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無性婚姻,一場高級的出家
--千萬別拿別人來做對照組,否則沒氣死,也少了半條命。--
當代婚姻中,「無性」比例是多少,我們不知道,也不敢問。但是現代人對「無性婚姻」的敏感度有多高,基本上我們心裡有數。
凡是提到無性婚姻,不管已婚的、未婚的,都豎起了耳朵。無性婚姻的比例應該不小。大家好奇,正是因為想看看有多少人和自己一樣,以便確定自己是否正常。
也許很多人覺得「無性婚姻」是一種困擾。我之前也經常思考,婚姻的品質是否會受此影響。
但後來我想明白了。就像兩個挑食的人,我不吃大蒜,你不吃香菜,因為這兩道忌口,我們兩人就不能一起生活嗎?大可不必。因為大蒜和香菜都不是主食。我們吃的主食已經太多,讓人的精力和胃口都到了極限,那麼大蒜和香菜的有無,其實可以忽略不計。
現代婚姻差不多就是這樣。那麼多瑣碎的煩心事擺在眼前,愈來愈多人沒空去思考「性」的存在。
今時不同往日,現代婚姻有新的結構,不要偏離本質就行。至少不要因此過於困惑,也不要跟別人比。我有些朋友,孩子都挺大了,她們屬於那種會對別人發出驚呼的「什麼,你們居然一週才三次?」。所以你看,婚內性生活的頻率,千萬別拿別人來做對照組,否則沒氣死,也少了半條命。
那無性婚姻和出軌離婚,是不是因果關係?是先無性再出軌,還是先出軌才無性?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出軌者並不一定是因為婚內無性,而是因為他就是要出軌。離婚也不一定是「無性」導致,大多數離婚,還是因為個性或精神層面不能融合。
說七年級的夫妻無性,六年級的朋友不高興,覺得自己被忽視了,連八年級的都跳起來,「瞧不起誰呢?誰不是結了個佛系婚啊!」
這年頭,好多人結婚就跟出家差不多。這就是一場修行,而且不沾葷腥。本來是外面的不沾,現在連家裡的也不沾了。
純修佛性,多年後會發現自己肉欲少了,妄念沒了,平淡是真了。
如果唐三藏生活在現在,他完全可以和女兒國國王結婚,反正結了婚也依然守身如玉,二人如兄妹般相敬守禮,共同切磋佛法。就像我們現代夫妻一起切磋數學題和語文考卷一樣純潔,這可是至高水準的大和諧啊!
這屆婚姻可比三藏那時候優越得多,主要是大家更開明、更講道理,男人女人已經突破千百年封建保守意識的束縛,把「性」這件事端上了檯面。
這可是一大進步啊!只不過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大家剛培養了性解放的意識,但是性已經不需要解放了,它只想靜靜。
其實在婚姻裡,男女雙方在「性」這件事上,並不是完全對等的。比如當一個女人表現淡漠、愛理不理、毫無興致的時候,男人通常不會想太多。可是當男人表現淡漠、愛理不理、毫無興致的時候,女人卻會套用三種理論。
‧理論一:「他不愛我了。」
‧理論二:「他出軌了。」
‧理論三:「他身體不行了。」
基本上沒有例外。
這被男人認為「神經質」、「歇斯底里」、「無理取鬧」的三點,是女人的大腦結構和生理特質所決定的,而不是由什麼理智、邏輯、證據決定。
所以男人哪,長點心吧,別老是「我怎麼怎麼樣」。你結婚了,你要考慮的應該是「我們怎麼怎麼樣」,不然你老婆太委屈了。
但女性也應該理解,現代男性真的和以往任何一代男性都不太一樣。他們非常多元,存在各種奇形怪狀的個體差異,有著我們完全難以想像的特質,也真的不是「只要我願意,沒有得不到」。
現代男人漸漸演變成不再完全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這是進化史上的一個突破,但可能是婚姻史上的一個「黑洞」。
結婚前,大家說「沒有愛的性」是不負責任。
結婚後,我們才發現「沒有性的愛」也是不負責任。
當了媽後,很多人終於明白婚姻的形態原來可以如此多元,兄弟情、戰友情、親情、人道主義、助人為樂、討拍,都有,但就是愛不明顯了,性也不明顯了,甚至連性別也不明顯了。但婚姻依然還是一個婚姻,以它隱蔽的、不為外人所知的姿態堅持著。許多中年夫妻的婚姻狀況是:無愛,無性,有小孩。但他們真的覺得自己很悲哀、很痛苦嗎?也並不一定。
有句話說「優秀的女人都是無性的」。起初我認為這句話可能是從性別角度吧,優秀的女人,雌雄同體,不分男女,什麼事情都做得到,因此才優秀。後來我發現,這個「無性」不光指性別的模糊,也是真的無性啊。為什麼呢?因為她們忙啊!
