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口老化談成「現象」而非「問題」,無非僅是推託公權力的責任】#讀者投書
非營利組織(NPO、NGO)最早新起於美國,且以因應政府失靈、市場失靈等社會狀態,以「第三者政府」的角色出現,以倡議、行動、理想和社會價值提倡等,面對社會問題。
然而,在台灣地方創生經費預算,國發會框列各部會資源,可能更加加速這樣的承包關係產生,當中第三部門執行業務也須貫徹政府意志,讓公權力與民間事務界線模糊,也很容易造成錯把問題當現象的狀況......
#第三部門 #地方創生 #NGO #NPO #標案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開無罪,監督有理‼️ 唯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 新竹環狀輕軌講了兩年半多,市府一場說明會都沒開。日前我好不容易透過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向交通部鐵道局要到市府檢送的簡報,摘要整理後公布在網路上,市民才終於知道輕軌的規劃進度。 我代替市府向民眾說明,結果上周在議會卻遭到執政黨...
政府失靈市場失靈 在 張金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居住正義」推動架構
前陣子有一「峰言峰語」近千人的臉書社團,有人很認真的發啓「居住正義」的推動工作,寫了很完整的推動計劃,引發許多人志願響應,目前透過Telegram 整合各方意見。我受邀撰寫了一份「居住正義」推動架構如下。特提供參考,歡迎大家提供意見。
———-
「居住正義」推動架構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際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
2020/3/15
1、「居住正義」的理想只是口號,實踐才是王道
太過理想政策,衝擊太大,影響太大,不易落實;逐步漸進政策,才能減緩衝擊,社會各界才能接受,政策才能落實。
但這平衡點拿捏需要社會教育與共識!而且這是要有理論/理想與實務/政治經驗判斷。這個觀念是居住正義能否落實成敗關鍵前題,否則我們內部在居住正義的改革無法形成共識,未來將無法持續運作。
這個想法可參考我在台北市政府與財政部長的落實持有成本「囤房稅」經驗,從學者主張的第二屋以上要累進課税,到市府第三屋以上,到與財政部及立法院的第四屋以上經歷過程。(詳見「居住正義」第二章第3節)
我經過學術界再到政府行政界的最大心得有15字如下供參考(詳見「居住正義」第一章):
「理想要堅持,作法要務實,專業要尊重」
我長期堅持居住正義的理想,房屋應以自住為主,投資為輔。然而為達理想,漸進務實作法,爭取長官、民代、學界、社會各界的支持,認清利益團體壓力,化解阻力。最後還是要多方重視專業者,包括法制、財政、經濟及社會不動產專業的意見,而較不會重視非專業者意見。如此避免意見無法形成共識,關鍵力量無法推動。
附帶一提,從囤房稅可以看到一專業關𨫡是,我強調對建商擁有四戶以上同樣必需累進課税,如此建商新推個案將因持有成本增加而必須面對降價促銷還是堅持房價不降,建商行為將引發中古屋市場,形成風潮。非常可惜這項政策被柯市長一上任就取消了,後來議會進一步加碼,延長建商持有房地產低稅率期限,導致後來房價看跌不跌。
2、「居住正義」的界定
從最基本的住宅,乃至都市發展,再擴大到生態環境,最後到國土使用的合理。我界定居住正義有四個面向:
(1)居住安心(健全租買巿場、沒有欺騙行為、相信市場機制與政府治理)
(2)居住公平(居住負擔能力與擁有房產多寡的垂直與水平公平)
(3)居住保障(自住者負擔能力的合理、保障弱勢及自住權益、住宅補貼公平與效率)
(4)居住尊嚴(保障基本居住水準、提升居住品質與居住品味)
3、居住正義目標
住者「適」其屋(傳統目標是住者「有」其屋)。
其內涵居住者和其居住房屋必須相互適應。這裡「適」包括:「居住空間」的合適、「居住區位」的適宜、「居住環境」的適切與「居住價格」的適中。強調「居住品質」、「居住價格」與「負擔能力」的合理。
4、台灣房市背景:大市場+小政府
他國經驗未必能能夠適應台灣,有些可參考,有些背景條件不同,不能參考。
台灣目前大多數房屋(百分之九十以上)由民間市場所提供,房產私有財產,而政府只有少數的供給能量,尤其公有土地相對不足,無法影響市場。這些和許多歐美甚至亞洲國家有相當差異。當然相關法制及社會文化也有相當不同,「他山之石,未必可以攻錯」!
