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包含七個環評委員、環保局、都發局、交通局、水利處、大地處、衛工處、士林區公所、地政局土開總隊的代表,都來到平常杳無人煙的陽明山 #保變住六之六 重劃區,大陣仗出馬,就是為了重劃會提送環差報告,而進行現場會勘。
這個行程來的很趕,但是去完之後發覺,還好我有去,也還好現場還有立法委員 陳椒華、 方儉-六十耳不順、草山生態文史聯盟、Wild at Heart Taiwan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等朋友一起監督市府,不然這次現勘根本就只是過個程序,完全看不到保變住六之六的真實樣貌。
沒參加過環評現勘,真的不知道原來環評現勘可以走的這麼隨便、可以看的那麼不仔細。
❌問題一:#走馬看花的現勘
大陣仗邀集了七個環評委員與八個局處,結果現勘只安排了四個點、幾乎每個點都 #草草走過,更因為步道沒有除草的關係,不讓大家走下去看原先污水處理場的預定地,不禁讓人滿頭問號,這樣到底是要讓環評委員看什麼。
❌問題二:#該提供的資料沒提供
再者,保變住六之六開發案的一大爭議,就是 #土石方挖填量爆增的問題。
明明最初環評書中挖填土石方量是25萬立方公尺、水土保持計畫中寫的卻變成58萬立方公尺,當時環保局僅要求開發單位提出變更內容對照表重審、就讓它就地合法,結果被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應撤銷 變更內容對照表,也就是說不能只憑變更內容對照表就草草過關,要求開發單位重提環差報告重審。
要進行環差報告的審查,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最一開始通過環評的計畫,跟後來超挖的土石方量差異多大、多挖的土石方是挖在哪、 #對周遭環境生態會有什麼影響。
而要能比較出這些癥結點,相關的等高線對照圖是基礎資料,但卻是我在現勘時詢問,才發現 #環評委員根本沒有這些資料。
請問,沒有這些客觀資料來研究分析,要怎麼就事論事討論、要怎麼進行審議?
❌問題三: #就地合法成為柯市府的慣例?
違法超挖土石方的狀況已經發生,如果沒有相關的環境影響報告,確保相關的開發行為不會危害到位於陽明山下的住宅區,那要如何說服市民沒有公安疑慮?
如果明知開發單位違反相關規定,擅自動工,而市府卻只能在事後走程序讓相關工程就地合法,那要法律規定有什麼用?市政府 #不應該就地合法成習慣,大巨蛋已是如此、保變住六之六不能重蹈覆轍。
像昨天這樣走馬看花的現勘,是絕對不夠的。我已經要求環保局要把相關資料準備齊全、提供完整的等高線圖等資料給環評委員、確實安排現勘地點,再來 #重新辦理現勘,不要只是隨便過個程序、就大開綠燈放行開發案。
台北市民值得更好的環境保護,而不是草率的得過且過。
柯文哲市長曾說,他常拿「如果重來一遍,如何做得更好?」這句話來問自己。希望市政府這一次能做好把關,不要讓周遭的居民活在擔心之中。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阿明@liv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許瑞云 #鄭先安 #吃出健康活出愛 #心能量 #動物也有情緒 #倪銘均 #非素不可 #非推不可 #普愛眾生靈 #吃素就是最好的放生 #吃素 #放生 #功德無量 吃出健康活出愛2 / 吃肉也吃進了情緒 主講者: 心能量管理中心 執行長 許瑞云 醫師 心能量管理中心 院長 鄭先安 醫師 採訪:...
