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館
是去年初的展品
試圖在這炎熱且枯燥的日子裡
加一點涼意詩意
.
#後自然 #postnature
#台北雙年展
#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展期:2018.11.17-2019.3.10
.
.
🔎#跟著o小姐去走跳
.
.
.
#台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fineartsmuseum #amuseumasanecosystem #taipeibiennial #ootd #swag
#台北景點 #拍照 #透明感 #被#被写体になります #被写体モデル #拍攝 #藝術 #美術館 #skr #art #girl #taipei #photooftheday #photography @ 臺北市立美術館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3 陳嘉壬 -------------------- 藝術家簡介 -------------------- 近年創作以當代攝影為主,其影像作品無論是經由數位後製或是直接攝影的手法,在畫面裡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不是那些可見的影像,相反地是透...
後自然 台北雙年展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年度回顧】
.
不整理則已,一整理起來發現2019年事情繁多,工作、上日語課、台語課、跳舞以外,分出很多心神關注港島局勢,陪伴家人兩次手術住院。生活尚被各種活動填滿。從時間分配來看,閱讀確實是需要在日常夾縫中求生存的事,也是需要餘裕的事。
.
粉專部分,發文篇數多的當屬「#日常書摘」和「#日常書訊」,#日常書評 、劇評、影評和講座等,雖有《恍惚書》書評有幸較受關注,但和閱讀量相比,尚需要多多產出相關紀錄。感謝過去一年按讚和追蹤的人們,給予持續進步的動力。
.
整理書單時發現,今年依舊以紙本書為主,電子書閱讀量為0;購書大多在網路書店,其次是誠品實體店面,在獨立書店買的書約占整體購書量的1/100。類別上華文文學、翻譯文學和人文社科占大宗,購書金額⋯⋯嗯,博客來妥妥還是鑽石會員,誠品會員也已可以續約了。但今年購入的書籍尚有許多未讀,已安排讀書進度在明年一一消化,目標是盡可能減輕「積讀」情形。
.
在書籍以外,今年更有意識地閱聽台灣影視作品(雖然放棄了各大影展⋯⋯)和參與藝文講座。雖說閱讀時間被壓縮,但書的內容亦以各種改編形式轉化。而在藝文活動永遠爆炸的台北,深刻感受到各方面質量逐步提升;偶爾跨出台北市區,基隆、台南、台東等地,甚至兩度赴日,走過的路,邂逅的風景,都給予豐厚的文化養分。
.
值國際大環境劇烈變動,島內紛擾未息之際,靜心閱讀,努力寫作,2019一整年個己諸事堪稱平穩收束。寄望2020年可以持續累積文字產出,同樣也是順遂豐收的一年!
.
以下列出各種時間小偷(星星記號為出現在拼圖中的圖片):
.
【#遊戲】
任天堂,聖火降魔錄 Heroes / ファイアーエムブレムヒーローズ/ Fire Emblem Heroes
.
【#動畫】
工作細胞
.
【#綜藝】
VS嵐2019(全)
嵐にしやがれ2019(全)
.
【#音樂演出】
1.米津玄師 2019巡演台北站 / 當脊椎化作蛋白石,2019.03
2.★ARASHI Anniversary Tour 5x20 NO.26 SAPPORO,札幌巨蛋,2019.05
3.關八娛樂中(DVD),2019.08
4.★第五屆阿米斯音樂節,台東都蘭,2019.11
.
【#傳統劇舞台劇】
1.同黨劇團,時光の手箱:我的阿爸和卡桑,2019.03
2.一心歌劇團,當迷霧漸散,2019.03
3.★瘋戲樂工作室,台灣有個好萊塢,台北城市舞台,2019.06
4.★阮劇團,嫁妝一牛車,
5.薪傳歌仔戲團,烏龍窟,2019.11
6.MIDSUMMER CAROL~ガマ王子VSザリガニ魔人~(2004年),(DVD)
7.三谷幸喜,《笑之大學》(1996年),(DVD)
.