台灣目前產權結構約有超過百分之八十屬於自有(約有60%只擁有一屋,20%擁有二屋以上,這裡面約有10%擁有三屋以上,這裡面又約有2~3%擁有四屋以上)。另外有不到百分之二十屬於租賃,政府公宅不到百分之一。
5、居住不正義現象
(1)「購屋市場」不合理。房市「三高」問題嚴重矛盾:高房價/高房價所得比、高空屋率、高自有率。
除此之外,不動產業者缺乏職業道德,用誇大不實甚至欺騙手段銷售房屋,讓購屋者不論在價格與品質都不安心!
(2)「租屋黑市」嚴重。租屋市場地下化、房東逃漏稅、租屋品質惡劣不安全、租屋歧視弱勢者。
(3)房屋「商品化」嚴重。社會大眾多將房屋成為投資為主的商品,失去原有應成為居住消費使用的生活必需品。
(4)世代居住不正義的現象嚴重。1970年代之後出生的年輕人,因為出了社會工作已經過了1990年第三波房市大漲階段(1987~89),當時1987年台北新推個案房價為10萬左右/坪,到1989年房價上漲到40多萬/坪,有四倍之多,這是台灣房價的關鍵轉捩點(即便2003~2014這波11年不合理的房市界氣,台北新推個案房價也從40萬漲到目前約80萬不到,約二倍)!這個是造成現在年輕人不論如何努力都很難達到擁屋夢想的世代居住不正義。
6、社會價值觀的扭曲
(1)有土斯有財(一般民眾傳統認知)
(2)住者有其屋(政府傳統政策)
(3)住房階級(無屋者是魯蛇、多屋者是人生勝利組,透過房屋建立社會價值觀,囤房炒房正當不違法但囤油囤糧卻違法)
7、居住問題根源:市場失靈+政府失靈
市場失靈:供需不透明(資訊問題,實價登錄2.0)、欺騙行為(缺乏業者的職業道德規範以及消費者保障)、獎優懲劣機制不足。
政府失靈:政府查核及糾正市場機制不積極(法制不健全)、官商勾結、民意代表(立法者)本身利益衝突。
7、解決「居住正義」關鍵問題的優先順序
(1)健全房屋市場(回應「居住安心」)
透過實價登錄2.0讓市場機制充分發揮,資訊透明、獎優懲劣,政府積極查核,業者必須尊守職業道德,不能欺騙,讓消費者有保障;同時透過租屋大戶職業房東的稅務及居住安全稽查,積極解決「租屋黑市」房東不報稅與租屋品質沒保障問題。
(2)住宅去商品化(回應「居住公平」)
透過稅賦及金融的改革,區隔自住與非自住的持有與交易成本,讓自住者的稅賦和金融獲得保障。反之,對非自住者的稅賦和金融都要付出較高成本,降低其投資炒作誘因。
(3)公平效率的租屋補貼(回應「居住保障」)
包括租金補貼、包租代管及社會住宅等多元的租屋協助,讓無力購屋者能夠獲得基本的居住保障。其中政府住宅資源補貼透過公平與效率的準則的重新檢討分配。根據理論與許多實証研究,良好規範的租金補貼最具公平與效率,其次是包租代管,最後才是興建社會住宅。因此檢討住宅補貼的目標是要幫助多少「弱勢家庭」而非興建或有多少「社會住宅」。
(4)居住品質健檢與多元價值觀的都市更新(回應「居住尊嚴」)
建立長期家庭及住宅生命週期的調查研究,建立「家宅履歷制度」,重視「老屋健檢」制度及居住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都市更新除拆除重建外,也要注重房屋的整建與維護。強調多元的居住價值與多元的都市更新模式,讓居民有多元的選擇!
