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策展
#凝視日常
它原本應該發生在 去年京都的春夏秋冬。無奈,我們總算不過...無常。疫情,退掉好幾張機票,閉鎖對世界的想望,却開啟在家鄉的凝視日常。
發酵迷的發酵策展,就開始在台灣 南園TheOne 吧!
#我們想帶給人們什麼
#為什麼要策展?!
細品一個精心策劃的策展,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經過一連串綿密布局的絲路後,當人們走出展場,也彷彿得到了新的體悟。
而這,正是「發酵策展」朝向的;在於資訊被有系統地整理呈現過,並且在時代性的角度予以新的觀點,是發酵展覽希望給出的。
想要創造一個在有限空間裡,尋著預先設計好的脈絡,讓人們觸及到新的觀點、美感與意義。發酵甕牆的作品,是否能回應現在生活環境跟時代的精神面,這是有趣的地方。
「萬物皆可酵」#是這道甕牆要表達的。這些具有視覺美感、文化觀點及品味的對象物,以某個核心概念(萬物皆可酵),把作品、食物、影片、照片、氣味、平靜,收納在美學空間的禪意中。
連結多樣化的台灣物產、當代發酵職人與古今的對話、發酵食物的再設計,從而創造出嶄新的觀點,並呼應當下社會的需求,使得策展不僅成為一種深具時代性的活動,更是論述當下社會文化的形式。
將發酵策展,視同一件對土地的態度。某些龐大的議題(尤其萬年的發酵文化)被化為容易理解的視覺圖像、在不知不覺間吸收,對看展的大眾,是輕鬆的體驗,進而帶來更深的社會關懷。
#還有10月的台東慢食節
#起酵的餐桌
#看來我四個月的暑假結束了
#一路忙到後年底
#南園TheOne
#台東慢食節
#池上發酵村
#萬物皆可酵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天未破曉,萬物皆未醒,唯獨長洲海傍有一大牌檔,已是一陣沸沸揚揚。 只見爐火熊熊正盛,爐頭發出蓬蓬響聲,上面擺了宛如一個成人般高的鋼煲,熾熱在滾,頓時一室氤氳如雲。慢慢,炊煙輕飄至窗外,更是裊裊。好奇,就探頭一瞥,才知煲內熬着是粥。那一口綿滑,那一道掛羮,才足夠道明小島老店的火候。 這一煲粥,已在...
「萬物皆可酵」的推薦目錄:
萬物皆可酵 在 發酵迷 Fermen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萬物皆可酵
#聯合報影視
想不到,今天 發酵迷 也會在聯合報影視篇。
我離 林志玲 越來越近了。
#發酵界的林志玲
#吐小聲一點
#感恩于國華老師的報導喔辛苦您了
#好久沒有翻報紙了哈哈
#完整報導
https://udn.com/news/story/7341/4677261
萬物皆可酵 在 發酵迷 Fermen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珍惜自己的有限
#迪化街發酵迷滿2年
#開店週四到週日
在迪化街落點,五月即滿二年。我送自己一件大禮,感恩自己這兩年幾乎無休假的付出。
這份大禮,便是回到自己的本心。過一個有大自然、安靜的日子,像過去10年,還未搬回台北的日子。
五月開始發酵迷開店日:週四到週日。
週一到週三,至少有三天可以關掉手機。安靜地在家寫作、研究發酵、做志工、田中種菜、吹風遛貓、看著夕陽。
我們什麼都帶不走。唯一可能,是在專注中,領略深度安靜之美。在安靜中,和微生物共創發酵作品,帶給世人,萬物皆可酵。
⋯⋯靜水深流。
不想太努力,雖然店中每個月仍有13萬的基本開銷。不想急於求成,忘了緩慢的美好。
我一點也不重要,所投射出去的世界也不重要。此生,還給發酵一個單純的位置,它的本質高貴,資本主義世界無法企及。
單單純純地回到本心,一切本是具足。
#雖然我們只開店四天
#歡迎線上訂購發酵食
#但不要訂太多
#手工發酵很辛苦
#發酵食訂購
https://forms.gle/L3mC1qyhwLUH2qq96
