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嚴重的手機成癮嗎?每天滑手機到半夜,筋疲力盡都還不願休息?
手機成癮是現代人的通病,大家總名義上不斷從手機吸收著新知,但卻又什麼都沒獲得。
這篇文就來談談手機成癮的症狀、會帶來的影響,以及從實作面分析該如何改善手機成癮症狀。
想改掉手機成癮,就認真看看這篇貼文,並且收藏起來時時回顧提醒自己:「別再滑了!」
﹏﹏﹏﹏﹏﹏﹏﹏﹏﹏﹏﹏﹏﹏﹏﹏﹏﹏﹏
🔷 你還記得幾天前滑手機看了什麼嗎? 🔷
﹋﹋﹋﹋﹋﹋﹋﹋﹋﹋﹋﹋﹋﹋﹋﹋﹋﹋﹋
先來問問大家以下三個問題:
1.還記得「昨天晚上」,你滑手機看了些什麼嗎?
—— 我記得我看了篇理財的文章,但內容...好像記不得了
2.還記得「7天以前」,你滑手機看了些什麼嗎?
—— … 誰知道呀
3.還記得「一個月前」,你滑手機看了些什麼嗎?
—— …… 我怎麼可能知道
如果你很認真回想了上述問題,你會發現:「你什麼都不記得,就算你心急也沒用」
手機對一般人來說可以增添生活的色彩,但對於手機成癮的人來說,手機已經接近成為生活的重心,甚至是生活的全部。
就上述的例子,除非刻意地做資訊保留或知識管理,否則很殘忍的要跟大家說:
「你過去在手機上瀏覽的一切,你都不會記得。如果你的生活只有手機,那你的生活就一無所有。」
﹏﹏﹏﹏﹏﹏﹏﹏﹏﹏﹏﹏﹏﹏﹏﹏﹏﹏﹏
🔷 為什麼我無時無刻,總是想滑手機? 🔷
﹋﹋﹋﹋﹋﹋﹋﹋﹋﹋﹋﹋﹋﹋﹋﹋﹋﹋﹋
大家可以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在上下班時,看看那些跟你一起搭公車、搭捷運、在路上走路的人,有多少人是低著頭看著手機,用眼角餘光在通勤的?
我想應該很多。
大多數人滑手機,大多都是集中在兩種使用主題:「娛樂消遣、社群交流」
娛樂消遣:像是傳說對決或是抖音、Youtube
社群交流:Dcard、Ptt、FB、IG
而讓你無時無刻都想要在手機上娛樂、社交的原因,我簡單整理以下兩點:
1. 貪圖短暫的快樂
2. 追求表面的社交
下面就跟大家來詳細分析一下
﹏﹏﹏﹏﹏﹏﹏﹏﹏﹏﹏﹏﹏﹏﹏﹏﹏﹏﹏﹏﹏
🔷 滑手機帶來短暫快樂,但滑完卻很空虛? 🔷
﹋﹋﹋﹋﹋﹋﹋﹋﹋﹋﹋﹋﹋﹋﹋﹋﹋﹋﹋﹋﹋
你也有感受過滑手機當下快樂,但滑完把手機放下、回到真實世界後,卻感覺到無比空虛,甚至會在心裡問自己:
「我剛剛做了什麼?我花了多久時間?」
小心,你已經嚴重成癮了。
在我們滑手機時,那些軟體廠商為了讓我們長時間被黏住,因此會設計很多快速反饋的機制。
這些快速反饋不斷不斷與你互動,以此讓你腦袋產生「多巴胺」,創造一種似快樂但非快樂的感受。
這種黏住使用者的機制叫「使用者黏著度」,我們軟體工程師們寫軟體,都會去探討如何讓大家被軟體黏住、離不開,離開了又想回來用。
(怎麽樣,很可怕吧,都是人類自己在設計害其他人類XD)
在滑手機中場休息的短暫脫離,你會有一種「突然解放、突然不受控制不知道要去哪」的感受。
但休息後,又會受到機制的影響,為了追求那短暫的快樂,再次拿起手機開始繼續被制約。
在生活或政治上,很多人在追求著制度上的自由,但其實真正貼近生活讓我們不自由的,就是那個你每天拿在手上當寶貝的小東西:
「手機」
﹏﹏﹏﹏﹏﹏﹏﹏﹏﹏﹏﹏﹏﹏﹏
🔷 人是必需要「社交」的動物🔷
﹋﹋﹋﹋﹋﹋﹋﹋﹋﹋﹋﹋﹋﹋﹋
你在下班後會開始狂滑朋友的IG限動,滑完感覺自己很瞭解對方當下的生活嗎?
