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聯準會(Fed)在美東時間22日下午2時(台灣23日凌晨2時)宣布利率維持在趨近零的水準,但暗示升息可能會比預期來得快一些,同時也大幅下修今年的經濟展望。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764746
🌻Adobe(ADBE)電話會議內容讀後感
ADBE前兩天發表財報了.
這次ADBE在財報後下跌, 主要是兩個原因(如下). 不過個人覺得是瑕不掩瑜:
1. 因為之前已經漲了不少(投資人期望太高)
2. 因為Digital Marketing這部分的業務受到季節性的影響, 所以表現不是很突出(沒有比預期高出很多)
a. net new Digital Media ARR (3% beat vs guide, vs 15% beat in 2Q21 vs 35% beat in 3Q20).
b. 有分析師在問(“Maybe just -- can we double-click on the seasonality commentary in the quarter? Because if we look at the beat versus guidance on net new digital media ARR, it looks, at the same time you had the weakest beat, but then the strongest guide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which kind of speaks to and confirm some of those seasonality comments that you made.)
i. 高層對此的回答是, 主要是疫情後, 加上正值夏季, 大家的日子回復到正常&放假外出, 所以這部分的業務有受到影響(I think going into the quarter, we had expected that the consumer with a little bit more return to normalcy as what's happening in the environment.)
ii. 高層又說了一些話, 不過重點就是他不認為這是甚麼大事”So, net-net, I would say that the growth prospects for that particular business and the growth drivers remain intact. But again, very much in line. And this is what we feel good about the insights that we're getting on the business.”
iii. 也提到, Q4通常會是digital marketing業務的旺季(表現會不俗的意思)
另外, 覺得這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當高層與分析師提到這些事情:
• 常在一些公司的電話會議中提到omnichannel這個字(疫情後, 更明顯了). 這次高層也有提到. ADBE可說是omnichannel概念股:
o “I mean, a big part of that is more and more companies are thirdly doing the multi-channel omnichannel, whatever they want to call it. And I think that's only going to continue to be a driver of our Digital Experience Solutions. Because today that stable stakes and so we just look at it and say whether you're shopping in-store over they are shopping online. You need a solution that treats you like a customer that we know of.”
• 網路上影片(video)的興起, 以及串流影音, 有提高了Adobe的營收天花板(用句分析師的術語, 就是TAM (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expansion.
• 當使用者製作了越來越多的內容, 內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的能力就越顯重要, 內容上的流程管理(workflow)也越顯重要. Adobe的產品能夠幫內容製作者解決這樣的問題.
• 而Adobe各產品間的相容性, 標準化, 整合能力, 是它的競爭優勢之一:
o And one of the things we did really well is what we called our named user deployment and how, you know, when we have these enterprise licensing agreements, we offer enterprises the ability to download and distribute within the companies. And the more we do training and evangelism of the products, that leads to adoption. So, I would say there's an element of standardization, there's an element of more content.
而最近ADBE有個新聞, 引起了我的注意, 就是它即將在自己的平台上, 提供付款服務(payment service). 根據之前研究SHOP的經驗, 這有可能會對股價造成一定的漲幅:
On Sept. 15, Adobe announced that it will add payment services to its e-commerce platform this year to help merchants accept credit cards and other ways of paying. The move will deepen Adobe's rivalry with e-commerce firm Shopify (SHOP).
For the service, Adobe has partnered with PayPal (PYPL), which will process a variety of payment types, including credit and debit cards as well as PayPal's own payment and buy-now-pay-later offerings.
https://www.investors.com/news/technology/adbe-stock-adobe-beats-fiscal-q3-targets/
接下來該怎麼辦? 對於基本面良好的公司如ADBE, 我能說的就是buy the dip(逢低買進)了. 供參.
🌻The Facebook Files
一個星期前, WSJ上面有個關於FB的大篇幅調查報導. 有興趣的可以看看.
