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離婚,我就不會遇到真命天子」:與湯姆克魯斯離婚 20 年不後悔,這是妮可基嫚的理由】
近年,影后 #妮可基嫚 事業再創高峰,睽違 3 年挑戰小螢幕《The Uudoing》讓人見識爐火純青的演技,她即將推出的懸疑新作《Nine Perfect Strangers》同樣備受矚目,是娛樂圈裡聲勢屹立不搖的女神。
感情生活中,妮可基嫚第一段婚姻是跟動作巨星 #湯姆克魯斯,維持 10 年後離婚; 2006 年,妮可基嫚嫁給鄉村歌手 #基斯厄本,育有兩個女兒。
即便與湯姆克魯斯的關係是過去式,多年來,媒體始終不放過妮可基嫚,總是喜歡探問她對前夫的看法。
日前妮可基嫚的朋友向媒體吐露,當初離婚造成妮可基嫚撕心裂肺的打擊,「直到後來遇見基斯厄本,他們互相包容跟深愛對方,她覺得幸好自己離婚了,否則就遇不到這個男人。」
—
妮可基嫚和基斯厄本結婚 15 年,女方數度提到,在丈夫面前她可以放心做自己。
基斯從未干涉她的工作情況,就算拍親熱戲也不介意,也不會要求要讀她的劇本,「他每次看我作品都是已經剪輯好的完整版,除非我想說,否則他對我的片場狀況也不過問,就是一個『觀眾』身份。」
妮可基嫚認為基斯完全尊重她的事業,源於他是音樂人,對自身工作同樣精益求精,她說:「我老公很認真在成就自己的事情,才會同理我、給我很大的創作自由。」
丈夫預計 8 月底要巡迴演出,妮可基嫚坦言絕對會想念他,但他們早已習慣聚少離多的工作模式,也盡量錯開彼此的工作行程,以便輪流照顧兩個女兒,「我跟基斯已經討論出一個共識要維繫這個家庭。」
訪談尾聲,妮可基嫚拋出一段話:
「婚姻跟家庭就是充滿不平衡,但我們都有決心去戰勝這個不平衡,其實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一個維繫關係的答案。」
「我跟基斯只確定一件事就是:任何變化與失控的局面,依然無法真正損耗我們的信任關係。」
妮可基嫚的肺腑之言,連記者都在文末下註解:這不是隊友,什麼才是?
—
此時,必須得回顧妮可基嫚和前夫湯姆克魯斯的 10 年婚姻。
統整各家外媒報導,大抵是湯姆克魯斯的個性本位主義,事事喜歡控制、不願意改變,最經典例子就是湯姆克魯斯的身高不高,妮可基嫚的身高卻有 180 公分,經常被湯姆克魯斯要求連袂出席活動時只能穿低跟或平底鞋。
這段婚姻,她一直在配合。
離婚後妮可基嫚清醒,自己傾盡全力去愛沒有錯,但這份愛必須平衡,必須交給一個同樣懂愛的伴侶。
但是妮可基嫚在 2015 年接受英國《標準晚報》專訪時有緩頰,稱當年與湯姆克魯斯結婚才 23 歲,「大家還只是個 baby 」,既然兩人都愛過,沒什麼好後悔。
總之,妮可基嫚如今覓得基斯厄本,雙方相伴至今;而湯姆克魯斯後來與女星 #凱蒂荷姆斯 結婚,依然離婚收場,回歸單身生活,他曾坦承不太想結婚了,興許這是比較適合他的選擇。
—
「婚姻跟家庭就是充滿不平衡,但我們都有決心去戰勝這個不平衡。」
妮可基嫚的話,與其針對婚姻,我認為更像是一種對「長期關係」的通透理解。
如果說單身時,我們必須獨自面對生活猝不及防的變化,那麼進入關係裡,自然便是「兩個人」要一起迎接人生接二連三的不穩定,真相是,今天無論我有伴還是沒伴,我的生命註定與失控相伴、與改變為伍。
穩定關係,本身就是偽命題。
實際上,重大變故或日常瑣事,光一個人解決就已經夠煩心,倘若和伴侶生活,彼此個性碰撞產生的變因,加上外部因素如雙方家庭、生孩子、生病出意外,日子更是三不五時就動盪不安,我敢說,這比單身時要面對的改變還難解。
然而,雖然己欲立而立人,但若想要關係長久,你很難不考慮到另一半。
所以,你和對方都必須具備某種意識:今天我和你在一起,除了我愛你、我喜歡你,更重要地是,我已經準備好不管路途多艱險,這些「外部因素」永遠都無法撼動我跟你之間的「內在信念」。
再怎麼磨合,再怎麼爭吵,再怎麼嘗試,我跟你彼此都很確定、絕對不會輕易說離開。
—
兵家典籍《孫子兵法》提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一個地方,如果你可以去,敵人也可以來,這叫做「通」,倘若你現在正在「通」的狀態,你要先找到一個高點位置,保持運送糧食的順暢,這樣戰爭就可以打贏了。
孫子這句話,講的是打仗時要觀察地理位置;但談感情,這段話我認為是可以通用的。
倘若你想要擁有一段長期的革命情誼(通),你跟對方的溝通必須坦承(利糧道),另外,你們要找到一個「高點」位置(先居高陽),並以「那個位置」為基準,確保你們的關係能維持平衡。
那個位置,到底是什麼?對我來說,就是信念。
雙方有信念,才能有耐性去抓這份平衡,也不會覺得抓平衡就是「喪失自我」,畢竟你就是在一段親密關係裡呀,哪能不考慮別人?
