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神面前,有一些人比你我更加脆弱
疫苗開打以來的這段期間,特權插隊、順序一再調整、類別定義模糊的亂象層出不窮,誰應該先打?誰應該後打?挑動了許多人的敏感神經。
該怎麼處理攸關生命安全的疫苗施打順序?#保護在死神面前最脆弱的同胞?我有一些想法跟大家分享。
首先,到上週五為止(6/11),COVID-19在台灣已經造成385人死亡,65歲以上的老人就有306人,占了全部死亡數的八成(79.5%)。65~74歲的確診死亡率是6.62%,75歲以上的確診死亡率,更是高達20.12%。
毫無疑問,疫苗應該 #優先施打高死亡率的年齡層以及 #醫療衛生工作者,這個原則,在WHO的指引表述的相當清楚。
2020年9月14日WHO 發布的「世衛組織免疫戰略諮詢專家组『用於分配 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和確定疫苗接種優先次序的價值觀框架』」( https://reurl.cc/noZvKd )中列了幾個原則,在人類福祉的原則中,第一項就是「减少 COVID-19 大流行造成的死亡和疾病負擔」。
據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劉紹華於端傳媒一文:「劉紹華:當我們討論『誰先打疫苗』時,必須先正視結構性暴力」( https://reurl.cc/vqmzOe ):「依據首要設定目標「#減少死亡與疾病負擔」,疫苗施打的優先族群無疑即是「死亡或重病」高風險者,如老人和感染風險最高的第一線醫療人員。」
再看2020年10月20日WHO發布的「世衛組織免疫戰略諮詢專家組在供應有限背景下優先使用COVID-19疫苗路線圖」( https://reurl.cc/vqke9L ),也在社區傳播的環境下,將「傳播風險高至極高的衛生工作者」和「基於年齡的風險界定的老年人」,列在第一階段(疫苗供給有限,供應總人口1-10%)的優先施打者。而在疫苗供應量達總人口11-20%時,則進一步納入其他老年人、因身體或社會因素重症和死亡風險明顯較高的群體、參與接種的衛生工作者等類型。
在已經進入社區傳播的區域,不論是英國、日本、南韓,根據不同的在地參數所推算出的模型,高齡者、高齡者的照顧者、醫療衛生工作者都是在最優先的幾個順位。
那台灣的優先施打順位呢,可說是獨步全球。
除了醫護、急救人員(救護、消防、警察)、照護機構及人員,還有許多群體,排在年長者的前面。
指揮中心(6/9)最新公布的順位, 直接畫重點,#75歲以上長者,排序第6。
第一類:醫事人員
沒問題,很明確。
第二類: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
昨天指揮中心說,第二類下已造冊人數,已經達到16.2萬人。在這之中,「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到底包含哪些機關?各有多少人?那些層級以上才算是「重要官員」,至今外界一無所知。
今天副指揮官陳宗彥說,中央重要官員3300多人,包括總統府、中央部會、指揮中心第一線防疫工作人員,地方重要官員4100多人。
第三類:高接觸風險第一線接觸人員。包含國籍航空機組員、防疫車隊駕駛、防疫旅館、港埠作業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第四類: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
第五類:機構、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及洗腎者。
多在各國最優先順位的照顧者,竟然排到了第五類。更不要說,有沒有包含占台灣家庭照護者六成數量的家事移工,猶未可知。
第六類:75歲以上長者。
第七類: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
這些排序屢經調整,原理原則為何?有沒有模型評估?不清楚。
為什麼65歲至74歲的長者不見了?為什麼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不見了?沒有解釋。
特定人員順位往前不是不行,但一定有明確原因、具體範圍、清楚造冊,特別是屢屢引起爭議的第二類,否則如何以昭公信?
