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女兒寫個在家自學一年的心得,她躊躇了一陣子,前天一動筆,三、四個小時寫出了五千字,寫的欲罷不能,超過我要求的字數。
寫的頂好的!
~~~~
自學一年心得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自學一年了,想想有些感嘆,就稍微和我的爸爸聊了聊這件事,結果,他思路清晰,很快的給了我一句話:「哦,自學滿一年啊,那就寫一篇三千字的心得吧,這是功課。」當下聽到有點無語,好吧,自己挖的坑自己跳,於是就有了這篇心得,來聊聊我這一年的經歷與學習。
為什麼會自學呢?一開始我自學時,身邊的同學與朋友是不相信的,一直以來我在學校的人緣都還行,雖不到真的很多朋友,但也不致邊緣,成績也沒有真的爛到哪去。
但事實上,我在學校的生活過得並不好。學習的部分,自從升上七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大約就是從第七名變成倒數第七名,生物數學地理變得困難,英文更是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變得完全聽不懂,更要命的是學校一星期有五堂英文課,其中更有一堂是外師,全部都是英文,在得知有這堂課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於是,在艱辛的七年級學業路上,只剩勉強過得去的歷史與公民,還有我唯一的希望國文。因為曾經遇過好老師,我的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在某次國文考試中似乎還得過全班第五名,為此我開心了很久;如果說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那麼作文就可以再自豪一點,我一直都很喜歡寫作,除了一次四級分,剩餘都是五級分以上,也常常被國文老師表揚。
但除此之外,就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隨著時間推移,我的數學開始跟不上,生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社會科勉勉強強,原本就夠悲劇的英文更是變得慘不忍睹,偏偏英文的比重與考試是最多的,有成堆的英文考卷、講義,三個英文老師的功課更是讓我喘不過氣,那時,我很討厭考單字,因為我都是零分,不論怎麼努力都背不起來。
雖然,有許多熱心的同學幫助過我,有人會細心地告訴我錯的題目是為何而錯,有人甚至會在外師的課上幫我翻譯(在此深深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撐過好一段時間),但還是無法彌補我的程度與考試範圍之間的落差,我開始逃避這一切,在上課時間寫小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的校園生活過得開心一點。
在進入小說的世界後,與世隔絕,一切都是我能掌控的,不用被幾個成績欄的數字束縛,不用因為不擅長的事情而否定自我,雖然是個惡性循環,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也不好,但,那至少是我當下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除了成績與考試外,令我困擾的事情還有一件,我很怕吵,不喜歡和太多人相處,但學校就是一個群體生活的地方,每天一定要接觸到人,去接受他們的情緒,那時我對自己還不太了解,也嘗試融入人群,但發現好像沒有辦法,於是,我向我爸媽提起了自學。我的哥哥也曾是個自學了四年的自學生,爸媽在我表達完觀點後,便同意讓我自學,於是從八年級開始,待在家中自己學習。
一開始自學,也像是打開一道新世界的大門,門後的世界是精采美麗的,不會被課表切割時間,不會有成堆的考試等著我,可以在平日和爸媽出去玩,能在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愛做什麼做什麼。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依然是能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一天中,我花最多時間作的事是寫作,架構世界觀,寫出一個個完整的角色,將它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寫成一本精彩的小說,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有時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寫小說的這條道路還滿特別的,是在我五年級的那年,爸爸出了作業,要我和哥哥一天打字十分鐘,哥哥去玩打字遊戲,我則是想到可以寫小說,一開始的創作毫無章法,就寫了一點點奇幻校園故事,講述一群人打妖怪的故事,也就隨便寫寫,打發時間,直到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暑假作業之一是要完成一千字的小說,那時,班上同學隨口說了句:「老師,如果寫到一萬字會怎麼樣?」那時班上氣氛歡樂,老師也開玩笑似的隨口回了句:「寫到一萬字就不用寫其他暑假作業了。」我默默地將一萬字這個數字記在心裡,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將原本八百字的奇幻校園故事完成,一共一萬零八百字。