而關係,就是今天你狀態不好,我就傾斜一點;明天我情緒很大,你就讓步一些。雙方給點時間嘗試與摸索,終至形成一種共識。
「再怎麼失控與變化,我跟基斯彼此相信。」
這是一種對自己、對伴侶的強烈的安全感,妮可基嫚才有辦法得出這個結論。
不只 15 年,我堅信妮可基嫚和基斯厄本,他們會繼續迎向下一個 15 年。
#Adaymag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00的網紅Have fun with your kid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別鬧了!80公分和180公分一起散步? 秘密就是它,全球首創自動身高調節器 ★美國Tot2Walk幼兒學步彎彎棒★ 腰快斷了還不快買↓↓↓ http://lavida.me/49730 體驗神奇的莫洛氏抓握反應 別怕孩子摔,寶寶不會輕易放手! 📌不靠大人『牽 』,寶寶自主『握』 📌照顧者毋須彎腰,...
「孫立衡身高」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孫立衡身高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孫立衡身高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孫立衡身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孫立衡身高 在 Have fun with your kid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孫立衡身高 在 Have fun with your kid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孫立衡身高 在 Have fun with your kid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孫立衡身高 在 四年之間~ - 看板PSY-BSK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孫立衡身高 在 異象工場VISION - 讓我們聽聽,音樂總監:孫立衡,怎麼說 的評價
- 關於孫立衡身高 在 曾沛慈老公學歷的八卦,YOUTUBE、PTT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孫立衡身高 在 曾沛慈老公學歷的八卦,YOUTUBE、PTT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孫立衡身高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肌少型肥胖症】:肌少成疾 —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住在隔壁已邁入68歲的楊婆婆自從有糖尿病後,這 10 多年來,飲食都吃的很清淡,因為牙齒不好,所以肉都不太吃,四肢很瘦,走路蹣跚緩慢,年紀大了,也不敢到處跟家人朋友去旅遊,因為走一小段路,腳就會酸,更別說走有樓梯的步道了。
最近走路越來越緩慢,回診時聽醫師講解,才知道自己患了肌少症,因為肌肉量太少,才會導致走不動。為了不要跟楊婆婆一樣,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肌少症和學習如何預防吧!
■獨立自主的第二人生,從練肌力開始
其實生活中有太多機會需要舉超過兩公斤的重量,例如週末去菜市場買一週的菜並提回家,或是腳一拐卻能平衡回來沒有摔倒,這些都需要肌力。
肌力還能幫助你保持自主獨立,能夠上市場買菜,能到社區花園和老鄰居聊天,能抱起朝你衝來的孫子,這是每個人活到生命最終,都不想失去的生命品質。
相反地,萬一肌力退化,連上下樓梯、上廁所、穿衣等日常生活都變成考驗,活動能力退化造成生活處處不便,甚至危險,萬一跌倒,陷入失能臥床,需要花一筆錢找照護,從此人生變黑白。
更糟的是,許多人肌力愈來愈弱,並不是去運動強化肌力,而是逐漸減少活動或尋求省力的方式,例如二樓就不爬了,遠一點的地方也懶得去了,形成惡性循環[1]。
■肌少成疾
根據國民健康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3,280位65歲以上老人中,約每6人,就有1位在一年內有跌倒的經驗(占15.5%)[2],也就是說,每六個老人就有一人有跌倒經驗,同一份調查中更顯示,在他們跌倒後,竟然有六成的老人不採取任何的措施來防止下一次的跌倒。
對於青年或是壯年人口來說,跌倒對於他們不會有太大的風險與傷害,重新站起來,拍一拍灰塵就能繼續往前走下去,就算發現身體有異狀,我們也能迅速發現並且迅速就醫。但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嚴重跌到可能會造成老人長期臥床甚至死亡,或出現骨折、頭部受傷等情形,而且曾經跌倒的長者可能會因為害怕再度跌倒而更加依賴家人,家庭往往也會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與時間陪伴他們。
試想,如果這樣的情形不斷發生,在少子與高齡化趨勢難以逆轉的台灣,如何對抗衰老,讓家中的年長者遠離「失能」,是我們將會面臨的難關與挑戰。
■什麼是肌少症?與跌倒有何關聯?
