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學問為什麼下半年運勢中會設立兩張牌,一張是恐懼一張是希望?因為從這兩張牌中能夠看出一個人內在心靈的衝突點,也就是當兩種對立的無意識幻想相互碰撞時所產生的結果。所以很常會發現這兩張牌是矛盾的,這是一個人心中無意識裡渴求的願望及想要排除的恐懼,有時它甚至主宰了整體運勢的走向。
為什麼說是無意識幻想呢?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在心中的某些設定,不仔細觀察會沒發現它們其實是幻想。比如:「我想要更強大」、「我不想被抛棄」、「失去他我不能活」、「我希望被愛慕」、「我害怕被控制」等。這些相關的無意識幻想的集合就是所謂的「情結」(complexes),而這很可能是一個人在防禦機制、人際關係和自我知覺方面如何行動的核心。
當一個人無意識幻想裡的願望與恐懼分開行動時,不會出大問題;但若是同時活躍又相互抵制時,就會出狀況。比如一個人有這兩種幻想:「當我被關心時我會有被愛的感覺」及「如果我不需要任何人,我就會像個強悍的男人」。這兩種幻想大相徑庭,因為人不是單一扁平的,很多時候人會想要很多不兼容的東西,又要強悍但又想被愛。
來看看在心理動力學療法中列出的這個案例:
A先生是個28歲的同性戀者,他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家。他在度假時遇見了32歲的同性戀者B,他們墜入愛河並開始交往。A先生的愛人對他體貼入微,他覺得非常美好而且備受憐愛。(無意識幻想1:當我被關心時我會有被愛的感覺)然而,A先生和他的男朋友住在不同的城市,假期結束後他們回家了。除了頻繁的e-mail和電話,A先生覺得B和他相比熱情有點減退了,於是當B一整天都沒有聯系他時。他生氣了。他感到焦慮並開始睡不著覺,當B打電話來時,他因生B的氣,態度開始變得冷淡,並且覺得他自己太忙了,不能再交往下去,於是和B分手了。現在回到工作狀態,他很高興沒有浪費時間在這段關係中。
這是發生了什麼事呢?雖然表面上越來越依賴B,但是(無意識幻想2:自己在B的關心和愛護面前太弱了)和無意識幻想1的衝突是無意識的,因此結果是焦慮。焦慮之後,A開始變得冷淡並覺認為自己太忙無法持續關係,也就是焦慮後啓動了防禦機制(反向形成、合理化)。令A先生感覺被愛的關心似乎是有威脅性的,依賴的感覺讓他覺得自己很軟弱,於是焦慮產生。也許A先生童年被抛棄的經歷讓他注意到自己需要關心時,對軟弱的感覺特別敏感。衝突導致了焦慮,並且焦慮觸發了防衛。
A先生使用的防禦機制讓他既得到了首要獲益,又得到了次要獲益。首要獲益是發生在防禦機制成功消除無意識衝突時的焦慮降低,他不再那麼焦慮了,因為他為了重新找回力量感而潛抑了依賴的感受。因此,衝突被力量削弱,也就不會產生那麼多焦慮。次要獲益是防禦機制或症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好處,比如A先生覺得他可以更有效地工作,因為他又是自由人。值得注意的是,既便成功地以防衛來化解衝突,結束關係讓自己重整,但無意識幻想仍存留在心中,等待的是下個事件的觸發。
結論是,覺察自己的無意識幻想、衝突及防禦機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是什麼導致了自己的焦慮、問題和症狀,而不是一昩地想要去控制或改變他人來降低自己的焦慮,更進一步也能加強自尊管理及發展較有彈性的人際關係。如果你對深度了解自己有興趣,歡迎報名靈魂之旅課。
#週日晚登記中
#一對一量身定做課程開放報名
illustrator: hsun
「合理化防衛機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心理] 防衛機制的問題- 看板PSY 的評價
- 關於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心理防衛機制 的評價
- 關於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豆富- 心理防衛機制~ 弗洛伊德主條目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退化作用例子、防衛機轉例子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退化作用例子、防衛機轉例子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政府的自戀型防衛機制(楊庸一) - 蘋果日報 的評價
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笑著表達的痛苦,是一種不自覺的防衛。
很多時候我們講起自己過往的傷,總帶有戲虐自侃的意味,就好似人人都一樣有著如此的痛,這沒什麼大不了一樣的輕蔑。
但是,過去真的「過」去了嗎?
