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後,回到運動場:復健的各個階段】
.
從完全斷裂的阿基里斯腱,要可以跳起來灌籃。這當中需要許多專業的協助,從0分(嚴重受傷)到100分(頂尖運動表現),每個專業擅長的區塊不同,例如醫師擅長0分到30分的過程,像是骨科手術、注射、影像學檢查等。而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擅長30分到70分的過程,透過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讓受傷處恢復到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強度,能走、跑、跳等狀態。最後的70分到100分,則由肌力與體能訓練師/技術教練,設計能更近一步提升體適能的訓練,並精進運動專項的技術。
.
我們可以將上述的過程,細分成幾個步驟,讓大家更了解從受傷到恢復運動表現。
.
🔸 結構損傷/疼痛的產生(0-30分)
意外發生時、剛受傷時,身體特定的部位大多有明顯的損傷。例如腳踝扭傷就是「踝關節附近的韌帶裂開」,或是跑步時大腿拉傷,可能是「大腿後側的膕旁肌被過度拉開而撕裂」。像是一台電腦被摔壞了,要把不能用的部分拿掉,能修復的部分簡單清理,準備重新安裝。
.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避免患部再傷害、增加患處修復、減少疼痛」等,例如避免會疼痛的動作(可能拉扯到撕裂的組織)、打針或超音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吃藥或徒手治療(減少疼痛)。此階段主要由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進行治療或醫療處置。
.
🔸 患部功能的重建(30-50分)
當受傷的部位恢復到一定程度,疼痛會減少,但是許多功能會受到限制。例如腳踝扭傷,剛開始走路容易軟腳、或感到特別僵硬等。此時的目標在於「重新建立基礎的功能」,對大部分的運動傷害來說,所謂的基礎功能包括:關節活動度、柔軟度、穩定性、本體感覺」等。有點像是重新組一台電腦,要準備好「硬體設備」如主機板、硬碟、顯示卡等,因為有足夠的硬體設備,接下來安裝的「軟體」才可以使用、熟悉操作。
.
因此,這段期間會進行徒手治療如關節鬆動術、筋膜放鬆、伸展運動、本體感覺訓練、運動治療等,來提升活動度、穩定性等,或者說關節或肌肉應有的功能,這個主要屬於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的範疇,並配合部分醫師的協助。
.
🔸 動作控制/神經肌肉控制(50-60分)
當受傷處有基本的活動度、穩定性,但身體能不能「控制」、「指揮」這些肌肉或關節是另一回事。這是大家最常疏忽的地方,也是最常有的「亞健康問題」。
.
當過去有受傷經驗、肌肉失衡、不適當的使用身體,「原先各司其職的肌肉、各個身體部位,可能會變成部分罷工、部分非常勤勞」。我們又稱為「肌肉失能」、「不理想的動作控制」等。由於這類的問題,時常不會有一個明顯的「結構損傷」,但好像又有點困擾生活,因此大多人會忽略。也就是去診所給醫師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回去重訓、跑步,還是會覺得膝蓋、屁股緊緊怪怪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痛。
.
這段期間需要的是「正常化肌肉的使用方式、出力順序、神經反射能力等」,包括:動作控制訓練、肌肉再教育、本體感覺誘發技術、姿勢反射等,主要是由復健專長背景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就像給新的電腦安裝開機軟體、驅動程式,讓電腦能基本的運作。
.
🔸 基礎動作能力/體適能(60-80分)
在這個階段,受傷處應該痊癒,並且在日常生活、運動都無疼痛或不適。但就像久坐的上班族、沒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不是他們想跑10公里的路跑,就可以輕鬆完賽。因為「身體沒受傷、疾病」只是一個最基本的籌碼,但有沒有「基礎體適能、動作能力」如肌力、心肺適能、肌耐力等是另一回事。就像組好電腦,灌好軟體,接著要學基本的word、excel、怎麼上網等。
.
