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健保國是論壇】
永昌受邀參加由 #福和會主辦的「2021健保國是論壇」,會中與醫界人士及衛福部官員共同針對台灣醫療制度如何永續發展相關議題進行討論分享。
#陳建仁前副總統 特別在會中專題演講提出「減少浪費、負擔公平、提升品質」的健保改革方向,並建議透過提早預防、發展精準治療來減少醫療支出。
#賴清德副總統 也親自蒞臨致詞強調我國醫療服務可以減少因貧而病、因病而貧的惡性循環,並建議透過善用健保資料、智慧科技、精準醫療來改善收支失衡。
永昌在論壇中報告了台灣的 #健保制度 是醫護人員的奉獻付出讓所有民眾得以在低廉的收費下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雖然健保的滿意度持續創新高,也讓台灣獲得2020全球最宜居國家的美名。然而要讓這個全球稱頌的健保制度永續經營下去,有許多地方亟需改革!
我國的經常性醫療支出佔GDP的比重非常低,在2017年只有6.1%,不只遠低於美國的17.2%,也低於鄰近的日本(10.7%)、韓國(7.6%),顯見資源配置極不合理!健保為免支出過大,採用總額給付來控制,使得願意提昇醫療技術與服務者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而我國健保採取的社會保險制,也就是「由健康的人補貼生病的人」,也因為高齡化且勞動參與率低的關係,面臨收入增幅不及支出的情況,讓陳時中部長不得不在去年底宣布自今年1月1日起將健保費率從4.69%調漲至5.17%。
除了必須開源,減少不應該與不必要的醫療消耗浪費絶對更加重要,在節流方面永昌也提出幾點建議,包括積極推動並鼓勵醫學中心向基層醫院轉診的制度、鼓勵民眾改變就醫習慣,部分負擔如何適當,珍惜健保資源,調整政策回歸健保宗旨,甚至是針對不同年齡層或收入族群與其就診方式差異建立不同收費標準的分級保單制度…等。
我國健保制度保障著全體民眾基本的就醫權益,因此每個改革方案都茲事體大不可輕忽,政府必須不遺餘力的維持健保財務穩健,並應積極改善醫護人員的待遇,讓這個世界稱羨的醫療保健制度能永續經營!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美國 健保 分級 制度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醫療資源使用之效益評估】
健康照護體系面臨醫療支出日益成長的壓力,在不影響病人的安全與權益下,讓醫療資源有效且不浪費之運用,是全球所關注之趨勢。
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約有30%的醫療照護支出其實是不必要的,在2013年美國醫學研究機構(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更估算美國約有3,400億美元的健康照護支出被浪費在不必要或沒效益的健康照護上。
因此如何在符合實證醫學的前提下,提供最符合高品質的健康照護需求,並同時兼顧醫療資源的最佳化使用,儼然成為世界各國當前重要的健康議題。(資料來源: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106年度論壇議題「醫療資源使用之效益評估」: https://goo.gl/fBw9fy )
【分級醫療的好處】
醫療資源有效運用:大家養成正確的就醫觀念,共同珍惜醫療資源,合理使用,避免浪費,就能讓有限的醫療資源發揮更大的醫療資源使用效益。
民眾得到最好的照護:藉由分工合作的照護方式,依醫療專業建議,病患接受分流及轉診,讓各層級醫療院所各司其職,一旦需要到醫院就醫時,醫院有充分人力提供急、重症的照護,讓病患獲得迅速妥善的治療,避免不必要的醫療花費與就醫時間。
【分級醫療】
我國醫療院所的層級,按照衛生福利部分類,目前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診所,各級醫院負有不同的照護任務與角色,醫學中心負有研究、教學以及急重症病患的治療照護,其他層級醫院則另負有任務及功能。
分級醫療的目的是讓醫院專注照顧急重症病患,民眾有病先至家庭醫師或附近診所就醫,經醫師專業診療後,如病情需要,則轉診至其他專科診所或醫院照護,病患經轉診治療後,應依醫師建議轉回原院所或其他適當院所,接受後續治療。分級醫療透過各級醫療院所分工合作,藉由雙向轉診,提供病患連續性、整合性的醫療照護,協助民眾找對醫師、看對科,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為了紓解醫院擁擠情形, 健保署推動雙向轉診制度,並調整門急診部分負擔,期望建立制度,目的在促使醫療資源有效運用,院所分工合作,民眾得到最好的照護,慢慢導引大家有病先找家庭醫師,病情需要再轉診至醫院。
Reference:
1. 資料/圖片來源: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什麼是分級醫療 https://goo.gl/QCdJ5Z
->分級醫療有什麼好處?https://goo.gl/W6DNsm
->分級醫療(厝邊好醫師、社區好醫院)- (https://goo.gl/FjqEGL)
->8張圖帶你搞懂分級醫療制度- https://goo.gl/Zxhsw7
2.國衛院論壇106年議題「醫療資源使用之效益評估」議題召集人:陳杰峰教授
3.國衛院論壇出版品書架,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book/
購買資訊:
>> 國家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s) (http://book.nhri.org.tw )
>> 國家書店(https://goo.gl/jweQNK )
>> 五南圖書 教育/傳播網 (https://goo.gl/NCt2n5 )
(更多論壇出版品詳-- http://book.nhri.org.tw/ )
#國衛院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健保署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醫療資源 #分級醫療 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Tribhuvan University
美國 健保 分級 制度 在 搶救急診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美國轉診制度與急診 (下) //
又好久沒來更新了 今天一回到芝加哥就收到上個月的醫療帳單
(終於~~等了一個月 非常忐忑地打開希望不要看到太嚇人的金額)
趁著一點時差來把下集交代完畢
上集忘記的來這裡複習: https://goo.gl/yKVJ2u
總之 因為喉嚨深部長了一個大膿腫 所以診所醫師束手無策
只能幫我轉急診
繼上次在加州陪朋友去急診縫合的經歷
以為這次等候也會一樣順利 不會太久
(上次故事這邊: https://goo.gl/oge4YF )
但其實美國醫院也是有分等級的🏥
(這邊指的不是醫療機構的分級,而是有的醫院財力比較雄厚設備很新,甚至走進去像來到五星大飯店,服務的對象通常有所限制-依保險種類或大多是自費項目;有的醫院則是比較像地區綜合醫院,不新甚至有些會顯得有點舊,但其實是該地方醫療提供的主力,服務的是一般群眾包含沒有保險的人)
上次加州去的醫院比較是介於中間
而我這次就醫的則是偏向後者
———————————————————————
17:30 抵達急診
快速的在櫃檯報到後在檢傷區量好生命徵象掛上手環
急診的候診區小小的沒有比門診的大多少
但是擠了滿滿的病患
18:30 等了一小時終於被叫到名字
急診的NP問了詳細的病史後又回到候診區
本來以為會先處理發燒和痛到8-9分的問題
(超想吃止痛退燒藥)但是沒有...
