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其字,字如其人?】
那篇小學一年級被要求字要寫得非常整齊,還有老師不准小孩跑步,即使在走廊之外(大人們看清楚)的地方也不行的讀者來信和我的註解貼文,引起不少回響,有支持,也有反對的,還有不少一樣受苦受難的小學生父母來貼照片。
我剛開始有讀大家的回應,後來回應實在太多了,我沒有辦法繼續追下去。還有,有的回應,讓我非常不耐煩,只想說:"請先讀清楚文句,再來罵人可以嗎?"(我寫得很清楚:字要寫得別人看的懂,不要有錯別字比較重要,所以,那兩個留言什麼"大""太""ㄣ""ㄅ"亂寫的,請先學會讀文。太重視字體,卻文字有讀沒有懂,真是無奈!)(我文章有特別說老師規定不能跑,有他的難處,因為怕學生受傷,家長會來鬧....所以是兩難,都寫了,並沒有責怪老師之意,是有看沒有到嗎?!);
還有"請寫出有邏輯一點的理由好嗎?"(學習如何講道理,比訓練把字體寫得像印刷體重要百倍。)
這些不客氣的話,造成當初寫信給我的母親非常難過,還寫信向我道歉:"對不起,李醫師害你被攻擊了...."
這些非常不客氣的話,也讓我極度不耐煩,差點動怒。(我為什麼要花三小時的時間來回這些啊!)
就像我經常勸導家長的:"當你對孩子的無理取鬧,非常憤怒到快忍不住要爆粗口時,請深吸一口氣,離開現場,等冷靜下來了,再回來。"
我也是一樣。我暫時離開一下,避免爆粗口又爆血管。年紀有了,還是要自己小心。
這是當初我完全沒有料到的結果。
不過,我也讀到很好的建議與提醒。有人說老師劃紅字,只是善意的提醒,並沒有其他意思,只是提醒最正確的寫法是要這樣寫。我覺得這真的是許多家長要調整的心態!不要看到老師寫了紅字,就玻璃心碎了一地。那只是教導,並非指責。我們孩子小,一下子沒辦法寫這麼好,但是至少知道最標準是這樣寫。就這樣而已。
我到過許多地方演講,包括學校。總有上百間了吧!
其中,只有兩次有老師站起來質疑"把字體寫得整整齊齊"的重要性。
一位說:"如果蔡總統字很難看,簽名出去能見人嗎?
我的回答:"第一,非常少人能當上總統:第二,一旦當上總統,自然有人會來教你如何把名字簽得能見人一點。那時再來練一下都來得及,不必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苦命練起來放。"(到時候,總統又沒當到,不是很衰嗎!)
另一位說:"雖然考試都是電腦閱卷了,但是也有作文,需要手寫。字寫得難看,分數拿不高分。"
我的回答:"如果真的以為那會影響大考的作文,也不必急著小學低年級就要寫得美美的字啊!可以高年級,甚至國中再來要求,都來得及。更何況...我身邊就有太多字寫得很亂很難看的人,大學考試作文,幾乎滿分的...我先生就是!"
我的孩子都已經三十多歲了,這些教育的事,干我屁事?!我在操什麼心啊!
是的,但是,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那就干我的事了!(所以,那些說孩子寫字寫得很開心的大人,恭喜,那篇文,跟你無關。)
我看過孩子從幼兒園開開心心地畢業上小學之後,整個孩子臉部表情變陰鬱的:我遇過小孩為了把字寫得整齊到符合大人期待,寫到一直抓頭髮,抓到頭皮像癩痢頭的,也有出現圓形禿的,還有一直摳手指到傷痕累累,一直咬指甲到永遠不需要剪指甲的.....
如果,這只是極少數老師的偏執要求,當然是要向老師反應。
可是,真的有不少家長與孩子受這樣的苦,而且從留言也顯示,有不少大人覺得這樣要求是必要的。因此,才希望藉由這篇讀者來信,讓大人重新思考:小學剛開學,這樣要求小一的孩子,對孩子是好的嗎?是有助於他的學習的嗎?是符合孩子上學校學習的宗旨的嗎?