我認識一個三十歲的妹子,她對我們坦言:白天忙工作,面對各種人,每天都很緊湊,晚飯也隨便吃吃,回到家坐定下來已經十點,洗個澡睡覺,根本不想滾床單。她可是新婚啊!
我們問:「那你老公呢?」
「他很開心地去打遊戲了。」
原來很忙的不只是女人,男人也有了更多選擇。新婚燕爾都比上一屆更佛系,更別說中年夫妻了。
所以啊,別給自己那麼多責任和壓力。吃多了會膩是人類的本能。更何況我們每天面對的,是那個容顏不斷蒼老、腰圍持續增加、霸占馬桶不放、不會帶孩子只幫倒忙、要麼雲霧縹緲要麼指手畫腳、看見就想吵的另一半──讓你彷若初見、毫無心理障礙地突然下手,你做得了?
過去,「性生活是否和諧」是判斷婚姻好壞的標準之一。那些書籍雜誌,會把性生活不和諧描繪成洪水猛獸。
時至今日,愈來愈多的人已經沒空去重鑄「性對婚姻的意義」了。現代女性忙於事業的愈來愈多,腦子裡想的大事列表比老公想的還多,同時還要兼顧家裡的瑣瑣碎碎,她們並不需要「採陽補陰」啊。她們只想靜靜。
男性也不再和過去那些時代裡的男性一樣,要展現雄風,靠性生活的「按時定點定量」給女性安全感。女性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已遠超於此。
綜上所述,結婚多年後,性生活從形態上和功能上都變了。也許可以錦上添花,但不是必需品。也許可以起到助興作用,火上加油,但肯定不是壓軸重頭戲和雪中送炭。
這種高級的佛系,有些人理解不了,說:「扯那麼多幹麼?無性就是關係不和諧啊!」
那也不一定,婚姻的和諧,有多種表現形式,這同樣要與時俱進。過去的人時間充裕,娛樂貧乏,長夜漫漫,沒事好做,要不就睡覺吧;睡覺也沒啥可思考的,要不就滾床單吧。但現代人不一樣,大晚上的,大好時光,用來滾床單?男的打遊戲、玩手機、跑步、健身不好嗎?女的追劇、看八卦、聊天、學習智鬥小三酣暢淋漓不過癮嗎?再不行,看一下小孩作業,低血糖和低血壓一下子全好了,這還不健康嗎?
當我們焚香沐浴,如出水芙蓉般走近六尺大床,你是更想靜候佳人,還是更想獨自放空?
摸著你的肚皮,好好思考一下再回答。
.
本文摘自
《#了不起的硬核媽媽》
.
作者:格十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對我來說,「性」的範圍很廣。兩個相愛的人,彼此深情凝視,即是一種「性」的表達。
所以即便不一定會做愛,真正要保有無性婚姻,在我的角度來說其實很難。夫妻真的不做愛也無妨,愛也可以用言語表達。
性生活,從肢體碰觸就可以開始啦,根本不一定要走到最後一步,要看當時有多少時間多少力氣,這勉強不來。能天天做愛,早中晚都做愛,那也不錯啊,雙方都有這樣的活力也給予祝福,但一定年紀之後要注意是不是會爆血管?!
婚後還能保有友誼,我就覺得很讚啦~~~~~~~
有沒有持續做愛,那實在不完全是重點!
祝願您,能用更寬廣的態度看待伴侶關係!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90的網紅瑞丘Rach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挑戰經典的法式甜點 天使之鈴可麗露 💡材料 (大約5-6顆) 全脂牛奶260g 細砂糖80g 無鹽奶油20g 香草莢半根約2g 全蛋一顆 萊姆酒20g 低筋麵粉70g 💡作法 1️⃣準備秤好上述材料,香草莢頗開一刀,用刀背取出香草籽備用 2️⃣取一適當大小的鍋子,倒入全脂牛奶260g、細砂糖...