萬物皆可酵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天未破曉,萬物皆未醒,唯獨長洲海傍有一大牌檔,已是一陣沸沸揚揚。
只見爐火熊熊正盛,爐頭發出蓬蓬響聲,上面擺了宛如一個成人般高的鋼煲,熾熱在滾,頓時一室氤氳如雲。慢慢,炊煙輕飄至窗外,更是裊裊。好奇,就探頭一瞥,才知煲內熬着是粥。那一口綿滑,那一道掛羮,才足夠道明小島老店的火候。
這一煲粥,已在長洲熬了81個年頭,古早味粥香,隨風飄逸三代。字號名叫黎恩記,由祖母於街邊推車仔賣粥開始,直至父母在大牌檔找個鋪位,1991年搬到熟食市場來。今天傳到第三代黎穎森(阿森)手中,絲毫不易,說來話長。
小小的店,是現時香港極少數沿用火水爐煲粥的餐廳。熬一鍋粥,別人用煤氣爐、電爐,調校時間掣,不消一小時就出爐。但在此大牌檔,他們就必須花兩倍時間,超過兩小時,慢工出細貨才行。阿森凌晨三時半回到店內,先花一小時煲水,另一小時則是煲粥,猛火滾起米水,米爆開後,再轉慢火煲,須好好控制火候,避免滾瀉。其間更要人手用棍不停攪拌,以防黐底。所以熬一煲看似簡單的粥,卻花上數之不盡的心機。
舊式人才明白,因為用火水爐,全是明火,當火水放電泵,以高壓從爐頭中噴出火焰,火力十足,勝在夠猛火,就能把米粒爆開,俗稱「爆花」,讓米膠瀉到水中,送來濃郁的米香,煮出來的粥更是滑溜綿密,怎樣說,就是有種不能取代的風味。看他費掉雙倍的心神,做好一件事,好像很愚蠢,卻其實在守護一種碩果僅存的老味道。
爐頭具備,卻不能缺良米。黎恩記的粥,用上兩種米,泰國絲苗和珍珠米,混合起來,黏性剛好,而且原粒煲,才煲出一種獨特的米香。坊間粥店,或會放皮蛋、乾瑶柱、豬骨等等,但他選擇了添一點腐竹,較崇尚自然,貼近原味。阿森認為,這才像早餐的味道。他分享道,粥怎樣才好,要水滾、米靚、腐竹好,再配上猛火,執著每個細節,缺一不可。
粥煲好了,煙雖散,但人情卻繾綣。阿森於加拿大大學畢業後回港,在測量師行工作。大約1998年左右回來幫忙,從父母手中接過老店。「當時我好掙扎,新加坡有家公司聘請我過去,人工福利很好,我跟媽媽說,她卻着我回來幫忙。她說,否則兩代人的手藝便失傳。」他聽罷,思前想後,仍然拿不定主意。直至有次,他穿得西裝骨骨,卻目睹爸爸推着手推車,辛勤工作,才感到於心何忍,自此立下決心:「是這碗粥養大我,我一定要做好的食物,繼續服務街坊。有些家業,一定要守。」語畢,他的眼神堅定不移。往後,歷經多少艱辛、汗水、燙傷,都付笑談中。
意想不到,處處是遊客的長洲,還容得下一所人情味的街坊食店。看餐牌,一目了然。長洲艇仔粥,有六樣餸,魚片、魚餅、碎牛、魷魚、豬皮、花生,不過$22,大大碗,料頭十足。豬膶粥如是,七至八塊豬膶,生滾的,才賣$24。豬紅粥用鮮豬紅,原煲煮。油條選用日本麵粉,自然發酵,需事前準備,怪不得爽脆香口。
食材如此豐盛,他卻未必轉嫁於消費者身上:「我白粥四五年也沒有加價,今年也不會加價。腸粉、米粉幾年也沒有加。」阿森拍拍心口,全因為他從父母身上,學到一份做生意的老哲學,凡事憑良心,講人情味,不辭勞苦,不怕蝕底,這樣做生意,才能做得久遠。
對於阿森,除了獲街坊讚好,員工更是對他讚不絕口,說他為人隨和慷慨,今年甚至請員工去台灣旅行。「我爸爸媽媽教我的,如果員工真的用心用力幫你,我不介意分享我們的成果。」他只是謙虛笑笑道。
日月如梭,彈指間,流過的時間彷彿在見證,那個曾經後悔屈就於大牌檔的漢子,如今決定了,要把老店揹一世。
編採:葉雙
攝影:鄧廣基
黎恩記
地址:長洲海傍街熟食中心地下9及11號鋪
電話:2981 1111
營業時間:平日6:15am-12:30pm、星期日6:15am-1pm(星期三休息)
詳情: http://bit.ly/2UOSf19
萬物皆可酵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銀翼飛行金屬雕塑展 #楊鎮遠專訪
若是陸世界已汙染使萬物無法存活,人類該往何處去?
