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號課堂 |全暢聽.知識訂閱平台的使用心得和評價
今天的你,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些了嗎?生活中通勤、做家事的零碎時間,常常不知不覺就浪費掉了嗎?這篇文章想要跟你分享一個很棒的中文音頻學習平台,每天10分鐘,遇見更好的自己,讓學習,有如追劇般輕鬆。
瓦基最近受邀體驗「1號課堂」這個音頻學習服務,接著和你分享我的使用心得和評價。對了,文末有讀者專屬的「優惠券折扣 waki520」,歡迎領取使用唷!
圖文詳細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classone-review/
.
【音頻/視頻好課程】
.
1號課堂提供了各領域專家親自錄製的「音頻課程」。這種是針對某個特定主題,由該領域專家特別設計的有聲版課程,每段音頻落在10分鐘以內,每門課程的音頻數量則是10~60堂不等。短篇幅有助於零碎時間吸收,再搭配有系統的整門課程,有助於深入學習和認識一個你感興趣的主題。
平台上面的熱門課程有理財專家施昇輝的「安心理財課」、聲調訓練師周震宇的「43堂聲音九型人格學」、心理學作家劉軒的「給未來少年的心理學通識課」。其他還有100多位各領域知名老師、作家、企業家的各類型課程,你想要學習的主題在這邊幾乎都能一網打盡。
1號課堂不只是自產原生的有聲內容,還跟其他的有聲平台合作。引進外部嚴選、優質的有聲課程和有聲書,舉凡像是:孜孜線上聽、趨勢基金會、時報文化、生鮮時書(通勤學)…等等,都是1號學堂的合作夥伴。目前第三方平台已經有超過50門的有聲內容也能在1號課堂看得到。
另外,1號課堂除了有聲的「音頻課程」之外,還有影音版的「視頻課程」能夠學習,像是用聲音難以領會的藝術名畫,就是需要透過影像輔助的。例如作家蔣勳的《藝術透視》、名主持人謝哲青的《文藝復興十二講》,都是以視頻課程的形式呈現,無論是透過電腦大螢幕或者手機隨身觀看都很方便。
.
【聽一整本有聲書】
.
1號課堂上面的中文有聲書,邀請台灣各界知名作家口述自己的書。而我用1號課堂聽的第一本「有聲書」,是熱門財經 Podcast 股癌主委謝孟恭的第一本書《灰階思考》。我原本已經有這本的電子書了,但那時候看到這本書竟然也出了有聲書版?而且全暢聽會員還可以直接聽整本?超興奮!可是仔細一看,竟然不是主委本人的原音重現,而是找來 Podcast 百靈果的凱莉操刀演出。
雖然當下有一點期望撲空,可是真的給他聽下去之後,我就改觀了。因為《灰階思考》這本書的文字很淺顯易懂(股癌風格,晦澀金融投資知識直白講),加上凱莉的說書口條真的很流暢,我一邊開車一邊聽這本書,就像是平常在聽股癌一樣暢快。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聽聽看1號課堂 Youtube 頻道的試聽版。
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聽書體驗,我雖然聽過許多 Audible 英文有聲書的經驗,卻都是同一性別的作者+說書人,沒有聽過這種作者和說書人是不同性別的組合。對於這本有聲書的組合,我真的很欣賞1號課堂的操作手法,除了噱頭十足之外,也確實帶給我很獨特的體驗。
.
【聽名人說書】
.
不同於「一整本」有聲書動輒3~10個小時的篇幅,1號課堂特別提供了另一種聽書服務,也就是邀請各界的名人來「說書」。一本厚厚的書,會被精煉、拆解成20~60分鐘不等的說書內容,讓你用相對短的時間,就可以隨時用聽的吸收一本書。
像是你可以聽到爆文寫作教練歐陽立中說《習慣致富》和《與成功有約》,也可以聽到「簡單哲學實驗室」創辦人朱家安說《人類大歷史》和《人類大命運》,還可以聽到資深媒體人陳鳳馨說《心態致勝》和《金錢心理學》。我特別挑了一些自己曾經讀過的書來聽,從他們口中聽到自己不曾注意到的細節,總是令我感到驚喜。說書人們提煉出來的內容,大多是有結構、有脈絡的形式,可以讓我們很輕鬆地掌握一本書的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於我以往使用過的有聲書/說書 App,1號課堂的「有聲書」和「名人說書」內容,除了有聲音頻之外,甚至為每一段音頻都提供了「文稿」的選項,如果你聽完一個段落之後想要快速複習,這是超棒的方式。以我的經驗來說,如果沒有文稿,想要複習音頻,是非常困難且耗時的。這個功能真的讓我感到十分驚喜!