The Facebook Files
https://www.wsj.com/articles/the-facebook-files-11631713039
這篇文章挺長, 也沒有看到華爾街中文版本的完整翻譯, 不過可以看看這篇:
https://on.wsj.com/2ZmFimp
"《華爾街日報》的相關調查顯示,這家社交媒體巨頭心知肚明,其平台會傷害用戶,而且是以該公司常常完全了解的方式造成傷害。目前,全球近半數人口都是Facebook旗下平台的用戶。其中一些證據尤其令人不安:據《華爾街日報》報導,Facebook的內部研究顯示,在報告稱有過自殺念頭的青少年中當中,有13%的英國用戶和6%的美國用戶把這種念頭歸結於Instagram。"
另一篇相關新聞: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683
"《華爾街日報》於13日揭露Facebook的XCheck系統,也就是內部系統中的VIP名單,數百萬名人、政治人物與記者等知名公眾人物都在特別的一份「白名單」之內。"
"這些「貴賓」在社群上發布的內容可以躲過一般的審查系統,即使發布明顯的不當內容,也不會立即被刪除。《衛報》報導,Facebook的獨立監督委員會表示,在閱讀該篇報導後,決定要審查XCheck系統,並要求Facebook對其進行報告與解釋。"
🌻我喜歡的Apple TV影集, "Ted Lasso", 是這次艾美獎的大贏家, 很多主要演員都得獎了.
很高興這兩年, 因為有這部戲的陪伴, 讓我撐過了疫情, 家人離世, 以及一些烏煙瘴氣的事情.
前幾天看演員的得獎影片, 一位娛樂記者問得獎的男配角(也是編劇之一)說, 你覺得這部片的核心思想是甚麼. 他說, be curious, not judgemental.
就像得獎的女演員在劇中一開始是很鴨霸很壞心的球隊主人, 但這樣做是因為被前夫傷透了心, 所以想要弄垮離婚後分到的財產(也是前夫的最愛--球隊); 外表看起來永遠陽光燦爛做啦啦隊的男主角, 在青少年時父親自殺, 造成了他心裡永遠的痛&障礙(讓他在球賽時, 會有突發恐懼症).
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很多面, 很多個故事. 尤其在社群, 大家都是萍水相逢, 對彼此的了解都是非常片面的; 而有時候在社群裡, 看到有人會因為只看到一個面向, 就去下斷語. 這其實是人之常情很難避免, 所以我們需要常用第二層思考去提醒自己. 社群裡需要更多的同理心.
“Be curious, not judgmental” – Walt Whitman(惠特曼)(美國詩人)
Picture來源:
https://www.apple.com/newsroom/2021/09/apples-global-hit-comedy-series-ted-lasso-sweeps-the-2021-primetime-emmy-awards-scoring-history-making-win-for-outstanding-comedy-series/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女嫁港男|學廣東話譜姊弟戀 日本妹最憎老公食飯?骨 大讚請假陪檢查感溫柔細心 說起港女,往往都與一些負面字眼拉上關係:腌尖、貪慕虛榮、現實……但港男呢?在街頭訪問路人,得到的答案竟然是「細心」、「溫柔」、「暖男」、「風趣幽默」、「媽寶」……大部份都幾正面,原來港男都幾搶手。記者更發現連外地女生都...
