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師——保羅·尼克倫眼中的極地》
「我在北極度過了一生,在那裡,我等待過難以捉摸的北極熊,也曾花幾個月的時間徒勞地追蹤獨角鯨。然而,在這裡,當我踏上陸地的第一刻,便遇到了大量完全不懼怕人的野生動物,夢幻般的場景,在此時此刻實現。」
保羅·尼克倫,《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大師,他出生於極地,聽著因紐特人的故事長大,把海豹當寵物。
原以為見過了北極,就是到達了這個星球的極致,但當他走進南極時,所見的震撼令他動容,於寫下了上面的語句。
在南極這片冰海裡,曾經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鯨魚,有藍鯨、長鬚鯨和露脊鯨,但現在,全都消失了。幾十年間,是捕鯨者和獵人利用這些動物的純真,毀滅了它們。
曾經有一頭鯨魚,在水中被行船的螺旋槳割傷,但它活了下來,被人們稱作「刀鋒行者」。人類傷害的動物,遠不止「刀鋒行者」。
「我曾向北旅行,抵達格陵蘭,進入北極圈,親眼目睹了氣候變化的破壞。古代的冰川迅速消逝,遠超科學預測,環境危機正在改變地球的自然平衡。南極如今也受到兩大威脅:海冰的消失和人類的過度捕撈,各種動物的食物來源遭到破壞,生命循環的結構基礎受到威脅。」
保羅·尼克倫有一度成為生物學家,於極地研究北極熊,整日忙於整理數據、撰寫論文。
直到某一天,他乘坐雪地摩托旅行了一萬公里,看到了北極熊在追捕海豹,白狼獵食海豹,這樣的畫面震撼心靈,他想要讓更多的人看到,於是26歲那年他辭去生物學家的角色。
抱著相機,他在北極孤身探險三個多月,也是這一趟旅程,讓他堅定了自己必須成為一名攝影師的決心。
保羅真正的願望,讓更多人透過他的鏡頭,看到冰川的消失,生靈的無助。
「超過一百萬隻王企鵝在南喬治亞島的海岸邊遊蕩,站在山坡上,眺望廣闊地球上的聖靈,心懷大膽的精神、滿溢的希望和他們需要被保護的急切懇求,讓我不住流下淚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抖音涉國安」vs.「疫苗用鱟血」。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疫苗用鱟血」獲得50.2%的票數,險勝0.4個百分點;這刷新了上次的紀錄,成為我們節目開播以來比數最接近的一次! 「鱟」這個字念ㄏㄡˋ,不是鱉喔!大家可能覺得鱟這種「活化石」,看起來跟「王蟲」長得差不多...
過度捕撈數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文】漁業發展應順應全球趨勢
文/李武忠(農漁經學者)
全球約20%漁獲係來自非法捕撈,以目前的漁業管理不足以扭轉全球海洋因過度漁撈而導致魚類種群資源的下降趨勢。為此世界貿易組織(WTO)除積極尋求取消有害漁業補貼外,聯合國糧農組織也推動《 港口國措施協定》(PSMA)目前簽署的有69個成員(中國尚未簽署)。另,印尼和秘魯透過全球漁業觀察(Global Fishing Watch,GFW)的資料和分析,可以對非法漁船做有效的監控,巴西、巴拿馬、智利、厄瓜多及哥斯大黎等國也陸續與GFW簽定數據共享協議,兩者若能結合起來,非法船隻將無處遁形,有助於全球有效管理海洋魚類資源。#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最新公布「#國際漁業管理改善報告」,有7個國家與地區涉及非法漁業(IUU),台灣亦列名其中,身為重要的捕魚國家,為免影響我國漁產品外銷及國際形象,政府除應落實執法外,也應加入與全球漁業觀察合作。
#台灣養殖業的將來 #藍色糧倉
過度捕撈數據 在 Greenpeace 綠色和平 (台灣網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在數十億年前由海洋孕育而生。
然而,這片看似平靜的蔚藍大海卻面臨著各種危機⋯⋯
以下三個數據可能更讓您感到驚訝:
1⃣每年有約 1 億隻鯊魚被獵捕
2⃣有 90% 魚種受過度捕撈逐漸消逝
3⃣全球公海僅不到1%受到保護
公海佔所有海洋面積 61%,也佔整個地球表面 43%,是海洋生物重要的家園,種種數據告訴我們,海洋資源已漸漸消逝⋯⋯
6/8世界海洋日,邀請您一同加入綠色和平 30x30 守護海洋計畫,連署支持我們💙https://act.gp/3pu3bkY
過度捕撈數據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抖音涉國安」vs.「疫苗用鱟血」。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疫苗用鱟血」獲得50.2%的票數,險勝0.4個百分點;這刷新了上次的紀錄,成為我們節目開播以來比數最接近的一次!