對周遭環境生態會有什麼影響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許瑞云 #鄭先安 #吃出健康活出愛 #心能量 #動物也有情緒 #倪銘均 #非素不可 #非推不可 #普愛眾生靈 #吃素就是最好的放生 #吃素 #放生 #功德無量
吃出健康活出愛2 / 吃肉也吃進了情緒
主講者:
心能量管理中心 執行長 許瑞云 醫師
心能量管理中心 院長 鄭先安 醫師
採訪:倪銘均。 聽打:吳麗娟 陳怡仁。 剪輯上字:程靜美
許醫師:
即使我們看不到(能量),每一個人都有這個感受力,我常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當你小時候,因為小孩子他的感受力特別地強,當他走進,父母剛吵完架,孩子他放學回來,他會覺得今天家裡的氣氛不大對,或者,他都還沒有看到父母哦,他只是一踏進家門口,他就覺得今天怪怪的,今天很像有一些事情不大對。人,每一個人如果他心是比較清淨,比較沒有那麼多雜念、雜染的,大部分都有這個能力去感受到周遭環境的變化,周遭氛圍的變化。像有時候災難快來的時候,動物的感知力很明確,就像要有地震,你會看到很多動物開始不安了,就是它那一股能量在變動的時候,感知力強的人都會知道的。
鄭醫師:
你在乎的人事物,你念頭只要起,不管、假設是祝福的、很輕盈的、很快樂的、對方也會感受到,假設你是一種很生氣的、很難過的、很委屈的那種很憤怒的,那種能量也會彼此在互相拉扯,所以這個常常是在我們人跟人之間,事實上,在人跟動物之間更會有這個感覺。
我想很多人養動物的時候都會感受到動物的很多情緒,或動物在你,也會感受到主人的一些情緒,看到你很生氣,牠自動就閃開了。所以很多東西,我們不需要語言表達,但是你的很多內在的情緒的浮動,事實上,人跟人之間也好,人跟各種生命之間也好,也都互相在影響。
那剛剛有提到為什麼會有COVID-19,新冠病毒在崛起,那人類的很多行為,事實上是站在人的立場認為是對我們人類是好的,我們就做了;但是做了做,我們認為的好,事實上對很多微生物,或是對整個生態環境不見得是好,所以我們人類很多行為事實上在破壞整個大自然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
我們也常常在殺很多動物來當作我們的食物來吃,雖然地球上一直存在著食物鏈,大的吃小的,小的吃更小的,但人類常吃很大的生物,或是很多情感的生物,我們都拿來吃,因為我們人類有很多的科技、有很多方法可以去獵捕很多動物來吃。
事實上很多動物的情緒,事實上也在跟我們人類互相在對抗,你為什麼可以殺我們那麼多的生命?假設人類是另外一種生物的食物,你看我們人類的反應會多大?我們人類一定會想辦法去反擊。
所以我們人類很多行為事實上在影響滿多的生命。很多生命他也會反撲回來,所以這個是必然的現象,所以人類應該去思考我如何把我們整個生存的地球的環境讓它更美好,讓很多生命之間更和諧,如何創造共好、共生的一個局面。
事實上,我們人類身體裡面一堆細菌、一堆微生物,體表也一堆微生物,這種微生物的數目,遠超過你身體所有細胞的總數,我們這些平衡它是處於一個平衡狀態,假設這平衡被破壞的時候,你的身體一定會受重傷,所以你的腸道要是完全沒有細菌,你根本活不了。所以,很多的平衡,事實上是我們跟我們周圍很多的生命或是微生物一直在互相的達到一個很和諧平衡的時候,你的心念也越平和的時候,你的身體一定會更處於更健康的狀態。
許醫師:
人家說植物也是生命,是的,植物也是生命,但是它們最大的不同是一種情感上的,就是我們在吃植物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幫助植物去散播它的種子,而且很多植物被砍下來的時候,像蔥啊、韮菜,它們是可以再生的,它們可以長得更好。所以植物我們常常要修修剪剪,要去收割它、要去剪接它;而動物不可能,你不可能砍掉一隻雞的雞腿,然後說我要吃你的腿,然後還讓你長出一根腿,或者我可以協助你去繁殖你的下一代,我可以散播你的生命,這是不可能的。
動物是一種有情感的、有情緒體的,就是說我們能量體,能量體它其實分很多層,就是說我們這個我們看得到的肉身之外,其實還有,延續出去的很多你的肉眼看不到,但是有些人肉眼看得到的,有你的比較外層的Aura這種氣體,但是又有一些是所謂的情緒體,而這個是動物跟植物很大的差別。
對周遭環境生態會有什麼影響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我們的島:臺灣三十年環境變遷全紀錄」介紹
訪問作者:柯金源 (Ke Chin Yuan)
內容簡介:
首篇導演自剖,如何從一開始追求影像美學表現,到自我反省環境紀錄工作者應該要表現的本質為何,至今返歸真實、企圖透過鏡頭傳達種種災難之因並對社會大眾與決策者形成影響的歷程。
第二至四章,是海陸交界與海岸線的總體檢。第二章綜觀臺灣海岸線大尺度、規模性的改變,直指重要指標現象是如何形成,如自然海岸消失與人工海岸水泥化問題。
第三章進入各地樣區,透過錯落在大尺度當中的單點案例,細數人為開發的演變,說明自然與經濟活動間的衝突,以及保育的重要。
第四章以作者的家鄉彰化為記主軸,描述一路以來田野對生命的感動,以及人、生物與環境互動的海岸群像。
第五章與第六章談臺灣日日都在經歷的天災與汙染問題。島嶼無可迴避的天災包括地震、颱風,自然創傷已難平復,人為破壞卻讓天災加劇。如今在氣候變遷之下,複合式災難更年年考驗著島民的智慧。這幾十年來,自然資源從正常運轉到逐漸消失,除了天災,更因為環境汙染。滋養我們的土地、無所不在的空氣、生養萬物的海洋,這些環境汙染,是怎麼一步步走到這裡的?