【#劇集】
1.★我們與惡的距離,公視
2.History2:越界,LINE TV
3.History3:圈套,LINE TV
4.植劇場-天黑請閉眼,NETFLIX
5.勇者義彥-第一季(重看),NETFLIX
6.The Big Bang Theory(宅男行不行)第一季(重看)NETFLIX
7.The Big Bang Theory(宅男行不行)第二季(重看)NETFLIX
8.★俗女養成記,公視台語台重播
.
【#展覽】
1.★第11屆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台北市立美術館
2.赤壁三國群英形象特展(鄭問作品展出),故宮南院
3.悠遊風景繪畫——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故宮博物院
4.★台灣男子簡阿淘──葉石濤捐贈展,國立台灣文學館
5.「我的奇幻租書店臺灣租書店變遷」特展,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6.名偵探柯南-科學搜查展,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7.三峽梅樹月-百年對語.油彩與丹青的邂逅,李梅樹紀念館
8.2019基隆潮藝術:流
9.2019桃園插畫大展『傾聽心話語』,桃園展演中心
.
【#電影】
1.陳凱歌,霸王別姬
2.麥可‧格蘭德奇,天才柏金斯
3★.胡波,大象席地而坐
4.賈樟柯,江湖兒女
5.雷米貝桑松,亨利先生的秘密
6.柏納德羅斯,馬拉松武士
7.奉俊昊,寄生上流
8.陳小娟,淪落人
9.張榮吉,下半場
10.徐漢強,返校
11.高炳權,江湖無難事
12.三谷幸喜,失憶的總理大臣
13.佐佐部清,這條路上:百年童謠的誕生
14.三谷幸喜,有頂天大飯店(重看)
15.★鍾孟宏,陽光普照
.
【#講座課程研討會】
@2019台北國際書展,2019.02
1.★東山彰良、吳明益對談,東山彰良《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新書座談會
2.楊富閔,說故事的人:從《花甲男孩》到《故事書》觀看臺灣文學新氣象
3.夏曼·藍波安,移動的大海
4.台港雜誌對對碰:聯合文學X新活水X字花
5.駱以軍,我被運送著 我被遺忘著
6.吳明益《苦雨之地》新書系列講座第五場
7.凌淑芬,《烽火再起:墨血風暴》新書講座
/
8.生鮮時書,8小時養成出版行銷力,議題製作所,2019.03
9.出版魯蛇碎碎念,4月出版人小聚-A編+B編特別場,C.C.Work兆基商務中心,2019.04
10.野島剛,《漂流日本》座談會,微貳獨冊,2019.04
11.楊佳嫻,五四運動暨杜威訪華百年系列講座-再次掀起時代巨浪──談【五四運動】百年的震動與影響,與不間斷的眾聲喧嘩,紀州庵,2019.05
12.★雷光夏、馬翊航(兼主持)╳陳又津╳盛浩偉╳黃麗群,2019台北文學季-文學特展講座:街道拾聲──我與城市的故事,剝皮寮,2019.05
13.黃麗群,與世界單打獨鬥 ——《我與貍奴不出門》新書分享會,紀州庵,2019.05
14.童偉格導讀,《非軍事區之北》深度讀書會,紀州庵,2019.06
15.黃麗群&柯裕棻,紀州庵館慶演講 - 華麗一族的恍惚女子們,紀州庵,2019.06
16.『給_ _的自己』──編輯工作坊:「刊物編輯學」,紀州庵,2019.07
17.黃崇凱,人權讀書會:當台灣文學遇見白色恐怖系列講座II:「聶華苓的三輩子」,景美人權紀念園區,2019.08
18.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台灣文學研討會,2019.10
.