競爭名人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兩天空餘的時間都在聽podcast,從各類的節目當中吸收不少新的觀念或是獲得指引。在曾公跟梁sir的再出發的第二季 #台北市立棒球場 中,前兄弟象領隊洪瑞河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當進退兩難時,轉個彎往旁邊走,人生有時候需要轉個念」
「人生歷程,只有不計回報 才能終有好報」
洪領隊談的是當年職棒分裂為兩聯盟以及後續合併的過程,當然裡面風風雨雨,「走過才知深淺」,他談信任、談胸襟。談從對立到合作,很值得大家細細品嚐跟體會。
對應到現在職業籃球的戰場,或是任何商場上的競爭,其實他的體會都值得相關參與者參考。有時候退一步站在客觀的立場,反而能夠更看清楚全局,如果還是無法「轉個彎」前進,可以從過來人的經驗學到一些智慧,更能圓融的找到解決方案。
在近期讀到的書籍當中無論是演說大師西奈克 #無限賽局 觀念,或是哈佛企管教授史蒂芬柯維超過500頁的著作 #第三選擇 ,都非常能呼應在這樣的困境中,如何利用創造性的思維去處理問題。
當問題太過棘手的時候,先不要過度積極想要立刻解決,因為帶著情緒做出的決定,通常不會是最好的選擇。擱置最有爭議的部分,先從有共識的項目出發,跨越鴻溝、找出有爭取空間的中間派,這是 #如何改變一個人 作者約拿伯格教我的方法。
說到閱讀,也分享一個小故事。前一段時間我在粉絲團分享讀書心得時,意外收到出版社行銷企劃的訊息,她很開心我喜歡他們作者的觀念,問我還喜歡哪些書籍,說要寄給我閱讀。我說無論名人傳記、投資理財、商業管理,當然還有跟運動相關的書籍我都愛看。
不多久這位體貼的行銷企劃寄來兩本暢銷書。我也很快的把他們看完了,哈哈。除了發現自己近期閱讀的速度加快之外,也在持續分享好書的過程中,跟李笑來 #通往財富自由之路 一樣,升級了自己腦袋的軟體。今天編輯又LINE我說,中秋節之後要再送我幾本書。我回想當時分享閱讀心得的時候,完全沒料到有這樣的意外收穫。
談到意外驚喜,從一年前開始做podcast跑步不要聽之後,我越來越能體會這樣的觀念。很多也想做節目的朋友會諮詢我的意見,而我也曾被邀請去跟幾個團體分享做播客的心得。想在任何時間開始都不是問題,但需要先問問自己,為什麼你想要做podcast?這個為什麼就是西奈克黃金圈理論的核心。
如果你首先浮現的答案是:我想賺錢,我想變成網紅KOL,那十之八九可能都會以失敗收場,尤其是對於素人起家的朋友來說。
我所見到多數成功的例子都不是以商業考量為第一優先,而是一個「不管怎樣我就是想分享」的熱忱,就算沒有錢我也會繼續做下去的態度。這是在漫長的時間流當中最寶貴的禮物。做節目要造成影響力就是不斷的做下去,一直強化自己的內容,建立與聽眾之間的信任感,當你們彼此之間都為了一個共同的信仰參與其中時,就會越滾越大,如雪球般的影響力累積發生。這跟累積跑量變的越來越強的道理是一模一樣的。
誰又會想到,一年後我們節目成為路跑協會在2021臺北馬拉松的官方合作夥伴呢?
看到這裡,你是否開始體會洪領隊的話「只有不計回報,才能終有好報」?記得那句slogan嗎?你不需要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需要開始才會變得厲害,後來我在挑戰任何一個陌生的領域時,都是用這句話砥礪著自己。
祝福大家中秋快樂!
