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覺自己的偏見
可以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也可以想辦法抗拒龐大的衝動,時時想著是否同意對方的說法。傾聽對方的談話,未必就要贊成對方。傾聽的目的在於了解,不是認同。
我們常常講著講著,心中在迅速判斷要不要認同對方。我們會注意聽到的隻字片語,猜出對方的政治傾向與信仰,然後把對方歸類。想法跟我們一樣的歸成一類;想法不同的放在另一堆。但問題是,這樣的分類並不準確。
想像一個情境:你家小孩想到朋友家過夜,你打電話給對方的母親討論細節,想要確定小孩交給她能不能放心。你們可能聊當地的活動、聊天氣、聊新聞,氣氛很愉快,但你不會問她家的家規,或者她對管教小孩的看法嗎?畢竟,你們對氣候變遷的觀點一致,不代表對小孩的教養就有共識。從對方的政治觀和社會觀來判斷他的家庭觀,不但可能會適得其反,甚至會有危險。
這種把人歸類的傾向,正面的說法稱為「月暈效應」(halo effect),反面的說法則稱為「尖角效應」(horns effect)。心理學家稱之為認知偏誤或「偏見盲點」。簡單來說,我們如果認同對方的某個方面,就會更願意正面看待他的其他方面。我們只要發現跟對方有一個共同的重大興趣,就會覺得他值得信賴,對他有好感。
相反的情況也一樣。如果我們不喜歡對方的外貌、意見、工作等等,就更可能否定他的一切。我相信各位跟我一樣,對公眾人物或生活周遭的人常常產生偏見。聽到有人因為持有毒品坐過牢,就覺得他是危險人物,或不值得信任。聽到朋友的先生有婚外情,就不肯幫他寫工作推薦函。
研究顯示,大多數人都承認會有偏見,卻不認為自己經常受到影響。我們知道人會有「無意識偏見」,而且很普遍,卻沒有意識到自己也會這樣。
請認清一個事實:人人都有偏見。每個人都會受到無意識偏見的影響,對別人做出錯誤的假設,沒有人例外。
某個程度上,偏見是必要的生存技能。假設你是早期的直立人,在叢林裡遊蕩,突然看到有動物朝你逼近,你必須要能光看牠的外貌,便迅速判斷出牠有沒有危險。對其他人類也是如此,必須在千分之一秒內判斷對方是敵是友,必要時才有時間逃命。我們習慣依據對方的長相和穿著把他歸類,可能正是演化而來的結果。
幾十年前,有些心理學家認為偏見是管教不良的副作用。但我們現在知道,偏見其實是人類的求生直覺,也是應付這個複雜世界的必要能力。種族歧視當然不能接受,但如果想要根除,就必須了解它的源頭。我們也要承認一點,種族歧視的一些源頭跟人生經驗有關。之所以會有種族歧視,是因為我們對某個種族有刻板印象,覺得這個人不好,所以這個種族的所有人也不好。
社群意識對人類很重要,我們看到非我族類,天生會產生負面觀感,依照刻板印象把外人分成不同類別。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約翰·巴奇博士說:「所謂的刻板印象,就是過度誇張的把人分門別類。對站在眼前的這個人有刻板印象,等於把他的性別、年齡、膚色全都混為一談,心中於是冒出聲音說這個人懷有敵意、腦筋不好、動作遲緩、意志薄弱,但如果跳到實際環境,這些情況並不存在,也未反映現實。」
各位或許會覺得,刻板印象全是歷史與無知的產物,但有些刻板印象形成的時間其實並不久,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刻板印象冒出。科學家在實驗室甚至能夠複製出刻板印象,也就是說,刻板印象可以隨時被創造出來,而且不會隨著時間抹滅。刻板印象會隨著時間不斷演變,這顯示一個重點:刻板印象並非事實,也不是真理,而只是假設。
以前的人認為粉紅色是男生的顏色,就是一個例子。《女性家庭月刊》(Ladies Home Journal)1918年6月號曾建議家長:「一般的穿搭原則是,粉紅色適合小男生,藍色適合小女生,因為粉紅色比較果決、強烈,適合小男生;藍色較精緻,小女生穿起來比較漂亮。」殊不知才幾十年的時間,大家對這兩個顏色的性別刻板印象恰恰相反。用嬰兒毯的顏色來舉例,似乎沒什麼大不了,但就是這樣的態度大轉變,更讓人看到刻板印象的站不住腳。
我們跟人對話的時候,心裡所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都會影響對話結果,但大多數的觀念卻沒有事實根據。不管你覺得自己的看法多麼正確,不妨先把它看成是刻板印象,而不是事實。先承認自己會有偏見,然後在對話中先把偏見擱在一旁。傾聽對方的談話時,盡全力不帶價值判斷,不要每分鐘都在盤算著同不同意對方的觀點。
現代社會之所以這麼分化,很多都是我們的習慣使然,常常把意見跟我們不同的人歸類成「外人」。一旦覺得對方跟我們不同,我們就不容易找到方法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甚至乾脆放棄。
《紐約客》雜誌撰稿人文森.康寧漢在2016年曾撰文指出:「兩極對立會有一個很大的危險,這在過去幾個月變得再明顯不過,那就是:美國傳統的共同語言幾乎消失了,甚至永遠不見了……用同一種語言溝通,原本已經很難彼此理解,但至少還有理解的可能。現在我們不再講同一種語言,反而隔著日益變大的鴻溝喊話。」承認我們有偏見,是縮小鴻溝的第一步。
-----
上述文字摘至《同理心對話:增加談話深度的關鍵技巧》We Need to Talk: How to Have Conversations that Matter
作者:瑟列斯特.赫莉
出版社:天下文化
了解更多👉🏻 https://bit.ly/3r48icc
#哇賽心理學 和 #天下文化 合作舉辦留言抽書活動。請在貼文下方分享你覺察或安置自己偏見的方法,或是「 #同理心對話」,我們將在7/19抽出幸運或書者,並在限動中公告喔。
#心理學 #月暈效應 #haloeffect #認知偏誤 #bias #偏見 #尖角效應 #hornseffect #同理心 #Conversations #WeNeedtoTalk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
「錯誤共識效應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nag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錯誤認知的麻煩才大!《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 的評價
- 關於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 1995年的美國,發生過一起怪奇搶案 ... 的評價
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nag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派】
也來寫一篇台派的脈絡好了,四千多字而已,別怕^^
台派是一種國族認同的身份,我的定義是:
自我認同是台灣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團結抗中的台灣人,就是台派。
要了解「台派」的脈絡,就得從「獨派」說起。
返校背景長達40多年的白色恐怖,台灣已有不少人意識到,台灣唯一的未來,就是要擺脫中(華民)國政黨在台殖民和威權統治的命運。就像今日香港有些人也意識到,擺脫中國統治的獨立香港,才是活路。而在極權政府掌控了一切媒體的背景下,港獨就跟台獨一樣,被中國黨政軍政府抹黑成十惡不赦的妖魔鬼怪。就像史明、鄭南榕和其他主張台灣獨立的台獨民主鬥士,也就是早年的「獨派」。在那些日子,你接觸、或被懷疑被檢舉是台獨(獨派),是輕易就被判個好幾十年牢刑,甚至「民主燈塔世界偉人」蔣家大筆一揮,「槍決可也」。那時候的台獨,不是臭,不是那種欸額你好偏激不要跟我談政治的等級。是人人聞之色變,不敢接觸的死罪。