【#書】
1.台東製造× WenN,這麼可愛,一定是台東孩紙,2019.08
2.mirocomachiko,滿滿都是貓的日子,步步出版,2019.11
3.黑潔明,少爺:魔影魅靈之十二 前世篇 卷一~卷四,禾馬文化,2019.12
4.小峱峱,守娘(上),蓋亞文化,2019.10
5.東山彰良,小小的地方,尖端,2019.11
6.中央社「文化+」採訪團隊,做伙走台步:疼入心肝的24堂台語課,2019.10
7.朱宥勳,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大塊文化,2019.09
8.李屏瑤,台北家族,違章女生,麥田,2019.09
9.燃殼,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悅知,2019.09
10.林珮瑜 羽宸寰,圈套:History3,尖端,2019.06
/
11.張天捷,張天捷在台北繞了一年都沒遇到蔡依林,大田,2019.09
12.王定國,神來的時候,印刻,2019.08
13.★錢真,羅漢門,衛城,2019.08
14.今村昌弘,屍人莊殺人事件,獨步,2019.07
15.藤田翔,藤田流插畫思考術,漫遊者文化,2019.08
16.傑洛德‧杜瑞爾,小獵犬隊探險記:勇闖非洲喀麥隆草原王國,木馬文化,2019.08
17.朱家安、朱宥勳,作文超進化,朱家安 朱宥勳,奇異果文創,2019.02.11
18.鄧小樺,若無其事,香港三聯書店,2014
19.綻放年代,裏右,鏡文學,2019.07
20.★恍惚書,鄧小樺,時報,20190716
/
21.伽古屋圭市,繁花將逝,獨步文化,2019.06
22.胡晴舫,群島,麥田,2019.06
23.凌淑芬,烽火再起[輯二]廢境之戰,春光,2019.07
24.島本理生,初戀,采實文化,2019.06
25.隱匿,貓隱書店:告別有河與河貓,木馬文化,2019.07
26.★張亦絢,性意思史:張亦絢短篇小說集,木馬文化,2019.07
27.吳曉樂,可是我偏偏不喜歡,網路與書出版,2019.05
28.吳芬,把你的心跟肺挖出來帶回鄉下餵狗,啟明出版,2019.06
29..任明信,雪,大田,2019.06
30.李維菁,人魚紀,新經典文化,2019.05
/
31.謝子凡,我和我追逐的垃圾車,九歌,2019.01
32.愛德華多•加萊亞諾,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麥田,2019.05
33.★黃麗群,我與貍奴不出門,時報出版,2019.04
34.潘柏霖,藍色是骨頭的顏色,尖端,2019.04
35.謝凱特,我的蟻人父親,逗點文創結社,2018.09
46.國島水馬,漫畫台灣年史,前衛,2017.06
37.回歸線上的候鳥——陳澄波作品特寫
38.傑洛德‧杜瑞爾,我鐘樓上的野獸:全球最受歡迎動物作家的動物園實習生涯,木馬文化,2019.04
39.坂野德隆,從諷刺漫畫解讀日本統治下的臺灣,遠足文化,2019.03
40.野島剛,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2019.02
/
41.賴香吟,天亮之前的戀愛:日治台灣小說風景,印刻,2019.02
42.《我們與惡的距離》創作全見:完整十集劇本&幕後導讀訪談記事,麥田,2019.04
43.潘柏霖,恐懼先生,
44..多那托.卡瑞西,靈魂法庭,春天出版社,2018.06
45..多那托.卡瑞西,霧中的女孩,2018.04
46..凌淑芬,烽火再起:墨血風暴,春光出版,2019.02
47..陳雪,摩天大樓,麥田出版,麥田,2015.08
48.楊凱麟,發光的房間:從黃銅冰杓、探照燈到鯨魚尾工作椅,收納百年的生活記憶,重獲民藝的時光,麥田,2018.09
49.鄧慧恩,亮光的起點,印刻,2018.12
50.張彥,中國的靈魂:後毛澤東時代的宗教復興,八旗文化,2019.02。
/
51.吳明益,苦雨之地,新經典文化,2019.01
52.謝凱特,普通的戀愛,時報,2018.12
53.探險家在台灣
54.維特多.沙博爾夫斯基,跳舞的熊,衛城出版,2018.10
55.中西直子,365.天天貓和日麗,漫遊者文化,2018.11
56.羅浥薇薇,情非得體:致那些使我動情的破美人,逗點文創結社,2018.09
57.吉竹伸介,什麼都有書店,三采,2018.09
58.廖振富,追尋時代:領航者林獻堂,遠景,2016.12
59.阿潑,日常的中斷,八旗文化,2018.09
60.村上春樹,神的孩子都在跳舞,時報,2000
61.夏宇,《羅曼史作為頓悟》
62.多那托·卡瑞西,《生死逆行》,春天
//
後自然 台北雙年展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日常書訊]
破土、抽芽、生葉、繁花──2019台灣小說隨手記
(2019年12月底前書單陸續更新)
.
