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聚選書
四月關鍵字為 #習慣 ,它既是名詞也是動詞;它組成日常,而日常拼湊生活。
編輯特選五本相關好書,藉著觀察自己的習慣、別人的習慣,甚至社會的習慣,去反思我們的生活方式,以及與世界的關係。「習慣」的有趣之處在於它的重複性,因為重複發生使我們習以為常,以致忘記了它其實並非堅不可摧。
• 另誠徵本月關鍵字相關原創文字作品,文類不限,字數2500以內。
#島聚讀書會 #島聚 #islandsbookclub #四月選書 #選書 #好書推薦 #好書分享 #好書推介 #徵稿 #徵文 #島聚徵文 #寫作 #創作 #文字創作 #讀書會 #文學 #文字 #習慣 #松浦弥太郎 #松浦彌太郎 #娛樂至死 #book #literature #bookstagram #writing #writingcommunity #bookclub #aprilspicks #april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松浦 彌太郎 作品 在 夏雪Angela beatric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中的時候,我還讀不太懂村上春樹的書,但我覺得他的文字很好讀,偏愛那種翻譯書的味道。與其說我喜歡村上春樹的作品,不如說我愛上的是由譯者賴明珠翻譯的文字。
後來,我也愛上松浦彌太郎的散文集,他總是教人怎麼吃怎麼穿,在日本雖不怎麼知名,談日常的文章也不特別有趣,卻因為生活化,文字很容易入口,而令我愛上對方的文字。那時候我想,只要能夠像松浦彌太郎那般,用最親和的文字,寫出最平實的日常,那就足夠了。
有時候讀書不一定為了要得到一些什麼,透過別人的故事,去了解一個地方、一個國家的風俗和文化,是一件既有趣又快捷的事情。
林嵩除了是一名國文教師,還在My plus (加分誌)擔任專欄作家。一週一篇隨筆,沒有特定的主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因此累積了很多文字。後來因為朋友的提議,最終決定收錄數篇在其他媒體上連載的文章和在不同平台的得獎作品,連同隨筆集結成冊,從而誕生了《橫濱浪子》。
林嵩在《橫濱浪子》這本書,嵌入了自身的童年往事、包括對生活的反思、以及各個生命階段的不同課題。讓我這個沒有經歷過臺灣八十年代這段時光的外籍人士,透過林嵩的文字,看到了屬於一個世代的風情。記得以前讀村上春樹,最喜愛的,是看村上描寫他年輕時的日本。
讀林嵩的文字,有種讀翻譯書的味道。裡面收錄的52篇來自生活的掙扎,重新定義浪子的文章。林嵩說,如果生活給了你掙扎,而你卻依然一無所懼的獨行,那便是浪子。這是林嵩對於書名「浪子」一詞,給出關於「浪子」的定義。
「任何流浪都是一趟尋根之旅。流浪之所以浪漫,是因為你有家可以想念,有根可以牽掛,有回憶可以追尋。」
在《橫濱浪子》中,你會看到林嵩聊著一些與不幸有關的話題,包括他不吃肥肉的原因,也談了漁村的生活。像是小時候父親給他泡的奶粉因為沒仔細攪拌,所以會結塊,變得很難喝,繼而成為了林嵩極糟糕的童年記憶,因此抗拒所有白色的食物,如豆漿、杏仁茶、肥肉等等。這些瑣碎但日常的記錄,讓讀者倍感親切。既像是在訴說人生的日常,卻也帶有一種無奈的輕聲訴苦,與讀者之間營造出一種,就像是在聊天般的奇妙互動。
《橫濱浪子》與村上春樹那種文青咖啡店老闆式的文風相當不同,作為一名國文老師,林嵩卻一反作為一名教師的刻版印象。他運動、他健身、他拍影片,比起一名教育者,在年輕人眼中,他更接近一名YouTuber。而在《橫濱浪子》這部作品中,他將再次顛覆你的印象,以一種雖像絮絮叨叨,但卻親切風趣的口吻,就這麼談著各式各樣的話題,讓你感受到他有時自豪,有時卻又自我嫌棄的想法,以及如何看待自己人生的角度。
林嵩在《橫濱浪子》書寫盡人生的各種姿態,這些時而令人深思,時而像是生活瑣事或抱怨的隨筆,確實營造出了一種奇妙的生活感,讓人因此對林嵩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就像是與他閒聊一樣,就這麼渡過一段輕鬆的愉快時光。
縱使同樣日常,但只要換個不同角度觀看,便會發現一切未必如此日常。而這,正是你讀林嵩的《橫濱浪子》時,所會輕輕感受到的事情。
/購買鏈結貼於留言處/
松浦 彌太郎 作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心理治療所服務結束,捕抓一下治療室的書架一隅,將喜歡的作者的書,盧建彰(Kurt Lu)導演和松浦彌太郎的作品擺放在一起,對自己來說,還挺療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