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風景:#紀念離世詩人特輯,之一※
洛夫〈不雨〉
⠀⠀⠀⠀⠀⠀⠀⠀⠀⠀⠀⠀
久旱不雨
此心早已龜裂
如果你是凝聚不滴的淚
我多麼想
化為你眼中的魚啊
⠀⠀⠀⠀⠀⠀⠀⠀⠀⠀⠀⠀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
#洛夫 創作
#Gordon 手寫,原見於粉專 字練狂
※聆聽 #陳西希 朗讀,請至:https://youtu.be/d5WZ-BPgLXM
※原收錄於洛夫詩集《#月光房子》(#九歌出版,1990年3月)
※洛夫(1928-2018)
原名莫運端,後改莫洛夫,筆名洛夫、野叟。生於湖南省衡陽,隨國民政府遷臺;退休後移民加拿大;於2016年夏天返臺定居,2018年3月辭世。 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擔任總編輯多年。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種大型詩選。
洛夫詩集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寄遠戍東引的莫凡 ◎洛夫
從激切的琴聲中
我聽到
你衣扣綻落,皮膚脹裂的聲音
啤酒屋里
性徵與豪語同驚四座
之後是聯考,補習班
是鬧鐘和腦細胞的叛逆
是春天
春天裡內分泌的大革命
之後是失戀
頻頻用冷水洗頭
孩子,搞戀愛怎能像搞夕陽工業
想必這個夏季
你又潦草度過
亦如我這
以語字鎔鑄時間的人
汗水攪過的意象
一句也未發酵
睡在
兇猛的海上
只怕夢
也會把枕頭咬破
風,搞不清楚從哪個方向來
你說:冷
只好裹緊大衣
抱住火熱的槍
下半夜,以自瀆的頻率
顯示成長
用小刀割開封套
一陣海浪從你信中湧出
那些字
沙沙爬行於我心的方格
你說寂寞炒螃蟹
不加作料也很有味道
你把吃賸的一堆殘殼寄給我們
淡淡的腥味中
我真實地感知
體內浩瀚著一個
宿命的
孤絕的
海
成長中你不妨試著
以鬍渣,假牙,以及虛胖
以荊棘的慾望
以一面受傷的鏡子
以琴弦乍斷的一室愀然
以懸崖上眺望夕照時的冷肅
去理解世界
刀子有時也很膽小
掉進火中便失去了它的個性
切切記住:
眾神額頭上的光輝
多半是疤的反射
想想世人靈魂日漸鈣化的過程
便夠你享用一生
秋涼了,你說:
燈火中的家更形遙遠,
我匆匆由房間取來一件紅夾克
從五樓陽台
向你扔去
接著:
這是從我身上摘下的
最後一片葉子。
後記:吾兒莫凡抽籤而得以分配外島東引服役,純係機率問題,無可怨尤,但她的母親總不免有愛子「發配」荒疆的感覺,拳拳關切之情,可想而知。我則較重視子女成長中所需自我學習和客觀環境磨練的過程。詩中的瑣瑣碎碎,看似不著邊際,卻道出一些親子之間非散文語言所能表達的隱密情緒。時值深秋,愁結難宣,且以詩作書,既寄情遠戍的親子,也寫自己蒼涼的老懷。
--
◎作者簡介:
詩人、評論家、散文家、書法家。一九二八年生於湖南衡陽,台灣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一九五四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大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
(作者介紹取自洛夫詩集《漂木》簡介)
--
◎小編 淵智 賞析
此詩收錄於奇異果課本第二冊第二課,單元名為親情,由原詩的後記中,我們亦可得知此詩為詩人在其子莫凡服兵役抽籤時,抽到連江縣的東引島後所作。
全詩從詩人對於其孩子青春的見證開始,「啤酒屋裡/性徵與豪語同驚四座/之後是聯考,補習班/是鬧鐘和腦細胞的叛逆/是春天/春天裡內分泌的大革命。」宣示了孩子的長大,性徵、青春與考試日子的交織,都讓孩子的人生精彩萬分,卻也揭開了成長的序幕便是得面對逆流,接著詩人談及了戀愛「之後是失戀/頻頻用冷水洗頭」,年少的豪放使得孩子在人生的路上屢屢挫敗,詩人對於孩子的失意頗有痛切之感,便問出了「孩子,搞戀愛怎能像搞夕陽工業」然而,在惋惜的同時,卻也與孩子有著同病相憐之感。然而最後,卻也只能以一句感嘆「亦如我這/以語字鎔鑄時間的人/汗水攪過的意象/一句也未發酵」作收。
而次段,則談及了兵役時期。少年時期的完結,往往都是在我們意識到自己不是改變社會的中堅份子,而只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開始。在次段,詩人便將畫面迅速切換到孩子服兵役的東引島上,「睡在/兇猛的海上/只怕夢/也會把枕頭咬破」洛夫曾在1949年時服役海軍,直到1973年8月,才以中校軍階的身分退役,因此對於海軍的一切職務和艱辛,他亦深有所感,因此這些場景固然說是想像孩子所見,更不如說是詩人將自己過去的日子覆疊至其孩子身上。他從軍時,更僅僅只有21歲的年紀,他的青春年華與軍戎生涯也因此無從分割。因此,在詩中,我們也得以看見「只好裹緊大衣/抱住火熱的槍/下半夜,以自瀆的頻率/顯示成長」這樣的詩句,以隱諱的雙關方式,說著對於性的自我救贖,卻也以此救贖作為成長所必經。
