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鬩牆波及到胰臟?談第一型糖尿病的成因]
最近在專題討論課程跟教授和同學分享刊登在《Nature》(自然期刊)去年的一篇第一型糖尿病研究,獲得大家熱烈討論,特此分享。
過去人們認為第一型糖尿病是身體的自體免疫疾病,受到基因跟環境(病毒感染、藥物、壓力、飲食或高出生體重)的交互影響,讓身體產生抗體去攻擊製造胰島素的beta細胞,但是這幾年的研究卻發現,第一型糖尿病或許是我們體內的腸道菌相失衡,某些跟我們共生的腸道菌之間的感情不睦或是外在環境導致的菌數失衡,被胰臟的淋巴結偵測到這樣的訊號,而啟動危安機制,出動自體免疫抗體大軍欲幫忙消滅異常增加的菌種,而在槍林彈雨中使製造胰島素的細胞死亡。
這篇發表在去年龍頭地位的《Nature》自然醫學期刊,是專門探討環境對青少年糖尿病影響的TEDDY研究計畫(The environment determinants of Diabetes in the young)的其中重要發現,此研究共6個來自美國跟歐洲不同的國家的醫學中心,共同搜集了783個嬰幼兒的糞便檢體共10,913個,從寶寶3個月大開始,每個月搜集一次直到發生自體免疫抗體的出現或是第一型糖尿病被診斷,觀察其中所有飲食、哺乳、生產方式、抗生素或益生菌使用有無等等環境因子對寶寶腸道菌相的影響,這個研究用巢式病例對照(nest-control study)的方式搜集差不多數量的健康寶寶的糞便來跟發生糖尿病的寶寶來對照。
這個研究對照過去的研究可總結幾個發現:
發生第一型糖尿病的寶寶有較少的微生物多樣性(lower microbiota diversity)、較多的擬桿菌(bacteroides)、較少的短鏈脂肪酸(SCFA)製造菌,而這個發現跟之前的第一、第二型糖尿病,還有罹患糖尿病的非肥胖老鼠實驗的發現一致。
在過去發現我們身上的共生菌可以從分解食物後產生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SCFA),例如乙酸(acetate)和丁酸(butyrate),對於人體的免疫機制有保護的效果(有點像防止槍枝走火的槍膛安全索),一旦這個安全索沒了,很容易就走火傷及自身,但是在不同國家有地域性的差距,例如在美國喬治亞(Georgia)的寶寶在變成糖尿病之前有明顯的腸道多樣性下降的情況,但在芬蘭的寶寶卻不明顯。
人類的腸道菌在三歲前奠定基礎,決定了我們的免疫、代謝功能,這之前劇烈的改變跟各項環境因素有關,而這或許也決定了第一型糖尿病發生的機率,這一系列的研究給了我們新的視野,或許我們能在更清楚所有腸道菌跟相關參與的代謝途徑及免疫機轉後,在第一型糖尿病發生前,從菌相的變化預測並提早治療失衡的菌相,預防我們的胰島細胞被破壞。
下一篇,來談談胰島素抗性和腸道微菌的關係!(Tammy Wang謎之聲:什麼!原來胰島素抗性也是菌菌的傑作?!你縮縮到底有什麼跟菌沒相干?)
Reference:
Nature. 2018 Oct;562(7728):589-594. doi: 10.1038/s41586-018-0620-2. Epub 2018 Oct 24.
#人類就是地球的有機體之一
#跟樹一樣有很多動植物種共生很正常
#我們身上的微生物基因數量是人類基因的好幾倍
#代謝途徑的訊號很多都是微生物的代謝產物
#腸道微菌跟糖尿病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經常肚痛、腹瀉,甚至大便有血,或許是腸道微生態失衡所致。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全港近四成人有腸道微生態失衡問題,令身體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增加患上炎症性腸炎如克隆氏症,甚至罹患大腸癌等癌症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解釋,人類腸道約有40萬億微生態,有一千多種菌群,包含細菌、病毒...
