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小時即將最後一階的身心課程是討論到喉輪。喉輪要平衡,就是要說你想說的話以及表達的意見,無懼對方是否會有偏見的看著妳。
自己如果擔心會受到偏見的壓力,而又講話吞回去,而最後老是用「沒關係啦我開玩笑的」話語來下台。
最近與一位心理醫師的朋友聊到,她說,她最不喜歡聽到別人說:「我開玩笑的」。
因為我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從心理或是淺意識有著這樣的種子在心裡,都是多少含有我們內心底層的真實感受,我們才會講出來。
沒有任何一個開玩笑,是單純無後方底層的意思。
你這份工作報告有點沒頭沒尾欸,唉呦,我開玩笑的;妳最近是不是皮膚變差了啊?哈哈,我開玩笑的;你這件瑜伽褲有點顯胖欸,哈哈我開玩笑的。
試想這些生活中常出現的小對話,我們真的是「哈哈,我開玩笑的,不要太在意」還是其實我們在這些話語的背後,是多少都有真實的成分在?
脈輪往上過關:先有足夠的勇氣(臍輪),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心輪),結合以上,勇敢表達自己對人事物的看法,就是喉輪的平衡。
這個小練習,可以從我們生活中,先降低使用「哈哈,我開玩笑的」開始做練習。
講你所想,想你所講,為自己的言語勇敢的負責。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790的網紅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靜不下來的感覺很差吧? 好像有很多猴子 在腦子裡上下跳蹭的感覺 Monkey Mind的意思是 我們的大腦心智在未被訓練下 就像猴子一樣不安份、浮動、野性 過分的腦力活動,使得專注力下降 生活品質變得差強人意 但「靜心」是激烈腦力活動的敵人 他們無法100%同時並存的 當靜心的程度上升,腦力活...
「身心平衡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身心平衡意思 在 LynnC-Wellness ॐYoga&Pilat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身心平衡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身心平衡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身心平衡意思 在 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身心平衡意思 在 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身心平衡意思 在 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身心平衡意思 在 中華全方位身心平衡協會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身心平衡意思 在 身心平衡的推薦,YOUTUBE和網路上有這些評價 的評價
身心平衡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身心平衡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身心平衡意思 在 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靜不下來的感覺很差吧?
好像有很多猴子
在腦子裡上下跳蹭的感覺
Monkey Mind的意思是
我們的大腦心智在未被訓練下
就像猴子一樣不安份、浮動、野性
過分的腦力活動,使得專注力下降
生活品質變得差強人意
但「靜心」是激烈腦力活動的敵人
他們無法100%同時並存的
當靜心的程度上升,腦力活動便會下降
所以當我們掌握了 #安住於心的方式
便能守護好自己的心與平靜
今天將分享3個雜念Byebye!
不限時間地點,靜下心來的方法~
完整版影片別錯過了:
❗️影片目錄❗️
00:00 你要看下去的理由
01:17 方法1- 專注於呼吸
03:01 方法2- 舒服的放空(出神)
04:59 什麼是覺知?
08:53 方法3- 沈浸式冥想
11:08 來自源頭的祝福⭐
立即分享給朋友,了解該怎樣「#靜下心來」
喜歡影片,別忘了幫我按讚/訂閱/開小鈴鐺!
.
.
[ #Quelea心到位冥想沙發 ]
艾波外出中 限定優惠$12,900 (原價$15,000)
加碼送~
✓ 防汙墊1組(2條,市價$999)
✓ 專屬地墊1條(市價$999)
以上花色/顏色隨機發貨,即日起至2021/9月底
下單填寫處:https://forms.gle/ArfFmqYzNLGxvuuEA
***推薦人記得填寫「#艾波」或「#艾波外出中」
才可享優惠喔!!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把握 ,若有問題IG私訊問我~
⚫ QUELEA PChome: https://bit.ly/3hbqaPl
⚫ QUELEA 的蝦皮: https://bit.ly/3h8ueQ6
⚫ QUELEA 粉絲團: https://bit.ly/3hbceEL
⚫ QUELEA 的官網: https://bit.ly/3w7maTX
⚫ QUELEA 的線上靜坐課程: https://bit.ly/3h9tjPl
⚫ QUELEA 購物網: https://bit.ly/3AmM8pN
===================
❗️上一部精彩影片❗️
‣‣什麼是靈修?靈魂覺醒的5大徵兆,你覺醒了嗎
:https://reurl.cc/VE2DE6
‣‣靈性覺醒的3個好處,不變的心態及2大迷思
:https://reurl.cc/rgoV7b
===================
‖ 服務項目 ‖
➢ 塔羅讀牌占卜 線上
費用:中牌陣$350 NTD/ 大牌陣$580 / 1個問題
方式:視問題大小抽5-10張牌
個人報告書:過去、現在、未來預測
建議 + 贈天使及高我卡指引
解牌方式:36時內文字回覆,若有問題可問會盡量補充
需提供:西元生日/ 簡述問題 / 若可以提供1張大頭貼作連結
-
➢ 高我牌卡諮詢 線上
費用:$580 NTD/ 1個問題 (光之療癒+$150)
方式:7張高我牌陣+靈擺or 阿卡西紀錄解讀
解牌方式:48小時內以文字回覆,若有問題可問會盡量補充
會提供一份個人報告書!
