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靠我才出去跑個步就有人寫了超長的蝦餅魚漿文,等我吃過他們家自己做的月亮蝦餅再看看要不要推薦給各位(?
一片含蝦量60%的月亮蝦餅140元其實很便宜,聽說是成本在賣(?),我知道晚上的慾望比較強,你也可以自己買來試
一般版$60
60%版$140
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eSsWsYK3G4L0n2-…/viewform…
#主理人認真說
#附圖為越南的蝦餅
#我們沒賣附圖的這種蝦餅
#我們賣的是俗稱月亮蝦餅的產品
#我們真的沒賣附圖的這種蝦餅
#拜託買之前看一下訂購表單的照片
剛剛主理人的個人FB帳號一直叮叮噹噹,節奏跟大港開唱上血肉果汁機那首"粗殘台中"的雙踏鼓點一樣迅捷而且敏銳,那種魔性的叮咚叮咚像極了我在學時期翹掉系上大腕的魚漿加工學時同學傳來的老師點名了msn訊息一樣,仔細看了一下大家找我的原因,原來是我很喜歡、喜歡到有買火人第一集的圖文作家發表了一篇新的圖文作品談論到了南方澳漁港的蝦餅,我仔細搜尋了一下腦中記憶,我發現我好像從下游廠商拿過來的樣品中品嚐過這種專屬於宜蘭海港風情的蝦餅(理論上,這類型的蝦餅,比較像是天婦羅),網友都說真正出名的那一攤無名蝦餅,是用蕃薯籤餅為基底下去炸的,但我當時吃的那一片卻是以魚漿基底灑上櫻花蝦做成的,所以我吃到的應該是屏東東港風情的蝦餅,只是它在南方澳被買到。
是的,這種因地制宜的吃食風格其實正是一道料理的「靈魂」之處,古早時代我們談論料理,會從色、香、味三個面向討論,但近期因為料理文化的深耕,這三項已經不再足夠為一道料理帶來更完善的評論,因此目前除了色、香、味之外,還加了意、形、養三項指標,人們希望以更全面、開放、完善的態度來對待一道道滿滿心意端上桌的料理。而宜蘭的蝦餅、東港的蝦餅、越南的蝦餅、雲林的蝦餅,宇宙的蝦餅等等,最大的差異就會在「形」這個指標上,形字,可形容外表、可暗喻內涵、可表示材料。
形字簡單幾劃,搞出來的事情可說相當不簡單,舉例來說,茄子蛋的浪子回頭,跟楊坤的浪子回頭,形上差異,一目了然。而在料理上的形字,可以說是博大精深,兩千多年前的他國哲學家-告子說過四個字,大家都懂:「食色性也」,意思是說飲食跟繁衍就是人類的本性,繁衍這事雖然我也很懂,但今天我們不談。
"吃食"是人類存活的必備行為,但每個地域、種族、甚至是每個季節或是每個早晚,能用來吃得素材也會略有不同,因地制宜、因胃而起、因人而異,我認為這就是吃食文化裡最值得深究的靈魂,每一道曾經入胃的料理都會隨著記憶封印在生命的體驗裡,最後轉化成人生道路上的養分,最後被畫成圖文、被書成文字、被說成美言三句,這就是料理之路的有趣之處。
接著我想以地方性質的魚漿加工廠來分享幾件我自己真正從業接近五年來的職場體驗,也算是回應一些蠢羊頁面下讀者留言的部分,因為我跑去那邊留言會很像在戰人家,所以請大家務必海涵,不要驚動我喜歡到有買書支持的作者(對不起!書太多了,臨時找不到拍來證明我真的有買)。
首先,魚漿煉製品這個產品的原意就不是原型食物,所以它並不是做來給你吃身體健康的,懂?它也不是做來給你吃身分地位的,懂?在台灣,魚漿煉製品它最常出現的地方就是你便當打開,三道菜一塊排骨旁邊的那個地方,增添菜色豐富感又不會增加多少成本,簡單說就跟曹操說的雞肋一樣啦。但是,現代人追求食物的多樣性、養身風氣的崛起,連帶造成魚漿煉製品的追求健康風潮,就我所知最多出頭(tshut-thâu)的日本人也在推廣更健康的食品添加物等等,但是很貴,這又跟魚漿煉製品在台灣的定位不同。所以我才會做60%蝦餅啊,啊可是有賣得很好嗎?沒有麻!懂?
接著,很多朋友會說「月亮蝦餅」這種產品,不就澱粉跟魚漿,都沒在加蝦漿的,其實這個論點是正確的方向,但我想進一步解釋,首先魚漿煉製品可以被成型是因為這個素材本身具有成膠性,只要其肌肉蛋白與磷酸鹽類結合便可以獲得良好的膠強度,這帶給魚漿強烈的可塑性與黏著性,拜現今食品科學研究發達,我們有更多種類的澱粉與添加物來加強這兩個性狀以方便進行後續的加工,所以我說:「月亮蝦餅這種產品,不就澱粉跟魚漿,都沒在加蝦漿的」其實這個論點是正確的方向,可是,but!啊不過!問題來了。
來你,對,就你!你現在把手邊的蝦子拿去食物攪拌機,看是伊萊克斯的還是cuisinart都沒關係,純蝦子下去攪沒關係,不要攪成泥,要攪到如你們所願看得到蝦子的形狀,攪完拿去放大同電鍋還是舒肥機都沒關係,好了嗎?來你告訴我那塊餅是不是會碎掉;好的你不小心攪成泥了嗎?沒關係你拿去弄熟,有沒有一切就散?有沒有整塊都紅的不像想像中的那種蝦餅,那你現在有沒有覺得自己吃蝦就好,跟人家吃什麼蝦餅,對不對?好那你說,一斤泰國養殖進口的白蝦、草蝦多少錢?