腸道微菌跟糖尿病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經常肚痛、腹瀉,甚至大便有血,或許是腸道微生態失衡所致。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全港近四成人有腸道微生態失衡問題,令身體出現多種不良反應,增加患上炎症性腸炎如克隆氏症,甚至罹患大腸癌等癌症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黃秀娟解釋,人類腸道約有40萬億微生態,有一千多種菌群,包含細菌、病毒、真菌等。黃秀娟教授說:「一個很健康的腸道微生態是很豐富、很多樣化的,而且益菌和壞菌會達至一個很平均的比例。當惡菌多過益菌,身體便會出現很多不良反應。」中大研究團隊發現,香港有近四成人有腸道微生態失衡問題,可能導致肥胖、二型糖尿病、代謝綜合症、克隆氏症、大腸癌等長期疾病。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415/RT5BVVBPTNFI7I6VS5MBRNMEOA/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腸胃 #中大 #腸道 #雪糕 #汽水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腸道微菌跟糖尿病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年12月,武漢市爆出疫情,之後火速蔓延,全球失守。2020年3月11日,世界衞生組織(WHO)終於宣布武漢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一年過去,熱潮仍然未退,就如確診患者,有不少即使康復出院,仍要面對後遺症。
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武漢肺炎患者感染後六個月,仍有機會持續出現症狀,包括失眠、呼吸困難、脫髮、記憶力變差、倦怠等,故又稱為「長新冠」(Long COVID),意味武漢肺炎「手尾」可以好長,不容忽視。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秀娟教授及研究團隊,去年收集了100名患者的血液及糞便樣本,發現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康復進度,與腸道微生態健康狀況息息相關。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311/GUD42WX5ANG5RPS7DL72ZSZRAE/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武漢肺炎 #益生菌 #脫髮 #失眠 #呼吸困難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腸道微菌跟糖尿病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發酵文化:古老發酵食如何餵養人體微生物?」介紹
訪問:推薦人: 番紅花
內容簡介:
發酵飲食不是可有可無的選擇
而是餵養人體微生物最好的方法
跟著《科學人雜誌》記者來趟發酵飲食全球之旅
一探悠久的飲食文化、科學的健康風潮
選擇對微生物更友善的飲食生活
重新認識優格、泡菜、魚露、可可、康普茶等自然發酵食物
每個人都應該吃發酵食物!六大理由告訴你
理由1:人類和微生物是生命共同體,沒有微生物,我們就會徹底完蛋!
理由2:人體微生物吃不飽,就會開始「吃」我們。
理由3:微生物最愛吃的,就是兼具纖維和益菌生的發酵食物大餐。
理由4:餵飽微生物的好處多多,可以抗發炎、抗過敏、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理由5:自然發酵食物富含最佳益菌生營養素,比市售益生菌保健品更有效益。
理由6:自然發酵食物是飲食文化重要一環,更是人類醫食同源的智慧結晶。
好好餵養微生物,牠們也會好好滋養你
▲沒有微生物,我們根本活不了
沒有微生物,我們就不可能發展出正常運作的免疫系統,也無法從食物中攝取到許多額外養分,身體更會變成任何病原體都可以趁虛而入的地方。
▲微生物為健康助攻,我們卻開始殘害微生物
我們不僅選錯了食物,也選錯了生活方式!小感冒或小傷口動不動就用抗生素,氣密窗、濾網吸塵器、抗菌清潔用品、室內抽水馬桶都會擾亂人體內的古老微生物。此外,食品業去除食物中的纖維,推出大量的單一碳水化合物食品,這兩個雙重打擊導致我們體內的微生物居民開始缺乏牠們偏好的食物。
▲微生物吃不飽,健康問題跟著來
當人體微生物無法從我們的飲食中獲得充足食物,可能會狼吞虎嚥腸道內壁的黏液層,這種「腸漏症」已證實與全身慢性發炎、肥胖、過敏、糖尿病、憂鬱症等息息相關。
▲自然發酵食物是名符其實的「微生物料理大餐」
人類經過數千年的試驗,流傳下來讓人不生病的自然發酵食物,裡面的細菌與真菌種類非常豐富,光是每公克的韓式泡菜裡就有8千8百萬個活菌。
作者介紹:凱薩琳.哈爾蒙.柯瑞吉(Katherine Harmon Courage)
「美國最佳科學與自然著作」獎得主、《科學人雜誌》特約編輯及記者,作品曾刊登於《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雜誌《Wired》、《Gourmet》、《華盛頓郵報》等。著有《章魚:海洋中最神祕的生物》(Octopus: The Most Mysterious Creature in the Sea)。目前居住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詳細資訊請見作者官網:katherinecourage.com,或追蹤她的推特帳號@KHCourage。
推薦人粉絲頁: 番桌•番桌
出版社粉絲頁: 方舟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