從此以後,我便愛上寫小說,我喜歡寫奇幻故事,更是偏好暗黑驚悚,目前進行中的十二本小說,有奇幻、校園、異世界、現實等主題。
漸漸的,小說從逃避現實的工具變成我與世界溝通的媒介,我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創作與發想,寫作能力也漸漸提升,從以前的一天只能寫三百字到現在能一天六千字,而爸爸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出版一本小說,於是,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一部作品上,也就是如今已經出版的「傷痕」。
「傷痕」其實跟我一開始的寫作風格差的很多,畢竟我是寫奇幻世界起步的,也沒想過會拿一個「連續殺人魔」當主角。
書中,一名童年被霸凌的少女得了創傷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令她無法好好生活,也影響到她的思考模式,她堅信,只要殺了霸凌過她的人,她就能獲得「救贖」,她開始逐一解決霸凌過她的六人,在過程中有悲傷、痛苦,也有過後悔,隨著得知她慘痛的經歷,她心中的感受只剩下恨,最終殺了霸凌過她的六人,也殺光了教會中一半的人,這樣的方式並沒有令女主角獲得救贖,故事的結尾也非常悲傷。雖然小說終究是假的,但我覺得女主角這樣的人是真的有可能存在的,她的心生病了,令她做出極端的事,但凡教會中多一個人關心她悲劇都不會發生,偏偏卻沒有,這本小說也是我想告訴大家,要友善的與人相處,不然可能會釀成大禍。
在這本書中,我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詮釋,分成了三個階段,現在、夢境(過去)、獨白。現在的部分主要是在描寫殺人的過程以及主角心境的變化,夢境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主角被霸凌的故事及過程,獨白則是死亡的人沒說出來的心聲。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寫出這樣的故事,我給的答案都是「抒發心情」,對我而言,創作與寫作是有意義的,就是說出心中想說、表達想發聲的事情,而「傷痕」有更深層的意義,它是給不可改變的過去一個機會,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傷痕」畢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各方面都很稚嫩,也不可能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但他卻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令我放下了許多執念,令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健全。
故事永遠都是故事,但卻能帶來如此神奇的功效,我想,這就是寫作的魅力吧!在自學的過程中,我會一直不懈的去創作故事,從而去理解世界與人心,我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作家,用文字成為他人的光,用作品去讓他人得到所謂的救贖,我不能阻止世界上發生悲傷的事,但我想盡我所能,讓更多人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傷痕出版後,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除了親朋好友的好評,還有賺到了錢的快樂,也要感謝贊助我出書、為我這本書奔波勞累的阿嬤,感謝鼓勵我創作此書的哥哥,還有理解我的父母,我也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如今我的十二部作品中,有許多提到精神病的故事,精神病是我想去了解的領域,因為想要去看看所謂「與正常人不一樣」的人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去深入了解這社會中很多人不理解的「常態」,從而去創作真實又殘酷的劇情。
於是,我便開始研究「變態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找到了一個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影片,教授講的很好,我便看著影片學習。
我是真的很喜歡變態心理學,雖然不擅長的生物學模型有聽沒有懂,但心理學模型我還是上的津津有味,在心裡學模型的四個學派中,我最喜歡精神病分析學,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和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是我很認同的。
