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沉默時能聽見內心的聲音。說話會讓人停在大腦層次,安安穩穩閃避情緒。沉默則像清垃圾,當你停止徒勞無益地拋話、拋話、再拋話,重要的東西會浮上表面。
►很多人剛開始做心理諮商時,好奇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可是我們會再每次晤談時播下好奇的種子,因為心理諮商幫不了對自己不好奇的人。
►我們不會拉著病人直搗問題核心,我們只會輕輕推著他們靠自己走到那裡,因為最有力的真相——人最嚴肅看待的真相——是他們自己一點一滴領悟的真相。
►自我苛責跟自我負責不同,後者應該像(禪學與心理學大師)傑克・康菲爾德說的那樣:「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是寬厚,它的基礎是從根本處接受自己。」心理治療也一樣,我們追求的是自我同理,而非自我評價。
►文化壓力對女性的要求是言行得體,對男性的要求則是情感得體。女性通常會向朋友或家人吐露心事,可是當男性在晤談時告訴我他們的感受,我幾乎總是第一個聽他們講出口的人。
►痛跟苦不一樣,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你不一定得那麼苦。……既然我死抓著受苦的感覺不放,我一定有從中得到什麼。
►「洞見是心理治療的安慰獎」,這是我最喜歡的心理治療業箴言,指的是你就算聽過世上所有洞見,要是你回到現實世界時不做改變,洞見(和心理治療)就一點用也沒有。
取自《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本書很有意思,筆調風趣,故事性強,基本上可以當成美國影集的劇本。熱熱鬧鬧地推展著劇情,在某些轉折處,又能帶著我們沉思。
「當男性在晤談時告訴我他們的感受,我幾乎總是第一個聽他們講出口的人。」
我上次在直播時提到,男性很難談,是因為他們受到強大的文化制約。硬要跟他們談,還會引發他們的生氣,因為社會鼓勵男性以生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發一頓脾氣之後,悲傷、委屈、痛苦……,才會悄悄地出現。這一關就算過了,一般人說不定就傷重不治了,有意義的對話常常難以繼續。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85163278780872/
閱讀這本書需要花一些時間,但很值得。心理工作者,也是有困難有幽怨,也需要找人傾聽。我們不是完美,但這帶著我們理解。
摘文是在談作者的男友要跟作者分手,而作者的兒子很喜歡作者的男友。作者由於專業上的敏感,知道在尋常對話中,兒子用孩子獨特的方式,在處理自己的傷痛。
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能夠看到孩子的辛苦,能夠看到我們所謂的「困擾行為」後面的受傷,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長大。這本書有贈書活動,也歡迎參與。
祝願您,多同理自己,而非評價自己!
.
★贈書抽獎_分享這一則貼文到個人臉書版面、設成公開,並且在本貼文底下留言說說您「最想跟人聊聊什麼事情」,就有機會抽中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本(可選擇紙本書或Readmoo電子書兌換序號)。5月23日行路出版會以官方粉絲團抽出兩名留言、分享並公開貼文的朋友,於這則貼文下方留言通知獲獎,寄贈這本書(不包含國外地區,中獎者請於接獲留言通知三天內私訊收件資料給行路出版,逾期視同放棄)。