因此,若想要更輕鬆的生活,包括上下樓梯、偶爾爬個山、打個籃球等,若有基本的肌力、肌耐力,以及跳耀/落地的技術、正確的做出蹲、推、拉等動作,是這個階段的目標。並不是以「專項運動員、頂尖運動員」為目的,而是「更健康的身體、預防傷害、延緩失能/老化」,或者具備「玩任何一種運動的基礎能力」。這部分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肌力訓練、體能訓練等,主要屬於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範疇。
.
🔸 專項動作能力、運動表現(80-100分)
此階段已屬於「專項運動員、職業運動員」的部分,選手需要能舉更大的重量、跑進一定的秒數、靈活的腳步,「維持、促進健康」變成次要目標,「頂尖運動表現」才是王道。需要的能力包括:專項技術、爆發力、敏捷、協調性、轉變方向、速度等能力。專項技術指的是該運動項目需要的動作技巧,例如網球的發球,手腕應該要扣多少、雙腳需要一起發力、身體要比手更早旋轉等。
.
這部分需要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體能訓練、運動專項訓練、技術訓練、奧林匹亞舉、敏捷訓練等,各式各樣能增進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這時,從原本摔壞的電腦,已經變得可以透過「操作各種電腦的功能」讓你能當厲害的會計師、工程師、Youtuber、醫學研究員等。
.
最後,從受傷後回到運動場上,不同的專業擅長特定的階段,專精於光譜的其中一個範圍。當中許多角色都會用「運動(exercise)」的方式來介入或處置,因此相似的名詞「XX運動、OO訓練」,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功能及對應到的需求。確立自己的病患、學生處在哪個階段,才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或訓練方式。重點是專業合作,發揮自己專業的長處,由其他專業補足自己的短處。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exercise #training #therapy #health #motorcontrol #physicaltherapy #strength #conditioning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athletictrainer #returntosports #rehabilitation #運動 #訓練 #治療 #復健 #健康 #動作控制 #運動表現 #物理治療 #肌力與體能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運動防護員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HGvWA24P0V8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大學生 BIG Stud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4C就是你在大學必須培養的能力!】
#大學生聊技能
在大學歲月中,我們都會在各自的科系裡,
鑽研專精領域的知識與技能🧑💻
也會參加各式各樣的社團、競賽揮灑青春,
但不可避免的是我們總有一天都要步入職場👩🎓 👨🎓
那麼在那之前我們又應該培養什麼能力呢?
#喝了咖啡的貓 就來告訴你,
現在的企業最期待大學生們在畢業進入職場時,
最應該要具備的4C能力!
👉趕快點擊網址儲備好這4項能力!
「
(…)在大學中,流傳著大學必修四學分──課業、社團、愛情、打工。這種流傳可以說是屆屆相傳,確實值得好好體驗。但除此之外,仍有幾個需要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精華歲月裡,必須培養的能力。
這些軟實力,我先概括稱呼它們為4C。
1⃣ (…)
-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要開始獨立思考,並且在縝密的思考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只要按下搜尋鍵,便會找到數以千計、數以萬計的資料,要如何透過這些資訊幫助自己做出決定,最重要的就是(…)
📍 如何培養?
💎(…)
💎(…)
2⃣ (…)
- (…)在現代社會以及未來將會越來越被重視。因為他的展現會讓人突出、會讓人與眾不同。有人說:科技始於人性。但要如何透過觀察身邊周遭的事物,而產生新的科技讓生活變得更加便利,那就需要他了。(…)
📍 如何培養?
💎(…)
💎(…)
(…)
這四項能力,說來簡單,卻值得我們反覆摸索和培養。在培養這些能力的過程,或許有犯錯或許會失誤,但千萬不要緊張也不要氣餒,因為每個人都是這樣走來的。
好好體驗人生吧!就算踏錯了又怎麼樣?就當作一支舞來跳吧!」— #喝了咖啡的貓
💡 本文選自 #觀點放送
✨全文看這裡:https://www.blink.com.tw/board/post/4346/
✨主頁Linktree有全文連結!
