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主題:#國土計畫與計劃之外 ▌讓 #農地違章工廠 續命的 #特定工廠登記辦法,是毒藥而不是解藥
國土計畫法讓人期待的原因,就是希望國土計畫能解決農地工廠的問題:農地上不再出現零星工廠,保留完整的農地。但是,為什麼《國土計畫法》頒布後,國土計畫畫出了最好的農地(#農業發展區第一類,不應該有工廠的農地),但這些要優先保護的農地仍被一萬多家的違章工廠突破,仍然無法保留完整的農地?
本文從兩個大問題出發:
一、《國土計畫法》不是最上位的空間法嗎?為什麼會有違章工廠突破分區的問題?
→就農地違章工廠議題來說,「全國國土計畫」內的指導原則都以特別法《工廠管理輔導法》內容來擬訂,造成我們的「全國國土計畫」並非依整體空間發展的均衡與秩序規劃,而是以繼續服務過去經濟發展霸權。
二、政府不是畫了很多產業用地,為什麼還可以讓農地違章工廠就地合法?
→為了收攏農地違章工廠需求劃設了上萬工業用地,各縣市欲收攏5-8成的農地違章工廠,但廠商卻無誘因遷廠。因為依據《工廠管理輔導法》,特登工廠有三種合法化途徑,第一種是遷廠至合法工業用地,第二種是群聚的工廠地區可以就地化為產業園區,第三種則是個別廠商零星地就地合法化。而這三種途徑,雖然政府要求遷廠優先,但卻沒有任何法規強制力,於是廠商多選擇合法化成本最低的零星就地合法化。
.
「讓廠商就地合法化,對於整體社會發展是雙輸的結果。對廠商而言,廠商劣幣驅逐良幣,合法廠商開始在農地設廠;對農業而言,破碎化與污染風險的農地,影響農產業與食安;對經濟部而言,破碎的工業用地管理耗費管理成本,最終可能完全管不了。《工廠管理輔導法》之毒,將擴散至國土全身。這部有毒的《工廠管理輔導法》卻因為是特別法,而架空了國土計畫保護農地的精神。」
.
------
👇👇共同深入【國土計畫】討論👇👇
歡迎您參與論壇「國土永續如何落地?」
更多論壇資訊【國土計畫的土地使用管制策略及既有權利保障機制】
🔗 https://bit.ly/32t2NIT
------
地球公民基金會
https://eyesonplace.net/2021/05/03/16925/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國土計畫法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四月主題:#國土計畫與計劃之外 ▌國土使用管制準備開始「轉軌」,如何避免再次走上「開發王道」的歧途呢?
許多人會將 #土地使用管制系統 由區域計畫走向國土計畫的這個過程稱為『轉軌』,那原先的 #區域計畫 走在哪條軌道上?而未來的國土計畫又是一條什麼樣的軌道?最重要的問題是,國土計畫該如何轉、怎麼管?
與其說區域計畫邁向國土計畫是轉軌,不如說,這是導向正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仔細梳理區域計畫的土地管制問題:一直以來,區域計畫根本就是 #雙軌制 ,一軌是「現況凍結」觀點下的土地規劃,一軌則是無須顧及既有區域計畫引導「開發許可」,事實上,區域計畫已仿若無引導土地使用行為的效用存在。
說到這,到底國土功能分區與土地使用管制是什麼呢?「若以室內裝修來比喻,全國國土計畫與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是在決定客廳、餐廳、臥室要放在哪個空間/房間」,#國土功能分區就是一張對外的空間配置圖。
另外,「除了將上述的決定畫成一張配置圖供參考外,還須開始討論各個空間的使用規則,以藉由這些使用規則的建立以及落實達到對環境品質把關及維護;像是,客廳可不可以煮火鍋?臥室能不能吃糖果?甚至由既往臥室吃糖果導致的螞蟻叢生狀況,來進一步討論是否繼續開放吃糖果。」
.
國土計畫「轉軌」的真正意義,就是希望國土的管制可以再「計畫引導」觀點下的土地使用管制。國土計畫中以功能分區分類為土地使用管理的主體,回應區域計畫與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脫鉤、缺乏計畫指導使用等結構性弱點。
.