肌少症是一種老化的現象。隨著年齡增加,各項生理器官功能都會逐漸降低,而肌肉的質量更是如此,當肌肉量與其強度、功能都呈現衰退,就是所謂的「肌少症」。
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就必須多加注意,例如:相較於過去,走路時是否比較不穩,容易腿軟無力?從椅子上起身是否變得吃力,需要依靠手的幫助?無法一口氣走樓梯上樓?
醫師表示,老人家常常說跌到骨頭斷掉是因為骨質疏鬆,其實原因常常是肌肉不夠,他沒有辦法平衡自己。人之所以能活動,是依靠著肌肉、骨骼與關節,而肌肉是帶動關節及骨骼的關鍵,如果肌肉強健有力,便能走得穩,也能夠減少骨骼、關節的負擔。所以「肌少症」的確牽動著年長者是否會跌倒的主因之一。
老年人如果同時擁有肥胖以及肌肉量不足時,稱為「肌少型肥胖症」。對於年長者健康的影響,比單純肥胖症或是肌少症更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症狀,接著可能會讓老年人的面臨失能的困境,死亡率也會上升[3]。
■肌少型肥胖
肥胖會影響健康已是社會大眾普遍知道的常識。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愈高,罹患肥胖相關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腎病、甚至癌症等的機率也就愈高。
近年來,骨骼肌肉量對健康的影響逐漸意識抬頭。骨骼肌肉質與量的下降,若合併肌肉強度或功能的衰退則為肌少症(sarcopenia),會增加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特別是在老人族群,自然老化過程身體組成會逐漸改變,肌肉質量減少伴隨脂肪組織增加。肌少症被認為是老年病症候群(geriatric syndrome)的表現,若同時併有肥胖則為肌少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 SO),對健康更是有加成負面的影響。老年人肌少性肥胖為近年重視及討論度高的議題。
同時符合肥胖及肌少症定義者,為肌少性肥胖患者。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斷共識,最常使用的標準為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及身高或體重校正的四肢骨骼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body height squared in meters,
ASM/ht2 或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divided by weight, ASM/wt) [4]。
■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型肥胖症,屬於老年症候群的一種,隨著人口老化,盛行率也逐漸提升,增加疾病與失能風險。
當肌少症 (sarcopenia) 與肥胖症(obesity)同時存在時,便稱為SO。目前尚無SO的統一診斷標準。
肥胖指的是身體脂肪過多,常用指標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腰圍、脂肪質量(fat mass)百分比。WHO將肥胖定義為BMI>30,老人因為身高減少,BMI會高估老人肥胖的情形,特別是≧85歲的女性。老人可能同時有體脂肪比例增加及肌肉減少,但BMI無變化的情形[5]。
■研究顯示,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三方面:
(1)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
(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6]。
■肌少型肥胖四項自我檢測
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院長荒井秀典在日本NHK健康頻道上提出若有以下徵兆,提高警覺:
•走路比別人慢
•曾經有過無法在交通號誌轉變前過馬路
•曾經無法打開寶特瓶
•無法單腳穿襪子[7]
■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
銀髮族罹患肌少症 (sarcopenia)者,外觀上體弱多病、步履蹣跚、齒危髮禿、行動遲緩、搖晃不穩等,這些外觀常被認為是年老後的必然後果,一般人認為年邁體衰只是想當然而的老年無奈,對於肌肉無力的抱怨,常常給予平淡的回應,令病患徒呼負負;近年來許多專家期望從多方面改善銀髮族的體適能和生理機能,以防治肌少症。
臨床上除檢測肌肉量及肌力、步行速度外,目前並無明確的生化檢查指標可供評估肌少症,肌肉量檢測可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生物電阻抗分析儀(bioele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BIA),肌力測定可採用手握力 (男性<26kg;女性<18kg),身體機能可評估行走速度(<0.8m/s)或起立速度,用以評量病患的肌少症程度;但各團隊定義肌少症程度的標準不同,且前述檢測項目未能完全反應出療效,因此治療難有共識,唯有及早預防保健,落實保健養生觀念,才是根本防治之道。