這其實是「表面社交」。
現在這個社交媒體時代,大家都改用網路在交流,但大多數人在進行的都是「無效的表面交流」。
我們已接收對方的生活資訊為樂,但卻忽略與對方生活有交集的機會,只渴望單方面的資訊獲取,而並沒有打算深入交流。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每天會想要不斷滑貼文、看限動,但看完了好像也沒有要做什麼的原因。
﹏﹏﹏﹏﹏﹏﹏﹏﹏﹏﹏﹏﹏﹏﹏﹏﹏
🔶 怎麼戒除手機成癮?如何實際行動 🔶
﹋﹋﹋﹋﹋﹋﹋﹋﹋﹋﹋﹋﹋﹋﹋﹋﹋
因為篇幅關係,簡單跟大家說三個戒除手機成癮的小方法與思維,大家可以實際運用試試看:
1. 對「開始」慎重:
在做每個決定前,把「開始」這個動作變得慎重。
找回對於是否要開始滑手機,或是要開始看書、開始與朋友約吃飯等等行為的主控權。
2. 對「停止」果斷:
當成癮發生,我們很多人都會意識到自己進入成癮狀態,但無法自拔。
嘗試一下訓練自己果斷的能力,有個簡單的案例可以嘗試:「起床」。
嘗試明天聽到鬧鐘就馬上起床,看看自己是否能在成癮狀態下果斷停止當前行為。
3. 控制「外部 vs. 內部影響」:
”外部影響“ - 手機放遠一點、關掉所有社群遊戲與廣告通知、開飛航模式
“內部影響” - 找尋內在認真的動力、觀察自身行為,找出成癮破口、冥想
對抗成癮,我們得先意識到「自己正在成癮」,才能嘗試「改變」。
#高效研究室
#手機 #手機成癮 #拖延症 #專注 #專注力 #注意力 #注意 #成癮 #沉迷 #沈迷 #主控權 #時間管理 #提升效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沒有人納悶過為什麼凱心琳我每次開場都要講 "Hello World" 呢? "Hello World"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程式語言 C 要叫 C? 為什麼 C++ 要叫做 C++? JavaScript 跟 Java 之間的關係?電腦程式語言有多少種?電腦為什麼要有桌面?滑鼠游標為什麼是斜的?還有...
