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苗接種的選擇、副作用及幾個知識》丘吉爾首相整理
*台灣因為開放民眾施打的第一波皆為85歲以上長輩,在歐洲、美國、日本,對於超過80歲老年人施打疫苗,寧願謹慎,不可求快。因此必須由家庭或是養老機構駐院醫師判斷選擇是否可以施打,以及適合那一種疫苗。如果不適合施打,即施打照顧者:不會使用快打站施打。法國在七十五歲以下,才實施快打站施打。台灣疾管中心似乎因為求快,導致第一波長輩施打疫苗時,出現死亡者,加上媒體鋪天蓋地報導,連帶AZ疫苗從此在台灣被稱為副作用最大的疫苗。但對於歐洲50歲以上(法國標準)的人,AZ普遍被認為是較安全的疫苗。而且所謂副作用,對於80歲以下的人,多半出現在第二劑。
* 台灣近日終於幾乎不分類,開放民眾施打,以AZ疫苗為主。但這次單勾選AZ的人數僅130萬人。其他人選Moderna 或是AZ加Moderna 。對此,前疾管局長張鴻仁在臉書發文稱讚這批18歲以上的登記AZ者超有sense,「賭」第1劑打AZ,那麼第2劑剛好等到BNT,混打保護力更佳!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12518
* 不要人云亦云,這樣才能早點打到疫苗。如果你後悔,想早點打到疫苗,改登記AZ,不想等莫德納疫苗,在結單前都可以編輯修改登記AZ,或者於下一輪開放登記時修改。
數據指出,同時登記AZ及莫德納者為169萬1137人,佔總登記人數34.85%,
* 另有一群人,想等BNT,請注意以下訊息:陳時中強調,九月底台積電永齡基金會等抵達的BNT疫苗將優先保留給「學生」使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臨時會議也拋出該議題,為開放學生接種做準備。
唐鳳系統鬧烏龍傍晚突更正 「單選AZ疫苗者」僅6.3萬人!義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99301
* 指揮中心昨(14)日宣布,日本將追加贈與台灣第三波100萬劑的AZ疫苗,令逐漸到貨的疫苗景況,再添一劑強心針。不過對於AZ疫苗持續抵台,不少民眾仍持觀望態度,尤其是長者們擔心AZ會產生不良反應,更偏好施打保護效力較高的莫德納。
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就指出,其實60歲以上長者施打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率反而較低。
如果怕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可以觀察3個打完疫苗的「重要時間點」。
針對國內疫苗施打率越來越高,陳欣湄在臉書上發文指出,若家中有長輩或慢性病患收到施打疫苗通知,家人可以從施打日起,幫他/她們做以下3個重要的日期記錄,留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分別是「施打後1~2」、「施打後第4天」、以及「施打後第30天」。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812444
*乳癌等婦癌患者,正在接受荷爾蒙治療,是否可以施打AZ?
可以打AZ。之前英國以為做荷爾蒙治療不能打,會引發血栓,結果經過幾個月的科學研究,發現是年輕人免疫系統過強,攻擊血管,引發雜質,最後沈積成血栓。
而且不分男女。與女性荷爾蒙無關。
所以乳癌、婦科癌症在AZ禁止類,被拿掉了。
婦癌患者尤其經過化療,免疫低下,為高風險族群,應該選擇目前可以最快打到的疫苗AZ。
AZ打了一劑就有70%防疫力,可持續45週,第二劑,你可以打AZ,Moderna第二代疫苗,或是BNT。反而可以有很多選擇。
先打才能安心的過日子。
不要選疫苗,除非它明列禁止。
AZ禁止類:血管攻擊史,血小板低下,靜脈曲張患者。
如果有疑慮,請尋求醫生上網查。
*高血壓、免疫系統過強或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是否一定要打Moderna?不能打AZ?
—免疫系統除非曾經攻擊血管或是血小板過低,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打AZ。高血壓患者除非中風,血管阻塞,可以打AZ。
* 歐洲監管機構表示,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其中一個「非常罕見」的副作用是心肌炎。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表示,這類副作用在年輕男性當中更為多見。
該藥品安全監管機構指,接種新冠疫苗的好處仍然遠大於其風險。
但是醫生和病人均得到建議,要警惕心肌炎的相關症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788066.amp
* 有過敏史的人,通常接種Moderna 及BNT疫苗後,過敏反應也比較嚴重。
**如果有嚴重藥物過敏史,建議不要施打Moderna或是BNT疫苗;有輕微過敏史的人,接種後應觀察至少15分鐘。
如果出現以下罕見的過敏情形,建議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頭暈、心跳改變、呼吸急促、喘鳴、嘴唇、舌頭、喉嚨、臉部腫脹、麻疹、噁心嘔吐、腹痛。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mp/article/84512
* 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在6月20日發表了疫苗施打近 40 萬人次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真實世界的情況,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效果存在任何差異,事實上都一樣好。
此前疫苗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根據不同的實驗室操作方式而來,比如像是AZ有70%,BNT有95%這種防護數據,是無法直接拿來比較的。這次的統計是大規模在同一環境下的比較,這才是真實的數據。
牛津AZ疫苗仍少數有副作用!