「鱟」這個字念ㄏㄡˋ,不是鱉喔!大家可能覺得鱟這種「活化石」,看起來跟「王蟲」長得差不多,但對牠實際上能做什麼相當陌生。我們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打針或接種疫苗的經驗吧?要確認這些醫藥用品安全無虞,其實都要靠鱟血的幫忙。
鱟流出來藍色的液體就是牠們的血液,因為裡面有銅離子所以呈現藍色,但鱟血的神奇之處並不在於顏色,而是牠們的血液裡有特殊的凝血劑,可以拿來揪出細菌,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具有這種功效的生物,牠們的血液就被科學家拿來製作成「鱟試劑」(LAL),現在醫藥界正在努力研發Covid-19疫苗,也是要靠鱟血從旁協助。
在鱟試劑發明前,科學家不知道該怎麼確定,新疫苗或藥物是否安全無菌,為了確定新產品沒有被大腸桿菌或沙門氏菌之類的汙染,過去科學家必須抓來一大堆兔子,把疫苗注射進牠們體內,看看兔子有沒有出現症狀,但自從鱟試劑1970年代誕生之後,完全改寫了製藥界歷史!檢測的時候,只要拿一點鱟試劑滴到疫苗或藥物上,如果疫苗裡有細菌,鱟試劑就會把細菌包起來,變成像果凍囊狀的樣子,鱟試劑雖然不能殺死細菌,但等於是一種「警報器」,挽救無數人和兔子的性命,所以鱟血也堪稱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液體之一,甚至被稱作「藍金」。
其實鱟試劑的製作真的不容易,捕撈外加放血作業,相當費時又燒錢,想做出1加侖(3.8公升)的鱟試劑,平均要耗費6萬美元,相當180萬台幣!業者每年都會捕撈50萬隻鱟,而每一隻鱟都會被抽出大約30%的血液,大家可能很難想像30%有多少,拿我們人類來舉例好了,體重60公斤的人,全身血量大概會有4000ml,如果你跑去捐血,規定是最多一次捐500ml,換算下來也不過12.5%,結果你把人家放血30%,不出鱟命才怪!所以放血的過程中,大約會有30%的鱟撐不過去,要7天後才能回家,而撐過去的倖存鱟就會被放回海中,但其實沒有人知道牠們能不能恢復健康,好好活下去。
而製藥業者當然堅稱這些鱟都會順利恢復原先的生活,但動物學家追蹤鱟的餘生後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有大約10%-25%的鱟在回家幾天後就會死亡。而且研究證明被放過血的鱟會身體虛弱、喪失方向感一段時間,母鱟可能還會有「不孕症」,出現產卵困難的現象,所以動物學家呼籲製藥業對牠們溫柔一點,好增加牠們的存活率,不然總有一天人類會無鱟可用。
拿美國來說,正常每年春天滿月的時候,會有成千上萬的鱟,爬上美國大西洋沿岸產卵,但是由於棲息地流失,再加上人類過度捕撈,導致過去幾十年來鱟的數量急遽下滑。1990年生物學家原本預估,在美國「德拉瓦灣」的產卵點,有至少124萬隻鱟,但這個數據到2002年也就是短短12年後,暴跌到33萬多隻,等於只剩下原本的四分之一不到。2016年的時候,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就把美國鱟列為「易危」(Vulnerable),專家也預估,美國「鱟口」恐怕持續減少,預估未來40年內數量將暴跌30%。
而台灣的話,從前台灣西部的沙灘有許多鱟,但現在已經看不到了,如今只有在金門可以找得到鱟的蹤跡,大概20年前,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的潮間帶,就已經被劃為鱟保育區,明令禁止抓鱟,用漁具或徒手都不行,當地也有取締小組不定期巡邏,同時會進行各項宣導教育、野放鱟寶寶等保育行動。總之鱟的數量真的岌岌可危,牠們明明就是存活了4億多年的活化石,比恐龍還要古老,結果遇上人類就GG了。
鱟血的使用,在這次肺炎疫情中再度成為焦點,但卻引發動保人士的抨擊。其實近年專家已經研發出一種,與鱟血原理相近的合成替代品(rFC),目前被歐美一些公司所採用,但是今年6月,負責美國製藥安全標準的公司又出來說,他們無法證明這種替代品的效果良好,因此需要繼續使用鱟血這種傳統的檢測,看來短期內,鱟被插吸管放血的畫面還會繼續上演。你們覺得為了救人類,讓動物賠上性命,這樣是合理的嗎?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過度捕撈數據 在 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生態枯竭,海洋正被掏空!【觀音山護生 ...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人愛吃魚,根據統計每年平均一人共吃下35公斤的 海鮮, 數據 高出全球一倍!因為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們 過度捕撈 、掏空海洋,強迫剝奪每條生命。 ... <看更多>
過度捕撈數據 在 漁業資源過度捕撈、生態枯竭,海洋正被掏空!【觀音山搶救 ... 的推薦與評價
臺灣人愛吃魚,根據統計每年平均一人共吃下35公斤的海鮮, 數據 高出全球一倍!因為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們 過度捕撈 、掏空海洋,強迫剝奪每條生命。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