糊化與糊精化差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o to the basic:再回到一階》
我想要回去複訓一階的想法,起始於年初參加台中夥伴時段的啟發。那時,有個朋友問了我一個問題,生產者等待回應、投射者等待邀請,那麼,兩者的「等待」有何差異?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雖然聽起來輕易,對人類圖有基礎了解的人,大概都能侃侃而談其中的分別。然而,我回答得並不好。我發現,我居然沒有辦法用很簡單的語句、出現在日常生活的例子,讓對方明白,為什麼聽起來都是一個類似等待的過程,但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運作方式?
我一直對於那位朋友感到抱歉。覺得辜負了她遠道而來的心意。我也感謝她的這一題,在我心中種下了複訓的種芽。Go to the basic,是我的老闆們常常對我說的話,過了幾年,我也偶爾跟團隊這麼表達,當我們卡關,對於原本很確定的地方,覺得搖擺和遲疑。那我們就回到原點吧。看看是不是在原點就遺落了甚麼,順便把原點的初心也一起帶回來。
所以回去上了John的一階。有一種徹底跳脫既有框架的刺激,回到原點無誤,但這一次,是站在原點的對面,戴上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全新濾鏡。
上到四階,我們學到各種拆解圖面的方式,觀察能量如何流動、又會被哪些深井制約。越走越深,慢慢會模糊一個基本的真理:「二元性」。像是,黑與紅,個性與設計,感性與理性,想像與期待,那是我們風格與特質之所以千變萬化的起源。
John的一階,我看到的是,以二元性為核心,將圖面切割成四大象限的架構,當中蘊藏了一至七階的智識,細節可以說一千個晚上也說不完,真正的關鍵,四個象限就一目瞭然。
對於我這樣一個天生囉嗦的人,上課時,內心覺得頗為震撼,大道至簡,原來如此。好的脈絡,隨著一根線頭按圖索驥,解釋了說不清理還亂的人生。從二元性出發,維持客觀,更能好好傳遞理解與支持。
特別是在講到投射者的時候,John分享了一個很犀利的觀點,協助我重新檢視「苦澀」為何積聚,唯有勇敢觸碰「代價」與「報酬」的議題,才能有效避免苦澀,也通常能過濾「邀請」的本質是否正確。
由於投射者的能量運作,是先聚焦再向外投射,一旦選擇投入,將毫無保留,將自己傾洩而出。之所以覺得苦澀,除了因為不被看見、不被理解、不被接受,也出自於能量全被他人掌握或取奪,自己甚麼也不剩的虛無。
因此,要回到內在權威,也要心中有譜,先問好,「我會得到甚麼?」。能量的交換,必須有價。不用不好意思。如果不確定會得到甚麼,或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接受邀請前,務必三思。
聽起來很像是常識,我媽就一直不懂,為何我自信心低落、老是拿熱臉貼冷屁股,把自己搞得跟鼈三沒兩樣。(其中也蘊含了空白意志力中心的課題)
但對我來說,這件事很難做到,我超級不擅長談薪酬。求職、轉職、升職,永遠很羞於啟齒,自己的價碼幾何。同時也很疑惑,我真的可以要這麼多嗎?會不會被拒絕。每次每次,都要和先生不斷練習,把腳本背得滾瓜爛熟,但真的到了談判桌上,立馬忘光,時常簽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
回顧我的職場經驗,那些在「代價」與「報酬」上,相對失衡的工作,大部分都沒有好下場。那時我的想法是,錢少一點沒關係,經驗無價。我也長期信奉,成功不必在我、成功一定有我的推手哲學。這些觀念,有其真理,但施與受的天秤長久傾斜,越到後期,越嚴重影響身心健康,都快把自己的五臟六腑、畢生絕活傾囊而出,依然不受重視、沒被買單,有強烈的被糟蹋與被輕賤感。真心換絕情。
聽了John的觀點,我在銀幕前大澈大悟,如果連自己都不珍惜自己的價值,任意揮霍在他人身上,又怎麼能期待對方理解「免費的,其實最貴呢」?