經歷李登輝民主化時代後,台獨已經不再是索尼滔天大罪。但是威權時代下噤若寒蟬的自我審查,台獨在絕大多數人心中,還是如過街老鼠。
第一次政黨輪替,在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執政時期,中天集團偉忠幫悶鍋系列用政治滲透於綜藝節目,成天用各種丑角醜化「台獨」,用納粹圖騰惡意連結,呼應趙少康等紅統政治人物發明的「台獨法西斯」並深化民心。虛構地下電台賣藥郎中,用口頭禪「這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啦!」破解對台灣人對統戰滲透的戒心,把所有台獨和綠營支持者當成白痴智障笑話。還有絕大多數有記憶的台灣人公認的,全台灣被霸凌最慘的人:陳幸妤。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身份,竟然是陳水扁前總統的女兒(現在想想還是很不可思議)。
掌握媒體話語權,媒體聲量的人或財團,有系統的把「台獨」這個概念巧妙的滑坡打稻草人鬥成黑五類。把他們的政敵「民進黨」和台獨、貪腐、偏激、仇恨對立、台語、低學歷、低俗、不潮、社會底層階級支持者等標籤和形象連結。
結果成功使的當年未經歷白色恐怖時期的年輕人(其實有,只是重疊的時間還是小朋友所以還沒明確感受,就解嚴民主化了)也對台獨埋下了負面印象,排斥且引以為恥。當年的馬英九旋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有沒有很熟悉?就跟2018年全台灣最潮的黨叫做「教訓民進黨」,然後捧出韓國瑜和同一時期的草包市長,是一樣的手法。只是後者多了網路社群軟體和眾網紅。如果不記起歷史教訓,歷史重演是很容易的。
很多人內心都有個預設印象:獨派很偏激。
早在2014年318甚至2006年的紅衫軍之前,獨派在多數台灣人預設值,就不是正面的形象了。連可以接收網路自由透明資訊的年輕世代都是如此認為,更不要說多數在老三台和禁書禁報禁歌禁黨背景下的老一輩多數台灣人。
平常不關心政治的人最愛搶的中立位置來彰顯自己清新理性中立客觀。所以「獨派很偏激」這種說法,特別受歡迎。他們覺得自己最清高最中立客觀不受政治操弄,事實上這個光譜的族群是最沒有想法,最容易受到媒體輿論操弄的一群,不論2006年的紅衫軍還是2018年的韓流,主力部隊都是這群「中立選民」。偏偏這群人又是廣大多數選民,所以也是各派倡議者都會想爭取的族群。
政治撈仔也知道,所以特別愛蹭這一塊,因為市場大,受眾又最容易買單。
當你說要反紅媒,反中天,就會有假中立說,不只要反紅媒,也要反綠媒,三立民視也要消滅。他會跟你說公視很中立,但是日常生活有機會接觸到的新聞來源,最多還是中天、東森和TVBS。而大家也吃的下去,每天潛移默化,政治觀點也會和這些電視台給的資訊重疊。不然2018滅東廠和韓國瑜發大財怎麼來的?到2020年還有550萬人投韓國瑜當總統。捫心自問:總統票投給韓國瑜的選民,有比選擇蔡英文來的不偏激?獨派、台派比較偏激的曼德拉效應,就是媒體輿論洗出來的。
沒有病識感的政治新鮮人,好騙難教,常會被包裝精美但是超雷的政治明星騙去。
什麼樣藝人網紅,就會有什麼樣的支持者。政治人物也是一樣,獨派吸引獨派,統派吸引統派,沒有中心思想的風向雞騎牆派,自然也就吸引跟風騎牆派。
再說到台灣的統獨光譜,由獨到統大致是:
建國獨立、正名制憲、修憲、華獨、華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國統一(併吞)台灣的紅統。
也有一部份人認為這些「都只是意識形態」與我無關。這也是一種立場和意識形態。這種族群就是在廣泛的中間光譜搖擺,哪個議題聲量大,比較潮,就會在順風的時候出來幫腔打落水狗。
統獨的光譜是漸層的,#獨派 的光譜,要到哪一個位置,各路線有不同的意見,這裡不下定義。但普片認知, #建國獨立 到 #華獨 都可以被 #台派 涵蓋。而,從 #華統之後的,都是主張: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稱為 #統派。
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從中華民國來台以來,已經存在75年。政客都會講很漂亮的話:要放下過去,要往前看,說社會要和諧台灣要團結。各懷鬼胎不叫團結,一定會有一個大家共同的目標或價值,在這個價值下凝聚共識一起努力,才叫團結。
「台派」就是在這樣的脈絡下磨合出來,是集結眾多不同路線整合出來的認同價值,最適合當下的台灣社會的、光譜最廣泛的團結架構。不像「獨派」一直被視為光譜邊緣的極端,比起「獨」,在很多中間選民和政治初心者心中,更溫和,更少負面成見和標籤。
台派的光譜非常廣,可以涵蓋到建國、制憲修憲正名,甚至也包含對台灣歷史脈絡還不清楚的華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但是不屬於中國,饒舌又錯亂我知道= =)。不管是什麼路線,只要認同台灣不屬於中國,都是台派。甚至搖擺的中間選民,通常也是潛在台派。這就是目前台灣最主流的民意。
蔡英文從2012競選以來,就沒有再講過「台獨」或相關論述。身為「中華民國」體制下的總統。同時又是堅守台灣主體性的台灣總統。蔡政府堅守的民主自由人權和台灣主權,就是所謂台灣價值,也就是台派的價值。讓多數的台灣人,支持她帶領台灣,不管在各種進步議題,經濟國防外交和台灣認同的價值上,都盡可能團結一致。
所以蔡英文之前選舉,才會採用這樣的中性的,多數共識的詞,稱自己的支持者為「辣台派」。但還真有很多人以為台派這個詞是民進黨為了選舉創造出來的,所以在政治考量下故意要跟這個詞切割,甚至把這個詞像「台獨」「台灣價值」一樣弄臭。
在台派的概念裡,包含了(台)獨和華(獨)。已經是橫跨中間光譜到淺藍都能認同的價值,不只是統獨立場的表態,更是帶有尊重、包容、多元的價值。是正面的,多數人都認同的概念。
台灣主權、國族認同等統獨議題,在台灣已經夠冷門了,社會的意見已經夠分裂了,結果2019年因為「幹你娘台派事件」看到一堆人趁勢在那邊「脫台派、切割台派自清」「台派好髒好臭我不稀罕」。(想起擠年前土條核終幫那群人也很愛喊出我和台灣社會沒有共識,跟現在柯黨酸台灣價值是異曲同工)那台灣的共同價值,在台派之外,應該是什麼樣貌?
有些不稀罕台派的意見領袖,會用精英傲慢的態度去超譯台派,貶低踐踏,賦予台派幼體化、宗教化的醜化暗示,滑坡打稻草人打完一輪之後,再清高的說,我不需要,我不稀罕這個標籤或信仰。問題是,先有本質的存在,台派這個名詞才被創造出來,這個名詞就算被抹黑鬥臭了,只要它代表的價值和群體還是存在,還是會有個新名詞來稱呼。實在無須故作清高。
我和很多倡議者一樣是獨派出身,獨派一直被黨國媒體輿論惡鬥,基本教義論述,也不受只想「發大財」的中間選民青睞,一路倡議艱辛。但是抗中問題迫切嚴重,大家也願意在「台派」的架構下團結。
一個巨大的集合,就什麼不同意見的人都有,包含你很討厭或討厭你的人。你也不會因為幾個讓你超火大的個案就大罵幹你娘台灣人。除非你不認同這個群體或價值。好比說,也沒有誰能認識所有的韓粉和統派,但如果有人說韓粉都是智障,統派都是垃圾法西斯,所以即使評論沒有完整的數據背書,這也算是地圖砲,但台派也都接受,因為我們台派就是擺明了要跟韓國瑜價值,跟國民黨等統派對抗,要他們消失啊。我們評論的不只是個案,而是針對我們極度反對的價值。
除非你就是極度反對台派,否則怎麼會罵幹你娘台派呢?任何領域的倡議者,都不會放地圖砲罵自己人:幹你娘環保人士、幹你娘動保人士、幹你爸同婚性平。就算是跟著反智假議題走的支持者也不會:幹你娘統派、幹你娘國民黨、幹你娘韓粉,幹你娘拼經濟發大財。
所以也有人問:中共亂抓台灣人,軍機擾台武嚇攻台,卻有人刻意成天在幹你娘台派,請問這些同溫層的網紅,何時要「幹你娘統派」?
