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安排、休息/減量、多樣化】- 單從訓練的角度來看,不管你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你是不是運動員,我們都需要休息、恢復、調整和嘗試多樣化,來面對長期訓練可能會遇到的各種狀況,並平衡之。
⠀⠀⠀⠀⠀⠀⠀⠀⠀⠀⠀⠀⠀⠀⠀⠀⠀⠀⠀⠀⠀⠀⠀⠀
疫情期間有許多教練安排了各式各樣的線上課程來滿足學生或是運動員的訓練需求,針對一般學生來說,如果你原本就只有一週一次的訓練,那這陣子也先從一週一~二次即可。
⠀⠀⠀⠀⠀⠀⠀⠀⠀⠀⠀⠀⠀⠀⠀⠀⠀⠀⠀⠀⠀⠀⠀⠀
如果你依然保持上班,日常生活的活動量沒有減少太多,可以先嘗試一週一次的運動,雖然在家中只能做徒手、彈力帶、TRX... 等等的訓練,但累積起來的訓練量也可以很驚人,而且對有些人來說,自身體重可能還比去健身房的強度還高。
⠀⠀⠀⠀⠀⠀⠀⠀⠀⠀⠀⠀⠀⠀⠀⠀⠀⠀⠀⠀⠀⠀⠀⠀
如果你是在家上班,日常生活的活動量減少非常多,或是你平常本來就常常鍛煉,那才建議至少二~三次以上的居家訓練。
⠀⠀⠀⠀⠀⠀⠀⠀⠀⠀⠀⠀⠀⠀⠀⠀⠀⠀⠀⠀⠀⠀⠀⠀
今天是雙北宣佈疫情警戒的第六天(還是第五天?),你可能連續運動了好幾天,也可能都還沒運動。
⠀⠀⠀⠀⠀⠀⠀⠀⠀⠀⠀⠀⠀⠀⠀⠀⠀⠀⠀⠀⠀⠀⠀⠀
如果你已經連續運動了好幾天,或許可以給自己的身體一點休息恢復的機會,可以直接安排一個休息日耍廢,也可以做一些動態恢復,例如動態伸展、輕度有氧、瑜珈... 之類,或是可以下載一些訓練的APP玩一點不同的訓練,訓練反應和手眼協調。
⠀⠀⠀⠀⠀⠀⠀⠀⠀⠀⠀⠀⠀⠀⠀⠀⠀⠀⠀⠀⠀⠀⠀⠀
這些不同的調整方式是讓我們可以從單一的訓練模式中跳脫出來,讓某些疲勞的肌群有恢復的機會,也在長期的訓練裡加入一些樂趣並開發較少使用到的身體能力。
⠀⠀⠀⠀⠀⠀⠀⠀⠀⠀⠀⠀⠀⠀⠀⠀⠀⠀⠀⠀⠀⠀⠀⠀
如果你覺得線上的訓練太多你跟不上,你可以適當的調整組數或是訓練時間,畢竟線上的課程很難客製化,你要有自我調節的觀念(或是詢問你目前的教練)。
⠀⠀⠀⠀⠀⠀⠀⠀⠀⠀⠀⠀⠀⠀⠀⠀⠀⠀⠀⠀⠀⠀⠀⠀
想要提升活動量的你也可以把學過的東西在一週內都做過一輪,每一天的量都不多,但維持活動的頻率,例如,第一天:髖部伸展/死蟲/單腳橋式/分腿蹲、第二天:肩部伸展/棒式/眼鏡蛇式+下犬式/毛毛蟲(向前+向後)、第三天:••••••••••• (以此類推)。
⠀⠀⠀⠀⠀⠀⠀⠀⠀⠀⠀⠀⠀⠀⠀⠀⠀⠀⠀⠀⠀⠀⠀⠀
對於運動員來說,面對接下來許多賽事的延期和取消,首要目標就是保持健康和維持體能,至少在未來的調整銜接不要有太大的差距。
⠀⠀⠀⠀⠀⠀⠀⠀⠀⠀⠀⠀⠀⠀⠀⠀⠀⠀⠀⠀⠀⠀⠀⠀
如果有器材和場地,可以跟教練討論自主訓練的內容,可能針對個人技術或是肌力體能部分,如果沒有器材和場地,可以針對自己在基礎能力缺乏的部分做加強,例如:活動度、核心或是對於身體各部位的控制能力。
⠀⠀⠀⠀⠀⠀⠀⠀⠀⠀⠀⠀⠀⠀⠀⠀⠀⠀⠀⠀⠀⠀⠀⠀
這場戰「疫」!我們不確定會打多久,但絕對不能還沒被疫情擊垮之前就先被自己打敗,尤其是中老年人一臥床不動,很多身體的機能都會退化的更快。