.
【我的使用方式和評價】
.
我會依照不同的使用情境來使用,像是觀看視頻課程的時候,我喜歡登入電腦網頁版用大螢幕來學習。聽音頻課程、有聲書和名人說書,我則喜歡在外出、通勤的時候用 App 收聽。也有許多 Podcast 的聽眾告訴我,他們喜歡在做家事、運動慢跑的時候收聽有聲內容,這都是充分利用零碎時間的好方式。1號課堂提供了多元的閱聽方式,可以滿足每一種情境的學習者。
總結來說,從第一本有聲書《灰階思考》帶給我的驚喜感,到看見文稿功能的驚喜感,以及音頻和視頻課程的豐富程度、台灣各界講師的親切度,我覺得1號課堂的使用體驗超出了我的預期,是很值得推薦給大家的一個音頻學習平台。讓我們一起把握每天10分鐘,成為更好的自己。
.
【全暢聽|訂閱的內容和費用】
.
全暢聽是一個「知識訂閱服務」的方案,有點像是 Netflix 付費訂閱會員制,就可以無限暢聽1號課堂上的有聲書、名人說書、音頻課程,目前平台上有超過3萬分鐘、超過3000集的有聲/影音內容,邀請到超過100位各領域的華人名師/專家,每個月持續更新2~3們有聲課程,全年度新增30門以上的有聲書內容
目前平台主打的方案是「年訂閱制」,一年優惠價1980元(原價3650元),你還可以透過「閱讀前哨站/下一本讀什麼」讀者的專屬折扣碼「waki520」前往訂閱,額外再折抵180元。自訂閱日起,享受一年365天知識無限暢聽的服務(網站/APP),體驗期間聽到飽「線上課程、有聲書、聽說書」 不限次數閱聽。即日起到6/30訂閱還可以加碼抽 Beats Solo3 Wireless 頭戴式耳機(詳見官網頁面)。
.
【讀者專屬優惠碼,訂閱教學】
.
1號課堂特別提供「閱讀前哨站/下一本讀什麼」的讀者專屬優惠碼,5/6(四)-5/20(四) 期間只要輸入「 waki520」即可額外折抵180元,歡迎有興趣的讀者們領取使用。套用訂閱優惠碼的教學步驟如下:
訂閱連結 https://readingoutpost.com/recommends/classone/
.
1. 點擊〈閱讀前哨站的專屬連結〉進入頁面,找到訂閱一年點選「立即訂閱」。
2. 選擇 「Facebook / Line / 新創帳號」其中之一登入成為會員。
3. 選擇「使用優惠券」,輸入「waki520」使用折扣代碼,取得180元折扣優惠。
4. 然後填寫「姓名/Email/手機號碼」和發票寄送方式。
5. 確認原54折的1980元被折抵之後,合計1800元已經套用,點「前往付款」。
最後,前往信用卡結帳,取得「全暢聽」會員資格,接著就能夠用網頁板或手機板 App 登入使用1號課堂的全暢聽服務了。
.
【1號課堂是什麼?】
.
「1號課堂」是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於2018年在台灣首創的音頻學習平台,現在已經有超過100位名師在平台上開課,超過25萬名網友使用過1號課堂 App(下載連結)。這是提供上班族一個不一樣的耳朵學習工具,讓你善用通勤、等候、做家事的零碎時間,系統化用耳朵學習。
金錢心理學瓦基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秋連假新書報到!你對哪一本書最有興趣?
.
📗#金錢的靈魂 https://bit.ly/36tiTFp
找回你的內在財富,擁抱財務自由的人生
📘#僧人心態 https://bit.ly/2GvXd0E
從道場到職場,訓練你的心,過著平靜而有目標的每一天
📙#有效到讓人中毒的最強心理學 https://bit.ly/2HLugy9
提防惡用上癮、小心中毒的45個心理學絕技
📓#反智 https://bit.ly/2GrLBLU
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腦力全開 https://bit.ly/3n5MsTz
打破局限信念,加速學習,開啟無限人生新境界
📔#失控的群體思維 https://bit.ly/34fX0qp
從同儕壓力到同溫層效應,人的一舉一動都逃不出「群性」
.
