➊. #吵吧孩子
昨天傍晚是两兄弟吵架最激烈的一次。我在吸尘,弟弟等着哥哥组装好lego给他,弟弟心急下推翻哥哥的lego战车,结果哥哥砸烂帮弟弟快弄好的车。然后相互推撞,哭喊声开始了........
我疏导哥哥的情绪, XiaoMa 小马负责弟弟。
我让哥哥尽情哭完,喊出自己心中的不愉快,“你很生气弟弟弄坏你的玩具对吧,也觉得很委屈,明明在帮着弟弟弄,所以你哭得很激动,是吗?”
科比点头。继续哭到涨红了脸。
我心想好啦,在家压抑太久哭出来也好,至少我先让他知道我们都理解刚刚发生的事。然后他说,“我一个月不要给弟弟做玩具,不给弟弟一起玩。”
嗯,“妈妈带你去运动流汗吧。”
于是我就继续和他独处,也继续让他排解自己的情绪。至于弟弟,他爸爸聊得很透彻,他一下就嬉皮笑脸来找我,细节等爸爸分享吧。
哥哥和我去运动(爬下楼)时,我和他先来个抱抱,和他说妈妈看见你们兄弟吵架很心疼,明明玩到这么愉快。然后趁机把早上网课时,他班主任分享教高年级班网课的事,搬出来聊一下。
重点就是,老师面对只有几个同学开镜头上课的过程,心情上的调整和自我和解,科比一听就明白,“对呀,老师教好,同学没认真是他们的损失。”
”哇,你明白也,那弟弟先动手推翻玩具,是他不对。你生气,但大哭的程度,再说狠话,是不是也没有这个必要呢?”
“嗯。”
“我们一起让弟弟明白,下一次要怎样好好一起玩,ok?”
结果流汗后,回到家。
这位哥哥主动和弟弟 “ #嗨!”
“咦,你不是说一个月不要和弟弟玩?”
“哎呀,明天再开始算。” 哈哈哈哈
◽ ◽ ◽ ◽ ◽ ◽ ◽ ◽ ◽
➋. #相信孩子
孩子吵架、冲突,他们会有自己处理及和解的方式,自然会磨合,有时大人费心太多,反而把问题变得复杂。
昨晚看着第五集 The Racket Boys,看着两个男生拼成双打的磨合过程,有感。
总教练说,「孩子很简单只要他们一有新的目标,就会有动力拼下去,大多时候是大人才会习惯去 #瞻前顾后。」
#给了焦虑时代的教养一个很重要的提醒
◽ ◽ ◽ ◽ ◽ ◽ ◽ ◽ ◽
➌. #谢谢孩子给我们的体会
以前不可能天天为孩子准备三餐(更正是五餐),现在可以天天想换什么花样。
以前不可能在他们难过哭泣时马上回应,现在可以随时陪伴他们度过任何情绪。
以前不可能随时想抱就抱下去,现在可以天天在家随时拥抱。
以前不可能一直听到孩子们玩闹声,现在一静下来就想问怎么了?
下午2PM有一场亲子话题的直播 Enya Mareine Wedding Gallery 在这里哦!我和另一位有同样育儿经历的妈妈一起取暖啊!到时一起互tag在家努力的爸妈们一起遥送支持 ❤️
◽ ◽ ◽ ◽ ◽ ◽ ◽ ◽ ◽
➍. #我们家终于更新Youtube
星期五呀!早安~我是秋月,我们今年初订下每周更新内容的目标,到三月开学后就慢下来了,然后网课生活继续更加不太可能有时间“生产”,不定期上片又成了我们的频道风格。希望你偶尔路过,依然期待看片 😂 新片说着一位妈妈怎样走出家门,接拍电视台的节目 #爸妈看着办,结果不小心剪成一处喜剧 ‼️
新片预告FB看得到,完整影片在留言处为你附上 😘 今天留言处有很多我身边这位 Lego战士的彩蛋,陆续发送。
小小预告~今晚8PM,也有新片。
#月妈妈停不下来的日常VLOG
.
#秋月四点记录 #生活2506
#帮我逆转脸书的推送机制👇🏻
#喜欢读文多多SHARE 😘
嬉皮士运动 在 Namewee 黃明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我化Emo為Passion所寫的文章,如果你同意我的argument,請share!