原則上防治須增加病患的活動量和改善營養,但應考量個別病患的最佳劑量需求;防治上需同時注意針對潛在病因和併發症的防治。最好諮詢相關醫事人員和營養師,共同從增加身體活動量、攝取適量蛋白質和營養著手。
可是高齡病患較難安全地完成足量運動,且其代謝和消化系統已較退化,平日食量較小,食慾減退,如果為了要提高肌肉量而要求他們去攝取大量蛋白質,是否會使老年人的腎臟超載,都是很大的挑戰。近年來雖然有些特殊營養品或藥物被開發出來,但在驗證療效的實證醫學得到證實之前,仍應先諮詢,才能安全[8]。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從走路痛到穿高跟鞋參加健美!76歲阿嬤4招打敗肌少症、練出好肌力」: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3168
[2]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五」功秘笈學起來 防跌大師就是你!: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4141&pid=13090
[3] (小世界新聞)「肌少成疾 肌少症與重訓迷思」:https://bit.ly/3CCIzgG
[4]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三十五卷 第九期)「肌少性肥胖診斷及治療建議」: https://www.tafm.org.tw/ehc-tafm/s/viewDocument?documentId=324cce8c973e4834b8c519d52e769cd2
[5]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老人的肌少型肥胖症」(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第三十二卷第二期):https://bit.ly/37tDTeH
[6] (長庚醫訊-第四十二卷第八期 110年8月1日發刊)「肌少症」:
https://www.cgmh.org.tw/cgmn/category.asp?id_seq=1903012
[7] (天下雜誌)比肥胖還恐怖的「肌少型肥胖」:40歲後身體充滿霜降牛肉油花: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1453
[8]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肌少性肥胖症的臨床挑戰」: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74778
➤➤照片
(台北榮民總醫院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高齡醫學中心)「失能及衰弱之預防」-黃安君醫師 An-chun Hwang M.D.:https://www.slideshare.net/tchang101/201708-0819-for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肌少型肥胖症 #肌少症 #失能 #老年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孫立衡身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什麼是吸引力 #可愛小嬰兒是最佳廣告代言
#外貿協會是常態嗎 #小嬰兒也是外貿協會嗎
.
人能在兩百毫秒內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吸引力。
.
例如當愛麗絲和蘿拉走進一間酒吧,第一眼看到湯姆和傑森,立刻就能知道這兩男兩女當中,哪一位男性和女性比較有吸引力。愛麗絲和蘿拉可能都看上傑森,而湯姆和傑森或許都被愛麗絲吸引。每個人的反應都很迅速,而且認為具吸引力的人往往是同一位。有些人喜歡黑髮勝過金髮,有些喜歡紅髮勝過黑髮,或者喜歡苗條勝過大塊頭,畢竟一樣米養百樣人,但在比對過多種研究結果的綜合分析發現,無論男女老少、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環境,人對於誰有吸引力、誰不具吸引力,存在著概括性的共識。
.
不僅青少年和成年人對此有共識,根據德州大學院長兼教授,也是該領域頂尖專家茱迪絲・藍格洛斯(Judith Langlois)的發現,年僅兩、三個月大的嬰兒,天生就知道長相有吸引力與沒吸引力的差別。在研究中,小嬰兒坐在螢幕前,螢幕上顯示了兩兩成對的女性照片。每張臉都是中性表情,頭髮也被修圖為偏深色,唯有一個重大的不同。每一組女性照片中,一位是之前被成年人評價為有吸引力的,另一位則沒有。當研究人員用嬰兒凝視時間來評估其反應時,發現即使是兩個月大的小嬰兒,也會花較久時間凝視「有吸引力的」臉蛋。
.
藍格洛斯在另一項研究,記錄她所謂「正向情感語調」,也就是觀察嬰兒的微笑及朝對方移動的傾向,來衡量嬰兒對某人反應的正向程度。她發現,即使年僅一歲的孩子,對有吸引力的陌生人(和洋娃娃)會表現出比沒有吸引力的陌生人(和洋娃娃)更強烈的正向情感,以及較低度的退縮和不舒服。
.
成人對小嬰兒也是如此。成人看到可愛和較不可愛的嬰兒照片時,通常會多關注可愛的新生兒,對著照片輕聲細語,表現高度的愛意,更有趣的是,親生父母似乎也是。一項研究觀察父母餵食新生兒,以及與新生兒的遊戲互動,發現當自己的孩子較不具吸引力時,母親對孩子的愛意會較少,且花較多時間與在場其他「成年人」互動。相較生出漂亮寶寶的母親們,這些母親多半只是按表操課照顧自己的孩子,較少有表達愛意的行為。
.