誠如林達檢察官所言( https://reurl.cc/yEm9Ml ) :「中央所訂優先類別看似明確,實則充滿灰色地帶,加上造冊程序闕漏,等於倉門洞開。前面優先類別若持續「放寬定義」,不斷「自我膨脹」,不同行業階層相互嫉妒仇視,老年優先施打年齡持續「調高」,如此不公,恐將造成民間嚴重撕裂,未來要如何重新團結?」
每一個國家的疫苗優先施打順序,有其社會疫情狀況與本地的背景。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原理原則要清楚,分類造冊要明確。
請指揮中心在擬定疫苗整體政策時,千萬別忘了疫苗對 #轉重症群死亡 的保護效用,盡快將脆弱的長者族群順位上移,特別是75歲以上的長者,優先保護讓生命脆弱性高的國民。
畢竟在死神面前,他們比我們更脆弱。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內新冠病毒疫情,今天新增3例的境外移入確診,以及2例的本土個案,針對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今天新增1例,定序結果出爐也是Delta,不過、被懷疑是感染源的埃及爸爸及台大麻醉護理師,則因為病毒量太低,無法定序,由於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已經超過一年,現在有部份專家提出,新冠病毒演化會轉向輕症、流感化的看法,...
轉重症群死亡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內新冠病毒疫情,今天新增3例的境外移入確診,以及2例的本土個案,針對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今天新增1例,定序結果出爐也是Delta,不過、被懷疑是感染源的埃及爸爸及台大麻醉護理師,則因為病毒量太低,無法定序,由於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已經超過一年,現在有部份專家提出,新冠病毒演化會轉向輕症、流感化的看法,不過,指揮中心表示,目前還無法斷定會輕症化,仍舊需要打疫苗,預防重症跟死亡。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55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轉重症群死亡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師公級院長出馬:快打疫苗才有保護力!
終結疫情,最重要的還是在施打疫苗。
高雄市的施打邏輯非常清楚:
從年齡高往下打疫苗,一開始87歲、82歲、80歲到75歲往下調下來,在65歲以前高雄市都會採取這樣的做法,有學理和疾病治療過程的根據。
.
高雄醫界師公級大老,高雄榮民總醫院前院長楊建芳醫師,針對長輩接種疫苗現身說法:
楊院長是高雄榮總第二任院長,退休16年,現在80幾歲了,已經打了一劑AZ疫苗。
打的第一天,感覺到除了打的部位有點痛以外,都沒有什麼感覺,第二天時候就開始好像感覺要發燒,再加上身體稍微一點疲倦,吃了一顆普拿疼,一直到第二天、第三天就沒有其他反應。
這是非常輕微的反應,也有碰到一些朋友,第二天的時候有一點發冷發熱,但是大部分到第三天以後,都會好轉。
楊院長鼓勵和他一樣的長輩族群快施打疫苗。
打疫苗的好處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對老年的朋友們,打了疫苗,染疫後重症的機會就非常非常的少。最近一些死亡案例,事實上應該跟疫苗沒有直接的關係,而是本身身體狀況所致。所以還是奉勸老年的朋友,如果活動力還是比較強,還想出去走一走,趕快去打疫苗,對你一定非常有幫助。
AZ疫苗,有很多國家都提到可能發生血栓的問題,在歐洲部分,大部分發生在年齡比較輕的;莫德納疫苗會造成心臟發炎的事情,也是發生在年輕人會比較多。總結:比例上這些合併症的發生,還是算少之又少。
.
高雄市 #疫苗施打,7/1 早上拿到疫苗,下午開始施打。
下午一點開始,我們先補打75歲長輩,有9個施打站:莊敬國小、巨蛋體育館、五甲龍成宮、鳳山體育館、展覽館、高雄科技大學楠梓校區、小港高中、岡山農工、美濃國中體育館。
7/2-7/4是72-74歲,總共我們規劃49處,通知書上都有時間、地點,就按照通知書的時間地點,來進行施打即可。
因為假如說都是早上去,會人擠人,所以我們分流辦理,7/2在下午4-5點,75歲長輩進行補打。
.