8、實踐「居住正義」的策略
找到關鍵解決方案,不宜太多太雜,去蕪存菁,凝聚社會共識,全力以赴集體攻打關鍵要害,先突破幾個關鍵「要點」,然後再形成「連線」突破,最後才是「全面」開啓,讓社會大眾對我們努力推動產生「信心」與「信任」,最終達成居住正義的理想!
P.S.最後一提「居住正義」(天下雜誌出版)一書有許多政策推動的實例經驗可供參考。另外,在我FB粉絲專頁內,特別是媒體專訪及投書,也可提供觀念及學術專業論文的參考。
希望以上意見對「居住正義」的推動有些幫助!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6193
政府失靈市場失靈 在 子雲老師的導師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子雲老師教擬答6
題目:
何謂「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其主要原因為何?何謂「政府再造」 (Reinventing Government)?您可以由那些重要的評估標準來評估目前我國的行政院再造工程?
擬答:
一、答題方向
「政府再造」跟「政府再造」放在一起考還挺少見的,不過政府失靈本身就是一個進行政府再造的原因,同學要能抓住這方向。
二、架構安排
從政府失靈的定義及原因出發(一),然後說明政府失靈所以必須進行政府再造(二),最後做一下政策評估(三)。
三、參考擬答
(一)政府失靈之意涵及其原因
政府失靈是指政府要解決市場失靈所產生的各種問題,政府就實行各種不同種類的政策干預或政策介入的行動方案,用於補救因為市場失靈所造成的缺失。然而因為政府在其政府結構、政府制度和政府運作上有許多原本的缺失,所以沒有辦法完全的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反而會造成政府失靈的狀況產生。一般而言,政府失靈的原因包含:
1.直接民主
公民參與的直接民主,係以投票方式決定政策,選舉結果可以為特定政策提供明確方向,但是多數決的制度,面臨功能性問題,因為沒有一種投票制度可達到公平又能意見一致,也容易因此而產生「多數暴政」。
2.代議政府
民選公職人員,主要任務是制定與執行公共政策,然而民選首長及民意代表,可能受到本身利益、時間、財務限制的影響,產生競租行為,會制定不合理不必要的政策。
3.機關供給財貨
政府提供公共財之預算,受到民意機關控制,預算支用效率不彰,機關本身也無成本觀念,導致無效率。
4.分權政府
分權與制衡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信念,於是政府不同部門間、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間,均有分權設計,此一設計是為了防弊,因而導致固守法規,造成政府無效率。
(二)政府再造的意涵
為了解決政府失靈的問題,政府再造的意涵在於希望學習企業的精神,使成為企業型的政府。其精義在於,行政人員需以創新的方法運用有限的政治資源,使機關發揮最大的生產力;而機關上下的共同目標為民眾需求自滿足、民眾利益的實現、如此才能換得政府的正當性與人民的支持。
(三)我國政府再造工程的評估標準
1.適當性
政策目標與價值的合適程度,亦即行政院政府再造工程之目標是否適當?是否符合當前行政機關改革所追求之價值?
2.效能性
政策達成預期產出或影響的程度,亦即行政院政府再造工程是否有達成當初所預期之改革效果?
3.效率性
政策結果與所投注公共資源間的關係,亦即行政院政府再造工程的結果與投入之改革成本之間的本益比為何?
4.回應性
政策結果滿足標的人口的需求、偏好或價值的程度,亦即行政院政府再造工程是否有回應人民對於行政機關組織改革之需求?
5.公正性
社會資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亦即行政院政府再造工程之進行及結果是否對整體社會資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
6.充分性
政策預期目標達成後降低原有問題的程度,亦即行政院政府再造工程是否充分解決當前政府失靈的問題?