異常心理與精神病是我在寫作中很喜歡提的,因為在童年成長過程所遭遇的事情會影響一輩子,在上課時教授也時常提起童年經歷等相關事情,我也喜歡將童年描述的悲慘,去營造一個更加立體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何我的作品中時常會有過去的描寫。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很難,其中還會接觸到生物學、腦神經科學及遺傳基因等,都是我不熟悉的領域,雖然上課進度緩慢且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釐清,但卻是我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在過程中是快樂的,所以我很喜歡學習變態心理學。
在八年級下學期時,我的媽媽接到了一個三年級國小老師的工作,於是,非常閒的自學生我本人便接下了家中伙食處理的重要任務,開啟了我的廚娘生活。
我對煮飯是很有興趣的,之前也煮過幾次,不過要包辦全家人的三餐還是一項挑戰,我開始研究菜單,研究家人的口味,來煮出全家人都能接受的食物,一開始當然不太順手,跟廚房不熟,也多次燙到自己,在一次炸肉時更是差點把手炸掉,至今手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不過我不斷嘗試,越來越好,甚至被哥哥的高中同學們大力稱讚,聽說他班上同學很喜歡吃我做的燉飯,帶去的便當常常被搶,讓我非常的開心,還有一陣子幫哥哥的朋友也準備一份便當,賺一些小錢。
在煮飯的過程中,我了解了一些道理,第一便是和人一起生活有相同的口味是很重要的,我們家的口味還算相近,也能互相配合,比如我、爸爸和哥哥都不喜歡紅蘿蔔,我們家的咖哩裡面就不會放紅蘿蔔,改成全家人都喜歡的地瓜,但有些時候無可奈何,主廚就要辛苦一點,比如我哥哥不吃辣,但我和爸媽很喜歡吃部隊鍋,這種時候就要另外幫哥哥準備一鍋不辣的鍋物,不過因為過於麻煩,現在學乖了,我和爸媽會在平日中午哥哥去上學時吃有辣的東西。
第二個道理便是預算控制的重要性,爸爸給了我一定的預算讓我學習控制,起初幾個月預算常常超支,導致月底要吃的很簡單,不過也是愈來愈好,漸漸的還能留下一些預算,對於食物的價錢概念也愈來愈強。
我認為,會煮飯算是一項滿好的技能,能自己控制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健康又省錢,如果有時間,學習煮飯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從小就也學習鋼琴,雖然現在漸漸荒廢,但我對歌唱的興趣也愈來愈高,尤其喜歡中文說唱,喜歡強大的節奏感以及富含意義的歌詞。
會接觸到中文說唱是因為鄧紫棋和潘瑋柏合作的「死了都要愛」,我便愛上了說唱的感覺,但是真正讓我想要學習說唱,是因為VAVA改編的「Life's a struggle」,叛逆又強勁的歌詞,無畏又悲傷的聲線令我決定開始練說唱。
我在說唱上有點天分,節奏感與生俱來,在說唱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強烈的快樂,我也嘗試寫過幾首歌,雖然不成熟,但作詞作曲編曲都是我完成的,其中我最喜歡作詞,寫的大多是饒舌,唯一寫過一首旋律較多的歌是送給閨密的生日禮物。
相對來說,我歌唱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歌,直到聽到歌手黃霄雲唱的「打開」,我突然想要飆高音,便去找我的發聲老師爸爸學習,也愈來愈喜歡唱歌。
自學不久後,爸爸買了一台混音器,我便常常使用它,去磨練我的歌聲在麥克風中的樣子。
經過了爸爸的教導,我的唱歌實力不斷提升,以前唱起來吃力的歌也變得輕鬆,我很喜歡唱歌與說唱,也曾經參加「聲林之王3」的網路海選,雖然並未成功,不過也累積了些經驗。
自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自己相處,於是,我慢慢去了解自己,漸漸的,我接觸到了「高敏感族群」這樣東西。
「高敏感族群」這樣的人大概就是會深度處裡事情,常常被過度刺激,同理心高且情緒反應強烈,是十分敏感的一類人。高敏感通常來自遺傳,我去做了測試,指數很高,其實不用到太驚訝或感到稀奇,畢竟世界上有20%的人是高敏感族群。
得出這個結果,便回顧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真的是這樣的,我在人群中待不了太久,容易覺得吵雜,很在意別人的微表情與情緒,小時候也很多人說我內向,更嚴重的例子是,只要有人在我旁邊罵人,我都會感到害怕,不管他罵的是誰、因為什麼事情而罵。
印象深刻的是在國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因為我們班的男同學太過不乖而氣哭,明明跟我毫無關係,我卻去跟老師道歉,還哭了,因為我能感受到老師的無奈和悲傷,我也是打從心裡覺得對不起老師,即便那堂課我完全沒有吵鬧。
不過,在了解自己是高敏感族群後,我的生活反而輕鬆了不少,因為知道我不是故意不融入人群,不是故意不去與人相處,只是先天的容易疲憊,自學待在家不去接觸人群也令我感到輕鬆,不禁再度感嘆自學這個決定的美好。
現在我接觸人的機會很少,除了去教會和買菜以外幾乎不與人接觸,朋友也是非常的少,但我活得很開心,因為這樣的狀態對我而言是最好的狀態。
高敏感對於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因為對於情緒感受敏感,我能去創作飽滿的人物與劇情,這也是有人說「高敏感是種天賦」的原因吧!