一張月亮蝦餅的生成,是有其配方的,每家做的都不一樣,而會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產品受眾以及產品定位的關係,我做60%蝦含量蝦餅的時候,我們老闆娘招集所有同仁來機器前面看我,就像是跟著娘子來看牛魔王一樣的看我,就像「啊!是世界奇觀!」的樣子看我。
每個同仁看我把那堆台灣在地友善養殖的蝦丟進攪拌機裡、把水去掉、把味精拿掉98%、倒入成千上萬蝦殼熬煮的蝦高湯時,所有人都一直OMGOMGOMGOMGOMG好像我殺人放火了一樣,他們幾乎是嚎哭鎚地的控訴我這樣會賠錢啦!幹XDDD
身為地方性質魚漿加工食品廠第四代傳人,身為魚漿食驗室主理人、身為火人一書的粉絲,我在這邊公開邀請圖文大大私訊魚漿食驗室小編並告知收件資訊,敝司立即免費給您寄過去五片60%蝦含量蝦餅聊表您對警察與消防體系公會的支持。吃完就吃完不要發圖文因為我付不起業配之類的廣告錢,我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台灣還是有月亮蝦餅廠商願意接受挑戰,試圖改變大家對月亮蝦餅的認知。還有,我上一批60%蝦餅還有100片賣不完,大家也不要狂買,不然為了補那幾片缺貨還要做一批700片很累的啦,真的啦!我不想被其他粉絲講我在消費大大啦,所以大家不要亂來啦!拜託了。
最後還是感謝大大能給小粉絲一個機會跟大家解釋一下蝦餅是在做什麼,對此我感到非常的開心,不然我的粉絲頁實在沒什麼哏可以跟粉絲講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蝦子 自 帶 磷酸鹽 在 Amanda生活美食料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規定不能加,還是很多不良商人會加在去殼蝦仁。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叮嚀使用帶殼蝦,寧可自己忙一點去殼取蝦仁
在外飲食我也盡量不吃蝦仁料理,只要蝦仁脆口就是有問題
而且浸泡過藥水不僅脆口,還沒有蝦子的鮮味、甜味。
為什麼我知道,因為真的曾經吃過沒有蝦味的蝦。
除非你真的對魚蟹殼類過敏
那就只能委請攤販協助剝殼,或者找有信譽的商家購買。
【蝦仁添加磷酸鹽? #法規規定生鮮水產不准加💥!】
前幾天有網友在臉書發表一段影片,畫面中將蝦仁浸泡在液體裡,蝦仁各個膨脹變大,錄製影片的人說明,這種藥水是「磷酸鹽」,能讓蝦仁變大肥碩、顏色透紅,口感還會Q彈爽脆,業者可能因此獲得更高的利潤。
影片中不斷強調「磷酸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物」,磷酸鹽確實用途廣泛,但要注意使用上仍有許多規定,水產方面只能用於貢丸或魚丸等加工食品,#生鮮水產品均未准許添加磷酸鹽,且食品中的磷酸鹽每公斤不可超過3公克。
依《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規定,以水產動物為原料,經卸貨、分級、選別、去頭、去尾、去內臟、去鱗、去皮(去殼)、分切低溫保藏之製造及運送、貯存過程等生鮮處理,以常溫、冷藏或冷凍等方式直接供應消費者之 #生鮮水產品,#均未准許添加磷酸鹽。
磷酸鹽攝取量,成人一天不應超過800毫克,過多或過少的血液磷酸含量都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影響,磷酸除了提供骨骼的結構成分之外,也是生物體中平衡酸鹼值(buffer)的重要元素,#磷酸鹽 攝取過量恐影響鈣質吸收。
蝦子 自 帶 磷酸鹽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補充說明
蝦子是沒有腦的,蝦子屬於無脊椎動物,沒有發展出腦這種器官,因此蝦子是腦神經元這種組織,加上沒有脊椎,所以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的生物。
什麼是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的生物呢?