*********************************
▎小孩如何處理悲傷
【文/ 蘿蕊・葛利布】
跟男友分手後不久,我跟我八歲大的兒子札克(Zach)講了這件事。我們當時在吃晚餐,我盡量把事情簡化:我和男友兩個人(委婉說法)決定,還是不要在一起好了。
他臉垮下來,看起來又驚訝又困惑(歡迎加入阿雜陣線!我心想)
「為什麼?」他問。我跟他說:結婚之前,兩個人得想清楚彼此是否真的適合作伴,而且不是現在開心就好,更要能一起過一輩子。我和男友的確相愛,可是我們兩個(再次委婉說法)發現彼此不適合當終身伴侶,最好各自再找適合的人。
這基本上是真相沒錯——只是省掉一些細節、微調一下主詞而已。
「為什麼?」札克又問了一次:「為什麼你們不適合作伴?」他表情有點扭曲。我為他心痛。
「怎麼說呢⋯⋯」我說:「像你之前很愛跟艾舍玩,後來他迷上足球、你迷上棒球,對吧?」
他點頭。
「然後,雖然你們兩個感情還是很好,可是你現在更常跟愛打棒球的玩了。就這樣而已。」
「所以你們喜歡的東西不一樣?」
「對啊。」我說。我喜歡小孩,他是厭童癖。
「那你們喜歡什麼?」
我吸一口氣。「嗯,比方說我喜歡待在家裡,他喜歡出門。」小孩和自由相斥。如果王后有蛋蛋⋯⋯
「你們都讓一下不行嗎?你可以有時候待在家裡、有時候出門啊。」
我想了一下。「也不是完全不行⋯⋯可是,那會有點像你那次跟索妮雅分到一組做海報,她想貼粉紅蝴蝶,你想貼複製人士兵,最後你們貼黃龍。那很棒啊,可是你們都沒有很喜歡。後來你跟阿德一組就不一樣啦,雖然你們想法不同,可是比較接近,所以你們雖然還是得互相讓一下,可是不用像你和索妮雅那次讓那麼多。」
他望向餐桌。
「是啦,人跟人相處需要讓,」我說:「可是,如果需要讓的東西太多,結婚恐怕有點難。要是他想常常出門,我想常常待在家裡,我們大概都會常常覺得不自在。對吧?」
「嗯。」他說。我們一起坐了一下。他突然抬頭,沒頭沒腦問了句:「吃香蕉算殺香蕉嗎?」
「蛤?」我一頭霧水。
「要吃牛肉就得殺牛,所以素食的人才不吃肉,對吧?」
「嗯哼。」
「所以,」他繼續說:「把香蕉從樹上拔下來,算不算殺香蕉呢?」
「我覺得比較像頭髮耶,」我說:「頭髮死了就從頭上掉下來,然後新頭髮從那邊長出來。香蕉也是這樣,新香蕉從舊香蕉的位置長出來。」
札克在椅子上傾身向前:「可是,我們是在香蕉掉下來之前就去拔耶,它們那個時候還活著吧?要是頭髮還沒有要掉,別人就來把你頭髮拔掉,會很痛啊!所以拔香蕉不算殺香蕉嗎?拔香蕉應該也會傷到樹吧?」
喔,原來如此。原來札克是這樣處理這件事的。他是樹,也可能是香蕉。無論如何,他覺得受傷了。
「我不知道耶。」我說:「也許我們不是故意要傷害樹或香蕉,可是有時候就是傷到了,雖然我們真的、真的不是故意的。」
他沉默了一陣,然後:「我還會看到他嗎?」
我跟他說大概不會。
「所以我們不會一起玩《高腳杯》囉?」《高腳杯》是男友的孩子小時候的桌遊,札克和男友有時候會一起玩。
我跟他說不會,至少不是跟男友。但他如果想玩,我可以跟他玩。
「好吧。」他小聲說:「可是他真的很厲害。」
「真的,他很厲害。」我同意,又多加一句:「我知道這個改變滿大的。」我先停下不說,因為現在說什麼也幫不了他。他會感到悲傷。接下來幾天、幾週,甚至幾個月,我們還會聊很多次,幫助他走過這段情緒(當心理師的子女的好處是心裡不會藏汙納垢,壞處是你無論如何還是有關要過)。在此同時,這件事會慢慢沉澱下來。
「好吧。」札克喃喃自語,滑下餐桌,走向流理台上的水果籃,拿了一根香蕉,剝開,誇張地張大嘴巴咬下去。
「嗯——」他露出出奇滿意的表情。這是在殺香蕉嗎?他三大口吞下整根,走回房間。
五分鐘後,他拿著《高腳杯》桌遊出來。
「這個捐出去好了。」他邊說邊把盒子放在門邊,然後走來我這,抱我一下。「反正我不想玩了。」
.