說到底,自學最大的好處仍是「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畢竟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我認為沒必要對著教科書照單全收,去學習自己喜歡且有天分的東西對學習的效率與品質有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自學,我根本不可能在十四歲完成一本小說,也不可能去研究什麼變態心理學,但既然我自學了,我就要對我所選擇的事物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這樣,才無愧於我的十四歲,無愧於我的國二。
如今已經邁入了自學的第二年,我也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好好運用我的天賦與努力,去寫作、創作,並且過的快樂、充實。
不知不覺間,本是三千字的心得也寫到了五千字,或許我真的很喜歡文字吧?就像是喜歡我的人生一樣。
小說「傷痕」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ju946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情彷彿是一彎變幻莫測的河流, 時而湍急,時而緩慢; 人可似粼粼波光上的一瓣浮萍,載浮載沉,順逆無定? 此瓣隨波逐流冀望奔湧一抹湛藍浩瀚, 彼瓣遭逢逆流不進則退以致苦困一隅, 好些人因此需等待內心的創傷癒合, 愁緒得以梳理,才能重新出發,尋覓心之所往。 儘管時間是良藥,還需「希望」作為藥引方...
「無同理心精神病」的推薦目錄:
無同理心精神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閒聊 #格局 #文長慢慢看
照理來說,閉關是不要看手機;不過前幾天Ho發起一個考題,剛好對應了我需要閉關的原因之一;
還在思考要不要發文的時候,抽出的靈性動物是「看見大的格局」,還正位,無非是要我說出我所想的;
今天就來說說這次關於「某個特定類型」的死刑犯/殺人犯課題的事情。
--
前幾年有部很紅的台製電視劇叫做『我們與惡的距離』,不知道多少人還記得這齣劇在說什麼?
關於殺人犯那個情節,是我代入感非常深之一的片段。
那時候的台灣,到處都是隨機殺人,每個囚犯都被判定是精神失常,辯護律師以此為理由,要求減刑,這引起了台灣社會的眾怒。
霎時間,所有精神病患被套上「該死、去死、不應該存在、精神病都該被統一關起來以便管理」的枷鎖與言語霸凌。
那時候的我,正在人生第二次復發重度憂鬱症時期,看著FB版面許多分享相關文章下的厭惡言詞、朋友群組排山倒海對精神病患者的批判言論,當時的我做了一件事,就是直接公開我的憂鬱症病史,同時開始禮貌詢問大家:「所以你們也認為我是必須被這樣管教、甚至直接聽從大眾意見而『去死』的人嗎?」
先不論當下我得到什麼答案,後續效應很快就發生了。
我被當成病毒一樣看待,沉默拉開距離的、封鎖的、刪除好友的,瞬間交友圈少了以往的70%。
可是沒有人問過我:「妳怎麼了?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也沒有人問過我:「所以妳是怎麼撐下來的?」
沒有,一個人都沒有。
在大家都對精神疾病患者抱著恐懼、厭惡的氛圍中,如果當時我沒有把自己的情緒鎖在一個角落,我確實很可能發生跟那些罪犯一樣的行為;
因為我不被接受、不被認可、沒有人問我怎麼了、沒有人有耐心了解我為什麼會這樣、沒有人願意傾聽我的心聲、沒有人肯真正了解精神病患者其實也有分別;
我被一視同仁、我被套上潛在殺人犯因子的框架;我什麼都沒有做,卻被自認為是『正常人』的人群分類。當時的我憤怒極了,也在心中決定「既然這麼想要事情發生,那我就讓它發生吧!」
當然,事情是沒有發生。
很幸運的,那時候我有室友、深諳心理學的朋友也住在同一個社區,他們互相通報、交流我的狀況,輪流在我每次接近暴戾的那條線時,將我拉回來。
在理解、陪伴、傾聽、溝通、輔導之下,我的憤怒逐漸遞減,成為角落那個潘朵拉盒子;但是對人性的信任、樂觀、希望、友愛,也在那時候同時鎖了進去,直到踏上塔羅讀牌師的旅程開始,才逐漸解開這重重的鎖鏈。
--
我的故事說完了,我也沒有要為犯下大錯的人說話。
而是要告訴你、因為這個議題而憤怒的你,在這些人做了這些事的背後,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隻字片語無法完整形容當時我的心態與處境,因為你不是我,你不會懂;但是你可以試著理解,而不是斥責。
犯錯的人確實要為他的行為負起責任,Ho開啟的議題也不是「他不用負責」,而是探討「為什麼他會這樣」。
沒有一個父母想養出一個殺人犯;
沒有一個殺人犯天生就會殺人;
我們都曾經想要相信社會是讓我們感到有希望的,只是最後事與願違。
如果犯罪的他們都跟我一樣,有人理解、有人陪伴、如此幸運就好了;可惜,我們都知道事實是什麼,也沒有這麼多的幸運可以公平分配給這些人。
他們要為自己犯的錯贖罪,但是促使他們變成這樣的大眾,就能置身事外嗎?