遠戍在外,孩子與父母的聯繫,便也僅僅能透過魚雁往來,「用小刀割開封套/一陣海浪從你信中湧出/那些字/沙沙爬行於我心的方格」,以爬行的速度之慢,來寫出詩人讀信時的仔細,其思念更可想而知。在信封中,也有著特別的東西「你說寂寞炒螃蟹/不加作料也很有味道/你把吃賸的一堆殘殼寄給我們」孩子在信中所書寫的孤寂,彷彿透過信封中所封起的那些殼散發出來,詩人也因此而感受到了孩子身在遠海,眼前所見只有天空與海的孤絕宿命。
因此,詩人便寫下了次段,作為使孩子對成長的絕望的回應與安慰。「成長中你不妨試著/以鬍渣,假牙,以及虛胖/以荊棘的慾望/以一面受傷的鏡子/以琴弦乍斷的一室愀然/以懸崖上眺望夕照時的冷肅/去理解世界」所有青春的隱喻都將衰老,唯有經驗是永恆的,因此以那些看似醜陋卻極度真實的事物去看待世界,便有了其必要。因此,所謂的「遠戍」,便不僅僅只是遠戍在臺灣本島之外,更是遠戍在自己的青春之外。只有當我們離開青春的夢境時,才知道成長雖然殘酷,但那些才是真實。正如下句「刀子有時也很膽小/掉進火中便失去了它的個性」,在服兵役時,我們也才真正得以面對真實的社會,孩子便是那把刀,掉進了兵營的火裡,逐漸被孤寂抹去其個性,卻忘記自己本身便帶有鋒芒。而詩人看見了此情形,寫下了他真誠的關懷「切切記住:/眾神額頭上的光輝/多半是疤的反射/想想世人靈魂日漸鈣化的過程/便夠你享用一生」,只有當身體留下了成長的疤痕,才得以發出其光芒。軍旅生涯雖然艱苦,卻也得以造就自己未來的堅忍性格。
最後,作者也寫出了其對於孩子的疼愛。「秋涼了,你說:/燈火中的家更形遙遠」當孩子的鄉愁伴著秋天漸漸變冷變深,詩人「匆匆由房間取來一件紅夾克/從五樓陽台/向你扔去」,陽台與東引島之間相隔之遠,從陽台丟出夾克看似不切實際,但終究這是詩人「從我身上摘下的/最後一片葉子。」夾克的落地,便彷彿成了一片葉子掉落的過程。孩子為地、父親為樹,在孩子受盡坎坷的時候,父親也在晚年凋零的路上,卻也用盡全身力氣抖落樹葉,用自己最後的舊葉,來覆蓋那些孩子的新傷。
--
美術編輯:浩瑋
圖片來源:浩瑋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20.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詩在課堂 #洛夫 #寄遠戍東引的莫凡 #親情 #父與子 #成長
洛夫詩集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他們在島嶼寫作:#前輩詩人作品※
洛夫〈雨中過辛亥隧道〉
入洞
出洞
這頭曾是切膚的寒風
那頭又遇徹骨的冷雨
而中間梗塞著
一小截尷尬的黑暗
辛亥那年
一排子彈穿胸而過的黑暗
轟轟
烈烈
車行五十秒
埋葬五十秒
我們未死
而先埋
又以光年的速度復活
入洞,出洞
我們是一群魚嬰被逼出
時間的子宮
終站不是龍門
便是鼎鑊
我們是千堆浪濤中
一海一湖一瓢一掬中的一小滴
隨波 逐
一種叫不出名字的流
浮亦無奈
沉亦無奈
倘若這是江南的運河該多好
可以從兩岸
聽到淘米洗衣刷馬桶的水聲
而我們卻倉皇如風
竟不能
在此停船暫相問,因為
因為這是隧道
通往辛亥那一年的隧道
玻璃窗外,冷風如割
如革命黨人懷中鋒芒猶在的利刃
那一年
酒酣之後
留下一封絕命書之後
他們便揚著臉走進歷史
就再也沒有出來
那一年
海棠從厚厚的覆雪中
掙扎出一匹帶血的新葉
車過辛亥隧道
轟轟
烈烈
埋葬五十秒
也算是一種死法
烈士們先埋
而未死
也算是一種活法
入洞
僅僅五十秒
我們已穿過一小截黑色的永恆
留在身後的是
血水滲透最後一頁戰史的
滴嗒
出洞是六張犁的
切膚而又澈骨的風雨
而且左邊是市立殯儀館
右邊是亂葬崗
再過去
就是清明節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洛夫 創作
#GloriaShiu 手寫、襯圖,粉專 字遊空間,Instagram:gloria_handwriting
※本篇見於洛夫詩集《#因為風的緣故》(聯經出版,2005年8月初版,以洛夫書法字呈現為主,並附朗誦CD)。
※編按:此詩另有一版,在末段「烈烈」之後有「雨中過辛亥隧道」的倒句「道隧亥辛過中雨」。
※「他們在島嶼寫作」,借自 #目宿媒體(Fisfisa Media)記錄片總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