我挺黄明志
一个怪咖艺人的“文化反叛”
文/丘光耀博士
马来西亚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国家。
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宗教是天赋给这片赤道土地的资源,如果运用得当,它不仅可展现混杂交融的亚洲风采,也让马来西亚在全球化竞争大潮下享有非凡的软实力。
道理很简单,当代世界已不再独尊单元文化,单元其实很压抑,单元聊无生趣,单元扼杀创意,说白一点的比喻,单元(近亲)繁殖出呆子。
反之,文化要能展现活力,就必须有交叉碰撞,要能兼容并包、要能自由交融、要能衍生新态、要能共生并举。
故此,凡在全球市场佈局的跨国大企业,在人事招聘方面,都会优先吸纳具备跨文化背景的尖顶人才。因此人的文化和教育背景越多元,在全球和区域营运战略上就越具备处理複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名牌大学的招生和用人制度也是如此,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国际化、科际整合、颁发奖学金等方面,都爱吸引跨文化人才。反观用肤色作为大學录取标准,在马来西亚似乎仍大行其道。
倘若连企业和学界都如此重视多元文化,国家要发挥竞争力岂能例外?
遗憾的是,巫统领导的国阵政府,自独立建国以来,因狭隘意识形态作祟,就是执意要将马来西亚型塑成一个“马来人的国家”,尤其在513事变后,更是透过新经济政策和国家文化政策,来全面推进单元化的国族建构(nation building)议程。
巫统独尊马来文化霸权,导致数十年来非马来人权益不断受到压抑,马来西亚俨然成为了“Tanah Melayu”;中后期巫统为了和伊斯兰党争夺马来保守选民的支持,更不惜削弱世俗宪政的精神,朝野相互操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遂怂恿了“Bumi Islam”的叫嚣。
在Tanah Melayu和Bumi Islam两股力量夹击下的多元文化主义,其免于被恐吓和打压的自由发展权利,无须赘言,其艰难度可想而知。
一句话,总体保守化的国家单元文化态势,正是当今我国公共生活最备受压抑的关键之处。非但非马来民众不敢公开讲,在野的政治人物(尤其非马来议员)也不愿去触碰这个高度敏感的雷区,因为这不仅是“政治不正确”,更被认作是一个不顾全大局的麻烦製造者,甚至還会因言论入罪,惹祸上身。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民主行动党,曾高举“文化民主”的鲜明旗帜,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力抗巫统的“马来人支配主义”,获得非马来社群的强大支持。举凡任何试图侵蚀非马来人和非穆斯林权益的政策出炉,民主行动党无论在议会内外均站在第一线,和巫统周旋到底。
然随着时局的变迁,掌握局部执政权力的民主行动党,在面对巫统和伊斯兰党文化霸权步步进逼的挑战下,为了“争取开明马来人”;为了不被巫统标籤为“反马来人,反伊斯兰”的刻板印象得逞;更为了改朝换代的历史使命,民主行动党在“文化民主”的阵地,选择低调迂迴的战略,只靠打“经济民主”牌,如揭发丑闻弊案,廉政理财和透明施政来鞭挞巫统。至于挑战土著特权、废除种族固打制、落实公务员体制改革、严格要求政教分离(反对伊斯兰渗透公共领域)等,这些显然对马来人和穆斯林不那麽“政治正确”之举,希望联盟的非马来人领袖,都很识趣地迴避之。
近日黄明志因发表音乐视频“Oh My God"而遭到警方逮捕一案,应该要放在这个大时代的文化脉络下检视,才能看到國陣的文化霸权,如何企图扼杀一个文化反叛的鲜活实例。
当大家对黄明志被捕都集体禁声,在野党明哲保身,公民社会逆来顺受之际,马来和伊斯兰文化霸权的威慑性意志遂告全面得逞。
当人人都處於不敢再旗帜鲜明地反抗马来和伊斯兰文化霸权的“新常态”,黄明志的“争议性MV”,从Negarakuku到OMG,一路走来,都显得创意满满,锋芒毕露,勇气可嘉。
你可以质疑黄明志的机会主义,也可以批判他的庸俗粗口,以及认为他有精明的市场盘算,甚至不屑他偶有“干回马枪”的江湖恶习,但你不能否定他的原创作品,在客观上确实发挥了颠覆伪善的主流价值,挑战国阵所建构的社会洗脑工程,以及质疑我们所习以为常的“和谐、容忍、团结、感恩、效忠、尊重”等宏大论述。讲得学术一点,他是很后现代主义的艺人,他正在解构霸权社会的罗格斯(logos),他在打破禁锢我们独立思考的思想枷锁。他是“文化反叛”的马来西亚典型艺人,他是类似1968年欧洲颓废青年反抗主流价值的文化嬉皮士。且不论他背后的动机是什麽,我们都不应该因人废言。
记得,我们今天声援的不是黄明志这个人,而是要捍卫一个法治文明社会对艺术创作的公民自由权利,也要捍卫一个多元文化社会享有不被马来和伊斯兰文化霸权恐吓的反抗意志。
再则,请你不要因为不欣赏黄明志的怪咖个性和文化流氓习气,而对于国阵滥用公权力来打压一个后现代艺人的举措视若无睹,甚至还幸灾乐祸。
自由,在我看来,比任何的社会价值还要珍贵。“自由是一切社会价值之母”。
因為没有了自由,如剥夺了公民的言论自由,箝制了你我的新闻自由,请问你用啥去鼓吹“平等”、“和平”、“团结”、“环保”等社会价值?
