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語錄.玻璃藝術》
* 為每個晴朗的日子,甜美的瞬間,我們都要向命運交付眼淚與哀愁。—-萊蒙托夫《萊蒙托夫抒情詩全集》
* 讓我們坐看幽暗的海水,在平庸和瑣碎泛濫的生命裡,像岩石一樣生活。—-德里克·沃爾科特《走向終點》
* 命運之神沒有憐憫之心, 上帝的長夜沒有盡期。 人的肉體只是時光,不停流逝的時光。 人只不過是每一個,孤獨的瞬息。
——博爾赫斯
* 我們得去相信。我們時常接受失望,這樣我們才能不斷地重整旗鼓。—-加布瑞埃拉·澤文《島上書店》
* 讓我們像大自然那樣從容不迫地度過每一天,不讓任何一片落在鐵軌上的堅果殼或蚊子翅膀把我們拋出軌道。讓我們黎明即起,迅速吃頓早餐,平心靜氣,毫不心煩;任客人來來去去,任鐘鳴孩子哭,下決心過好這一天。—-梭羅
* 為了避免對人性的失望,我們必須首先放棄對人性的幻想。—-馬斯洛
* 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開懷大笑,然後放聲痛哭,最後掛著淚,微笑著睡去。——宮崎駿《龍貓》
* 世界很小,請帶著你的夢想一起奔跑;世界很大,請帶著你的堅持一起抵抗。—-摩西奶奶《人生隨時可以重來》
*當法國總理貝當、也是昔日長官和希特勒簽訂和平協議時,戴高樂此時站在人生的重要關口,他究竟應該支持以前的長官貝當維琪政府呢?還是為他摯愛的法國全力奮鬥呢?戴高樂後來回顧他一生,那一次是他一生最痛苦的抉擇之一,他曾說:「我生命的一部分似乎在這一刻死掉了!這部分就是我長久以來信守的整體法國、不可分割的法國陸軍,還有我對領袖的忠誠。」
然而,命運對他的呼喚,從小就十分清晰而響亮,一個沒有榮譽感的法國,就不是法國。歷史要他為法國做出高貴的貢獻,只許戰鬥,絕不許投降。
他拒絕維琪政府要求他做的事情。
搭上一架小飛機,他前往英國倫敦。
這個抉擇的意義是什麼?他從此在倫敦成立流亡政府,因為不承認維琪政府的投降主義,成為衆矢之的。
不久之後,如戴高樂已經預見的,希特勒未遵守協議,揮軍入侵,幾乎全法國都投降,德軍在一九四○年的六月十四日毫不費力進入了巴黎;八天後,法國在六月二十二日投降。
戴高樂已經看清法國的情況,當時的法國人能夠勾結德軍的就勾結德軍。
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法國曾掀起一陣聲討「維琪政府賣國賊」風,包括主教、將軍,甚至香奈兒(Coco Chanel)⋯⋯都被抓到法庭;大街上有人動用私刑處決若干和維琪政府人員同居的女子,或是剪剃她們的頭髮。
戰後半年,有位法國知識分子寫了一篇文章,登在《費加洛報》(Le Figaro)說:「夠了吧!不要再罵了,全法國都是叛國賊。」
戰前的法國舉國都是投降主義者、明哲保身者。理由很簡單,一次世界大戰法國已經死掉一百萬人,法國人已經不想再打仗,他們逃避現實且一廂情願認為自己可以躲過戰爭。
就在這個時刻,戴高樂在深愛法國的心情之下離開了法國。他在為法國的榮耀而戰的心情,切割了祖國;不過,他切割的是法國舉國的投降主義,而不是法國本身。他飛往倫敦,身上只有五百塊錢美金。
當他離開時法國,希特勒還在攻打東歐,直向北歐,法國人當然沒有存亡危機感,也尚未投降,他被法國人咒罵是「叛國者、逃兵、懦夫」,甚至有人公開主張應該判他死刑。
可見罵人,多麼容易啊!而講這些話的人,主張處死他的人,最後自己都投降。
戴高樂一下飛機,立即前往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發表一篇非常著名的演說「榮譽在召喚」,他說,法國只輸了一場戰役,沒有完全戰敗,他呼籲所有在英國國土的法國人和他聯絡。他說:「一個新的法國在這次的廣播演說中誕生了!他的名字叫自由法國。」
戴高樂每天晚上透過收音機宣傳他的理念,漸漸的,英國人、還有在英國當地的法國人知道有這麼一個背負法國榮譽、人長得很高大的法國少將在這裡。但是你可知道,他這樣拚命不斷的演講,第一年「自由法國」號召了多少人?七千個人!