我成長的年代,要求字體,可能還有些道理,因為隨時都要寫字。可是,我們也是到高年級,手指頭肌肉都發展成熟了之後,才被要求的。(那個留言說不是每一個人都像我這麼幸運,可以到國中還有環境讓我練字的,你可能太年輕,不了解民國五十幾年的台灣,那是一個均貧的社會。我們練字是自己拿著撕下來的日曆背面,自己一直寫一直寫,沒有人有那個環境,也每一個人都有那個環境。)
我也曾經誤以為"字如其人"。
一直到我上大學。我發現整個醫學系的同學,全班字寫得整齊能看的,不到一半!甚至,還有不少同學是注音符號都唸不齊全的。
我才又開始思索許多過去以為的"重要"與"必要",在經過更多事情,認識更多人之後,原來都不是真的。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除了是一位要看診的醫師,每天帶著許多人的情緒回家,我必須慢慢消化。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情緒。
最近又開始施打疫苗,行政事務更是龐雜,每天回家還要繼續處理。
然後,我也是一位家庭主婦煮婦,每天做早餐和晚餐,還要洗衣服,曬衣服、照顧盆栽.....
多年的粉絲們了解我經營粉絲頁的初衷:剛開始是為了幸佳慧的粉絲和我的病人們設的。什麼粉絲量、聲量,從來不是我這老人家所在意。(拜託!我已經61歲了,看過太多生老病死,流過太多淚水,心碎過太多次,我知道什麼才是人活著需要花心神在意的事。),所以,那個留言說我是在衝聲量的,請把話收回去!
我從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關注所謂的教育或者學校的功能。(好啦!我承認我讀最多的是與東方傳統教育迥然不同的杜威。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書閱讀,真的是跟他自己的特質有關啊!))
那時候讀過一本"夏山學校",可說是在東方傳統教育下,自認為已經是非常叛逆的我,也自嘆弗如的。
後來,我們開好書店,曾經邀請李雅卿來演講分享。我讀過她的"種籽手記","成長戰爭","北政實驗手記"....
後來,越來越多人有帶孩子在國外讀書的經歷,我讀著這些父母書寫的著作,周圍也有不少親友和病人有孩子在外國讀書的經驗,甚至,診所就有來台灣交換學生的外國病人....我接觸過太多與台灣制式教育不同的多元教育模式。
而我自己的兩個姊姊就是老師。
我的親友中有太多老師了。
我們經常一起討論台灣的教育現況與我們的擔憂。
在我那篇文章按讚的上千人中,有學校老師,有補教界老闆老師,有小學校長,有教育系所老師所長,有....留言說我不懂教育的,你是在說這些人也不懂教育,不懂教育現場?
所以,說我不懂教育的大人,你這樣說,不公允。
你可以說:"我們的教育理念不同。"這樣我可以接受。
不過,想想看,如果你認為對孩子好的要求,可是有其他老師並不認為,可見,這是一件並非肯定,而是值得再思索的事情。
尤其,要求字體整齊美觀,從我自己讀小學的經驗(現在已經60歲),到自己的小孩兄弟姊妹的小孩(現在已經三十多歲),到現在病人們正讀小學的小孩,這五十多年來,雖然世界以極驚人的速度在改變,人類傳達訊息的方式,已經不知改變了多少,職業的內容,更是不只變到哪裡去了....而我們小學低年級要求字體要寫得工整的標準,卻好像越來越嚴苛。這是什麼道理?
我有一些朋友,私下留了言給我,可見我的同溫層實在有夠厚...
這是一位醫師寫的:
“人如其字?看不見這個人其他的好...只看字,而不感受這個人的行為與話語是否一致,已經把枝葉看成主幹...這不是錯亂是啥?
”讓我想到兩句話,一是"人不可貌相"。連看到人,都不一定知道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了,更何況是單獨只看字!二是"瞎子摸象",字,只是人手製造出來的東西,可以練,也和天賦有關,跟這個人做事是否認真,態度是否草率,有什麼直接關係?
所以一位醫生學弟,寫:"偷偷問...我們醫生有幾個字寫得別人看得懂的?"