#大學生看選文 #大學生 #軟實力 #競爭力 #批判性思考 #創意 #溝通力 #團隊合作 #transferableskills #softskills
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新工場和BCG諮詢合作的「+AI改造者」系列:創新工場投資的Insilico Medicine,看AI新藥研發平臺如何賦能傳統藥企,一起進行“AI+生命科學”的顛覆式創新!
改造者系列:AI醫藥的下一站是長壽 -- 本文来自BCG微信公眾號,經授權轉載。
近期,創新工場聯合BCG波士頓咨詢旗下亨德森智庫,推出「AI融合產業:『改造者』如何促進AI普惠」系列研究。人工智能在中國大陸有著明確的落地應用場景,大量的AI企業活躍於這些垂直場景中,我們定義這些企業為「改造者」。「改造者」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
作為擅於趨勢前瞻的TechVC,創新工場長期看好AI領域,深入佈局,至今已經投出了7只AI獨角獸。在系列研究中,我們采訪了數家創新系AI企業,通過這些「改造者」的視角,探究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創新工場投資的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是一家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全球領先生物技術公司,通過發明和迭代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變革創新藥物和療法的發現方式。
英矽智能的AI藥物研發平臺已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在今年2月和8月,半年的時間內,先後公佈了兩種臨床前候選藥物,分別用於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和腎臟纖維化。
在采訪中,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表示,AI醫藥企業的下一個重要問題將是如何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和跨物種生物學,長壽業或者抗衰老技術將會是未來的方向。以下:
■系列導讀
本系列由BCG亨德森智庫與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博士帶領的創新工場團隊共同推出,圍繞「AI融合產業:『改造者』1如何促進AI普惠」的課題,我們致力於探究傳統企業在應用AI過程中的關鍵要素與合作夥伴,以及傳統企業擁抱AI的範式與路徑。
AI製藥領域於2014年左右興起,在2018—2020年間全面爆發。AI能夠快速識別大量樣本中的客觀規律,加速尋找和測試潛在靶點的過程。「有了AI,我們50個人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得上一個典型的製藥公司5000人所做的事情」,英矽智能創始人Alex Zhavoronkov在「未來呼嘯而來」一書中如是分享。2
1 「改造者」 通過傳授其AI技術和垂直行業理解,極大地打破了傳統企業應用AI的瓶頸,充當產業中傳統企業應用AI的橋樑。「改造者」包括AI企業與成功轉型AI的傳統企業。
2「未來呼嘯而來」,彼得·戴曼迪斯(Peter H.Diamandis)和史蒂芬·科特勒(Steven Kotler)著。
■本期受訪嘉賓:Alex Zhavoronkov
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是一家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全球領先生物技術公司,通過發明和迭代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變革創新藥物和療法的發現方式,加速研發進程,為癌症、纖維化、抗感染、免疫和抗衰老等未被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提供創新的藥物和療法方案。
Alex Zhavoronkov是英矽智能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他擁有皇后大學學士學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物技術碩士學位,以及莫斯科國立大學物理和數學博士學位。
■對談實錄
Q1 英矽智能原來在美國創立,後來為什麼選擇遷至中國?
Alex:中國構建了一套完善的體系和土壤,吸引創業企業、大型企業紛紛入駐。中國大陸多樣化的投資者,包括傳統藥企、科技巨頭、PE/VC等各類投資者,能將最優質的AI人才、CRO、藥企融合在一起。投資者能為初創企業提供資質牌照、幫助招聘、企業管理和宣傳等等。英矽還與許多學校開展了合作研究,擁有豐富的內部研發管線。中國完整的生態夥伴體系使得像我們這樣的企業能夠迅速擴大研發規模,甚至與大藥廠競爭。
Q2 英矽智能和輝瑞、安斯泰來、楊森製藥等諸多藥企都有合作,在和大型藥企合作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或者經驗?