軟體設計 工程師 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軟體設計 工程師 ptt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沒能實現的高雄智慧治理,在防疫中發光】
前年,陳其邁 Chen Chi-Mai 在高雄市長的競選期間,提出「#智慧城市」政見,包含「AI發展」,「工業4.0」等內容,期間,也曾請教PTT創辦人杜奕瑾(大林蒲人)等產業人士。然而,在選舉期間卻遭到韓粉圍攻,最多的意見是「高雄沒有條件」等等。
相對的,韓國瑜主推的「水果賣出去、中國客進來」等經濟政策,雖被吹捧上天,但實際證明,加起來約佔高雄產業產值約2%的農漁業與旅宿餐飲業,對推動高雄經濟轉型,就像用手推F1賽車在賽道上跑一樣,不但沒讓高雄發大財,還造成一年後高雄經濟遠遠落後台灣其他區域,反轉重挫。
而陳其邁進入內閣後,他把過去為了競選高雄市長的各種準備,運用在國家治理上。蔡英文政府組織的內閣有一特徵:在不用費時改組部會的情況下,進行了任務編組,陳其邁除了副院長外,是首任全國資安長,和首任「數位政委(部長)」唐鳳等人緊密合作,在近期的政府數位化、資訊化上擔當重任。
隨著武漢肺炎從中國入侵全世界,台灣快速的應變,獲得全世界除病毒祖國中國以外的肯定。上週,JAMA(美國醫學會期刊)便刊出史丹佛大學副教授王智弘的文章:〈台灣對新冠肺炎的應變:大數據分析、新科技和主動檢疫〉。文中肯定台灣的「#科技防疫」措施,包含:
1.利用 #大數據分析,在一天內串連健保局、移民署、海關資料庫,依據民眾旅遊史,臨床症狀等提供警訊,便於掌握高風險者。
2.利用 #新科技 如:二維條碼、旅行史、臨床症狀等線上資料,設計入境檢疫電子系統。旅客掃描QR Code進入檢疫系統網站,輸入健康資料,系統根據過去14天的旅行史,立刻對旅客的感染風險分類。航班抵台後,簡訊自動發送健康申報憑證到旅客的手機,讓旅客入境時,即可出示手機憑證畫面,快速通關。對於高危險族群,則利用手機進行追蹤,確保他們在隔離期間待在家中。
3.#主動擴大社區篩檢,針對流感併發重症、但檢驗為流感陰性者重新檢測,也確實抓到確診者。而民眾也可藉由疾管署專線1922,主動通報可疑案件,或詢問防疫對策。
此外,在傳遞訊息、管理邊境、防疫資源如口罩等管理、以及教育與經濟等政策因應上,都令人印象深刻,因而作者以:「台灣的案例,顯示了一個社會要如何快速應對危機,並保護其公民利益」來肯定台灣防疫的成果。
在導入「科技防疫」的過程中,陳其邁在協調整合各部會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文中提到的入境大數據檢疫措施,陳其邁在年初就是相關措施的主要協調者,讓台灣早於各國對中港澳旅客進行了嚴格管制。
在防疫物資管理部分,除夕這天,陳其邁就和經濟部長沈榮津開始制定口罩生產與配發控管計畫,並且在農曆過年假期間的會議中,提出禁止出口同時提升自主生產的方案,之後,在唐鳳督導下,和民間軟體工程師合作,快速建立了「口罩地圖」,陳其邁也繼續與唐鳳討論改進實名制口罩發放,提出運用大數據,結合健保資料庫、健保藥局分布,以及這段時間累積資料,分析口罩發放熱點來改進口罩的配售方式。
陳其邁也邀集了醫藥、科技、人工智慧等領域專家,包含他參選市長時就諮詢過的杜奕瑾,來討論新藥生產,快篩試劑,疫苗研發的作為。這些跨領域的專家,進行的合作包含:透過機械學習,進行現有藥物與病毒分子表面結合的模擬篩選,以加速臨床實驗。透過大數據分析,模擬疫情趨勢,協助地方政府落實掌握居家簡易情形。
也就是說,在台灣防疫工作中,陳其邁負責了統籌後勤,以及協調技術人員的重要責任,讓一線的指揮官有情報可讀,有子彈可打,並能做出更精確的判斷。
當然,看到陳其邁運用他念茲在茲的「智慧治理」,妥善分配了各項資源,並達成防疫的「技術升級」;看到他在過年期間仍然天天堅守崗位,並未落跑擅離職守(當然也就不會上演銷假趕回的大動作戲碼)。就不禁令人想起,如果是他選上高雄市長會如何?