要說罵自己人是比較會監督自己人「嫌貨才是買貨人。」這種說法是自欺欺人。根本就不想買,只是盧洨的奧客。
今天如果攻擊獨派,也就算了。意思是,獨派從戒嚴時期以來,反正也被整個媒體輿論攻擊抹黑貼滿歧視和惡意的成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整個社會的團結好像也不稀罕獨派覺得獨派那麼邊緣沒有票。獨派台灣人長年下來也更為堅強,不會因為這樣的攻擊就失去理念。台獨的概念是正確的,卻好像見不得光,那也就暫時算了,只希望大家能團結抗中。
抗中,當然包含了中國在台政黨、統媒和一切民間勢力如統戰黑道幫派等等。但現在不只是幹你娘台派,甚至連 #中國國民黨不一定要倒 的風向都出現了…
任何議題任何價值都可以討論、被批評。但同時任何議題都有個不能退讓的底限。「絕對不能拿去交換的,叫做核心價值。」這句話說得很正確。連像柯文哲那種沒也核心價值的人,都知道要用句話來當選舉口號。
台灣主權,台灣民主自由(也就是很多人避談的統獨)議題的不能退讓的底限,就是台派的價值。如果這樣還要被鬥。那真的不知道台灣人在國族認同上不要「獨派」又不要「台派」,還要退讓去哪?統獨假議題派?
台灣基進:
中天換照成功就是台灣的國安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posts/1819171321565376
中國國民黨: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所以「把餅做大」是台灣也要包含統戰的價值嗎?
有些政治人物或政黨喊著把餅做大,實則在把餅分化以尋求自己的市場。柯黨的崛起就是最血淋淋的例子,318蹭著台派做大,然後跑去蹭韓國瑜挺韓流,裝清高說不屑台派,不屑台灣價值。
近年常聽到意見領袖說的把餅做大,典故就是為了318之後,台獨倡議者要對抗中國滲透統戰,所以要倡議、爭取多數中間選民的支持。透過民主體制來捍衛台灣。就是在「對抗統戰」的背景下產生。其實跟台派算是同一個脈絡的產物。怎麼會有人同時支持把餅做大,又在幹你娘台派呢?又怎麼會團結抗中脈絡出生的「把餅做大」,做到要接納中國統戰政黨?
性平同婚倡議者把餅做大,難道要去接納護家盟的意見,覺得同婚平權太偏激了,把護家盟反同的意見也加進來,2+2=5也可以參考一下,取出來的中間值2+2=4.5才叫做中立客觀?定錨標準就錯誤了。
我們說走出同溫層,去聆聽不同的意見,是去理解各種不同受眾的想法,然後試著用他們能聽懂的語言傳達我們堅持的理念。
不是看一看中天,然後很清高的說,欸中天說的其實也不完全是錯的,我們應該要聆聽不同的意見。(假中立韓粉也都這樣說)然後就漂亮個卡住一個理性客觀中立的位置。再以精英傲慢的態度和滑坡打稻草人的手法,偷酸別人理盲濫情偏激。甚至擁有百倍聲量的網紅,不對自己的政治言論負責,又要搶受害者的位置說自己被霸凌。
台灣對中國統戰勢力的聲音還要多元包容到什麼程度?他們每天的行動,都是為了讓中國併吞台灣。萊克多巴安符合美日規格的國際標準都可以被罵翻天,應該要零檢出的應該是在台的中國勢力啊。
今天很多獨派已經暫時不把主力資源拿去跟大眾講台獨基本教義論述,而是在台派的概念下團結抗中。現在連 #保台抗中 #護台抗中 #台灣價值 這樣的中性概念,都有些人要把他比照台獨一樣,用滑坡打稻草人的套路抹黑成偏激的標籤。連台派這樣的最大公約數都要丟掉,那不就又一種閃躲台灣主權國家認同的政治價值?不就是跳脫藍綠、跳脫統獨、芒果乾假議題的另一種說法?這種脈絡最後就是合流到柯黨那種假中立新政治,連「台灣價值」都拿來酸,三不五時用「難道你不抗中保台嗎?」來反串,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嗆爆了。這就跟以前大悶鍋「這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啦」同一種玩法。
台派是台灣自我認同,團結抗中的共識。2020年了,還在攻擊這個概念,有抗中意識的台灣人又要退去哪?退到太平洋嗎?
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Joe:「我認同文章作者的論述」
作者何清漣
這個世界一點就著的火藥桶只有兩個:1)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共同發源地中東;2)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共同爭奪的巴爾幹半島,也即點燃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的前南斯拉夫地區。火藥桶和世界其它戰爭熱點地區的根本不同就是:多方之間錯綜複雜的種族關係、歷史悠久的深仇大恨、無法妥協的宗教情懷。
在別的地區敵人的敵人很可能就是朋友,火藥桶裡敵人的敵人還是敵人,和自己不一樣的就是敵人。在這種地方推進和平談何容易。如果幾年前有人提問人類會先攻克癌症還是先贏得中東和平,我想很多人會選擇攻克癌症。
然後呢?然後不可思議的事情就發生了:在川普政府的斡旋下,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於2020年8月13日正式建立關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承認以色列為國家,兩國建立公共外交和經濟關係。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為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海灣國家,很多人預測它打開了一個閘門,其它海灣國家,比如沙烏地阿拉伯,也將陸續承認以色列。8月31日實際控制加薩走廊的哈馬斯宣布與以色列達成諒解協議。
人類朝著實現中東和平的方向邁出了巨大的一步,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川普政府的斡旋功不可沒。罵川普是瘋子、傻子的人可以休矣?好像還是不服氣哦?什麼,也許是運氣?好吧,世界的火藥桶只有兩個,解決一個你們不服氣那就把剩下的一個也解決了。
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020年9月4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與科索沃總理霍蒂在美國白宮,在川普總統主持下,簽署一項「經濟正常化」協議,等於塞爾維亞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同時塞爾維亞承諾將其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而科索沃也承認以色列為獨立主權國家。川普的這一招很絕,既解決了巴爾幹半島的一大難題,也幫了中東的以色列一把,順便還拆了俄羅斯的台。
難道這次又是運氣?歐巴馬曾認定川普任內必挑起戰爭的北韓怎麼也消停了,伊朗也老實了很多。歐巴馬興起的伊斯蘭國已被消滅,美國卻沒有興起新的戰爭。這些都是在川普這個政壇素人當政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實現的。有人可以繼續不服氣,但那也只是煮熟的鴨子--嘴硬。
當然另一個原因就是很多人無法理解老謀深算的職業政客們和無數外交方面的專家都無法解決的難題,為何能被川普解決,川普不但是政壇素人,而且「粗魯」、 「情緒不穩定」。怎麼可能會是他?
其實很多人被媒體帶歪了,川普是政壇素人不假,但他有極佳的直覺,而且他雖然給很多人大嘴巴的感覺,但在必要的時候他非常沉得住氣,很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人看走眼了又不願意承認而已。很多人說川普自大自戀,可他畢竟有很多自大自戀的資本。我倒是想問問,和那些看川普看走眼了卻打死都不肯承認的人,誰更自大自戀?我發現一個規律,川普很像一面鏡子,罵川普是什麼的,比如無能、無知、自戀、情緒不穩定、不像真基督徒、等等的人,其實看到的是鏡子裡的自己。上帝真的很有幽默感!