就是沒有特異性免疫系統(後天免疫),沒有生物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的後天防禦功能(如 memory cell) 。
蝦子沒辦法建立後天免疫,所以蝦子非常怕病毒。
所以下次有人對你說:你很蝦
這可能代表你沒有腦。
【文青別鬼扯】---「別再鬼扯吃蝦過敏的問題了」
從前從前,有個人宣稱自己的小孩過敏很嚴重,所以親自跑去宜蘭養蝦。她說因為多數蝦農於飼養時,都會投入大量的抗生素,這就是導致許多人吃蝦會過敏的主因。因此,她養的是從頭到尾堅持不投藥的「無毒蝦」。因為不用藥,所以產量少,所以都賣天價。然後更神奇的是,她還曾說她的蝦有細胞壁(https://goo.gl/tC2iVI)。
自從文青式的農產行銷手法當道後,台灣人就開始流傳蝦農於飼養時大量投入抗生素,導致過敏的謠言。
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通常廣為宣傳此謠言的,也都正巧是有在賣蝦、且宣稱其全程不用藥的蝦販?好巧喔~~~。然後這個謠言似乎從未被檢驗過,反正大家就管他3721地以訛傳訛。
為了破除文青的鬼扯謠言,【文青別鬼扯】特別請了真的不是蓋的蓋玉軒老師來為大家講解說明。希望鬼友們弄清楚,抗生素非常貴,蝦農根本不會亂用。此外,蝦子常見的疾病都是「病毒」引起的,蝦農當然不會使用只對「細菌」有效的抗生素。
----------------------------------------
別再鬼扯吃蝦過敏的問題了 / 蓋玉軒
歐耶,今天大美女又傳新聞來讓我參考了,讓我這位專業蝦農的人生一點也不瞎。
不過,美女傳來的新聞卻看了卻有點蝦,說蝦米「成大微藻生技與工程中心與業界合作,以微藻等成分飼養蝦子,過程中完全不添加藥物,養出頭好壯壯的蝦子」。然後一般人吃蝦之所以會過敏,是因為蝦農投入抗生素所致。
身為專業養殖戶,看到這種新聞真的很噁心,很想。總有人喜歡用不實的謠言搞行銷宣傳,造成消費者恐慌就算了,連帶還波及整個養蝦產業。
蝦就和人與其他動物一樣,照顧不好也是會生病的。不過,蝦類較常遇到的問題包括早期的EMS症,以及養殖後期的病毒性疾病(白點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以及肝胰臟壞死病毒IHHNV為主要)。但問題是,這些病都是病毒所引起的,你用抗生素根本沒用啊!!!台灣養蝦也幾十年了,基本的常識蝦農也都有,你覺得蝦農會笨到浪費錢去用抗生素治療這些病症嗎?
此外,抗生素很貴!抗生素很貴!抗生素很貴!
你覺得養蝦能賺多少錢?我們就以一般蝦農的平均水準來計算,
假設蝦池容量為100立方米(100公噸的水),通常能收成250斤的蝦,賣給盤商約30,000元(盤價120元)。
但若以中國化學做的抗生素「歐索林酸」(1700元 / kg)和「烴四環黴素」(650元 / kg)浸泡,濃度取20~30 ppm。100噸的水就要用掉2公斤,也就是4,700元。
換句話說,蝦農若真要投抗生素,光是藥錢就佔了15.7%。這合理嗎?當然不合理。對養殖業而言,最大的成本仍是在飼料、電力以及勞力,若藥錢就花到15.7%,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蝦農遭遇疾病的初期時,第一個想法就是「快收成」,以免病情擴大而血本無歸。花錢買藥的風險很大,一方面並不一定有效,另一方面當拖的越久,死亡可能更加慘烈。
每次文青蝦農報導出來,都說別人的蝦子都吃抗生素和藥物長大的,文青蝦都健康無毒。拜託喔,蝦子無毒飼養本來就是基本的。蝦農們拼的是管理能力,和建構一個更安全的飼養環境,降低蝦被病菌感染的風險。但文青總愛鬼扯他們的是無毒蝦,然後別人的好像都是有毒蝦,實在很惡劣。
講到這,大家還是會納悶,為何有些人吃蝦會過敏呢?
首先,不新鮮絕對是最主要原因。甲殼類死亡後,組織壞死速度非常快(貝類也是),這就是是造成過敏的主要原因。冷凍蝦也可能在運輸或保存時,因為疏忽退凍而影響鮮度(要不然冰十年還能吃的蝦子是怎麼一回事?)。
導致過敏的另一項因素則是添加劑。部分品質較差的蝦子產品,可能會添加過量的磷酸鹽類或二氧化硫,這些添加劑可能造成過敏,所以便宜到不合常理的海鮮,你懂的。
而最無解的就是天生過敏,有的人天生就對於蝦肉的tropomyosin原肌球蛋白過敏,對這種體質的人,吃到什麼蝦肉都可能產生過敏反應,所以這種人此生與蝦無緣,就不要強求了。
最後再回到這篇報導的主題「綠藻」,養蝦的人都知道會養水,有健康的環境才會有好的蝦,要養水通常會有兩類,一個是養藻,一個是養菌,這對多數專業的漁民都是基本常識,而蝦子如果只靠吃藻類當然不夠,所以一定要飼料,因此養水自然會養藻,對專業的蝦農而言水色控制,也是重要的一環,因此用藻餵蝦真的不是什麼特殊的事,大多數也是這樣做啊。
簡單來說,蝦農亂投抗生素導致一堆人過敏,是不折不扣的鬼扯。
關心您的家人,就請盡快轉PO,不要再被鬼扯謠言荼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