因八月底九月初將有王定國、駱以軍、陳雪、連明偉等小說家新書連發,想列出2019年迄今為止令我在意的 #台灣小說,粗略分類,以已經結集出版的小說為主。堪稱陣容整齊,老中青少競出,前行世代仍穩健累積作品,尋求突破,20歲新人也已堂堂站在小說擂台了。而書單裡長篇小說略多於中、短篇,這個微妙的勢均力敵應該和文學出版趨勢相距不遠,背後卻不免有結構性因素。
.
從外部可觀察之處,包括當代台灣的文學創作者如何在萎縮的出版市場上活下來,在拿文學獎、累積作品結集短篇出版的傳統途徑以外(在市場上這種模式逐漸失靈),其一是公私立文學機構的出版補助提倡,有國家級的 #文化部補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地方政府級的「#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或新台灣和平基金會辦的「#台灣歷史小說獎」。
.
此外,值得持續觀察的當屬鏡文學IP機制對台灣出版市場的刺激;而2018年首度開辦,2019年舉辦第二屆的「啟明年度特別出版計劃」的中文小說徵選,則是由啟明出版社獨資舉辦的文學獎,也是寄望創作能量在不同的資源輔助下得以發揮,同樣屬於待觀察名單。雖說上述兩種做法可視為對「傳統文學獎或是專案補助傾向語言形式實驗、小說美學實踐、議題置入而的挑戰。但是像獲得台灣歷史小說獎惟二佳作之一的《羅漢門》,也可以發現創作者致力扭轉「台灣歷史小說多是生硬的史料堆砌」的刻板印象。
.
其二則是小說跨界和結合不同藝術形式曝光的傾向,包括授權翻拍電影、連續劇、改編漫畫、以小說和插畫參加台北雙年展、不同平台跨界合作、積極洽談售出國外版權,生命力旺盛。若說先前所說在於文學生產端,如何更穩定地輔助創作者,出版後的跨界、改編等,則是「不止步於出版」,而寄望透過不同媒介的轉化,尋求和讀者的對話。
.
不過,如果小說大量地傾向影視改編,會在多少程度上影響小說的敘事技巧(直觀上指更強調清晰的「故事」?)嗎?台灣讀者需要/喜歡故事性更強的嚴肅小說嗎?或是有嚴肅意義的通俗小說?但就這份書單來說,所謂純文學和大眾文學之間並非涇渭分明,兩者同在小說光譜上挪移,「嚴肅」和「娛樂」並不是互斥、不能並存的。而觀察小說家的出身經歷,其實不乏跨足編劇、影劇圈的資歷,也許不同創作身分帶來的美學和技巧上的質變和融合遠比我們以為的更早、更快發生。在散文、小說、編劇、導演成績斐然的劉梓潔當可證明,在新作《自由遊戲》中更將她輕盈、詼諧又俐落的小說語言,切換清楚乾淨的轉場和角色視點,與設計為可隨機抽選閱讀的實驗形式做了極好的結合。
.
創作者們繳交的成果,不僅可以呼應自身的核心關懷以及創作脈絡,其實也足以和近年發展出來的台灣特有的小說美學,與作家們關注的文學、社會議題相互參照。吳明益以自然寫作向外拓展與當前的生態議題的連結,胡晴舫關注網路時代群眾與個人之間的辯證;張亦絢《性意思史》為少女而寫、為性而寫,自言是對林亦含《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某種間接回應,又恰能和《失戀傳奇》並讀。《綻放年代》的命名包裝和處理少女自由戀愛議題,當然令人想起前行者楊双子的《花開時節》和《花開少女華麗島》──在台灣島始終震盪搖晃的此刻,小說家如何以各種不同形式與時代共振,如何以文字參與形塑共同體敘事,或回應性別、身體、族群、國族、階級、環境、勞工等議題,值得關注。距年底尚有一段時間,這份書單若是參照對看,應該別有不同的閱讀樂趣:
//
[短]吳明益(1971-),《#苦雨之地》,新經典文化,2019.01(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
[長]游善鈞(1987-),《#完美人類》,鏡文學,2019.03
[長]唐澄暐(198?-),《#蔣公銅像的復仇》,逗點文創結社,2019.05(文化部「青年創作及培力新秀」補助)
[長]駱以軍(1967-),《#明朝》,鏡文學,2019.09
.
