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蘇飛雅 Sophi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紀大偉- 女書店's post 的評價
- 關於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國際性別議題之最新發展與挑戰答案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評價
- 關於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女性有特權?連登仔厭女?由瑜伽導師案講垃圾連登 ... - YouTube 的評價
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蘇飛雅 Sophi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成長(十二之四)-獻給日月處於傳統四分相的你]
終於,從眉月期到上弦月期開始,我們得以看見月亮的光芒。這類型的朋友,日月都在相同的基本星座、或固定星座、或變動星座。
歡迎和我們分享你對生活與生命的體悟和觀察,當然,所有留言的朋友都有可能是大家靈性上的兄弟姊妹,因為我們的靈魂乘陽光而來,被月光接往到地球。
----------------------------
生命對我們來說有什麼意義呢?
生命的意義不等於功成名就。每個人一生的道途未必都是以世俗成就為主,一切的經歷只是為了考驗並活出內在最深刻的渴望。有些人的日月和上升形成吉相,容易自在地活出自己。有些人日月與上升無相位或形成壓力相位,於是要在現世的角色裡,慢慢修出屬於原始意識的初衷。
如果說,太陽所在的星座象徵我們精神意識的道途(可能要修好幾世),那麼月亮所在星座就顯示我們這生所在的階段。今天分享的這個階段正年輕~
-----------------------
《理論》
參考占星家丹魯迪海爾(Dane Rudhyar)的八種月相分析,並且進一步參照日月所在星座,做為靈魂狀態的參考:
◎眉月期(Crescent Moon Type)-日月相位為45度至90度前
概念:種子發芽
通常是農曆初三或初四起三天半內的日月相位(詳細仍要參考實際的命盤)。這時月亮漸露光芒,開始實現太陽的神聖意志。雖然仍處於奮鬥的狀態,但是他們的方向明確,需要不斷吸收外來的養份壯大自己,並學會清除往目標道路上的所有障礙。
例:音樂家李斯特(Franz Liszt)的太陽在天秤、月亮在射手,他經常在歐洲進行演出,並扶助許多年輕音樂家。這就是藉由廣結善緣、對外交流的途徑(月亮射手),實現對藝術傳播(太陽天秤)的主題。
◎上弦月期(First quarter Moon Type)-日月相位為90度至135度前
概念:向下紮根,向上長枝葉
通常是農曆初七或初八起三天半內的日月相位(詳細仍要參考實際的命盤)。這時月亮出現一半的光芒,但與太陽形成緊張的角度。他們可能會臨傳統的束縛和意識形態的挑戰,但是他們必須不畏艱難,甚至必須果斷勇敢地做出決定,讓自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發展自己成長的基礎,和對社會的影響力。
例:現任英國女皇(Queen Elizabeth II)的太陽在金牛、月亮在獅子,她在位期間面臨英國戰後國力衰退和大英帝國的逐漸解體。然而,她依然守住自己女王的地位與形象(月亮獅子),嘗試組織大英國協來維擊和前領土國家的關係,實現穩定英國特殊地位與價值(太陽金牛)的主題。
---------------------------
《內容》
★月亮在牡羊座,太陽在魔羯座 –以物質保障為出發的戰士
這個族群約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具有謹慎又有野心的年輕靈魂。太陽和月亮的星座形成四分相,雖然暗示著意識與潛意識之間時有矛盾阻礙,但由太陽所代表的渴望與願景去支持當事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當他們想要力爭上游、改變現狀時,就有突破重圍,和過往制約抗爭的機會。學習新的觀點、新的技能,並時時保持樂觀,會讓他們從克服困難的經驗中得到自尊和自信。