高雄榮民總醫院 林曜祥院長,也說明長輩為什麼要施打疫苗:
大家若想回復正常生活,照顧自己的健康就是要打預防針。
從去年開始,國內所有的病例,總共有上萬個病人。年輕人得病重症、死亡率很低,但是50歲以上,差不多6個裡面有一個重症,其中有1%會過世,到80歲每2個有1個重症,4個有1個會死亡。
這就是為什麼政府要叫長輩大家趕快來打疫苗,我們如果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打疫苗,一般都沒問題。顧自己身體,保護後輩,要出來打預防針。
.
高雄的醫護人員99%都打完,也都打AZ疫苗。
疫苗如果沒有打進去就沒有效,醫院假如大家都有集體免疫,院內感控就可以受到好的控制。
輪到你時,趕快去打疫苗,對自己或家人都有保護的效果,打疫苗傳染給家人的機會減少一半以上。大家都有打疫苗,整個傳染力都會降低,防疫期間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把自己風險減到最低,就是防疫尖兵。
.
今天全國本土案例54例,高雄0例。
觀察今天全台灣疫情變化,新北市有22例、台北20例,連續第五天少於一百例以下,但也因為有些零星感染源無法溯源,在雙北地區仍有隱形傳播鏈無法排除。
高雄市也強化基層診所的通報,落實TOCC的詢問,加強在枋山、枋寮、獅子鄉以及雙北地區的活動史。
再次提醒基層院所:
14天3次、7天2次的呼吸道症狀,或家庭群聚的部分務必拜託一定要快篩!
假如確診個案而之前未依規定轉診採檢,會依傳染病防治法予以處罰。
為什麼要這樣做?
Delta病毒的傳播、傳染力比Alpha英國變種病毒株大概增加60%,原來R值是5,現在可能增加到6甚至8,這個都會增加防疫困難度。
另外對於鳳山的某個檢測發現陽性的個案,我們也同樣大範圍的疫調、匡列、隔離,採取最快速做法,也請大家配合與放心。
轉重症群死亡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身為醫師,了解醫護人員辛苦。
但是從公衛專業,疫調牽涉到整個疫情傳播,所以疫調、匡列、隔離非常的重要。
這個個案到高雄,只是少數個案,因為高雄跑到新北看病的人不多。
但是可以試想,這些同一時間當然一定有不少同樣的個案沒抓到,在北部地區傳播所帶來的風險如何?所以,這必須靠疫調來補強。所以既然有疏漏,就應該把漏洞趕快補起來。
從市長角度來看,我做為地方指揮官,相信每個地方首長跟我一樣,都希望把防疫工作做好,防疫缺口都要補齊,假如高雄市防疫有哪邊需要指教,我們都會虛心接受。
以高雄狀況,我們在群聚感染的時候,第一個必須要很快找到感染源,第二個也快速地疫調匡列隔離,讓社區風險降到最低。
我們的疫調人員,很辛苦,提供更多更清楚的資訊有助於疫情的掌握,當然就可以抑制疫情的傳播。
.
今天全國76例,高雄有2例。
這2例還是屬於新北地區恩主公醫院的南北移動,所造成的家庭群聚感染。
因為彼此親屬之間互動,造成整個包括原來一開始2個家庭,到今天為止5個家庭感染,大概已是第三波的群聚感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進行疫調的時候,必須是要超前部署、加快匡列,這2個確診的個案,也是屬於我們匡列範圍內。
從疫調資料發現,密閉空間長時間接觸,像家庭、工作場所,風險很高。
所以再次特別提醒大家:最好這段時間不要有訪客,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也拜託非同住者,進到屋內的時候,一定要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我們也要特別感謝日本,在七月中將捐贈一百萬劑AZ疫苗會來到台灣。
患難見真情,感謝日本的朋友。
也要告訴大家 75歲以上的長輩,假如你還沒有打疫苗的,每一個社區未來開放施打的時候,都能到各接種站補打。
假如有不清楚的地方、或者需要預約接送,可以跟區公所聯絡,我們會全力服務大家。
.