#也推薦瓦基的節目下一本讀什麼
競爭名人故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競爭名人故事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女嫁港男|學廣東話譜姊弟戀 日本妹最憎老公食飯?骨 大讚請假陪檢查感溫柔細心
說起港女,往往都與一些負面字眼拉上關係:腌尖、貪慕虛榮、現實……但港男呢?在街頭訪問路人,得到的答案竟然是「細心」、「溫柔」、「暖男」、「風趣幽默」、「媽寶」……大部份都幾正面,原來港男都幾搶手。記者更發現連外地女生都加入競爭行列。新系列「嫁着個港男」,一連幾集不同國籍美女嫁來香港的故事,第一集是港日篇。
來自日本北海道函館的藤本真由美(Mayumi Fujimoto),多年前因為看過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而愛上香港,更自學廣東話,大約7年前決定孤身來港工作及發展。幾年前,她在一個港日交流活動認識了潘嘉賢(Ken),Ken第一眼就被Mayumi又流利又純正的廣東話吸引;Mayumi對身高6呎的Ken的第一個印象是「好高」,但更吸引她的是夠幽默,「那時我廣東話其實不太叻,很多時和他聊天都不知道他説甚麼,但都覺得他很幽默。」後來Ken以教Mayumi練習廣東話電話對答為名,成功約到對方單獨出街。日文程度有N3的Ken說:「大家當時都夾得來,雖然語言有少少未溝通到。」但他覺得這些都可以衝破的,因為對方很努力學廣東話,他都有努力過學日文。大約四年幾前,二人發展成情侶,兩年半前結婚,他們都是對方第一個外籍伴侶。
更正:
0:32 黐住媽媽
10:36 挑戰2:摺衫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411/MTFRU5HDZZBMNG6AUGQHSV557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競爭名人故事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80後港人Desiree和丈夫Jun於一年前來到英國。移民的契機,是從事電子商務的Desiree在港的公司需要一位熟悉亞洲市場的人到英國發展業務。眼見有機會離開香港,Desiree馬上申請。問到她如何令從事電子工程師的先生也同意離開香港,她說:「我們在移民方面沒有分歧,在拍拖時已經有移民的打算。」雖然面對競爭,但是Desiree最後也成功爭取來到英國發展的機會。為了和家人朋友好好道別,兩夫妻去年特意安排在農曆新年後才離開香港,希望在佳節留個美好回憶。
Desiree和丈夫Jun的愛情故事萌芽於大學的迎新營,相識不到一個月,他們便墮入愛河。誰也沒想到,他們的拖一拍就是12年;二人在2018年結束愛情長跑,拉埋天窗。原本在香港生活得不俗的兩口子,一年前決定移民英國。誰也清楚香港比起英國容易搵錢,驅使他們放棄香港穩定的職業和家人的陪伴的,是想到兒女的未來。丈夫Jun道出了移民的掙扎:「如果我們不是打算生小朋友,留在香港又有甚麼所謂?」理智戰勝了感情,他們還是要對這個熟悉的地方說再見。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211/TPZUM645GVAB5BOW7YSOMZ2Z7U/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移民英國 #移民 #80後 #團年飯 #新年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競爭名人故事 在 王奇的星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有眼淚的人」讓我們一起學習聆聽故事,一起感動,一起交心。
道玄的笑聲其實很有感染力,要讓他留下眼淚的確不容易,他喜歡帶給人陽光歡樂的氛圍,但眉宇之間也透顯出些許哀愁;追求夢想的路上並不如預期的平順,從自己喜愛的街舞跳到表演舞台上......
出身並不富裕的家庭,肩負著夢想和現實生活的拉扯壓力,道玄毅然決然地當個名符其實的背包客,告別台灣隻身前往北京,想要闖出一片天;可惜事與願違,遇人不淑,身無分文地被人趕出門流落街頭,努力地接戲演出,完全無法想像自己的明天有沒有飯吃?有沒有戲拍?
這樣有一餐沒一搭地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努力生存下去;就在一次拍戲中因過勞,一場病找上了他,差一點無法在呼吸明天的空氣......
道玄的故事告訴我們,經歷過生死交關,才知道生命的可貴……也因此才知道父母家人的相處是多麼地值得珍惜和可貴,這是個屬於「道玄」的故事,也是你我身邊發生的故事。
「有眼淚的人」不只是一個節目,更是一種能量表述;不只是訪談,還是一種另類交心;不只是故事,也是一種自我療癒。 人生成功沒有標準答案,名人的故事聽太多,為什麼不來聽聽平凡人的故事? 歡迎認同我們的理念的朋友多多訂閱、多多分享,也多多報名來我們這裡分享心事喔!
王樂妍和王奇在有眼淚的人等你喔!
FB粉專 : 「有眼淚的人」
https://www.facebook.com/%E6%9C%89%E7%9C%BC%E6%B7%9A%E7%9A%84%E4%BA%BA-104064518043306/?modal=admin_todo_tour
如果你認同我們做這個節目的概念
請幫我們多分享也揪親朋好友訂閱喔!! 幫我們加油打氣 !!
歡迎想跟我們分享故事的人
來粉專找小編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