需提供:西元生日/簡述問題/若可以提供1張大頭貼供連結
PS:
算牌前可先聊聊,討論問題設定喔 :)
-
關於 文字書寫|影片合作|演講邀約|塔羅讀牌
歡迎與我聯繫與追蹤 aprilning0412@gmail.com
▎ YouTube:https://reurl.cc/kZNnNK
▎ IG帳號:https://reurl.cc/O17pv3
▎ FB粉專:https://reurl.cc/0zbgrb
▎ 波波黛莉專欄:https://reurl.cc/VEpYpQ
▎ 個人出書:https://www1.gamepark.com.tw/2enJ1
♡ 找出心靈盲點,做出更「高」的選擇 ♡
(( 也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讓我為你創造更有質量的內容 ))
💲PayPal斗內:paypal.me/aprilslifestyle
💲台灣斗內:https://p.ecpay.com.tw/7570333
#靜心 #吸引力法則 #高我 #身心靈 #身心靈平衡 #小我 #內在 #神性
#自我 #高我連結 #靈性 #塔羅 #愛情 #感情 #靈魂 #秘密
#宇宙 #靈魂伴侶 #雙生火焰 #覺醒 #開悟 #源頭 #幸運 #葛印卡
#神秘學 #關係 #顯化 #靈修 #神通 #覺醒的你 #智慧 #印度
#第三眼 #聖靈 #意識 #潛意識 #新地球 #振動頻率 #結界 #禪修
#量子力學 #宇宙法則 #四維度 #五維度 #三維度 #舊地球 #禪定
#4D #3D #5D #三次元 #四次元 #五次元 #伊甸園 #新地球 #瑪赫西
#靈修 #靜坐 #冥想 #內觀 #宗教 #世界 #超覺靜坐 #阿卡西紀錄
#發呆 #呼吸 #專注力
身心平衡意思 在 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聽過十日內觀(Vipassana)嗎?
內觀的意思是 #如實觀察,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
它是印度最古老的修行方法之一,在長久失傳之後
兩千五百多年前被釋迦牟尼佛重新發現
上個月,我去高雄六龜
正式體驗了「10日內觀」!!
在那裡不能用手機、不能說話、不寫字
不閱讀、吃素,更是朝4晚9的修行人作息XD
基本上我對世上所有體驗,都抱持著全然開放的態度
除非會感到委屈,不然都是很興奮去參與的
不過自從報名內觀後,除了家人表示擔心外
自己心底也浮現好幾次OS:「嗚嗚我會不會撐不下去?」
差點讓我去不了
內觀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過程
可謂做了一次深層的 #心靈開刀手術
你,好奇嗎?
今天就來分享「內觀」都在幹嘛?
以及內觀10大常見問題集!!
►台灣內觀中心:https://reurl.cc/a5mQN9
❗️影片目錄❗️
00:00 你要看下去的理由
00:33 內觀是什麼?
01:28 每天在做什麼?
02:11 10天感受如何?
05:32 有宗教色彩?要錢嗎?
07:17 優點及值得嗎?
10:14 關於食衣住行
11:06 會不會撐不下去?
11:42 適合誰去呢?
13:05 要準備什麼?
14:21 我的身心靈的轉變
立即分享給朋友,一起認識內觀,Be happy!
