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先生的復健之路】part8.『水腫』 - 2020.03.15
http://canyonfitlife.pixnet.net/blog/post/323151643-%E3%80%90#%E9%96%8B%E5%85%88%E7%94%9F%E7%9A%84%E5%BE%A9%E5%81%A5%E4%B9%8B%E8%B7%AF%E3%80%91part8.%E3%80%8E%E6%B0%B4%E8%85%AB%E3%80%8F
到家之後的生活
大致上就是「臥床臥床、再臥床」
只要下床走動 不到10m的距離
就會腫脹的非常厲害 也非常不舒服
因為術後水腫腳需要翹高
除了躺的姿勢外都很不舒服 很難維持很久
對~出院後最大的問題就是術後水腫💧
-
嘗試分析主要原因有幾個:
1️⃣突然改變的外食 -
因為媽媽一直在身旁照顧我
為取其方便我們都夠買外食
幾乎都在家備餐的人
都不太會高油高鈉(重油重鹹)
突然三餐改外食
會讓身體水腫更加嚴重!
2️⃣術後傷處組織液滲出 -
記得前幾篇有說明術後水腫的原因
主要就是傷處的微血管組織液滲出
趕不及回流的速度導致皮下積水!
3️⃣喝水量減少 -
因為行動不便 走沒幾步路十分疼痛又充滿腫脹感
讓我降低了喝水的頻率
導致身體缺水進而導致水腫的狀況發生!
-
水腫常發生在術後傷處附近 十分常見
常常按壓下去數秒鐘才會回彈
媽媽看到十分驚嚇😱
因為他哥哥(我舅舅)就是有嚴重的腎臟疾病
很擔心我的腎也出了問題
雖然有跟他說明
也查詢了相關文章給他看 希望他放心
但身為媽媽哪有放下心的時候呢?(對吧?💁♂️
而且當時水腫的狀態蠻嚴重的
除了種像豬腳外
顏色都已經泛紫色
連自己都開始有點擔心了!
因此就更積極的採取了下列措施:
📌1.冰敷-
降溫抑制血液流動速度
但通常受傷或是手術後3天左右較為適用
另外急性發炎也較為適用
一次約10~20分鐘
避免凍傷!
📌2.抬高腳-
利用物理原理
幫助血液回流
避免末梢腫脹的好方法
原則要將傷處抬至高於心臟!
📌3.幫浦運動-
壓/勾腳底板(矢向面上做的前後運動)
利用小腿肌的肌肉收縮
幫助血流回流
也是醫生建議的復健運動喔!
壓腳10秒 - 回勾10秒 反覆操作
能做多少算多少 不痛的情況下越多越好!
📌4.多喝水-
多喝水幫助體內代謝
也促進組織修復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
幫助排鈉
讓身體脫離儲水狀態!
-
做完以上這四點
兩天過後我的水腫狀態就好很多了
起碼沒有當初腫到像豬腳 顏色都發紫的情形
水腫的情況還是會有 畢竟這是術後的生理反應
只是能降低這樣的程度與緩解不適感
以上分享給各位!
附上正常點但還是水腫的照片📸
<<<未完待續。。。>>>
/
/
/
#水腫
#豬腳
#泛紫色的腳
#冰敷
#抬腳�#運動
#喝水
#十字韌帶斷裂
#後十字韌帶斷裂
#十字韌帶斷裂手術
#十字韌帶斷裂的開教練
#MRI
#核磁共振
#復健人生
#rehabilitation
#健身
#訓練
#開先生的健人生活
#mrkaisfitlife
腳底韌帶發炎 在 脫下白袍的物理治療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alktalk物理治療-下背痛,動不動?
之前文章 #穩如泰山的腰 曾經提過關於「腰」這個構造的特性、疼痛及活動時的注意事項等等。今天則想跟大家討論關於下背痛的運動治療,效果如何?
#甚麼是下背痛?
下背痛被定義為從下肋到臀部區域的疼痛,痛包含傳至腳的神經性的麻痛。由於下背部位由許多骨頭、關節、神經、韌帶構成,且這些構造需共同作用以維持、支撐腰椎穩定,然而這也造成下背部容易有一些損傷發生。
疼痛通常為鈍痛且範圍出現在下背部,有時會有灼熱痛、麻痛到腳底的感覺,此外,肌肉緊繃痙攣也可能導致疼痛。通常久坐久站後會感覺疼痛惡化。
🚩運動治療只有核心運動可以做?