有趣的是,我現在的這份工作,是所有工作歷程中,最放膽一搏、去談「代價」與「報酬」的Offer。也許是因為當時處於大休息狀態,身心回到健康水平,才剛從可怕的職場霸凌離開,求存意識十分高漲,我不想再委屈與馬虎自己,從一個屎坑淪落到下一個。也許是當時的主試官的「夢想說」,深深觸動了我。他不問我能貢獻甚麼,反而好奇,What do you dream for?
他認同夢想,也尊重築夢的精神,值得我提出來的酬償。(天知道,真相是,我壓根不知道該出多少價,又覺得自己不被錄取的機率很大,索性出了心目中的天價。)
因此,我永遠記得接到offer的那天下午,整個台北市突然下起午後雷陣雨,老是忘了帶傘的我,站在雨中,內心百感交集,應該要開懷,卻哭了出來。許多年積壓著的苦澀,老天用一場雨拂去,我淋得全身溼透,裡裡外外都得到了平反。
「代價」與「報酬」,很需要被提醒,特別當投射者長期處於等待,關於價值,很容易被忽略,或因為害怕再度失去機會,而不被列入優先考量。弔詭的正在於,屬於你的邀請,是不會吝惜對你的「代價」與「報酬」的,重點是,你也要相信自己有價,勇敢提出來。
學到四階,回看一階,斷垣殘壁突然都接得起來了,能量的來去,既互相效力、亦此消彼長,謝謝John帶我看到那樣的世界。
也很推薦John的一階,如果你是新手,這將是一個相對宏觀的起點,御繁為簡,以空飛機遊覽納帕河谷的概念。如果學到中途,這則是溫故知新的回歸,以大窺小,慢慢拾起迷失的零星碎片。
學院一階課程 :
https://humandesignasia.org/course/lv1
*歡迎當時的那位朋友再出聲一下,我現在能夠比較完整地回答妳的問題了。
糊化與糊精化差異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透過身體的反映認識真實的自我
尼采認為,身體才是深淵中的深淵。
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出現過許多次「深淵」這個詞,指得也是身體的深淵。身體,就是這麼有深度且模糊,遠比我們所認知的語言和理性更巨大,紮根於更深的深層心理,因此難以靠近,但也是越了解就越覺得新奇。
因為那樣的模糊,我們的四周圍繞著許多扭曲與壓抑,無數的情緒層層糾纏;那些情緒先於語言,伴隨著無以名狀的事物。那樣複雜的情緒會以模糊的感受、以身體的感覺出現。
也因此,為情緒取名時,絕不能使用抽象的名字。身體已經產生模糊的情緒了,我們卻為它取了一個類似「憤怒!」的抽象名字,或僅是以「生氣!」這種單純的情緒名詞代稱,並無法使兩者相符。這是因為用語言切斷的部分情緒,與實際發生的情緒並不一致。當我們所認知到的事物與情緒不一致時,身體自然不會有所回應。我們應該要保留那份模糊,並且為其取一個十分具體的名字。就像前面說過的「沸騰的心」、「沉重黑暗的恐懼」等。即使實際取名仍沒有任何反應,那麼通常都是因為太過抽象或是名字過於簡單的關係。
模糊的情緒,會以十分細微的差異偏離你所取的名字,這時應該更仔細觀察,再為它取一個更符合、更貼切的名字。例如:本以為是沸騰的心,但其實可能是熊熊燃燒且緊繃的攻擊欲望。這樣一來便必須配合這種感受,再次將其取名為「熊熊燃燒且緊繃的攻擊欲望」,並觀察看看身體有沒有反應。
此外,有時身體不會從某個部份產生鮮明的感受,反而是淸楚地想起特定的景象,就像對情緒的隱喻一樣。如果能夠具體且生動地將那景象表達出來,也能達到認淸情緒的效果。
情緒不是只有一種,尤其模糊的情緒更是如此。那些模糊的事物,其實是眾多情緒堆疊而成,其中甚至可能混入了扭曲、壓抑其他情緒的恐懼等。