Alex:創新型的AI生物技術公司按照創立時間可以分為三大類:2014年之前成立、2014年—2015年左右成立、最近5年成立。2014年之前成立的企業通常不運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或者不具備向藥企提供解決方案所需的行業知識。2014—2015年間成立的企業則創立的正是時候,生成式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出現,AI製藥開始興起。同時,許多藥企缺乏AI的專業知識和AI團隊,如果想要獲取AI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就必須與初創企業合作。作為交換,那時候的藥企也通常願意向初創企業提供資料和各類資源。英矽智能很幸運,創立時間(2014)正處於大藥企對外部合作最為開放和寬鬆的時期。而最近幾年成立的企業就沒那麼幸運了,很多藥企已經開始自建AI團隊、自研AI應用,只有具備非常特定細分領域AI技術的初創企業才有可能成功撬動藥企,與之建立合作。
然而據我的觀察,儘管許多大藥企都建有自己的AI部門和數據科學家團隊,但他們並沒有足夠強的AI能力——他們往往缺乏具備足夠AI知識的團隊。以生物醫藥方面的論文發表為例,在2014—2019年間,英矽智能發佈了上百篇AI相關的論文,然而發表AI論文數量最多的藥企阿斯利康則只有65篇,位列其次的諾華有54篇。
藥企往往也不知道從何處開始應用AI,而這正是AI初創公司能夠創造價值的地方。但是,在AI初創公司開始接觸藥企和銷售方案之前,首先要充分理解大型藥企錯綜複雜的組織架構和部門分工,針對不同部門銷售定制化的模塊,而非從一開始就銷售整體性、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這是因為藥企內部通常很難有一個部門能夠處理所有的模塊,部門之間的協同往往沒有那麼強。因此,AI初創公司在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也要靈活地劃分模塊,對症下藥,英矽智能通常一次只銷售一個模塊。
儘管銷售是模塊化的,AI初創公司需要具備端到端、全鏈路的解決方案。英矽根據不同的研發週期,設計了三大AI平臺——新藥靶點發現平臺、分子生成和設計平臺、臨床試驗預測平臺。據我們瞭解,中國還沒有任何一家同行,同時擁有生成生物學和生成化學兩大AI平臺,能把靶點發現和小分子化合物生成有機結合在一起的公司很少。此外,英矽智能的AI系統可以用軟件形式呈現,藥企可以自行操作,用自己的數據運算測試。這些都為我們創造了差異化的優勢。
最後,對於藥企而言,如果想要應用綜合的AI解決方案,需要有整體性的戰略為引領。咨詢公司可以充當整合各部門組織、統籌整體戰略的角色,AI企業可以選擇與之合作。
Q3 在您看來,未來AI醫藥領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Alex:在未來,最重要的不是AI技術,而是如何將AI和行業特定的實驗數據或模型結合。現在市場上已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技術企業,他們在不斷精進演算法模型和數據。未來的競技不會是關乎演算法或者算力,而是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應用AI的新方式。
AI初創公司需要積累足夠的行業專識,理解藥企的需求,學習藥企的經驗,並向藥企證明自己提供的模塊能夠在真實的商業環境下應用,並且模塊之間能夠很好地兼容,能融入業務流程,且符合監管要求。比如機器學習加速了藥物識別,但還有很多步驟和流程並不能被加速或跨越:實驗論文不能被跨越,你依然需要向藥物監管部門提供大量實驗數據和模型來證明研究的有效性;實驗中的生物過程不能被加速,你依然需要等待生物體自然的新陳代謝和細胞活動,你也不可能直接從大鼠實驗跨越到人類實驗。而這些都涉及到更細分的新技術問題。
所以,對於AI醫藥企業而言,下一個重要的問題將是如何能夠更好地理解生物學?如何理解跨物種生物學?正因如此,我判斷長壽業或者抗衰老技術將會是未來的方向,即如何運用AI來監督和追蹤生命體在漫長時間裡無數細微的實時變化,來創建數字孿生(digital twin),進行跨物種比較、跨疾病模型比較。我相信AI是説明我們更好地認識生命體的最佳工具。
■要點回顧
1、中國的資本環境天然地聚集了垂直產業領域的優質企業,幫助AI初創公司,即「改造者」,迅速汲取經驗、擴大規模,加速行業創新與賦能。