法國不只國內全都投降,在國外的法國人也覺得根本不可能重建「自由法國」,這就是那個時候的氣氛。在這過程當中,讓「自由法國」這個運動可以不斷持續下去,最後成立法國流亡政府的關鍵人物不是偉大的法國人,而是邱吉爾。
那時邱吉爾不但給了戴高樂最急切、最渴望的承認,而且給予這個運動必要的資金。邱吉爾宣佈,只要是認同戴高樂「自由法國」的人, 不論他們身在何處,戴高樂都是他們的領袖。
從那刻開始戴高樂成為反抗希特勒、反抗投降者維琪政府的最重要象徵。
依靠邱吉爾及英國人民對他的支持及慷慨,甚至有十幾位寡婦寄來她們當年的結婚禮物,她們是一群猶太人,她們太感謝他了!
歷史及人民多麼荒謬,戴高樂在法國先是被當成叛國者,後來當法國完全被佔領後,憑靠邱吉爾的接濟,戴高樂又成為英雄,開始展開他人生最偉大的戰役。—-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1959年,八十五歲的邱吉爾再度中風。如果你一生曾經風光過,最後躺在床上,不良於行,中風了,你會怎樣看待自己的人生?
那時邱吉爾說了一段話, 這段話我特別想分享給讀者,他只簡單說:「唉!該我的總會輪到我, 算了,船到橋頭自然直。」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本書所有版稅收入全部捐贈台灣國際音樂家協會
🎉🎉3月26日已正式出版上市
📝博客來 https://reurl.cc/WE8ydD
📝誠 品 https://reurl.cc/L0QVd4
📝金石堂 https://reurl.cc/e9Vn9Q
——圖片:Paul Stankard 是國際知名的玻璃藝術大師,在四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獲得兩個榮譽博士學位和各項殊榮。
玻璃鎮紙以及其他工藝品中,注入神秘和魔幻景觀,植物與生命,如同視覺的詩歌,凝固透明的空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亞瑟王的圓桌騎士。圓桌第七席。 擁有高文、加荷里斯、阿格凡三位兄弟的年輕騎士。 是洛特王與妖妃摩根的孩子之一。 叛逆騎士莫德雷德是她的異父弟弟。 别名加埃里耶Gaheriet。 或是Beaumains(美麗的手)。 身高/體重:153cm·41kg 出處:亞瑟王傳說 地域:英國 屬性:秩序·善 ...
