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小品】全然的獨處
✒文:編輯室 🖼圖:Jean Li
相較於禪期的密集獨處,閉關則是修行上的全然獨處,藏傳佛教的大伏藏師吉美林巴尊者曾說:「對修行人來說,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維持獨處,而且除了修持佛法之外,什麼也不做。」
閉關是在一定期間內、固定的某一場所,禁語並且結界不出關房,所作的閉門修持或研學,是一種斷絕外緣,來防護六根門向外攀緣,於寂靜處精進用功。印順長老曾表示自己在普陀佛頂山慧濟寺的閱藏樓足足三年光陰,閉門閱藏,過著忘世生活,雖然生活清苦、困頓,但卻得以全心全意在佛法研修上。
曾經閉關三年的繼程法師,因為出家後一直忙於弘法,覺得需要靜下來一段時間好好調整自己,因此決定閉關。相較於聖嚴法師到深山獨居的「深」閉關,他是屬於都市裡的「淺」閉關,就在寺院某層樓的客廳,隔出一個空間供他閉關自修。在那段時間內,除了自己想要閱讀的經典、習字與寫作,也在關房內回答信眾的問題、替學生上課,這些經驗對他日後指導禪修大有裨益。
除了修行者的「主動」閉關,有些人是「被動」閉關。夢參老和尚在1950年代蒙受冤獄,入監三十三年。老和尚曾在受訪時說:「我學講經是調皮的,不是真實的,我真正的修行還幸虧住監獄。」面對禁錮的牢房,老和尚觀想這是閉關的好地方,門外有解放軍護法,每天衣食無缺,不用擔心外面的世界。「出關」後,老和尚更發願:「我在獄中待了三十三年,我出獄後,還要講法三十年,想著把這失去的三十年補回來。」這些都是閉關後的積極表現。
不管主動或被動閉關,因為是長期的獨處修行,所以除了正確的知見、修行方法,心態也十分重要,繼程法師提醒閉關者:「不要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無形中滋長慢心,一定會反映在修行上,產生所謂的禪病、障礙等,導致身體、心智出問題,不得不慎。」宗薩欽哲仁波切在〈修行的場所與獨處〉也提醒我們:「修持,不是要讓你『自我感覺良好』,那只是滿足了你世俗的自信心;修持,不是要讓你活得開心快樂,那只是曇花一現的幻覺。」
獨處,動靜皆自在
也許我們沒有「最大的福德」去閉關修行,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擁有片刻的獨處修行,把握每次的獨處,當成鍊心的機會,每一次獨處都是一場修行,無論是靜態的打坐、早晚課、法會、禪修,還是動態的等公車、走路、吃飯,專注當下;或是在與人互動時,覺察身心變化,保持安定的心。
當獨處的能力愈強,專注力提昇,你會發現無論在動靜中,心是安定的、自由自在的!(更多內容請見《人生》433期)
#心靈小品
#全然的獨處
Search
定弘法師出關 在 感人淚下! 定弘法師十年閉關,入關前給師父的信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雙認證SGS重金屬鉛鎘歐盟TUV310農藥#未檢出,全程手工刷洗,南投小農直送,好品質就是信賴,#只賣當季薑黃粉,選擇友善環境耕作,是我們愛護台灣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