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談一下減肥中的姨媽問題—-月經文]
在減肥當中除了掉髮掉胸,女孩兒們常常關心的問題(幾乎是日經文)大概就是:「醫生,我的姨媽早(晚)幾天來,我需要特別注意?」
首先,月事正常週期大概3週到6週(21-42天)都還在正常範圍,非常多原因都會造成短暫性的延遲或提早,撇開懷孕或哺乳的干擾,常見原因例如:
#緊張壓力 例如快要期末考之類
#體重上升或下降
#運動過量
#藥物(類固醇、避孕藥、鎮靜安眠藥、減肥藥)
#內分泌或荷爾蒙不平衡(例如胰島素抗性造成的多囊)
#排卵期出血 等等,大多數婦女終其一生都曾經發生過月經不規則或經血不來的現象,若是在台灣女性平均停經年齡的50歲前幾年,或初經後幾年內都可能有生理性的週期異常。
以上都不用太擔心,我常常會詢問有無伴隨 #異常大量出血 #嚴重腹痛 #連續兩個週期異常 #出血超過一週 才需要進一步處理,不然都可以在調整生活作息跟壓力後恢復。
好的,那為何那些壓力、體重變化或運動會讓姨媽覺得母湯而不想來呢?
白話來說:
#因為姨媽沒有安全感啊
試想女性在經歷月經週期會有什麼樣的生理變化,一直在失血不說,缺鐵性貧血、營養流失、氣力耗盡、倦怠疲勞、情緒暴躁,是個遇到生死存亡關頭會先被犧牲的狀態啊!
若正處於身體必須集中所有精力,在應付某個事件的狀態(壓力大、過量運動=被野獸追趕、減重增重=有營養匱乏的危機),姨媽還不知好歹的來給妳補刀(不是補血),那妳的身體恐怕會面臨更血盡人亡的危機。
更白話說,如果一個穩定的月經週期關乎生育下一代,一個沒有糧食、沒有睡眠還被野獸追趕的情境,姨媽怎麼放心讓妳受孕?
這就是為何在減少熱量攝取的減脂飲食中,我會希望女孩們不要過度運動或挨餓,盡量減少所有的壓力來源,把微量巨量營養素在低熱量中拉高比例,兼且好好吃飽睡好, #這樣姨媽才不會起疑,才會放心蒞臨,所以更多的是過去半年都沒來的人,跟我說在開始飲食法後,姨媽就來訪了。
#體脂肪重量跟月經週期的關係
在最早1997年的4392位24-45歲的女性研究,用DEXA量測身體組成,就發現月經週期跟體脂肪 #非線性關係,而是J型曲線。也就是太瘦的跟太胖的月經週期都會拉長。
#多低的體脂率可能影響月經週期
在2019年一篇針對 #曲棍球女運動員,飲食脂肪含量跟體脂率對生理期的影響,發現跟 #飲食中的脂肪無關(所以不要再說低脂飲食會影響月經了),而是跟體脂率關係較大,當 #體脂率低於22%的時候,月經會開始出現延長。
不過體脂率用絕對值看比較不準,臨床上有人14%還是有正常月經,因為她的肌肉從一開始就是偏多,那要 #減掉相對多少的脂肪,才可能會讓月經不規律?