2、在與垂直行業企業合作時,「改造者」既要有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也要有靈活、敏捷的銷售和服務模式。端到端、全鏈路的方案有助於「改造者」更靈活地根據傳統企業的需求組合方案,能夠擴大服務範圍和客群,提升「改造者」的競爭優勢。
3、未來最重要的不是AI技術,而是如何將AI與行業特定的實驗數據或模型結合。限制因素並不是演算法或者算力,而是新的商業模式或者應用AI的方式來實現行業定制化。
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HGvWA24P0V8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廣州市荔灣區一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引發一場有關「回港易」熔斷門檻的爭議,直至昨晚,港府始宣布,以爆疫小區而非全省作為熔斷單位。港府去年底提出「精準抗疫」,控疫措施避免一刀切,今次爭議卻反映當局知行未合一。內地抗疫雷厲風行,縱有零星個案,亦能迅速撲滅,具備「基本清零」能力,這是「回港易」可以實施的前提。內地早已不搞全面封城的一套,封閉小區精準控疫模式行之有效,從防疫角度,「回港易」的熔斷門檻,沒理由比旅遊氣泡或航班熔斷機制更嚴,僅因一宗個案便全省叫停。
蘋果頭條
消費券下半年開波在即,儲值支付工具吸客大戰如箭在弦。其中積極備戰的AlipayHK,股東之一李嘉誠旗下長和(001)去年持股被溝淡至4成,不再與馬雲旗下螞蟻集團平分秋色。本報進一步發現,原來長和同時將4810萬股份售予螞蟻集團,令持股不足2成,港資味進一步減褪,兩間公司亦越行越遠。有學者分析,由於李嘉誠兒子李澤楷本身持有香港電訊(6823)旗下拍住賞Tap&Go,即使淡出AlipayHK,仍無阻李氏食消費券大茶飯,兼且長和旗下屈臣氏、百佳、豐澤本身網點眾多,已經是消費券大贏家,估計往後亦有機會完全出售股份。
東方正論
臭罌出臭草,壹傳媒黎智英多行不義,七宗罪為禍香港,黎已經官司纏身被判監,壹傳媒財困陷絕路,但由其成立的「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卻繼續運作吸取款項,巧立名目設立專戶募捐,善款更被質疑涉及助暴為虐,若果不杜絕這漏洞,黑暴隨時春風吹又生。「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是《稅務條例》第88條認可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透過香港《蘋果日報》籌集讀者的捐款,表示接收市民捐款用作慈善用途,但2020年2月「蘋果基金」成立「撐學生專戶」計劃,聲稱向社會人士募捐,資助因反修例事件影響而無法繳交學費及宿費的大學生,其他學生則不能獲得資助。
星島社論
前年「八‧一一」反修例暴力示威期間,身處現場的女義務急救員突然右眼受傷淌血,示威者群起指責警方發射布袋彈導致其眼球爆裂,惟傷者一直拒絕公開受傷情況,真實傷勢成謎;不過,有報道指原來她於去年九月前往台灣,登機前雙眼未見有明顯傷痕,「爆眼」似有誇大其詞之嫌。本報獲得消息,警方早已取得其醫療報告,雖未能完全確定傷勢因何造成,但據了解其眼球及內部組織未有嚴重受損,警方正追查她曾否參與暴動,一旦有相關證據將發出通緝令,同時調查「黑暴」勢力是否串謀隱瞞其傷勢及散播謠言,藉機煽動連串「還眼」暴力示威,矢言追究到底。
經濟社評
疫苗接種中心有護士初步確診,令人關注身為前綫的醫護沒打針,如何能護己護人。當局除要盡速檢視問題,確保負責接種的醫護要符合最基本要求,更應設法鼓勵醫護盡快打針,才能在最前綫守得穩穩妥妥。有立法會議員昨天就官涌接種中心有護士初步確診,質疑前綫醫護有專業知識,明知打疫苗的好處遠大於風險,卻沒打針,要求政府正視問題,並催谷醫護打針。事實上,事件曝露了兩個問題。首先是接種中心存在隱患,就是負責接種的醫護並非人人都已打針,一旦染疫有機會將病毒傳染給接種人士。
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臺灣現在基本工資是23800元,平均薪資卻高達5萬元,提高平均的竟然不是那些大老闆、富二代,而是我們常聽到的業務員。印象中的業務就是門檻低、應酬多,能說會道或外型好看的人尤其吃香,容易拉到訂單客戶。
相較其他產業,業務的薪資與個人能力成正比,只要能力好,年薪百萬非常容易,面對高薪的誘惑,大學生會想當業務嗎?當業務必備的3大條件,你都有具備?