但副作用問題怎麼解?
確實目前AZ疫苗血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胡哲銘也坦言:「在國外的研究確實看到是25萬分之一的機率會有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台灣也已經有幾個個案出現,但目前這些狀況都可以控制,在施打AZ疫苗之後就可以比較注意有沒有一些症狀的出現。」
只是外界似乎一直認為AZ帶來的副作用比較多,難道打mRNA 疫苗副作用不是會比較少嗎?
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其實因為台灣只先開打AZ,在美國Moderna已經打一段時間,他們統計發現其實Moderna的副作用不少於AZ,民眾都誤以為沒有用過的會比較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121833/5586245
* 歐洲監管機構表示,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其中一個「非常罕見」的副作用是心肌炎。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表示,這類副作用在年輕男性當中更為多見。
該藥品安全監管機構指,接種新冠疫苗的好處仍然遠大於其風險。
但是醫生和病人均得到建議,要警惕心肌炎的相關症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788066.amp
* 有過敏史的人,通常接種Moderna 及BNT疫苗後,過敏反應也比較嚴重。
**如果有嚴重藥物過敏史,建議不要施打疫苗;有輕微過敏史的人,接種後應觀察至少15分鐘。
如果出現以下罕見的過敏情形,建議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頭暈、心跳改變、呼吸急促、喘鳴、嘴唇、舌頭、喉嚨、臉部腫脹、麻疹、噁心嘔吐、腹痛。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mp/article/84512
* 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在6月20日發表了疫苗施打近 40 萬人次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真實世界的情況,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效果存在任何差異,事實上都一樣好。
此前疫苗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根據不同的實驗室操作方式而來,比如像是AZ有70%,BNT有95%這種防護數據,是無法直接拿來比較的。這次的統計是大規模在同一環境下的比較,這才是真實的數據。
牛津AZ疫苗仍少數有副作用!
但副作用問題怎麼解?確實目前AZ疫苗血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胡哲銘也坦言:「在國外的研究確實看到是25萬分之一的機率會有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台灣也已經有幾個個案出現,但目前這些狀況都可以控制,在施打AZ疫苗之後就可以比較注意有沒有一些症狀的出現。」
只是外界似乎一直認為AZ帶來的副作用比較多,難道打mRNA 疫苗副作用不是會比較少嗎?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其實因為台灣只先開打AZ,在美國Moderna已經打一段時間,他們統計發現其實Moderna的副作用不少於AZ,民眾都誤以為沒有用過的會比較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121833/5586245
* 歐洲監管機構表示,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其中一個「非常罕見」的副作用是心肌炎。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表示,這類副作用在年輕男性當中更為多見。
該藥品安全監管機構指,接種新冠疫苗的好處仍然遠大於其風險。
但是醫生和病人均得到建議,要警惕心肌炎的相關症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788066.amp
* 有過敏史的人,通常接種Moderna 及BNT疫苗後,過敏反應也比較嚴重。
**如果有嚴重藥物過敏史,建議不要施打Moderna及BNT疫苗;有輕微過敏史的人,接種後應觀察至少15分鐘。
如果出現以下罕見的過敏情形,建議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頭暈、心跳改變、呼吸急促、喘鳴、嘴唇、舌頭、喉嚨、臉部腫脹、麻疹、噁心嘔吐、腹痛。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mp/article/84512
* 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在6月20日發表了疫苗施打近 40 萬人次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真實世界的情況,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效果存在任何差異,事實上都一樣好。
此前疫苗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根據不同的實驗室操作方式而來,比如像是AZ有70%,BNT有95%這種防護數據,是無法直接拿來比較的。這次的統計是大規模在同一環境下的比較,這才是真實的數據。
牛津AZ疫苗仍少數有副作用!