沃爾科特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拋錨的油輪 ◎德里克‧沃爾科特
一個微暗的日子在變亮,雲朵像灰色的絨布,
但是,不同於平常的、臨時的航行,
一艘灰殼的油輪拋錨在中流,
朦朧是因為距離和一場陽光照耀的毛毛雨。
他們總是不停地向北方航行,要不然他們似乎
在等待,直到我默默地發射一顆照明彈
表明我終生的痛苦,波浪揮舞手臂
對著那種天堂般的幸運,被困在這裡,
在疾走的螃蟹和看起來像凍結的爆炸的
棕櫚葉的有稜紋的殘骸之間,每個
幽靈般的拋錨油輪是年輕人飛翔的
夢,漂泊在世界所有的港口
在那裡他曾把自己的名字塗在海灘上,
他隱藏在破舊的海港裡,長著海膽狀的
白鬍鬚,開裂如皮革的皮膚:
當桅杆折斷,閃電被猛然擲下
他將會在最壞的天氣裡看見這個世界,
安靜如那艘油輪在中流吃草。
—
◎作者簡介
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2017),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1艾略特獎得主,聖露西亞詩人。著有長篇史詩《奥梅洛斯》(Omeros)向荷馬致敬,以及詩集《白鷺》、《西印度群島》等。曾被布羅茨基譽為當代英語詩壇最好的詩人。瑞典文學院認為他的創作始終忠於三樣東西──他所生活的加勒比海、英語,和他的非洲祖先。
◎譯者介紹
程一身,河南人。文學博士。著有詩集《北大十四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三部曲《中國人的身體觀念》、《權力的旋流》、《理解父親》,專著《朱光潛詩歌美學引論》、《為新詩賦形》;編著《外國精美詩歌讀本》,譯著《戀愛或禁慾之書——佩索阿詩文集》、《白鷺——德里克·沃爾科特詩集》。
--
◎小編宇翔賞析
這首詩表面上是在書寫一艘拋錨的油輪,其中間雜許多蒙太奇般零散但富張力的剪影,但如若能將其中的語氣歸納出一個方向,或能看見作者所經營的,某種價值觀的暗示。當然,基於這首詩豐富的可讀性,小編在此僅能以自己的讀法來做出主觀的詮釋,期盼能藉此引導出至少一條脈絡。
場景由「一個微暗的日子在變亮」暗示著開始,一場航行的開始。而「雲朵像灰色的絨布」則暗示天氣的壞轉。不同尋常的是,即將出場的「灰殼的油輪拋錨在中流」,無論天氣如何,拋錨的油輪因著其存在意義本身的取消(無法航行),而在此顯得異常突兀。
但油輪存在的目的究竟是甚麼呢?作者從語氣中透露出了一點反駁意味,他寫,他們總「不停地向北航行」,要不然就是在「等待」,這口氣中隱隱積蓄的抱怨,爆發在了一顆「照明彈」上,彷彿一種孤立無援的呼救信號,一簇刺眼的痛苦情緒。
因此,「被困在這裡」似乎成了「天堂般的幸運」,一種青年式的叛逆情結,正如後面所寫:每個「幽靈般的拋錨油輪」是「年輕人飛翔的夢」,且這種嚮往遍布在全世界的港口。比起移動或等待著移動,我們是否都有這種想要放逐、廢棄於生活之外的時刻呢?
然而,接下來,文句的主詞由「我」變成了「他」,暗示了視角的轉換,,「我」和「他」顯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狀態,但我們仍可以將其視為連貫的同一個主體(包含這個主體投射到世界上所有人類的集體性)。延續後文來看,這個「他」似乎就是年老的「我」,也是一雙大家都有的,曾年輕,但終將衰暗的眼睛:「隱藏在破舊的海港」、「長著海膽狀的白鬍鬚」,有著「開裂如皮革的皮膚」......但他也曾「把自己的名字塗在沙灘上」,想在世界留下一點什麼,存在的證明?生活的虛無?或許只是在盯見著浪沫的傾覆,消逝的必然軌跡。
在「他」的眼裡,有著同一片風雨的場景,同一時間天氣已然變得更壞:桅杆折斷、閃電被猛然擲下......在「他」的視角裡,這個世界正壟罩在最壞的天氣下。若將「天氣」解讀為整個人類社會的景況,無非是充斥著紊亂、不安與動盪。而此刻,保持一種安靜的姿態,如那艘拋錨的油輪,在中流吃草的「他」,似乎可以解讀為大環境之下「拋錨的人」,但不再是廢青式的自我放逐,而是在環境的逼壓下,一張被迫放逐的無奈面容。