▎以上部分文字摘自——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2020.4 #行路 出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3179
@行路
https://www.facebook.com/WalkPublishing/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沉默的病人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溫柔眼光對待思覺失調患者】
近日公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闡述無差別殺人事件,爬梳了該事件中每個人物面臨的立場和困境,透過鏡頭帶出旁人以溫柔眼光對待「思覺失調」患者,並呈現出患者最美好的一幕。
劇中飾演的角色應思聰,罹患了「思覺失調症」,原是榮獲影展的新銳導演,但在患病之後一夕崩塌,因為誤入幼稚園狹持幼童拍片,被迫入院治療。劇中有一段,是應思聰在療養院用藥後副作用發作,無法控制全身肌肉,嘴角歪斜的告訴姊姊「對...不...起,我....不會再打人了,我想要回家...」;或是應思聰站到加護病房探望剛開完心臟手術的爸爸說:「爸,加油,我也會加油」,在神經質、敏感、遲緩等的負面情緒能量下,如實的演出「思覺失調症」之患者。
【思覺失調症】是什麼?
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症」,因過去人們聽到精神分裂症常會心生畏懼,台灣於 2014 年將 Schizophrenia 過往的中譯「精神分裂症」改為「思覺失調症」,期待能減少國人對其的污名化,盼能藉由更名對它有更客觀的認識。
患者的症狀通常是在原生家庭、人際關係、社會環境等的壓力累積而引發,它會造成腦部的思考和知覺功能失調,患者的思想和感覺變得異常而且混亂,通常伴隨著妄想、幻聽、幻覺等脫離現實的症狀,進而產生生活上各個層面許多困擾和困難。
【精神障礙者污名化的研究】
Corrigan 和 Lundin(張葦譯,2003: 38)整理美國與英國的研究發現,一般民眾對精神障礙者有以下三種污名化的態度:(註[1])
一、恐懼與排斥: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很危險,讓人害怕,千萬不要讓他們靠近。
二、威權主義: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很不負責任;他們的生活應該由別人來決定。
三、慈悲: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像小孩子一樣,需要人照顧。
而文榮光(2003: 10)的研究發現(註[2]),臺灣屬於高度污名化地區,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以電話問卷調查(共抽樣 1,090 個樣本)發現,每 6 個受訪者就有 1 位認為精神疾病是鬼魂附身或靈魂作祟所導致的,近八成的人認為精神障礙者是危險的,而有一半的受訪者不願意與其為鄰。
註[1] : 張葦譯,Corrigan, P. and Lundin, R. 原著,2003。不要叫我瘋子:還給精神障礙者人權。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註[2] : 文榮光,2003。他們不是恐怖份子,他們是沉默的羔羊。收錄於:張葦譯,Corrigan, P.and Lundin, R. 原著,不要叫我瘋子:還給精神障礙者人權。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女人迷 womany : http://bit.ly/2V2GSWK )
【Reference】
➤(論壇2019年議題介紹)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簡介 : http://bit.ly/2UyrT6I
➤「議題召集人」:賴德仁 教授
➤本議題之研議方向希望以「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當作整體目標,並建議四個行動方向,包括:
◆提升精神照護主管機關的位階、資源、量能及跨部會的合作;
◆整合串聯各種多元就學、就醫、就養、就業的精神照護與社會服務;
◆建置完整、充足、專業的社區個案管理團隊;
◆營造對精神康復者與家庭的支持與友善的社區環境。
1.來源:
➤➤資料
∎資料 / 照片
∎(女人迷 womany) 「從房思琪到應思聰:我們離精神疾病去污名還有多遠?」: http://bit.ly/2V2GSWK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購買資訊】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我們與惡的距離 #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症 #精神分裂症常 #應思聰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台灣)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台灣精神醫學會
精神衛生護理學會 -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Nurses' Association, Republic of China
康復之友聯盟
沉默的病人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以溫柔眼光對待思覺失調患者】
近日公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闡述無差別殺人事件,爬梳了該事件中每個人物面臨的立場和困境,透過鏡頭帶出旁人以溫柔眼光對待「思覺失調」患者,並呈現出患者最美好的一幕。
劇中飾演的角色應思聰,罹患了「思覺失調症」,原是榮獲影展的新銳導演,但在患病之後一夕崩塌,因為誤入幼稚園狹持幼童拍片,被迫入院治療。劇中有一段,是應思聰在療養院用藥後副作用發作,無法控制全身肌肉,嘴角歪斜的告訴姊姊「對...不...起,我....不會再打人了,我想要回家...」;或是應思聰站到加護病房探望剛開完心臟手術的爸爸說:「爸,加油,我也會加油」,在神經質、敏感、遲緩等的負面情緒能量下,如實的演出「思覺失調症」之患者。
【思覺失調症】是什麼?