四、延伸思考
「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與「政策失靈」這些名詞要搞清楚,另外談到政府再造,就必須想到新公共管理喔!
你,學會了嗎?
#子雲老師 #國考 #擬答 #政府失靈 #市場失靈 #政府再造
政府失靈市場失靈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公開無罪,監督有理‼️ 唯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
新竹環狀輕軌講了兩年半多,市府一場說明會都沒開。日前我好不容易透過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向交通部鐵道局要到市府檢送的簡報,摘要整理後公布在網路上,市民才終於知道輕軌的規劃進度。
我代替市府向民眾說明,結果上周在議會卻遭到執政黨議員批評我未經允許就公開,還指控我公布未定案路線恐造成民眾置產損失,甚至質疑我違法。
市政公開透明,本來就是政府該做得事情,連林智堅市長都在臉書上講「只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並強調民主抗體的重要性。
但是新竹輕軌可行性研究從 106 年 9 月發包出去,至今二年半多過去,市府除了開記者會,提供幾張簡報給議會外,一場公開的說明會都沒有。
新竹市政府推動新竹輕軌計畫,市民居然是透過媒體報導新竹縣長在縣議會答詢的內容才得知最新進度,不覺得很諷刺嗎?
難道如此重大的公共建設,新竹市民一點知情權都沒有嗎?甚至市議會也沒有監督權,這樣合理嗎?
#公開未定案計畫資料違法❓
《政府資訊公開法》的精神是公開透明,不是以「限制或不予提供」為原則。就算是內部單位之擬稿或其他準備作業,在法規上也有但書,「對公益有必要者,得公開或提供之」。
連法務部都有行政函釋表示:「如為意思決定之基礎事實而無涉洩漏決策過程之內部意見溝通或思辯資訊,仍應公開,因公開非但不影響機關意思形成,且有助於民眾檢視及監督政府決策之合理性。」 (法律字第 10603512970 號)
#公布未定案路線造成民眾投資損失❓
執政黨議員認為我公布未定案路線,會造成經濟學上凱因斯的預期理論,來新竹市就學、就業的外地人,如果依照路線資訊置產,預期未來會有利潤空間,但假如最後輕軌沒有經過附近,那他們個人利益的損失要向誰索賠。
我的天阿!同樣身為是清大計量財金系畢業的,居然講得出這樣的話,要求政治人物為個人投資利益負責,實在令人傻眼。
經濟學講的是完全競爭市場,但是現實生活中,充滿著「資訊不對稱」,也就是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投資商品能百分之百確認利潤空間,通常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內線交易。
難道等到路線百分之百確定之後,市府就一定會蓋嗎?公布確定路線後,結果最後沒有蓋,民眾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這兩個問題,連市長都沒辦法回答了。
況且,等到真的百分之百確定要蓋了,誰會先知道呢?還不是有權有勢的人。
桃園之前蓋機場捷運,就被爆出有鄉長和四位資深議員透過友人優先購買捷運站預定地的土地,獲利數億元。
市政公開透明,多少能夠弭平上述說的資訊不對稱造成市場失靈的問題,盡可能杜絕有權有勢的人,利用職務之便,炒地皮、牟取暴利。
#促進公民參與才能計畫更完整🆙
市政在推動過程讓公民有參與空間也相當重要,像我將新竹輕軌計畫路線放上網之後,就獲得許多有建設性的提問。
以下列舉幾個例子:
1️⃣ 馬偕醫院應該要設站。
2️⃣ 特二道 30 年未開闢,輕軌卻規劃走這條路,代表未來開路有望?
3️⃣ 輕軌希望是全線高架,不然道路更塞。但要如何穿越國道呢?
4️⃣ 台鐵六家線如果被輕軌取代後,市區到高鐵更久怎辦?