第七章到第九章的主題別是森林生態、臺灣附近重要島群生態變化以及生物多元價值。第七章論及森林若海洋,一樹一島嶼。臺灣在世界的位置,標誌著生物多樣之島。人們對待山林的態度將決定環境會以協合或是衝突回應。第八章則是細數離島。臺灣是島嶼型國家,每座島嶼都擁有不同的生態重要性與歷史意義,甚至是臺灣的前哨。當我們不瞭解臺灣周遭海域發生了什麼國際紛爭或是生態破壞,我們將無從面對共同未來。第九章則透過指標物種的命運,看到了珊瑚死亡的悲劇,也看到了軟絲成功復育的希望。
最終章則回顧環境命運為何是一場你我必須共同扛起的未竟之戰。環境的故事,就是我們的故事。這是一本關於你與我的書。這是過去以及現在正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一步一步共同刻寫出來的環境啟示錄。
作者簡介:柯金源
人稱柯導、柯師傅。彰化伸港人。
現任:公共電視新聞部製作人
1993年起在平面媒體撰寫環境議題專欄,前後長達十二年,共累積了超過三十萬字的臺灣環境田野調查資料。1998年,進入公共電視新聞部。近年作品多關注產業政策變遷下,臺灣自然環境如何遭受破壞;以及在公民意識覺醒的年代,政府該如何訂定未來環境保護計畫、企業該如何落實社會責任。多項作品入圍並獲得國內外重要影展獎項。
1980年代以打工方式購買第一部照相機,開始記錄自然生態景觀。
1985年 進入專業視覺語言學習之路。
1986年 拍攝主題以人文、社會現象為主,並進入媒體,主跑政治與經濟、社會運動。
1990年代 臺灣媒體開放,閱聽大眾的資訊使用與娛樂方式產生質變。為了更貼近閱聽人以達到環境資訊的傳播目的,開始參與電子媒體「生態類與人文紀實類節目」的拍攝與製作,大量累積影音資料。
1998年 參與公視新聞部「我們的島」環境新聞雜誌的企劃採訪拍攝製作。並擔任深度報導記者、社會組召集人、編採組長、採訪組副組長。
2002年 為了完整呈現環境的變遷與觀點,並結合影音創意形式,「環境類型紀錄片」成為重要的呈現形式。
主要獲獎紀錄:
1997年起,入圍與獲得國內外超過一百個重要獎項,其中包括個人入圍七次電視金鐘獎、獲頒攝影與非戲劇導演三座金鐘獎,以「動物救援」獲得NPO媒體報導獎【電視報導首獎】,《獼猴的戰爭與和平》更同時獲得美國【CINE金鷹獎】、美國廣播電視博物館【永久典藏】以及美國蒙大拿國際野生動物影展IWFF兩項大獎與九項優異獎,近年代表作為紀錄片《海》,記錄臺灣近二十幾年來的海洋環境變遷,全片沒有旁白與配樂,以質樸的影像敘事深入海洋。多部作品入圍加拿大、瑞典、印度、新加坡、泰國、中國、西班牙等各國相關影展。
對周遭環境生態會有什麼影響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正式踏入研究所,讀「社會心理學」跟「人格心理學」之前,我在心理學這一塊的啓蒙,其實是來自於我閱讀了一些書籍。
然而這些書籍當中,給我最大、最深的印象,也決定了我日後會去考研究所;尤其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再重回校園。
有兩個很重要的作者,第一位作者呢,就是我們說喔,現代的正向心理學之父,叫做「Martin Seligman」。
他一系列的書,在我的「有聲書評」裡,也有跟大家做過很多的分享;尤其是他那一本《學習樂觀,樂觀學習》,我很鼓勵大家可以買來看。
那當然了!第2位給我很大、很大的影響,甚至於我可以說喔,在Seligman之後,給我一個真正讓我想要去投入很多分享;甚至於讓我很有動力跟熱情,想要把我自己的體會跟發現,分享給你的。
就是接下來,我要跟你分享這位一作者,他是一個出生在匈牙利,後來移民到美國的學者。他的名字喔,有一點難念、有一點長,叫做Mihaly Csikszentmihalyi。
你可能不知道Csikszentmihalyi是誰?但是你可能聽過,他所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心理學的理論,叫做「心流(Flow)」。
「心流」就是在我們的意識層面,和諧有序的心理狀態。尤其它容易發生在,當我們有意的把自己的身體,或心智能力發揮到極致的時候。
就像你投入任何有創造性的事物,你可能在投入的過程當中,會忘記時間、會忘記周遭的事物,跟環境的影響。於是你就成了你在做的事,你就只剩下你投入正在做的事情而已。
那所以呢,我想要做一個嘗試,就是在接下來幾集的「一天聽一點」裡面,我試著慢慢的跟你分享Csikszentmihalyi他的想法,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