至少,現在我們知道智慧城市不是一句口號而已,更知道高雄需要的不是喊喊口號譁眾取寵,而是一位盡心研究家鄉問題,充分做好準備的領導者。
期盼很快的,高雄能真正迎來一位全時全心付出,不會隨便落跑,而是真正了解這座城市,愛著這座城市,有能力改變這座城市的市長!
軟體設計 工程師 ptt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有沒有人納悶過為什麼凱心琳我每次開場都要講 "Hello World" 呢?
"Hello World"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程式語言 C 要叫 C? 為什麼 C++ 要叫做 C++? JavaScript 跟 Java 之間的關係?電腦程式語言有多少種?電腦為什麼要有桌面?滑鼠游標為什麼是斜的?還有好多好多疑問!電腦科學軟體工程的世界中真的有很多奇怪的事,讓我們一起和軟體工程師 Tim (Richard?) & Kid大探究竟吧!
其實想做這一集已經很久了,題目也老早就準備好了~只是願意參與的工程師真的不多呀😂 感謝Tim跟Kid的用心參與!!
📢 📣 📢 本頻道影片內容有輸出成 podcast 📢 📣 📢
雖然這一集用 podcast 聽可能有點混亂,但還是有輸出成音檔唷!
可以在各大podcast平台搜尋「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請大家多多支持呀!!🙏🏻💁🏻♀️
這集會聊到...
Overview 💬
🔹 "Hello World"的由來是什麼?
🔹 為什麼程式語言 C 要叫 C?
🔹 為什麼 C++ 要叫做 C++? C#?
🔹 JavaScript 跟 Java 的關係是什麼?
🔹 printf 的 f 是什麼意思?
🔹 電腦程式語言有多少種?
🔹 電腦為什麼要有桌面?
🔹 工程師口中都是什麼蟲 bug? ?
🔹 滑鼠游標為什麼是斜的?
🔹 第一台電腦的名字?
🔹 PHP代表?
【㊫ 電腦科學/軟體工程 學習資源 📖】
全端工程師密技 Full Stack Eng - Career Path (Codecademy)
https://bit.ly/3niTwLN
前端工程師密技 Front End Eng - Career Path (Codecademy)
https://bit.ly/32K1eql
用Scala學習函式程式設計
https://bit.ly/2IF0Thv
Scala 函数式程式設計原理
https://bit.ly/3kBQXTb
平行程式設計
https://bit.ly/3pCeaZf
Android 應用程式開發 專項課程
https://bit.ly/3lGCUwW
普林斯頓大學 電腦科學 演算法 基礎理論
https://bit.ly/3nxomAh
Go 語言學起來
https://bit.ly/35AWhlv
Parallel, Concurrent, and Distributed Programming in Java 專項課程
https://bit.ly/2IGnlH4
Java 軟體工程基礎課程
https://bit.ly/3fa4gJi
全端開發 跨平台手機app 開發 完整課程
https://bit.ly/2UCGWum
#php是個人快樂鬆餅 #HelloWorld是在哈囉 #冷知識大賽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每隔週星期四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愛屋及烏】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Untyped對啊我是工程師
Podcast 👉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L5GRMXmq1MRsliQt43oi2?si=3zgvfHlETeuGfp9rIvwTdw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untypedcoding@gmail.com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工程師。
【Disclaimer 聲明】
Some links are affiliated.
上面有些連結是回饋連結,如果你透過這些連結購買商品,我可以得到一些小獎勵,但不會影響到你購買的價格,甚至會是更低的價格!謝謝你的支持💕
軟體設計 工程師 ptt 在 跟著領隊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覺得自己建置一個WordPress要多少錢呢?Sky從申請網址和ACSite虛擬主機,花不到700元!很適合想要自己建部落格又不想花太多錢的人參考喔!
全文閱讀:https://reurl.cc/WMAl9
~~~~~~~~~~~~~~~~~
IG:https://www.instagram.com/huang0415
youtube:https://youtu.be/q8HQGr8Xr0M
Sky的私人社團,不定時有好康喔!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raveler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