也許是天際,或許是深海。藝術家楊鎮遠發想近未來,人類將以科技主導演化,使人有了翅膀得以飛行、拓展生存場域,本次展出作品將以不銹鋼與金屬材質,演繹百年後科幻異世界。
出生於台中市,排行老二的楊鎮遠,父親是一位機械技工;而母親是位樸實的家庭主婦,影響了他為人處世的態度以及美術的薰陶。童年沒什麼機會購買玩具的楊鎮遠,從國中開始自己動手製作手工玩具:以文具店常見的鐵絲為材、偷偷使用父親的機械工具,將鐵絲凹折成各種人型與動作,加上路邊撿到的免費現成品 - 充滿台味的皮帶鐵鍊、金屬十字架和骷髏頭,將之合成於自己的作品中,開啟了對於金屬加工的喜好與基礎。
到了大學就讀台藝大雕塑系的鎮遠,發展出鐵絲人偶的進階版,他將金屬雷切為人型,加上精細的配件:刀、弓、矛,把象棋和棋盤立體化,可謂東方版的西洋棋,尺寸有整個桌面的棋盤十分壯觀生動,彷彿人型將會於夜間開始活動。
藝術家楊鎮遠覺得自己個性執著、在創作與待人處事上十分有耐性。雕塑系分組時,從小與金屬便有淵源的鎮遠,想當然爾選擇了金屬造形為他的分組第一志願。進入金屬造形組後,對於創作很有自己的想法與期許,學校的金屬組的教學導向於意象與抽象性的、並且需配合上完整全面性的理論,在他表達出自己所想要創作的方向時,指導教授適時給予意見了,並且尊重於他的理念與思想,因此大學四年慢慢造就了這次展出的系列作品。
雖沒有各式商業玩具充斥童年,但電視卡通倒是沒有少看,可說是各類型皆有涉略,例如日本的海賊王,美國迪士尼的《亞特蘭提斯-失落的帝國》長篇動畫等更是能啟發他的想像力。說到DC美漫與日漫就侃侃而談的楊鎮遠,與筆者討論起2016年3月在台上映的電影《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英語: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分析起蝙蝠俠與超人的故事背景,以及雙方對立的原因。而另外一個影響楊鎮遠創作頗深的為日本動畫公司GAINAX出品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新世紀福音戰士》想必為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此部動畫描述在洪荒時代之後,因物理化學反應,地球上開始生長生命之樹,人類因『心的屏障』而產生隔閡,生命間冷漠而悲哀,孤寂充滿心靈,使得人類尋找新的生存之道。原創的歷史與神話發展出福音戰士的新世界。其中動畫劇情結合了許多元素:宗教(ex.諾亞方舟、基督教的使徒)以及機械、生物科技等,加以縝密的細節設定與充滿科幻的劇情發展,引發楊鎮遠對於人類的未來的想像,創造出飛行系列。
根據考古學家提出的研究,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分化始於500至700萬年前,古代人的遺骸指出人類某些生活特徵是近期快速演化而來,例如人類的狩獵與採集生活大約於1萬1千多年前,轉變為農耕與生火熟食;同時生理構造也跟著改變。隨著生活型態與飲食,漸漸演化出現代人的外貌與身體構構造,例如隨著人類開始農耕,其後裔較容易產生較多的酵素利於分解食物中的澱粉。
西元1837年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參與小獵犬號的五年航行後,回到英國倫敦便有了生物並非不變的想法,之後所提出的演化論思想更影響了人類對於自身物種的探索,更成為近代生物學的主流學說。
如果要想像,何不自己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未來與世界?此次個展的主打系列作品-飛行系列,就是楊鎮遠對於未來世界的異想。
18世紀,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被發明且應用於各式機械上:紡織機、蒸氣機車(蒸氣火車),使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變革,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與人力勞動的時代,更造成社會的變革。19世紀中後期~20世紀初,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船、萊特兄弟發明飛機、愛迪生發明燈泡與留聲機等…都在此時期出現,便利了人類生活,同時開始高速生產、進入電力時代,強調速度與效率的時代來臨了!
當人們習慣了這些便利與高效,心態也隨之改變。楊鎮遠認為當未來人們的物質生活已進步至一個極致時,即便人類仍不斷地在演化中,或許人將不再滿足於當前的演化速度,開始藉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把自身改造成賽博格,加快演化速度。(註:來自英文Cyborg,即為生化人或是機械化有機體)因此基因不再是人類演化的唯一條件。同時在未來世界,人類賴以為生的陸地有可能因為汙染嚴重而不再適合生物居住,比起飛到外太空,也許離開陸地往天空或是往海底發展是更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要如何在高空生存?在楊鎮遠腦中的演化日誌:人類將保有原本的形體,卻有著巨大的金屬翅翼,穿過平流層在空中飛行與自由行動,彌補人類發明的空中載具所缺乏的機動性。
此次展出作品以不鏽鋼為主材,輔以其它金屬作銜接或點綴。楊鎮遠之所以會選擇不鏽鋼,是因為其明亮光潔的表面材質帶有未來科技感,本身強烈的反光明暗對比、銳利的線條,也讓人類對未來的人類多了一層期許與想像。鎮遠的作品在造型上線條簡約,充份彰顯出堅韌材質的美感,他相信只要材質、造型配合能相得益彰,並且不間斷學習、進修,增加自身技能,終有一日將可應用於創作上。(文:金車文藝中心)
楊鎮遠簡歷:
2008 霧峰國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豐原高中 美術班 畢業
2011 就讀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雕塑學系
萬物皆可酵 在 發酵迷Fermeny - #萬物皆可酵#聯合報影視想不到,今天發酵迷也會 ... 的推薦與評價
萬物皆可酵 #聯合報影視想不到,今天發酵迷也會在聯合報影視篇。 我離林志玲越來越近了。 #發酵界的林志玲#吐小聲一點#感恩于國華老師的報導喔辛苦您了#好久沒有翻報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