作為一種食草動物的行為,吃草暗藏一種溫馴性,作者或許暗示著人類的無能,最終被生活所馴化的狀態。曾經拋錨的油輪是「我」的「夢」,如今卻是老年人的疲憊象徵:在吃草。將「我」和「他」的連貫性放若入這個邏輯下,似乎是在解釋一種悲哀境地,無論是年輕時,或邁入老年以後,人類都恆久有著一種無處可去的無力感,無論是第一人稱充滿熱烈叛逆精神的「我」,或是第三人稱,顯得逐漸抽離、淡然的「他」。
作者以簡潔、充滿畫面流動的詩句,讓情緒停留在這令人深思的悲哀之中,拋給了我們一個疑問:這個世界的天氣已處在最糟的狀態,年輕的我們、即將衰老的我們,除了「向前」、「等待」與「拋錨」之外,當第三條路也可能是窮途,我們到底應該要做些甚麼,最終才能不致疲老無力,而被生活所馴服?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10/20191025.html
#沃爾科特 #拋錨的油輪 #諾貝爾文學獎 #最壞的天氣 #拋錨的人 #海詩選
沃爾科特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身體和靈魂 ◎希尼著,楊鐵軍譯
一 來生
就像跟隨管理員吉姆·洛格,
踩著他例行巡視的腳步,
兩周一次,把學校理髮師剪下的
我們的頭髮從教室地板掃走,
督查寢室、靜默的樓梯口
和食堂,那裡擺著結實的刻有紋章的餐具,
底樓的走廊,成堆的髒衣服,
以及貼了標籤送修的靴子。寫在標籤上的
是你的名字嗎?你是身體還是靈魂?
二 五七年的夜
每天晚禱之後我們光腳
在學校前草坪上跑圈,踏過的
不是水仙而是刈過的草,
腳跟骨和咚咚心跳,夏日裡大口呼吸。
我年紀越大,就越快、越近地
聽到那用力喘息的聲音,並感到涼意。
三 喪親之人
人群分開。沿過道走在前頭
如同新娘,或因音樂練習
而被准許早退的學齡男童——
享有這特權、卻無人羨慕,單獨
留在四面禿牆之間練習,
眼睛閉上,肩膀直挺,冰冷的手伸出來
停在鍵盤上。隨之奏響的
完全不對味的鋼琴樂,多麼殘酷。
--
◎作者簡介
謝默思‧希尼(Seamus Heaney)
詩人、劇作家、評論家、翻譯家。1939年出生於愛爾蘭。1966年出版詩集《一個博物學家之死》,名聞詩壇。
曾獲艾略特詩獎、毛姆文學獎、史密斯文學獎等重要獎項。
1995年,因其詩作「具有抒情詩般的美和倫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蹟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華」而獲諾貝爾文學獎。
--
◎譯者簡介
楊鐵軍,詩人,生於山西,1988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系。出版有詩集《且向前》、《薔薇集》、《和一個聲音的對話》,詩歌翻譯《林間空地》(弗羅斯特)和《奧麥羅斯》(沃爾科特)等,另有零散詩歌、翻譯、詩論多篇發表。
詩人與譯者簡介皆參考、擷選自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之《電燈光》(Electric Light),編譯者為楊鐵軍。
--
◎木河谷賞析
首段即有種集體式生活意象:寢室、樓梯口、食堂、走廊……「我們」在這個空間裡,也許還留著相似髮型──詩中唯一出現的人名吉姆.洛格,要把我們兩周一次、剪下的頭髮掃走。詩人問,寫在送修靴子上標籤的名字,是你的名字嗎?「你」暫留此處,尚未得到修理好的靴子,然後卻已然出發上路?逗留此地的是「你」的靈魂還是身體?身體消逝後,靈魂是否永存,「我」能否再次於場景合的流變,在那些寢室、樓梯口、食堂、走廊……辨認出「你」?