如果標榜字寫得亂,就是做事草率的人,我建議,看診時,先請醫師寫個字讓你鑑定一下,再決定要不要讓他看。
一位熟讀古籍的醫生同學這樣寫:“明朝,董其昌的字是許多人求之不得的好字,他老兄啊,姦淫虜掠無所不為!就像正妹、帥哥上身的人,私下許多不可告人之事!心,善,或許是最重要但逐漸被忽視的問題!”
而且,這位董其昌啊!還是十七歲才開始勤奮練字!所以,大人不要急,如果有興趣,字要寫得好,十歲以後再練,綽綽有餘。
這是一位教授寫的: “如果是人如其字,不是應該讓每個人有自己的風格嗎?怎麼會要大家都寫整齊的字?又不是軍隊或是印刷廠!”
這個有意思,是啊!既然字如其人,那麼為什麼不能尊重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不同的個性與特質?要每一個孩子字體都寫得如印刷體,難道教育的目的,是要把所有孩子變成如同同一個模子造出來的罐頭嗎
有位律師朋友說得好:“我以為的「人如其字」不在世俗眼光的美醜,是字散發出來的感覺~灑脫、拘謹、大器、小家碧玉……”
是的,灑脫的人不拘小節,拘謹的人,中規中矩。我們家三人,字體差很大。我家老公的字扭曲糾結成一團,不仔細看,還真難看懂;我兒的字,東一撇,西一撇,看得懂,不過整個鬆散到天涯海角;我的字,如果好好寫,大大的,美美的。但是,我們三人為人都誠懇正直,做事認真負責,慷慨助人。
這是一位老師寫的,我差一點笑出來: “我以前的認知是:天才的筆書(字)都很醜,且美女的字也多半不好看!(所以從小只要有人稱讚我的字好看,就會暗自傷感啊!)”
這是一位在補教界二十年的老師寫的:“字體工整與否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在我的教學經驗中,腦筋靈活的學生,字跡都是普通而已,而字跡超美的學生,思考比較直線型。但無論字跡美醜,都不會影響個人的未來發展。何必那麼在意這些事情呢?人的創意比刻板的學習更重要啊!"
這位太太在寫的老公,是上市公司董事長:"我那字如蚯蚓(連我都常常看不懂)的老公在他們眼裡應該是撿角 ”
我真的要了她老公的字來看,看了差點笑翻...我完全看不懂在寫什麼,比我家老公的字,更誇張...這是今天最激勵人心的娛樂~~
有聽過這樣一句諺語嗎?意思是字寫得好,長大幫人提皮包。我很小的時候,聽過我外婆說過。你聽過嗎?
港和國小劉育豪老師,是我非常佩服的老師,我經常告訴他:"你不要退休啊!我的孫子還要讓你教啊!!"這是他讀過我那篇貼文之後,發表在他的粉絲頁的感言。我完全贊同他的教學理念。是的,這才是我以為的語文教學。
{感謝許多熱血老師。
至於父母們,孩子一旦上學,就是進入野獸叢林,請做好支持與協助的角色。可以跟老師溝通的就溝通,溝通不了的,請孩子忍一忍,兩年就過了。相信孩子會有適應的能力。}
{我不會再針對這篇文,做回應。花我太多時間了。有朋友告訴我,那是信仰,你說服不了他們的。信仰,從來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至於那些看到整齊到像印刷體字跡會亢奮的大人,你可以製造讓自己爽的字跡,但是,不要強求別人也要讓你爽。】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00的網紅醫適能 蔡奇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近期 MedEx 醫適能 |特殊族群專業訓練 課程資訊: 1. 國際四大體適能證照6小時總覽課程 時間:6/13(日) 9:30-16:30 ▋本課程以美國運動委員會國際認證私人教練證照 (ACE-CPT) 為課程學習的主架構,輔以結合美國運動醫學院 (NASM) 、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