//
[短]連明偉(1983-),《#藍莓夜的告白》,印刻,2019.09(文化部「青年創作及培力新秀」補助)
[長]陳雪(1970-),《#無父之城》,鏡文學,2019.09(國藝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
[長]朱國珍(1967-),《#古正義的糖》,印刻,2019.06(國藝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長]胡晴舫(1969-),《#群島》,麥田,2019.07
.
[長]柯映安(柯佳蕙)(199?-),《#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鏡文學,2019.02
[長]柯佳蕙(199?-),《#明日》,啟明出版,?(2018啟明年度特別出版計劃入圍作品)
[長]陳韋任(1987?-),《#白馬騙徒》,啟明出版,?(2018啟明年度特別出版計劃獲選作品)
.
//
[短]王定國(1955-),《#神來的時候》,印刻,2019.09
.
[長]李維菁(1969-2018),《#人魚紀》,新經典文化,2019.06(第19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
[長]劉梓潔(1980-),《#自由遊戲》,皇冠文化,2019.08
.
[短]羅浥薇薇(1980-),《#失戀傳奇》,時報出版,2019.06
[短]張亦絢(1973-),《#性意思史:張亦絢短篇小說集》,木馬文化,2019.07
//
[短]林秀赫(1982-),《#深度安靜》,悦知文化,2019.01(授權翻拍電影)
[短]林秀赫(1982-),《#儚:恐怖成語故事》,聯合文學,2019.08
[短]邱常婷(1990-),《#新神》,聯經出版,2019.06(文化部「青年創作及培力新秀」補助)
[長]謝鑫佑(198?-),《#五囝仙偷走的秘密》(新版),時報出版,2019.07(「2011書寫高雄創作獎助計畫」補助)
.
[長]潘柏霖,《藍色是骨頭的顏色》,尖端,2019.04
[短]張嘉真(1999-),《#玻璃彈珠都是貓的眼睛》,三采,2019.08
//
[長]裏右(199?-),《#綻放年代》,鏡文學,2019.07(鏡文學影視長篇小說大獎首獎)
.
[長]張焜傑(199?-),《#蘭船東去:胡椒、渡渡鳥與紅髮人的航海之旅》,前衛,2019.05(前衛出版社與荷蘭情報資訊平台「荷事生非Oranje Express」首度跨界合作企劃)
[長]錢真(197?-),《#羅漢門》,衛城出版,2019.09(第四屆臺灣歷史小說獎佳作(該屆無首獎,唯二佳作之一))
.
//
[長]沉默,(?),《#劍如時光》,聯經,.2019.05(國藝會「長篇小說創作發表專案」補助)
.
//
[長]懷觀,《劍魂如初2:山河如故》,圓神,2019.02
//
[長]張國立,《#炒飯狙擊手》,馬可孛羅,2019.01
[長]臥斧,《#螞蟻上樹》,馬可孛羅,2019.01
後自然 台北雙年展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3 陳嘉壬
--------------------
藝術家簡介
--------------------
近年創作以當代攝影為主,其影像作品無論是經由數位後製或是直接攝影的手法,在畫面裡所不可或缺的元素不是那些可見的影像,相反地是透過那些不在場的人、事、物去擾動原本靜逸的影像,缺席意味著一種訊息的遺失,也正是這項特點讓影像不再完全臣服於符號框架下的閱讀,也正是這種缺遺,讓影像的詩意迸現,從而不再是一種再現式的反照現實,藉由攝影可將想像具體化,這種具體化的超現實或許可被視為是一種真實概念的擴延。
作品曾於2012年利物浦雙年展(城市聯盟單元)展出,亦曾受邀於巴黎、里昂、羅馬、布達佩斯等地展出。他的攝影創作多與城市生活相關,透過直接攝影或是數位後製的方式來揭露現代都市人的生活處境。
--------------------
作品介紹
--------------------