2017年《Frontiers in physiology》期刊,研究女性運動員在進行4個月的減脂餐(低碳/低卡/中等脂肪/高蛋白質飲食)跟有氧/無氧運動之後,體內女性荷爾蒙(estradiol)跟月經週期的改變。
女性運動員在4個月後減少了12%的體重,下降 #35-50%的脂肪重量後,女性荷爾蒙跟男性荷爾蒙都有顯著下降,並增加了月經不規律的機率。
但是這樣的變化,都在 #增加熱量攝取跟減少運動後的3–4個月完全恢復,也就是說脂肪一下減少太快所造成的荷爾蒙變動, #是可逆的。
脂肪要下降35-50%並非容易的事,等於是原本20kg脂肪重量的女性要減掉7kg-10kg的純脂肪後,才會出現短暫的月經不規律。
脂肪的存在,關乎身體的「 #定點」跟安全感,原本設定20kg的脂肪能維持的月經週期,突然降為10kg,身體需要一定的時間來適應新的定點,跟脂肪對於製造荷爾蒙的重新分配,所以我看到許多女性純脂肪降很快的,會有短期延遲或血量減少的現象,但都在體脂率穩定不再變化後(達標後維持期),恢復正常。
再來就是,每個人的身體「有安全感的脂肪重量」並不一樣,在營養充足的情況下,請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例如,有一個體脂率已經20%標準的女性,來診原因是尋求更低的體脂率,我說在「身體健康無虞」的前提下,我們可以試一個月看看,後來發現,到了15%的時候月經幾乎都不來,17-19%的時候可以非常正常的來到,我跟她說,「這就是妳的身體最有安全感的脂肪重量」,請試著接受她,不要勉強她。
以上是王醫師對「月經文」的分享,總歸一句話,多低才會影響週期每個人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有權利去追求不同的體脂率目標,但醫師的任務,就是幫妳把關「健康」這件大前提,像我昨天的「休止期落髮」文,既然某些變動是脂肪變動的必經過程,我們能做的就是把 #營養補充好、 #降低壓力,讓身體在有安全感的情況下,迅速調整回原本的步調。
附圖來自粉專人類超有病 Baxuan,歡迎大家看一下這個相簿,就會知道姨媽的一切難搞, #都是因為愛。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91668047636881&type=3
#歡迎大家分享月經文
#姨媽誤時
#擔心姨媽的壓力也會讓姨媽更不想來嘿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Sunny Huang - IBCL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3月份回覆留言內容:寶寶提早醒來該餵奶接覺或不管他、左邊乳房冷敷後奶量下降該如何追奶、媽媽乳汁充沛但寶寶每晚喝奶大哭該怎麼辦、寶寶剪完指甲還是刮花臉怎麼辦、如何更明確判斷寶寶是否餓了、用小花杯收集母奶是否會影響寶寶喝到的奶量、親餵後不排空如何刺激大腦製造更多奶水、使用擠奶器後還能手擠出奶是否是擠奶器...
「懷孕體重增加曲線」的推薦目錄:
- 關於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婗媽。甜栗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Sunny Huang - IBCL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影響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懷孕] 關於孕期增重-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懷孕體重增加原因的推薦評價,親子天下、PTT 的評價
- 關於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孕期標準體重你的孕期體重像這樣才合理 - PTT新聞 的評價
- 關於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均衡飲食」,「養胎不養肉」才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懷孕] 體重增加太快?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茲炫。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婗媽。甜栗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運動後首選大豆營養高蛋白
#營養師監製全方位營養補給
月享SO計畫套組: https://pse.is/VF5YP
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改變💪
除了懷孕,從沒把自己肚子搞這麼大過,圖中的巴豆真的比我懷婗五個月時還大(我羞恥的把它放在留言處)🙈前陣子很多聚餐,體重雖然沒什變、但自己的體態真的鬆了許多! 按摩、穿衣服最能感受到差異!
前陣子參加一家健身房體驗,標榜體態管理,觀望很久後才去,原本滿懷期待,結果卻是知名高蛋白行銷品牌的據點,當下體驗的運動讓我感受只是噱頭!
我吃過他們家的高蛋白,但不推崇只靠高蛋白營養品去塑身,坊間高蛋白選擇性很多,也看到很多人推薦的Pocket Meal 口袋餐,它除了高蛋白還多了很多全方位補給,至少讓自己在運動後也能營養均衡、最後決定嘗試小禎代言的口袋餐,原本運動完後我是不吃東西的! 但深怕減掉的都是肌肉,所以、現在運動完我都會吃一包口袋餐,增加營養與飽足感~
體驗口袋餐一段時間,搭配核心運動,體態也慢慢有曲線了,內含優質益生菌,讓我在食用的隔天都很順暢!
最喜歡奇異果奇亞籽喝起來清爽好入口,香蕉可可味道與口感蠻像香蕉牛奶!
另外,搭配脂肪含量低於蘇打餅的無榶 #咕嚕餅 有叛逆巧克力和心酸塩檸檬二種口味,個人喜歡心酸塩檸檬、檸檬香四溢、吃起來脆口,可以搭配多量的開水,增加飽足感。想飲食控制或解嘴饞的朋友,可以當下午茶點心唷!
Pocket Meal口袋餐總共有九種口味!
大家可以在眾多的分享者體驗中,挑出自己喜愛的口味吧!
月享SO計畫套組: https://pse.is/VF5YP
輸入優惠碼nima 還能享95折呦!