好吧,他確實是政壇素人,但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他才能跳出前任們的條條框框,憑直覺和常識解決世界的歷史難題。我也不是外交方面的專家學者,我憑我的直覺和常識給大家分析一下,看看是否有道理。
-)釜底抽薪,戰略上不能受制於人
道理很簡單,中東很多產油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和美國的相悖,那裡的很多人骨子裡仇恨美國,但美國卻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即使美國軍事上如此強大,也不得不先讓它們三分,因為美國的能源長時期以來依賴從中東進口。其實美國本不缺石油天然氣,只是被自己的政策困住了手腳而已,不但限制自己開採,連鋪一條從加拿大到美國的輸油管道都被歐巴馬以環保的理由暫停,自己掐住自己的脖子,然後使勁給仇恨自己的國家送錢,這就是專家們研究出來的治國方略?
川普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就是給美國的能源產業鬆綁,隨著美國的液壓技術越來越成熟,川普上任後不久美國的石油產量就大幅上升,並於2019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不但可以自給自足,還成為能源凈出口國,從此不需再給骨子裡仇恨美國的國家送錢了,美國也更沒必要去蹚中東的渾水。
伊朗是支持恐怖主義的頭號國家,以美國的實力,為何要向伊朗妥協給它送錢?歐巴馬給不出合理的解釋,所以他連把協議拿到國會討論表決的信心都沒有,所以協議沒有真正的法律效應,川普不喜歡就可以退出,道理也很簡單,不應該給美國的敵國、恐怖主義的頭號資助國送錢,而應該搞垮它,對它進行最嚴厲的經濟制裁,這也正是川普所做的。
美國從敘利亞撤軍很多人反對,卻不知不是100%撤,幾個重要的油田美國留下少量兵力守護,不讓敵對勢力掌握石油,不能給敵人送錢。
川普上任後訪問的第一個國家為何是沙烏地阿拉伯?為何沙烏地阿拉伯還邀請了周邊五十幾個穆斯林國家的元首來參加?川普的發言像不像訓話?他警告這些國家不可以繼續資助恐怖主義,然後呢?ISIS很快被消滅了吧?這幾年各國的恐怖襲擊是否也大幅減少?不切斷恐怖分子財路的反恐戰爭和守著糞坑打蒼蠅有什麼不同?為何以前的總統想不到?也許是沒有魄力做不到?
二)美國不再是免費國際警察,更不是上帝
美國很強大是沒錯,但美國絕不是上帝,忘記了這個根本就會犯輕易在全世界到處插手的錯誤,很多人說川普狂妄自大,說他不像真基督徒,可偏偏是他沒有犯他的很多前任都經常犯的這一嚴重錯誤,他當年就反對伊拉克戰爭,上任後沒有興起新的戰爭,消滅ISIS後頂著各方壓力從敘利亞撤軍,並和塔利班談判從阿富汗撤軍,等等。歐巴馬時期則是既要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又要防範ISIS做大,然後還要消減軍費,真以為自己是上帝?結果阿薩德沒有被推翻,ISIS也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製造了大量難民,嚴重衝擊歐美社會,而出發點竟然只是為了推翻阿薩德政權?戰略家們真的那麼蠢,還是軍火商太想打仗了?
北約的例子更有代表性,各國協議好的軍費開支不可少於GDP的2%,結果除了美國和個別東歐國家外,其它國家都達不到。德國更是奇葩,國家富有發達卻不肯花錢在軍事上,非常害怕俄國的軍事威脅卻堅持不買美國的能源而買俄國的、給俄國送錢。川普把矛盾公開前一般人根本不知道,知道後很多人當然支持他,但也有人怪罪他破壞北約團結,好像美國保護歐洲是天經地義的。有人號稱美國需要盟友勝過盟友需要我們,是嗎,那為何川普揚言撤軍後美國有駐軍的韓國和日本都願意提高給美軍的補償以保留美國駐軍?為何美國最終減少在德國的駐軍德國會很不爽?為何波蘭願意出高價求著美國在其國家永久駐軍?
是的,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侵犯人權的事情,但千萬不要忘記美國不是上帝,美國既沒有責任也沒有能力消除全世界所有侵犯人權的事情,各國老百姓需要自己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否則不要說解救別國,美國自己也撐不下去。一場勞民傷財的伊拉克戰爭激化了美國的各種矛盾,當年很多人對小布希發起伊拉克戰爭深惡痛絕,現在有了個真正反戰的川普當總統卻對他恨之入骨,是否很滑稽?
當然川普是以實力反戰的,必須以強大的軍力作後盾讓對手不敢有非分之想,這是真保守派的一貫策略,里根也是這樣,只有愚蠢的左派才會一邊使勁搖橄欖枝,一邊裁減國防開支,一邊又全世界到處插手干涉別國。左派骨子裡以為自己就是,至少應該是,上帝。
三)戰爭應該是有代價的,挑起戰爭一方應該付出代價
以前一個國家發起戰爭是要承擔相當責任的,輸了需要割地賠款,天經地義的。可現在不同了,自從聯合國成立以來,仗打輸了的不但不需要賠款了,被占領的土地聯合國還會不停地通過決議要求戰勝國退還給戰敗一方,這樣一來,戰敗的一方不但風險大大減小,還可以通過輕易占領的道德高地,通過對戰勝的一方進行譴責、博取各方的同情和支持而獲利,甚至可以對戰勝一方搞恐怖主義而不被譴責。這樣戰敗的一方就完全失去了妥協讓步的動力,而讓戰勝的一方無原則妥協也很難,所以很多邊界問題就成了看似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
比如巴勒斯坦問題,原本聯合國1947年就通過了分割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方案和決議,是巴勒斯坦一方拒絕接受並和周邊阿拉伯國家一起發動了戰爭,1948年戰敗後又發動了無數次大大小小的對以色列的進攻,幾乎每一次都慘敗,其中最著名的是1967年的六日戰爭,在僅僅六天的時間裡,以色列就攻克了埃及控制的西奈半島和加薩走廊,占領了約旦控制的約旦河西岸及東耶路撒冷,並奪取了可以對以色列造成巨大威脅的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之後還經歷了無數的衝突,也經歷了多次談判。但五十多年過去了,除了埃及和約旦很早就和以色列達和解,其它各方往往一邊暗中支持對以色列的各種恐怖襲擊,一邊要求以色列完全退回到1967年前的實際控制線,甚至是1949年前的實際控制線。這當然是以色列不可能答應的,但目前聯合國仍堅持這個立場,所以以前沒有一個國家敢把自己在以色列的大使館設在耶路撒冷,據說那樣會天下大亂。
美國前幾任總統都曾答應把大使館從特拉維夫搬到耶路撒冷,但都只是說說而不敢做。川普不同,他說到做到,結果幾乎什麼也沒發生。後來美國還承認了格蘭高地屬於以色列,以色列把那裡命名為川普高地。
明明知道回不去卻又不敢往前走的人其實是自欺欺人,川普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不愛偽裝,這樣才能突破,才能不被以前的思路困死。
四)繞過傀儡或中間人,直接和後台老板談
巴以談判的另一個關鍵就是不要和不能拍板的人談,那樣浪費時間。美國以前在巴以的調停上沒少花力氣,結果收效甚微,關鍵就是巴解組織的存在本身就是各種反以勢力資助的結果,它完全有理由擔心自己擁抱和平就會被歷史淘汰。因為屢戰屢敗的經歷,最後變成了既不敢打、又不敢和的和平的阻礙者。美國要調停必須繞過它和背後的資助國直接談,這也就是川普政府所做的,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等海灣產油富國達成共識,讓它們先和以色列達成和解,巴解組織最終也沒有別的選擇。
五)談判不是對對方的獎賞,怎麼談都比直接打仗好
歐巴馬及多位前任都有個奇怪的政策,那就是對手必須先滿足美國的一定條件後才和對手談判,也就是必須先讓對手丟臉,讓它服軟後才和它談,這不是作繭自縛嗎?對方不服軟呢?馬上開戰?很多時候美國又不想開戰,那怎麼辦呢?這樣問題不就沒解了嗎?北韓用試射飛彈來挑釁,歐巴馬既不敢打、也不願談,只會拖,然後把難題交給下一屆政府,告訴川普說他任內和北韓必有戰爭。結果呢?結果川普說和誰都可以談。本來嘛,真要開戰就不需要談了,不願意打才需要談,也就應該談,所以可以無條件和北韓可以談,和伊朗也可以談(伊朗沒答應),甚至和塔利班也可以談,一邊打一邊談,以前又不是沒有先例,美國的面子難道比實現和平、減少傷亡更重要?