就是所謂的「精神分裂症」,因過去人們聽到精神分裂症常會心生畏懼,台灣於 2014 年將 Schizophrenia 過往的中譯「精神分裂症」改為「思覺失調症」,期待能減少國人對其的污名化,盼能藉由更名對它有更客觀的認識。
患者的症狀通常是在原生家庭、人際關係、社會環境等的壓力累積而引發,它會造成腦部的思考和知覺功能失調,患者的思想和感覺變得異常而且混亂,通常伴隨著妄想、幻聽、幻覺等脫離現實的症狀,進而產生生活上各個層面許多困擾和困難。
【精神障礙者污名化的研究】
Corrigan 和 Lundin(張葦譯,2003: 38)整理美國與英國的研究發現,一般民眾對精神障礙者有以下三種污名化的態度:(註[1])
一、恐懼與排斥: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很危險,讓人害怕,千萬不要讓他們靠近。
二、威權主義: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很不負責任;他們的生活應該由別人來決定。
三、慈悲: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像小孩子一樣,需要人照顧。
而文榮光(2003: 10)的研究發現(註[2]),臺灣屬於高度污名化地區,他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以電話問卷調查(共抽樣 1,090 個樣本)發現,每 6 個受訪者就有 1 位認為精神疾病是鬼魂附身或靈魂作祟所導致的,近八成的人認為精神障礙者是危險的,而有一半的受訪者不願意與其為鄰。
註[1] : 張葦譯,Corrigan, P. and Lundin, R. 原著,2003。不要叫我瘋子:還給精神障礙者人權。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註[2] : 文榮光,2003。他們不是恐怖份子,他們是沉默的羔羊。收錄於:張葦譯,Corrigan, P.and Lundin, R. 原著,不要叫我瘋子:還給精神障礙者人權。臺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資料來源: 女人迷 womany : http://bit.ly/2V2GSWK )
【Reference】
➤(論壇2019年議題介紹)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簡介 : http://bit.ly/2UyrT6I
➤「議題召集人」:賴德仁 教授
➤本議題之研議方向希望以「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醫療照護當作整體目標,並建議四個行動方向,包括:
◆提升精神照護主管機關的位階、資源、量能及跨部會的合作;
◆整合串聯各種多元就學、就醫、就養、就業的精神照護與社會服務;
◆建置完整、充足、專業的社區個案管理團隊;
◆營造對精神康復者與家庭的支持與友善的社區環境。
1.來源:
➤➤資料
∎資料 / 照片
∎(女人迷 womany) 「從房思琪到應思聰:我們離精神疾病去污名還有多遠?」: http://bit.ly/2V2GSWK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購買資訊】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我們與惡的距離 #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症 #精神分裂症常 #應思聰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台灣)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台灣精神醫學會
精神衛生護理學會 - Psychiatric Mental Health Nurses' Association, Republic of China
康復之友聯盟
沉默的病人電子書 在 [心得] 緘默的病人- book - PTT學習區 的推薦與評價
5 F →sunchen: 我是先在付費的微信讀書裡看完"沉默的病人" 後來才發現y 02/03 09:47. 6 F →sunchen: 原來台灣有紙本書(沒有電子書版) 02/03 09:4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