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的偉大,不是看它城牆的高度,而是看它文化的厚度。
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的李乾朗教授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今天與柯建銘總召、鄭美娟議員,以及百位市民朋友們,一起聆聽乾朗教授講解台灣的寺廟美學,走訪了一場美妙雋永的音樂盛會。
宗教信仰支撐著台灣百年文化,隨著時代更迭遞進,也在建築上留下不同的美學印記,等著我們探索與了解。
我想,新竹市的文化厚度值得我們細細體會,只要親身感受,每一座廟宇都在吟唱著這座古城的文化樂章。
#台灣寺廟造型之演變 #李乾朗教授
#宜居城市新竹市 #長和宮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法師講經可以度人,宗教建築也可以度人。 建築物是有機的,建築物也是有情的。 建築說書,李乾朗教授帶路,透視圓通寺細節裡的時代線索。 #廟宇覺旅 #走訪台灣十條心靈朝聖路 #圓通寺 #李乾朗 #微笑台灣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李乾朗教授」的推薦目錄:
李乾朗教授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廣編企劃【廟宇覺旅 山門裡的心旅行 -李乾朗】
法師講經可以度人,宗教建築也可以度人。
建築物是有機的,建築物也是有情的。
建築說書,李乾朗教授帶路,透視圓通寺細節裡的時代線索。
#廟宇覺旅 #走訪台灣十條心靈朝聖路 #圓通寺 #李乾朗
李乾朗教授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廣編企劃【廟宇覺旅 | 山門裡的心旅行 -李乾朗】
法師講經可以度人,宗教建築也可以度人。
建築物是有機的,建築物也是有情的。
建築說書,李乾朗教授帶路,透視圓通寺細節裡的時代線索。
廟宇覺旅:走訪台灣十條心靈朝聖路
新書資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6409
李乾朗教授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法師講經可以度人,宗教建築也可以度人。
建築物是有機的,建築物也是有情的。
建築說書,李乾朗教授帶路,透視圓通寺細節裡的時代線索。
#廟宇覺旅 #走訪台灣十條心靈朝聖路 #圓通寺 #李乾朗 #微笑台灣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微笑台灣:https://smiletaiwan.cw.com.tw/
◎微笑台灣IG:https://reurl.cc/gmX6x7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0rOaM48pgQ/hqdefault.jpg)
李乾朗教授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2019年5月11日上架。
高雄大崗山百年古剎龍湖庵大悲樓,拆除進行重建,住持印悟法師將約有60年歷史的三座彩繪藻井捐贈給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商請臺灣文化部文資局施國隆局長支持,由所屬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展開文保工作,進行全程3D影像紀錄,科學調查研究與專業保存修復以及包裝落架技術等協助,終於讓罕見的三座穹窿頂木構藻井及其上的彩繪大悲出相圖等珍貴文化藝術,得以完整被保存下來,安全地運到佛陀紀念館。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李麗芳主任表示,大崗山龍湖庵創健於1908年,是台灣首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寺廟,寺方在1960年曾禮聘台南地區彩繪師傅為大悲樓3座穹窿式藻井彩繪上「大悲出相圖」,堪稱全台第一,非常珍貴。由於大悲樓要拆除重建,決定捐給佛館永久保存。
龍湖庵因為「千家寺院聯誼」而和佛光山結緣,該寺創建於1908年(日治時期),大悲樓於1961年落成。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表示:大悲樓彩繪藻井的作品不同於現存寺廟常見的壁畫或是樑枋彩繪形式的大悲出相圖,其名相註腳完整,具有歷史性與稀有性。從源流上來說,與千手千眼觀世音有密切關聯,以《大悲心陀羅尼經》為圖文藍本,加上菩薩像共有88幅,藻井上還繪有16幅佛典故事與詩偈警世語等,共組成104幅圖像,另再加上8幅象徵永離八難之苦的幡蓋共計112幅圖文。
李主任說,木構建築最怕火災,傳統建築均用「井」做為造形並於其上彩繪藻類等水生植物,取其水火相剋意思,因此稱為藻井;龍湖庵的3座藻井,繪製了一百多大悲出相圖,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咒語,加上4幅大天王的圖像,依據方位,從中座面對大雄寶殿依據逆時針方向繪製第1至16幅大悲出相圖,再由龍邊到虎邊,依據東,北,西,南四個方位繪製,共88幅,加上藻井上的鸚鵡請佛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