很多政客本末倒置,對川普的做法嗤之以鼻,卻拿不出更好的方案,說川普給金正恩送了大禮,這完全是顛倒黑白。金釋放了美國的人質,歸還了韓戰美軍士兵的遺體,完全停止了中長程飛彈的試射,美國不但一分錢沒花,還保留了對北韓的經濟制裁,這難道不是巨大的收穫?
除了坐下來談,川普也經常通過媒體甚至是推特這樣的自媒體給對手直接傳遞信息,很多人以為川普是大嘴巴、沒經過大腦就亂說,他剛上任時這麼認為也就算了,現在還這麼想的實在是弱智。
六)他真的不愛打仗,用經濟手段解決問題合算的多
川普其實是個很誠實的總統,他言出必行,答應選民的一定盡力做。他說他反戰,我一早就信他,很多人卻說他精神不穩定,將會是個戰爭狂人。結果呢?他真的沒有發動新的戰爭。當然表面上他和歐巴馬使勁搖橄欖枝的方式很不一樣。歐巴馬給人感覺美國軟弱無能,結果麻煩更多,當初給敘利亞劃的紅線被突破後他卻慫了,自己給自己找了個台階下,這樣以後誰還把美國劃的紅線當真?不是廢了自己的武功?川普的高明之處是他連明確的紅線在哪裡都不告訴對手,對手太過分直接軍事打擊,比如發現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後對其進行的轟炸,猛烈而短暫,點到為止,既展示敢於使用武力的決心,也沒有讓事態擴大。然後就是敘利亞撤軍、阿富汗撤軍、伊拉克撤軍,等等,現在還以為川普愛打仗的人一定有病。
他不愛打仗不等於美國好欺負,除了重建強大的美軍威懾對手,除了偶爾使用定點清除的手段,川普更喜歡使用經濟手段。他堅持從敘利亞撤軍,土耳其馬上乘虛進入敘利亞,結果川普馬上用最刻薄的語言公開威脅土耳其,讓它的股市和貨幣大跌,然後呢,土耳其馬上老實了,別的國家也有自己的利益不希望土耳其做大,最後各方角力就達成了一種平衡,很多人預言的天塌下來沒有發生,美國把駐敘利亞的部隊從幾千人降到四百,就只留四百美軍在那裡,你們誰敢碰它試一試!
美國對委內瑞拉、對伊朗等也是一樣的,以強大武力作後盾,但盡最大努力用經濟手段解決問題。
七)減少炮灰,讓戰爭決策者負責,讓恐怖分子恐懼
斬首伊朗的蘇拉曼尼改變了未來戰爭的模式。以前戰爭狂人輕易發起戰爭,讓別人當炮灰,自己卻是很安全的,川普徹底改變了這一點,也改變了未來戰爭的形態。他在阿富汗戰場也採用同樣的方式,使得塔利班不得不坐下來和美國和談,並作出了很沒面子的讓步,答應把自己的勢力範圍限制在阿富汗境內,等等。
為何這幾年世界上的恐怖襲擊越來越少?一是因為資金鍊被切斷,另一個就是因為川普讓恐怖分子的頭頭們感到了恐懼。這一招也不難想到,你讓別人感到恐怖,我就讓你也感覺到恐怖,很公平吧?然後呢?然後誰也不敢了。
八)要麼公平、要麼別來往
美國之所以可以這麼強勢當然和美國強大的國力有關,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美國以前被別國不平等對待慣了,美國要求公平已讓很多對手受不了。很多美國吃虧的事情川普指出之前一般百姓根本不知道,他強調的也只是公平,比如德國車出口到美國只付2.5%的關稅,美國出口到德國的關稅卻是29% (10% duty+19% VAT),這樣美國的車廠如何與德國的競爭?有些人對川普強調美國優先憤憤不平,可他是美國總統,當然必須把美國利益放第一位,要麼你把對我的關稅降到我對你的水平,要麼我加到你的水平,這有什麼錯?Free Trade不是單方面的,所以川普更喜歡說Fair Trade,歐洲對川普加它們的關稅很不滿,川普說有本事我們雙方都零關稅,結果對方不敢接茬。談得來就繼續經貿往來,談不攏就各管各的。
九)逆全球主義,用可靠的雙邊關係替代官僚而龐大的多邊關係
全球主義是違反聖經(不要建巴別塔)的教導的。很多基督徒似乎並不在意,卻是川普這個很多人眼裡的非/不合格的基督徒明確反對全球主義,強調各國的主權,美國不要過多干涉別國的事物。
全球主義的危害已越來越明顯,包括美國中產階級的萎縮、社會貧富的兩極分化,恐怖主義的擴散,疾病的快速傳播,等等。反全球主義是以前兩黨總統都不敢說、不敢想的。川普說了、也做了,效果還不錯。
全球主義導致過分依賴聯合國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可關於巴以問題聯合國沒少操心啊。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分別各通過了近兩百個決議,然後呢?效果幾乎為零。聯合國基本就是一個臃腫、官僚的表決機構,效率極低不說,十萬人口的國家和十億人口的國家都同樣是一票也很荒唐吧?專制國家跑到聯合國參與民主決策也不合理吧?以前的政客們不知道這些問題嗎?當然知道,但他們不願或不敢做出改變。
很多人反川普是因為被媒體誤導後先入為主拒絕接受新的信息,還有些人是趕時髦。但世人對川普的看法已在迅速地改變,反川已越來越不時髦了,他甚至已第二次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得獎希望不小哦。希望此文能把一些人的思路打開,看到川普上任不到四年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重新審視對川普的判斷,並在接下來的大選中投他一票。
https://rightpoint.site/article-qinglian-200914/
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匱乏經濟學》裡面的「稀缺心態」。
「稀缺心態」會導致我們進入一種「隧道效應」,同時也會讓我們進入一種「預支」跟「透支」的生命形態。
那除了隧道效應,跟預支與透支之外,稀缺心態還會怎麼樣全面性的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接下來談第三個影響哦!第三個影響就是,稀缺心態會導致我們沒有辦法留下任何的餘裕,也就是沒有多餘的「時間」跟「空間」。
其實你不妨想一下,為什麼那些窮人他們會覺得生活特別的累?
其實回到真實的生活現場裡,如果你活在一種「花一塊錢」都要糾結、比較一下;花一點時間都要考慮再三,這個時間用在別的地方會不會更有效?