故此,人类这个物种需要自由,就如鱼儿需要水一样。今天,黄明志创作自由被威胁,甚至人身自由或被囚禁,皆不只是黄明志个人的遭殃,而是马来西亚的公民自由权进一步被践踏。
一直以来,国阵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工程,灌输给我们以及我们下一代的,正是四平八稳的主流价值,什麽“不要挑战马来人的尊严”、“尊重回教”、“信守社会契约”,“迈向2020宏愿”、“培植一马精神”等等,用形象一点的比喻,就是书写SPM contoh karangan,这一套看似客观、持平、理性的论述,其实骨子裡是一套维稳的意识形态,它囚禁我们的批判思考,阉割了我们挑战文化霸权的底气。
多元文化本来就鼓励自由碰撞,否则就是一潭死水。跨文化的脑袋如降落伞,要允许打开才有用,人人都知道有竞争才会进步,但忘记了有平等才有包容,有包容才会有真爱。
我们在马来和伊斯兰文化霸权宰制下的所谓多元社会,其实压抑了多少不满,埋没了多少才华,错失了多少机遇,损耗了多少国力,这些都是我们和谐社会所不愿公开讨论的敏感问题,因为我们被驯化到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敢想像自由的天空能有多宽广。
这个让人窒息的社会,注定出不了才子,出不了文豪,出不了伟大的传奇人物,因为SPM contoh karangan框死了我们!
如果李小龙活在马来西亚,这种单元的文化土壤,不可能造就他成为汇集全球百家武术之长,勇敢扬弃中国武术流弊的功夫之王。所幸李小龙在六、七十年代去了美国,如果他在马来西亚或中国大陆,李小龙很可能只是一介武夫,而不是一代宗师。
黄明志也一样,莫说在西方,在台湾,黄明志也绽放光芒,在马来西亚,他注定沦为主流文化霸权打压下的牺牲者。
我挺黄明志,因为我不愿看到SPM contoh karangan框死了我们子孙脑袋的灵活性,如果今天我们选择沉默,我们将典当了后世在马来西亚公开享有反抗思想奴役的权利。
不願就範,就要反抗!
嬉皮士运动 在 Hew Kuan Yau 丘光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下是我接受本地一家传媒访问时论及“文化反叛”的概念,我的的答复如下:
首先,我个人的演讲风格不代表行动党的文宣。我搞的“政治栋笃笑”是一种“积极的文化反叛”,是“有建设性的无厘头”。我演讲的内涵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但是表现形式却是反叛的、无厘头的。我之所以选择这种风格来同群众沟通,其实就是一种“另类的传道”。马克思的学说、切格瓦拉的革命精神、李小龙的“截拳道”、香港林以诺牧师的“栋笃笑布道会”、大马国家文学奖得主沙浓阿末所写的《SHIT@PUKIMAK》小说、西方后现代主义的颠覆论述、对“传统”、“正统”、“主流”、“秩序”、“中心”、“权力”等等而言,都是离经叛道,但是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能少得了这些文化反叛吗?我强调老子的一句话:“反者道之动”!
然而,愚蠢和虚伪的人,专挑剔和批评我的表现形式,而蓄意忽略我的实质内涵。好比马华领袖,他们不敢直面我99%的演讲论述,只在我1%的粗口大做文章。他们害怕我的群众魅力,所以要摸黑我的“博士形象”。博士在国阵眼里,就是如魏家祥、何国忠、许子根那样的典范,而我这种穿超人T恤,还会骂PKHKC的博士,在国阵的负面宣传中是没有“家教”和没有“修养”的。但是他们这种摸黑手法,却让我越来越红,影响力越来越大。我真的要感谢马华那些脑残的军师,他们全按我的布局跌进我的陷阱!
而所谓中间选民,我相信有小部分也不认同我的表现形式,因为这些人“正经”的文化水平太高、太“主流”、太“中产”,他们对社会急速变迁时所冒现的种种“次文化现象”都持很大的抗拒感,不论是今天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抑或上世纪60和70年代的嬉皮士及新左派学运,如当年法兰克福学派的大将马库色号召年轻人对资本主义建制进行“大拒绝”,你要中产和中间选民认同,就好比要一个学习外丹功的老师父认同李小龙的截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