#低於市面代餐你的熱量由你控制
#輔助搭配生銅飲食
#pocketmeal #月享SO計畫 #咕嚕餅 #口袋餐
#不運動肉鬆給你看 都不能偷懶🥺
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Sunny Huang - IBCL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3月份回覆留言內容:寶寶提早醒來該餵奶接覺或不管他、左邊乳房冷敷後奶量下降該如何追奶、媽媽乳汁充沛但寶寶每晚喝奶大哭該怎麼辦、寶寶剪完指甲還是刮花臉怎麼辦、如何更明確判斷寶寶是否餓了、用小花杯收集母奶是否會影響寶寶喝到的奶量、親餵後不排空如何刺激大腦製造更多奶水、使用擠奶器後還能手擠出奶是否是擠奶器力道不夠或其他原因/長期無法排空對媽媽有無影響、一部影片提到BLW一定要滿6個月而另一部影片說4-6個月何者為對/BLW是否會錯過減少過敏反應和對食物的興趣、should hand express painful with or without plugged ducts、3個月寶寶長牙也要用含氟牙膏嗎、when to start sleep routine、母奶冷凍後只能冷藏24小時是從完全解凍後或冷藏時開始計算、寶寶快6個月晚上瓶餵用吸管杯或奶瓶、電動擠奶器不如手擠是否只能用手擠、寶寶7.5個月會用手抓食物但不會用湯匙該怎麼辦、寶寶2.5個月含乳嘴巴沒有張大需要矯正嘴型嗎、懷孕可以繼續餵母乳嗎/會否對寶寶們不好、有辦法把乳頭的出乳孔變大嗎、跟寶寶遊戲時一定要跟寶寶面對面嗎、乳腺炎打抗生素後奶量大減該如何追奶、小白點破開流出乳汁但還沒消失該怎麼處理、產後二個月雙邊擠奶50ml還能追奶嗎、母乳媽媽可以吃海鮮嗎、哺乳期可以隨意用護膚品和毛髮增長液嗎、do you do tummy time on harder or softer surface、可以用大人手指頭取代奶嘴給寶寶吸嗎、剛出生的嬰兒可以用”安撫哭鬧不停寶寶”影片裡的姿勢抱嗎、全母乳寶寶吃不胖是媽媽體質導致奶水不滋養嗎、懷孕24周乳房按摩手擠奶有透明液體可以持續練習嗎、親餵多久後開始瓶餵才不會乳頭混淆、4個月寶寶可以吃大人的含糖燕麥嗎、可以邊用擠奶器邊按摩胸部增加出奶量嗎、不是母乳也可以控速瓶餵嗎、寶寶腸絞痛只含乳頭拒絕奶嘴該如何訓練、沖泡配方奶的搖晃方式是否會導致寶寶不同程度脹氣、出生後第三天母乳性黃疸/喝奶有吞嚥聲音/不包包巾對寶寶有何負面影響、高於70度水溫會破壞配方奶成分嗎、水溫70度會否會導致益生菌失活、水奶已滅菌是否過期還可以喝、如何單次沖泡一天的配方奶量並保存於冰箱中、可否提前半小時至一小時先把配方奶泡好降溫後放置於保溫器內待用、側躺餵母乳從鼻孔流出來會否導致寶寶窒息、可否將電熱水器的水降到室之後泡奶馬上飲用、奶瓶消毒烘乾後是否能收納在桌面上等開放空間裡、Sunny給寶寶吃的滴雞精品牌為何、可否先加入一半的70度熱水沖泡奶粉後再加入另一半滾沸後降溫的室溫水混合、如何清洗不能放進洗衣機的玩具、矽膠Silicone材質的奶瓶可以放入UV紫外線機消毒嗎、沖泡好的配方奶可以放在溫奶器保存多久、懷孕中持續哺乳會否影響初乳量、可以把母奶和配方奶混合一起餵嗎、在月子中心是否該要求遮光罩幫助寶寶睡眠、寶寶體重落在15%生長曲線比其他85%寶寶還差怎麼辦、6個月寶寶只願意喝0-3個月流速奶嘴會否有不好的影響、寶寶厭奶期吃玩睡節奏亂了該怎麼辦、寶寶不厭奶是正常的嗎、親餵厭奶是否改瓶餵比較穩定、平時媽媽補充維他命D讓增加母奶維D,寶寶厭奶期是否需要額外給予滴劑、Is it too late to train baby latch at day 6、陰唇側殘留氧化鋅乳膏該如何清潔、減少擠奶次數只維持每日兩次power pumping及夜間親餵能否維持奶量、寶寶不接受冷凍母奶的原因和處理方式、瓶餵轉親餵長期使用乳盾會否導致奶量下降、先用湯匙餵等寶寶可以吃軟塊狀再轉BLW可以嗎、為何兒醫學會不建議寶寶吃花生/花生醬、平時醒著和半夜dream feed補餵之後寶寶拒絕刷牙該怎麼辦、6個月寶寶吃輔食之後不愛喝奶是否該改為先餵奶、寶寶在還沒預設的起床時間喝奶導致循環變成”護理-吃跑-哄睡”該怎麼辦、補餵dream feed需要減少嗎清醒哄不睡需要改睡前補dream feed嗎。📢 快來訂閱我的頻道:http://bit.ly/2kttyum
本影片僅供教育使用,不能取代醫生診斷。請向醫生或其他合格醫療人員諮詢您的病情。
立即預約「 Sunny老師線上泌乳門診哺育諮詢 」
無論妳在國內或海外,透過線上視訊互動方式諮詢(Video Chat),讓Sunny老師即時專業輔導,解決妳遇到的母乳哺育問題!預約視訊諮詢服務:https://forms.gle/AphbHvtcv5Y2Rr4EA
Sunny老師的Amazon Store (推薦清單不定期更新) https://www.amazon.com/shop/sunnyhuang-ibclc