漂亮寶寶是極有效能的傳訊者,以往廣告業者抓住這個事實,各種商品的廣告都採用寶寶的照片,哪怕是甜的氣泡飲料。二○一八年一則推特文在社交媒體颳起風暴,那是出現在五○年代某期《生活》(Life)雜誌中的廣告,圖中有個可愛的寶寶正在喝海尼根。眼尖的留言者立刻指出這是張偽造的圖片,因為原始廣告中的寶寶根本不是在喝啤酒,而是七喜汽水!看來無論產品是否合適,可愛寶寶的吸睛效果,是其他東西都比不上的。
.
多虧有眾多資料可取得,包括來自交友應用程式的資訊,乃至精密人臉蛻變技術的研究計畫,我們才能相對了解誰可能會被認為有吸引力。大家都知道, #青春氣息 及 #臉部的對稱性 是兩個重要的加分項,第三個就沒那麼快想得出來。除了看起來清新且比例勻稱之外,有吸引力的臉,是「 #長相一般的臉蛋 」。聽起來或許有點自相矛盾,如果有吸引力的臉蛋優於一般人,人又怎麼會偏好普通或是「典型」的臉蛋呢?
.
然而事實上,人偏好長相一般的臉蛋,正因為很「一般」──缺乏特別顯著的五官,不會顯得與其他人格格不入。顯著或獨特的五官可能暗示潛在的基因問題,長相一般則代表健康。這也足以解釋為何臉蛋對稱較有吸引力,因為自然的對稱象徵基因好。演化生物學家認為,基因的品質無法用肉眼觀察(第一次約會就要求看對方的基因資料報告,保證不會有第二次),因此會尋求間接的提示。外表年輕、五官對稱和長相普通,暗示其有較高的存活能力,能將好基因傳給後代,換言之,比較可能和他們繁衍後代,多子多孫。
.
長相普通的臉蛋較具吸引力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比較有親切感。熟悉的臉蛋較吸引人,因為五官多半跟我們認識的人有共通點而不顯突兀,與他們在一起令我們安全自在。人強烈偏好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因此除非後天習得的負面連結,否則人通常會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研究顯示,將相片中的人變造成與受試者外貌相近時,往往最容易吸引受試者。其他研究也發現,人通常會與吸引力相當、社經地位類似的人同居和結婚,這種模式被稱為選型交配(Assortative mating),雖說互斥的人會吸引彼此,但更常見的是物以類聚。
.
不過,有些情況是同類但極不可能類聚,那就是一模一樣的人。雖然人會被跟自己相似的人吸引,但也需要某種程度的差異性。挪威研究人員讓受試者看伴侶的相片,但這些相片可能以某種程度混入受試者本人的臉,或者混入某個被評為有吸引力的臉,結果發現當伴侶的臉經過修圖,混入二二%自己的臉時,吸引力程度達到最高,然而提高到三三%時,受試者不再覺得臉蛋吸引人。附帶一提,獨立受試者認為有二二%的臉非常不具吸引力。這種現象似乎有充分的生物學理由:相似的五官會有某種程度的吸引力,但過度相似則會引發完全不同的反應,也是對近親繁殖的強烈反感。
.
當然,異性戀的男女不盡然被彼此相同的五官吸引,不僅男性和女性長得不同,他們也不用相同方式看待彼此。根據吸引力的兩性異形(sexual dimorphism)理論,男性會被陰柔女性吸引,女性會被陽剛男性吸引。以上是經過數百萬則線上交友互動資料、分類廣告和閃電約會的結果,證實所言不假。
.
一般來說,女性確實偏好比自己高三、四英寸的運動型男性(如此一來當女生穿高跟鞋,兩人的身高就差不多);男性通常不在乎女性的身高,對年齡則相當在意,傾向追求年輕、苗條且很有女人味的女性。
.
《富比士》的男性富豪被認為伴侶的選擇較多,他們的妻子平均比自己年輕七歲,第二任妻子平均比自己年輕二十二歲。年輕女性在交友網站及交友應用程式上相當吃香,促使許多較年長且較缺乏吸引力的擇偶者在自己的相片動手腳,在年齡和身體外觀上造假。雖然男性和女性都偏好年輕外表,但男性尤其如此,從演化解釋,男性天生對性比較有興趣,擇偶時比女性更著重代表生育能力的身體指標。
.
--
.
本文摘錄自《#憑什麼相信你?掌握8大影響力特質,增強自身可信度,洞悉他人話語背後的真相》,作者史帝芬.馬汀(Stephen Martin)為哥倫比亞大學商學研究所行為科學的客座教授;約瑟夫.馬克斯(Joseph Marks)為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研究員。
.