這個族群想要主導自己的生活,並且能得到世俗的成就,證明自己有用的人。因此他們對自我或他人往往有更高的標準。他們想要過世俗認定的好生活,結交成功、有社會地位的人,從某種角度來看,是他們想要擺脫過往,開創人生新資源的作法,具有成功人士的特質。
★月亮在金牛座,太陽在水瓶座-以傳播分享為出發的園丁
這個族群約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擁有擇善固執的年輕靈魂。日月星座處於四分相的位置,意識與潛意識經常出現矛盾衝突。一方面他們渴望表達自己不同的聲音,並朝創新的方向前進;另一方面他們需要穩定的生活,不能沒有物質的安全感。在還沒有完全的實力前,他們可能被迫接受現實,為五斗米折腰;也可能必須學著和習慣抗爭,不斷學習新的技能和新的觀念,朝向獨立自主的生命前進。若是他們能成功克服內外阻力,往往能成為他人效仿的典範。
他們容易給人很平靜、理性的感覺,其實只是不喜歡受到外界的干擾,需要照著自己的心意過生活。他們並不是不能改變,只是必須由自己說服自己。在人際關係中,他們常不自覺地要求對方,卻無法讓對方改變自己。例如:不希望對方干涉自己的交友圈,但是會在意對方和某個朋友走太近。
★月亮在雙子座,太陽在雙魚座-以感情安定為出發的記者
這個族群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擁有好奇多變的年輕靈魂。由於日月星座處於變動星座四分相的位置,理性與感性、意識與潛意識不時產生矛盾。他們渴望自由地追求理想,偏偏理想不斷隨環境改變;他們習慣永遠止境的學習,但是又會被各種訊息吸引,個人的計劃受到內外在的干擾而更為混亂,難以專一。他們必須學習快速地排列優先順序,並且快速地完成計劃,否則夜長夢多。唯有養成這樣的習慣,他們的生活才能有秩序地前進。
在個人生活上,他們討厭一成不變的感覺,隨著當下的想法走,反而會有不同的收穫。他們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來時明日當的奉行者,因為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天長地久看似浪漫,但是對他們來說可能很可怕。把每一天過得開心才是他們的訴求。
★月亮在巨蟹座,太陽在牡羊座-以熱情自由為出發的母親
這個族群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擁有溫暖熱情的年輕靈魂。日月都在自己強而有力的位置,卻處於四分相的星座,因此他們容易面臨理性與感性、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矛盾衝突,也可能常遭遇內部或外來的挑戰,必須學習和成長,駕馭自身強大的能量。他們渴望獨立自主,領導一切,但是習慣照顧身邊所有人,忍不住想要管閒事,導致很難單純地做自己。或許,他們注定成為拯救他人的英雄,因為拯救別人,也就拯救了自己。
這個族群喜歡能陪伴他們的家人與好友,但是一定要給予他們做自己的空間,因為他們什麼都想兼顧。雖然內心常渴望能照顧他們的強者出現,但最後終究會發現身段柔軟的暖男暖女可能更適合他們。就像他們和小孩、寵物相處時才能回歸可愛的童心。
★月亮在獅子座,太陽在金牛座–以物質保障為出發的超級巨星
這個族群約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擁有高貴堅毅的年輕靈魂。他們渴望金錢、名聲、地位,但是也需要他人的仰慕與肯定。由於日月都在對方強旺的位置上,因此他們擁有強大的精神能量,儘管人生難免面臨困難和挑戰,只要目標是他們的熱愛的,便能有排除萬難、勢在必得的勇氣。成功立足在社會之中,就是他們最重要的人生意義。