影片授權:Koobii鬧大學(https://youtu.be/1CuaP47hTtQ)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每個人都喜歡自己擁有好身材,因為這意謂著更好的自我控制,還有更容易受到歡迎~
正因為好身材喔是有好處的,所以現代人很願意上健身房,或者是靠各種運動啊、輕食料理啊,來幫助自己控制體重。
而很令人遺憾的就是,這麼多人花很多力氣在減肥,卻不知道減肥真正的關鍵,其實「多動少吃」不是重點,如果你身體的某個地方「發炎」的話,它就會一直胖下去!
想知道是哪裡「發炎」嗎?先跟你分享一個很有趣的實驗,這個實驗是這樣子做的喔~
有一群心理學家,邀請很多大學生到他們的實驗室,當天實驗室的擺設弄得非常的悠閒,就像大學的迎新會一樣,讓他們可以彼此交談、聊天。
過了二個小時之後,心理學家要求每一個學生,獨自到一個小房間裡,去寫下自己在下一個任務,希望能夠搭檔成為夥伴的兩個人的名字。
但事實上呢,這些心理學家,在收到這些大學生寫下的人名之後喔,就隱瞞這些學生,把他們所寫的人名全部放到一邊,直接請這些大學生進入下一個面談。
然而這些不知情的大學生喔,因為曾經寫過兩個人名,所以在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前,他們自然就會想知道自己到底受不受歡迎?自己的名字有沒有被寫進去?
而這個實驗最好玩的地方,也就是從這裡開始了~
剛剛有說喔,這些實驗者要大學生寫下人名,這其實只是個假動作;事實上心理學家,是隨機選了一部分的人,我先把他們稱為「A組」。
心理學家就跟這些「A組」的人,一個個單獨的跟他們說:「大家都選了你,希望跟你做搭檔。」
那你想想看喔,假設你是A組的人,聽到這個結果感覺怎麼樣?是不是很開心、很爽啊?
不過這些心理家,為了讓「A組」的這一群,他們以為自己很受歡迎的人,不接觸到其他的大學生。
所以在他們走出小房間的時候,就跟他們說:「活動的人數太多了,所以請他們獨自到下一個任務。」
於是這一群「A組」的人,他們就意氣風發的走出小房間,心情好到沒話講啊,就好像是他們走過去,旁邊有人夾道幫他們灑花一樣!
而接下來,研究人員又對那些剩下來的,也就是「B組」的人;告訴他們:「我很不想這麼說,但還是必須說,很遺憾的!完全沒有人想跟你搭檔,所以下個活動就自己完成囉!」
那你想喔,假設你是那些不知情的B組的人,聽到這些話很受傷啊,像是胸口被狠狠的捶一拳一樣!
所以可想而知喔,這些「B組」的大學生,就是以這種自尊心淌血的狀態,往下一個任務前進。
到了下一個任務,心理學家就是要這些大學生,坐在一碗大概有35片的巧克力小餅乾前面,就以這些小餅乾的氣味、口感做出評斷,而這個任務,這才是這個實驗的真正目的!
因為心理學家真正要做的實驗觀測,就是看每一個人所受到的「社會接受度的高低」,會怎麼樣去影響他們吃餅乾的數量?
所以最後,這群心理學家就發現喔,那些志得意滿、以為自己很受歡迎的「A組」,他們吃的餅乾就沒有那麼多、比較少。
而相對來說喔,以為自己不受歡迎、人氣指數很低的「B組」,他們對這一碗餅乾大吃特吃,甚至於喔低潮的「B組」,他們吃進去的餅乾數量,是開心的「A組」的整整兩倍。
那你會不會好奇,為什麼感覺自己受排擠的「B組」,會一直拿餅乾往嘴巴裡塞呢?