⠀⠀⠀⠀⠀⠀⠀⠀⠀⠀⠀⠀⠀⠀⠀⠀⠀⠀⠀⠀⠀⠀⠀⠀
大家加油💪🏾平安健康🙏
⠀⠀⠀⠀⠀⠀⠀⠀⠀⠀⠀⠀⠀⠀⠀⠀⠀⠀⠀⠀⠀⠀⠀⠀
⠀⠀⠀⠀⠀⠀⠀⠀⠀⠀⠀⠀⠀⠀⠀⠀⠀⠀⠀⠀⠀⠀⠀⠀
⠀⠀⠀⠀⠀⠀⠀⠀⠀⠀⠀⠀⠀⠀⠀⠀⠀⠀⠀⠀⠀⠀⠀⠀⠀⠀⠀
#Jason肌力與體能訓練
#Jasonperformance
#Jason肌力體能x不只是訓練
#我與訓練的熱戀期
⠀⠀⠀⠀⠀⠀⠀⠀⠀⠀⠀⠀⠀⠀⠀⠀⠀⠀⠀⠀⠀⠀⠀⠀
❇️喜歡這些文字或內容嗎?❇️
☑️追蹤我 @jasonperformance
☑️按愛心給我鼓勵
⠀⠀⠀⠀⠀⠀⠀⠀⠀⠀⠀⠀⠀⠀⠀⠀⠀⠀⠀⠀⠀⠀⠀⠀
⠀⠀⠀⠀⠀⠀⠀⠀⠀⠀⠀⠀⠀⠀⠀⠀⠀⠀⠀⠀⠀⠀⠀⠀
#肌力 #力量 #速度 #爆發力 #健身 #心態 #成長 #田徑 #教練 #訓練 #台灣 #台北 #原住民 #學習 #strengthandconditioning #training #taiwan #taipei #workout #coach #speed #strength #trackandfield #performance #power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技術x肌力x恢復 在 江杰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林孟學 這一球,我們等了六年!
第一次碰面,他告訴我:『教練,我想變壯一點』
那年
他大三升大四,幾個月後我們在新莊體育館哭了
我們在大專甲級聯賽拿下亞軍,離冠軍只差了一步
幾個月後,他進入夢想中的職業隊富邦勇士籃球隊
我也幸運的和 X W T 體適能 副主任 石俊益 教練 繼續支援
當我還忙著說服全隊肌力訓練的好處時
孟學早已經默默的、認真的完成所有訓練
那時候,肌力訓練累積的效果
慢慢在他身上一點點的展現出來
歷經球隊改組換血
這個用身體當本錢拼搏的男孩被留了下來
在 鄭維軒 肌力與體能教練的帶領下
孟學的身體越來越強壯
廣義上,孟學接受肌力訓練的系統六年沒有改變
而累積的時間就是他在更高等級的身體對抗中
最大的本錢
感謝學弟 @林武璋 (Demos Lin)多年來的照顧
讓他即使有有受傷也都能快速的恢復回場拼戰
這一球,我們等了六年
在看到這奮力猶如NBA等級的扣籃後
賽後我發了IG的訊息給他
不到一分鐘內的回覆是:
『謝謝教練,依然愛上的重量訓練!』
多麼三八又中肯阿
那個當初只想變壯的 @林孟學 繼續加油吧!
https://youtu.be/aYUDoNIOOww
#這就是身為肌力與體能教練的驕傲時刻
#一個好的身體能力培養不是幾個月
#用五年來看是一個合理的數字
#你有決心成為一個好的運動員嗎
#五年有些人早已經離開運動長更何況是六年
#當初這批選手到現在還是叫我教練
#因為我比技術教練還要兇啊不信你去問他們
#遲到被我趕出去罰打掃的都進職業隊了
#國體大男籃
#國體大運動表現團隊
技術x肌力x恢復 在 竹子的體育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運動】什麼是自然動作!?