在與個案工作中我發現,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會在明明受傷的傷口上,塗上一層I don’t care的膜,不論是因為過往太歷史化到目前已雲淡風輕,或是有更大的生命課題出現而掩蓋了當時所不能承受之重。總之,雖然與個案的工作中是透過聲音交談從未看到過表情,但在聲音中能聽出那個輕聲呼喊的傷痛說著:「看吧!我就知道你們根本看不見我。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我早該習慣。」
我曾在關鍵時刻問過個案:「你剛才訴說著明明是傷與痛的過往,這其中可能含有無助、害怕、恐懼等情緒,但你卻是笑著以自我戲謔的口吻與我分享。你有察覺到這當中發生了什麼事嗎?」一般這時候個案(包括我自己)會在這一刻沉默,那是一種突然自覺到的驚醒。原來,一直以來我們都用著這種方式在抹滅當初的傷與痛,但它卻從未消失過。而我們也從未發現到自己的「不一致」。
這是一種自我保護。
當傷痛發生時,一個人的身心在巨大的恐懼焦慮中需要存活,就會啓動防禦機制來避免我們面臨巨大傷痛而有可能引發的精神崩潰。年紀愈小因面臨周遭危險(無論是實體或構想出的)所啓動的防衛,愈有可能在成長過程中內化成為一種神經化自動反應。也就是說經年累月下來,這套防衛以被訓練成自動反應,一被觸發地雷就自動反應。
以上述的例子來說,有可能在傷痛發生時的防衛是合理化,因為大家不都這樣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於是把被虐待認為是家常便飯,甚至內化成「因為我不夠好,才會被懲罰」的信條。於是成就了低價值感,而在成長路上會不斷地需要某些實質品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比如學歷、功成名就、金錢、地位、外貌等來補足被喜歡、被認同、被肯定的價值。往外追求的過程,就不必去察覺到內在那股「不夠好」的低價值感,而這正是當初傷痛的來源點。
如果我們能看穿表象,進入到內在感受,就能明白傷痛之所以存在,為的是要讓我們知道它的存在。「療癒累世傷痛」是一個靈魂之旅中要進階到下個階段的期末考,如果你有幸在今生覺察到了,那麼這將會是一次靈魂的大躍進。好好在今生處理它,因為那是相當不容易被察覺到的,我們可能有不下數十世的轉世經歷,都在同個傷痛中打滾,卻從未警醒過。
當我們能在與命運共同創造的情境中,負起自我部份的責任時,就會產生療癒性的效果。
#靈魂之旅課週三班二名額
#更多相關議題在靈魂之旅課
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綠豆爸談情緒》#迴避真實情緒的防衛機制
我是綠豆爸,
昨晚在可能幸福學院的讀書會當中,
我們一起共讀留佩萱的《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書中提及的「防衛機制」,
讓夥伴們激起了熱烈的討論。
防衛機制是指任何讓你不用接觸真實情緒的方式,它可以是想法、反應或任何行為。下列是一些常見的防衛機制,請花一點時間檢視平常自己使用哪些防衛機制。——《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在書中列出了以下常見的防衛機制:
微笑或大笑
開玩笑
轉移話題
嘲諷
翻白眼
不斷講話
沉默、放空、逃避,並告訴自己不可以想這些事
延或迴避(像是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不敢丟履歷)
批評別人或自我
認為自己比人優越
把事情合理化、幫別人或自己找藉口
告訴自己這沒什麼,不要大驚小怪
讓自己很忙碌(不斷工作或把行程塞滿)
採取冷淡、事不關己的態度
講話含糊(總說「我很好、我沒事」)
讓自己分心
否認或忽視
憤怒、暴力行為
過度思考、進入分析模式
投射自己的想法或情緒到他人身上
成癮行為(比方網路、電玩、食物、購物、蒐集物品、工作、藥物、酒精、金錢、性愛、色情片等方面的上癮行為)
麻痺情緒
解離(覺得你和你的身體是分開的)
飲食失調
自殘
自殺的念頭
過去的我幾乎全中呢!
