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學仔內位於大同街34巷19號,清朝時期,這裡曾經設立私塾,教導孩童讀書寫字,日治時期,明治35年(1902年),設立八芝蘭公學校北投分教場,是北投國小的前身,也是北投教育起源地,不但有超過百年的歷史,更被記載於北投區志內,可見有其重要地位。
但是這個對於北投人來說擁有許多共同記憶,應該是極具文化價值,足以成為北投人驕傲景點的學仔內,卻在8月初因為建商預計開始整地開發,已經全數拆除,被夷為平地,讓可以述說北投歷史紋理與脈落的地點又消失了一個。
攤開文化局的對於北投學仔內的文字紀錄裡,可以看到僅僅只有在2016年6月13日在辦理「北投陳氏祠堂」的文化資產價值審查專案小組會勘時,一併來做現場會勘判定是否有需列冊的文化價值。
然而在那一次的現勘中,4位文資委員都以屋況不佳以及所有權人有開發計畫,做出了解除列冊管理的決議,也才導致了學仔內連進入文資審查的機會都沒有,卻走進了被全部拆除的命運。
———
除了必須徹底檢討為何台北市的文資委員總是做出與民眾觀感有落差的決定,總是在都更與開發的面前挺不起腰桿,一再像跑完程序就好,摸摸鼻子的敗下陣來。
面對這樣屢屢向開發案妥協,總是無法留下具有歷史紀念性建築的文資審議亂象,身為保護台北市文化資產的主管機關文化局,難道不應該針對提報案及列冊文資更積極主動的了解,經過詳細的調查研究後,彙整提供文資委員正確的審議資料,而不是每次只有短短時間走馬看花的現勘,就決定了這些歷史建物的生死存亡,就否定了當地居民與文化資產的感情連結,頻頻造成爭議與遺憾。
不僅如此,在2016年6月13日的現場會勘紀錄中,雖然對於北投學仔內做出了解除列冊管理的決議,但都認為「北投學仔內建物的木雕架構保存完整且相當精緻,供桌、神龕、錫製香爐等都是佳作具有文物價值,拆除前應積極保留」。
但卻因為解除列冊後文化局並沒有相關配套措施,也無法強制介入,再加上一直以來我屢次要求文化局成立的文資建材銀行遲遲沒下文,相關籌備工作仍停留於透過北北基桃文化合作平台討論與評估階段,文資建材收集部分也遲遲未整理完成,整體進度緩慢且無實質進展,才會在這一次北投學仔內被建商拆除的過程中,又再一次發生文資無法被保存的慘劇。
文化局既做不到列冊文資調查保護工作的超前部屬,也做不到解除列管後文物搶救的亡羊補牢工作,也難怪台北市越來越少能留給後人勉懷與了解地方發展軌跡的重要歷史場域,失去了這些能真實呈現歷史脈絡的文化資產,柯文哲市長一直掛在嘴上的「無圍牆博物館」將只變成一句空洞的口號,沒有任何內涵可言。
未來我將會持續要求文化局做出改變,不能再這種因循苟且,得過且過的狀況繼續下去。
#感謝北投說書人提供學仔內舊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千里步道,環島慢行」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周聖心 內容簡介: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就像一首永無休止的樂曲,沿線經過的社區、小徑、自然風光,既是千里步道上的珍珠,更是五線譜上美好的樂符。這一條美麗步道,因為你的啟程,譜寫出更多動人詩篇與行旅故事;而我們的美麗之島,也將因為眾人的...
走馬看花的現勘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天上午,包含七個環評委員、環保局、都發局、交通局、水利處、大地處、衛工處、士林區公所、地政局土開總隊的代表,都來到平常杳無人煙的陽明山 #保變住六之六 重劃區,大陣仗出馬,就是為了重劃會提送環差報告,而進行現場會勘。
這個行程來的很趕,但是去完之後發覺,還好我有去,也還好現場還有立法委員 陳椒華、 方儉-六十耳不順、草山生態文史聯盟、Wild at Heart Taiwan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等朋友一起監督市府,不然這次現勘根本就只是過個程序,完全看不到保變住六之六的真實樣貌。
沒參加過環評現勘,真的不知道原來環評現勘可以走的這麼隨便、可以看的那麼不仔細。
❌問題一:#走馬看花的現勘
大陣仗邀集了七個環評委員與八個局處,結果現勘只安排了四個點、幾乎每個點都 #草草走過,更因為步道沒有除草的關係,不讓大家走下去看原先污水處理場的預定地,不禁讓人滿頭問號,這樣到底是要讓環評委員看什麼。
❌問題二:#該提供的資料沒提供
再者,保變住六之六開發案的一大爭議,就是 #土石方挖填量爆增的問題。
明明最初環評書中挖填土石方量是25萬立方公尺、水土保持計畫中寫的卻變成58萬立方公尺,當時環保局僅要求開發單位提出變更內容對照表重審、就讓它就地合法,結果被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應撤銷 變更內容對照表,也就是說不能只憑變更內容對照表就草草過關,要求開發單位重提環差報告重審。
要進行環差報告的審查,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最一開始通過環評的計畫,跟後來超挖的土石方量差異多大、多挖的土石方是挖在哪、 #對周遭環境生態會有什麼影響。
而要能比較出這些癥結點,相關的等高線對照圖是基礎資料,但卻是我在現勘時詢問,才發現 #環評委員根本沒有這些資料。
請問,沒有這些客觀資料來研究分析,要怎麼就事論事討論、要怎麼進行審議?