這樣的一個思維,直覺上看起來好像都是很審慎評估的,但其實如果你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分錢都要進行這樣的執行的話,那會讓你造成很龐大的心智負擔。
而這些心智負擔會消耗你的注意力、消耗你的精力,進一步又強化了你的「隧道效應」,因為你已經沒有辦法再處理別的訊息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是,你使用手機或者使用電腦,你裡面預備要執行的程式太多,你都沒有去把它刪掉的時候。
有沒有發現,每一次開機、每次關機,或者是每一次執行新的程序,花很長、很長的時間。
甚至於你有一種好像覺得自己的手機,自己的電腦跑不動的感覺!那為什麼會跑不動?就是因為你的不管是記憶體,還是CPU,它都沒有餘裕啊!
就像我們開車在路上,以一般的交通研究來說,如果一個道路的佔有率,超過了85%,它會塞車的幾率是100%的。
因為當車子多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只要其中有一個司機,腳踩了一下剎車,那麼後面所有的司機都會連鎖反應的踩剎車。
你可能有過那種經驗,開車在高速公路上,然後塞車塞了一陣子,你覺得前面一定是有什麼問題,或者是一定有什麼事故。
結果呢你慢慢開,開到了某個階段,你就可以盡情的踩油門,你也沒看到有什麼事故,沒有什麼意外呀!
對呀,因為當那一個區段的車子的佔有率,超過了一定的比例,其實根本不用有任何的事故,就會導致整體的速度放慢下來。
那麼你想想看,在你的生活裡不管是時間、不管是金錢,是不是也是如此?
就像是如果你平常沒有儲蓄的習慣,你平常沒有做時間規劃安排的習慣,特別是幫自己安排休息的時間。
是不是任何的意外,都會導致你的時間或財務,整體的崩潰,這就是因為「稀缺心態」導致你沒有餘裕啊!
那你可能會想那「稀缺心態」導致沒有餘裕,到底是因還是果呢?其實我會覺得它是互為因果的。
因為有很多時候,比如說工作來講好了,你總覺得要把時間塞滿,才叫做有做事;可是呢,我反而在自己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我有特別提醒!
千萬記得哦,不要以為把時間塞滿叫做「有效率」,真正有效率的人,反而要把自己的休息,把自己的放空,有意識的排進自己的行事曆。
因為我雖然這種時間的餘裕,看起來好像會讓一個人效率沒有辦法提高,但是它帶來的整體的正向回饋,是非常高的。
因為你心中覺得自己可以休息,它就是一種很奢侈的心理感受,它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用急忙、不用匆忙。
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會感覺更放鬆、更自在;就算犯錯了也沒有關係,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奢侈呀!而這樣的享受感、奢侈感,對於一個人的主觀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金錢也是一樣,今天你可以花一筆錢,不用太考慮它的CP值,或者是不用太考慮它的對價關係;在合理的範圍裡,這樣的感受,是不是會讓你覺得自己很棒呢!
所以呢,如果長期讓自己處在「稀缺心態」裡,這真的很容易讓人沒有辦法有任何的餘裕;而這裡面最凸顯的,就是從小到大我們接收的信念。
好像有些人會覺得休息是不好的,或者是好像買一些對自己好的東西,就叫做浪費錢!你沒發現其實不一定是你沒時間沒錢,而是你的信念,導致你根本不可能讓自己留有餘裕啊!
而第四個稀缺心態影響的部分,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會引發我們認知頻寬的不足,什麼叫「認知頻寬」呢?
它就是我們所有、所有認知能力的總和,包含我們去計算權衡,包含我們去關注一件事,包含我們決策去執行,甚至於是抵抗誘惑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的認知頻寬。
就像是前面舉的例子一樣,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我們心智的CPU。
你可以感受一個情境噢,你手上正在忙一件事,同時有人找你講話,而這個時候旁邊的電話又響了;然後你發現你後面正在燒開水的水壺的聲音,也發出了煮沸的聲音,請問一下這個時候,你能夠同時做好這些事嗎?
可是呢,有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可以同時做好很多事。所以呢,你同時應付別人、同時眼睛在看螢幕,然後還瞄一下你的手機響的那個畫面到底是什麼?
然後腳呢,同時往後走,你會發現這樣的狀況就是,你每一件事情感覺上都做了,但是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好!
然而久而久之呢,這一定就會傷害我們對於長期真正重要事物的規劃。什麼叫做「長期規劃」?
在財務上面,就包含有意識的儲蓄,有意識的去理財,然而對個人而言,就是有意識的去學習,去運動、去健身。
可當你的認知頻寬還不夠的時候,你可能都會在忙於這些表面的事物,所以那些投資未來的事情,要麼你就根本不在乎,要麼就是你理論上知道要在乎,但是你實際上根本沒有去做。
所以呢,它會造成一個很矛盾的現象,理論上來說對一個窮人就是沒有錢,可是你會發現,他們要麼就是太過在乎錢,要麼就是太過不在乎錢,而且我遇到蠻多的是太不在乎錢!
怎麼說呢,先不管他們表面上的認知如何,回到他們的行為,你會發現這些進入財務惡性循環的。
常常是透支他們的信用,常常是衝動消費、衝動購物,常常是把錢花在短期的享受,而不是長期的投資!這就導致他們的債務永遠沒有還完的一天,而且是惡性循環,越來越糟。
那如果體現在時間的管理上,你會發現這樣的人,他們理性上都知道,他們要專注在最重要的事。
可是他們通常在實務上,就會關注太多的事情,而關注太多的事情,因為自己的恐懼,而恐懼就是稀缺心態,又會導致他們認知頻寬嚴重不夠。
所以呢,在他們的心中,再茲念茲的都是那些沒有做完的、應該去做的,或者是很急迫、有壓力的那些事,這就是心理學裡面講的「蔡尼格效應」。
那些事情一直縈繞在他們的心中,那也因為如此,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頻寬去處理真正重要的事。
於是更容易出現錯誤的決定,然而在錯誤的決定之後,又會導致他們的時間跟財務更加的稀缺。
聽出來了沒有,其實當你沒有給自己餘裕,當你把自己的認知頻寬全部佔滿了之後,那只是讓你有一個好像「你很努力」的錯覺,就像我常說的,你無論做任何事情,你不能讓自己只是很努力而已。
你要讓自己很清楚知道,你為什麼做、你為何而做?而當你做它能得到什麼,並且去檢核是不是真的能夠得到。
然而這一切的動作,都需要你在心中要先「留有餘裕」,而且要能夠留下你的認知頻寬。
然而當你聽到這裡,你可能也發現了,這一切的結果好像跟我們內在一些很核心的信念是有關的。
沒有錯!其實我們的信念,都受到我們過去的經驗,還有原生家庭的影響。
尤其是我們在面對財務的時候,原生家庭到底在你的心中種下什麼樣的信念?這個是你需要好好的認真看待的。
如果你沒有發現這些,或者是你沒有好好的覺察這些的話,你會發現你可能很看不慣自己父母親,面對財務的方式,然而你很有可能就複製了他們的行為。
又或者是你的父母親真的很有錢,可是你因為自己內在的一些功課沒有穿越,你會反其道而行,從此討厭錢。
可是你的理性上,又知道自己必須要好好的看待錢,然而你的行動怎麼樣就是做不到,我相信置身其中的你一定很辛苦吧!
所以呢,這些稀缺心態,導致我們信念跟行為的因果關係,我覺得它們真的很重要!
然而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看看,自己在面對金錢面對財物的時候,你的核心信念到底是什麼,而又怎麼來的?
並且從中找到適合自己調整的方法,用很實際的,不管是記帳啊,財務規劃,讓自己活出一個更富有的人生。
其實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加入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
尤其是【理財心裡學】哦,到6月30號的晚上12點前,都可以用1399的優惠價加入學習。
我想無論你的功課是面對財務,還是更廣大的人生怎樣活得富有,這門課都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你加入了嗎?歡迎你的加入~
然而更希望你透過我們這一系列的分享,讓自己開始活得更好,活得更自由;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理財心裡學】,相關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你的加入。
也期待你能夠把握6月30號1399的特別優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提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生活裡的應用,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這個建議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要告訴你,它其實是錯的!