甚至在18歲時,
還認定自己的人生不要活超過30歲。
讓我改變「人生觀」的,
除了在19歲認識粉圓媽之外,
最大的改變,
還是來自於27歲回家當全職奶爸之後。
面對當時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新生兒,
讓我完全無法招架,
有次我還躲到廁所裡痛哭呢!
因為我一直很容易感動,
所以我一直認為自己的EQ很高,
但剛當爸爸前三年的「情緒頻繁失控」,
才讓我警覺到自己與情緒的距離還很遙遠。
阿德勒心理學裡曾經提及,
父母會對孩子生氣,
其實是「選擇」生氣就為要孩子聽話的「工具」。
而生氣這項工具情緒的背後,
隱藏著的才是真實情緒。
2010年我開始練習和實踐阿德勒心理學,
但當時的我,
多數是使用「忍耐」或「假裝沒事」來應付情緒,
也就是大量的使用「防衛機制」。
我真正接觸真實情緒的時間,
是在2015年,
為什麼我會記得呢?
因為是我看過了皮克思的《腦筋急轉彎》之後,
我才發現到,
原來我的控制台很容易就被「怒怒」所掌控了,
然而我知道「怒怒」並不是我的真實情緒。
和「防衛機制」相呼應,
其實生氣也是防衛機制,
是為了迴避我們的真實情緒,
有可能是擔心、害怕、緊張、不安、自責、難過、失望⋯⋯
如果我們沒有面對真實情緒,
那麼生氣就只會一而再、再而三的上演。
當我開始學習辨識自己的真實情緒,
這才發現我的「情緒詞彙」少之又少,
大概就是《腦筋急轉彎》裡的五個角色而已吧!
於是我開始搜尋相關的資料,
找到了羅伯特・普拉奇克的「情緒輪」做為初步的練習。
又過了兩年來到2017年,
我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
其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當中的「感受」談的正是情緒。
於是我和學生一起歸納整理出「正言溝通牌卡組」,
將情緒分成8個類別,
每個類別整理了8個情緒,
以這64個情緒做為我們溝通對話的基準。
透過對於情緒的辨識和命名,
以及練習「正念」後的「非評價式的接納」,
我可以大幅地降低防衛機制出現的頻率。
此時再加上「情緒6A法」的練習:
覺察(Aware )、
承認(Acknowledge)、
允許(Allow)、
接受(Accept)、
轉化(Action)、
欣賞(Appreciate),
可以讓我們更有勇氣和自己的真實情緒靠近。
而唯有觸碰了真實情緒,
我們也才有機會療癒自己的過去,
進而改變了現在的自己。
#綠豆爸 可能幸福學院・可能幸福工作坊
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心理防衛機制 的推薦與評價
介紹| 什麼是心理防禦機制| 心理防禦機制的類型| 否定| 退化| 行動化| 解離| 投射| 方向作用| 壓抑| 轉移| 合理化| 幽默| 補償| 昇華| 結語| 精選留言+ 記得分享喔. ... <看更多>
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豆富- 心理防衛機制~ 弗洛伊德主條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防衛機制~ 弗洛伊德主條目:心理防衛機制. ...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補償(compensation),昇華(sublimation),及退化 ... ... <看更多>
合理化防衛機制 在 [心理] 防衛機制的問題- 看板PSY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上的精神分析,有點跟不太上這種動力式的思考方式,以至於有一些地方搞不太懂....