🎧瓦基的Podcast上架囉🎙️ https://podcast.readingoutpost.com/
.
👇煩惱如何選書?日本第一書評家,選書的11個獨門招式👇
https://readingoutpost.com/elite-bookmark/#11-tips
金錢心理學瓦基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語錄.陳毓襄彈奏帕格尼尼狂想曲Variation 18珍貴影片》
*陳毓襄與國台交NTSO共同演奏Rachmaninoff :帕格尼尼狂想曲,這段影片中是許多人最熟悉的段落結尾。陳毓襄在彈奏時,將自己融入如悲傷的主角,似曾相識於每一個她敲下的音符,如泣如訴,無淚有痛。在演譯作品高潮時她不是以放大鋼琴的聲音詮釋,而是以深重之音表現,彷彿苦難至無以言之的境界。演奏時她的身體時而飛揚,全身肌肉收緊⋯⋯好像一名Rachmaninoff 隔了近90年後似曾相識於東方的知己。最後的落音,最容易比較出不同鋼琴家的詮釋能力。
下一場#遇見陳毓襄與國台交的音樂會🎼在台中市中劇院,目前只剩下500元的票,60張。其他已經Sold Out!別錯過了!
NTSO-Yu-An Chang, Gwhyneth Chen/Nature, Life and Love
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rotyiUrPteRsr9yQniPZsw
* 什麼是快樂?快樂的定義可能很簡單:「今天的你比昨日的你慈悲、感恩。」—陳文茜
* 貧窮的人,可以因家人還相聚快樂,因自己還健康快樂。即使面臨死亡,回憶一生曾擁有的美好時光,哪怕只是片段,也可含笑而去。
近日,我為自己搭建了一堂「快樂學校」,我的手機上是一張敘利亞四歲兒童的照片,2014 年 12 月,一名土耳其攝影記者薩厄爾在難民營看到女孩可愛的臉龐,拿起照相機以長鏡頭對準她,她以為「相機」是「武器」,看到攝影師「瞄准」自己,小女孩嚇得立刻高舉雙手投降。
晨起,打開手機,看著「投降女孩」的照片,我告訴自己,「人生是一齣短暫的美夢」,別讓它虛度,我們都有幸,不活在戰亂的國度。
「人生無常,請珍惜平常。」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我們內心都明白「差一點的成功」的道理,我們知曉不斷超越自我,方能茁壯成長。
歷史上納瓦霍文明中,一些工匠會故意在紡織品和陶器中,保留些許缺陷,他們稱之為「靈性線」:在圖案中刻意留下瑕疵,這提醒編織者或製造者,人永遠可以有改進的空間。
大師不是專家,大師之所以為大師,是因為他們既追求事物概念上的終點,但同時也清楚:這個終點,並不存在。—藝術史學家:Sarah Lewis
* 快樂是需要學習的,它並非人的本性,我們必須採取行動,扭轉人生,才能快樂。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 Laurie Santos(勞麗·桑托斯)開設了一門名為 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心理學與美好的生活》)的課程,總共 26 堂課,意外成為該校 316 年來最受歡迎的課程,吸引了全校 1/4 的學生修課,堪稱史上之最。
目前該課程已成為開放式課程,超過 9 萬人報名聽課。42 歲的桑托斯也因此被稱為「人氣教授」。
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美國最受歡迎的開放式課程是 Michael J. Sandel(邁克爾·桑德爾)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有關「正義」的課程,因為那時候人們覺得正義非常重要。
可是,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這個過度被負面的社群媒體侵入個人生活的社會、這個充滿憤怒的社會,人們開始反思:我是不是太憤怒了?我快樂嗎?不,我一點都不快樂!我參與了所有報復性的行為,可是我一點都不快樂!我每天在社群媒體上留臟話、罵別人,但是我仍然不快樂!
「研究顯示:如果你想快樂,只要『改變心態』。」所以,桑托斯要教導全球的學生,如何通過科學享受快樂生活,如何讓自己快樂。
一個人要如何過得好?