五七年,私密而彷彿獨具特別意義。晚禱後的「我們」,已做完該做的事於是自由,掙脫束縛,也無須穿鞋,赤腳奔跑。「我們」沒有「水仙」,只有剛割過的青草地。「腳跟骨和咚咚心跳,夏日裡大口呼吸。/我年紀越大,就越快、越近地」,這個奔跑,從物理上的運動,一路跑進抽象的範疇,像被時間追趕,企圖豪賭一把,贏者的獎品會是什麼?或者,有人贏過嗎?贏過時光,還有隨著時間流逝帶來的某些附加物?跑輸的代價太大,是以「我」「聽到那用力喘息的聲音,並感到涼意。」
古希臘信仰中,人死後將會經過一段旅程,來到冥府。首先,死神桑納托斯會剪下死者的一綹頭髮,作為死亡憑證。接著死者會渡過河流,並且來到一片水仙平原。來到此處的人們遺忘過去種種,接下來,亡靈需要接受三位法官的審判,決定將被送往哪裡。
除此之外,水仙也與納西瑟斯的神話故事有密切關聯。一般耳熟能詳的故事為:俊美無儔的少年納西瑟斯在池水中看見自己的臉,竟愛上了自己的倒影,因此無法自池塘邊離開,最終憔悴而死。在納西瑟斯死去之處便生長出了一株水仙花;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故事是這樣的:納西瑟斯有一個與他同樣美麗的孿生姐姐。納西瑟斯深愛著姐姐,然而姐姐卻在他之前先行死去,使他十分悲痛。當他在水塘中看到自己的倒影時,竟以為那是姐姐,徘徊而不忍離去,終致死亡。
上述再配合末段的小標,或許可以端詳出線索:至親之人、離去。人群自動分開了,讓誰經過。那個誰「如同新娘」高貴聖潔,又像因為練習音樂而被准許早退的孩童(「喔!」分開的人群在那個誰經過時竊竊私語:「他會彈鋼琴/拉小提琴/唱聲樂耶,太有才華了吧!」)。可是,話鋒一轉,「享有這特權、卻無人羨慕」,練琴的過程沉悶無聊,還很孤獨,彈奏出的樂音應當美好,卻也只能「多麼殘酷」,一如「喪親之人」:本段標題。失去的傷痛那麼鮮明,更加標示出了承受者的孤獨。那是縱使已經過多年仍然難以忘懷的悲傷。
首段,理髮的意象或許預示著詩人預想死亡發生後,已在來生道路上頭的場景。「沒有水仙」,卻是沒有死亡的陰影隨行。五七年的彼時,死亡尚未發生。死亡後的第一步動作:剪髮,出現在最初段的「來生」裡,接續著是尚未死亡的「五七年的夜」;再來,是離開之人離去後,留下來的「喪親之人」,如此鋪排,是否暗示著生死本一體,並且循環不息。人在殞滅中失望、傷痛,又在其後重新期盼和寄託?詩人所寫的死亡,卻其實或許正是生命本身。
--
美術設計:林宇軒
圖片來源:林宇軒
粉專連結:
木河谷:River 713 https://www.facebook.com/River-713-919465908203516/
#諾貝爾文學獎 #木河谷 #希尼 #外文詩 #靈魂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6/20190613.html
沃爾科特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亞瑟王的圓桌騎士。圓桌第七席。
擁有高文、加荷里斯、阿格凡三位兄弟的年輕騎士。
是洛特王與妖妃摩根的孩子之一。
叛逆騎士莫德雷德是她的異父弟弟。
别名加埃里耶Gaheriet。
或是Beaumains(美麗的手)。
身高/體重:153cm·41kg