喜歡影片,別忘了幫我按讚/訂閱/開小鈴鐺~
=================
❗️上一部精彩影片❗️
‣‣高我連結心得:什麼是高我?「這3步」帶你找到神性自我
:https://reurl.cc/bz8Mno
‣‣我遇見靈魂伴侶了嗎?4個召喚真愛不可不知的方法
:https://reurl.cc/dVkR2g
===================
追蹤艾波外出中:
✓IG帳號:https://reurl.cc/O17pv3
✓FB粉專:https://reurl.cc/0zbgrb
✓個人出書【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 https://www1.gamepark.com.tw/2enJ1
(( 也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讓我為你創造更有質量的內容 ))
💲PayPal: paypal.me/aprilslifestyle
💲台灣斗內:https://p.ecpay.com.tw/7570333
#高我 #身心靈 #身心靈平衡 #小我 #內在 #葛印卡
#神性 #自我 #高我連結 #靈性 #塔羅 #靜坐
#愛情 #感情 #靈魂 #宇宙 #10日內觀 #僻靜
#雙生火焰 #覺醒 #開悟 #源頭 #神秘學 #冥想
#吸引力法則 #關係 #顯化 #靈修 #內觀 #佛陀
#神通 #第三眼 #聖靈 #意識 #潛意識 #印度
身心平衡意思 在 艾波外出中X身心靈平衡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艾波談心室」第6集👏
邀請了來賓- Maggie!
*人物背景:天母We hair藝術總監
今天來和我們聊聊:
「姐給30歲妹的三個人生小貼士!」
三十而立在傳統的字面上
是成家立業之完成的意思
仿佛一條殘酷的時間線
讓年紀將近的我們開始大奔跑
先前陸劇 #30而已
也有探討三十歲焦慮症
演出幾個不同類型女主的心理轉折
你今年幾歲?喜歡現階段的自己嗎?
如果你也對自己的年紀倍感焦慮
或許這一集很適合你
來和我們一起探討「年齡及時間」的本質
也聽乘風破浪的姊,創業有成的Maggie
一些面向未知人生的小忠告
完整版影片請點擊:
.
.
精彩對談內容:
1. 30歲焦慮症?該如何跨越 1:25
2. 小貼士:關於「自己」 3:22
3. 小貼士:關於「生活」 4:09
4. 小貼士:關於「感情」 7:29
5. 30歲迷思與心態 9:12
6. 艾波30回顧20歲 10:02
7. 塔羅占卜是什麼? 11:52
立即分享給想「#30而已卻焦慮不已 」的妳你!
喜歡影片,別忘了幫我按讚/訂閱/開小鈴鐺~
.
.
#初春改頭換面又煥然一❤️ -------- 15:33
內容:深層頭皮Spa 1次(50分鐘)+塔羅讀牌體驗1次(20分鐘)
平衡體驗價:$2000 (原價$2800)
時間:4/15-6/30限時預約中
預約【心定內外平衡】Hair Spa + 塔羅讀牌
70分鐘放鬆時光,請私訊We hair粉專:https://reurl.cc/AgWkNK
=================
❗️上一部精彩影片❗️
‣‣ 高我連結心得:什麼是高我?「這3步」帶你找到神性自我(人生開掛的秘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s4XO...
‣‣「那些年,我在障礙中戀愛。」輪椅X塵燃女孩的30年真愛軌跡
:https://reurl.cc/L0x7dx
===================
追蹤艾波外出中:
✓IG帳號:https://reurl.cc/O17pv3
✓FB粉專:https://reurl.cc/0zbgrb
✓個人出書【15度的勇敢,塵燃女孩的900天告白】: https://www1.gamepark.com.tw/2enJ1
🔮預約個人占卜(線上$300/個問題):
Email: aprilning0412@gmail.com
Line : honeyooo412
IG: aprils_lifestyle
.
.
#30而已 #30歲 #三十而立 #三十而已
#焦慮症 #憂鬱 #恐慌 #年紀 #姊姊 #年齡
#心態 #心理學 #快樂 #價值 #標籤 #長大
#wehair #天母 #髮廊 #maggie #艾波外出中
#身心靈平衡 #身心靈 #塔羅 #占卜 #正緣
#感情 #工作 #事業 #乘風破浪的姊姊
片中音樂:
"Sappheiros - Dawn" is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CC BY 3.0)
Music promoted by BreakingCopyright: http://bit.ly/2OBe00v
片尾音樂: Y Tu Sombre / Gaby Moreno
身心平衡意思 在 中華全方位身心平衡協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中華全方位身心平衡協會, Taipei, Taiwan. 281 likes · 2 were here. 致力於提升身心健康和正念幸福之理念於個人、家庭、社會及企業團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