交通處在可行性研究或是未來的綜合評估的過程,都應該廣泛搜集民眾的意見,將有建設性的建議或意見考量進去,讓計畫更完整。
#市府務必做到市政公開透明
「推動市政公開透明、促進公民參與」是我競選的政見之一,所以我相當在意。
質詢最後,我要求市府未來在推動重大公共建設時,於可行性評估或是基本設計階段,就應該要廣開說明會,讓市民有參與的空間。相關的文件資料和計畫進度,也應該定期公布在網路上,讓有興趣多了解的民眾可以檢視。
只可惜市長未能當場承諾,只回應說「新竹市政府一直都是一個讓新竹市民信賴的政府」。
我想就如同市長一直強調的:「好還可以更好」,期許市府在市政公開透明上面,也能夠更加把勁來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R53EGCn8QA/hqdefault.jpg)
政府失靈市場失靈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6月12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UTTI7JwC5Hs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2019年6月12日是香港的重要轉捩點,一年過去,港人坐困愁城,未知何去何從。不同政治光譜的人,對「6.12事件」有不同認知,然而相信所有人都同意,香港從此不再一樣,社會撕裂程度前所未見,特區官民關係破裂,港人與中央關係緊繃,在國際舞台上,香港亦變成了中美鬥爭「戰場」。特區政府不理「6.9」百萬人反修例示威,6.12事件在社會點燃起暴力之火,同時亦為一場全方位「政治戰爭」揭開序幕,戰場既在街頭亦在議會,政治鬥爭滲透社會每一角落,疫下街頭戰場暫緩,不代表和解曙光出現,未來數月,這場政治戰爭更有可能進一步升級,各方只管死鬥,無人願意對話,和解之門緊閉,撕裂無從修補,這種狀態若不改變,香港難有出路。
東方正論
黑色暴亂持續一年而未息,疫情和暴亂重創經濟而流血未止。如果說,疫情無法估計,難以避免,則黑暴顯然剛好相反,保安局作為收集情報的政府部門,掌管全港所有紀律部隊,擁有龐大人力和資源,理應有能力及早止暴制亂。奈何事實證明,保安局嚴重失職,收集情報失靈,止暴制亂失效,加上推銷修訂《逃犯條例》失敗,終於釀成香港回歸史上最大型的暴亂。
說保安局嚴重失職絕非無的放矢。
蘋果頭條
檢控濫暴警員,出現零的突破。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早前向法庭提出私人檢控一名交通警警長,去年在西灣河向兩名少年非法使用槍械,並槍傷其中一人。法院昨批出傳票申請,警長將面對三項控罪,最嚴重的「意圖造成身體嚴重傷害而射擊罪」可判終身監禁。有律師形容法庭批出傳票意義重大,是「香港人取回原則和尊嚴的一小步,值得喝采」。
許智峯昨日聯同黨友楊浩然律師公佈,已獲裁判法院批出有關開槍警長的私人傳票申請,涉及三項控罪。
星島社論
香港經濟過去兩年接二連三受到打擊,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更陷入前所未見的難關,逆周期措施以外,社會未來如何走出陰霾「再出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接受本報專訪時提到,目前香港經濟「有危又有機」,他列出三個主要經濟增長動力,包括金融上有中概股回流、創科上可吸引美國回流科技人才,以及貿易重心將由歐美轉至亞洲。他又指,近日MSCI與港交所合作,無疑是對香港投下信心一票,港府正研究爭取在香港市場推出A股衍生產品。至於香港經濟復甦速度,他說要視乎外圍疫情及中美形勢,仍維持審慎態度。
經濟社評
美國聯儲局議息後維持息率不變,還大放鴿風,繼續放水救經濟,令資金氾濫問題更趨嚴重。市場水浸,資金流入本港股市和樓市,推升資產價格,加劇貧富懸殊,情況堪憂;港府須盡早緩解問題,以免問題進一步被放大。
