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K 臨床進階肌肉動力學 123》
刷了協會的經典課程BAK BAI FMK,終於進入期待的CAK了。
什麼是進階臨床肌肉動力學呢?
簡單說如果BAK基礎肌肉動力學是由肌肉認識動作,那CAK就是反過來由動作出發去拆解出肌肉的功能,其實比較符合實際的例子。
而CAK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完整,但又只是由基礎肌動學堆疊出的評估系統。
說是基礎,但其實要有扎實的基礎才能容易學得上手,如果未來有興趣上,可以先慢慢把BAK補齊,特別是對解剖學肌動學不是很熟的同學。
CAK1是上肢,包含頸胸肩。
處理上肢的問題,很多時候要從胸椎出發,再來也許看頭頸或是肩胛骨,很多GH關節或手肘手指的問題,根源都不在不舒服的地方。
CAK2是下肢,包含髖膝踝。
了解步態中人體該做出什麼動作,肌肉該怎麼用力,基本上你就懂了下肢。
例如步態中的承重期,髖關節會屈曲內轉內收,膝關節屈曲內轉,足踝背屈外翻形成離心的旋後,就是一般講的旋前。
而推進期,髖關節伸展外轉外展,膝關節伸展外轉,足踝蹠屈內翻形成旋後。
更細的向心離心先不講,但可以看出所有下肢設計的動作都有其目的,當你無法做出某些動作的時候,都會因為動力鏈的關係而放大影響到其他動作,不得不注意啊。
CAK3是核心區。
而真正了解脊椎肋骨骨盆的動作,才能了解核心區域的動作,例如肋骨不同方向的收縮跟擴張,骨盆的三平面動作,還有相對的耦合動作都是平常比較被忽略的,當然核心區的大重點還是呼吸啊, 很多四肢雙側的問題可能都要回到呼吸去處理。
真的超重要。
應用的流程,第一還是評估,沒有評估的處理都是亂槍打鳥。
例如緊的肌肉一定要放鬆嗎?痛的地方一定是問題所在嗎?
CAK提供了完整的邏輯思維,去幫助你增加評估的準確性,抽絲剝繭找到真正的兇手或兇手們,才能提高成功的機率。
接下來需要處理,如果是PT的話當然會有非常多的徒手手法可以使用,而教練其實也可以使用自己熟練的伸展,自我按摩,工具,PNF或直接設計動作訓練。
不管有沒有徒手,最後一個最重要的收尾就是要訓練,而有了CAK的評估結果,要設計對應的訓練動作也相對簡單。
仔細一點講,需要的能力或關卡主要有:
1 問問題能力
2 根據問問題得到的資訊,決定評估的走向
3 得到評估的結果後,決定處理的方法
4 如果3沒有包含訓練,那一定要加入相關的訓練
5 指導學生訓練的技巧跟能力,也包含示範能力
需要的話還要再重複一次完整的流程。
而就像CAK課程大綱裡的其中一項寫的,它並不是要取代任何系統。
在上CAK之前,我上過了KPM,DNS,Immaculate Dissection,也都有在交替使用,而CAK真的是一個單用就很好用,如果搭配使用,更是讓你的工具箱更加的完整,思考更全面。
而反過來,如果你不熟悉或不想用到評估,個人覺得CAK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了解人體動作的課程,因為只有你真正了解人體的動作模型跟肌肉的協同關係,才能設計出好的訓練動作,或知道你平常的練習少了什麼。
跟著我上課的同學不用擔心,對完答案發現很match,而且我自己也是這樣練的,基本上三天下來的檢測很多都很好,小部分有左右落差也是合理範圍。
不過還是要溫馨小提醒,當要實際應用到評估技巧同時帶來好的結果,學好基礎肌動學是能讓你比較快了解到評估的原則,但後續需要的評估眼力,跟動作設計進退階的能力,還是要一起準備起來的,評估眼力靠經驗累積,動作設計還是回到基本的肌動學加專項的變化組合。
身為動作指導者,如何規劃安全,有邏輯有目的有效率的練習,才是正職啊,評估的能力要多夠用都是看個人,你還有轉介讓專業來的這個選項。
而如果你是肌動學的狂熱份子,相信這堂課一定會讓你上的很過癮,拋開人為的關節動作定義限制,回到骨骼的相對關係,探討動作產生的本質。
但還是再提醒一次,據說有PT上到一半就哭喊:我不要當PT啦!所以一般素人還是記得基礎補好再來哦。
有興趣的同學,下一場是10月,請洽
台灣動作專家協會Taiwan Movement Specialist Association
Physiomotion Lab 動作實驗室
#CAK #BAI #FMK #BAK
#kensyogalif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幹嘛啦 ! E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 今天需要用到的器具 1:07 肩關節水平內收 3:08 肩關節伸展 5:35 臉拉 7:30 肩關節外展 10:04 膝關節伸展 11:11 膝關節屈曲 #好家在我在家 #彈力繩訓練 - 訂閱我們的頻道👉https://reurl.cc/e0Wxb 聯絡我們📧et987987@gm...