「甜水」是陳嘉壬在印尼駐村創作後,回台的成果發表,在駐村期間主要鎖定在探訪流經城市的河川以及近郊河域的生活模態,陳嘉壬擇取了幾件錄像以及攝影裝置展現自己對於當地某種人文景觀的觀察。 展名「甜水」的概念來自於每日外食時,所點的飲料無論是茶品或是果汁,若無特別交代,店家必定給予數大茶匙的砂糖或是冰糖,而這樣甜膩而過飽和的飲品,似乎間接反映了一種農產品以及生活需求間的關係,那麼的邏輯是否也可對應上人對於周遭環境的態度? 甜水的另一層想法在部分的影像畫面處理上,陳嘉壬以一種恬適或是美化的手法來呈現某些景象的反差,猶如中國以「糖水片」來貶抑某種唯美俗氣的攝影表現。而在「甜水」的英譯想像上,陳嘉壬選擇了sweetwater一詞來代用,sweetwater意為相對於海水的自然水源,這裡似也回返到這個創作計畫的初衷。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後自然 台北雙年展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父親於郭奕臣10歲時,車禍驟逝,對他有著無與倫比的深切影響。從此,缺席成為他創作的核心。郭奕臣始終在藝術作品中探詢生命的意義,以及存在的本質。同時,創作也協助他釐清、整理自我,逐步接近內在的真實。
郭奕臣認為創作是減法,去除人生那些後來被附加的種種多餘事物,減到不能再減以後,最原初的狀態會自然流露。對他來說,缺席才是生命的真實境況。但郭奕臣並不意圖還原、修復,他在乎的是真實的再現,直視人生失落的各種元素。
大學常蹺課去北美館看展的郭奕臣,某日途經中山足球場,恰巧飛機的巨大影子覆蓋住他的影子,忽然有正被陰影入侵的感觸,他將概念轉化為《入侵》,使飛機影子投影於展覽空間,並搭配聲音效果,創造不存在但又存在的奇詭現場。
而《失訊》則是將無線監視器掛在氣球上讓它升空,直至斷訊為止。此作品分有在西門町拍攝的日間版(長7分30秒)、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交叉口的夜間版(長36分)。郭奕臣將兩部影片在拍攝地點的電視牆上重現,企圖改變觀眾的城市視點,也突破商業操作既定性。他以為,《失訊》是處理人與城市環境的疏離關係。其日間版急促而冷異,夜間版則是在不斷往上攀升後,最後只剩城市光點的俯瞰,儼然宇宙星圖,哀艷且壯麗。
郭奕臣整理雜物,發現即可拍相機,因而觸動他進行創作《光年》。一整年,他以365台即可拍相機進行拍攝,累積9755張底片,但只打算在他身後才發表這些照片。此外,他也拍攝他進行攝影的相機,包含相機盒子的細部。透過這組創作,彷如跨越無數光年、來到地球人類眼前的星光,那是爆炸後已死的星球,卻仍舊留下璀璨的光芒。郭奕臣藉此重新摸索攝影是此曾在、死亡象徵的種種意涵,並展開關於缺席者更深沉的探究。
《顯影》則是郭奕臣以智慧型手機上的程式,一個能夠連結全球上線監視器的app,進行螢幕畫面擷取,總數近20000張,拍攝3年,再將之輸出,放置於展場地面,觀眾看展需套著鞋套入場,踩踏照片之上。監視器對郭奕臣來說,就像是攝影機的延伸,某些監視器的構圖甚至有美感,而這是一種攝影師並不在場的角度,但又能創造畫面,他仍舊心心念念思考缺席的意義。而相片置放地面,除質疑照片為何非得懸掛的固定作法,也具有從未親臨拍攝現場的象徵。
近年,郭奕臣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讓世界各地藝術家的人脈與空間資源產生流動,比如他與葡萄牙藝術家交換彼此的工作室,也就能夠更為輕鬆與深入於當地駐村。此計畫的概念是游牧式的行動,其精神是每一位創作者自身即為一座藝術村。郭奕臣認為STUPIN是向內又向外的交流,藝術家從自身工作室退位、讓渡給別人之際,其實正在前往另一陌生之境,如此也就有著更多不同對話發生的可能。而此無疑仍具備郭奕臣長久以來所關注的、缺席與在場的複雜辯證。
小檔案