跟著天使長前進的你,除了追求光明,你敢直視光明背後的黑暗深淵嗎?
如果你只看到光明,而不去了解黑暗深淵裡面有什麼、為什麼深淵會形成,那你只有學到天使長的皮毛罷了。
別欺騙自己是真的有同理心的人,其實你沒有你想像的那麼了解你自己。
--
回到這部劇,所以劇中的吳慷仁才會對殺人犯被輿論壓力影響,而被秒處決,感到灰心。
因為他很清楚,要根治這樣的現象,只能從長期的心理諮商開始,去探討殺人犯的內心狀況,進而加強台灣心理諮商的完整佈局,並讓還沒有病識感的人,也能提起勇氣去面對這件事;
然而,劇中情節我們都知道怎麼了,這個現象在現實生活也在發生:表面被清除了的問題,『根』卻已被深入這個社會最深處,卻被視而不見。
其實你我都有一定的潛在精神病因子,只是你有沒有發現罷了。
至少,我知道我有。
陌生人跟我相處,比跟你相處來得安全;因為我可以覺察我在幹嘛,你沒辦法。
--
👍占卜好評點連結:
3.0:https://reurl.cc/e9QxoQ
2.0:https://reurl.cc/g8zjzQ
1.0:https://reurl.cc/E2ZMnm
--
怎麼問問題:https://reurl.cc/OXpNx9
占卜預約流程:https://reurl.cc/qmOR9D
--
月亮塔羅坊🌙
📍IG:https://instagram.com/cat.moon.tarot
🔎FB:https://www.facebook.com/CatMoonTarot/
🌙預約占卜專線:https://linktr.ee/cat.moon.tarot
--
#月亮塔羅坊🌙 #喵子 #我們與惡的距離 #死刑犯 #殺人犯 #法律 #道德 #憂鬱症 #治療 #心理學 #占卜 #讀牌師 #塔羅牌 #靈性動物神諭卡 #thespiritanimaloraclecards #tarotreader #tarotreading #tarotcards #taipei #taiwan
無同理心精神病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受到出版社的邀請閱讀這本書,拿到書後,最先令我震驚的是,它真的是一本名冊,記載了150名連環殺手所有的背景、受害人、殺人手法、逮捕狀況、審判過程及刑罰內容。
其中最令我驚訝的是,讀到一個英國著名的殺人犯,「死亡醫生」哈羅德.希普曼(Harold Shipman)的事蹟。會引起我的注意是在這本名冊中,希普曼的名單落落長。在1975年到1998年間,他的被害人竟然高達250以上(書中列出了所有被害人名單)。所謂死亡醫生是因為他利用職務之便,謀害病患,注射二乙醯嗎啡毒害致死。他被判處十五條無期徒刑,加上因假造遺書多判四年有期徒刑,2004年1月13號在監獄中上吊自殺。
很多心理學家都分析他的作案動機,一位應該拯救生命的醫生,卻變成一位殺人魔,是什麼原因造成他的心理轉變?也許可以從他的成長背景看出端倪。希普曼出生於英國諾丁漢,父母都是虔誠循德宗教徒。從小父母對他期望很高,並且與母親的感情很親密,母親常灌輸他一種優越心理,認為自己比其他人都強。在他十七歲時,母親因肺炎去世,希普曼親眼目睹醫生為母親施打嗎啡及海洛英來減輕痛苦,但卻無濟於事地離世。也不知道是否因為嗎啡讓母親的痛苦減輕,還是嗎啡最終還是令親愛的母親離世,也許這奠定了之後希普曼的作案手法。顯然地,母親的離去對希普曼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及心理創傷。