最後,在制度設計上,嘗試解決秩序與彈性的兩難問題。希望在全國具備一致的空間秩序原則之下,也為給予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的規劃及管理彈性,於國土計畫法第23條授權地方主管機關可視地方實際需要另訂管制規則,例如苗栗縣在兼顧不影響飲用水水質水源的原則下,放寬農業發展地區第4類內,水質水量保護區範圍的原住民族土地使用項目。
.
------
👇👇邀請您參與論壇👇👇
共同深入討論「國土永續如何落地?」
更多論壇資訊【國土計畫的土地使用管制策略及既有權利保障機制】🔗 https://bit.ly/32t2NIT
------
環境法律人協會 Environmental Jurists Association, EJA
https://eyesonplace.net/2021/04/28/16895/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國土計畫法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四月主題:#國土計畫與計劃之外 ▌期待國土規劃解決失序的國土空間,但過度的期待帶來過量的傷害.......
國土計畫的立法背景,是為了面對長期以來台灣的 #土地二元管理 現象,將土地分成 #都市土地 與 #非都市土地,都市土地歸都市計畫法,而非都市的「區域」,則歸給區域計畫法。然而,區域計畫法缺乏規劃面向、所謂的管理也只是現況編定而已,簡言之,非都市土地長期欠缺計劃引導發展。
因此,1993年針對非都市發展困境,開始了 #城鄉計畫倡議,提倡《城鄉計畫》的立法,希望將規劃的面相帶進城鄉計畫之中。並且在1997-2009年間五度闖關立法院未果,在這幾次的努力之中,如1997年的《國土綜合發展計劃法》、2001年的《城鄉計畫法》回應二元規劃的問題等等,國土法的精神與架構逐漸的成形,包含國土功能分區、部門計劃協調、鄉村區域的規劃等等。
.
2015年,在立法院難產20多年的《國土計畫法》終於三讀通過,民間團體滿心期待國土計畫終於能一掃過去《區域計畫法》時期的土地紊亂使用狀況,國土的規劃與管制終於透過功能分區的制度精神有所連結。
民間團體之所以眾人期盼國土計畫,是因為《國土計畫法》的通過終於讓國土計畫成為最上位的法定空間計畫,相關的法律定性也從「指導」轉變為「遵循」,具有更強的法律強制力。更重要的是,與區域計畫時期的「開發許可制」不同,國土計畫之後會透過「使用許可制」,解決了《區域計畫法》時期存有的「用地變更突破分區管制」制度性問題。
.
然而,國土計畫法已經通過6年,遺憾地發現,再現行制度下,許多國土計劃依然無法解決某些環境問題。舉例來說,在國土計畫的新時代架構下,仍然有許多「#特別法」仍以 #現況編定 的舊時代邏輯處理,例如 #農地違章工廠 和 #礦場,分別以《工廠管理輔導法》和《礦業法》凌駕在國土計畫法之上,破壞完整農地、山林並與傳統領域持續衝突,架空《國土計畫法》永續經營國土的精神,從此來看,#部門計劃實然上仍掌握國土的變更大權。
撇除上述2個 #退步法令 ,#進步法令 的《海岸管理法》,有意透過制度設計避免海濱出現巨大量體的開發,但長期缺乏規畫人力與審議機制,海岸法的失靈反而造成台灣沿海岸的國土治理真空。
由於使用許可限制根本性地限制了 #變更產業用地 的機會,反而造成各地方政府,在未有明確的發展定位下,使勁劃地圈地(對就是那 #城2之3),以便保有未來變更用地的可能性。
從現在開始,國土計畫已經與我們生活密不可分,就在今年4月15日,各縣市國土計畫已經核定,為每一寸國土訂定至少五年以上的發展規劃,在這歷史性的一刻,藉由國土計畫的機制去看看那些目前國土計畫難以解決、但卻不可忽視的「我們國土的議題」。說到底,國土計畫法只是 #空間治理法制化的開端 ,仍然有相當多的制度設計、審議機制、環境倡議、溝通協商,政府各部會更應該設法思考各方皆能接受的解方,否則國土計畫將會失去本身訂立的意義。
------
👇👇邀請您參與論壇👇👇
共同深入討論「國土永續如何落地?」
更多論壇資訊【國土計畫的土地使用管制策略及既有權利保障機制】🔗 https://bit.ly/32t2NIT
------
地球公民基金會
https://eyesonplace.net/2021/04/23/16878/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國土計畫法 在 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本會於99年6月23日舉辦的「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新書發表座談會影像記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