尤其中座藻井的最上方,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與「佛」兩字,意涵「欲見佛土,先淨其心」,字、畫觸動人心,許多旅客看了深受感動,歡喜在下方拍照留影。
文資中心還邀請了學者專家一起到龍湖庵見證相關修復工作。成大的林宜君博士指出,龍湖庵大悲樓的三座藻井不同於臺灣多數以斗拱形成槓桿原理的藻井,其「穹窿頂」趨近宋式《營造法式》的鬬八藻井,在臺灣相當罕見。對於宗教建築知名的李乾朗教授現勘時也表示大悲樓中座藻井,在宋《營造法式》稱為陽馬板型式,陽馬板作法在臺灣罕見,原本林口的竹林寺藻井及現存大直劍潭寺正殿藻井雖有,但都不比龍湖庵大悲樓藻井有三座之多,也沒有珍貴的大悲出相圖。
深入臺灣宗教彩繪研究的蕭瓊瑞教授現勘時指出大悲樓藻井彩繪為臺灣罕見實木結構,大悲出相圖應為臺南知名畫師蔡草如或其流派匠師所繪。
負責藻井外部加固與落架的大木師傅蕭勝壬說,他從業40餘年尚未見過如此建築構造,以檜木層層堆疊後的彩繪相當罕見,尤其不拆解藻井,在有限的時間與經費和人力下要完成完整加固落架與包裝運送,還是首度的大挑戰。負責這次任務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陳俊宇也表示,這是他負責過的保存修復工作中,難度與規模最大的一次。
如常法師指出:佛館樂於承擔「移地保存、延續文物生命的重任」。後續的工作,包括繼續請文資中心專業人員協助修復外,向高雄市政府申請登錄指定為文化資產。佛館計畫出版專書、舉辦研討會,研究最佳的展藏方式等,希望讓彩繪藻井風華再現,讓來到佛館的國內外觀眾有更多的機會認識與欣賞真正屬於台灣這片土地與歷史的宗教藝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JwsJsXy98E/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dzHgV9uNC_MNqKq7895lEm-XZ1g)
李乾朗教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看見龍山寺」繪本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許育榮
內容簡介:
艋舺龍山寺黃書瑋博士、建築專家李乾朗教授、文史達人徐逸鴻老師、黃適上老師、高傳棋老師推薦,細覽龍山寺!
屹立島嶼三百年,香煙裊裊的龍山寺,你從來沒發現有多美。
第一本帶你細覽龍山寺的繪本,人文、藝術與美感教育的最佳讀物。
從目光發現宮廟建築與生活之美,流轉的時光就刻畫在那熟悉的精雕細琢中。
在香煙裊裊的龍山寺裡,作者許育榮以筆下不同的人、景、物,引領讀者從各種視角,細覽這座屹立在島嶼三百年的華麗建築。
人們在這裡許下一個個心願,讓宮廟建築更添美麗與真摯的人情。
期待讀者透過作者細膩的筆觸,發現傳統建築之美,也從心體會:世界比你看見的還要美。
這個世界的模樣,等你用心來發現。
一個目光是一個探索、也是一段追尋,
人們來到這座藝術殿堂,
心中帶著無限的殷盼,
充滿對美好未來的期待。
細覽廟宇之美,重塑內心的安定。
打開繪本,
我們跟隨人物的視角、定格的畫面,
從心看看宮廟之美、暖暖人情。
多少人來到這裡,
朝著方向,真誠盼望。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流轉的歲月就在這熟悉的龍山寺。
作者介紹:許育榮
出生於台北三重。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畢業。
目前為專職的插畫工作者。
因為被歷史悠古的老建築物深深吸引,再加上大學學習經驗,喜歡創作刻畫歲月痕跡的建物作品。
2014年 出版繪本作品《界線》(格林文化出版社)。
2014年 於台北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2014年創作個展「境由心生」。
2017年 出版繪本作品《幸好我是小灰狼》(聯經出版公司)。
2017年 出版繪本作品《為了特別的你》(小典藏出版社)。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G9rbT2y6NA/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cqx-0aT_PmVxtLMBLsIrUHEp9_Q)
李乾朗教授 在 李乾朗教授手繪中國古建築立體剖視圖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2016-6-24 - Explore Stella Su's board "李乾朗教授手繪中國古建築立體剖視圖", followed by 126 people on Pinterest. ... <看更多>
李乾朗教授 在 李乾朗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學士現任 的推薦與評價
評審委員/李乾朗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學士現任- 財團法人國家 ... 董事國立台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兼任教授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古蹟修護系客座教授經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