「比較」這件事情哦,其實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如果以購物的情境來看的話,我們是在一個人為設計的環境裡面,去做抉擇;所以商品之間的微小差異,會被過分的放大。
在芝加哥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奚愷元跟張嬌,他們發現了這個現象,而且提出了精辟的例子,他的例子是這樣哦!
有一個求職者,他獲得兩個工作機會,其中一個工作的內容比較無聊,但是年薪有7萬美元,而另外一個工作還蠻有趣的,但是年薪只有6萬美元,你猜他會選哪一個職務呢?
而第2個例子,就是某個人跟他的家人,住在一個略大於美國平均居住面積的房子,大概是280平方公尺。
但是呢,他步行就可以到他的公司,如果以同樣的租金,可以租到1間370平方公尺,但是距離公司有一個小時車程的房子,那他會搬家嗎?
簡單來說,這兩個房子都還算蠻大的,而第1個離他公司比較近,對他來說比較方便;而第2個呢,雖然離他公司比較遠,但是更寬敞更大,那麼回到你身上,剛剛這兩個例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其實啊,這兩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人們面對這些抉擇的時候,往往會傾向選擇那種更高薪的工作,還有更大的房子,似乎好像我們比較看重數字的呈現,比較看重那些明顯可見的差異。
而忽略那些比較難具體化的條件,像是呢,這個工作有不有趣啊,或者所謂的交通方不方便、是不是省時,這樣的主觀感受。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發現這樣子思考傾向的研究者認為哦,其實原因就出在所謂的「差異認知偏差」,也就是比較的扭曲效應。
他們證實哦,比較不同的選擇,可能會造成我們內在的誤導;我們一旦接受了其中一份工作之後,收入這個要素,其實就會退居次要。
而我們開始會對每天的工作感覺到困擾,也就是在第1個例子裡面,年薪比較高,但是明顯令人更疲累的那份工作。
其實長期來看,你會比較不滿意這樣的決定,而這樣的決定也會為你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因為不愉快的工作負荷是你每天都要面對的壓力,而優渥的薪水帶來的良好感受卻會日益消弱啊,一旦習慣了領到某個數字的薪資,漸漸的你就會對這個數字越來越無感。
可是呢,幾乎沒有人會去比較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所以選擇高薪,但是枯燥的工作,那些人哦,有可能做出了極為錯誤的選擇。
「比較」這個行為本身,它就會強調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性,但是這些差異性之所以會不重要,是因為我們日後,我會每天做這樣的比較啊!
你不會每天計較自己的薪資,可是你每天的工作內容,卻是你每天都會注意到的事情。
所以你到底要選擇一個薪水比較高,但是無聊透頂、爛透了的工作;還是要選一個薪水、稍微差一點,但是很愉快的呢?
然而這個部分也有其他的解釋,像是在這兩個例子當中的當事人,可能會傾向於高估既成的事實;也就是高估選項當中比較容易測量,而且比較可以合理評估的特徵,像是薪資啊、像是房子的大小啊!
但是在此同時,只能透過感性判斷的這些軟性特徵,就會慢慢的被淡化,科學家把這樣的現象稱為「世俗理性主義」。
世俗理性主義在這裡的體現就是,比起一個多樣化有趣的工作,可以帶來的快樂感,那麼1萬塊美元聽起來似乎感覺起來會更實在,這就是「世俗理性主義」。
而第3種解釋就是,我們的決定比較偏好那些具體有形,而且直接的好處,並且會忽略日後才會出現的缺點。說穿了,這樣的想法就是先拿到錢再說,在心理學裡面叫做「媒介最大化」。
其實這三種行為決策常常發生交互作用,選擇高薪,但是無聊工作的人,顯然高估了薪資比較的結果。
但是由於薪資的差距是鐵錚錚的事實,再加上人們總是會把金錢擺在第1位,所以才會賦予它比較高的重要性。
結果呢,就造成這個決定,會讓當事人一直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然而談到這裡,不管是差異認知偏差,還是世俗理性主義,還是媒介最大化,它都是一種我們簡化知識獲取跟決策的方法。
但這些方法,也就是這些比較的方法,往往都會讓我們做出,我們會後悔而且不快樂的決定;因為長期來看,你可能很快的會對於自己的薪資跟房子大小覺得無感,可是你的主觀的幸福感,你是不是省下時間做你想做的事?
或者是你的工作,是不是讓你每天都很開心,有成就感,它卻是你的everyday life,所以聽到這裡你還要繼續比嗎?
如果你的答案,仍然是要繼續比的話,那我只能祝福你!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除了訂閱我們之外,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自信表達力】;其實呢這一門課,回到它的最核心的精神源頭,它也蠻符合我們今天所提的。
我們常常在面對表達任務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完美的想象,也就是把現在的自己,跟那個完美的形象去做比較,然而這樣的比較,往往會讓你感覺到非常的挫折。
你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管做多少努力,都沒有辦法做到那完美的形象,其實我要告訴你的就是,正因為你有一個完美的想象,這就是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做好表達的原因。
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如果你想要知道怎麼樣從你的內在,去解放這樣的迷思,讓你在表達裡面如魚得水、自然自在的話,那麼【自信表達力】就是為你設計的。
期待你的加入,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在生活裡,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覺?就是你很努力、很認真,但是就得不到自己要的;然後呢、你就更賣力的去要,結果得到的卻更糟糕。
這就像是你一直很努力工作、加班,認為多賺點錢,是為了讓家人可以過更好的生活;你心裡很在乎他們,你也想要透過付出得到家人的肯定。
但是經常缺席家庭活動的你,看在家人的眼裡,卻像個獨行俠,對家人漠不關心,忽略了重要的情感交流;所以他們根本不想跟你在一起,只想躲得遠遠的。
而你覺得很受傷,做了這麼多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所以你很生氣,大聲的斥責他們,要他們知恩圖報,對你好一點;可是他們卻不甩你,甚至於反過來指責你冷漠、獨裁。
你一定很納悶,為什麼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卻是自己不想要的?
我絕對相信喔,你是關心家人的,不是故意要疏忽他們,但是如果從大腦運作的角度來說;一旦你「太專注」在工作上面,大腦就會自動的過濾掉,其他「和工作無關」的事情,把它們都視為「不重要」的資訊。
接著呢,當事情不如預期的時候,就會有一組隱藏的「假設」,影響了你對於結果的判讀;造成你越努力越挫折,明明你很渴望跟家人親近,結果卻是你付出越多,他們卻離得越遠。
特別是一個人,沒有辦法覺察到自己的「假設」,而這些假設就會慢慢的,演變成牢不可破的「信念」;最後當事情不如預期的時候,就會演變成為一種「崩潰式」的失敗。
信念的崩塌一旦發生,就像骨牌效應一樣,一張骨牌倒了,會導致全面的崩塌;而處在風尖浪頭的那個人,或許就是正在觀看影片的你啊!
儘管如此你卻完全的束手無策,只能放任命運的安排,從此失去鬥志。算命師跟你說,你跟家人的緣分很薄、不適合談感情、錢來得快去得快;而你就真的這樣相信了,從此放棄了任何努力的可能。
聽到這裡喔,如果讓你覺得惶惶不安,那請你不要太擔心,我會掀開這個鍋蓋,就一定會給你解方。
在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裡,我發現很多人的失敗,其實都只是「一時的」,或者是「局部的」;只要有人能夠陪著他,找到真正的原因,做一點微調和修正,就有機會能夠逆轉人生。
但他們卻因為缺乏正確的思考方向,導致自己一直陷在極端的想法裡,難以自拔。而這個重要的解方,其實就是四個字,「重新評估」。
當你能夠透過「重新評估」,學會改寫自己詮釋現實的方法;那麼一切就有轉圜了!