出處:亞瑟王傳說
地域:英國
屬性:秩序·善 性别:女性
騎槍(Lance)被梅林的魔術施加了多重強化,已經成為了某種魔術禮裝。
加雷斯加入圓桌騎士最晚,是一名經驗較淺的騎士。
她尊敬著身為前輩們的圓桌騎士全員。
特別親近蘭斯洛特卿,經常跟隨著他。
作為見習騎士歷經數次修行,正式成為圓桌騎士的一員後,她也沒有像加荷里斯那樣與長兄高文一同行動,而是選擇了蘭斯洛特的侍從一樣的立場。
加雷斯作為充滿可能性的存在,被很多人喜愛,不僅是兄弟,其他的圓桌騎士們也對她讚賞有加。
「總有一天會成為最優秀的騎士」「終將成為匹敵所有兄弟們的真正騎士」
騎士們如此評價她。
阿格凡意圖告發桂妮薇兒王后與蘭斯洛特卿的不倫,於是強迫加雷斯作為證人協助他。
加雷斯說「對於將我封為騎士的蘭斯洛特卿,我不會講任何奇怪的話」,而後悲傷地離開了。
之後,阿格凡將不倫的蘭斯洛特卿現場捉奸,卻反被殺害。桂妮薇兒王后遭到逮捕並被判刑。加雷斯被要求出席桂妮薇兒的處刑現場,但她聲稱「我並非遵從自己的意志出席」,所以未裝備任何武器與防具。這也成為了不幸的導火線。
加雷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前來救出王后的蘭斯洛特卿劈碎了頭蓋骨。
許多人在這一連串的事件中喪命。
阿格凡、加荷里斯、以及加雷斯——失去弟妹的高文卿的悲痛,可想而知。
於是圓桌四分五裂,亞瑟王與圓桌騎士的榮光迎來了終結。
騎乘:B
作為騎槍名手的加雷斯例外地持有
Lancer不可能持有的騎乘技能。
美掌的加雷斯:B
變裝後的加雷斯在城中做雜務時,由於其白皙而美麗的身影而被凱卿稱作『Beaumains(美麗的手)』。當時的凱沒有注意到那人是加雷斯變裝的。
也就是說加雷斯膚白貌美,膚如凝脂,尤其是她的手最為美麗。
變身的戒指:B
加雷斯持有一枚被嵌入變身魔術的戒指。
本應是寶具的效果,但在本作中作為技能生效。
『兇猛的少女狼』
階級:C++ 種類:對人寶具
有效範圍:1~50 最大捕捉:1人
Yla Lupus。
由騎槍的精湛技藝升華而來的寶具。
使用怒濤般的連續攻擊擊打敵人後,藉由必殺一擊貫穿敵人。
過去,在守護摯友莉奧妮絲小姐的戰鬥中,她竟僅憑一支槍就打倒了布拉摩·德·加尼斯卿、加利霍丁卿、加勒沃特卿(並非加拉哈德)、迪納丹卿、拉·科特·馬爾·泰耶卿、薩格拉莫爾·勒·德西魯斯卿、多迪納斯·勒·索瓦熱卿、愛爾蘭的安格韋西王、蘇格蘭的卡拉多斯王、戈爾國的尤裏安王、巴格狄瑪格斯王這些著名的騎士。
據說還有一次,她在馬上長槍比武中挑戰亞瑟王時,戰鬥的姿態被王稱讚是『兇猛的狼』
性情如幼犬般勇敢,命運卻無比悲慘的少女騎士。
無論發生什麽事,她也不會背叛曾經仰慕的對象。
即便是死亡。
正如她曾經的生存方式所示。
重視騎士道,秉信正義,並遵從它們行動。
她對身為騎士王的屬下而感到驕傲,如今也覺得自己能被選為圓桌的一員是人生最大的光榮。
直到現在,她依然尊敬著蘭斯洛特卿。
即便在一切結束的那一天。
那位前來幫助王后桂妮薇兒的騎士眼中,絲毫沒有映入自己的身影。
又或者事實是,即使有所發覺,他仍依舊毫無猶豫地殺了自己。
#FGO #加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