「膝關節伸展」的推薦目錄:
- 關於膝關節伸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膝關節伸展 在 鐵人柏青哥的休閒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膝關節伸展 在 Jay 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膝關節伸展 在 幹嘛啦 ! E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膝關節伸展 在 【放鬆伸展操】膝腿舒緩操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膝關節伸展 在 伸展筋膜抗發炎!不傷膝蓋、改善關節炎2招輕鬆做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膝關節伸展 在 【長安醫院居家復健輕鬆做】膝關節(6-7) 大腿前側伸展運動 的評價
- 關於膝關節伸展 在 改善膝蓋痛的完整運動計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膝關節伸展 在 ️物理治療✳️ 🌟膝關節第一個系列 的評價
膝關節伸展 在 鐵人柏青哥的休閒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這個報告是針對56歲以上的耐力跑者所作的研究,即使經常性從事慢跑運動,肌力每年還是會下滑3-5%,當然,肌肉量也是會持續降低。
為了自己年邁時的生活品質,不能只一直做耐力運動,還是要在訓練中固定加入阻力訓練(就是重訓啦!)
其實所有人在40歲之後,肌肉量與肌力就會加速流失,所以大家不要只顧著游騎跑,養成重訓習慣其實對於自己未來生活品質會更有保障。
-------------------
Marcell等 (2014) 針對經常耐力跑為主要運動模式的59名男性 (研究開始時年齡58.6±7.3歲) 和35名女性 (56.9±8.2歲),進行4.8年的肌肉力量縱向分析。研究發現膝關節伸展等長肌力每年下降5%、膝關節屈曲等長肌力每年下降3.6%,但是這些非常活躍的老年男性與女性並沒有減少淨體重。研究顯示,單獨跑步訓練並不足以防止肌力老化,阻力訓練在健身計劃中是非常重要的組成。
中老年人的肌力老化比肌肉量減少更嚴重。一般來說,肌肉量每年減少1%,肌力每年減少2-5% (肌力老化是肌肉量減少的2-5倍)。體重減少者、體重穩定者的的肌力老化比體重增加者具備更大的肌力老化。經常跑步訓練的中老年人,就算沒有肌肉量減少的狀況出現,肌力仍然可能每年下降3-5%。為了解決肌力老化的問題,適當進行阻力訓練,是一般社會大眾必要的健康手段。
**轉貼自運動生理學網站
http://www.epsport.net/epsport/week/show.asp?repno=386
膝關節伸展 在 Jay 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正確的硬舉會在一個動作內完成,
也就是髖部與膝關節同時伸展,
許多人會出現膝關節伸展過快,
而出現髖部先抬高而再站起的錯誤。
如果硬舉的整體行程拆成兩段,
一段是腳底至膝蓋的第一行程,
以及膝蓋至完全站起的第二行程。
為了修正這個錯誤,
你可以將第一行程這一部份,
專門拿出來訓練,
每次拉至膝蓋後即再放回地上。
覺得很實用的朋友也歡迎收藏分享囉👆👆👆
-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
追蹤我的Youtube 🔍Jay Wang
或諮詢教練課程填寫諮詢表單📥
https://forms.gle/uPnk5Udp7iTvqvrs7
-
#becomebetterjay
#JayWang動作修正
#羅馬尼亞硬舉 #直腿硬舉 #硬舉 #傳統硬舉
#重訓 #肌肉 #健身 #增肌 #減脂 #增肌減脂
#painfree #無痛訓練 #strength #肌力訓練
膝關節伸展 在 幹嘛啦 ! E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0:00 今天需要用到的器具
1:07 肩關節水平內收
3:08 肩關節伸展
5:35 臉拉
7:30 肩關節外展
10:04 膝關節伸展
11:11 膝關節屈曲
#好家在我在家 #彈力繩訓練
-
訂閱我們的頻道👉https://reurl.cc/e0Wxb
聯絡我們📧et987987@gmail.com
Eminem的IG👀@ineminem95
https://reurl.cc/OX74jv
Theia的IG👀@thetheia96
https://reurl.cc/g8kMDL
-
Music by Gil Wanders - Still Morning - https://thmatc.co/?l=C5E1DFB5
Camera: DJI Osmo Action
Editing Software: Premiere Pro
-
🔍幹嘛啦!ET
Thank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gIIRlVYXrI/hqdefault.jpg)
膝關節伸展 在 伸展筋膜抗發炎!不傷膝蓋、改善關節炎2招輕鬆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6:57 動作示範:保養退化性 膝關節 炎8:46 動作示範: 膝關節 運動【相關影片】 ... 伸展 #抗發炎#凃俐雯#罹癌#筋膜#關節炎#膝蓋#保健品#退化#乳酸堆積# ... ... <看更多>
膝關節伸展 在 【長安醫院居家復健輕鬆做】膝關節(6-7) 大腿前側伸展運動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這個動作的目的是增加股四頭肌的柔軟度及幫助骨盆回正。 ... <看更多>
膝關節伸展 在 【放鬆伸展操】膝腿舒緩操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膝蓋不時的痛一下嗎?小心 膝關節 已經開始退化囉!保養 膝關節 的時機,絕對不是等它"痛"才開始,多運動、注意飲食,才是保養之道喔~ 台北靈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