舉例來說,現在有個失戀的人,他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心如刀割,但靜靜觀察那份情緒,會發現其中有「是不是該再努力挽回試試看?」的「遺憾」,也有即便只有一次機會,也仍希望能再擁抱對方的「渴望」,更有再也無法與愛人在一起的「恐懼」;更可能參雜了曾經視為此生摯愛的對象消失,所帶來的「空虛」,以及因兩人關係破裂而起的閒言閒語所導致的「羞愧」等情緒。我們可以說,這世上沒有一種只能稱為「悲傷」的離別情緒。
試著回想生氣的瞬間,便會發現也是一樣的情況。首先,我們會感覺對方與自己站在對立面,但那一刻也能感受到對當下狀況的「恐懼」、對對方的「愛」。相反地,那些靜靜聽從對方指示的人,也可能會同時感受到必須服從的心態,與討厭這種虛耗的「不滿」。
實際上,就連吃東西也藴藏了多種情緒。例如:現在有個喜歡吃辣的人,由於他平時就吃得很辣,所以經常感覺肚子不舒服,胃部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如果我們把雖然很辣,但卻看起來很美味的食物,端到這個人面前會怎麼樣呢?他或許會開心地享用,然後感到非常滿足。他會想:「啊,辣到讓人說不出話來,居然有這麼美味的東西……。」不過另一方面,他內心也會有另一個聲音說:「哎呀,肚子好難過,這樣下去會不會把我的胃搞壞?」萌生對健康的擔憂與不安。情緒就像這樣,不只會有一種。
由於我們生活在用語言裁決一切的社會中,因此會單純且習慣性地認為情緒就只有一種。這或許是因為我們不假思索地、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認定「事情本來就是這樣」所致。畢竟,依照我們所學,離別就只是心如刀割的「疼痛」,生氣就是「憤怒」的爆發。也因為我們一直將感受或情緒是為單一的存在,所以經常無法更專注傾聽更根本的情緒。
如果能為自己模糊的情緒與感受取名,一層又一層的情緒就會漸漸顯露。只要一個名字取對了,身體就會產生對該情緒的反應,模糊的情緒感受便會改變;接著再為改變後的情緒感受取名,就會再產生另外的反應,情緒感受再一次改變。如同前面的例子,失戀的人在意識到「喪失感」之後做出情緒反應,接著轉化成「惋惜」,那份惋惜再轉化成「渴望」與「害怕」,緊接著是「羞愧」,我們能夠發現情緒的接連排解與改變。
我們可以藉著為身體反應取名,慢慢逐一讀出自己隱藏的情緒,並往我們極度渴望理解的深層心理靠近,進而認識到自己深深埋藏的眞實面貌,並與其展開對話。
許多人會為了瞭解自己的深層心理,去學習夢的解析或精神分析。不過對這些理論的解釋會因為流派不同,而大相逕庭;更需要大量的專業知識支撐,且沒有明確的答案。相較之下這種觀察身體的技巧,則是人人都能夠輕易嘗試的。
運用這種簡單的方式,能觀察到自己身上隱藏的情緒,這是一種令人驚訝的體驗。重要的是,我們能在生活中透過親自體驗身體的反應變化,證明對情緒解釋是否妥當。當我們面對自己的情緒與身體的感受,並找到合適的名字時,就能夠經常接收到「對的」感受,也能感覺到心中那種負面情緒逐漸改變的喜悅。面對特定對象與情況時,便能以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感覺去接受它。比起單純用話語改變自我,這種方式更能讓我們透過實際改變,感受這個世界。
過去糾結的情緒、此刻折磨自己的情緒都將重新建構,進而讓我們感到更安定,就像已經獲得治癒一樣。
.
《#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
學習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成為超人,從此不再被情緒左右
.