根據統計,希普曼的受害者的年齡幾乎都與母親當年一樣,沒有性侵也未取財,也沒有做出任何肉體上的折磨或摧殘。也因此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假設:他的殺人動機與母親的離世有關。有可能是因為母親因病而離世,而年齡相仿的受害者們卻可以平安地活下去,他心裡無法接受這個事實,於是痛下殺手。
當然我覺得也有可能因為早年的自戀(自以為比其他人強大),導致於身為一位行醫者能便於穿上白袍決定他人生死,而扮演掌控去留的上帝。自戀情結(上帝情結)也就如願地以此種手法開展開來。至於晚年在獄中自殺,也可能因為自戀無處伸展,少了觀眾的自戀水仙,也只能在岸邊觀看河裡的倒影,獨自凋凌枯萎。
「孩童長成反社會人格是因為情緒與社交發展都發生於自我為中心的想像中,所以正常對於對錯的概念,以及對他人的同理心,在他們身上都發展不良的緣故。若想像世界的存在用意是滿足這個人的需求,那麼這個人在自己的世界裡可以毫不犯錯,其他人的痛苦對他來說也沒有什麼後果。」一名專家如是說。
長期研究連續殺人魔的海倫.莫里森醫生說:「你會想問怎麼會有人能對另一人做出這種事?然後你會意識到,這些殺人兇手並沒有把受害人視為人。對他們來說,就像拔下蒼蠅的翅膀,或是扯下蛟子的腳,就只是想看會怎樣而已,是最基本不過的實驗。」
許多專家表示,童年創傷是所有殺人魔都有的經驗,以下是一些明確的特質:
1)反社會行為
心理病態者通常是獨行俠,所以如果一個孩子本來很愛交朋友也很外向,卻突然變害羞、反社會,那就會是個問題。傑佛瑞.丹墨本來是一個擅長社交、充滿活力的孩子,一直到因為父親的新工作,父母舉家搬遷到俄亥俄州為止。他在新環境中變得退縮(據稱是在被性猥褻後)並且不去交新朋友,而是開始把注意力放在解剖遭路殺的動物。
2)縱火
火就是力量,力量與控制對連環殺手來說有著吸引力,他們享受擺佈受害者的感覺。大衛.伯科維茨從小就有縱火行為,他的同學都戲稱他為玩火仔,他對火的執念人盡比知。
3)虐待動物
連環殺手通常從小就開始動手,並且會以動物來測試界線,包含家裡或鄰居的寵物。根據研究顯示,70%的暴力犯在童年時期就曾虐待動物,非暴力犯則僅有6%的比例有過這種行為。
4)惡劣的家庭史
許多連環殺手都來自有犯罪紀錄、精神病史或酗酒歷史的家庭。艾德蒙.肯珀殺害了自己的祖父母,只為了想看看結果會是什麼樣。在他殺害好幾名大學生後,他殺了自己酗酒的母親,將她的聲帶用水槽鐵胃碾碎,以求消滅她不斷羞辱他的聲音。
5)童年受虐
殺害至少21名男孩與年輕男性的威廉.波寧在小時候就被抛棄,被送到中途之家,在那裡遭受性侵害。這樣的連結通常會造成無法抹滅的憤怒感。
6)煙酒藥物濫用
7)窺視症
8)連環殺手通常都很聰明
9)無法穩定維持同一份工作
#原來開膛手傑克至今還是個懸案
#高寶書版
#殺人魔名冊
無同理心精神病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世情彷彿是一彎變幻莫測的河流,
時而湍急,時而緩慢;
人可似粼粼波光上的一瓣浮萍,載浮載沉,順逆無定?