20:40 繼續回候診區等 大約每一小時會被叫到櫃檯量血壓體溫
量了第二次後終於又被叫進去 這次是抽血和驗尿
然後終於打上留置針
(以為要給我藥了 但是還是沒有XD 點滴也沒有)
21:00 終於被帶到裡面的診間
換上病人服等候大約半個多小時終於先掛了點滴
22:30 接著仍然是持續地等待 護理師前前後後來了好多趟(給了我水和冰枕但是止痛藥只能等醫師) 到十點半才終於見到了住院醫師,做了簡單的評估和檢查但告訴我他要等主治醫師看過才能決定
23:00 十一點多終於見到了主治醫師,是位看起來非常精練的ABC女醫師,雖然中文不好但還是很堅持要用中文跟我解說. 到這邊確實放心了不少,但還是沒有吃到先前住院醫師說要開給我的止痛藥QQ
23:30 因為囊腫有點深,所以請來了放射科醫師推著超音波車來
三位醫師一邊照sono一邊討論待會要怎麼處理我的囊腫
00:00 終於服下了一顆止痛 打了一針嗎啡(待會要伸一根粗針到我的喉嚨的前置止痛作業)
00:20 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協力一邊是超音波探頭 一邊是粗針 還有一根抽痰管 一起伸進喉嚨要刺破我的膿腫 前前後後大概試了三輪(因為嘔吐反射實在很要命><)
最後打上抗生素 才終於是告了段落
14:20 最後抗生素打完
還有醫院的一些paper work及簡單衛教做完後出院
*出院後要持續吃的抗生素跟上集狀況一樣
沒有像台灣急診有24小時藥局出院順便拿藥
還是要自己跑一趟外面的藥局拿 但是三經半夜哪來的藥局有開門
沒錯! 那就要等到隔天 但是偏偏隔天是週日 宿舍附近藥局都沒開...
只好跑比較遠又有cover在學生保險裡的拿
———————————————————————
#花費
大家最好奇的應該是費用 急診總額是美金$2811.65 😱
但是還好一切轉診及就診醫院都是UI health體系和遵循學生保險規則走
所以最後自己要付的只有美金$50 (整個大大鬆一口氣)
另外藥師和藥費$10
先前診所看診費是美金 $117
一樣保險全額cover了 (所以只有付到藥費$10)
*但我的保費一個學期(不是一年喔)可是也要繳個六七百美金!😨😨
(相較於台灣 健保根本是佛心來著)
不過上次朋友在加州縫三針 扣掉保險後自己還要負擔美金將近$500
*美金:台幣=1:31
#反思
這次的候診時間真的是讓我見識到了,整體的流程還有動線的規劃跟上次加州的經驗相比,真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台灣的急診速度之快,一部分是我們的流程做得很流暢,一部分卻是建立在榨乾醫療人員的精力上
台灣急診的同仁很多在上班時間是喝一口水吃一口飯的時間都沒有
但這次等待醫師的時間如此長 其實一部分時間是剛好碰上他們正在吃晚餐
至於多久才是合理的等待時間? 依我在美國課堂上討論到的,大家是規劃在一小時內見到醫師為準
因為過長的等待時間 像我這次4個小時才被帶進診間,5個小時才見到醫師,而且發燒疼痛等了6個多小時才被處理 當時在候診區真的親眼目睹完全沒被治療的病人說等不下去直接走人的
至於上次在加州30分鐘內就見到醫師 3小時左右處理完畢出院 我認為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
再來是醫療費用和轉診
雖然台灣健保是很多國家想效仿的對象
但是一個國家保險最後面臨快倒閉 還要依靠其他稅收跟壓榨醫療人員來維持下去
應該就不算是個很好的保險了吧!?
台灣醫療資源的浪費 和一直推動不起來的轉診制度 我覺得反而可以向美國借鏡
想要更快更好的醫療 小病想直接奔急診不願先去診所依循轉診制度 那就應支付更高的費用
.
最後讓我覺得美國最應該改善的是拿藥的部分
如前面所提到的 試想今天一個生了大病剛從急診出院超虛弱的病人
為了接下來的藥還要另外跑到藥局拿 美國交通真的不像台灣這麼方便,距離也通常都很遠 如果再加上遇到週末藥局沒開
我覺得病人醫囑遵從性差 服藥不規則等 完全是情有可原啊😓
.
小小的經驗分享
希望可以帶給大家更多的反思囉~
(終於交代完了 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