但副作用問題怎麼解?確實目前AZ疫苗血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胡哲銘也坦言:「在國外的研究確實看到是25萬分之一的機率會有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台灣也已經有幾個個案出現,但目前這些狀況都可以控制,在施打AZ疫苗之後就可以比較注意有沒有一些症狀的出現。」
只是外界似乎一直認為AZ帶來的副作用比較多,難道打mRNA 疫苗副作用不是會比較少嗎?
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其實因為台灣只先開打AZ,在美國Moderna已經打一段時間,他們統計發現其實Moderna的副作用不少於AZ,民眾都誤以為沒有用過的會比較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121833/5586245
* 世衛聲稱疫苗混打無證據 6篇已發表論文反駁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833/5600075
* *【美國衛生部確定 現階段輝瑞不必打加強劑】
美國主管部會與輝瑞開會後表示,已經完全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美國人,不需要追加第三劑。這場高層的線上會議持續了一個小時,輝瑞公司的首席科學官向聯邦政府的幾乎每一位頂級醫生作了簡報。就在同一天,以色列開始向心臟移植患者和其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注射第三劑輝瑞BioNTech疫苗。官員們在會議結束後表示,在監管機構確定是否有必要加大注射力度之前,還需要更多的資料,可能還需要幾個月。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2/us/politics/pfizer-booster-shots.html
* 美官員:第二劑疫苗副作用機率大 第三劑機率恐更大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07/5599664
* #以色列衛生部發布指導方針,為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注射第三劑兩劑輝瑞-BioNTech 冠狀病毒疫苗,理由是最近幾週感染率不斷上升,以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人沒有足夠的兩劑後產生抗體。—NYT
* Fortune(財富雜誌)
歐洲發出警報 Delta變種病毒在青少年和20幾歲年輕族群感染率飆升
* *【衛生專家稱,大多數疫苗對預防Delta變種病毒有效】
迄今為止的所有研究都一致認為,大多數新冠疫苗在防止人們住院方面非常有效,而且一般都能對變種感染起到保護作用。雖然各國的數字不盡相同,但專家指出,真實世界的條件更為複雜,這些差異在預料之中。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science/Israel-Pfizer-covid-vaccine.html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臺語影片示範 #口罩 #洗手 最近疫情不穩,我們還是發現許多長輩和老人家,口罩戴反或是上下顛倒!為了以臺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我們拍攝台語示範影片,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又漸趨升溫,今天宜婷跟培樺,就要教你正確戴口罩以及洗手的方式,也要告訴你什麼時候該戴口罩,什麼時候又該勤洗手喔!🔜🔜 #分享給需要的...
臉部中風症狀 在 貝醫師的急診無間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接受警廣新竹台 健康情報站 電話連線訪談
聊聊暈厥
前幾天天氣轉晴轉熱,上個週末許多民眾提早掃墓,週末那兩天有不少民眾因為各式各樣的頭暈、暈倒來急診就醫。
以下是訪談稿
主持人張玉雲
主持人:
暈厥,除了發燒、腹痛、胸痛之外,暈厥也是病患來急診就診的常見原因之一。
請問醫師什麼是暈厥?和一般說的眩暈、頭暈有什麼不一樣?
貝琪梨:
一樣有個暈字,一般民眾很容易搞混暈厥、眩暈和頭暈這幾個詞有什麼不同,暈厥講白話就是大家平常說的「暈倒」,和其他各種頭暈不同,指的是暫時性的意識喪失,會有幾秒鐘到最多幾分鐘內失去意識,因為一時到腦部的血流灌流不足,通常血液一恢復灌流,病人就會醒來。而眩暈(眩暈症、動暈症)指的是天旋地轉、或是病人經常描述像暈車、暈船般搖晃的暈,經常伴隨噁心、嘔吐、看東西會轉的症狀,但是人會從頭到尾意識都會清醒的。今天要談的是會失去意識的這種「暈厥」。
主持人:
那什麼原因會造成暈厥?
貝琪梨:
造成暈厥的原因非常多,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類,反射性暈厥、體位性暈厥、心因性暈厥、神經性暈厥,聽起來很複雜,我個人把它簡單區分為比較「不要緊」(台語)和比較「有要緊」的原因來說明,大家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主持人:
哪些是比較「不要緊」的常見暈厥原因呢?