老人 肌 力 訓練 目的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稍微趨緩,健身房也陸續恢復營業,很多人在調降二級的首日就開心回歸訓練打卡拍照。不過,也有更多人保持觀望態度,尤其很多國際間的指引判定健身房是染疫高風險的場所。
但如果你要問我的意見,我認為那是在沒做任何防疫措施,不分運動性質推論出的結果,似乎有點以偏概全。如果做好防疫措施,好比全程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與他人混用器材、避免肢體接觸,則可大幅降低風險。
@@不管孕婦、一般人,做好防疫措施就可降低風險
再加上我過去都習慣在小型工作室訓練,室內通常不會超過五個人,因此在降級當週,我也迅速回歸訓練。不得不說,大重量、槓鈴、深蹲架,完全不是啞鈴、壺鈴能替代,暢快訓練後的睡眠品質和肌肉發燙的感覺,真的令人有滿血復活的感覺。
另外,為了更進一步降低風險,教練也須每週進行抗原快篩,在指導上發揮巧思,不必肢體接觸改以水管輔助動作的調整。
至於孕婦族群,我認為判斷的標準並無不同,只要做好防疫仍可以安心運動。當然我不諱言,一旦染疫孕婦重症比例較高,不過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一直很鼓勵孕婦儘早施打疫苗獲得保護力,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當然要不要回歸健身房,最重要還是每個人接受風險的程度。有些人希望等社區「清零」再出門運動,也有人擔心自己的訓練場地人員稍多,或過去習慣團體課,想要再觀望看看。當看到大家上傳運動照時,真的無需懷疑指責,更不用焦慮地覺得自己偷懶,因為這些選擇都無關對錯,只是個人對疫情感受的差異。
不過在各種討論裡,有一種說法讓我不禁眉頭一皺很想反駁,「要維持體態靠飲食控制就好,出門運動只是儀式感」。首先,想要瘦身,飲食當然最重要,但每個人想維持的體態未必是「瘦」啊!
更何況,運動的目的從來不只是體態,還有提升心肺功能、肌力、骨質。有很多朋友就來和我抱怨,兩個月居家運動量驟減,腰痠背痛,反覆落枕的老毛病又來了,就連爬個三層樓梯也喘到不行,明顯感受到體能下滑。
針對這點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囉唆,有沒有回到健身房運動都好,至少要維持基礎活動量與居家訓練,避免久坐的靜態生活。
@@運動戴口罩比較難受,訓練需更加注意
不過有時候要不要去健身房運動,反而變成同住家人爭吵的引爆點。往往是其中一個人覺得居家運動無法取代健身房訓練,另一方覺得這是非必要的活動,能免則免。尤其是家裡如果有老人、小孩,考量的因素又更加複雜。我想說的是,家人尤其夫妻之間溝通原本就是一個大學問,尤其居家防疫關在一起兩個月,任何小事都可以大吵。伴侶之間的溝通我也沒有比較高明,只不過我與先生皆為醫護人員已施打過疫苗,家中並無小孩,再加上我們都認為社區清零短期極困難,勢必要和病毒共存一段時間。討論過後,我們都認為只要做好防疫,重回健身房運動的風險應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最後,要提醒大家,戴口罩運動相對比較容易喘、呼吸不順、產生頭暈現象,一開始需要時間適應。口罩如果濕透也請務必更換,以免影響防疫效果。另外,戴著口罩不方便喝水及補充熱量,訓練前後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與熱量,避免空腹運動導致低血糖或脫水。再加上兩個月沒有高強度訓練,重新開始時,重量選擇務必保守起步,熱身也要做足,避免太久沒練過於興奮、急於追重,反而拉傷就得不償失了!