1)每天沈思至少十分鐘,什麼都不想,有點類似靜坐。
2)每天花半小時寫下今天感恩的事,至少五項,包括大便暢通,都可以感恩。
3)不要加入太多社群網站,尤其是負面的社群網站,請刪除。
4)每個月至少寫一封信給你感恩的人。
5)每個月至少有一天放空自己,發呆、聽音樂、看電影、唱歌,至少一天。
6)每天晚上睡覺前閱讀那些會帶給你平靜的書或是聆聽使你感動的音樂。
7)當你煩惱時,扭轉它的方法,就是重復以上 1-6 的動作。
8)不要對成功和金錢有過高的渴望,並且以此定義自己。終會有一天,你不再那麼成功,你的收入會降低......屆時你人生中曾經的虛偽、驕傲、自信,可能一夕之間崩毀。
9)最後快樂的秘訣是:「給予」。根據大數據的研究調查:不斷地給予、幫助他人,從事志願者工作是擁有最多美好人生的人,也是最快樂的人。
課程一開始,桑托斯就讓學生們討論什麼不會讓他們開心,再去思考什麼能帶來快樂。因為科學發現,部分我們以為會帶來快樂的事,當傾盡全力去做之後,就會發現結果並非如此。
快樂是從「減法」開始的。—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 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車爾尼雪夫斯基
* 總有一天,我會擱下忙碌的工作,讓窗前爬滿鮮花,用它遮住我滿頭的白髮;
總有一天,我也會無懼打開百葉窗框,讓陽光照亮我滿是褶皺的臉龐。
我不再在意衰老,這世界不老的,本來就只有歲月。
歲月催人老,枯榮的花季卻伴我行。手上花香依然,凋零的花瓣如故。
衰老的路上,擁抱友誼,微笑著告訴自己:
活著,就好。死了,不必懼。—陳文茜《愉悅哲學:給逆境中的你》
* 當我小的時候,撫養我長大的外婆曾對我說過一個故事,故事結尾,外婆說:「文茜,不管你的人生將來變成什麼樣,就算你吃虧你被騙,也請記得維持對別人的信賴:不要讓惡,主宰妳。」
這句話和亞馬遜的創辦人貝佐斯的祖父教他的一堂課有點類似:善良比聰明更難。
外婆已離世43年,我始終沒有忘記她溫柔的聲音下,字句背後深刻的教誨。—-陳文茜
* 其實所謂幸與不幸,多半只是別人眼光和自己心中感受的交會點,最終定位了你所謂的幸福份量。
那種座標,像是導航系統的GPS,位置不過是一個點,並非真實。
幸或不幸,純粹是當事人的自我定義。從卡夫卡的角度看:我們一生不過是清醒地穿過夢境,每個人只不過是歲月的一個幽靈。
如果我們順利地度過逆境,我們可以把幽靈變得更具象、更堅實:它是「虛空」狀態的盔甲。
你若走得過,逆境便是你生命中的禮物。
—陳文茜《給逆境中的你》
金錢心理學瓦基 在 EP.156 《金錢心理學》讀後心得:五個常見的用錢錯誤和解法 的推薦與評價

瓦基 粉絲無限暢聽卡(免費暢聽14 天,可免費註冊新帳號兌換) 兌換 ... 兌換期限:2/28 起至4/28 本集說書《金錢心理學》的作者是行為經濟學教授丹. ... <看更多>
金錢心理學瓦基 在 閱讀前哨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瓦基 的高中返校日》的影片,來向大家分享我得到母校台東高中所頒發的「傑出校友」!也很開心能帶著大家舊地重 ... 多書籍作者的觀念,鼓舞了我去追求除了金錢和地位之 ... <看更多>
金錢心理學瓦基 在 [心得] 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好讀圖文版: https://hellohero73.blogspot.com/2020/05/blog-post_69.html
FB: https://www.facebook.com/hellohero73/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一本書,這本書的中文名稱是: “ 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
,學會聰明花費”,本書獲選Amazon.com商業理財百大暢銷書,主要係探討我們在金錢方
面最常犯的錯誤,更重要的是,為何我們會犯這些錯。了解這些,往後在做財務決定時,
或許就更能了解背後有那些因素在作用,因此能夠做出更好的決策。