和他們相處時,必須尊重他們的步調。金牛座和獅子座都有好享受的特質,很願意在居家環境、個人用品上砸大錢,就算他們外在低調,肯定也會在私生活中透露出某種巨星風采。在工作領域或面對社會時,他們會為了榮譽,為了確保自己是個有用的人而拼了命。他們偏好能提升自己社會地位或生活條件的朋友,並努力成為對方不可或缺的夥伴。或許他們也是可以激勵你我力爭上游的標竿。
★月亮在處女座,太陽在雙子座–以傳播分享為出發的工藝大師
這個族群約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擁有學習和反應快速的年輕靈魂。由於日月都在水星掌管的星座,使得這個族群對於語言、文字或數字的愛好異於常人,也可能善於手作工藝、玩音樂或開車。只需要些許時間,可能就能練就左右腦並用或同時多工的技術。雖然他們常有碎碎念的毛病,或被小題大作的習慣困擾,然而,在時間的累積下,他們會更有自信,也能愈能扮演教導他人、分享經驗的重要角色。
不斷的講話、學習、看新聞是抒發情緒最好的方式,他們過度活躍的心智和不安於室的情緒,更需要穩定度高、願意傾聽和支持他們的家人或情人。
★月亮在天秤座,太陽在巨蟹座-以感情安定為出發的外交官
這個族群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擁有和諧親密的年輕靈魂。他們既重視家人,也重視朋友,因此很容易在其中扮演和事佬或裁決者。他們需要有家人陪伴,不喜歡自己人衝突或受委屈,因此能為自己人挺身而出,但不知不覺當中,他們可能就成為家中主要的決策者和影響者。他們渴望被家人支持和陪伴,因此會用取悅、退讓、妥協的方式來解決親人或所愛之間的問題。他們是典型「胳膊朝內彎」護自己人的人。只有在面對不愛或討厭的人時,特別的凶悍。
他們的生活總圍繞著家人好友,大家一起吃飯唱歌聊天說笑,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想要得到他們的認可,往往也要得到他的家人和朋友的認可。雖然他們因為害怕衝突或失去而拼命想要照顧和討論所有人,然而,當他們付出超過了所得時,他們其實也很容易為了心理不平衡而發怒。抱怨常常只是暫時性的平衡的作法,事實上就是忍不住息事寧人。當然,是針對自己人嘍!
★月亮在天蠍座,太陽在獅子座–以熱情自由為出發的特務
這個族群約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擁有熱情深刻、佔有慾強的年輕靈魂。他們渴望成為驕傲熱情的王者,但又因為敏感脆弱和害怕失敗的情感,顯得更為低調。在人生中總覺得被人背叛了幾次,其實常常是因為期望過高,與對方不一致有關。由於日月處於極陽光的獅子座和極黑暗的天蠍座,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衝突大,必須學會駕馭內心的矛盾能量。放下不必要的比較,這個族群最需要的就是對於想做的事情,直接採取行動,並且克服內外在的困難,累積成功經驗得到自信。如果太在意面子,老是鑽牛角尖,人生就可能會陷在既自卑又自大的情境中。
他們重視隱私,只想把最好的展露在別人面前,最不想給別人看到的,永遠藏在裡面,只有自己、家人或最親密的人看到。對他們的佔有慾強,很容易吃醋,想要宣示主權的色彩。他們可能會選擇個性內斂或內向的對象,希望對方能將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的身上。
★月亮在射手座,太陽在處女座–以物質保障為出發的的獵人
這個族群約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擁有聰明多變的年輕靈魂。他們的求知慾強,多才多藝,藉此不斷探索世界,也能創造和不同人事物接觸的機會。然而,他們的潛意識具有望遠鏡般的感受性,但意識又有顯微鏡般的細膩,不時會產生矛盾衝突,因為他們總是看得到更好的選擇,無法停下改變的腳步。他們必須為自己找尋出路,善用這兩股特質,應用在能創造具體成果的事情上,唯此才能釋放內在的潛力,成為內心渴望的專家。
他們喜歡以不同的元素,打造隨意有趣的生活環境,也可能在某些事物上出現斤斤計較,不願妥協的特質。他們經常有做決定的困擾,但也因為如此,他們會結交不同領域的專家和朋友,適時交流,得到解答。
★月亮在魔羯座,太陽在天秤座–以傳播分享為出發的父親