老人 肌 力 訓練 目的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幼福首發團】ℹ教戰攻略1-玩具類明星商品介紹
賣場連結👉https://pse.is/3kth7f
幼福這團我選的品項都比較幼童一些,原本是想鎖定幼稚園~小學低年級,怎知要升小四的小妹竟然對裡頭的玩具愛不釋手,也只能說玩具這種東西真的沒有什麼年齡限制,全齡通殺! #好啦我承認自己玩了一個上午忍者兔積木
本團教/玩具會有黏土、積木、磁性畫板、steam系列,我來先介紹最明星的兩位焦點。
1. 酷樂磁力片 百變造型組
大概五年前我們家去日本旅遊時,曾經在海賊王博物館的兒童遊戲區首見這個當時覺得超新奇、並且驚為天人的磁力積木!那時候小妹太小根本不可能去海賊王博物館玩闖關遊戲,我一個人帶著她在那個有一整片磁力牆的遊戲區,吹冷氣躺地上爽玩了兩個小時,小比闖關完回來又再玩了一個小時才走。
這種磁力片整片都是有磁力的,可以發揮創意用各種新奇的角度去組裝,而且它磁力極強,比較小一點的孩子就算拼歪了也不會一下就散掉了,小朋友能玩得很有成就感,重點是對空間邏輯訓練和手眼協調能力的刺激非常高,兩歲小孩跟4歲、8歲、12歲…都能依照他們身心成熟程度,發展出不同的玩法及規模。另外,強烈建議家中有老人家的也讓阿公阿嬤們一起陪玩,多刺激一下腦部、預防老年失智。
因為小妹一定會吵著說磁力片不夠就不好玩了,所以我為團員們選的這箱可以說是市面上最強的「100件組」!!內含64片磁力片+車輪2組+摩天輪零件8個+白色卡塊26個+英文字母貼紙1張+組合說明書,絕對可以盡興的組合出一個大型的成品不綁手綁腳。我也去查過了,一般組合到這麼多片配件的要價竟然要快8千😱!!! 開什麼玩笑還讓不讓媽媽買菜了???
#我們一組折扣後最低只要不到1千💥
#這盒已經是本團最貴的一盒了
#我有沒有很棒~~
再來我一定要講,我不知道為什麼其他市面上的磁力片不像幼福一樣直接用收納箱來裝售,那整理起來多麻煩??我們的磁力片有附專用收納箱,玩完捨得拆了就能收進箱子裡了超方便~,本團還有其他類型的拼裝組合積木也是【收納箱】系列的,就這樣一箱一箱整齊的收好疊起來,看著不是很讓人心靈獲得救贖嗎~。
#收納箱系列折扣後最低不到200元
#我是真的很棒~~
#所以玩具教具真的要跟幼福買沒錯
🛒🛒🛒🛒🛒🛒🛒🛒🛒🛒🛒🛒🛒🛒
2. 忍者兔火車軌道城市地板拼圖 積木組
這是本團第二高價商品,折扣後800出頭。OK~~,其玩具都折扣後500~130了。
#這價錢驚人吧!
把它拉出來介紹是因為,他真的是我看過可愛系爆表的積木第一名了。一桶有多達118顆積木(還含2個忍者兔角色積木可以扮家家),再加30片地板大拼圖(就可以直接在拼圖上組積木),還有我很在乎的【收納袋】。
積木這種玩具最大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在堆疊的過程中,由平面進展到立體3D構築、啟發空間邏輯概念,同時能訓練到小肌肉的發展、促進手眼協調。鮮艷的顏色和可愛的圖案還能增加遊戲時的樂趣及色彩認知。
我之前曾經在家具連鎖賣場買過一組這類的軌道積木,小妹玩了五年,但問題是,他軌道太多了啦!每次一攤開我就心裡很阿雜,因為小孩是不可能好不容易拼好了後馬上收拾起來的,她一定要晾幾天「欣賞」啊!好亂好煩好佔空間。這組「忍者兔火車軌道城市地板拼圖積木組」就人性化多了,它的積木比軌道多,建築可以向上發展減低佔地比、增加容積率(為什麼開始房屋仲介…)。
如果小孩此生一定要擁有一組原木製軌道積木,這套不論是售價還是賣相都首選了,118顆真的很夠了,不要再多了相信我。
🛒🛒🛒🛒🛒🛒🛒🛒🛒🛒🛒🛒🛒🛒
因為生性貪玩,所以教戰攻略我忍不住先介紹了玩具,之後會再對教具/練習本的部份,以及「怎麼買最划算、折扣最殺、贈品拿最多」做專題介紹,請持續鎖定。
賣場連結👉https://pse.is/3kth7f
#開團時間 7/23 AM9:30 ~ 7/30 PM23:59
#包括玩具全部65折起
#驚天動地買1送5下單就送大禮包
#滿千送滿額禮2千再送3千又送一路送到底
老人 肌 力 訓練 目的 在 醫適能 蔡奇儒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近期 MedEx 醫適能 |特殊族群專業訓練 課程資訊:
1. 國際四大體適能證照6小時總覽課程
時間:6/13(日) 9:30-16:30
▋本課程以美國運動委員會國際認證私人教練證照 (ACE-CPT) 為課程學習的主架構,輔以結合美國運動醫學院 (NASM) 、美國運動醫學會 (ACSM)、美國肌力與體能協會 (NSCA) 重要知識觀念授課
▋本課程目標在於讓參加學員、欲轉職為教練之運動愛好者能獲得不只是知識上的學習,更對於四大證照有清楚的分析,對未來方向將有更清晰的了解
▋授課講師蔡奇儒老師具有實際取得四大機構相關證照之專業背景及相關經驗,並獲邀成為美國肌力體能協會 (NSCA) 最新運動科學證照 (CPSS) 之共同翻譯作者;同時身為醫適能創辦人。醫適能 (MedEx) 目前為多間診所、醫療院所、企業之合作機構,致力於協助運動愛好者與教練們媒合相關工作機會
▋報名網址(早鳥5/20前或額滿截止)
https://forms.gle/yMAXojHTdZ72dCcf6
2. 懷孕及產後訓練專家(PPES) (ACE 1.2學分)
▋為什麼這堂PPES課程很重要?