但是在進入內容之前,我想要先表達一下我的感謝。我要感謝什麼呢?你可能知道,我在7月22號推出了一門新的線上課,叫做【過好人生學】。
我很開心,在這一門課程推出之後,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所以呢,到目前為止,也非常多的朋友加入學習。
我想會有這麼棒的成果,絕對不是靠我一個人的努力,它是透過我的團隊,跟我一起努力協作的結果。
那在我的內部團隊裡,我很幸運,我有一群非常自主,而且值得信任的員工;在很多客戶跟學員的服務,還有行銷企劃的層面,給我非常、非常多的資源跟協助。
更重要的一點是回到他們身上,他們可能不認為,他們在幫忙任何事情;他們只是投入一件讓他們感覺到開心,而且有心流、有Flow的事。
然而在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外部合作的團隊。
就是很多朋友可能發現,我們這一次【過好人生學】,我們有特別做了更多的美術設計。包含你一點入這個課程的主頁的時候,它的說明頁,你會看到一個從視覺到文字的完整排版。
那當然了!我非常幸運,我有這麼棒的美術設計的團隊。他可以把我的專業、把我的信念,成為大家更容易看懂、更容易接受的圖文形式。
所以在這邊,我特別感謝「二棲設計」的呈軒,還有他的工作同仁們。我想沒有這些內部團隊,跟外部團隊的幫忙跟協助,今天你看不到這樣子的一個結果。
然而我每一次在想這份幸運的背後,或許是來自於其中參與的每一個人,不管他是外部還是內部,他們都是投入自己真正覺得有價值、有意義的事。
所以呢,不管中間的任何成員,他做的事情是什麼,他都是因為他自己投入了,對他而言產生「心流」的活動。
好的、感謝說完了!我進入Csikszentmihalyi,他到底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概念?
在我接下來幾集的內容當中,我會很精緻的提煉Csikszentmihalyi,他最經典的「正向心理學」的作品,在台灣也有翻譯的版本,這一本書的名稱就叫做《心流(Flow)》。
其實呢,談到「心流」這種最棒的身心體驗,到底對於人類,特別是從一個比較長的歷史長河,它是怎麼樣被發現,或者是怎麼樣被關注的?
我們先講遠一點哦,其實早在2300年前,亞里斯多德,就曾經說過一句話,叫做:「無論男女對幸福的渴望,都勝過一切。」
除了我們對於幸福本身的嚮往之外,我們對於很多目標,包含健康、美貌、財富、權勢;這些部分的追求,也多半因為我們期待幸福,而隨之發生。
雖然呢,在2300年前,亞里斯多德的年代,跟今天有很大的差別;可是回到人性跟人心的本質,好像在這一塊,沒有太多的變化。
那當然了!可能有些人也會覺得,因為這些的追求,是不是創造出我們的貪欲、我們的欲求不滿;或者是,我們有沒有可能一直在錯的地方,想要找正確的答案?
正因為這樣的想法、出發點,讓我們有很多的不快樂;不管是2300年前,還是今天,都是如此。
所以呢,Csikszentmihalyi的這一本叫做《心流》,他是希望用現代心理學的工具,來討論這個永恆的問題,叫做「人在什麼時候會感覺到快樂?」
如果能夠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我們就可以調整自己的生活,讓快樂隨時的充滿在其中。所以呢,不知道對你而言,所謂的「幸福」,它是怎麼樣發生的?
其實在Csikszentmihalyi的認為,他說:「幸福其實通常都不是突然發生,它不是運氣好,或者是隨機出現的;它也不能用金錢購買,或者是權力交換的方式來得到。」
其實我們會感覺到幸福、快樂的本質,無關乎於外在的條件;都不是這些外在定義的,而是取決於我們怎麼樣去詮釋自己的經驗。
就像我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哦,就是「關鍵不在於你遇到什麼樣的事,而是在於你把你遇到的事情,進行怎樣的詮釋?」
所以呢,不管你遇到的是好事還是壞事,你一定認識這樣的人,他總是能夠在好事裡面,看到危機、看到令他不舒服,或令人不舒服的地方。
但是呢,你也可能遇過這種人,叫做他可能遇到了重重困境;然而他永遠可以在困境當中,找到希望、找到力量,並且去克服它。
所以到底「幸福」的關鍵是什麼?如果一個人能夠控制自己的內在歷程,他就能夠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那麼要怎麼樣才能夠培養這樣的素質呢?