儲局按兵不動是意料中事,因美國正陷入嚴重衰退,失業人數飈升,即使5月失業率隨着多個州重啟經濟而回落至13.3%,經濟或見底,但消費者信心疲弱,迫使儲局成員一致同意零息至少再維持兩年。主席鮑威爾更揚言使用所有政策工具來撑經濟,維持每月買債1,200億美元,必要時會調整買債力度,直至經濟好轉為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TTI7JwC5Hs/hqdefault.jpg)
政府失靈市場失靈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政府的護盤可以從台積電(2330)只小跌1塊錢看得出來,但蘋果光持續黯淡,鴻海 (2317) 雖然2015年第四季以及全年營收分別創下歷史次高與新高,但12月自結合併營收卻驟減千億剩下4096.54億元,表現不如市場預期,昨日一改之前的抗跌走勢終止日K連四紅,單日跌幅逾3%收在75.4元。而鴻準(2354)擔綱iPhone的主力機殼供應商,不僅12月營收衰退幅度顯著,也是這一波金屬機殼股的領跌股,昨日股價持續重挫4.39%,以61元作收,股價面臨60元整數保衛戰,市值亦跌破千億元大關,僅剩850.96億元,相較於歷史高點2,959億元,也銳減71.24%。金融股(TSE28)因為TRF重傷再成為重災區,金融指數跌幅2.17%並摜破900點關卡,更失守去年8月股災的低點,開發金 (2883) 、玉山金 (2884) 、元大金 (2885) 、台新金 (2887) 跌幅皆在3%以上,
弱勢族群還包括汽車股(TSE22)大跌3.29%、運輸類股(TSE26)也挫跌2.76%,壓力較大。長榮航 (2618) 承作燃油避險交易,依據去年12月31日的油價,累積到2018年陸續到期合約的未實現評價損失總計大約新台幣35億元,拖累股價在昨天重跌逾5%。
至於強勢類股以橡膠類股(TSE21)上漲0.32%表現最佳,南帝(2108)去年營收96.65億元,創近3年新高,吸引法人連續買超,昨日再買超437張,終場以23.75元收盤,漲幅5.32%,重新站上年線。塑膠類股(TSE13) 也上漲0.31%;由於國際油價暫時止跌回溫,加上農曆年關將近,下游廠商積極去庫存化,其中ABS、PS因上游SM行情穩健走升,現貨報價每噸再度勁揚20美元跟10美元,激勵SM以及ABS概念股國喬(1312)漲幅接近3%。台苯(1310) 除了因SM報價止跌回溫,加上汽電共生運作,強化成本競爭,昨日在特定買盤拉抬下,以18.05元逆勢收紅,漲幅4.34%,成交量1.67萬張,比前一交易日增加76%。
去年12月合併營收創新高的個股成為盤面上的亮點:中華電(2412)去年營收2317.9億元創歷史新高,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來到428.2億元,EPS達到5.52元,這是四年來最佳成績,電信股也成為資金避風港,中華電逆勢收紅穩在百元價位。其他包括兆利 (3548)盤中差一檔就漲停 、超眾 (6230) 上漲逼近4%,奇力新 (2456) 、全新 (2455) 、利勤 (4426) 、台苯 (1310) 、鈊象 (3293) 、聯合 (4129) 及仁寶 (2324) 都逆勢收高,安勤 (3479) 也挾著業績新高題材,股價終場上漲4.59%成為63.8元。晶睿(3454)因去年12月營收開出紅盤,繳出3.95億元、年增60.91%的佳績,帶動昨日股價反映利多,不畏台股大跌百點的頹勢,硬是逆勢收紅,終場站上80元整數關卡,大漲6.1%。華美(6107)去年12月營收爆衝至10.5億元、月增率高達58.8%,累計單季營收22.41億元,季增率27.6%,雙雙改寫歷史新高記錄。在利多消息下逆勢大漲6.61%、收在79元,強勢突破季線。電子商務業者及團購龍頭夠麻吉(8472)昨日以128元掛牌上櫃,雖然盤中一度上漲逾7%,但終場收在132元,漲幅3.13%,在台股大盤大跌的拖累之下,夠麻吉的蜜月行情可以說是失靈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ug0h6u8Hk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