Sunny老師簡介: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Lamaze拉梅茲國際認證生育講師LCCE
DONA國際認證分娩陪產暨產後照護DOULA
美國紅十字會認證成人嬰幼兒急救、心肺復甦術、自動電擊器講師
廣告利益揭露:透過鏈接產生之符合的購買行為,我們可能會獲得合作網站提供之廣告佣金。
#Sunny回覆留言
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影響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月嫂亮亮的私房話』播出時間:每週三中午12:00,敬請訂閱影響力
【產後瘦身這樣做,恢復產前s曲線不是夢】
本集簡介:媽媽們為了孩子,總是在懷孕期間努力吃、努力幫寶寶增加營養...
但,產後的妳是不是想摔體重機、把緊身牛仔褲塞到衣櫥最深處呢?
別擔心!今天亮亮老師就要來傳授幾招產後瘦身的秘訣給媽媽們喔!
趕快按下「訂閱」影響力頻道,最即時、最有料的影音節目一集都不漏看。只要每天花5分鐘時間,就能輕輕鬆鬆提昇自我的實力!
+ 看更多月嫂亮亮的私房話:http://seepower.tv/author/guest_10/
關於亮亮老師:
陳思伃,人稱亮亮老師,經營寶兒產後護理之家十餘年,服務超過5000位媽媽。今年更開始經營臉書粉絲頁「月嫂亮亮的私房話」,提供父母親實用的育兒技巧。
對於新生寶寶的照料,陳思伃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爸媽們可千萬不可以錯過了!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鎖定影響力。
+ 影響力官網:http://seepower.tv
+ 影響力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eepower.tv/
+ 加入影響力Line@:https://line.me/R/ti/p/%40cph9985f
-
影響力於2018年正式上線,由讚點子數位行銷有限公司發起,在這裡,我們匯集了台灣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國際、財經、職場、親子、兩性、教育、藝術等領域,成為我們引領社會脈動的「達人」,透過影音傳播的力量,帶來超越世代的影響力!
下一個十年,你準備好和達人一起充實自己嗎?
2018年,期待與你一同創造全新的知識影音元年。
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孕期標準體重你的孕期體重像這樣才合理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孕晚期孕婦體重的增加主要是胎兒發育所導致,胎兒、胎盤增重及羊水增加 ... 計算BMI,根據BMI值選擇體重增長標準曲線圖,孕媽媽將各孕周體重增長數值 ... ... <看更多>
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均衡飲食」,「養胎不養肉」才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媽咪愛美麗孕期體重該如何控制呢? ❌體重增加太多且快➩寶寶容易成巨嬰造成生產風險❌體重增加太少➩寶寶容易營養不良導致生長遲緩或早產在懷孕期間做好飲食及體重控 ... ... <看更多>
懷孕體重增加曲線 在 [懷孕] 關於孕期增重-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FB有照片解釋版
https://www.facebook.com/MyLittleLovelyRosa/posts/2224540961097623
→你知道低出生體重會影響寶寶的一生嗎?
低出生體重的寶寶,在成人以後的心血管疾病、中風、高血壓、二型糖尿病和
其他相關代謝疾病的風險都比一般體重的新生兒高。或者說,成年以後的心血
管疾病的風險,是和出生體重成反比的。但這反比關係大約只持續到四公斤,
出生體重大於四公斤風險又會慢慢回升(圖二)。
目前有個說法是,有些代謝相關疾病,你後天做了什麼,其實能改變的只是一
小部分,更多,是娘胎時就決定的。當胚胎早期環境優良時,將來就會是低風
險組。早期環境較差的,可能走向中度和高風險組,人生是由一連串的決定所
組成,而一路選錯的話就會走向最壞的結果,ex: 中年心臟病發等。(圖三)
而胚胎環境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出生體重,研究中選擇足月單胞胎新生兒作
為研究對象。類似的分析研究在不同國家重複了非常多次,都得出相似結論:
低出生體重會增加成年後代謝相關疾病風險。*1
╳生出來再養這句話是錯的!