作者:朱賢成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0)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身體跟情緒緊密相關。為情緒命名,固然可以帶著我們去認識情緒,然後,聚焦在身體感受它,才能回到根本。
清楚在身體層次感受,再回到語言,梳理情緒與想法,這能讓人獲得一時的輕鬆,進一步指引我們前行的方向。讓情緒自由,這個世界因此多彩,我們也確實能走向安定。
祝願您,能享受感受情緒,並且看著它們不斷流轉變化的無常!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糊化與糊精化差異 在 瑞丘Rach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天挑戰經典的法式甜點
天使之鈴可麗露
💡材料 (大約5-6顆)
全脂牛奶260g
細砂糖80g
無鹽奶油20g
香草莢半根約2g
全蛋一顆
萊姆酒20g
低筋麵粉70g
💡作法
1️⃣準備秤好上述材料,香草莢頗開一刀,用刀背取出香草籽備用
2️⃣取一適當大小的鍋子,倒入全脂牛奶260g、細砂糖80g、無鹽奶油20g、香草莢與香草籽,開中小火加熱,加熱過程中持續攪拌,讓砂糖及奶油都融化,加熱到稍微冒泡就要關火囉(不能加熱到沸騰),先將香草莢取出備用
3️⃣將步驟2材料分次加入低筋麵粉中,攪拌會變稠,再慢慢加入會慢慢變稀,最後攪拌均勻,接著打全蛋一顆,將全蛋液也加入麵糊中拌勻,再加入一小匙鹽巴吉萊姆酒20g,最後過篩麵糊去除蛋的筋膜還有沒有攪散的麵粉,最後放回香草莢,用保鮮膜封起來,冷藏24小時
4️⃣第二天先將麵糊退冰一點,之後取出香草莢後攪拌均勻,模具刷上一層薄薄的無鹽奶油,之後倒入麵糊約8分滿
5️⃣氣炸烤箱(鍋),起炸180度60分鐘,取出後立刻脫模冷卻就完成囉
這道可麗露氣炸也能完成!我是用不沾烤模,烘焙行都買得到哦,一般烤箱大約要200度70分鐘左右,氣炸鍋跟烤箱的溫度時間,按照每個機型不同會有點差異,時間快到可以注意下顏色變化,再自行斟酌修改時間跟溫度或,希望你們喜歡今天分享的食譜!
❗️要做出漂亮蜂巢狀頗面的重點就是,加熱牛奶不能太高溫!就是微滾小冒泡就要關火了!沸騰的液體這樣沖入麵粉會失敗喔😅
❗️還有表面脆脆的是糖的焦糖化,糖的用量不能減少喔!這個配方吃起來其實也不會死甜的,還有就是要過篩口感比較好
❗️最後就是麵糊一定要冷藏放滿24小時以上,他的質地才會是這樣漂亮的蜂巢狀喔!然後冷藏後要放回室溫一點(約1-2小時)再烤會比較容易成功
❗️蘭姆酒是這道經典法式甜點的必須材料,減了香氣就沒了,你還要減嗎😂,烤這麼久沒有酒精的味道的哈
更多簡單易上手的食譜都在 IG: rachel_cookinglife,大家可以去追蹤我的 Instagram
瑞丘 IG:https://www.instagram.com/rachel_cook...
吃貨夫妻 IG:https://www.instagram.com/eatingcoupl...
松露肉絲炒飯: https://youtu.be/wQB42o615kA
香脆油蔥酥:https://youtu.be/DGidXVGDdoQ
糊化與糊精化差異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現在想要寫一個重要的企劃案,或者是明天就有一個重要的會議簡報;你直覺的可能會想說,我找一個完全杜絕任何噪音的環境來完成工作,這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但如果喔,你是這樣想的話,你知道嗎?這樣是錯的!
因為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喔,相對於安靜無聲的空間,那些有一點混亂、吵雜的環境,反而能夠讓我們的大腦集中所有的能量,關注在最重要的任務,而且對於記憶力還有很大的幫助。
那你知道喔,剛剛那一段描述,你可能會覺得對啦!就算你說的是對的,可是好模糊喔,什麼叫做混亂吵雜?到底多混亂、多吵雜是OK的?
其實按照直覺來說的話,太吵雜它一定是沒有辦法幫助我們專注的嘛;所以呢,客觀的標準喔,在研究告訴我們營造大概70分貝的環境,工作效率是最好的。
它是美國的伊利諾大學做的研究,它讓很多參與者,在不同的噪音水平底下,去進行創業思考的測試。
這些噪音的水平,分別是0分貝、50分貝、70分貝跟85分貝,並且檢驗他們的表現;結果發現喔,彼此之間的表現雖然差異沒有想像中的大。
但是呢,只有在70分貝的狀況,也就是接近我們在咖啡廳裡面的聊天背景的這一個群組,表現會遠超過其他群組的表現。
這個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啊,我們在極度安靜的環境底下,我們的神經會變得異常的敏感。
所以這個時候,如果有適當、自然的背景噪音,反而會讓我們產生更專心的狀態。甚至於,可以打破我們慣性的思考模式,這樣的現象就是一種「分心式的專心」。
而進一步的研究呢,在倫敦大學的心理學家~尼利.拉維提,他也提出一個叫做「負荷理論」。
他認為呢,大腦在任何時段底下,能夠處理的外界訊息都是很有限的;所以一旦大腦的知覺空間都被填滿,就會啟動注意力的系統,來決定哪些該關注,而哪些是可以忽略的?