想在這邊請問一下各位前輩一些有關防衛機制的問題.
1.防衛機制到底是意識的,還是在潛意識之中的?
個人能不能選擇使用哪種防衛機制?(因為成熟的防衛機制、理性化、合理化....等,
感覺上好像都是在意識之下的,而且可以被"選用")。
2.防衛機制中的投射-認同,其中的投射在書中說是一種self的input,是『進入into』
而非『附著onto)』,這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在投射者的認知中,
被投射的客體整體轉變為投射者的部分,而不是同時保有客體本身以及
被投射的部分這樣?
3.除了反向行為以外,還有哪些是可能永久改變人格的防衛機制?
3.1 分離(dissociation)和隔離之間的差異到底是?
可以用什麼實例解釋嗎?
3.2
內攝(introjection)和內化(internalisation)的關係?
內化和認同的關係?
反向行為和認同攻擊者間,符合邏輯的解釋是?
4.課本中的案例題目,請問可以怎麼解釋呢?
example:
有位沉默寡言又害羞的患者,小時候常常被他爸爸威脅、羞辱、責打。通常在他父親想
打他的時後,他會先跑進房間裡,而越來越暴怒的父親則緊跟在後。在一陣你追我跑之
後,小男孩會突然間沉靜下來,然後俯身,接著,他爸爸就開始打他。在被打的時後,
他會變得完全靜默,並進入一種『意識隔離的狀態』*。此刻,這個男孩正脫離
(dis-identify)他的自我表徵,並且開始認同他的父親(攻擊者),這個攻擊者正在
打他那頑皮的壞身體。成年後,他仍然繼續認同這個虐待他的父親,他嗑藥,並且常
割傷自己。顯然,他讓施虐者和受虐者在他的心靈和身體裡持續互動。
*那邊是指分離?還是隔離?
*脫離(dis-identify)他的自我表徵,自我表徵是指什麼?
我們PBL小組有幾個聯想,僅憑記憶寫出:
大前提-防衛機制就是為了緩解、消除焦慮。
a.
男孩愛他的父親,但是他父親的行為表現,反而讓男孩產生憎恨和憤怒。
恨和愛間的衝突是一種焦慮,然後他為了消除這焦慮轉而反向『認同』父親(攻擊者)
(包含他的一切,責打、辱罵和『自己-壞的體認』)
然後後續的自傷和嗑藥則是這反向防衛機制內化到人格中的結果。
b.
男孩的逃跑行為意指他一開始並不認為自身該受他父親如此的對待-他沒有"不好"。
但後來依然被責打(羞辱..etc),於是他面臨了一個矛盾的衝突,
這份衝突即是焦慮的來源。因此,他轉而認同父親-認同自己是"壞的";
壞的-該被處罰,消除上面的矛盾引發的焦慮。
然後這份認同被內化進他人格之中,往後有許多機會(包含犯錯、遇到挫折)提醒他的壞。
只是攻擊(處罰)者不在了,他轉而擔任起處罰者,用自傷和嗑藥處罰、對付自己"壞"
的那部分。
c.
男孩愛他的父親,但被父親責打卻無法抗拒、反抗。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愛他父親所以不能反抗,另外一方面則是他無力反抗。
因為愛而不能反抗則同A解;因為無力反抗則產生自己是無力的、無用的焦慮。
.......(這次的討論沒紀錄,所以目前只記到這樣)
--
一生中,好歹要玩過一次的即時戰略遊戲-《Men of War》
1.遊戲介紹: 兵種介紹: 3.特殊物品使用簡介
https://0rz.tw/ef4P4 https://0rz.tw/744OA https://0rz.tw/ed4KY
4.(部分)多人連線模式簡介
https://0rz.tw/184M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45.17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