郭奕臣,藝術家,1979年生於台灣高雄,2007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畢業,主修電子影音藝術,目前居住於台北。參與世界各國聯展、博覽會以及多國駐村經驗豐富,於台北雙年展、新加坡雙年展、雪梨雙年展、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與德國ZKM……等重要美術館皆曾展出。
個展計有《STUPIN.ORG》、《伊通公園》、《曼哈頓計劃》、《Home-Less is More》、《Behind the Shadow》、《光年》、《What a wonderful WARld》、《We are the WARld》、《突變Mutation》等。
《入侵》代表台灣參加2005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並為歷年來參展最年輕的藝術家,並獲台北獎首獎(2005)與台新藝術獎年度五大視覺入圍(2008)。2016年出版童書《宇宙掉了一顆牙》。2017年創立STUPIN藝術家工作室駐村平台。
其作品透過不同的媒材型式,創造出一種詩意兼具情境式的獨特語彙。作品的核心關注於環境與內心歸屬感的消逝與飄盪的精神狀態,並透過不存在的狀態去顯現對生命本質的探索。
後自然 台北雙年展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王建揚,1981年生於臺北,2006年畢業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擅長透過編導式攝影與裝置和繪畫的結合,來拍攝作品。2009年參加村上隆舉辦的GEISAI TAIWAN #1,以《宅》系列贏得龜井誠一評審個人獎,之后在各項國際攝影比赛中陸續獲得肯定,如 GEISAI TAIWAN #2金獎、美國IPA國際攝影比賽、法國PX3國際攝影比賽、日本TDW Art Fair椿原弘也評審賞等。
王建揚將日常生活以戲劇化和場景化的方式再現,藉以甜美而誇張的色彩和現成物或裝置、繪畫,建構出迷幻的非現實空間。在他的鏡頭下,人物的真實入鏡和刻意的佈景形成反差,突出物質世界的奢華之虛空。
作品受邀於國內外展覽有2011年《一克拉的夢想當代美學展》、2012年北京今日美術館《未來通行證》、201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動漫美學雙年展─愛你一生一世》、2014年國立台灣美術館《台灣美術雙年展─台灣報到》、2016年台北市立美術館《舞弄珍藏》、銀川當代美術館《國際動漫藝術展─非常上癮》、高雄市立美術館《快拍慢想》,2017年台北市立美術館《社交場》、北京今日美術館《破折號》,並受邀於洛杉磯、拉斯維加斯、倫敦、巴黎、墨爾本、俄羅斯、奧地利、墨西哥、東京、韓國、北京、上海、新加坡、香港、台灣舉辦展覽。
王建揚以《宅》系列聞名,其重要特點往往帶有強烈的歡樂氣氛,裸體女性在放滿各種遊戲、動漫物件乃至彩繪、塗鴉、噴漆的空間裡,自由跳躍,奔放開心,像是能夠擺脫沉重的地心引力──王建揚長期與舞蹈系女生合作,唯有其肢體的柔軟度與爆發力,才可能重複做出在空中的高難度姿勢,讓相機瞬間凝結,展現出豐富、奇觀也似的騰空畫面。
在進行《宅》系列之前,他跟妻(當時為女友)前往東歐拍攝,便曾在凌晨五點時於大花園裸奔拍攝──妻子以實際行動與信任支持,陪伴王建揚一起摸索獨特的藝術風格。後來,她也成為王建揚《購物車女孩》的model。
對喜歡在家中脫光行動的王建揚來說,裸體是再自然不過的狀態,所以照片中的女性,也完全是一派自在舒適。他表示,自己並不想要做寫真創作,而想要直指藝術領域──是以,他的攝影創作幾乎沒有色情的意味,反倒明亮、甜美。
王建揚坦言,最初做藝術的初衷就是,想要讓藝術走入一般大眾生活之中,洗去藝術必然沉悶的刻板印象。他強調藝術不是只有一種。也因此,照片中歡樂的氣氛與令人振奮的飛躍感,不僅僅是獨樹一幟的風格,更是他對藝術的真實理解。
相關新聞
http://bit.ly/2QoJrRv
#一影像 #王建揚 #編導式攝影 #裸體攝影 #宅 #購物車女孩 #塗鴉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