首先跟大家釐清一個觀念,傳統上都認為下背痛就得在床上休息不能像平常一樣活動,但研究已經證實,這個觀念需要修正,#一直休息不動對症狀並不會有改善,問題來了,那我們該做甚麼活動呢?以下有幾項建議下背痛的人:
1⃣團體式運動(group exercise),例如有專業人員指導的下背痛教室,對於下背痛改善比起個人運動效果更好。
2⃣有氧運動:透過增加血流量,改善發炎時的疼痛,增加血液循環對於組織的修復也很有幫助。研究建議運動強度為中等強度,頻率約3-4次/週,每次30-40分鐘。
3⃣肌力訓練:許多人都知道下背痛需要做核心肌群訓練,但卻忽略了四肢肌力訓練。研究顯示核心肌群訓練可以有效改善39-76.8%的慢性下背痛,而單純的四肢肌力訓練也可以改善61.6%的慢性下背痛。
4⃣伸展運動:下背部相關的伸展運動可以有效改善約18-58%下背痛患者的症狀。
除了運動上的注意事項需了解以外,對於自身病症的認知及教育也十分重要,例如避免久坐久站等等,另外,若疼痛屬較急性期(六周內)疼痛,可以考慮止痛藥物合併運動一起進行,最後!別忘了,上述的運動仍需經過專業人員評估確定自己合適的運動,在執行才真的對自己有幫助唷!
-----------------
這裡提供的資訊或許沒有辦法解決你的疑難雜症,但這給你一個重新認識自己身體的好地方,更讓大家了解物理治療在做什麼,以及物理治療是如何看待你的身體健康。
FB: 脫下白袍的物理治療
IG: @behindthept
有收穫歡迎分享出去
廣邀親朋好友按讚分享哦🤗
腳底韌帶發炎 在 World Gym健身俱樂部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運動傷害 醫師不建議長時間冰敷】
目前大家普遍採用的運動傷害處理4大準則:「RICE」,由運動醫學醫師Gabe Mirkin於1978年提出,但他近年推翻自己說法,認為冰敷可能延遲治療,無法改善運動傷害症狀。國內專家指出,臨床發現,冰敷仍有降低局部發炎的效果,但不建議長時間冰敷。
「RICE」,包括「休息(Rest)」、「冰敷(Ice)」、「加壓(Compression)」、「抬升(Elevation)」,是許多運動員遇上扭傷、拉傷時,最先採取的步驟。
高雄長庚骨科系主任周文毅說,近年Mirkin醫師認為冰敷會延緩神經傳導速度,也會阻礙血液回流,建議「RICE」準則,應把「冰敷」拿掉。根據臨床經驗,周文毅認為,冰敷確實只能改善皮膚表面的問題,對於深層的肌肉傷害,冰敷沒有太大效果。
周文毅說,冰敷並不是真的完全沒有用,運動傷害最常見的就是扭傷、拉傷,冰敷仍可達到降低局部發炎的效果,但不建議長時間冰敷,最多是在受傷後6小時內冰敷,每次冰敷10分鐘到15分鐘,冰敷部位不要太大,應採取小面積冰敷,每隔10到15分鐘更換部位,並讓皮膚休息5分鐘再繼續。
冰敷僅限於肌肉處於發炎狀態時,嚴重的肌肉拉傷,冰敷可改善肌內腫脹;若肌肉結構出問題,如韌帶斷裂,冰敷完全無效,如同Mirkin醫師所言,此時反而讓傷勢更加嚴重,甚至延誤救護時間。另外,冰敷之後,一定要配合伸展,否則會讓組織緊繃。周文毅說,腳部受傷,可以將腳伸直,並把腳底板拉上,持續做類似踩油門的動作,讓冰敷的部位持續活動,千萬別在冰敷結束後,整個人攣縮,反而不利復原。
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簡文仁說,民眾遇上運動傷害,一般拉傷還可以自行處理,扭傷時很怕伴隨骨折,若傷勢已經到沒辦法站立或一碰就痛,建議立即就醫,別隨意冰敷或是熱敷,以免讓傷勢更加嚴重。簡文仁也建議,運動前一定要暖身,以免增加運動傷害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