其實,不管我們再遇到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都能夠全心投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裡,我們才有機會感覺到幸福,關鍵在於你是否投入你的生活。
這裡有一個吊詭,就是當你是刻意為了追求幸福,而追求幸福,反而你永遠找不到幸福。
可是當你先把「追求幸福」的這個念頭,先放在一旁,你只是專心做好,此刻當下在你生命當中,掉到你頭上的事情,反而你比較容易靠近幸福,甚至於是直接的體驗幸福。
其實有一位很有名的心理學家,叫做「Frankl」,在他最有名的作品,叫做《活出意義》的這一本書裡,他就說喔:「不要以成功為目標,當你越是針對它、以它為標的,就越容易錯過它。」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不是追求而來的,它是一個人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而忘卻自我的副產物。
再說一次,「幸福」是一個人全心全意的投入一件事,而忘卻自我的副產物。
你可能聽到這邊,你會覺得眼有道理;但是接下來,你可能就會有另外一個疑問,叫做「我要怎麼做到呢?」、「我要怎麼樣讓自己能夠全心的投入,那些每天都會來的事?」
當它每天都會來,我可能很快的感覺到厭煩;當它每天都會來,我可能這中間會有很多的情緒,尤其是負面情緒。忍受它都已經來不及了,如何能夠去享受它呢?
我想這是你的疑問。然而這也是為什麼我想要推出【過好人生學】的原因。
因為呢,雖然我常常跟很多朋友說我很幸運,但是如果你繞到我的身後,這個「幸運」,難道是一般認為的「好運」嗎?
還是我在過程當中,我不斷的去努力,我不斷的把那些原本認為枯燥無味的事,把它一步一步的型塑成屬於我的特色。
如果同樣一件事情,你要日復一日、不間斷的去做它,你有把握自己能夠堅持多久?
哪怕是玩耍、哪怕是玩樂,你要每天打電動,你要日復一日的每天打電動;我猜喔,對多數人來說,剛開始會覺得很開心,但是後面會感覺到疲憊不已。
所以我到底在說什麼呢?你現在聽到的「一天聽一點」,不正是我日復一日、累積過來的結果?
可是如果我們沒有日復一日、累積這些的話,你又如何能夠認識我?你又如何能夠感受,甚至於被我這樣的精神所感動,進而願意參與我的課程;或者是願意聽聽看,我到底能帶給你什麼樣的幫助?
那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也是人,甚至於我是跟你一樣的平凡人。我沒有什麼偉大的人格特質,也沒有什麼樣超凡的道德情操,我跟你一樣平凡。
我只是比較知道,怎麼樣透過我的everyday life當中,去找到屬於我的意義。我怎麼樣把那些一定會發生的事情,有效的創造出結果。
並且把這些事情,可能你也做得到,叫做你每天把你的閱讀、感受、生命的實踐,錄成一段錄音,分享給大家。其實並不難,你可能也做得到,但是關鍵就在於,你能堅持一路做下去嗎?
然而如果你知道,怎麼樣用正確的方法,堅持一路做下去的話,其實你自然也會有自己的生態圈。
透過這樣的良性循環,或許喔,生命的意義沒有這麼難,你要過出幸福快樂的人生,不一定是在於你要擁有家財萬貫;而是在於你是不是能夠投入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
所以希望我透過這一段內容,開啓你關於「幸福」跟「意義追尋」的一個思考。
然而,如果你想要瞭解更多,怎樣在自己的生命實踐當中,一步一步的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過出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那歡迎你來參與我的【過好人生學】。
今天的這一段內容,跟你分享到這裡;明天會繼續跟你談,關於《心流》這一本書當中,跟我們點出一個很重要的部分。
「如果幸福是一個正向的追求,那麼會阻礙我們感知幸福的,往往是來自於我們內在,那份不滿的情緒。」
這個不滿、這個不快樂的源頭,到底是什麼?期待明天跟你做分享,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也希望你不要錯過【過好人生學】這一系列的學習,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內容與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對周遭環境生態會有什麼影響 在 環保署不應互相踢皮球。針對「離岸風電環評」的海洋生態調查 的推薦與評價
... 環境生態影響——以鯨豚及水下噪音為例公聽會】 # ... 宕離岸風電發展對於生態保育的即時立法,對此,本會 予以嚴正譴責。 2 海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