在這本具開創性的書中,行為學專家馬汀和馬克斯指出八大特質,說明一個人的外表或財務狀況等看似不相干的小事,為何會影響我們對他們說的話的反應,無論話語內容是字字珠璣或者一派胡言。
.
📖 紙本書 https://bit.ly/37FpcpC
💻 電子書 (未上市)
ℹ️ 本書為 時報出版
.
--
.
他總是謊話連篇,為何人人盡信?
他永遠言行一致,為何人人不信?
.
為何我們這麼容易相信有自信的繡花枕頭?
為何腦袋裡有料的專家經常不被當一回事?
為何有些人看似可信,而有些人天生一副不可靠的樣子,即使他們說的是同一回事?
.
決定是否該聽信某人時,我們會仔細衡量他的話語和論點。但事實是,我們總是重視發言者「本身」勝過他的話語或論點。
.
比起對的「說話內容」,對的「外表」和「聲音」往往更具說服力。
.
◎運動選手被分配到紅色隊服時,獲勝機會竟高於藍色?
◎身高較高的人,平均年收入竟然多於身高較矮的同事?
◎陪審團對於五官較有吸引力的重罪犯,判決竟然比較輕?
◎願意跟在穿西裝的人後面闖紅燈的行人,居然是穿牛仔褲時的三倍?
◎籃球員會把球傳給身價最高或最知名的隊員,卻不是給當下表現最優異的隊員?
.
傳訊者的哪些特質對我們的影響最大?在我們決定該聽誰的話、該相信誰的時候,哪些訊息是最重要的?我們能怎麼做,才能更敏銳地察覺這些效應的潛在暗示?在本書裡,都做了詳盡而全面的討論。
孫立衡身高 在 Have fun with your kid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別鬧了!80公分和180公分一起散步?
秘密就是它,全球首創自動身高調節器
★美國Tot2Walk幼兒學步彎彎棒★
腰快斷了還不快買↓↓↓
http://lavida.me/49730
體驗神奇的莫洛氏抓握反應
別怕孩子摔,寶寶不會輕易放手!
📌不靠大人『牽 』,寶寶自主『握』
📌照顧者毋須彎腰,減輕背頸負擔
📌雙手抓握,分散重量,建立平衡感
📌有助肢體協調及大腦前庭發育
==============================
✔️水滴狀球形端點,適合小手抓握
✔️U型握把,單手即可輕鬆控制
✔️寬度大約與幼兒肩膀等寬,容易施力
✔️抓握範圍大,寶寶自由調整抓握位置
握得穩、走得好,大人小孩都輕鬆,
阿公阿嬤牽乖孫走路,不再哀聲連連。
Tot2Walk幼兒學步彎彎棒
養小孩可以有更聰明的小花招!
================================
加入LINE@折扣碼周周發放 https://line.me/R/ti/p/%40lavida
追蹤我們的IG❤ 會心一笑好紓壓 http://lavida.me/77125
訂閱Youtube頻道▶讓育兒好好玩 http://lavida.me/75628
#美國Tot2Walk #幼兒學步彎彎棒 #最萌身高差
孫立衡身高 在 Have fun with your kid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人怕孩子摔,寶寶自己也會怕!
超神奇!全球首創 自動身高調節器
70公分和170公分一起散步
秘密就是它→http://lavida.me/49730
Tot2walk學步彎彎棒😄全球獨創自主式學習
📌大人不要『牽 』,寶寶自己『握』
📌照顧者毋須彎腰,減輕背頸負擔
📌雙手抓握,分散重量,建立平衡感
📌有助肢體協調及大腦前庭發育
======你擔心的其實不會發生=====
🤔寶寶突然鬆手怎辦,會不會跌個狗吃屎⁉
❌想太多!
寶寶與生俱來的手心反射動作,
自然而然抓握水滴狀圓球,幫自己維持平衡。
人體的內在機制真的很奇妙啊!
🤔這樣走路對肩膀關節有不好的影響嗎⁉
❌不會喔!
Tot2walk的U型設計,與寶寶肩膀同寬,
雙手抓握,重量平均分散,有助肢體協調。
阿公阿嬤牽乖孫走路,哀聲連連?
Tot2Walk幼兒學步彎彎棒
大人不必彎腰駝背,聰明育兒新花招!
================================
追蹤我們的IG❤ 會心一笑好紓壓 http://lavida.me/77125
加入LINE@折扣碼周周發放 http://lavida.me/58368
訂閱Youtube頻道▶讓育兒好好玩 http://lavida.me/75628
#Tot2walk #學步彎彎棒 #學走路
孫立衡身高 在 Have fun with your kid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人怕孩子摔,寶寶自己也會怕!