就拿前面剛剛那個因為工作,而忽略家人的例子來說喔,假使我們的主角,碰到被誤解的時候,像是他的家人覺得他一是個冷漠的人、對家庭漠不關心。
他的直覺假設,原本是「你們都故意要傷害我,抹煞我所有做的事情,你們都是壞人。」
那他接下來的反應,因為這樣的假設,一定是更加激烈要求他的家人,用他自己覺得「對的、好的、舒服的」方式來對待他,這樣子才能還他一個清白嘛!
因為在他的主觀認定裡,家人是「故意」要傷害自己,所以他要保護自己。可是這樣子,他跟家人之間的相處,也只會越來越疏離。
但假如他懂得「重新評估」,把這整件事情的起因,詮釋成:「我待在家的時間太少,這是事實;難怪家人不了解我,對我會有誤解。但沒有關係,我可以從現在開始,撥出時間來修補,讓他們了解真正的我。」
或者是另外一種詮釋:「原來一直努力賺錢,擁有更多的財富,並不是家人想要的;是我誤解了他們,我可以重新了解,他們真正要的東西是什麼。」
其實談到這裡我發現喔,很多男人就是用這種比較直線、單向的想法,在認定家人要的;我常常會說喔,這是「你以為家人要的」跟「家人真正要的」;它可能是有落差的喔!
但無論如何你可以感受一下,剛剛我所提出來的「重新詮釋」的角度;這些一點點「假設」的不同,會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為,能不能更朝向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
這也是算命會開始不準的起始點,因為你開始「修」了嘛!
「重新評估」這個技巧,經過很多的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的證實,他告訴我們「重新評估」是增進「情緒恢復力」的最有效方法。
它可以在事情不順利的時候,讓我們的大腦不再做出強烈的防衛反應;更令人振奮的是,研究還發現只要你能夠試著「重新評估」,並且執行成功,就能夠有「一次有用,終身有效」這樣的結果。
換句話說喔,就是當你學會「重新評估」,它能夠幫助你好好的面對不開心的事。而且當類似的不開心,再次發生的時候,更能夠讓你輕鬆的面對。
那麼這個好用又有效的「重新評估」,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具體的做法有三個步驟,第一步驟是「關注真正的事實」。
打個比方喔,假如我們在一場考試裡面,我們以為自己可以拿到90分,但結果考試卷發下來,你只有拿到60分。
當下的感覺你可能會失望,或者是覺得好丟臉,再不然就是世界毀滅了…「我居然考出這種爛成績,以後一定進不了好學校!」。
不過如果回到「關注事實」的原則,請你暫時先抽離自己的情緒,因為眼前唯一的事實,就是「這次的考試你拿到了60分」如此而已;這並不代表你就是一個壞學生、笨小孩啊!
關於這一點喔,我必須要澄清,情緒並不是不重要,或者是考砸了不能夠難過,而是我們更應該先關注的是什麼?
做叫「現在真正重要的是什麼?」、「確定的事實究竟是什麼?」
假如情緒只會讓這整件事情,往更糟的方向發展,那麼就得設法先放下情緒,專注在實際的狀況裡,讓自己有機會冷靜下來,而不是陷入一種盲目的恐慌中。
再來呢,「重新評估」的第二個步驟,叫做「找出心中的信念」。
在這個步驟裡,你需要特別留意心裡那些「我覺得這件事情怎樣怎樣、如何如何」,又或者是這件事情「別人會怎麼看我?」、「相關人士會怎麼看待自己?」這樣的小聲音你都要特別留意。
比如說吧,這次考試你只得到60分,「回家我一定被爸媽打斷腿」;又或者是喔,這次考試我只拿到60分,「同學一定瞧不起我」、「老師一定覺得我很笨」…這一類的內在語言,你都要特別留意。
簡單來講喔,就是到了第二個步驟,你好好關注自己心中的小聲音,釐清自己有哪些自動化的想法,把它們都「標定」出來。
而接下來就可以進入第三個步驟,叫做「想出不同的可能性」。
用剛剛考試的例子來說,最嚴重的信念就是「回家會被爸媽打斷腿」這樣的假設。
當你聽到這裡,我先邀請你想一想喔,這種假設成真的機率,到底有多高?從小到大聽了無數次,爸媽說要打死你,結果你現在不就還活得好好的,不是嗎?
而且換個角度來看,爸媽如果不在乎你,他們還會因為你成績不好,而費力打罵你嗎?這背後是不是隱藏了一個,其實他們對你的愛跟關心,而你卻有一點忽略掉,甚至於沒有看見呢?
說得更直接一點,「想出不同的可能性」,就是請你先問自己,你想像中最糟的假設,只有一種詮釋的方法嗎?
有沒有可能是你的直覺錯了?如果真的錯了,還會有什麼可能?或者是,可以換什麼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也就是說,試著從你信念裡,那最嚴重的假設想想看,有什麼不同的解釋,然後改寫自己的信念、重新詮釋它,就能夠讓你的情緒穩定下來,做更冷靜的全面思考。
總結來看喔,「重新評估」就是一種用不同的方式,解釋眼前的事實,它能夠讓我們在困境當中,擁有相對好的主觀體驗,幫助我們渡過難關。
而且呢,鑽研「情緒恢復力」這個領域的科學家,像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凱文・奧克斯納,和史丹佛大學的詹姆士・葛羅斯。
他們透過實驗進一步的證實,用重新評估過的信念或假設,解釋不愉快的情境之後,接著去監測受試者的生存迴路,他們比較不會「嗶嗶」作響啊!
這就表示「重新評估」確實能夠讓人能安下心,不會陷入「打或逃」的這種反射式的警戒狀態裡。
聽到這裡,如果你很認同「重新評估」的妙用,我很鼓勵你可以開始試著做做看。
第一步「關注真正的事實」、第二步「找出心中的信念」、第三步「想出不同的可能性」,相信這三個步驟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然而當你在實踐的過程裡,發現自己更深刻的議題,並且想要透過完整的自我理解,包含所有的「外在行為」跟「內在信念」的習慣,進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調整、長出自己的力量。
我很鼓勵你喔,可以參與我的【CIA通達力】課程,這是一門為你量身訂做的學習,我們會透過六週的時間陪伴你,面對自己生命裡所有的處境,怎麼樣能夠做到「重新評估」,活出你想要的模樣。
其實在近年裡,「幸福心理學」的研究報告都一致認為,學會「重新評估」的人,情緒會比較穩定、人際關係會比較順利,幸福感自然也會比較高。
期盼你能夠透過這段分享,活出專屬於你的幸福人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內容最後提到的【CIA通達力】課程。我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在10月26號開課。
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錯過這一期,明年就要等到4月份、5月份之後了。
所以呢,我很希望當你想要好好的看待自己、看待生命,看懂、並且能夠找到生命當中的不同可能性,不再被命運綁架,讓算命在你身上開始變得不準,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
那麼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學習,希望我在10月26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 1995年的美國,發生過一起怪奇搶案 ... 的推薦與評價
達克效應的可能成因,還包含所謂的「錯誤共識效應」:人們很容易誤以為,自己的行為或想法,即同於一般大眾的標準。 具體的例子(這我記得是從啾啾鞋的 ... ... <看更多>
錯誤共識效應例子 在 錯誤認知的麻煩才大!《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 的推薦與評價
驗證認知或假設時,我們常常蒐集特定資訊,找出肯定的例子,而忽略了否定 ... 錯誤共識效應指高估他人跟自己具有相同認知與喜好的程度,此效應並不是 ... ... <看更多>