所以呢,他就建議最好不要在寂靜無聲的環境裡面工作,它會讓我們的大腦,彷彿每一件事情都是重要的。
如果你選擇稍微有一點吵、70分貝,就像咖啡廳的背景,這樣的一個地方呢,我們的知覺其實會被佔據;而大腦就會開始自動的篩選,去集中所有的能量,去關注那些你真正重要的事情。
但是呢,你可能想到,啊我的工作性質很難移動到別的環境,或者是我附近剛好就沒有適合的咖啡廳,那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呢?
其實是有的,你可以借由什麼呢?播放音樂、試著創造聲音略微吵雜的環境,不過前提是你要挑對音樂的類型。
因為有不少的研究認為,當我們聽古典音樂的時候,是能夠幫助我們大腦掌控記憶,和學習的部位,會相對的比較活化。
美國的加州大學,就曾經進行過一個實驗。他們發現喔,聽古典音樂能夠提高記憶力;而且還發現莫扎特的音樂,有顯著的效果。
研究者呢,就讓大學生分別去聽莫扎特的鋼琴曲,以及其他輕鬆的節拍音樂。
最後發現哦,那些聽莫扎特的鋼琴曲10分鐘的學生,他們的空間想像力的測試成績,上升了62%;而聽輕鬆的節拍音樂的學生,成績只上升了14%。
科學家們把這樣的一個效應,稱為「莫扎特效應」。
所以呢,說到這裡回到我自己身上,我在手機裡面就有一系列,我經過反覆測試能夠幫助我專心,而且更有創意的音樂清單。
有些呢是水晶音樂、有些呢是大自然的聲音。比如說,像我個人就特別鐘情於海浪的聲音。
那如果回到你身上,我也很鼓勵你,可以發揮一些實驗的精神,去找到那些能夠幫助你記憶、學習、思考,甚至於是發揮創意的背景音樂。
那當然了,如果時間、行程安排允許,我也很喜歡到咖啡廳裡工作。特別是喔,我自己在口袋名單裡,有幾間我個人覺得,每一次都能夠引發我非常好的創意思考的Starbucks。
那關於這些部分,可能就容許我保留一點隱私吧!
我真正想要告訴你的,就是發揮實踐精神;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找到,那些能夠幫助你記憶、思考,跟工作的背景音。
然而如果更深入來看,所謂「分心式專心」,這也呼應了我在線上課程裡,【時間駕訓班】裡面談到的「換檔」。
其實呢,我們常常會直覺的以為,好像工作要有效率,就一路專注到底。但是喔,我們的專注力就像我們的肌肉一樣;你一直不斷的去使用它,它是會累、它是會疲乏的。
如果你要讓你的肌肉效率,達成最好的表現,適時的休息、適時的換擋、適時的讓你的肌肉,能夠有恢復的空間;這樣子你才能夠有最好的表現。
肌肉是如此,我們的心智更是如此。所以如果你想要更進一步的學習,怎麼樣幫助自己心智換擋、怎麼樣發揮自己在專注,跟發散之間的一個最佳平衡,找到你的效率的關鍵。
那麼我很歡迎你,你可以加入【時間駕訓班】的學習。但比較重要的一點是哦,不管你會不會加入我的線上課程。
我都希望你,在我們的真實生活裡面,如果你想要過得更好,學習是不可或缺的。
就如同如果你今天沒有聽到這一段內容,可能你面對明天重要的工作的時候,你還會有一個迷思,叫做你要找到一個絕對安靜的空間。
我常常說喔,如果你找到一個絕對安靜的空間,你也把網路…等等的干擾都拔掉,你以為你真的就會專心嗎?你可能在進入專心之前,你會先發瘋的!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提到的【時間駕訓班】,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很期待你跟我們一起加入學習,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糊化與糊精化差異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翻過來看世界》系列工作坊(三)~為生命整地,結出新果實~03/09(六) & 03/1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85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當中,你會不會也有一種挫折感,就是為什麼自己最親近的人,總是聽不懂自己說的話?