超神奇!全球首創 自動身高調節器,70公分和170公分一起散步,秘密就是它↓↓↓https://goo.gl/N5QJqn【Tot2Walk-幼兒學步彎彎棒】
全球獨創『幼兒自主式學步』
--不是大人去『牽 』,而是寶寶來『握』
--照顧者毋須彎腰,減輕背頸負擔
--寶寶雙手抓握,分散重量,建立平衡感
--有助肢體協調及大腦前庭發育
==============================
★可以不必彎腰駝背牽小孩,你應該試試看★
--水滴狀球形端點,適合小手抓握
--U型握把,單手容易控制
--寬度大約與幼兒肩膀等寬,容易施力
--抓握範圍大,寶寶可自由調整抓握位置
還在讓阿公阿嬤牽乖孫走路,哀聲連連嗎?
Tot2Walk幼兒學步彎彎棒
沒錯,養小孩可以有更聰明的小花招!
#美國TOT2WALK#幼兒學步彎彎棒 #學走路
孫立衡身高 在 異象工場VISION - 讓我們聽聽,音樂總監:孫立衡,怎麼說 的推薦與評價
讓我們聽聽,音樂總監:孫立衡,怎麼說~~ ... <看更多>
孫立衡身高 在 四年之間~ - 看板PSY-BSK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Danny問筆者
今年球季的主力陣容和筆者大學時代全盛時期的主力陣容相比如何?
由於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所以我寫了這篇 四年之間
以我個人的觀點,介紹兩代主力並比較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前是筆者大二的日子
那時的心理系籃 由於新血與既有主力的磨合已經成熟
一掃連幾年沒打進季後賽的陰霾
預賽力克該屆台大盃冠軍經濟系 三連勝打進32強複賽
當時的主力陣容為下:
大四田家豪(174cm 主控)
大二胡志銘(175cm 得分後衛)
大四游勝翔(179cm 小前鋒)
大三楊安軻(180cm 中前鋒)
大二羅時揚(178cm 中前鋒)
家豪、志銘、勝翔所組成的後場陣容 是當時心理系最引以為傲的武器
田家豪擔任控球,
基本動作與觀念紮實的他,可以充分掌握場上的脈動
犀利的切傳、精準的長傳快攻、不常出手但是命中率高的外線
如果對手要贏心理,唯一的方法就是封鎖田家豪 !
胡志銘專職得分後衛,
心理系雙箭頭之一,
平均得分總保持在十幾分的高檔狀態
優異的一對一單打能力,穩健的中距離跳投
加上很好的肌力跟速度,比賽中總是看到他飛也似地追到家豪的長傳,快攻得分
且經過大一一年的磨練,和學長之間的默契及傳球觀念也成熟不少
楊安軻在心理系得分王的位置隱然有交棒的趨勢!
游勝翔擔任小前鋒,
心理系雙箭頭之二,
他是筆者認為心理系中球技最全面的一位球員
可內可外,能傳善攻
三分遠射神準無比,空檔命中率超過五成
優異的爆發力加上比一般後場球員壯碩的身材,使其切入極具威力
籃下單打的能力或許還勝過隊上的中前鋒們
分球視野廣,有一箭穿心的妙傳能力
有一向帳面上看不出來的能力 就是防守!
當時以212區域聯防為主
家豪和志銘兩人強大的活動力和紮實的腳步
往往可以給予對方後場很大的壓力,造成對方失誤
一般而言,很少有人可以一對一吃掉他們兩人
在不怕後衛被過的情況下,
3 4 5 號球員便可以更專心鞏固禁區保護籃板
更有甚之,抄截後直接快攻,幾乎是志銘和勝翔場場上演的戲碼
楊安軻中前鋒,
大三時可以輕鬆雙手釘板的楊安軻
讓心理諸將又愛又恨
身體條件是先發五人中最好的
打球卻是最容易充血的一人
優異的活動力讓他可以有高中切入、亂搞、拋射種種得分技巧
厚實的對抗性,也讓他可以低位單打差不多身高的對方三號防守球員
加上比一般中前鋒準很多的中距離
這一年中,因為外圍2 3 號火力強大,所以安軻在內線惡搞的空檔比以往多出不少
這也使他有跟志銘爭心理系得分王的本錢~!
不過他對於出手時機的拿捏,實在常常叫人不敢恭維
羅時揚中前鋒
籃板 籃板 還是籃板!