❌問題三: #就地合法成為柯市府的慣例?
違法超挖土石方的狀況已經發生,如果沒有相關的環境影響報告,確保相關的開發行為不會危害到位於陽明山下的住宅區,那要如何說服市民沒有公安疑慮?
如果明知開發單位違反相關規定,擅自動工,而市府卻只能在事後走程序讓相關工程就地合法,那要法律規定有什麼用?市政府 #不應該就地合法成習慣,大巨蛋已是如此、保變住六之六不能重蹈覆轍。
像昨天這樣走馬看花的現勘,是絕對不夠的。我已經要求環保局要把相關資料準備齊全、提供完整的等高線圖等資料給環評委員、確實安排現勘地點,再來 #重新辦理現勘,不要只是隨便過個程序、就大開綠燈放行開發案。
台北市民值得更好的環境保護,而不是草率的得過且過。
柯文哲市長曾說,他常拿「如果重來一遍,如何做得更好?」這句話來問自己。希望市政府這一次能做好把關,不要讓周遭的居民活在擔心之中。
走馬看花的現勘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千里步道,環島慢行」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周聖心
內容簡介: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就像一首永無休止的樂曲,沿線經過的社區、小徑、自然風光,既是千里步道上的珍珠,更是五線譜上美好的樂符。這一條美麗步道,因為你的啟程,譜寫出更多動人詩篇與行旅故事;而我們的美麗之島,也將因為眾人的夢想澆灌,不再有過度的水泥與工程、毒害山川農田的除草劑、和迫使我們閉上眼睛的夜間強光……。有一天,你我攜手同行,步道已然成蔭,化為綠道,串成一張美麗的網!
本書特色
1.台灣第一條環島慢速路網,專為雙腳與單車凸台灣
「千里步道運動」是在二○○六年啟動,由黃武雄、徐仁修、小野三人共同發起的「大地運動」,集結民間社會力量一起探索、串連出一條美麗的環島路網!五年後的二○一一年,專為雙腳與單車凸台灣的國家級環島慢速路網,經過多人探路、試走之後,首次透過出書形式公諸於眾,希望讓更多人體驗享受,並維護認養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
2.環島分段大旅行、精選路段小旅行,應有盡有、各取所需
沿途處處皆是自然風光且充滿特色社區的環島祕徑不獨享,完全公開分享給讀者親身體驗。因此,將全長三千公里環島路網,規劃成七至十天的十二段環島路網,分段路網方便彈性配合可能的時間,以順利完成環島壯舉。另外,以環島十二段大旅行為基礎,挑出最令人難忘且扣合步道運動核心價值的精選路線,非常適合成為單日或兩天一夜以上的深度小旅行。書中更提供在地帶路達人,推薦全台88個非去不可的景點與社區。
3.引動一波的「新環島運動」,響應綠色慢速深度旅遊
透過本書環島千里步道路網大公開,將引動一波「新環島運動」,舉凡離開筆直快速的大馬路,走向美麗蜿蜒的靜謐小徑;不依賴耗能的動力機具,而以雙腳雙輪雙手友善環境的方式展開行旅;跳脫走馬看花的套裝旅遊,代之以融入地方、綠色永續的生態旅遊方式;降低資源的耗費,強調減廢減碳、輕量化與食物零里程;不以達到終點為唯一目的,而是浸淫於過程的深層體驗之中……。
4.啟動守護大地的新公民運動
本書所要彰顯的,不只是環台千里步道路網的分享而已,更重要的是步道運動結合了很多專業者和在地達人,沿途勘查許多文史景點、生態環保據點,走在路上可以去拜訪、去參觀那些景點,而這些景點和社區都展現了台灣文化與自然的特色。本書希望透過環台千里步道的公開,讓大家關心生態保育、地方文史、在地產業,綠色交通、弱勢路權……,同時也讓地方文史、生態、旅遊登山、地方民宿等再次串連並活絡起來,共同認養與維護。環台千里步道,不但是一種兼具健康運動與環境運動的步道運動,更是一種守護台灣文化與大地的新公民運動。
走馬看花的現勘 在 [新聞]勘災沒走馬看花!陳菊穿雨衣親慰災民照曝光- 看板Gossiping ... 的推薦與評價
1.媒體來源:三立新聞網2.完整新聞標題: 勘災沒走馬看花! · △ 圖/高市府提供陳菊上午10點半由立委邱議瑩等人陪同,自六龜上山前往桃源區勤和里勘災,並慰問災民了解安置 ... ... <看更多>
走馬看花的現勘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要在四個月內現勘完這麼多歷史建物,如果不是走馬看花,那便是文資委員有驚人的毅力和專業(想必就是後者了)。 這份公告震驚台灣文資保存現場,因為除了第10案「湖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