屏東祖孫感染的印度變種病毒,是世界衛生組織「高度關注」的變種病毒株。
其中Alpha屬於英國的,包括雙北地區,很多流行的病毒株就是屬於英國變種病毒株。Delta,是印度的變種病毒株,英國原來要解封,但是發現流行的病毒株由印度變種病毒株取代,所以延後解封的時間。
武漢肺炎當時在武漢地區,R值是2.4到2.6個人,換句話說一人傳給大概2.5人;歐洲引發第一波疫情的病毒株,大概是一個人傳給3個人。
Alpha的英國變種病毒株是4到5,一個人傳給5個人,印度的Delta變種病毒株是5到8個人,所以它的傳播力會越來越強,為什麼會這樣?因為RNA的病毒非常容易發生變異,發生變異時,就會有新舊病毒的競爭,當然越會傳播的病毒就會勝出。
從這個群聚感染的個案,可以看出,以在家族的傳播,如果是英國的變種病毒株,整個家庭全部都有。
那再想想看:R0=5~8的印度變種病毒株會怎麼樣?傳播力一定是會更強,所以我們一定要去施打疫苗。
很多人說「等一下再打」,但從國外的經驗來看,AZ疫苗對印度的兩種變種病毒都有效,Kappa、Delta、或者Alpha病毒都有效,所以不要挑疫苗,就趕快去打,相關臨床數字來看,對於降低重症、死亡的比率都超過9成保護力。疫苗該輪到你打的時候,你就去打。
屏東部分,我們已經在昨天就已經啟動專案,也跟我們所有果菜市場、農會造冊,包括貨運司機總共有13位,相關往來攤商,我們就通知他們來採檢PCR。另外對於大型的這些蔬果市場,包括果菜市場、肉品、民生物資供應站部分,我們也在造冊準備排定施打疫苗,這是我們的做法。
大家常問:「印度病毒變種株進來怎麼辦?」第一,疫苗趕快打。
第二,落實疫調、匡列、隔離。
常講這張圖 R=5,20天後就是625個。
看疫調資料,我們都覺得如果以流行病學醫學領域來談,病毒傳播這麼快的,應該是一百年前的流感大流行。
老話一句,疫苗覆蓋率不足情況之下,疫調匡列隔離,我們R=5 匡列八成,R=8應該要匡列更多人,對疫調要非常嚴峻及務必要落實。否則疫情恐怕離恢復正常生活需要一段時間。
.
⭐本週六日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服務
提醒要打疫苗的懷孕婦女,先跟做產檢醫師討論、評估喔!
- 6/26、6/27下午14:00-16:30
- 於巨蛋體育館、鳳山體育館
- 請欲接種孕婦,撥打07-8220300預約
- 接種當日請攜帶健保卡、媽媽手冊、原產科醫師開立之「轉診單」
.
📢 公佈今日(6/25)確診個案在高雄市的公共場所活動史
https://reurl.cc/3aX9RM
提醒曾經於附表中時間地點活動的民眾,請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如有出現相關症狀,請撥打1922、或者衛生局防疫專線07-7230250。
轉重症群死亡 在 登革熱本土病例破1.7萬單周7死寫新高累計死亡人數32例 ... 的推薦與評價
另新增本土重症病例9例及死亡病例7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40多歲至80多歲。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周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母子垂直感染個案,為北部男嬰 ... ... <看更多>
轉重症群死亡 在 新冠重症患者走過鬼門關最後是「這帖方」救了她【重點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確診 轉重症 前有「這些症狀」|十點不一樣20220606. TVBS NEWS•47K views ... 新冠病毒入ICU插喉患者 死亡 率達3成高流感一倍!深切治療科係獨立專科護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