貝琪梨:
比較「不要緊」的暈厥,最常見的是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或是遇過身邊認識的人說打針會暈針,打疫苗暈過去、牙痛去看牙醫打麻醉針痛到暈過去、嚇到暈過去,休息一下幾分鐘就醒過來,這些都是反射性暈厥,我們人體隨時都有自律神經在調控呼吸心跳血壓,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自律神經有一組交感神經,在我們痛、暈、喘、生氣、緊張的時候,讓我們心跳快、血壓高,另外一組副交感神經,又叫做迷走神經(迷失方向的迷、走路的走),作用與剛剛提的交感神經正好相反,在我們放鬆的時候,能讓我們心跳慢、血壓降低。有些人的迷走神經天生比較敏感,受到較強烈的刺激,就會造成瞬間心跳緩慢、血管舒張、血壓降低,一下子到腦部的血流不足,便失去意識暈倒。
還有另外一類常見比較「不要緊」的暈厥,是體位性暈厥,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姿勢性低血壓,蹲著一會兒突然站起來會眼前一片黑或一片白就倒下,是人體調控血管舒張、收縮功能較差,來不及跟上姿勢改變的速度。
主持人:
那什麼是「有要緊」的暈厥呢?
貝琪梨:
剛剛提到的,「不要緊」的暈厥通常坐下或躺下休息幾分鐘,身體就會恢復,很快就能自動清醒過來。
而「有要緊」的暈厥,誘發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的問題,最常見是心律不整,病人的心臟亂放電,讓心臟亂跳後,心臟無法正常順利地收縮,把血液打到腦部去而暈厥,而引起心律不整的原因又很多,所以必須去心臟科檢查是否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塞或是病竇症候群(Sick sinus syndrome)等等,有些病人甚至需要放置心律調節器,才能避免反覆發生暈厥的狀況。
還有一類「有要緊」的暈厥,是神經的問題,最常見是癲癇發作,腦細胞膜放電異常,造成病人失去意識,大家對癲癇發作的印象可能都來自連續劇演的,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眼睛上吊,癲癇發作也可能是四肢僵硬倒下、也可能是像發呆一樣突然眼神無神地倒下,造成癲癇發作的原因,也是需要進一步去神經科門診檢查,是否是腦中風、腦出血、腦腫瘤、代謝性疾病所引起的。
主持人:
要如何避免發生暈厥呢?
貝琪梨:暈厥很難百分之百避免,但是前面提到的比較「不要緊」的反射性暈厥和體位性暈厥,是可以盡量避免的,反射性暈厥經常發生在久站、解尿、排便、做憋氣、用力咳嗽這些動作時,臨床上在急診經常遇見病人是早上清晨剛起床去上廁所時暈倒。建議若發生過類似暈厥的民眾,盡量避免用力憋氣、用力咳嗽的動作,早上起床坐起後,先坐一下再起身,也可以先喝一杯水,再開始活動,蹲姿站起時也是放慢動作,停一下再整個站起,避免久站或長時間曝曬太陽,水分補充要充足,只要感到稍微不適時,立刻找地方坐下或蹲下,以免暈厥倒地造成撞傷腦出血其他意外。
主持人:
那請問醫師有沒有在臨床上遇見什麼樣的案例呢?
貝琪梨:
曾經遇過一位油漆工大哥表示自己知道有迷走神經暈厥的體質,他曾經因為暈厥從鷹架上掉下來,後來他自己知道只要感覺稍為頭暈不適便會趕緊先坐下來。
前幾天一位大姐掃墓在太陽下曬兩個小時,暈厥撞到左眉間撕裂傷兩公分要縫合,表示兩年前掃墓也發生暈厥,她只表示前一天只睡三個小時,掃墓當天忙碌又幾乎沒喝水,身體水分不足就更容易讓迷走神經敏感體質的人,更容易發生暈厥,所幸病人還好只有臉部撕裂傷,之前甚至遇過病人暈厥後倒地撞到頭,造成造成創傷性硬腦膜下出血。
主持人:
接下來的清明連假,參加戶外活動和掃墓的民眾,記得防曬和充足補充水分,以免發生暈厥喔。
臉部中風症狀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臺語影片示範 #口罩 #洗手 最近疫情不穩,我們還是發現許多長輩和老人家,口罩戴反或是上下顛倒!為了以臺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我們拍攝台語示範影片,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又漸趨升溫,今天宜婷跟培樺,就要教你正確戴口罩以及洗手的方式,也要告訴你什麼時候該戴口罩,什麼時候又該勤洗手喔!🔜🔜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神經嗨嗨台語影片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臺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製作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臺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您的支持!