本書作者共計兩位,一位是丹‧艾瑞特(Dan Ariely),他是杜克大學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
教授,杜克大學進階後見之明中心創辦人;另一位是傑夫‧克萊斯勒(Jeff Kreisler),
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從律師轉行為獲獎的喜劇作家、專欄作家、電視名嘴、行為經濟學的
熱衷提倡者,專長於財經、政治等主題。
以下將就本書重點及站長觀察到投資人在投資行為上不理性的現象跟大家分享。
《在金錢上,到底人們有哪些不理性的行為呢?》
【相對性】
人們很容易受到相對性的影響快速做出決定,例如看到一件漂亮的衣服打5折,好便宜喔~
就想趕快購買,但1萬元打5折,跟1000元打5折是不一樣的,我們要看的是絕對金額以及
商品本身的價值。另外比較的選項越少越單純,就越容易衝動,商人更是常利用這特性,
引誘人們消費,例如商品本身成本只要100元,但他要賣你150元,請問他要如何引誘你勇
敢消費呢?商人會在商品上面寫建議售價300元,現在特價150元,你就會很興奮的看到,
挖~現在打5折特價耶,就手刀下單了。
【心理帳戶】
「心理帳戶」是行為經濟學家查理‧賽勒(Richard Thaler)率先提出的概念,基本原理
是:我們個人的財務行為,相似於組織和公司的財務行為。舉個例子,假設你很想看一個
舞台劇,門票需要1000元,你已經在網路上訂好票了,但是你到了當天現場才發現門票不
見了,而你皮夾剛好有1000元,請問你會不會再買另外一張票呢?大多數的人會說不會。
如果再問問當天願意再花1000元買另一張票的人,那晚觀賞的舞台劇花了多少錢呢?大多
數的人會回答2000元,亦即兩張票的價格。
換個情況來看,如果你沒有事先買票,且你皮夾裡有2000元,但到了現場時才發現皮夾
當中的2張1000元,不見了1張,請問你會繼續購票?大多數的人會說會。
為什麼會有上述那2種情況呢?2種情況下對同一個人而言損失的真實價值都是1000元,只
是一個是損失現金,一個是損失花1000元購買的門票,但人們反應卻不同,原因就在於人
們會透過「心理帳戶」把錢歸類,買票是算在看戲的預算,當看戲的預算花完就不會再購
買新的票,而皮夾裡的現金屬於總帳戶的錢,因此不會覺得這筆錢是屬於特定類別的預算
(書中還有很多有關心理帳戶的舉例,有興趣請自行參閱)。但不管我們把錢花在何處,實
際上全都是我們的錢,但我們卻習慣把錢分配到不同的心理類別(心理帳戶),而從劃分的
那一刻起,這種分類就左右了我們對金錢的思考,左右了每個月底我們會剩下多少錢。不
過,心理帳戶並非全然有害,在人類認知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心理帳戶有時能夠創造一些
有用的捷徑,維持一點財務秩序感。
另外從「心理帳戶」可以衍生出另一種「情緒帳戶」,若有一筆錢是透過非正常管道得到
的錢,我們就會對這筆錢產生負面的感覺,為了洗掉負面感,因此會先將這筆錢一部分花
在正面的地方,例如捐款,之後才會放心的把剩餘的錢拿去享樂。
【花錢之痛(我們會逃避痛苦)】
「花錢之痛」是一想到一筆錢沒了時的感覺,但這種痛苦並非來自付款本身,而是來自我
們想到錢被花掉了,而且愈想心就愈痛。花錢之痛是兩項因素的結果,一是錢離開荷包的
時間和我們實際使用東西的時間兩者的時間差,二是我們對付款本身的關注程度。因此,
公式就是:花錢之痛=時間+注意力。
在生活中,我們要如何避免感受到花錢之痛?我們就是透過把付款和實際使用之間的時間
差拉長,以減少對款項的注意力,例如:透過使用信用卡消費,你當下不會立刻感覺到花
錢之痛,等到你要繳信用卡帳單時,才會感覺到痛。
在投資方面,理財顧問針對投資組合從投資人那裏每年收取1%的管理費,不管投資組合有
沒有幫我們賺錢,每年就是收取那1%,但我們從未看過那1%,所以沒有實際感受到失去那
筆錢,因為它從未進入到我們的充分意識裡所以不會感受到花錢之痛;但如果改成每個月
付800美元,或是在年底開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呢?會不會改變我們看待理財服務的方式呢?