這個族群約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擁有務實和諧的年輕靈魂。他們渴望人際關係的成功,享受陪伴的感覺,更需要掌控大局,重視平等,所以可能會要求對方負起責任。然而,當他們愛上了玩咖型的對象,和沒有責任感或想強勢主導的人合作,就容易陷入情緒的混亂中。
他們可能常面臨意識與潛意識、感性與理性上的考驗,也免不了外來世界的衝突,這個月相必須對自己更有信心,並以責任和自己的計劃為優先,展開解決問題的行動(包含懂得斷捨離),如此才能主導自己的人生,否則常會迷失在不必要的互動中,歹戲拖棚。
★月亮在水瓶座,太陽在天蠍座-以感情安定為出發的科學家
這個族群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擁有冷靜疏離的年輕靈魂。身為月亮水瓶,需要活在群體當中,享受資訊交流與聊天的快樂,但是他們可能在聚會之後,又回到獨自的生活。與眾人保持泛泛之交的距離,能給予他們極度的安全感。然而,當他們真正深度參與組織事務時,卻會非常認真。他們希望能藉自改變自己或推動群體的改變。他們渴望成為真正能帶來改變的權力。這個月相的人時常會處於矛盾的狀態,然而,如何克服內外衝突,駕馭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他們內在最大的挑戰之一在於想要與他人友好,但是卻非常需要獨處的感覺,因為唯有這樣,他們才能不受羈絆地做出獨立的決定,並且有更多空間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可能不喜歡過度的親近,另一半需要給予他們自由的空間。欲擒故縱是和這個族群和平共處的關鍵。
★月亮在雙魚座,太陽在射手座–以熱情自由為出發的靈媒
這個族群約生於眉月期至上弦月期,擁有自由自在的年輕靈魂。他們嚮往無止境的成長,喜歡看向未來的無限可能。然而,在他們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卻屢屢容易受到干擾與引誘,因為他們無法放下不管。他們是如此敏感,如此有同理心,以致於忽視不了他人的需求。無法專心或持續將成為這個族群必須克服的挑戰。否則會因為太過貪心、太過樂觀,最後什麼事也做不了。他們有潛力成為斜槓青年,但是必須先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再轉向延伸發展也不遲。
由於日月都在木星掌管的星座,他們需要自由寬敞的空間。可能是很大的房間,很多的書籍,很多的朋友,得以讓他們在其中遊走,不會有束縛的感覺。他們不斷探索人生意義,依直覺行事。相信條條道路通羅馬,因此可能會走上意外的道路,體驗不同的人生。
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金融時報】如何打破孤獨的詛咒?
孤獨是我們的現代詛咒,解除居家隔離令也不能緩解疫情之前就存在的人際隔絕狀態。我們是否有婚姻之外的替代模式來打破這個詛咒?
對於我和所有其他人,情況是怎麼變得如此嚴重的?所有這些孤獨的人都從何而來?首先,請拋棄那種孤獨者都是養老金領取養者的刻板印象。2018年的這項研究發現,在以上三個國家中,超過一半自稱孤獨的成年人不足50歲。他們大概率也是貧窮和單身的。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他們也在面臨外部環境改變帶來的困難,比如近期失業或一種新的生活狀態。他們孤獨不是因為他們性格不好。
有些關於我為什麼孤獨的問題是容易回答的。我一直是那種典型的「無根」的專業人士。我18歲時從特拉華州搬到芝加哥,之後我的地址一直變來變去,我自己都數不清搬了多少次家。這換來了有趣的工作和許多給我帶來滿足感的冒險,而最簡陋的技術——電話——讓我保持與家的聯繫。不過,這種方式有其局限性。
疫情期間,我家開啟了一項每周日進行視頻晚餐的新傳統,但8月份我回家看父母,開車橫穿美國花的那13個小時提醒我,地理位置很重要。