你有沒想過真正讓人一直吃東西的原因,並不是表面上的「餅乾很好吃」,而是有更核心的關鍵呢?
這就讓我想到在TED的論談裡面,有一個幫人戒毒的加拿大醫生,他叫做「蓋伯.麥特」。
他發現喔,像是大麻、海洛…因這些毒品的作用,其實是在「減輕疼痛」,是一種止痛劑。但一般人都以為去處理這些「成癮」的問題,就是要去研究這些病人為什麼要吸毒。
然而事實上,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些成癮者「他們為什麼會痛?」因此他們才會需要用吸毒來「止痛」,這種更根本的問題。
也就是說,「B組」那些一直吃餅乾的人,因為他們被排擠,所以心很痛,他們的心受傷了、心發炎了!
為了讓自己的感覺更好一點,所以眼前最快能夠讓他們獲得「療癒」的方法,就是吃巧克力餅乾;所以才會吃得比A組的人多那麼多啊!也就是說他們是靠「吃」來幫自己止痛!
那如果回到你身上,你是不是也很想減肥,但就算你成功瘦下來,過了一段時間還是復胖?
表面上大家會以為你不忌口,或者是又不運動了,但是這背後讓你又開始吃,開始不想動的原因,會不會是你一直處在「壓力」的環境底下,才會讓自己失控呢?
就如同今天提到的實驗,假如你不意識自己待在一種「被排擠」的環境裡,像是不友善的職場,或者是校園霸凌。
如果這更根本的問題你不處理,你就會下意識的找方法來幫自己「止痛」;而「吃東西」通常就是最方便、成本最小,又最有用的「快速止痛」的方法。
那麼要是你不自覺的一直往自己的嘴巴裡塞食物,也難怪你的脂肪始終降低不了啊!
雖然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很多,但要是你聽完今天的分享,發現自己正處在一個受排擠的環境裡,常常有心痛、心正在發炎的感覺,那麼請你為你自己邁開腳步。
不要待在會讓你受傷的地方哭,因為~會胖!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s,我都邀請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無論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主題,有時候我們活在的世界裡、我們跟他人的關係,讓我們感覺到疼痛,所以呢,我們用很多方法來幫自己止痛。
如果你再也受不了,用「大吃特吃」啊,或者是「上癮」這種方法,來痲痹自己的話;那麼很鼓勵你可以踏進我的教室。
要解決任何問題的第一步,叫做「面對它、看清楚它」!其實人際的問題也是如此;有可能是對方的問題,也有可能是自己的問題。
然而不管它的問題到底出在誰的身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有沒有具備養成必要的、跟他人相處,好好回應他人訊息的能力?
如果你有的話,如果眼前這一個人不對,他就是要傷害你,你大可以選擇離開;但如果你沒有相對適當的回應能力,你連去判斷眼前這一個人,到底值不值得你相處的標準都沒有。
所以啊,關於怎麼樣跟別人創造好的連結、好好的回應?甚至於讀懂對方情緒的這方面的學習。
我在4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就會針對這一個部分,讓你有完整的前進。這一門課我已經開課很久了,有好多朋友踏進這個教室,當他們學完之後,他們很謝謝我。
他們謝謝我什麼?他並不是謝謝我給他們一個好像成為人氣指數很高的機會;他們謝謝我的,是他們開始能夠看懂別人的情緒,跟值得的人好好的相處下去。
這一門課,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名額已經在個位數的倒數了!所以呢,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更希望我能夠在4月30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相關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6VMVUUMsAY
吸毒該研究的不是為何成癮,而是為何「會痛」!
大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在 台大轉考111年作文討論區-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作文題目:大學生應具備的「論述能力」近幾年做都至少有一些文字說明,可以照著框架寫,剛拿到題目的時候卻只看到一個題目,嚇到有點措手不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