【定錨效應(我們太相信自己)】
定錨效應在維基百科理面解釋是:人類在進行決策時,會過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資訊(這稱
為錨點),即使這個資訊與這項決定無關。在進行決策時,人類傾向於利用此片斷資訊(
錨點),快速做出決定。在接下來的決定中,再以第一個決定為基準,逐步修正。 定錨
效應危險的地方在於,那些不適當的起點,可能就此演變成未來決策的基礎。而大部分的
人可能會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受到定錨效應的影響。
在投資上,很常看到投資人因為定錨效應,做出錯誤的投資行為(自我因循),例如XX股之
前股價20元,現在股價50元,所以太貴了,不適合進場;或是XX股之前股價20元,現在股
價10元,好便宜阿~趕快進場,然後就被套牢了!
另外還有一種操縱價值評估的認知偏誤,就是「確認偏誤」,指的是我們用確認自身成見
和期望的方式來詮釋新資訊,或是用確認以往決策正確的方式來做出新決策。例如:我們
曾經做出一項財務決策,往往會認為那是最佳決策,然後循找資料證明,進而肯定並讚賞
那項決策。於是,該決策遭到強化,不論現在或未來,我們很容易效仿那項決策。
【敝帚自珍(我們會高估自己擁有的東西)】
「敝帚自珍」效應跟投資理財比較沒有關係,主要是人們會對於自己擁有的東西十分珍惜
,就算東西很爛也是,舉債致富這本書理面也有提到你的房屋價值完全不受房貸狀況影響
。即使你完全擁有房屋,並不會因此讓房屋變得更有價值。同理,即使還有一大筆房貸,
你的房屋價值也不會因此減少。
跟敝帚自珍效應比較有關連的是「損失趨避」效應,損失趨避援例最早是由康納曼和沃
特斯基共同提出的,基本概念是:我們對得與失的評價有所不同,失去的痛帶給我們的感
受強過獲得的快樂,而且兩者差距可不小,約莫兩倍。也就是說,失去10美元的痛感,是
獲得10美元快樂感的兩倍;以相同程度的情緒衝擊來說,必須獲得20美元,才能抵銷失去
10美元的痛。造成我們投資獲利時,快樂一點點;損失時,非常難過。
個股投資人會投資失敗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跟損失趨避效應有關,個股投資人看到自己投
資組合某一檔個股賺錢就急忙賣出獲利了結(小賺),結果看到另一檔個股明明一直跌,卻
因為我們天生逃避痛苦的天性,認為沒有賣出就沒有虧損,因此遲遲不肯賣出,造成了最
後投資組合小賺大賠的結果。且為了避免短期的損失之痛,人們最常用的解方之一是:避
開風險較高的股市,投資於債券、或是定存,所以我們短期不會那麼難過,等到要退休了
才開始感覺到難過,因為此時的現金購買力已經被長期的通貨膨脹吃掉了,想後悔都來不
及。
跟上述案例相關聯的概念還有「沉默成本」,此概念是說我們在投資一項事物之後,就會
變得難以捨棄那項投資,因此會繼續投資下去。承接上述案例,有些投資人針對一直賠錢
的個股不願意認賠殺出外,甚至因為「沉默成本」的概念,認為之前已經在這檔股票已經
投入那麼多錢了,不願意捨棄這檔股票,認為這檔股票已經跌夠低了,趁現在逢低加碼,
等它反彈就可以連本帶利賺回來了,結果實際狀況當然……事與願違。
【我們關切公平性和費力程度】
這邊跟投資比較沒有關係,跟別人向你收費有關,人們會根據對方在某一件事物上所花費
的時間長短,決定願意給對方比較高或比較低的價錢;甚至是對方因為技術高超,很快就
在短時間內幫你解決問題,而你也會因為對方所花的時間很短,所以不太願意付出較高的
價錢(看費力程度來決定公平性)。
【我們相信語言文字和儀式的神奇力量】
同樣的東西,人們很容易因為語言文字和儀式的加持,就認為那個東西比較有高的價值;
在消費行為上可以看到的現象是,商人可以利用人性的特點把某個東西賣比較貴,而人們
願意為那個價錢買單。
應用在投資上面可能看到的現象是,某些基金內扣費用明明很高,基金公司透過一些文字
的敘述,跟你說你看我們家的基金過往每年獲利XX%,因此內扣費用不重要,只要你每年
賺的比內扣費用高就好,因此你就會誤以為未來也可以像過去那樣每年獲利,就傻傻的買
了不好的基金產品。
【我們過度重視期望值】