地理位置對工作也很重要。今年1月,我離開芝加哥的新聞編輯室(那裡有好幾個記者同事是我的好朋友),加入英國《金融時報》,開始居家辦公。再多的群聊也無法取代現實中與人接觸帶來的親密感:每天見到同樣的人,和密友八卦,或者原本只是打算出去「喝一杯」,結果三個小時後醉醺醺地回家。我告訴別人,我比其他所有人早兩個月就討厭遠程工作了,他們笑了,因為我是笑著說的。我不是在開玩笑。孤獨令人感到羞恥,但這種孤獨往往是結構性的。我與人相處的時間變少了,就是這樣。
工作和家庭方面的原因就是這些。那麼友誼呢?這是一個小心翼翼的、令人困惑的問題,因為如果我說我感到孤獨,別人可能會笑。表面上看,我是那種朋友遍天下,從來不愁沒人陪的人。我總是那個提議喝一杯、去看場表演、過個節、吃個早午餐的人。我的公寓是大家聚會的地方,至少在疫情之前是這樣的。我舉辦派對、做晚餐,這種時候我每分每秒都很高興。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我都確信友誼很寶貴。但這個我尋求情感滋養的地方,正是許多人傾向於偷工減料的地方。這種偷工減料也很有必要,因為一天只有24個小時,而且隨著工作佔據的時間越來越多,留給家庭、有意義的愛好或者友誼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更糟糕的是,友誼往往不在成年人生活的日程表上。人們一周工作40多個小時是因為這是僱主的要求。他們見自己的配偶和孩子是因為住在一起。(有家庭的人並非就不會孤獨。與親密伴侶之間的心靈阻隔是一種特殊的「地獄」,凱澤家族基金會的研究稱29%的人正生活在這種「地獄」中。)但友誼是需要額外規劃的,當你想到取消約會有多容易、多輕鬆時,友誼的廉價性就顯而易見了。
過去幾年裡,人們寫了無數故事,講述如何在不顯得粗魯的情況下取消約會,或者頌揚放棄約會在家看Netflix的喜悅。疫情爆發後,Twitter上的搞笑博主開玩笑說,他們想念還有約會可取消的時光了。當然,另一個永恆的流行故事是,為什麼成年人很難交到朋友。集體性的健忘令人嘆為觀止。
我懂。真的。我有時也犯同樣的錯誤。將遵守約定看得如此重要看起來很傻,或者顯得小氣。但實際上,這是對時間這一稀缺資源的分配。所有的關係都需要時間和見面,更新再多的Facebook狀態也無法代替見面。甚至無法代替接起你臨時打過來(而沒有提前一周安排)的電話。
我會在周六早上和一個朋友聊天,聊我們這一周的事情;當我在工作中情緒崩潰時,我會打電話給另一個朋友;還有一個朋友,最近我們在芝加哥一個公園裡轉著圈散步,聊了好幾個小時。這些互動是有趣的、有意義的。這些都很有用。但這些還是不夠。我不確定什麼才算「足夠」。
孤獨不是客觀的隔絕狀態,而是對隔絕狀態的感知。已故神經學專家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以對孤獨的突破性研究而聞名,他在2016年一次採訪中表示,「失去與他人的連結會帶來不同程度的痛苦。對有些人來說,這根本不算困擾;但對有些人而言,其痛苦程度甚至使之成為一種疾病。」對我來說,他人的關心就像星光一樣:看得見,但離得太遠了,無法溫暖我。
儘管我有廣泛的熟人圈子,但這並不能使一個人脫離孤獨。這場疫情讓我明白,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我是他們情感框架中一個「錦上添花」的裝飾,而不是必不可少的組件。我們在3月份去除冗餘裝飾,回歸家庭,回歸那些住在我們家裡的人,但我之前說過,我自己住。
儘管我和很多人關係都很好——我和鄰居聊天,和教堂的教友聊天,和各種各樣的陌生人聊天——但此時此刻我卻很難說出誰了解我生活的微小細節。小說家安•帕切特(Ann Patchett)在2003年寫道,真正的親密「不是打電話告訴你『我有外遇了』的那個人;而是打電話問『為什麼我的冰箱裡有4罐腌菜?』的那個朋友。」也就是那個聽你講述你看啄木鳥抓蟲的事情的人。
現代美國社會試圖用婚姻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我沒有男朋友或者丈夫呢?我經濟狀況穩定,有自己熱愛做的事情。(基本上吧。)可惜,我還沒有找到我願意嫁給他、他也願意娶我的人,這讓我感到悲哀。帶有性別歧視的回答是,無論如何我都應該結婚——我很樂意把這個回答和用「傳統女性氣質」做成的餅乾一起,放在烤箱裡烤焦。