此瓣隨波逐流冀望奔湧一抹湛藍浩瀚,
彼瓣遭逢逆流不進則退以致苦困一隅,
好些人因此需等待內心的創傷癒合,
愁緒得以梳理,才能重新出發,尋覓心之所往。
儘管時間是良藥,還需「希望」作為藥引方能發揮藥效,
不然時光荏苒白白流逝。
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精神病康復者阿坤坦承曾經患上抑鬱症,坐困愁城的日子難過,多難過,人生卻總要走下去。生命充滿突如其來的邀請,阿坤被問及是否願意轉職至全然陌生的飲食業,經過一番猶豫與掙扎,他毅然踏出「愁城」當上香城茶室的一員「樓面」。想不到,這是其人生轉捩點,頃刻的轉變,便取決於當初有否勇氣昂然踏出的第一步。
穿梭時光隧道
「香城茶室」凝結了90年代的香港光景,懷舊的氛圍糅合藝術的氣息,入內進餐恍如穿梭時光隧道回到昔日;想不到,透過味蕾亦可深深細味歷史情懷,回味屬於香港人共同的集體回憶。世事諸多巧合,無獨有偶,其所在地竟與「歷史」息息相關,茶室恰巧位處尖沙咀『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
別錯過香城茶室門前的一個綠色的復古茶檔,如實地呈現了昔日街頭茶檔的舊貌,橫匾招牌上中間寫着「香城」,左右兩側亮着醒目的紅字「咖啡」、「紅茶」、「冰花」、「燉蛋」,幽幽地散發着沉澱於歷史的美食香氣。茶室以裝潢、家具等重現了昔日香港懷舊冰室及茶居的情境,白格啡線地板、深綠色的窗格子昔日街道的壁畫,還同時用上舊式屏風、黑白電視及留聲機等作裝飾,坐在中式傳統的棕色鏤紋長木椅卡座,抬頭看到懸掛着空蕩蕩的圓雀籠,沒有黃鶯、畫眉在吱吱啾啾詠唱都不愁寂寞,因為這兒彌漫濃濃的人情味,夥計之間猶如「大家庭」一般守望相助,互相理解及包容。
憂心忡忡不願轉變
普遍而言,社會公眾遇到精神病康復者,多退避三舍,主因離不開理解及認知不足,多一番同理心,便可為他們帶來多一點喘息的空間。阿坤不諱言:「其實,我是一名精神病康復者,那時醫生判斷我是抑鬱症,思維上沒有問題,但情緒上會波動,思考變得負面,有時突然會哭,我在家中休養了一年,是否過正常生活?這些因素也會影響病情,出外工作比較有動力。」走出「安全區」來,對於一般人需要勇氣,對於抑鬱症患者更猶如攀登峻嶺,九牛二虎之力才可跨越心理的障礙,阿坤分享:「人生有很多條路,有些人幸運一點,快點得到想要的東西,但我走的路比較長,方能到達到目標,但我最後也可以得到些甚麼。」
阿坤最初並非出身於飲食行業,而是在工場工作,工作環境有着天壤之別,當時社企鼓勵他嘗試到社企餐廳工作,他千頭萬緒都是憂慮,因此百般不願轉換工作環境,「社企說我做得不錯,不如試試出來社企餐廳工作,鼓勵我出去做。當時我不願意的。」最終,阿坤仍是踏入了「香城茶室」,甫進來就做樓面工作,惟有積極投入餐飲的行業,接受做餐飲的形形色色訓練,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學習。
鬱結如蟒蛇緊纏內心
抑鬱症患者常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感受及想法沒人明瞭,說不出的鬱結如蟒蛇緊纏着內心,莫名的負面情緒四方八面襲來,患者不免感到四面楚歌的無助感。身為「過來人」的阿坤非常明白這些痛苦,他分享:「那時,覺得很多人不理解我,我會覺得十分孤單。我當時的思想確是這樣,覺得他們不明白我。」在茶室工作了四個年頭的阿坤,經歷了數載春去冬來夏末秋至,自然與茶室培養了濃厚的感情,然而這種情感不單單是工作領域的歸屬感,更是觸動心弦的感受,他形容自己猶如與茶室一同成長,「最開心的事情,大家都是康復者,大家亦明白大家,猶如一個大家庭。在這裏工作比在工場工作確是有很大改變,說話多了,自信強了。」
得以發揮所長的工作環境
茶室經理Cindy指出:「香城茶室成立了四年,是一家社企形式的餐廳,智障的同事,殘疾的同事,也有精神病康復者。以我認識的人而言,他們對精神病康復者都較敏感會害怕及避開,然而,茶室是一個理想的工作場所讓他們重拾自信與外界接軌。」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的茶室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及在職培訓機會,對於他們而言,更是一個理想的平台,既可學習職業技能,亦可多接觸社群與人溝通;對於社會而言,殘疾人士能夠自力更生,減輕了社會的負擔,達成「雙贏」的局面。
茶室用自助購票形式,點餐付費的程序由客人自理,大大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及「出錯」機會。未曾與殘疾人士共事的Cindy,來到茶室抱持開放態度接受精神病康復者。工作了好些時日,她認為殘疾人士的工作能力如一般人無異,只是比較緩慢,以及需要多加提醒。剛來到這裏的新員工,由淺入深從簡單的工序開始逐步學習,首先學懂如何收拾餐桌及送餐,如何去處理碗碟等。如有機會,便會將其安排於水吧工作,做飲品及三文治等食物,例如港式奶茶、沙嗲牛肉通粉、配奶油脆豬及餐肉蛋。
Cindy對於員工的工作表現讚不絕口,「他們達到某水平能獨立處理食物,製作過程十分認真,做事很有心機,工作表現不錯。工作或生活總有不如意的時候,經常叫他們放開一點,說易行難,不是在旁邊說兩句就解決到,花多點心思及時間,真正去關心。犯錯了,要跟他們解釋不要緊,下次不再犯就好了,多了解他們,最主要是聆聽。」
相處之道以誠相待