還有一件更不好的事情是,那些低出生體重兒,如果在嬰兒和兒童期增重太快
的話,相比於那些同樣低出生體重但之後體重增加較慢的,他們成年後的心血
管疾病和代謝疾病的風險會增加*2。至於早產會增加兒童期或成年期的心血管
疾病和糖尿病風險也早有一系列研究證實。*3
◎如果寶寶已經是低出生體重了,沿著生長曲線發展會比短時間內快速增重來的好。
╳養胎不養肉是錯的
好,既然知道低出生體重體重不是好事了,再來看另外一點:
養胎不養肉這件事是錯的!孕期增重少的孕婦,生出低體重新生兒的機率就是
比較高!孕期增加的重量和新生兒體重,在統計學上呈現正相關。
當然你可能會說可是那個誰誰誰懷孕沒胖多少可是寶寶很大隻?當然,人類是
生物,是生物就永遠有例外!例如我也可以說我知道有誰五十歲還自然懷孕的
例子,問題是,你能保證自己是那個例外嗎?我們只能說,根據現有的資料,
孕期增重較少的孕婦,生出低體重兒的機率會增加。這裡說的是「機率」,我不
是說必然就會生出低體重兒,而是這樣的風險會提高。
◎BMI正常以及過輕的孕婦,孕期增重低於IOM建議值的,生出低體重新生兒的
比例增加。過重及肥胖的孕婦,這部分關聯性較弱。*4
日本也是錯的
日本長期以來一直將孕期增重控制的比其它國家嚴格,而他們也為此付出代價。
日本的低體重兒比例逐年上升,身高增長也趨緩,而這些也會影響將來成年人口
的心血管疾病比例。*5
身為科學家和女性主義者,我是不太願意寫這種看起來很像在恐嚇媽媽的文章。
但,我所受的科學訓練就是告訴我,早期母體環境是會對子代造成包含成年後
的長期影響,不論人或動物皆已證實。
◎孕期請保持健康飲食,依據建議體重增加重量,過猶不及都不是好事,而這
會影響下一代的一生!
ref
*1 Andersen, Lise Geisler, et al. "Birth weight, childhood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dults: combined historical cohort
studies." PloS one 5.11 (2010): e14126.
*2 Eriksson, Johan G. "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from a
small body size at birth to epigenetics." Annals of medicine 48.6 (2016):
456-467.
*3 Chehade, Hassib, et al. "Preterm birth: long term cardiovascular and renal
consequences." Current pediatric reviews 14.4 (2018): 219-226.
*4 Siega-Riz, Anna Maria,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outcomes of maternal
weight gain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 recommendations:
birthweight, fetal growth, and postpartum weight reten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201.4 (2009): 339-e1.
*5 Normile, Dennis. "Staying slim during pregnancy carries a price." (2018):
440-44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39.7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53576687.A.0A2.html
養胎不養肉非常不ok啊!
小於2500g為低出生體重,小於1500g為極低出生體重
但我前面說的相關風險是和體重呈現負相關直到接近四公斤
換句話說,出生體重越重(但不超過四公斤)的風險值是最低的(圖二)
雙胞胎因為條件不同,通常不會收錄在這些單胞胎的研究裡面,會另外拉出來做
但,理論上來說,是的
日本去年還有一篇單一研究是在說,那些希望孕期增重少於12公斤的孕婦
新生兒出生體重較低,但剖腹產率或是產後體重回復上並沒有比較好
換句話說,你可以控制你的體重,小孩會比較小,但不會因此比較好生或生完比較好恢復
不過這篇是單一研究不是review我就沒有放進正文了
有興趣的可以看
Ogawa, Kohei,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women's perceived ideal
gestational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and pregnancy outcomes." Scientific
reports 8.1 (2018): 11574.
要增重多少依據孕前BMI不同有不同的建議值
我說的是依據建議體重增加孕期重量
IUGR(宮內遲滯)的寶寶,的確會在成年以後的一些代謝相關疾病風險較高
不過這不是孕婦本身能選擇的(攤手)
當然有啊!”足月的單胞胎”,滿37週叫做足月。
我選的這幾篇都是review,不會連這麼基本的問題都沒處理。
有差!但出生體重相似的印度和中國也都有做相關研究,結論是相同的。
中國也有針對"1960年代自然災害"所造成的孕期營養缺乏做過研究
(文革就文革,人禍還要講成天災)
※ 編輯: qqqm (101.9.122.77), 03/26/2019 19:07: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