如果對方是陌生人也就算了,偏偏在一起生活了那麼久,而對方卻完全掌握不到,你的每一句話背後的意思。
如果你有這樣「挫折感」的話,那今天我要跟你分享,一個很重要的研究。
這個研究呢,是芝加哥大學的薩維斯基教授。他想知道我們在傳遞訊息的時候,面對於熟悉的對象,和陌生的對象,這兩者之間的傳遞效果,是不是真的會有差異?
因此呢,他設計了一個實驗的情境。薩維斯基教授請了24對,結婚超過十年以上的夫妻,參加實驗。他把每兩對夫妻形成一組,一起進行測試。
因此呢,在同一隊裡面會有熟悉的伴侶,也會有陌生人。然後呢,這一組四個人,他們必須要試著分辨,其中一個人所說出的「模糊敘述」,背後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而這些「模糊敘述」,都是從我們日常對話當中擷取出來的。比如說,其中有一個人就說:「你在忙些什麼啊?」這是我們平常都會說的話嘛!
那另外三個人,就要由四個選項當中,去選出這個敘述者,他其實真正想表達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而這四個選項,分別是:第一個「遲到了,在抱怨。」第二個「對某人的生活感覺到有興趣。」第三個「對於即將要到來的約會內容,感覺到好奇。」最後一個「懷疑某個人可能不忠於自己。」
除了要從這四個選項當中,選出一個來推測這一句,叫做「你在忙些什麼?」他的背後的意思是什麼之外。
還要那一個說出「你在忙些什麼?」這句話的人,去評估其他的人,是不是能猜中自己心思的信心。信心越高就代表,對方能夠越理解他的意思。
結果發現了喔,對於那種「模糊敘述」的理解程度,在伴侶之間,和在陌生人之間,其實是一樣的。
意思就是說喔,彼此之間不管親密與否,其實並不會影響溝通的時候,的訊息接收程度,而產生更好的結果。
但問題就在於這些敘述者,就是說出「你在忙什麼?」這句話的人,他所填寫的信心程度當中;他們都傾向於自己的伴侶,能夠更瞭解自己的表達。然而,實驗結果卻不是如此。
實驗結果告訴我們,敘述者「高估」了伴侶的理解能力。而這樣的現象,在心理學裡面叫做「親密溝通偏誤」。
講白話文,就是我們都會先假設,跟自己親近的人,應該要懂自己的意思。但是不好意思哦,在這個實驗裡面,你講同樣模糊的話,不管是陌生人,還是跟你最親近的人,聽不懂就是聽不懂。
然而,在你真實生活當中,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挫折感?也就是在這個實驗當中,呈現的一樣。因為你都預期、你都期待對方要聽得懂,可是對方…再說一次,他聽不懂就是聽不懂。
所以,你仔細想想,真的能夠改變這個狀況的,是你再花更大的力氣,去責怪你的伴侶,為什麼耳背、為什麼心思這麼不細膩?還是你需要回頭問自己,我如何把我的話,說得更清楚一些呢?
我在「人際溝通」的教學裡面,我常常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然而,我都帶給我的學生,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叫做不管你面對的是誰?多陌生或多親近,其實你必須都要有一個體認,那就是「說清楚,是自己的責任」。
不管眼前的人是誰?是你的伴侶、是你的父母、是你的孩子。不管你覺得你跟他們有多麼的靠近;當你說的模模糊糊,你又要求對方,能夠精準的掌握到你的意思。
然後,還因為對方掌握不到,而感覺到生氣。這時候你在為難誰呢?你不妨可以想一想喔。所以,期盼你能夠收下這句話,叫做「說清楚,是自己的責任。」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關於今天的內容,談到「說清楚」的部分,我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們在5月3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能夠有效的,去辨識出對方的情緒,和對方的狀態;並且給予適當回應。
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在面對到很多的溝通情境當中,發現跟他人的連線,或者是說清楚的部分,都有一點障礙的話。
那麼這一門課,會帶給你決定性的幫助。我很期待,能夠在5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糊化與糊精化差異 在 台中高立- *糊精化作用(dextrinization) An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糊精化 作用(dextrinization) Ans: 1.澱粉在低水分且激烈的加熱情況下,會使其化學鍵結斷裂,造成其更容易溶於水中,導致黏性降低,此種反應稱之。如炒麵茶、烤麵包。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