並以「社區化」為出發點,籌設在地化運具共享資訊平台。
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江雅綺表示,共享產業具備透過數位平台完成買賣、以線上評價作為指標、服務提供者多為兼職等特性。但舉例oBike形成空間排擠效應卻難以限制,呼籲應因地制宜訂定配套措施,新營運模式產生不公平競爭也應管制。此外數位資安問題也不容忽視,歐盟共享產業法規架構值得台灣參考,單車問題亦可借鏡荷蘭。最後強調新創產業非單一價值,應兼顧消費者安全與環境等議題以取得平衡。
交通大學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張新立表示,共享經濟首先應檢視基本法理,若使用開放公共資源應有政府授權規則才能維持競爭公平。其二則是運行方式,設置工程、路權是否具一致性,若無規範易產生混亂。第三為政策推廣,歐盟國家有政策風險評估,反觀台灣甚少針對交通政策做風險評估。最後是落實政策,空有法規卻缺乏執行會使法規公信力低落,才會出現oBike隨意推出外部成本卻交給政府解決情況。張新立最後呼籲,可考慮國情及文化後應給予新創產業獎勵,並應做政策評估檢視目標達成率。
淡江大學整合戰略與科技中心執行長蘇紫雲表示,共享經濟預估2025年可達3,350億美元,科技發達將個人與公共政策連結形成新公共議題,但同時也面臨人身安全、公共安全及市場重分配等問題。蘇紫雲強調,政府官本位心態應改變,服務應大於管理,法規做適度調整,業者本身也應自我管理,不應將外部成本轉嫁給社會。
國發會法協中心參事林志憲表示,目前除YouBike、Airbnb外仍有數種共享經濟產業,將儘速擬參考原則讓各部會處理共享經濟問題時有所依循。昨日線上諮詢會亦針對共享經濟問題討論,探討結果認為政府有責任進行把關,未涉及法規時將不介入,若涉及法規則會做適度調整。此外更強調除法規訂定外,更應重視社會共識,社會無法凝聚共識將造成政策推動困難,法規亦無法通過。
經濟部工業局知服組副組長吳振華表示贊成創新產業推動,將透過數位、平台及共享經濟來推動產業政策,並配合國發會、地方政府政策,兼顧勞工權益、環境安全等面向研擬相關制度。經濟部商業司專門委員許福添則表示,將透過修訂公司法放寬出資方式、發行無面額股票及有限合夥等,提供新創產業更友善的環境、提供更多元的選擇。
交通部路政司簡任技正王基洲針回應,交通部最注重消費者安全權益社會安全,產業界發展若無影響公平性則不會介入。以Uber為例,駕駛人未經篩選,技術及背景不明且與乘客處於密閉空間,安全疑慮較大,因此交通部主張對Uber納保、納稅、納管。另外oBike問題因停車秩序產生混亂,因此政府介入執行取締拖吊等措施,未來地方政府將增加單車車位,業者也應向政府提出申請,溝通產業運作模式而非直接投入車輛,交通部會與業者討論並檢視法規不足之處。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提出四項建議。首先慢車管理問題須先解決,否則單車共享難以推動。第二,目前台灣交通體系以小客車為主,將限制單車模式發展。第三,oBike過度放車問題應與地方政府協調,因地制宜做出規範。第四,目前機車格收費不夠明確,oBike業者未對營運成本付出應有代價。
徐永明委員最後強調,本次公聽會除探討oBike衍生問題外,更重視整體共享經濟發展,相關法規應加緊研擬,不要事後亡羊補牢。徐委員同時呼籲業者推動產業創新時應重視觀感,若民眾產生負面看法便難以凝聚社會共識繼續推動。未來也會持續關注此議題,和學者專家合作也監督公部門執行,讓共享經濟能在台灣更深化。
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中國文化大學財務金融學系- 轉系看好【錢/ 前】景金融保險業徵 ... 的推薦與評價
轉系看好【錢/ 前】景金融保險業徵才多、財金系畢業出路廣(銀行業、證券業、期貨業、保險業、會計師事務所、 ... 大學轉系激增轉入經濟系學生最多|十點不一樣20210403. ... <看更多>
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經濟系的出路- 課程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乍聽之下很像是與金融有關的科系,事實上卻被歸類於社會科學院,學的也多半是理論型,比起財金財政財管地政會計等重視實務,經濟系好像始終在學術 ... ... <看更多>
經濟與金融學系出路 在 【升學考試】財金所在學什麼?|研究領域與未來出路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課程涵蓋了各種財務領域,包括企業 金融 、投資組合管理、風險... ... 學什麼?|研究領域與未來 出路 |研究所考試|TKB購課網 ... 經濟系出路 有哪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