女性懷孕期間的運動與產後運動是未來趨勢,運動對於身體健康帶來的益處是眾所皆知,但是如何安全有效的運動變成下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研發這門課程的目的,就是希望帶你從科學實證的角度,更認識懷孕及產後訓練。包含認識孕期運動注意事項、運動禁忌、產後腹直肌分離、骨盆底肌訓練等重要議題。
▋時間:6/5-6/6 (六日) 9:30-16:30
▋報名網址:https://bit.ly/30DxZUH
3. 特殊族群訓練專家 (SPES) (ACE 1.2學分)
▋為什麼這堂SPES課程很重要?
特殊族群是未來健身體適能與醫療領域的共同趨勢。
「特殊族群」指的是「非一般健康族群」之總稱。最常見的是身體罹患各種不同常見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癌症、骨質疏鬆等。了解如何帶領特殊族群訓練安全、有效的運動,是本堂研習課程研發的目的。
因此,不論是作為一般大眾、一般運動愛好者作為自我保健的知識準備,也同樣很適合運動教練、團課老師共同參考學習。
▋課程時間:5/8-5/9 (六日) 9:30-16:30
▋報名網址:https://bit.ly/30DxZUH
---
■ Facebook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medex.chiru/
■ 訂閱電子報:分享參加研習課程資訊筆記、心得、經驗分享
http://bit.ly/2nKb4H8
■ Instagram帳號
https://instagram.com/chiru.tsai
■ MedEx Circle國內最專業的臉書體適能知識討論社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edexcircle/
■ 一鍵點擊加入我的LINE,接受最新資訊
https://line.me/R/ti/p/%40qbq0699u
■ 醫適能 特殊族群訓練培訓機構,查看最新研習課程
https://www.facebook.com/medexasia/
::::::::::::::::::::
Music: Summer - Bensound
https://www.bensound.com
Support by RFM - NCM: https://bit.ly/2xGHypM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jwyvRd34kY/hqdefault.jpg)
老人 肌 力 訓練 目的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亞健康族群 #失能老人 #肌督教 #請分享
🔥只要還能走,都還有救! 亞健族群與失能老人,應如何訓練?這集hen重要!
【SBD怪獸講堂 S1: E11】
【你的訂閱與分享是我們最大的支持❤️!每週更新!記得開啟小鈴鐺!】
只要還能走,都還有救!😎何博士本集為你分曉,如何幫助亞健康族群或是失能老人,有正確的觀念,除了需要醫療人員的協助,與訓練之前的身體評估,避免所有立即性的危險,循序漸進地將壓力刺激介入,才有可能『改善』,否則寧靜中慢性流失一切,剩下生命倒數.....😱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亞健康族群與失能老人,如何導入運動協助?
➤ 這些族群應該如何訓練?設計怎樣的運動處方?
➤ 失能老人狀況,能自行行走,都能以肌力訓練來改善!