#神經很有事團隊的防疫正能量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戴口罩的正確方法及時機。
🔸脫口罩的正確丟棄程序。
🔸勤洗手的正確方式及時機。
#影片大綱
🔸戴口罩的正確方式(含口訣)
▫開:打開口罩包裝,檢查有無破損。
▫戴:兩端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樑,口罩拉開至下巴
▫壓:輕壓鼻樑片,讓口罩與鼻樑貼緊
▫密:檢查口罩上下左右是否與臉部服貼密合
🔸脫口罩的正確丟棄程序
▫雙手不要接觸口罩表面
▫直接將用過的口罩丟入垃圾桶
▫或是朝外對折捲起用衛生紙包起回家再丟棄
🔸戴口罩的正確時機
▫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時
▫進出醫療院所時
▫出入通風不良及密閉空間時
▫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勤洗手的正確方式(含口訣)
▫內:搓揉雙手掌心內側
▫外:搓揉雙手手背
▫夾:搓揉雙手指縫
▫弓:將手指頭弓起,搓揉指節與指背
▫大:搓揉雙手大拇指以及虎口位置
▫力:將手指頭立起搓揉指尖位置
▫腕:搓揉雙手手腕位置
🔸勤洗手的正確時機
▫吃飯前後
▫如廁前後
▫進入醫療院所前後
▫咳嗽、打噴嚏之後
▫接觸嬰幼兒及免疫力不全的人之前
主講 :賴宜婷。 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
導演: 黃詠荃 。 汪雅惠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Festiva Hsieh
#防疫正能量 #口罩 #洗手 #口罩口訣 #開戴壓密 #洗手口訣 #內外夾弓大立腕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2019nCoV #全民防疫 #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臉部中風症狀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正確戴口罩和洗手法 #影片示範 好不容易搶到口罩!但你戴口罩跟洗手的方式,真的是正確的嗎??勤洗手比戴口罩更重要!錯誤的方式可能會讓你的防疫作戰功虧一簣!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逐漸升溫,今天劭玟老師和護理師詠荃,就要教你正確戴口罩以及洗手的方式,也要告訴你什麼時候該戴口罩,什麼時候又該勤洗手喔!
#防疫正能量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戴口罩的正確方法及時機。
🔸脫口罩的正確丟棄程序。
🔸勤洗手的正確方式及時機。
#影片大綱
🔸戴口罩的正確方式(含口訣)
▫開:打開口罩包裝,檢查有無破損。
▫戴:兩端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樑,口罩拉開至下巴
▫壓:輕壓鼻樑片,讓口罩與鼻樑貼緊
▫密:檢查口罩上下左右是否與臉部服貼密合
🔸脫口罩的正確丟棄程序
▫雙手不要接觸口罩表面
▫直接將用過的口罩丟入垃圾桶
▫或是朝外對折捲起用衛生紙包起回家再丟棄
🔸戴口罩的正確時機
▫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時
▫進出醫療院所時
▫出入通風不良及密閉空間時
▫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勤洗手的正確方式(含口訣)
▫內:搓揉雙手掌心內側
▫外:搓揉雙手手背
▫夾:搓揉雙手指縫
▫弓:將手指頭弓起,搓揉指節與指背
▫大:搓揉雙手大拇指以及虎口位置
▫力:將手指頭立起搓揉指尖位置
▫腕:搓揉雙手手腕位置
🔸勤洗手的正確時機
▫吃飯前後
▫如廁前後
▫進入醫療院所前後
▫咳嗽、打噴嚏之後
▫接觸嬰幼兒及免疫力不全的人之前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Festiva Hsieh
#防疫正能量 #口罩 #洗手 #口罩口訣 #開戴壓密 #洗手口訣 #內外夾弓大立腕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2019nCoV #全民防疫 #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 #知識+ #姿勢+ #台灣加油
🙏🙏感謝辛勤的防疫人員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臉部中風症狀 在 觀點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主持人:詩瑋
來賓: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 武俊傑醫師
主題:顏面神經麻痺復健動作
行政院長蘇貞昌因為過度勞累病毒感染,導致顏面神經失調,緊急修養用藥治療,但臉歪嘴斜等症狀,還必須做臉部復健來加速康復!
而這些復健動作,也適用於中風患者,幫助臉部表情放鬆和緩,以及咀嚼和吞嚥口水等功能。該怎麼做?武俊傑醫師告訴你!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日 11:00 am-12: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19.11.20
-----
按讚【觀點】FB: 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
訂閱【觀點】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 http://www.news98.com.tw
線上收聽: https://goo.gl/8NA4vB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Apple Podcast: https://goo.gl/Y8dd5F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news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