孤獨很可怕,但我寧願一個人過,也不願對一些基本的事情妥協:我要找一個喜歡的人,和他待在一起要很愉快,他要承擔家事,而不是理所當然地把他的事業放在第一位。二十年的戀愛經歷讓我能夠更快判斷出誰不適合我。(跟比自己小15歲的女人約會毫無問題,但跟比自己大哪怕兩歲的女人就不行?這樣的人但願我永遠不會遇上。)從理論上說這很實用,但這也意味著我有更多時間處於單身狀態。那也只好如此。
但是有一個比「她為什麼不結婚?」更好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婚姻是成年人唯一的一種長期、體貼的親密關係模式?」作家傑薩•克里斯平(Jessa Crispin)和布里艾倫•霍珀(Briallen Hopper)探討了這個問題,從過去發掘出了一些替代模式。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女性像伴侶一樣生活在一起,這種行為被稱為「波士頓婚姻」(Boston marriage)。
在中世紀的低地國家(Low Countries,通常指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三國——譯者注),被稱為「beguine」的女性一起住在城市的單獨區域。她們可以工作、擁有存款、在沒有男人的情況下生活,但她們不是修女。她們沒有誓言一生貧窮、貞潔和服從,她們也不會一輩子都呆在那個單獨區域。我們不需要大規模地重建這種模式,但如果有更多模式讓不是情侶的人們也能結成夥伴共同生活,如果這種生活更常見,對我們這個孤獨的世界會更好。
解除居家隔離令也不能緩解疫情之前就存在的隔絕狀態。這場疫情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好地說明了導致孤獨的原因,其實常常是與我們的個人價值毫無關係的一些狀況。我們的社會認為每天工作10個小時有價值、認為婚姻的價值高於所有其他關係,我承擔著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中的後果,雖然這是我面臨的問題,但這並不是我的錯。這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
忽然之間,這場情感飢荒看上去有了不同的潛在解決方案。也許是我們自己做更多,約好了就不要放鴿子。也許是我們要求我們的僱主做更多,奪回我們時間的所有權。也許是降低對我們配偶的要求,不再期望親密關係來承擔我們整個情感生活的重擔。
也許如果孤獨不是我的錯,那麼我就不必感到羞恥了。也許大家都不必感到羞恥了。
#人生 #生活
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國際性別議題之最新發展與挑戰答案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推薦與評價
... 四大產業中哪些領域為婦女就業的主要領域,家務事是誰的事家庭內性別角色與家務分工,哪些為臺灣性別主流化實施計畫中主要推動的性平工作,突破厭女:你我可以做什麼. ... <看更多>
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女性有特權?連登仔厭女?由瑜伽導師案講垃圾連登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女權主義:說仔說故事女性有特權?連登仔厭女?由瑜伽導師案講垃圾連登仔嘅垃圾「女性特權」論女性主義▶︎ 訂閱我的頻道,第一時間通知你我的最新 ... ... <看更多>
突破 厭 女 你我可以做什麼 在 紀大偉- 女書店's post 的推薦與評價
第二場 #紀大偉 2020 女書店女性主義系列課程──女性主義能做什麼? #你看過台語片嗎? 你是否想過#在二十一世紀重訪台語片的意義是什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