在隊上不乏進攻好手的情況下
時揚以紮實的防守和積極的卡位衝搶籃板展現他的價值
進攻籃板是他得分的最重要武器
然而不常出手卻命中率高的罰球線跳投,也有奇兵的功效
在長人環伺的禁區裡,178cm的時揚展現了大於183公分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年 筆者碩二了
來到心理系邁向第六個年頭
我們來看看今年這支蓄勢待發的主力陣容吧!
大三 鍾居翰(控球後衛)
大二 吳韋德 孫立衡 (得分後衛)
大二 許博翔 (小前鋒)
大三 劉敦臨 (大前鋒)
大四 趙夢樵 (中鋒)
由居翰 韋德 衝哥 博翔組成的後場 有十足的速度、活力、爆發力
鍾居翰主控,
居翰已經往沈穩的方向邁進一大步,在節奏的掌控上已經相當不錯
即使如此,我還是將他歸類為進攻型的控衛
開季訓練以來,居翰展現出神準的三分實力
空檔應該有超過七成的命中率 中距離也是趨近五成命中率
如此強大的火力讓對手不敢小覷控衛造成45度更多的空檔
快攻長傳的能力不足有點讓兩位飛快的2號球員無法好好發揮之憾
而且身高和防守是他相對的弱勢 無法讓對手的後場受到很強的壓迫
和當年大四的田家豪比較
以控衛的功能(長傳能力、防守、組織進攻)來說
田家豪確實勝過鍾居翰不只一籌
但若單以得分的能力 筆者認為居翰小勝一點
不過居翰才大三,和大四的家豪相比或許不太公平就是了
得分後衛的韋德跟立衡
速度都非常快,肌力也很好,外線有準度
兩人都有可怕的得分爆發力
穩定性韋德比立衡好
進攻的侵略性跟破壞性則是立衡佔上風
兩人都有很棒的衝搶意識
如果他們可以合體是最好,不然就要看教練的調度功力了!
和當年同樣是大二的志銘做比較
衝搶籃板是他們優於志銘
得分爆發力其實不相上下
身體條件也不相上下
穩定性以及分球的視野跟能力則比當時的志銘差
還有防守技巧也比較不成熟
小前鋒的博翔
他是現今陣容中最具破壞力的部分
超強爆發力,優異的切入後放球手感
可怕的空中平衡和協調性
讓他178左右的身高卻可以殺入禁區賺個犯規進算
積極的衝搶意識 射程不遠但是還算穩定的中距離
新一代心理系得分王應該就是由他獨佔了吧
和當年大四的勝翔比較
其實我覺得博翔比較像當年的安軻
得分跟亂搞的手段都一個樣
如果要以三號的範本勝翔來比較
博翔的射程較差 切入的威力兩人打平 籃下單打能力小勝勝翔
得分技巧不夠全面 讓博翔的威脅性降低不少
衝搶籃板則是博翔佔上風 防守觀念則是勝翔好
博翔打球的觀念跟分球的視野和2號球員一樣有待加強
不過博翔才大二 是個未來性十足的球員
大前鋒敦臨
中距離準 身體對抗性強 籃板表現中規中矩
上高中或在低位接應分球表現的很不錯
籃下的腳步如果肯運用可以很靈活
籃下放球跟進攻籃板補進也都很穩定
整體來說 算是個中等程度的內線球員
進攻武器單調跟體力不夠是大缺點
由於心理系從以前到現在的進攻都是以外線球員為重心
所以拿敦臨跟當年的羅時揚來比較
進攻上兩人同樣略顯單調
籃板能力不相上下
分球能力是敦臨佔上風
快攻長傳還有體力爆發力則是時揚佔優勢
防守腳步也是時揚比較好
我想他們兩人都是個可用的半苦工型球員
中鋒夢樵
體型有極大優勢
防守時在內線讓對方有不小壓力
卡位擋人觀念紮實 快攻跟進意識十足
防守籃板表現中規中矩
因為彈性跟爆發力較差 所以進攻衝搶籃板較少
可惜沒有什麼進攻武器,籃下出手過慢讓對手有時間毀掉或犯規
也是一個守優於攻的球員
和敦臨跟時揚一樣 都是對球隊有無形貢獻的苦工型球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讓這兩隊打一場
筆者預測應該是當年隊會贏
因為這種陣容 即使是現在 也可以跟現在的先發打成五五波
不是啦 其實客觀的來說
個人技巧跟身體素質兩隊各有所長
不過球員的成熟度(球技、心態、觀念上),
還有整個隊形的磨合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是現在這支心理系主力所必須培養的部分
我絕對贊成你們是強隊這句話! 但,光是強還不夠,你們要更強!要更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32.11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