在金融市場很常看到投資人因為此現象,造成股價大漲或大跌。人們如果預期某一檔公司
未來將會有一筆獲利,於是股價就會推升到特定的價格,財報公布後結果不符合人們的預
期,股價就會應聲大跌;反過來說,當一家公司很爛,股價也跌到低點,當財報公布後不
如人們愈想的那麼糟糕,結果就是股價瞬間反彈(在投資市場上,不應該盲目從眾)。
【我們很容易缺乏自制力】
我們在「延遲享樂」上有缺乏自制力的問題,根據統計,2014年,近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
人,還沒有開始為退休生活存錢;在那些最接近職涯尾聲的人(50~64歲)當中,有近四分
之一的人,還沒有開始為退休生活存錢。換個方式說,美國有近四千萬個正值工作年齡的
家計單位,戶頭存款仍然遠低於保守估計他們在退休後需要的開銷。另一項調查發現,
30%的美國人的退休存款,少到他們必須一直工作到80歲,而美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8歲;
也就是說,他們在離世前,都還未能過上退休生活。我們不僅拙於存錢,也拙於算數(書
目推薦: 如何把收入轉化為財富: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2:經濟低迷時代學習有錢人致富
的財務行為)。
為何我們的自制力這麼差?因為對於某些東西,我們看重它們現在價值,遠遠大於未來價
值。對我們大有助益、但要在幾天或幾週或幾個月或幾年後才會來的東西,對現在的我們
來說,價值遠不如眼前益處普通、但可以立刻獲得的東西。未來對我們的誘惑力,遠不如
現在。
【我們太側重金錢】
我們在買東西時,總會認為比較貴的東西就是好;假設龍蝦、魚子醬和鵝肝的批發市場價
格大跌,你覺得餐廳會把這類珍饈打折出售嗎?你會吃便宜的魚子醬嗎?如果餐廳真的把珍
饈打折出售,你可能會想這個魚子醬是不是有問題。
其實價格只不過是顯示事物價值眾多特性的其中一個,或許是我們能夠容易了解的一項特
性,但不是唯一重要的特性。在評估事物的價值時,我們應該考慮使用其他的評估標準,
縱使這些標準不易衡量。 另外人們常常會搞錯重點,拿某一件事物跟金錢做比較,我們
不應該考慮事物與金錢之間的取捨,應改為考慮事物與事物之間的取捨。若你對取捨考量
感到滿意了,就下定決心吧!否則,就再想一次、兩次或三次。
《有好的解決方法嗎?》
我們要先知道甚麼是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就是取捨選擇—為了做某件事,現在或後來捨棄
的東西,當我們做出選擇,犧牲的就是這些機會。
當每次花錢時,我們必須思考,甚麼是想要?甚麼是必要?我們應該思考機會成本,當我們
當下花了這筆錢買這個東西時,我們失去的會是甚麼?當你每次消費都有依循這方式認真
思考,將會有助你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消費。 當我們選擇現在花了這筆錢、當我們選擇不
儲蓄、當我們選擇不投資、當我們選擇不「延遲享樂」,我們失去的機會成本就是一個良
好的退休生活。
站長讀後心得感想
看完這本書,你可以了解人性有很多天生的缺點、人性有多麼不牢靠,但就是因為如此你
必須更了解自己,了解這些先天的特性,就可以適當的時機採取正確的方法,避免犯下大
錯。例如:在市場大跌的時候,跟著群眾恐慌賣出所有資產(選擇逃避痛苦);也可以在市
場行情大好的時候,因為貪心把身家都壓進去了。適當的資產配置才是王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60.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93423504.A.1D3.html
個人覺得這本書的重點在前面,後面比較沒什麼重點,另一方面文章太長寫到後面累了XD
達的意思哦
※ 編輯: hellohero73 (114.137.217.55 臺灣), 06/30/2020 13:59: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