除了新手員工從頭學起,Cindy亦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因為她以前沒有與精神病康復者等殘疾人士相處的經驗,惟有在工作中慢慢摸索與他們共事合作的模式,人與人相處之道終究都是以誠相待,她說:「他們很單純及直接,要求並不多,你只要用心對待他們,關心他們,他們絕對接收得到。」
工作與生活難以分割,透過工作賺取金錢以維持生計,薪金愈高是否與理想工作畫上等號?Cindy現時在茶室的薪金,相比過往的工作為低,她沒有着眼於金錢的多寡來衡量工作的理想程度,她絲毫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更堅決認為是絕對值得。金錢以外還有其他值得珍視的東西,愈重要的東西愈要用心才看得見,Cindy與員工用心相處,發現了總能夠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一些東西,深切體會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哲理,更懂得放下執着,以另一個視角待人接物,「看見他們在如此逆境下,那麼努力去投入社會,自己也沒有那麼執着,所有事情放開一點,我覺得自己十分幸福。」幸福,從來不在遙遠邊際,而是一直植根於心田深處。
香城茶室
地址: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香港歷史博物館」1/F
電話:2412 3155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10am-6pm,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am-7pm,逢星期二休息
詳情: http://bit.ly/2NEEGPa
採訪:文朗琛
攝影:謝本華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無同理心精神病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了令孩子過得充實,不少家長都會為孩子安排日日新鮮的活動,但是由星期一到星期日,密密麻麻的活動,是否真的對小朋友有益?美國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學醫生Alvin Rosenfeld, M.D. 表示安排有益活動固然好,但前提是要預留空白的時間給孩子。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讓孩子百無聊賴,容讓他沉悶,不單不會浪費光陰,還可以令他們更有創意,為何如此?
參考資料
Giang, V. (2015, February 08). The Science Behind How Boredom Benefits Creative Thought.
Giurleo, S. (2017, June 8). Why You Must Let Your Child Get Bored this Summer.
Hill, D. (2016, November 16). Children Develop Better When You Let Them Be Bored, Psychologists Say.
Robson, D. (2014, December 22). Future - Psychology: Why boredom is bad... and good for you.
Teresa Belton Visiting Fellow at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 Lifelong Learning,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2017, July 25). How kids can benefit from boredom.
無同理心精神病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捷運發生無差別殺人案,蕭生分析不同社會都有這類人,他們都有缺乏同理心和鬱鬱不得志的特徵。社會越不公和越不理會精神病人,越多同類事件爆發。另外,新疆再次發生恐襲,蕭生以巴勒斯坦為例解釋政治和解如何減少恐怖份子。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無同理心精神病 在 台灣司法臨床心理學會- #psychopath中文譯為 ... 的推薦與評價
可以表現出和精神病近似的特徵,很有機會被誤診為精 ... 目前臨床心理學的心理病理學研究顯示,特定情境下會才會出現衝動、無同理心、冷血.....的情況! 3 वर्ष. ... <看更多>
無同理心精神病 在 陳永儀博士/關係中不可少的同理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同理心 ,也有天生和後天。有些人天生對別人的感受很敏感,有些人則是無感;但是可以學習的,就看我們的用心和努力程度… 陳永儀博士(心理學教授/ 臨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