➤ 不同的競技運動項目,都需要相同的肌力訓練。
➤ 不會因為病症而更換訓練項目,而是同項目的退階訓練。
➤ 退階的動作定義:安全的自體重重量訓練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SBD菁英聯盟頭號人物★
#SBD菁英體能教練 #SBD菁英聯盟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大重量訓練先驅者
#SBD怪獸講堂 #何博士#SBDAPPAREL #SBDTaiwan #SBD台灣
.
【正式上市!全新限量款 - Eclipse 日蝕黑】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Eclipse限量配色,由日蝕黑與太空白交疊環蝕而成,為訓練增添獨一無二的色彩,在對抗地心引力的時刻,為你撐腰!😎
#Eclipse #日蝕黑 #2019冬季限量款 #限量依舊殘酷
#護膝 #護肘 #護腕 #腰帶 #健力 #舉重 #肌力訓練
#Powerlifting #健力 #Strongman #大力士
-----------
😎何立安,何博士:
📗學歷:
2011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PhD
2009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MEd
2004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科學碩士, MS
2000台大政治系畢業
📗經歷:
2012返台任教,歷任: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專任助理教授及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2016因反對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辭職離開文化大學
2016起擔任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2019 SBD菁英體能教練
台灣SBD菁英聯盟之首
📗運動資歷:
跆拳道五段
巴西柔術棕帶
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
亞洲盃健力錦標賽長青組國手
跆拳道、武術散打、自由搏擊、巴西柔術教練
📗選手經歷:
2018亞洲盃經典健力錦標賽M1長青組臥舉第二名,蹲舉第三名,硬舉第三名,總合第三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波士頓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1美國NAGA東岸盃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一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紐約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壯年藍帶組第一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寢技壯年中級第一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無限量級第二名
2008美國新英格蘭Team Link盃寢技角力賽中級組重量級第一名
2004TFF異種格鬥賽第一名
2004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第一名
2004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2003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3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3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2全國武術冬季聯賽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2正心盃格鬥賽第一名
2001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1全國總統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0台北市中正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北市青年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1999全國運動會跆拳道第四名
1999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1998台灣區運動會國術擂臺第四名
1997全國中正盃國術擂臺第一名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Y3lyXU6wMQ/hqdefault.jpg)
老人 肌 力 訓練 目的 在 Mark Sir 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redit: 感謝 Katrinauntie 提供繁體中文字幕!
當講到長者運動處方時,離不開三個字:功能性 Functionality。不同於一般醫院常用的 ADL 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s),功能性檢查評估的項目,很多時候是針對生活相關的身體活動,簡化後進行量化測試,有較為精確數值,能客觀統一評估個人能力
今次《與區議員居家運動系列》的嘉賓 東區樂翠區議員 曾健成 (阿牛) ,正巧是一位年逾六十的長者,其選區構成亦係以老人較多
一同介紹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採用的 「30秒椅子坐站評估 30-Second Chair Stand Test」,就是再也適合不過了。
這是一個既安全簡單,亦稍具遊戲性質的測試,適用於六十歲或以上的長者。 方法係準備一穩固的椅子,邀請長者坐於椅上,雙手交叉於胸前,僅使用雙腳站起,計時三十秒鐘,紀錄總共站起來的次數
儘管安全,我們仍建議有他人輔佐陪伴,一來可防止意外,二來可協助紀錄次數,三來可確保動作執行正確,四來可增加互動,鼓勵受測者
測試應用於生活的場面極廣,包括任何從坐到站起來的日常情況 (椅子、馬桶、床邊等)。目的係量度下肢肌耐力,同時評估跌倒風險
舉例以 60-64 歲長者而言,平均水準係十四次,如次數小於 8 次則歸類為有初略危險
當然,不是每位長者都能像片中 阿牛議員 一樣老當益壯,不需使用扶手就能站起的。 受測者依靠扶手才能站起的次數,雖然不能計分,但亦可以用於評估長者復康及下肢肌肉訓練的效果,係一個兼具日常用途、容易執行、安全低風險的功能性檢查項目。
參考資料:
https://www.cdc.gov/steadi/pdf/STEADI-Assessment-30Sec-508.pdf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h86jEo96x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