BeMover-優雅x力量x自然運動
MovNat是Movment Naturally的意思,自然的移動,自然運動的意思。
人們自然與生俱來的各種活動能力。跑、跳、爬、扛、提、攀爬、投、接等等的能力。
想像一下小朋友在草原上玩耍,在公園裡盪來盪去,互相揹著彼此追逐,從一個石頭跳到另一個石頭...等等,那是與生俱來的本能、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玩」本來就是人的天性之一,但是現在大多數成年人具備不一定具備「玩」的能力,揹起自己體重的人移動、讓自己懸掛在欄杆上並且移動,在地上爬行變得越來越挑戰了嗎?如果具備了玩的能力,給予一個適合的環境,自然就會玩起來。
MovNat目的是建立與重建人類與生俱來的身體行為能力,讓身體自然的發展、恢復、維持健康並且開心與自由。同時另一方面是建立實用性的運動能力與身體素質,是能夠適用適應到生活的各個層面,這種能力能夠對自己他人與環境都有好處。
實用性的運動能力與身體能力是MovNat很核心的一個觀點,所有的動作技術與身體能力都是能用得上的,並且能夠適應環境、適應於不同的運動活動類型,不會過於專項化,因為一個運動越專項越專業化,他的活動度,穩定,協調,力量越會專精以及適應某個面向,而相對的另一個面向則常常會受忽略,而被忽略的那些面向,則是受傷的高風險區塊。
因此廣泛的適應能力與實用性為前提,MovNat把個種類的身體活動用分成兩大類,並非以鍛鍊肌肉或六大方向為概念,而是簡單地分成「移動自己」與「移動物體」兩大類。
「移動自己」:移動、跑、平衡、跳、爬行、攀爬
「 移動物體」:提起重物、負重移動、丟、接
當然,更多時候是以上不同的動作類型互相混合或串接,例如在負重的情況下爬行或平衡移動,或是跳到一個定點後爬行穿過障礙再攀爬上高處。根據不同的程度或情況,在室內或室外塑造或設計複雜度與變化度,讓那些動作能力可以有更多的整合和協調。
MovNat同時注重身體素質、動作技術、心智覺察三個層面,也可以是我們俗稱的心技體。身體素質是我們的力量、肌耐力、爆發力,也就是肌力與體能最擅長的層面。動作技術則是上述的各種爬、走、跑、跳、攀爬、負重的動作技術,除了學會這些動作外,更重要的是實用性與適應性,因此這些技術如何在不同情境與環境下能揮出來,也是關注的重點。
心智覺察,是對於環境和自身的覺察,因為MovNat鼓勵多元與變化,所以當情境有了更多變化與複雜度的時候,同時留意環境,環境的平衡、自己的平衡、重心轉移、力量的使用與控制、身體姿勢、最有效益移動方式等等。從一次只能顧及一兩個到能夠同時顧及更多更廣的面向,同時又能有效又優雅的完成動作與移動。
身體素質、動作技術、心智覺察這三個面相在MovNat是同等重要的。然而有許多人,除了健身房的重量訓練以外,不再做任何的身體活動,這就代表其實只關注在身體素質這一個面向,並沒有在其他面向得到完整或持續的開發與成長。MovNat的方式,可以很自然地把心技體這三者整合在一起,發展更強壯身體,又能優雅的移動,同時也更加有覺察與喜悅。
#內湖
#健身
#運動
#訓練
#無限體能訓練中心
#infinityStrengthandConditio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